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课_民间工艺品制作
- 格式:docx
- 大小:20.43 KB
- 文档页数:2
精选doc民间工艺品制作1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 了解民间艺术和泥塑的基本知识,体会泥塑在造型和色彩方面的特点,制作一个有创意的泥塑。
过程和方法: 经历感知民间艺术、赏泥玩具、合作制作,培养学生创造与审美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的艺术创作灵感、艺术感受能力和艺术欣赏能力。
能从多元(历史的、文化的)角度认识泥塑,尊重和保护人类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升品德修养。
2新设计通过创设情景,贯穿多种活动:图片欣赏、视频欣赏、小组合作展示等,大胆进行知识整合,调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使学生获得更丰富的内心体验。
3学情分析我们学校是一所农村学校,学生美术素养较弱,但善于发现,充满了探索性、有创新意识。
九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特点和升学压力决定了他们创作的懒惰性,但他们的知识容量和对美的认识有所提升,所以应该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导性,于是我们进行了欣赏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达到学习目标。
注重造型能力的培养;构成能力的创新;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创新力培养的成果展示。
4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学习手捏成型的制作技法,尝试仿照民间艺人的风格进行创作。
教学难点:制作一个有创意的泥塑;5教学过程5.1第一学时5.1.1新设计通过创设情景,贯穿多种活动:图片欣赏、视频欣赏、小组合作展示等,大胆进行知识整合,调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使学生获得更丰富的内心体验。
5.1.2教学活动【练习】合作创新通过欣赏泥塑种类,分析和讨论泥玩具的造型特点、色彩特点,掌握泥玩具的制作技法和手法,小组一同走进制作工作室,共同体会一把泥土在自己的手中变成一件具有艺术魅力的工艺品,所带来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创造与审美能力。
【讲授】环节教学在教学中,我分成四个环节进行。
在第一环节中,我以视频的方式导入,重在激发学生的兴趣。
第二个环节中,我让学生感知图片,形成初步感受;第三个环节中,我利用音乐、多媒体、亲自示范的方式,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制作泥玩具。
初中美术人美版九年级上册第10课《民间工艺品制作》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学生认识民间剪纸艺术,并学会制作剪纸作品;
2、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3、唤起学生对民间剪纸艺术的热爱。
2新设计
(1)将方形对边对折,要折整齐。
(2)在折好的纸上画上简单的花纹,花纹的线条要接连。
把要剪去的地方画上记号。
(3)按照纹样剪出,小心揭开(美妙的图案出来了)。
如:我们现在完成了这种对称式的作品,想得到四个这样的作品怎么办呢?运用折叠法同时让学生欣赏图片剪的好坏的效果图。
3学情分析
绝大多数学生比较爱好学习美术,对教材知识的学习有浓厚兴趣。
教育教学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使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发挥出来,使他们能充分享受到学习成功的乐趣。
4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和掌握剪纸的造型。
难点: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设计剪纸作品能力。
5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1【讲授】中国民间美术——剪纸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检查学具并点名。
二、导入:
教师出示《虎》的剪纸作品,问学生:这是一幅什么艺术作品?学生回答:剪纸。
引出课题。
《民间工艺品制作》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次初中美术课程学习主题为《民间工艺品制作(第一课时)》。
在这一主题中,我们将围绕中国丰富多彩的民间工艺品,特别聚焦于其独特的制作方法和所蕴含的民间文化。
本节课主要探索工艺品的基本特征,引导学生认识民间工艺的历史和文化内涵,通过实际操作初步尝试工艺品的制作过程。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民间工艺品的历史背景和基本特征,掌握工艺品制作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看教学视频和教师的现场指导,观察工艺品制作过程,并进行简单的尝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自豪感,培养动手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三、评价任务1. 课堂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提问、讨论和动手实践的活跃程度。
2. 作品质量评价:通过学生完成的民间工艺品作品质量来评价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制作水平。
3. 自我反思评价:课后要求学生进行学后反思,评估自己的学习成效及改进方向。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 通过展示几件精美的民间工艺品,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 简述民间工艺品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2. 知识讲解(10分钟)- 介绍民间工艺品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 讲解工艺品制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 观看教学视频(10分钟)- 播放一段关于民间工艺品制作的视频,让学生直观了解制作过程。
4. 动手实践(20分钟)- 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 学生尝试制作简单的民间工艺品,如剪纸、泥塑等。
5. 交流分享(5分钟)- 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 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建议。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小测验:简单回答有关民间工艺品的问题。
2. 课后作业: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民间工艺品进行深入研究,并尝试独立制作一件作品。
将作品带至下一课时进行展示和交流。
六、学后反思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自己在制作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民间工艺品制作-人美版九年级美术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民间工艺品制作的种类和意义。
2.掌握传统染绸技法。
3.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传统染绸技法的学习与实践。
2.难点:如何将传统染绸技法应用到现代工艺品制作中。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1.引入(5分钟)通过讲述中国传统工艺品的发展历程及其代表作品,引导学生了解民间工艺品制作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2.知识讲授(3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讲解传统染绸技法的发展历程、制作流程、工具材料等知识,并结合实物进行展示。
3.实践操作(80分钟)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染绸技法进行实践操作。
2.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和工具进行染绸操作,并在操作的过程中进行记录,以备后续评价。
3.学生完成染绸操作后,进行自主修改和创作,尽可能将传统染绸技法融入到现代工艺品中。
4.展示及评价(15分钟)1.学生展示自己的成品并进行简单的介绍。
2.教师进行点评和评价。
四、教学方法1.大班课讲授2.分组实践操作3.教师点评和评价五、教学准备1.课件和多媒体设备2.染绸材料和工具3.学生分组名单和评价表格六、板书设计1.传统染绸技法的流程2.现代工艺品中融入传统染绸技法的例子七、作业1.完成染绸操作并进行记录。
2.对自己的成品进行修改和创新,尝试将更多的传统染绸技法运用到现代工艺品中。
八、教学反思本次教学通过引导学生了解民间工艺品制作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让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染绸技法的发展历程和制作流程,并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效果良好,但在教学方法上还需不断改进和实践探索,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民间工艺品制作教案(精选7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民间工艺品制作教案的资料7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十.民间工艺品制作篇一第十课民间工艺品制作一、教学目的:中国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在特有的信仰民俗氛围中,在农耕经济、手工业生产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与人们的生产劳动、生活风俗、宗教活动需要紧密相连。
通过利用网络学习,让学生学会欣赏民间美术工艺作品,使学生认识到我国民间工艺美术的悠久历史和及其享誉世界的、精妙绝伦的技艺,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审美意识。
同时让学生到网上学习,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文化观念、人文精神;培养学生形成研究性学习、探索性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民间工艺的色彩、图案所包含的寓意,并学习到网上查阅欣赏更丰富的民间工艺资料,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2.如何让学生透过民间工艺的独特的造型和色彩了解民间文化。
2、如何引导学生生动、自然地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
二、教学过程1、提出问题:假期,有许多同学去外地旅游,除了饱览名山大川的景色之外、还带回一些当地很有地方特色的土特产,比如:食品、工艺品,食品赠送亲友都已下肚,而那些工艺品都保留下来,并且时不时拿出来把玩一番,带给你无穷乐趣。
这些工艺品大都是一些民间艺术品,所以都有很浓厚的地方特色。
在座的同学都去过哪些地方、看到或带回了哪些民间工艺品?拿出来让大家分享分享,并请你介绍一下你为什么选中这一件艺术品,它有什么让你喜欢的地方?谁来介绍一下给大家?2、授课:民间美术是中华民族文化中重要的组陈部分,它运用最乡土、最自发的艺术语言,完美的体现了民间意识中最美好的愿望。
同学们带来的这些民间艺术品,种类很多,那么同学们能不能总结一下民间美术都有哪些种类呢?(发言、归纳)3、课下作业:查资料:民间美术常表现的动物、植物如:鹿、鱼、喜鹊、荷花、莲蓬等各有什么内涵?搜集民间美术的图案资料。
下周带来。
课堂小结:民间美术经常使用的色彩大体只有六种,但在勤劳智慧的劳动人民灵巧的手下却变得千姿百态、异彩纷呈。
六年级上册第十课竹节人说明书一、产品介绍竹节人是一种特殊的手工艺品,由竹子和一些附属材料制作而成。
它们以竹子的特殊形状为主体,经过手工细致的雕刻和组装,制作而成。
竹节人不仅具有独特的造型,还寓意着吉祥、幸福和健康。
因此,竹节人是一种常见的民间艺术品和风水物品。
二、制作工艺1.材料准备:制作竹节人首先需要选用优质的竹子。
竹子应该是细长而且直的,没有裂缝和瑕疵。
此外,还需要一些附属材料如彩绳、丝线等。
2.剪裁竹片:把竹子剪裁成合适的长度,每根竹片的长度应该适中,不要太长也不要太短。
3.雕刻细节:使用雕刻刀在竹节上刻出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可以是小孩、老人、动物等。
4.组装形象:通过彩绳和丝线将竹节人的各个部分连接起来,组成完整的形象。
5.涂色以及装饰:可以根据需要给竹节人涂上颜色,增加艺术效果。
同时,可以选用一些小装饰品如花朵、草叶等来装饰竹节人,使其更加具有美感。
三、用途和寓意竹节人作为一种艺术品和风水物品,有着丰富的用途和寓意:1.艺术品欣赏:竹节人作为一种手工艺品,其雕刻细致、形象逼真,非常适合欣赏和收藏。
2.送礼表示祝福:竹节人寓意着吉祥、幸福和健康,因此,可以作为一份独特的礼物送给亲朋好友,表示祝福和祈福。
3.装饰室内空间:竹节人可以摆放在家中的客厅、卧室等空间,起到装饰作用,增添居室的美感。
4.风水摆设: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竹节人被认为是一种风水物品,可以驱邪避凶,带来好运和财富。
5.儿童玩具:竹节人的形象可爱,色彩鲜艳,非常适合作为儿童玩具,可以给孩子们带来快乐和创造力的发挥。
四、使用保养1.勿放在潮湿的环境中:竹节人由竹子制作而成,容易受潮,所以应放置在干燥通风的地方。
2.避免阳光直晒: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竹节人会因为紫外线的影响而褪色和变形,所以应避免阳光直射。
3.定期清洁:使用软毛刷将灰尘从竹节人上轻轻刷去,保持其清洁和光亮。
4.避免碰撞:竹节人是易碎物品,应避免与硬物碰撞,以免造成损坏。
民间工艺品制作教案教案标题:民间工艺品制作教案目标:1. 了解民间工艺品的定义、特点和分类。
2. 学习并掌握制作民间工艺品的基本材料、工具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和审美意识。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通过展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民间工艺品,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向学生介绍民间工艺品的概念,并讨论其与现代工艺品的区别。
知识讲解:1. 介绍不同类型的民间工艺品,如陶瓷、纺织品、木雕等,并展示相关图片或实物,让学生对各种工艺品有初步了解。
2. 分析民间工艺品的特点,如手工制作、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入等,并与现代工艺品进行对比。
实践操作:1. 选择一种民间工艺品进行详细讲解,如纸折艺术。
2. 向学生介绍纸折艺术的历史背景、基本材料和工具。
3. 指导学生学习基本的纸折技巧,如折叠、剪裁和粘贴等。
4. 给学生提供一些简单的纸折模型图纸,让他们尝试制作。
创作实践:1. 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民间工艺品进行深入学习和实践。
2. 学生可以在小组或个人的基础上自主选择材料和工具,设计并制作自己的作品。
3. 学生可以通过展示和交流的形式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并互相欣赏和评价。
总结反思:1. 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总结和反思,回顾自己的创作过程和经验。
2. 学生可以分享自己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以及对民间工艺品的新认识和体会。
教案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和创作实践中的表现,包括技巧运用、创意发挥和作品质量等方面。
2. 通过学生的作品展示和口头表达,评估学生对民间工艺品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教案扩展:1. 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民间工艺品研究,如参观相关展览、阅读相关书籍等。
2. 组织学生参与民间工艺品制作比赛或展览,展示他们的创作成果并获得更多的学习和交流机会。
教案资源:1. 民间工艺品图片或实物。
2. 纸折模型图纸。
3. 相关书籍、资料或视频资源。
精品资料值得拥有1 《民间工艺品制作》一、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民间工艺品,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民间工艺品和它的特点。
2、认识民间工艺品中宝贵的艺术创作经验,对专业美术创作有重要借鉴价值。
二、内容结构:1、泥塑的样式和丰富的表现手法。
2、布玩具的造型特色,和颜色搭配。
3、其他民间工艺品形式。
4、民间工艺品的特点、种类、与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中国民间工艺品在历史发展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思想体系和创作经验的积累。
在教学中需通过对具体作品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民间工艺品作品中所包含的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民俗生活内容。
四、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2、导入新课:首先分析民间工艺品的内涵。
3、讲授新课分析泥塑,讲解泥塑的历史,制作过程,播放泥塑的图片和制作过程,带领学生共同走进中国民间工艺品。
提出问题:除了泥塑以外中国还有哪些有特色的民间工艺品?播放视频,让学生寻找其中的美术作品,接着图片展示—年画、剪纸、刺绣、玩具等等。
让学生明白民间工艺品的分类,激发学生对民间工艺品的关注和喜爱。
接着让学生思考交流在我们的家乡,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见的美术作品有哪些?并将其归类,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朴素情感。
总结民间工艺品的特点:民族性、集体性、娱乐性、传承性等特征,给学生详细解说。
民间工艺品与生活的关系:出示布玩具图片,提问:这些作品在什么场合出现,有什么寓意?让学生思考并分析。
接着展示一些吉祥的有一定寓意的布玩具作品,为学生讲解民间流传着许多蕴含吉祥意义的图案,每逢过节或喜庆的日子,人们都喜欢用这些吉祥的图案装饰到布玩具给孩子们玩耍。
这些作品通过巧妙的构思和象征、夸张、谐音寓意的手法,表现劳动人民企盼幸福、吉祥、美好生活的愿望。
展示布玩具老虎的图片,介绍在一些地区有小孩过满月、过生日时,长辈送虎头帽,虎头鞋给孩子的习惯,据说有避邪,吉祥的作用。
虎为百兽之王,是对孩子健康的愿望和企盼。
在造型上,突出虎的双目和利齿,以表现其威武、避邪的一面,虎身上又饰以吉祥喜庆的花纹,表现吉祥的一面。
民间工艺品制作1教学目标1、知识:了解泥塑的概念和分类2、技能:学习用陶泥制作一个泥塑作品。
3、情感:培养在生活中发现美,并用自己双手美化生活的情趣。
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2学情分析从年龄特点来看,七年级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应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生理上,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特点,发挥学生的主动积极性.初中生正处在身心发展、成长过程中,其情绪、情感、思维、意志、能力及性格还极不稳定和成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易变性。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制作泥塑。
教学难点设计一个自己喜爱的泥塑作品4教学过程4.14.1.1教学活动【导入】泥塑课件展示一起欣赏古今中外的雕塑作品【讲授】泥塑揭示“泥塑”的概念泥塑艺术是中国民间传统的一种古老常见的民间艺术。
它以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形一种雕塑工艺品。
通过对比欣赏,认识、了解泥塑,先由学生揭示泥塑的概念,然后老师给以总结【活动】泥塑学习制作泥塑制作泥塑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1、揉泥2、拍泥板3、割边4、揉泥条;5、堆出形体;注意看老师都用了那些制作方法?(生答:用搓、捏、压、剪、刻、)6、塑造形象局部;注意看老师都用了那些装饰的方法?这一步实际上就是绘画过程中的精细描绘。
我们要利用泥塑工具或者手指,将自己已经制成的大的形体进行仔细的描绘,也要用到压、剪、刻、画等方法进行装饰最后形成制作泥雕塑。
【练习】泥塑尝试练习:1,小组或个人创作一幅泥雕《花篮》。
2,做一个自己喜欢的造型物品。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努力把内容做得更好!。
第十课民间工艺品制作
一、教学目的:
中国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在特有的信仰民俗氛围中,在农耕经济、手
工业生产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与人们的生产劳动、生活风俗、宗教活动需要紧密相连。
通过利用网络学习,让学生学会欣赏民间美术工艺作品,使学生认识到我国民间工艺美术的悠久历史和及其享誉世界的、精妙绝伦的技艺,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审美意识。
同时让学生到网上学习,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文化观念、人文精神;培养学生形成研究性学习、探索性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
1、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民间工艺的色彩、图案所包含的寓意,并学习到网上查阅欣赏更丰富的民间工艺资料,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
2.如何让学生透过民间工艺的独特的造型和色彩了解民间文化。
2、如何引导学生生动、自然地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
二、教学过程
1、提出问题:
假期,有许多同学去外地旅游,除了饱览名山大川的景色之外、还带回一些当地很有地方特色的土特产,比如:食品、工艺品,食品赠送亲友都已下肚,而那些工艺品都保留下来,并且时不时拿出来把玩一番,带给你无穷乐趣。
这些工艺品大都是一些民间艺术品,所以都有很浓厚的地方特色。
在座的同学都去过哪些地方、看到或带回了哪些民间工艺品?拿出来让大家分享分享,并请你介绍一下你为什么选中这一件艺术品,它有什么让你喜欢的地方?谁来介绍一下给大家?
2、授课:
民间美术是中华民族文化中重要的组陈部分,它运用最乡土、最自发的艺术语言,完美的体现了民间意识中最美好的愿望。
同学们带来的这些民间艺术品,种类很多,那么同学们能不能总结一下民间美术都有哪些种类呢?(发言、归纳)
3、课下作业:
查资料:民间美术常表现的动物、植物如:鹿、鱼、喜鹊、荷花、莲蓬等各有什么内涵?搜集民间美术的图案资料。
下周带来。
课堂小结:
民间美术经常使用的色彩大体只有六种,但在勤劳智慧的劳动人民灵巧的手下却变得千姿百态、异彩纷呈。
而我们同学通过这三节课的学习,不光了解了许多民间美术的知识,更创造出如此出色的作品。
同学们都知道一句话“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让我们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播者,让中华民族艺术在世界艺术宝库中灿烂辉煌。
课后反思:
本章节的内容,内涵较深,相对于当代的学生来说,距离较远,学生往往觉
得民间美术土、粗、俗,要使学生对其认可并喜欢,必须先使学生对其深度有一定了解,所以,教师决不能照本宣科,只就色彩谈色彩,应从民间美术的内涵入手,让学生在听故事中加深对民间美术的了解,增强兴趣,进而感受民间美术的形式美感,探讨民间色彩搭配的规律。
是否能把学生从肤浅的认识带入对民间美术理解的氛围中,是本课成功与否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