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
- 格式:doc
- 大小:18.50 KB
- 文档页数:5
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评奖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宗旨为了充分发挥社会奖励的积极作用,表彰在促进产学研合作创新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个人以及通过产学研合作取得的突出创新成果,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进产学研合作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核心纽带,经国家科学技术部和国家科技奖励工作办公室批准,依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的有关细则,特设立“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并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设奖性质与类别“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由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以下简称“促进会”)设立,是奖励为促进我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个人以及突出创新成果所颁发的荣誉奖。
“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分设创新奖、促进奖、军民融合奖、创新成果奖、突出贡献奖共五类奖项。
第三条评奖周期与名额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每年评选一次,届时由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奖励委员会向各地有关管理部门、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及金融、中介机构发出通知,并通过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网和《中国科技产业》杂志等有关权威媒体向社会公告。
产学研合作创新奖、促进奖、军民融合奖、创新成果奖,每奖项每年评选原则上不超过100名;突出贡献奖每年评选不超过10名。
第四条评选组织及评选程序一、评选组织1、由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下设“产学研合作创新奖与促进奖奖励委员会”(以下简称奖励委员会),委员会设主任委员1人、副主任委员4人、委员15人,奖励委员会是由政府相关主管部门领导、产学研界的代表和促进会的部分领导构成。
2、奖励委员会下设评审委员会。
评审委员会由政产学研界有代表性的领导、专家和企业家组成,评审委员会按奖项组成专家组,对各奖项进行评审。
3、奖励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是奖励委员会的办事机构4、办公室负责处理日常事务,设在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
二、评选程序1、评审委员会负责分类对申报材料进行评审,提出初审意见。
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重点研发项目名单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以下简称“促进会”)是由中国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共同组建的专门机构,旨在推动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作为促进会的重点研发项目,涵盖了多个领域,下面将列举其中的几个项目。
1. 高性能计算与大数据处理技术研发项目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大数据处理和高性能计算成为了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技术。
该项目旨在研发高性能计算平台和大数据处理技术,提高我国在人工智能、互联网、物联网等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2. 新能源与清洁能源技术研发项目面对全球能源问题和环境污染挑战,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技术的研发变得尤为重要。
该项目致力于开发新能源技术,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以及清洁能源技术,如碳捕获与储存技术,推动我国能源结构的转型升级。
3. 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创新项目生物医药和健康产业是未来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也是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重要保障。
该项目旨在研发创新药物、生物诊断技术和健康管理产品,提高我国在生物医药领域的研发能力,促进健康产业的发展。
4. 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技术研发项目先进制造和自动化技术是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技术。
该项目致力于研发先进制造技术,如3D打印、机器人技术等,以及自动化技术,如智能制造系统和工业自动化设备,推动我国制造业的智能化和高质量发展。
5. 环境保护与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研发项目环境保护和资源循环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
该项目旨在研发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如大气污染治理、水污染防治等,以及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如废物利用和再生资源开发,为我国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以上列举的只是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的部分重点研发项目,还有其他领域的项目正在进行中。
通过这些项目的推进,促进会将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为实现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科技的跨越式进步做出积极贡献。
搭建创新平台促进成果转化提高产学研合作水平和实效——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第三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侧记杨伊静【期刊名称】《中国科技产业》【年(卷),期】2024()4【摘要】3月16日晚,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第三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会议中心召开。
来自各地的常务理事、理事、会员代表、特邀嘉宾等500余人参加会议,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常务副会长雷朝滋主持会议。
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会长王建华代表第三届理事会作2023年工作报告,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秘书长成路明作财务工作报告及会费管理办法修订说明。
会议增补了第三届理事会理事、常务理事和副会长人选。
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会长王建华主持了交流互动环节,雷朝滋、潘复生、袁亮、敖英芳、苏华、郑福双、何文波、杨志超、王青海、黄爱龙、王进、张建国等同志围绕产学研深度融合和加速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话题进行交流互动,大家畅所欲言,碰撞出新的火花。
本刊特撷取部分与会嘉宾的发言,以飨读者。
【总页数】5页(P25-29)【作者】杨伊静【作者单位】不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42【相关文献】1.搭建创新平台加强协同创新为建成创新型国家作贡献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首届六次理事会会议侧记2.搭建资源整合创新平台促进产学研合作再上新台阶——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第一届五次理事会侧记3.整合创新资源搭建合作平台拓展服务能力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第八次会长会议暨北京理工大学产学研合作座谈会侧记4.搭建创新平台整合创新资源加速创新发展——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第二届六次理事会侧记5.汇聚产学研磅礴力量赋能高质量创新发展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三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简介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成立于2007年11月,是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科技部、工信部、环保部、国务院国资委、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协、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华全国总工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相关部门和一批高校、科研院所、央企、国企、民企等政产学研界共同参与创办的全国性社会团体,是跨部委、跨区域、跨行业、跨学科,产学研、政金介、商贸用互动合作的资源整合型高层协同创新服务平台。
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由国务院国资委主管,是中国科协团体会员。
经中组部批准,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两院院士路甬祥任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第二届理事会会长。
促进会的宗旨是做好“三个服务”,即为推进国家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服务;为加快区域经济创新发展服务;为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服务。
促进会的任务是充分发挥产学研三方与政府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搭建政产学研金协同创新共享服务平台,探索产学研合作的新模式、新机制、新方法、新途径,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政产学研用的紧密结合,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作贡献。
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政府十分重视产学研合作工作,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致信祝贺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成立。
党和国家领导人李克强、张德江、张高丽、刘延东、路甬祥、陈至立、张梅颖、徐匡迪等都从不同的角度关心和支持促进会的工作。
刘延东在批示中指出:“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成立以来,在推动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互动协作,整合创新资源,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谨向为之付出辛勤努力的同志们表示诚挚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促进会将进一步整合创新资源,搭建创新平台,拓展服务功能,更好地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为推进政产学研用结合做些更切实、更有成效的工作,为完善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新的贡献。
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官网:/front/index.aspx◆名誉会长陈至立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党组成员徐匡迪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长万钢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周济中国工程院院长◆顾问徐冠华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学院院士赵沁平教育部原副部长曹健林科技部副部长吴晓青国家环保部副部长张桃林农业部副部长齐让中国科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朱宏任工信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赵凤桐北京市委常委、中关村科技园区党组书记孙尧黑龙江省副省长高峰云南省副省长胡昭广北京市原副市长陈兰通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执行副会长张景安科技部党组成员、科技日报社社长赵炜全国政协原副秘书长(原周恩来、邓颖超同志秘书)张耀光中央办公厅(原胡耀邦同志秘书)叶连松中共河北省委原书记程安东陕西省原省长陈明义全国政协港澳台委员副主任、福建省原省委书记王鹤龄安徽省政协副主席贾连朝河南省原副省长◆会长路甬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常务副会长段瑞春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原主席石定环国务院参事、科技部原党组成员、秘书长◆副会长左铁镛十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隐国务院参事(国务院办公厅副部级)李慧芬中国联通原总经理、天津市原副市长蒋明麟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参事张勤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徐志坚国务院原副秘书长任玉岭十届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参事甘智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副秘书长李志民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梁桂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党工委书记干勇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总经理、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院士曹湘洪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原高级副总裁、中国工程院院士姚燕中国建材集团总经理、中国建材研究总院院长张玉卓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中国工程院院士郭大成北京理工大学党委书记杨桂生上海杰事杰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戚强中国科学院院地合作局局长李健武汉大学党委书记马德秀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何建坤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王建华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秘书长王文京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易小刚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喻子达海尔集团公司副总裁◆秘书长王建华◆常务副秘书长丁玉贤◆副秘书长张志明黄维荣成路明敖强丁雪伟海洋(水产)功能食品产业创新战略联盟目的与展望根据国家科研项目申报政策改革的需求,我单位决定牵头筹备国内首个国家级海洋(水产)功能食品产业创新战略联盟,联盟成立后挂靠到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由国内知名的企业做联盟的理事长单位,科研院校及部分企业做副理事长及成员单位,成功运行两年以后就有资格申请变更为国家级产业联盟,同时国家重大专项863、973正式取消后,国家级重大项目申报工作会重点倾向于联盟推介,联盟有权向上级领导提出合理化建议,建议加大力度支持或发展某行业,同时联盟组织也会大大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加快企业的产品的升级转型,促进科研院校和企业的项目合作,整合资源,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同时促进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市场公平竞争。
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评奖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宗旨为了充分发挥社会奖励的积极作用,表彰在促进产学研合作创新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个人以及通过产学研合作取得的突出创新成果,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进产学研合作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核心纽带,经国家科学技术部和国家科技奖励工作办公室批准,依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的有关细则,特设立“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并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设奖性质与类别“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由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以下简称促进会)设立,是奖励为促进我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个人以及突出创新成果所颁发的荣誉奖。
“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分设创新奖、促进奖、创新成果奖、突出贡献奖共四类奖项。
第三条评奖周期与名额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每年评选一次,届时由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奖励委员会向各地有关管理部门、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及金融、中介机构发出通知,并通过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网和《中国科技产业》杂志等有关权威媒体向社会公告。
产学研合作创新奖、促进奖、创新成果奖,每奖项每年评选不超过100名;突出贡献奖每年评选不超过10名。
第四条评选组织及评选程序一、评选组织1.由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下设“产学研合作创新奖与促进奖奖励委员会”(以下简称奖励委员会),委员会设主任委员1人、副主任委员4人、委员15人,奖励委员会是由政府相关主管部门领导、产学研界的代表和促进会的部分领导构成。
2.奖励委员会下设评审委员会。
评审委员会由政产学研界有代表性的领导、专家和企业家组成,评审委员会按奖项组成专家组,对各奖项进行评审。
3.奖励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是奖励委员会的办事机构4.办公室负责处理日常事务,设在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
二、评选程序1.评审委员会负责分类对申报材料进行评审,提出初审意见。
2023年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评奖流程2023年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评奖流程一、引言在当今科技快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产学研合作创新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重要手段。
为了鼓励和表彰在产学研合作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大学和科研院所,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决定设立“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
二、奖项设置根据产学研合作的不同领域和层次,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设立了几个奖项,以表彰在不同领域做出卓越贡献的企业、大学和科研院所。
以下是2023年的奖项设置:1. 产学研合作创新领军奖:表彰在产学研合作领域有杰出贡献的企业、大学和科研院所。
该奖项每年评选一次。
2. 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奖:表彰在产学研合作创新案例中有突出表现的企业、大学和科研院所。
该奖项每年评选一次。
3. 产学研合作创新优秀论文奖:表彰在产学研合作领域发表的杰出学术论文。
该奖项每年评选一次。
4. 产学研合作青年创新奖:表彰在产学研合作领域有突出表现的青年人才。
该奖项每年评选一次。
三、评奖流程1. 奖项征集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在每年的2月份公开征集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的申报材料。
申报材料包括企业、大学和科研院所的项目介绍、研究成果、合作成果以及相关的推广和应用情况等。
2. 评选委员会成立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根据评奖需要组建评选委员会,委员会由产学研合作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组成。
评选委员会负责制定评奖细则、组织推荐评审专家和进行评审工作。
3. 材料初评评选委员会根据申报材料的内容和质量对申报项目进行初步评审,从中选出优秀的申报项目进入下一步评审。
4. 现场答辩入围的申报项目将进行现场答辩。
答辩环节是评选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旨在进一步了解和评估项目的创新性、实用性和推广应用前景等。
答辩环节通常由评奖委员会和相关领域的专家组成的评审小组进行,评审小组根据现场答辩情况给予相应的分数和评价。
5. 论文评审申报产学研合作创新优秀论文奖的论文将由专家和学者进行评审。
WDEO世界数字经济组织
邀请函
为通过消除经济上的不平等、建立合理和公平的国际经济关系、实行有力的社会和经济改革及鼓励在世界数字经济发展方面进行必要的结构改革,来建立一个正义和公平的经济和社会秩序,并且经过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治理和竞争力国际组织的推动及帮助,成立了世界数字经济组织(以下简称“组织”)。
通过构建世界性的数字经济领域及相关产业联盟,探索新形势下数字经济领域及相关产业发展方向,积极推动数字经济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促进可持续发展和数字经济及相关产业的良性化、规范化、智能化、合理化发展。
组织与相关联的科技界、产业界、教育界、学术界及政府部门有机融合,搭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研究机构为支撑、政产学研金用相结合的创新性组织,构建可持续发展的跨区域、跨行业、跨学科的高端服务平台,实现产学研、政金介、商贸用的互动合作。
我们诚挚邀请相关产业、机构、企业、相关领导、教授、专家、学者积极参加,共同推进数字经济领域及相关产业可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WDEO世界数字经济组织秘书处
2018年5月日
附件一:
“WDEO世界数字经济组织”机构组织登记表
通信地址:邮编:
电话:邮箱:
附件二:
“WDEO世界数字经济组织”专家登记表
通信地址:邮编:
电话:邮箱:。
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评奖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评奖宗旨为了充分发挥社会奖励的积极作用,表彰在促进产学研合作创新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个人以及通过产学研合作取得的突出创新成果,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进产学研合作向高层次发展,经国家科学技术部和国家科技奖励工作办公室批准,依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的有关细则,特设立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并制定本评奖办法。
第二条设奖性质与类别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由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以下简称促进会)设立,是奖励为促进我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个人以及突出创新成果所颁发的荣誉奖。
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共分设创新奖、促进奖、创新成果奖、突出贡献奖等四类奖项。
第三条评奖周期与名额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每年评选一次,届时由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奖励委员会向各地有关管理部门、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及金融、中介机构发出通知,并通过有关权威媒体向社会广泛公告。
产学研合作创新奖、促进奖、创新成果奖每奖项每年评选不超过100名;突出贡献奖每年评选不超过10名。
第四条组织与评选(一)成立产学研合作创新奖与促进奖奖励委员会(以下简称奖励委员会),委员会设主任委员1人、副主任委员4人、委员15人。
奖励委员会是由政府相关主管部门领导、产学研界的代表和促进会的部分领导构成。
奖励委员会负责对初审结果的复审,并确定获奖单位及个人。
(二)奖励委员会下设评审委员会。
评审委员会由产学研金介等各界有代表性的领导、专家和企业家组成。
评审委员会负责对申报材料进行评审,提出初审意见(三)奖励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是奖励委员会的办事机构,负责处理日常事务。
办公室设在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
第五条评奖原则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的推荐、评审和授奖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有关问题解答一、问:“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是由谁批准设立,哪个单位负责评选?答:“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是依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的有关规定,经国家科技部和国家科技奖励办公室批准的社会力量评奖,由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设立,面向全国政产学研合作及创新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个人,以及产学研合作研发的创新成果,所颁发的产学研界的年度最高荣誉奖。
该奖的组织评选工作由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负责。
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是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科技部、工信部、商务部、国务院国资委、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协、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华全国总工会、国家自然基金会等12个国家相关部门和一批高校、科研院所、央企、国企、民企等产学研界共同参与和创办的一个跨部委、跨区域、跨行业、跨学科,产学研、政资介互动的高层服务平台,其宗旨是充分发挥产学研三方与政府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搭建产学研、政资介开放共享的合作平台,积极探索和推进产学研结合的创新型组织,大力促进政产学研用的紧密结合,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为建设我国“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
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积极的贡献。
二、问:设立“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的目的意义?答:“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是目前我国政府批准的专门针对产学研合作而设立的唯一奖项,在中国产学研界享有很高的荣誉。
设奖的目的在于:通过对产学研合作和技术创新方面有突出贡献的单位、个人的表彰,起到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激发政产学研用各方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的积极性,提高产学研结合的水平和实效,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创新实践,促进我国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升级和跨越发展。
三、问:“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都有哪些具体奖项?答: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分为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中国产学研合作突出贡献奖等四个奖项。
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章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名称本会定名为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
英文译名为: China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Institute CollaborationAssociation英文缩写为CIUR。
第二条性质本会是由产业界、教育界、科技界及学术界致力于产学研合作的部门、单位以及热心促进产学研合作工作者组成的全国性、非营利社会团体。
第三条宗旨本会以促进我国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的建立为目标,努力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服务。
本会坚持和贯彻科学发展观,发展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之间密切而稳定的合作关系,建立产学研合作创新和共同发展的运行机制,推进产学研组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创建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和著名品牌,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四条本会接受业务主管单位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民政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
第五条本会住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北三街6号轻苑大厦第二章业务范围第六条本会的业务范围1.贯彻国家经济、科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各项方针和政策,研究、探索产学研合作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出推动产学研合作的政策建议和措施。
2.发挥本会在技术创新体系中的中介服务功能,做好政府相关部门的助手和产学研合作的桥梁,促进技术转移、成果转化和产业升级。
3.举办推动产学研合作的研讨会、报告会、展览会、洽谈会,加强继续教育,普及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营销创新知识,培训产学研合作的专门人才。
4.组织开展产学研合作的理论研究、政策研究和实证研究,建立中国特色产学研合作的科学理论和方法,指导产学研合作实践,并提供信息咨询服务。
5.促进企业与高等学校合作培养人才,搭建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人才和高素质人才的平台,保持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的可持续性。
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
产学研函字[2010]第18号
关于评选第二届中国产学研合作
创新与促进奖的通知
各有关部门及单位:
为了奖励在促进产学研合作及创新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及个人,充分调动各方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的积极性,鼓励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产学研合作工作的深入开展,依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的有关规定,经国家科技奖励办公室批准,由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组织开展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评选活动。
第二届评选活动自本通知发布之日起正式启动。
一、基本情况
该奖励是面向国内在促进产学研合作及创新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及个人所颁发的年度荣誉奖,分为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中国产学研合作突出贡献奖四个奖项。
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每次评选不超过100名,授予在产学研合作工作中成绩突出的企业、高校、院所等单位(60家)及个人(40名);
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每次评选不超过100名,授予在产学研合作工作中起到重要促进作用的管理部门及金融、中介等单位(60家)及个人(40名);
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每次评选不超过100项,授予在产学研合作中涌现的突出创新成果。
中国产学研合作突出贡献奖,每次评选不超过10名,授予在产学研合作中做出的突出贡献的个人。
奖项评审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不收取任何费用。
二、推荐范围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注册的企业、高校、院所及有关管理、金融、中介等单位及个人,在被推荐者自愿的前提下,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与产学研合作相关的管理部门及行业协会推荐为主,地方相关管理部门或单位也可推荐和自荐。
三、申报条件
1.创新奖主要面向企业、高校、院所等单位及个人,要求申报者在产学研合作创新工作中成果显著,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推动了本行业、本领域的自主创新、技术进步,具有一定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在组织创新、管理创新、机制创新、理论创新等方面有
探索。
个人申报者要在产学研合作创新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申报时,同一单位与个人只能选一种。
2.促进奖主要面向管理部门、金融、中介等单位及个人。
要求申报者在积极推动、促进产学研合作,营造产学研合作的良好的政策环境、投资环境、创新环境中发挥重要作用,有实际作为。
个人申报者要工作突出,成绩显著。
申报时,同一单位与个人只能选一种。
3.创新成果奖主要面向在我国产学研合作中涌现的突出创新成果,包括技术和产品。
凡在我国境内通过产学研合作创新活动形成对地区、行业、技术领域等具有突出影响力的创新成果的承担企业、高校、院所等单位和个人,均可申报。
4.突出贡献奖主要面向在推动我国产学研合作事业中做出的突出贡献的个人。
四、申报内容
1.推荐和自荐单位填写《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申报材料提纲》(单位、个人)、《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申报材料提纲》(单位、个人)、《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申报材料提纲》(单位、个人)、《中国产学研合作突出贡献奖提名表》(见附件)。
2.《申报提纲》一式三份及电子版一份。
纸质文档于2010年8月31日(以邮戳为准)之前邮寄至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评奖办公室,电子版以电子邮件方式同期发送。
为了方便联系,我会设置了专门网页,可随时查询和在线联系,详见。
五、评奖程序及表彰办法
根据推荐的材料,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评审委员会提出初审意见。
2010年9月,在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网站上公示;10月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组织委员会对公示结果复审,并确认;在2010年第四季度召开的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年会及高峰论坛上进行表彰并颁发奖励证书,同时在网站和有关媒体上发布。
突出贡献奖候选人由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提名,经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评审委员会评议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组织委员会讨论决定。
六、联系方式
名称: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评奖办公室
联系人:陈丽韩羽肖桂华
电话:
传真:电子信箱:
通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北三街6号11信箱100048附件:
一、《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单位)申报材料提纲》
二、《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个人)申报材料提纲》
三、《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单位)申报材料提纲》
四、《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个人)申报材料提纲》
五、《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单位)申报材料提纲》
六、《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个人)申报材料提纲》
七、《中国产学研合作突出贡献奖提名表》
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二○一○年六月二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