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认定与指导办法
- 格式:pdf
- 大小:405.92 KB
- 文档页数:2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印发《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认定和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正文:----------------------------------------------------------------------------------------------------------------------------------------------------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印发《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认定和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各地级以上市科技局,各有关高校及有关单位:为进一步推进省部产学研结合工作,营造和搭建省部产学研合作的良好环境和平台,探索省部产学研合作的新模式、新机制,高效有序地引导部属高校加强与广东省各地区、各类科技园区和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促进部属高校科技成果到广东转化,决定开展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建设工作,现将《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认定和管理办法(试行)》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1:《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认定和管理办法(试行)》附件2:《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申报书》二00七年一月十八日附件1: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认定和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教育部、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合作协议》和《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关于加强产学研合作提高广东自主创新能力的意见》(粤府[2006]88号)的精神和要求,为更好地鼓励教育部直属高校和其它国家重点建设高校(以下简称部属高校)到广东开展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工作,建设创新型广东,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高等学校为技术依托、产业化为目标的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加速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以下简称省部产学研示范基地)是指具有良好的产学研合作条件和技术创新氛围,能够为技术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提供资金、场地以及相关配套措施,并在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和自主创新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的地区、园区或企业等。
国家级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评选条件《国家级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评选条件探析》摘要:1. 前言国家级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评选条件一直备受关注,其评选条件对于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国家级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评选条件展开全面评估,并撰写一篇深度与广度兼具的文章,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这一主题。
2. 基地规模与实力国家级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的规模与实力是评选的重要条件之一。
基地应具有一定的师资力量和实验条件,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和支持服务。
另外,基地的规模也应该得到重视,其在学科建设、科研水平等方面都应达到一定的标准。
3. 教学成果与社会影响评选国家级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时,教学成果与社会影响也是重要考量因素。
基地所取得的教学成果,包括学生创业项目、科研成果等,应该得到充分的肯定。
基地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也需要被评定,包括产学研结合的实际效果、产业合作情况等。
4. 创新创业文化与氛围基地是否能够营造出良好的创新创业文化与氛围也是评选的重要条件。
创新创业教育要求学校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念与思维模式,营造出鼓励创新的学术氛围,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
5. 个人观点与总结在我看来,国家级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评选条件应该充分考量基地的整体实力,同时要注重教学成果、社会影响和创新创业文化的培育。
只有在这些方面均取得良好的成绩,基地才能真正具备国家级评选的资格。
希望未来的评选制度能够更加科学合理,推动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事业的发展。
6. 结语本文以对国家级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评选条件的全面评估,尝试深入探讨了这一主题。
希望本文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同时也期待国家级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评选条件能够在未来不断完善,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和支持。
这样一篇符合要求的文章就完成了。
文章以深度与广度兼具的方式进行了全面评估,并围绕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国家级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评选条件。
教育部产学研项目认定级别案例教育部产学研项目是指教育部与企业、研究机构等合作开展的项目,旨在促进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
教育部对产学研项目进行认定,并根据项目的成果和质量对其进行级别评定。
下面是一些教育部产学研项目认定级别的案例。
1. 国家级产学研合作项目:该级别的项目由教育部认定,具有重大的科研和经济价值,对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例如,教育部与知名企业合作开展的重大科研项目,如人工智能领域的深度学习算法研究项目。
2. 省级产学研合作项目:该级别的项目由省级教育部门认定,具有一定的科研和经济价值,对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例如,教育部与当地高新技术企业合作开展的新材料研发项目。
3. 校级产学研合作项目:该级别的项目由高校认定,具有一定的科研和经济价值,对高校科研和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高校与企业合作开展的校企合作项目,如人才培养基地建设项目。
4. 企业级产学研合作项目:该级别的项目由企业认定,具有一定的科研和经济价值,对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具有积极影响。
例如,企业与研究机构合作开展的新产品研发项目。
5. 科研机构级产学研合作项目:该级别的项目由科研机构认定,具有一定的科研和经济价值,对科研机构的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例如,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开展的技术转移项目。
6. 社会组织级产学研合作项目:该级别的项目由社会组织认定,具有一定的科研和社会价值,对社会问题的解决和社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例如,社会组织与高校合作开展的社会调研项目。
7. 国际合作产学研项目:该级别的项目由教育部认定,具有国际合作和交流的特点,对推动国际科技创新和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教育部与国外高校或研究机构合作开展的国际科研项目。
8. 重点产学研合作项目:该级别的项目由教育部或地方教育部门认定,具有重要的科研和经济价值,对重点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教育部与企业合作开展的人工智能领域的重点研发项目。
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申报政策文件
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申报政策文件是指由相关政府部门发布的,用于指导和管理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的申报、评审和运营的政策文件。
这些政策文件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1. 申报条件:规定了产教融合实训基地需要满足的一系列条件,包括资质要求、硬件设施、师资队伍、教学资源等方面的要求。
2. 申报程序:明确了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的申报流程,包括申请材料的准备、申报途径、评审程序、评审标准等方面的内容。
3. 支持政策:列举了政府对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的支持措施,包括经费支持、税收优惠、政策扶持等方面的具体政策内容。
4. 运营管理:明确了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的日常运营管理要求,包括课程设置、实训项目开发、教学管理、质量监控等方面的要求。
5. 评估考核:规定了对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进行定期评估和考核的标准和程序,以确保基地能够持续提供高质量的实训服务。
在申报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时,申请者需要仔细阅读政策文件,了解相关要求,并按照政策文件的规定进行申报和运营管理。
同时,政府部门也会根据政策文件的规定,对申请者进行评审和监管,确保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的质量和效果。
国家级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评选条件国家级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是指在国家教育体制改革和创新创业政策的指导下,学校和社会联动,以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和社会需求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和社会服务水平提高的示范基地。
那么,国家级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究竟应该具备哪些条件呢?1. 使命和愿景国家级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应该明确其使命和愿景,即通过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提升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服务水平。
2. 师资力量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国家级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的重要条件之一。
这支队伍应该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创业经历,在创新创业教育领域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3. 教育资源国家级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需要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包括实验室、创客空间、行业合作基地等,以支持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4. 教育改革基地应该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教育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创业环境中得到锻炼和提升。
5. 产学研合作国家级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需要与企业和科研机构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相结合。
6. 社会影响力基地在创新创业教育领域应该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能够为社会提供优质的创新创业人才和服务。
7. 教育质量国家级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应该有较高的教育教学质量,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和实践能力提升是评价基地的重要指标之一。
总结回顾:国家级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评选条件的确立,是为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和社会服务水平提高的需要。
在评选条件方面,使命和愿景、师资力量、教育资源、教育改革、产学研合作、社会影响力和教育质量等是关键考量因素。
只有具备这些条件的基地,才能成为国家级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的示范基地,为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和服务社会发挥更大作用。
个人观点:国家级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的评选条件的确立,有利于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和社会需求的满足。
工信部、财政部关于印发《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正文:----------------------------------------------------------------------------------------------------------------------------------------------------工信部、财政部关于印发《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工信部联科〔2010〕54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财政厅(局):为深入贯彻中央关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部署,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任务要求,促进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鼓励工业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工业和信息化部和财政部决定联合组织开展“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认定工作,现将《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工信部财政部二〇一〇年九月十三日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部署,促进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做好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的认定工作,鼓励工业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家产业技术政策》,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以下简称示范企业)是指工业主要产业中技术创新能力较强、创新业绩显著、具有重要示范和导向作用的企业。
第三条示范企业认定工作遵循公平、公正、公开原则,统筹规划,合理配置资源,规范、有序推进。
第四条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财政部负责示范企业认定的相关管理工作。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工业和信患化主管部门(以下简称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联合同级财政部门负责组织本地区示范企业的申报工作,并做好对示范企业的指导和管理工作。
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验收【导言】尊敬的读者,今天我将为您带来一篇关于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验收的文章。
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作为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平台,对于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以叙述和分析的方式,从不同角度探讨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的经验与挑战,并分享我个人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和观点。
【正文】1. 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的重要平台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是国家教育部经过全国选拔认定的以高水平大学为主导,并与其他高水平大学和科研院所共同参与的培养研究生的平台。
通过为研究生提供多样化的学术研究、创新实践和国际交流机会,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旨在培养具备较高学术水平、综合素质和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人才。
2. 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验收:全面评估保证质量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验收是对其培养质量和管理体系的全面评估与认证。
这一过程通常由教育部和相关高校专家组成的评估团队进行实地考察,包括考核基地的师资力量、学术研究实力、科研平台及创新实践等方面。
验收标准严格,旨在确保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的质量与水平。
3. 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的经验与挑战3.1 经验:(1)优质师资力量: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能够吸引优秀的导师资源,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术指导和激励。
(2)多方合作机制:示范基地依托全国顶尖高水平大学和科研院所,形成扎实的合作关系,使学生能够在不同领域获得学习和研究机会。
(3)科研平台建设:示范基地拥有一流的科研平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验条件和学术资源,促进创新研究的开展。
3.2 挑战:(1)队伍建设:示范基地需要高水平的导师队伍,确保学生能够得到有效的指导和培养。
然而,导师资源的有限性和高层次人才的流动性是队伍建设面临的挑战。
(2)创新形式:示范基地需要创新培养模式,使学生能够在学术、科研和实践中不断探索,并获得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机制:不同高校和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以促进资源共享和合作研究的深入开展。
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简介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成立于2007年11月,是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科技部、工信部、环保部、国务院国资委、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协、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华全国总工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相关部门和一批高校、科研院所、央企、国企、民企等政产学研界共同参与创办的全国性社会团体,是跨部委、跨区域、跨行业、跨学科,产学研、政金介、商贸用互动合作的资源整合型高层协同创新服务平台。
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由国务院国资委主管,是中国科协团体会员。
经中组部批准,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两院院士路甬祥任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第二届理事会会长。
促进会的宗旨是做好“三个服务”,即为推进国家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服务;为加快区域经济创新发展服务;为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服务。
促进会的任务是充分发挥产学研三方与政府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搭建政产学研金协同创新共享服务平台,探索产学研合作的新模式、新机制、新方法、新途径,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政产学研用的紧密结合,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作贡献。
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政府十分重视产学研合作工作,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致信祝贺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成立。
党和国家领导人李克强、张德江、张高丽、刘延东、路甬祥、陈至立、张梅颖、徐匡迪等都从不同的角度关心和支持促进会的工作。
刘延东在批示中指出:“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成立以来,在推动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互动协作,整合创新资源,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谨向为之付出辛勤努力的同志们表示诚挚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促进会将进一步整合创新资源,搭建创新平台,拓展服务功能,更好地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为推进政产学研用结合做些更切实、更有成效的工作,为完善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新的贡献。
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官网:/front/index.aspx◆名誉会长陈至立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党组成员徐匡迪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长万钢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周济中国工程院院长◆顾问徐冠华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学院院士赵沁平教育部原副部长曹健林科技部副部长吴晓青国家环保部副部长张桃林农业部副部长齐让中国科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朱宏任工信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赵凤桐北京市委常委、中关村科技园区党组书记孙尧黑龙江省副省长高峰云南省副省长胡昭广北京市原副市长陈兰通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执行副会长张景安科技部党组成员、科技日报社社长赵炜全国政协原副秘书长(原周恩来、邓颖超同志秘书)张耀光中央办公厅(原胡耀邦同志秘书)叶连松中共河北省委原书记程安东陕西省原省长陈明义全国政协港澳台委员副主任、福建省原省委书记王鹤龄安徽省政协副主席贾连朝河南省原副省长◆会长路甬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常务副会长段瑞春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原主席石定环国务院参事、科技部原党组成员、秘书长◆副会长左铁镛十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隐国务院参事(国务院办公厅副部级)李慧芬中国联通原总经理、天津市原副市长蒋明麟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参事张勤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徐志坚国务院原副秘书长任玉岭十届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参事甘智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副秘书长李志民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梁桂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党工委书记干勇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总经理、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院士曹湘洪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原高级副总裁、中国工程院院士姚燕中国建材集团总经理、中国建材研究总院院长张玉卓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中国工程院院士郭大成北京理工大学党委书记杨桂生上海杰事杰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戚强中国科学院院地合作局局长李健武汉大学党委书记马德秀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何建坤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王建华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秘书长王文京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易小刚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喻子达海尔集团公司副总裁◆秘书长王建华◆常务副秘书长丁玉贤◆副秘书长张志明黄维荣成路明敖强丁雪伟海洋(水产)功能食品产业创新战略联盟目的与展望根据国家科研项目申报政策改革的需求,我单位决定牵头筹备国内首个国家级海洋(水产)功能食品产业创新战略联盟,联盟成立后挂靠到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由国内知名的企业做联盟的理事长单位,科研院校及部分企业做副理事长及成员单位,成功运行两年以后就有资格申请变更为国家级产业联盟,同时国家重大专项863、973正式取消后,国家级重大项目申报工作会重点倾向于联盟推介,联盟有权向上级领导提出合理化建议,建议加大力度支持或发展某行业,同时联盟组织也会大大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加快企业的产品的升级转型,促进科研院校和企业的项目合作,整合资源,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同时促进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市场公平竞争。
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评奖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宗旨为了充分发挥社会奖励的积极作用,表彰在促进产学研合作创新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个人以及通过产学研合作取得的突出创新成果,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进产学研合作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核心纽带,经国家科学技术部和国家科技奖励工作办公室批准,依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的有关细则,特设立“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并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设奖性质与类别“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由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以下简称促进会)设立,是奖励为促进我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个人以及突出创新成果所颁发的荣誉奖。
“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分设创新奖、促进奖、创新成果奖、突出贡献奖共四类奖项。
第三条评奖周期与名额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每年评选一次,届时由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奖励委员会向各地有关管理部门、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及金融、中介机构发出通知,并通过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网和《中国科技产业》杂志等有关权威媒体向社会公告。
产学研合作创新奖、促进奖、创新成果奖,每奖项每年评选不超过100名;突出贡献奖每年评选不超过10名。
第四条评选组织及评选程序一、评选组织1.由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下设“产学研合作创新奖与促进奖奖励委员会”(以下简称奖励委员会),委员会设主任委员1人、副主任委员4人、委员15人,奖励委员会是由政府相关主管部门领导、产学研界的代表和促进会的部分领导构成。
2.奖励委员会下设评审委员会。
评审委员会由政产学研界有代表性的领导、专家和企业家组成,评审委员会按奖项组成专家组,对各奖项进行评审。
3.奖励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是奖励委员会的办事机构4.办公室负责处理日常事务,设在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
二、评选程序1.评审委员会负责分类对申报材料进行评审,提出初审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