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音乐三年级下册《成长的足迹》教学设计1
- 格式:docx
- 大小:13.52 KB
- 文档页数:4
苏少版音乐三年级下册《成长的足迹》教学设计1
一. 教材分析
《成长的足迹》是苏少版音乐三年级下册的一首歌曲,歌曲以富有童趣的旋律和生动的歌词,描述了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快乐成长。歌曲共两段,第一段描绘了孩子们在户外活动的情景,第二段则展现了孩子们在教室里的学习生活。这首歌曲旨在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对成长的渴望,并通过对旋律的演唱,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音乐具有较强的兴趣,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音准知识和简单的乐理知识。然而,对于歌曲的理解和情感表达仍有一定的挑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歌曲的内容,感受歌曲的情感,从而更好地演唱歌曲。
三. 教学目标
1. 能够正确演唱《成长的足迹》这首歌曲,理解歌曲的内容和情感。
2. 能够通过歌曲,体验生活中的快乐成长,培养对生活的热爱。
3. 能够通过音乐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
1. 歌曲的音准和节奏掌握。
2. 对歌曲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表达。
五. 教学方法
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和分组合作法。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验歌曲内容;通过情感教学,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情感;通过分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六. 教学准备
1. 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2. 钢琴或其他音响设备。
3. 教学用具,如歌谱、乐谱等。
七. 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课件展示,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歌曲,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成长足迹。从而引出本节课的歌曲《成长的足迹》。
2. 呈现(5分钟)
教师演唱或播放歌曲《成长的足迹》,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3. 操练(10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的旋律,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音准和节奏。在学生掌握基本的旋律后,教师引导学生跟唱歌曲。
4. 巩固(10分钟)
教师学生进行歌曲接龙、分组演唱等活动,巩固学生对歌曲的掌握。
5. 拓展(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创作自己的成长足迹歌曲,可以是个人的,也可以是集体的。学生自愿分享自己的创作。
6. 小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成长的足迹》所传递的积极向上的精神。
7. 家庭作业(5分钟)
学生回家后,跟家人分享今天学的歌曲,试着教家人唱《成长的足迹》。
8. 板书(5分钟)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歌曲《成长的足迹》的标题和作者,方便学生记忆。
以上是针对《成长的足迹》这首歌曲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进行音乐教学。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尽力引导学生体验歌曲《成长的足迹》所传达的情感,并通过各种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演唱、创作和分享中感受成长的快乐。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采取了一定的解决办法和改进措施。
一、课堂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 学生对歌曲情感的理解和表达仍有困难。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歌曲《成长的足迹》中所传达的成长快乐情感理解不够深入,因此在演唱过程中,情感表达显得较为平淡。
2. 音准和节奏掌握不够准确。 由于学生在音准和节奏方面存在个体差异,部分学生在演唱歌曲时,出现音准偏差和节奏不准确的问题。
3. 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课堂气氛相对较为安静,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参与度有待提高。
二、解决办法和改进措施
1. 深化情感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歌曲情感。
为了解决学生对歌曲情感理解的问题,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多地运用情感教学法,通过讲故事、观看相关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感受歌曲所传达的成长快乐情感。此外,在演唱过程中,我将加强对学生情感表达的指导,让学生在演唱中更好地传达歌曲情感。
2. 针对音准和节奏问题,进行个别指导和小组合作学习。
为了解决学生音准和节奏掌握不准确的问题,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个别指导,帮助学生纠正音准和节奏上的问题。同时,我将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3. 创设更多互动环节,提高课堂气氛。
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创设更多的互动环节,如歌曲接龙、分组竞争等。同时,我将鼓励学生自愿分享自己的创作和心得,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4. 加强课堂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加强对学生的课堂评价,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我将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发现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参考。
总之,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通过采取相应的解决办法和改进措施,我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更好地引导学生体验音乐的魅力,感受成长的快乐。
考虑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我设计了以下作业:
1. 学生需要回家后,与家人分享所学歌曲《成长的足迹》,并尝试教家人唱这首歌曲。这样的作业可以让学生在家庭环境中巩固所学知识,同时也能让家人参与到学生的音乐学习中来,增强家庭氛围。 2. 学生需要写一篇关于自己成长足迹的短文,可以包括自己在学校的趣事、学习中的收获和成长等。这样的作业可以让学生回顾自己的成长过程,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
3. 学生需要设计一组关于成长的主题摄影作品,可以包括自己在学校的照片、与同学的合影等。这样的作业可以让学生发挥创意,通过摄影来表达自己的成长过程。
在专家点评环节,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了反思和总结,以下是我得到的点评和建议:
1. 教学设计注重情感的引导,对于学生理解歌曲和表达歌曲情感有很好的帮助。但在情感引导的过程中,要注意不要过度,以免让学生产生疲劳感。
2. 教学活动中,分组合作和接龙等互动环节设计得很好,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但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好时间,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活动中来。
3. 作业设计很有创意,能够从多个方面巩固学生的学习内容。但要注意,作业的难度和量要适中,以免让学生产生压力。
4. 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很出色,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但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根据专家的点评和建议,我对今后的教学进行了思考和改进。我决定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同时,我也会注意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以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在作业设计方面,我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作业的难度和量,以确保学生能够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完成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