山东各个市的民间工艺品.doc
- 格式:doc
- 大小:3.01 MB
- 文档页数:8
临沂市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柳琴戏:柳琴戏,亦名“拉魂腔”。
曲调优美,声调婉转,有动人心弦、拉人魂魄的魅力,故而得名。
清朝乾隆年间起源于临沂,发展于鲁苏豫皖接壤地区.距今已有近三百年的历史。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下,1953年9月经临沂地委、行署批准,正式成立临沂专区柳琴剧团,设有编导、音创、舞美、演员、乐队及业务、行政办公室等专业部门,是临沂市唯一的专业戏曲表演团体。
鲁南五大调:鲁南五大调是一种民间曲调,多由一个人演唱,其伴奏乐器也十分罕见,是以民间管弦乐器和瓷碟、瓷碗、瓷酒盅、竹筷等物品,打击出节拍伴奏。
鲁南五大调活跃在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以郯城镇、马头镇为中心,余韵遍及整个鲁东南。
五大调包括《淮调》、《大调》、《玲玲调》、《满江红》和《大寄生草》等五个曲牌。
现在保存下来的共有130首。
《满江红?四盼》于1957年参加了全国第二届民间音乐舞蹈表演会演,并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向全国播放。
龙灯扛阁:“龙灯扛阁”发源并流传于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九曲街道三官庙村一带,至今已有一百七十多年的历史,是一种民间龙舞和扛阁结合在一起表演的广场舞蹈。
“龙灯扛阁”一般在春节期间表演,过去都用于祀神和求雨。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龙灯扛阁”参加了欢迎八路军、新四军、解放军庆祝胜利的活动。
新中国成立后,成为喜庆节日里传统的文化娱乐项目。
龙灯扛阁多次参加全国、省、市举办的各种比赛活动,享誉海内外。
2006年,被山东省政府列入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苍山泥塑:苍山小郭泥塑发源地为临沂市苍山县兴明乡小郭村,起源于清咸丰年(1851—1862)间,原为已故老泥塑艺人李宪志的祖父从师天津泥人张,掌握了雕塑之技巧,利用本地黄泥塑成人畜玩具,晾干,涂粉、着色,至集市销售,泥塑作品流传于国内外,至今有近200年的历史。
苍山小郭泥塑体裁广泛,现已发展到100多个花样品种。
2006年12月,苍山小郭泥塑被山东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4项)祭孔大典曲阜楷木雕刻鲁班传说孔府菜烹饪技艺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1项)祭孔大典曲阜楷木雕刻鲁班传说孔府菜烹饪技艺孔子诞生传说孟母教子传说箫韶乐舞曲阜大庄绢花制作技艺曲阜尼山砚制作技艺桑皮纸制作技艺曲阜琉璃瓦制作技艺济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项)祭孔大典曲阜楷木雕刻鲁班传说孔府菜烹饪技艺孔子诞生传说孟母教子传说箫韶乐舞曲阜大庄绢花制作技艺曲阜尼山砚制作技艺桑皮纸制作技艺曲阜琉璃瓦制作技艺孔宴香油制作工艺熏豆腐制作技艺张姥姥传说孔府婚俗始祖文化九仙山庙会孔子世家谱孔府家酒酿造技艺颜子传说曲阜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08项)祭孔大典孔子世家谱孔府婚庆礼仪民间婚俗生育习俗春节习俗二月二习俗孔府丧葬礼仪民间丧葬习俗民宅建设习俗鲁班传说孔子诞生传说孔子传说孟母教子传说颜子传说张姥姥传说论语三皇五帝与曲阜的传说古泮池的传说洗脸盆的传说东野氏的由来景灵宫的传说洙泗书院的传说刘邦与汉夏的传说万人愁的传说犁铧店的传说孔广森的传说桂馥的传说昌平山的传说朱家林的传说公孙墓的传说孔子作春秋坐缸坟的故事炉山炼丹炉的传说防山五鼠洞传说孔府佃户村名的由来孔尚任传说柳下惠的传说玉虹楼的传说崇圣府的传说罴狐精的传说九龙山的传说驻跸的传说乌龙潭的故事二郎担山撵太阳茄山金谷的传说矍相圃的传说三贤村的传说九女坟传说五泉庄传说韦编三绝的传说两观台的传说六代含饴的故事“大道亭”的传说孔府菜烹饪技艺孔府家酒酿造工艺大庄绢花制作工艺大庄琉璃瓦制作技艺熏豆腐制作工艺孔宴香油制作工艺民间扎纸民间刺绣席编工艺万成公糕点制作技艺孔府煎饼制作技艺张记煎包制作技艺羊肉泡粥制作技艺桑皮纸制作技艺鲁班技艺扶兴和制笔工艺闻春礼烧鸡制作技艺粉皮、粉丝制作技艺柿饼制作技艺养蚕技艺吊炉烧饼卷制作技艺曲阜楷木雕刻尼山砚制作工艺防山陶艺古建彩绘艺术民间泥雕东夏侯石雕刻曲阜民间剪纸古建工艺福临布老虎面塑书法鲁锦高跷旱船舞龙舞狮二鬼斗腰鼓山东梆子柳子戏山东琴书箫韶乐舞民间鼓吹乐渔鼓斗蟋民间武术中国象棋九仙山庙会至圣林门会始祖文化尼山庙会袁家村接骨衡庙烧伤疗法。
各个市的民间工艺品市:副省级省会城市,第一大城市,泉城,较大的市的面塑,俗称“捏面人”。
它以糯米面为主料,调入不同色彩的颜小篦子、竹针等,塑造各种料和防腐剂,用指和简单工具——小刀、术,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栩栩如生的塑像,是一种传统的民间艺走乡串镇,做于街头,成于史。
旧社会的面塑艺术都是挑担提盒,艺术作品却被作为一种民间瞬间,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但他们的小玩意儿,是不能登大雅之堂的。
面塑是工艺美术中,最具地域特色的类别之一。
国刺绣工艺史上记载最刺绣,亦称鲁绣,是省著名的传统刺绣,也是刺绣,素以丝绣、发绣著称。
特别是发绣,是以人早的绣种之一。
风格秀雅,栩栩如生。
的头发作绣线,工艺细腻,绣出的中国山水墨画,在薄如纸的鸡蛋壳上而蛋雕则需要凝神屏气、小心翼翼,刻瓷是在坚硬的磁盘上捶击刀錾,居然都是来自鸡蛋雕刻人物肖像。
栩栩如生的肖像上光影的变化,壳表面那薄薄的一层红皮。
悠久、流传广泛的艺术形式。
剪纸是中国民间流行的一种历史呈现出所要表现的形象。
劳动实际也就是在纸上镂空剪刻,使其的艺术实践和生活实践中,将群众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在长期这一艺术形式锤炼得日趋完善。
副省级城市,奥帆之都,品牌之都,啤酒城,较大的市:市:齐国故都,足球故里,陶瓷之乡,聊斋故里,较大的市。
市又称“料器”。
它是以博山当地盛产的琉璃料条加工制作而成各种工艺美术美术琉璃晶的统称。
史志和当地古代琉琉炉遗址发掘所得证实,博山美术琉璃的成批生产,至年的历史。
少已有600的陶瓷雕塑,在造型和釉色装饰上皆有较高的艺术造诣。
工艺师贻谟的瓷雕《衡》,被选为礼品,赠送外国友人。
的仿古陶瓷,工艺精湛,古朴逼真,令人称绝。
的园林陶瓷,设计新颖、新奇美观,为中国园林艺术添色不少。
:江北水乡·运河古城,墨子故里,奚仲故里,石榴之乡,铁道游击队故乡,台儿庄枣庄市大战爆发地。
心灵手巧的艺人们世世代代生产土陶器皿,枣庄市西北部山区西集乡的建新大队(原伏里村)还制作出了狮子、鸟、狗、鱼等土陶玩具,具有浓厚的装饰性,可烧成红、紫、灰等不同颜色。
山东民间艺术大汇总目录一工艺美术潍坊风筝高密三绝扑灰年画剪纸聂家庄泥塑雕塑曲阜楷木雕刻潍坊核雕东昌葫芦雕莱西葫芦雕青岛贝雕莱州玉雕嘉祥石雕惠民泥人济南泥塑小郭泥塑济南面塑冠县郎庄面塑曹州面人曹县江米人菏泽砖塑陶瓷淄博陶瓷枣庄伏里土陶刺绣印染鲁绣五莲割花鲁西南民间织锦嘉祥彩印花布草编掖县草编昌邑草编郯城草编平度草编博兴草编剪纸烟台剪纸高密剪纸滨州剪纸苍山门笺年画杨家埠木板年画吕村年画高密半印半画年画郯城木板年画清河镇年画张秋木板年画东昌版画平度宗家庄木板年画济南羽毛画日照农民画二曲艺歌舞地方戏柳子戏柳琴戏五音戏茂腔山东梆子一勾勾蓝关戏吕剧曲艺鲁西南鼓吹乐山东大鼓山东快书山东琴书胶东大鼓泰山皮影戏秧歌海阳大秧歌胶州秧歌商河鼓子秧歌三杂技竞技蹴鞠聊城杂技梁山武术一工艺美术潍坊风筝潍坊又称潍都鸢都制作风筝历史悠久工艺精湛。
用竹子扎制骨架高档丝绢蒙面手工绘画。
工艺与美术的结合体现了风筝的玩赏价值随着国际风筝交流的逐渐频繁风筝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在新形势下蓬勃发展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品。
其种类有软翅类硬翅类龙头串式类板子类和立体桶子类等。
它不仅被广泛用于放飞、比赛、娱乐而且已经成为美化人们生活的时尚装饰品。
风筝是潍坊的象征每年的风筝节是潍坊以风筝拉动经济发展的一个活动。
潍坊风筝的源头可以追溯到鲁国大思想家墨翟制作第一只“木鸢”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但真正开始兴盛走向民间却是在明代。
到清朝中叶潍坊开始出现专门从事风筝制作的民间艺人。
相传有位姓陈的哑巴艺人扎得风筝新颖好看放得又高又稳远近闻名。
这时清明节前后竞放风筝也成了当地的踏春风俗。
据《潍县志稿》载“本邑每逢寒食东门外沙滩上????板桥横亘河水初泮桃李葩吐杨柳烟含凌空纸鸢高入云端。
”“清明小儿女作纸鸢、秋千之戏纸鸢其制不一于鹤、燕、蝶、蝉各类外兼作种种人物无不维妙维肖奇巧百出”曾做过七年潍县县令的大诗人兼书画家郑板桥曾写过这样的诗来怀念潍县“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把潍县的风筝特点和放风筝的风俗描写的淋漓尽致。
山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山东是我国的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重要省份之一。
其悠久的历史和多元的文化底蕴,孕育了许多独特、精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不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以下是山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 历城木版年画历城木版年画是山东省独特的一种传统年画。
这种年画以历城为中心传播开来,描绘了历史、神话、寓言、小说、传说、民间故事等主题,被誉为“中国年画第一画种”。
2. 泰山曲艺泰山曲艺是山东东部地区的一种传统民间艺术形式,源于鲁南地区乡土文化,传承于泰山山区。
它以快板、大鼓、莲花落等为主要表演方式,表现了人民的生产、生活、感情和对生命和自然的理解和关注。
3. 莱芜麦山窑陶艺莱芜麦山窑陶艺是山东省莱芜市一种传统的手工陶瓷艺术。
麦山窑从明代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
它以独特的釉面、自然真实的线条和简朴的造型为特点,被誉为“青花之乡”。
4. 泰安传统技艺——金鼎银雕金鼎银雕是山东泰安市的一种传统工艺技艺,是以银为原料进行雕琢和打造,其精湛的技术和独特的造型,被誉为“东岳宝藏,泰岳瑰宝”,是中国工艺美术的珍品之一。
5. 临朐杨庄民居临朐杨庄民居是山东临朐县杨庄村的一种传统的民居建筑,已有900多年历史。
其风格独特、造型美观,融合了汉、唐、宋、元、明、清等不同时代的建筑风格和文化特色,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多样性和魅力。
6. 烟台少林功夫烟台少林功夫是山东烟台市的一种独特的武术功夫,特别是其“翻译拳”和“擒拿手”等技能,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传播。
7. 平度鱼淀渔猎文化平度鱼淀渔猎文化是山东青岛市平度区的一种独特的渔猎文化,其独特的鱼猎方式和传统的渔猎方法,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体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
8. 临朐晃子调临朐晃子调是一种传统的山东民歌,起源于临朐县的晃子镇。
这种歌曲通常是用山东方言演唱,其表现形式富有感情和情感,具有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和民族风味。
9. 莒南苏绣莒南苏绣是一种著名的中国老绣种之一,是山东省日照市莒南县地方特有的一种绣法。
山东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山东省闻名遐迩,文化底蕴深厚,以山东“八运”更是家喻户晓,除此之外,
山东实行的一项政策虽不知新,但正引发着一场社会性的“文化狂欢”,它就是山东的“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山东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烟台“茶韵”,这是以中国传统文化“大禹治
水“故事为内容,以古典诗词、茶韵、双簧管和特殊舞种表演曲调为基调,唱诵古老谣谚和中国古代吟唱格式结合而成的艺术形式。
其次,聊城“孔林夜话”,是以戏曲为主要内容以及唱诵术,排练术等旁系技法,全部由一位排演者宣扬的一种民间艺术个人表演。
再次是“品唐”,是济南古墙内的“五色墙”,是晋唐时期开封王宫的遗产,为传统文化的活体精华,是汇集中国传统文艺的结晶。
更有旱曲舞蹈,是一种以舞蹈主体的形式,主要表现形式为太极、非太极及人物造型,歌唱并配有口数琵琶伴奏,以本区域生活禀赋为素材,因此这类旱曲舞蹈十分富有生活气息。
最后,章丘曲艺,是章丘历史上被誉为“民间艺术三宝”之一,其内容有涉及传统歌曲、眼艺、谈笑、故事等形式,有敏锐洞察力、逻辑性和独特表现。
山东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集传统文化精髓于一身,它们使人们体会到一种弥足
珍贵的无价的宝藏,在这片土地上一代代中国人的情感,是一种永恒的流传。
中国山东省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包括许多独特的传统技艺和民俗活动。
以下是一些在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列出的代表性项目:
1. 曲阜孔庙孔子祭孟仪式:每年春秋两季,曲阜孔庙举行祭孟仪式,以纪念孔子及其弟子。
这一传统活动包括祭祀、舞狮、舞龙等形式,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学者。
2. 泰山道教音乐:泰山是中国五岳之一,也是道教的圣地。
泰山道教音乐是一种传统的宗教音乐,用于祭祀和庆典活动。
它包括唱诵、乐器演奏和舞蹈等形式。
3. 临沂皮影戏:临沂市的皮影戏是中国传统的皮影戏剧种之一。
它使用剪纸制作的皮影,通过灯光的照射,将故事情节投影在幕布上,配以音乐和表演,给观众带来视听的享受。
4. 德州大鼓:德州大鼓是山东地区传统的说唱艺术形式,以其独特的节奏和韵律而闻名。
这种艺术形式通常用于讲述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5. 青岛国际啤酒节:青岛国际啤酒节是中国最大的啤酒节之一,每年夏季在青岛市举行。
这个节日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啤酒爱好者,展示了青岛啤酒的文化和工艺。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了山东省丰富的传统文化和民俗活动,展示了当地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通过保护和传承这些非遗项目,可以促进文化多样性的传播和交流。
广饶县的吕剧、东营区的吕剧和广饶县陈官乡的短穗花鼓
记者从山东省公布的第三批省级非遗名录看到,东营市入选的有:广饶孙斗跑驴、广饶齐笔制作两项技艺。
此前公布的省级第一批非遗名录中,东营市有3项入选,分别是广饶县的吕剧、东营区的吕剧和广饶县陈官乡的短穗花鼓。
而东营区的吕剧和广饶县陈官乡的短穗花鼓也是国家级非遗名录中的项目。
在第二批省级非遗名录中,东营市也入选3项,分别是枣木杠子乱弹、盐垛斗虎和黄河口草编技艺。
截至目前,东营市共有国家级非遗项目2项、省级非遗项目8项、市级非遗项目14项。
此外,广饶县的枣木杠子乱弹、东营区龙居镇的盐垛斗虎、垦利县的黄河口草编技艺和广饶县的吕剧等4项非遗项目正在申报第三批国家级非遗名录。
山东很有名的工艺品
山东是中国的一个经济大省,也是一个拥有丰富工艺品传统的地区。
以下是山东省内非常有名的工艺品:
1. 威海漆器:威海是中国著名的漆器产地之一,威海漆器以其细腻的工艺和独特的风格而闻名。
2. 山东剪纸:山东剪纸是中国传统剪纸艺术的重要流派之一,以其独特的图案和精细的工艺而著称。
3. 泰山石刻:泰山石刻是中国的文化遗产,以泰山为背景,将山水、人物和文字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4. 曲阜毛公鼎:曲阜是孔子的故乡,曲阜毛公鼎被誉为“中国铸铁艺术瑰宝”,是中国传统铸铁工艺的代表作品之一。
5. 泰山石雕:泰山著名的石雕艺术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其雄伟壮观的造型和精湛的工艺令人叹为观止。
6. 蓝釉瓷器:山东临淄的蓝釉瓷器以其独特的蓝色釉料和精致的图案而闻名,被誉为“中国瓷器之乡”。
这些工艺品代表了山东地区丰富的手工艺传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深受国内外游客的喜爱和追捧。
临沂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临沂位于山东省南部,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城市。
作为山东省的一个地级市,临沂自古以来就以其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闻名。
下面,我将为您介绍临沂的几个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临沂刺绣临沂刺绣是临沂地区的传统手工艺品之一,其历史可追溯到宋代。
临沂刺绣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风格而享有盛誉。
临沂刺绣绣工细密,色彩丰富,图案精美,富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在国内外展览上,临沂刺绣更是屡获殊荣,成为临沂市的一张亮丽名片。
二、临沂木版年画临沂木版年画是临沂地区的传统民间艺术品之一,也是中国年画的重要代表之一。
临沂木版年画历史悠久,技艺独特,以其绚丽多彩的画面、夸张逗趣的形象而闻名。
木版年画绘画技法熟练,图案形象传神,内容丰富多样,深受人们喜爱。
三、临沂泥塑临沂泥塑是临沂地区的传统工艺品之一,起源于明代。
临沂泥塑的材料主要是黏土、绒布、陶瓷等,制作工艺手工繁琐,但成品别致精美,栩栩如生。
泥塑形象多样,包括人物、动物、花鸟等,寓意丰富,是临沂地区独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四、临沂皮影戏临沂皮影戏是临沂地区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之一。
临沂皮影戏以其独特的表演方式和丰富多样的故事内容而闻名。
皮影戏演员以绢或纸制成的人物形象,借助光源的照射和布幕的透光效果,栩栩如生地展现各种故事情节,让观众沉浸其中。
五、临沂剪纸临沂剪纸是临沂地区的传统手工艺品之一,源远流长。
临沂剪纸以其独特的制作技法和精美的图案而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在临沂的农村,剪纸常常装饰在窗户上,寓意着吉祥如意和辟邪消灾。
剪纸的形式多样,有花鸟、人物、动物等,每一种图案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以上介绍了临沂的几个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了临沂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灿烂的文化传统。
它们不仅丰富了临沂的文化内涵,还为人们提供了观赏与欣赏的机会,将临沂的独特魅力展现给世界。
吃货眼中的“非遗”之山东篇(二)每到一个城市,一定少不了去尝一尝当地那些最出名的小吃,山东小吃那么多,哪一个才是你的最爱?01兰陵美酒传统酿造技艺兰陵美酒采用重酿工艺制成。
取黍米为原料,以纯净甘冽的古老深井水制糊,放麦曲糖化,然后添优质大曲酒,入瓷缸密封,重酿半年启缸。
酒色呈琥珀光泽,晶莹明澈;保有原料的天然混合香气,浓郁袭人;酒质纯正甘冽;口味醇厚绵软。
含酒一般在25度左右,糖14--15%,以及天冬氨酸、谷氨酸、丙氨酸等17种氨基酸,营养丰富。
02玉堂酱菜制作技艺玉堂酱菜。
济宁名特酱菜。
清代姑苏人戴玉堂,用南方技术生产北方风味酱菜,一时被誉为'京省驰名'、'誉压江南'。
主菜有包瓜、磨茄等。
从清代至今拥有百年历史。
是山东全省闻名遐迩的汉族小吃之一。
民国初期,济美酱园与北京的“六必居”,保定的“大慈阁”,济宁的“玉堂”齐名,被誉为江北四大酱园。
03王村醋传统酿造技艺王村醋亦称王村陈醋,淄博特产;主要原料为小米、麦曲,同时又以黄酒曲为辅料,经加工过滤、高温发酵等工艺酿造而成.其主要特点∶外观呈褐色、酸度适宜、味美香甜、醉厚柔和,贮放日久,久不变质。
由于王村一带有特殊的地质条件地下水质好,所以,自古就有传统酿醋和造酒的习惯。
据史料记载:明嘉靖二十五年王村就有“春分酿酒拌醋”之说,迄今已有四百多年的生产历史。
04通德醋传统酿造技艺通德醋生产主要原料为优质红高粱、小麦、大麦、黑米、宁夏枸杞子、豌豆。
辅料为谷壳、麸皮、糖、蜂蜜。
通德号酿醋技艺采用前稀后固开放式生产工艺,成熟醋醅采用封闭式存放陈酿,部分醋醅再经熏制阶段,然后浸淋,再经一年以上室外自然脂化老熟,拼格配兑出售。
产品风味醇厚,浓郁的清香别具一格。
同时,具有滋阴补肾、健身暖肝、明目活血、美容乌发等作用,对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疾病有很好的辅助疗效,成为人们生活中所必需的调味及养生保健佳品。
05仲宫白酒传统酿造技艺仲宫白酒也称趵突泉酒,利用被誉为趵突泉源头的优质甘甜矿泉水精工酿造而成,具有醇厚丰满、诸味协调、绵甜爽净、香而不艳、窖香口感好的特点,深受全城人民的喜爱。
山东民间艺术排行榜山东民间艺术排行榜,有你好看NO.1 山东皮影山东皮影比较质朴粗犷,色泽古拙、刻工劲健,民间特色较浓,接近剪纸风味,有些造型颇逗趣,易受到喜爱。
NO.2 微雕微雕是微型雕刻的简称,是一种以刀代笔,以精小细微为特征的独具风格的艺术形式。
雕刻时肉眼看不见,凭感觉运刀,靠经验完成创作,因而人们又称之为“神刻意雕”,作品具有“微中藏世界,石上读华章”之妙趣。
微雕艺术越来越为人们热爱,越来越被艺术家、鉴赏家、收藏家重视,世界上正在形成一股微雕艺术热。
核雕,以其体微艺精难能可贵。
它桃核微雕是在桃核和橄榄核上进行雕刻,或者在核桃壳上雕刻。
这种在小“核”上施展技艺的民间工艺品,被人们赞誉为“鬼工神技”。
桃核自古有辟邪镇灾的功能,故人们喜爱佩戴其饰品,因此发展成一门独特的艺术门类--桃核微雕,既是收藏精品,又是馈赠亲友的最佳礼品。
NO.3 高密泥彩塑高密泥彩塑高密泥塑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在明朝隆庆,万历年间,这里的农民就自己设计用泥做成一种叫“锅子花”(也称泥墩子)的焰火出售.后来又把装火药的泥坯塑成娃娃型,焰火放过以后,再当玩具或装饰品摆设.最后这各泥塑的品种逐渐增多,有“老虎”“狮子”“猴子”“小狗”“小猫”“鸡”“鸭”等动物,也有“白蛇传”“孙悟空”“牛郎织女”等传奇故事,并且涂以各种颜色,使其生动活泼.从此,泥塑不再是焰火的附属品,而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手工艺术品了.到清朝乾隆年间,聂家庄泥塑又借鉴了杨家埠年画的艺术特点,在表现手法上和着色上有所创新,且逐步增加了音效和局部动作,吏声音,色泽.动作融为一体NO.4 杨家埠年画杨家埠年画表现内容丰富多彩,有神像类、门神类、美人条、金童子、花鸟山水、戏剧人物、神话传说等,同时也有反映民间生活、针砭时弊之作,但喜庆吉祥是杨家埠年画的主题。
诸如吉祥如意、欢庆新年、恭喜发财、宝贵荣华、年年有余、安乐升平等,象亲人的祝福、好友的问候,构成了农民新春祥和欢乐,祈盼富贵平安的特点。
山东民间泥玩具简述山东民间泥玩具简述王瑞中国乡土玩具,源远流长,数千年来,一直在民间流传、发展、演变,盛衰兴替,绵延不绝。
国画大师李苦禅曾说说:“别看不起土老乡的作品,虎帽、猪鞋、小兜兜、泥饽饽……我看要让毕卡索和马蒂斯见了,准得叫好”。
近三十年以来,受经济发展和人们审美习惯影响,各地民间泥玩具制作日渐式微,部分品种已经绝迹。
山东作为民间泥玩具的重要产地,分布广泛,品种众多。
现就所知,分列于下。
一、高密聂家庄泥玩具:高密市位于山东半岛东部,泥玩具产地集中在东聂家庄、西聂家庄和高家庄三个自然村,泥玩具艺人以聂姓为多,所以又称为“聂家庄泥人”。
民谣唱道:“聂家庄,朝南门儿,家家户户捏泥人儿。
”聂家庄泥塑玩具相传是由明代这里出产的一种“锅子花”焰火演变而来。
人们把装火药的泥蹲塑成娃娃形或小动物状,放完焰火还可当作玩具哄孩子,一举两得,深受喜爱;其后装火药的的泥蹲逐渐独立出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间泥玩具。
到清朝乾隆年间,聂家庄泥塑因受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影响,在造型和着色上均有借鉴、发展。
它的制作取材方便、工艺简单、易学易做,表现题材十分广泛;所塑动物、人物神态各异,绚丽多姿,令人爱不释手。
聂家庄泥人均为模制,造型敦厚结实、凸凹明确,体积感强。
设色华丽雍容,除了一般泥人常用的大红、深绿、黄色之外,还喜用桃红、玫瑰、深紫、并佐以金色和银色。
彩绘时使用退晕笔法,用笔饱沾清水与颜色,一笔涂过,色彩深浅过渡平缓自然。
泥狮、泥虎的面部以及人物的脸颊均轻抹桃红色,形成了健康、强壮的意趣,加上金银色的纹饰,显得富丽堂皇。
二、苍山小郭泥塑:相传起源于清代咸丰年间,以苍山县兴明乡小郭村为代表。
它的造型完整统一,夸张而又逼真,简洁而不粗糙。
彩绘时以小笔触涂色,很少有大面积的色块,这种方法在各地泥玩具中实属少见。
墨线纹饰潇洒自如,随意性较强。
当地的泥玩具艺人们说:“先勾墨线后上色,颜色跑了墨当家。
”不论是泥人还是飞禽走兽,背后或底部大都装有芦哨,轻轻一吹,就会发出“唔唔”的音响,深受儿童们的喜爱。
山东各个市的民间工艺品济南市:副省级省会城市,山东第一大城市,泉城,较大的市济南的面塑,俗称“捏面人”。
它以糯米面为主料,调入不同色彩的颜料和防腐剂,用指和简单工具——小刀、小篦子、竹针等,塑造各种栩栩如生的塑像,是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旧社会的面塑艺术都是挑担提盒,走乡串镇,做于街头,成于瞬间,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但他们的艺术作品却被作为一种民间小玩意儿,是不能登大雅之堂的。
济南面塑是济南工艺美术中,最具地域特色的类别之一。
济南刺绣,亦称鲁绣,是山东省著名的传统刺绣,也是国刺绣工艺史上记载最早的绣种之一。
济南刺绣,素以丝绣、发绣著称。
特别是发绣,是以人的头发作绣线,工艺细腻,绣出的中国山水墨画,风格秀雅,栩栩如生。
刻瓷是在坚硬的磁盘上捶击刀錾,而蛋雕则需要凝神屏气、小心翼翼,在薄如纸的鸡蛋壳上雕刻人物肖像。
栩栩如生的肖像上光影的变化,居然都是来自鸡蛋壳表面那薄薄的一层红皮。
剪纸是中国民间流行的一种历史悠久、流传广泛的艺术形式。
实际也就是在纸上镂空剪刻,使其呈现出所要表现的形象。
劳动群众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在长期的艺术实践和生活实践中,将这一艺术形式锤炼得日趋完善。
青岛市:副省级城市,奥帆之都,品牌之都,啤酒城,较大的市淄博市:齐国故都,足球故里,陶瓷之乡,聊斋故里,较大的市。
淄博美术琉璃又称“料器”。
它是以博山当地盛产的琉璃料条加工制作而成各种工艺美术晶的统称。
史志和当地古代琉琉炉遗址发掘所得证实,博山美术琉璃的成批生产,至少已有600年的历史。
淄博的陶瓷雕塑,在造型和釉色装饰上皆有较高的艺术造诣。
工艺师陈贻谟的瓷雕《张衡》,被选为国家礼品,赠送外国友人。
淄博的仿古陶瓷,工艺精湛,古朴逼真,令人称绝。
淄博的园林陶瓷,设计新颖、新奇美观,为中国园林艺术添色不少。
枣庄市:江北水乡·运河古城,墨子故里,奚仲故里,石榴之乡,铁道游击队故乡,台儿庄大战爆发地。
枣庄市西北部山区西集乡的建新大队(原伏里村)世世代代生产土陶器皿,心灵手巧的艺人们还制作出了狮子、鸟、狗、鱼等土陶玩具,具有浓厚的装饰性,可烧成红、紫、灰等不同颜色。
“文革”中大部分模具被毁,老艺人先后去世,这种技艺濒临灭绝。
东营市:黄河入海口,胜利油田,生态之城,孙子故里,吕剧之乡。
吕剧,又名“化装扬琴”、“琴戏”,流行于山东和江苏、安徽部分地区,起源于山东以北黄河三角洲,由山东琴书演变而来,迄今有100年历史。
山东省东营市是吕剧的发源地,东营区牛庄镇时家村(原属广饶县)民间艺人时殿元等是吕剧的主要创始人。
最初的吕剧班大都走乡串村,演出于田间地头,影响甚小。
烟台市: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葡萄酒城烟台面塑俗称"捏面人"。
它以糯米面、富强粉为主料,调入不同色彩的颜料和防腐剂,用手指和简单工具--剪刀、梳子、箅子、竹针等,塑造各种栩栩如生的塑像。
内容多以表现历史人物、戏曲人物和神话故事为主,同时也塑造现实生活中的风土人情,是深受人民喜爱的民间工艺品之一。
潍坊市:世界风筝都,蔬菜之乡,中国四大年画产地之一,全国四大航空邮件处理中心之一,山东省首个、我国第十四个综合保税区所在地。
潍坊又称潍都,鸢都,制作风筝历史悠久,工艺精湛。
用竹子扎制骨架,高档丝绢蒙面,手工绘画。
工艺与美术的结合,体现了风筝的玩赏价值,随着国际风筝交流的逐渐频繁,风筝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在新形势下蓬勃发展,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品。
其种类有软翅类,硬翅类,龙头串式类,板子类和立体桶子类等。
它不仅被广泛用于放飞、比赛、娱乐,而且已经成为美化人们生活的时尚装饰品。
风筝是潍坊的象征,每年的风筝节是潍坊以风筝拉动经济发展的一个活动。
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始创于明末,全以手工操作并用传统方式制作,发展初期受到杨柳青年画的影响,清代光绪年间达到鼎盛期,有“画店百家,画种上千,画版数万”之说,风行黄河下游一带。
其中最大的东大顺画店拥有画版300多套,年制画百万余张。
杨家埠年画体裁广泛,想象丰富,重用原色,线条粗犷,风格纯朴。
济宁市:孔孟之乡,水浒故里,石雕之乡,运河之都,大蒜之乡,鲁锦之乡,唢呐之乡。
被称为世界文化艺术瑰宝的武氏墓群石刻,和中国最早的汉代石狮无疑标示着嘉祥石雕的悠久历史。
嘉祥石雕以当地盛产的天青石为主原料,辅以大理石、汉白玉等名石珍玉,选取料考究,做工精细,规格不一,品种繁多。
主要以雕刻龙亭龙柱、琼楼玉阁、飞禽走兽、人物花草及仿古器皿为擅长,有圆雕、线雕、浮雕、平雕四类之分,既有古老艺术的魅力,又有典雅明快的现代艺术风格,在海内外享有“巧夺天工”、“石破天惊”之盛誉。
1996年,山东省嘉祥县被定名“中国石雕之乡”。
唢呐,原为波斯的民间乐器,金元时期传入我国;名Surna,传入中国译为“琐奈”、“苏尔奈”,最后定名为“唢呐”。
明正德间人王磬作《咏喇叭》曲词中有这样一段:“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
官船往来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
”当年运河往来的官家船,是有乐队壮声势的,沿岸官衙接送官船亦用鼓乐。
济宁城南西南隅,有一条小巷名鼓手营,概为当年住河道衙门官乐队吹鼓手的地方。
由此可见这小小唢呐与运河关系的密切。
微山湖区的唢呐艺术便是从运河漂来而生了根的。
旧时,唢呐艺人地位低下,属“下九流”之列。
“三为优伶,四是吹”,这“吹”即指吹奏艺人。
泰安市:首批对外开放旅游城市,五岳之首泰山、莲花山、徂徕山、水浒影视城所在地,肥桃、蟋蟀之乡。
泰安肥城桃木民俗雕刻兴盛于2000年前,自古以来就有辟邪、吉祥、平安的寓意。
过去提起肥城桃木民俗雕刻,很多人的印象就是民间土特产。
肥城是驰名中外的中国佛桃之乡,肥城桃是独有的宝贵资源,栽培总面积超过10万亩。
威海市:中国沿海开放城市之一,联合国人居奖城市。
中国锡镶工艺始于明朝景泰年间,它是中国独有的传统手工艺品,历经几百年兴衰,如今以更精湛的工艺耀眼于世。
锡镶工艺又称“金镶玉”,即在玉石、瓷器、紫砂、琉璃等工艺品表面镶锡包金的工艺称谓。
我们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采用举世闻名的景德镇瓷器、宜兴紫砂、名贵玉器为主要载体,以金、银、铜、锡为主要镶料,经过提纯、雕镂、镶嵌、抛光、镀24K金等数十道工艺精工制作,产品华贵高雅,具有显明的民族文化特色和艺术魅力,集观赏,实用,收藏于一身,是现代技术与古老手工艺的完美结合。
日照市:水上运动之都,东方太阳城,联合国人居奖城市。
日照纸扎,融剪纸、绘画、草编、竹扎和裱糊于一体,是一门独特的民间艺术。
纸扎艺术传入五莲的时间已无考。
五莲县从事纸扎的有数十家,主要分布在县城驻地洪凝和杜家沟、潮河、许孟、于里、汪湖等乡镇。
解放前多扎牛、马、轿、柜、聚宝盆、摇钱树、莲花台和人物,用来祭奠和陪葬死者。
有时也扎风筝,有天宫、八卦、凤凰、刘海、蝴蝶、燕子和嫦娥等。
还扎制彩灯、龙灯。
平时多为办喜事和建新房的人家作装饰,如扎天棚、美化洞房等。
日照工艺刺绣工艺刺绣品是东港区的传统工艺品。
民间妇女的手工绣品,注重图案、色泽、细密度的结合,表现图案千姿百态,或龙凤呈祥,或鸳鸯戏水、喜鹊登枝,或福禄寿禧……惟妙惟肖,成为婚嫁、童装、鞋垫等日常用品不可缺少的饰物。
随着生活需求量的增大,绣品的需求日益增大,手工生产难以满足需求,机绣、电脑刺绣应运而生,产品种类也由单一的家庭消费品转变为宾馆、大酒店理想的饰用合一用品。
日照石刻发展到现在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
栩栩如生的日照石刻,无处不反映出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为了继承和发展这一古老的石刻工艺,弘扬灿烂的民族文化,东港区一位有志青年招集8位农民石刻爱好者,用8根大锤,昼夜奋战雕出了12件美丽的日照石刻,在1989年的青岛小交会上吸引了无数中外客商。
从此,东港石刻在东港这块土地上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目前,莒县、五莲县相继建立了规模较大的石刻厂。
日照石刻素以“用料讲究、做工精细、品种齐全”而著称,其外型粗犷之中见精细,朴实之中见华美。
日照石刻的小工艺品更倍加令人喜爱,罗汉、仙子、动物,那神态、造型、颜容惟妙惟肖。
滨州市:山东的北大门,孙子故里。
虎头鞋是一种中国传统民间手工艺制作的童鞋,因鞋头呈虎头模样,故称虎头鞋。
它既有实用价值,也有观赏价值,同时它又是一种吉祥物,人们赋予它驱鬼辟邪的功能。
布老虎是一种古代就已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工艺品,在中国人心里,老虎是驱邪避灾、平安吉祥的象征,而且还能保护财富。
它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因此至今一直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期间,民间盛行给儿童做布老虎,或者用雄黄在儿童的额头画虎脸,寓意健康、强壮、勇敢。
滨州市博兴县蓝赟草柳编工艺品厂位于美丽富饶的麻大湖畔,博兴县湖滨工业园区。
产品采用天然的蒲草、毛草、玉米皮、工艺纸绳等编织而成,主要产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草编玻璃瓶套,第二类是手工艺编织品,包括茶垫、坐垫、门踏垫、草编储物箱、日用家居工艺品等.“东路大鼓”是具有地域物色的一个曲种。
此曲种起源于黄河三角洲民间小调,后经多代艺人加工、传承而自成一派,以吐字清亮、曲调婉转、表达细腻称著,自明、清以来广为流传于黄河三角洲及周边地区,民国初年极盛。
它是“山东大鼓”的一大流派,冠以“东路”为的是有别于山东西部地区的鼓书流派。
演唱时三弦伴奏,演唱者一手夹钢版,一手持鼓锤,有节奏地敲击。
也有的艺人自弹自唱。
唱腔有慢板(三大腔)、二板(流水)、快板、串子口、连环口等。
渤海大鼓是沾化县河家村鼓书艺人魏尊昌在西河大鼓的基础上独创的一种艺术形式,将东路大鼓、京剧、河北梆子等戏曲、曲艺的旋律融于其中,为滨州特有。
渤海大鼓唱腔高亢委婉,朴实俏丽,刚柔相济,声情并茂,尤以演唱“三国段”最为著名。
渤海大鼓旋律千变万化,根据表现内容的需要,唱腔时而挺拔激越,跌宕起伏,时而婉转缠绵如流水行云,听起来韵味无穷,绕梁三日。
渤海大鼓的声誉不径而走,在华夏曲坛独树一帜。
木板大鼓是流布于河北大部分地区的一种曲艺鼓书形式,又名小口大鼓、清口大鼓、梅花调、老木板子、老北口木板、怯大鼓、鼓碰弦儿、弦子鼓儿、木板西河调、憋死牛等。
表演时一人左手持木板,右手持鼓楗,站立说唱中轮番敲击木板和书鼓,使其与说唱相配合,另有人持三弦专司伴奏。
鲁北大鼓创始于民国年间,由信阳乡谢家村说书艺人谢宝华根据鲁北民间传说融合地方土语唱腔所创。
乡间普遍都有“十二红”之说,鲁北大鼓以地方土语和民间小调为基础,随后自成一腔,腔调响亮清脆,夜晚能听三里地远,腔调唱词在民间广泛传唱,是广泛流传于山东北部、河北南部民间的曲艺唱腔,年年到胡集书会竞技献艺。
德州市:九达天衢、神京门户、太阳能城、金丝小枣之乡、德州扒鸡、山东北大门。
根雕,是以树根(包括树身、树瘤、竹根等)的自生形态及畸变形态为艺术创作对象,通过构思立意、艺术加工及工艺处理,创作出人物、动物、器物等艺术形象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