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认定及管理办法
- 格式:doc
- 大小:19.50 KB
- 文档页数:3
2019.0170 中德医疗国际合作与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中国创新创业教育新校区战略联盟中国代谢病防治创新联盟中国地热与温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国高温合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国固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国化石保护研究创新战略联盟中国集装箱式水产养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国计量器具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中国健康旅游保险产业创新联盟中国健康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国介入医学创新联盟中国科普产学研创新联盟中国能源应用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国铅基堆核能产业创新战略联盟中国商协会管理研究创新联盟中国肾脏病大数据应用创新联盟中国网络空间安全人才教育联盟中国医学影像AI 产学研用创新联盟中国有色金属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中国运动医学产学研创新联盟中国智能体育产业创新联盟中国周围血管诊疗技术创新联盟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战略联盟2018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战略联盟名单(按拼音音序排序)齐让同志宣读:创建产学研协同创新战略联盟,是我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的重要举措,是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的重要载体。
跨地区、跨领域、跨行业地整合创新要素,促进产业技术集成创新、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已经成为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环节,有效地推动了产学研用的紧密结合。
支持构建和规范产学研协同创新战略联盟是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的重要工作,围绕国家需求、产业需求和企业需求,按照共创共建共享共赢的原则,促进会支持构建了一批产学研协同创新战略联盟,2018年,吸收铅基堆核能、网络空间安全人才教育、医学影像人工智能、有色金属、能源应用、运动医学、周围血管诊疗、智能体育等23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为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团体会员。
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Innovation and Promotion Award of CIUR。
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重点研发项目名单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以下简称“促进会”)是由中国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共同组建的专门机构,旨在推动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作为促进会的重点研发项目,涵盖了多个领域,下面将列举其中的几个项目。
1. 高性能计算与大数据处理技术研发项目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大数据处理和高性能计算成为了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技术。
该项目旨在研发高性能计算平台和大数据处理技术,提高我国在人工智能、互联网、物联网等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2. 新能源与清洁能源技术研发项目面对全球能源问题和环境污染挑战,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技术的研发变得尤为重要。
该项目致力于开发新能源技术,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以及清洁能源技术,如碳捕获与储存技术,推动我国能源结构的转型升级。
3. 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创新项目生物医药和健康产业是未来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也是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重要保障。
该项目旨在研发创新药物、生物诊断技术和健康管理产品,提高我国在生物医药领域的研发能力,促进健康产业的发展。
4. 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技术研发项目先进制造和自动化技术是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技术。
该项目致力于研发先进制造技术,如3D打印、机器人技术等,以及自动化技术,如智能制造系统和工业自动化设备,推动我国制造业的智能化和高质量发展。
5. 环境保护与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研发项目环境保护和资源循环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
该项目旨在研发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如大气污染治理、水污染防治等,以及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如废物利用和再生资源开发,为我国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以上列举的只是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的部分重点研发项目,还有其他领域的项目正在进行中。
通过这些项目的推进,促进会将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为实现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科技的跨越式进步做出积极贡献。
2019.0146 2018年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单位)获奖名单(按拼音音序排序)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中,政产学研用金协同创新是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是推进体制创新、模式创新的一种有效途径,是凝聚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实现市场资源合理配置的一种探索,促进了科技创新效率和水平的不断提升,推动了科技创新步伐和成果转化的加速,激发了各方的科技创新活力。
在这一进程中,一批先进单位及个人发挥了重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为了表彰他们在产学研合作中做出的重要贡献,经申报、评审、公示和终审,对长治市人民政府、东南大学、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等43家单位和敖英芳、武强等92位个人授予“2018年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
朱宏任同志宣读颁奖词:安徽三联学院安徽省蚌埠市淮上区人民政府北京理工大学技术转移中心长治市人民政府东南大学福建省物联网科学研究院福州大学阜阳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生产力促进中心广东财经大学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湖北省标准化与质量研究院嘉兴学院江苏省东海硅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江苏省高邮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江苏省泰兴市农产品加工园区管委会开平市翠山湖产业转移工业园管理委员会南京膜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宁波大学宁波高晟新材料初创产业园发展有限公司泉州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山东潍坊电视台陕西金控迈科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陕西双创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商洛学院上海中溢精准医疗科技有限公司邵东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深圳今日人才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深圳金砖城市先导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石家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技局泰州市科技情报研究所武昌工学院西安志远科技信息有限公司咸阳市生产力促进中心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Innovation and Promotion Award of CIUR2019.0147敖英芳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所长、教授陈 波 同济大学英国校友会副主席陈万强 西安航空学院液压技术研究院院长陈晓智 北京实创高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成树江 中国针刀医学产学研联盟副理事长程长生 浙江省金华市国家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仇瑜峰 中崇集团董事长戴彦德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丁建宁 常州大学副校长、教授杜慧芳 华东理工大学党委书记 范 平 深圳大学物理与能源学院院长付景川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高 波 上海才吧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高力平 青海发投碱业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葛长森 中国泌尿生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葛培健 中国科创金融联盟常务副理事长龚 灏 成都理工大学校长、教授谷涌泉 中国周围血管诊疗技术创新联盟理事长顾晓敏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副校长韩 健 广东绿色建筑工程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果转化中心主任韩建军 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课题组组长、教授郝志峰 广东工业大学轻工化工学院副院长黄道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科技局局长季昌仁 中国能源应用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季庆春 扬州高新区管委会经济发展局副局长江 海 华南理工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办公室处长姜 安 中国大数据金融产业创新战略联盟执行秘书长2018年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个人)获奖名单(按拼音音序排序)烟台南山学院扬州市江都区科学技术局扬州扬大科技园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中国药科大学重庆星耀辉腾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珠海国家高新区三灶科技工业园管理委员会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Innovation and Promotion Award of CIUR蒋 晟 中国药科大学药物化学系博士生导师、免疫药物 研究课题组组长黎 辉 中共南京市栖霞区委书记、区长李 凯 江西省工业炉窑烟气综合治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副主任、昆明理工大学教授李 庆 河北大学技术转移中心主任李 伟 中国教育信息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常务副秘书长李久鑫 上海沐修众创空间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勤国 天津商业大学产学研办公室主任李卫国 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科研处副处长李小羽 山东省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秘书长李志杰 哈尔滨市科技局局长梁兰芝 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律师刘 鑫 西安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管理办公室主任刘平礼 西南石油大学海洋油气工程所书记、教授刘文宗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刘志阳 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副院长教授刘宗巍 清华大学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助理卢思锋 北京中科科技创新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倪计民 辽宁省凤城市副市长、同济大学汽车学院研究所所长潘振海 上海交通大学特别研究员、上海市“东方学者”特聘教授彭建平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管理学院执行院长齐仁龙 郑州科技学院产学研合作办公室主任饶爱京 上饶师范学院副校长施 超 陕西省建筑材料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史丽云 南京中医药大学科学技术与产业处处长苏彦庆 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孙 丽 沈阳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孙秋野 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陶晓波 北方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万 健 南通科技职业学院院长万晓明 湖北赤壁市科技局局长汪 泓 上海市宝山区区委书记王 博 中国反侵权假冒创新战略联盟副秘书长王 琪 中国企业联合会党委书记王 兵 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党委副书记王永红 北京交通大学中美CCUS研发中心主任吴群英 陕西煤业化工集团神南矿业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武 强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煤矿水害防治工程技术研 究中心主任武占省 石河子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导杨 楠 中关村软件园总经理杨千威 上海吴淞口创业园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晓梅 山东省科学院高新技术产业(中试)基地办公室主任姚 斌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科技开发处处长于文江 中国虚拟现实与可视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于永信 山东省烟台市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余华荣 中国发明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翟 丽 人民网媒体资源部总监占 剑 中国科学院行政管理局副局长张 力 西安交通大学科技园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张 明 山东临沂大学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张成蕾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知识产权办公室副主任张福锁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资源环境与粮食 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张国庆 深圳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副主任张华柱 福建省连城农民创业园管委会主任张建富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党委副书记张良均 广州泰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璞波 陕西省咸阳市科技局局长赵 勇 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副院长赵居安 济南市长清区委副书记、区长赵艳秋 中国疼痛康复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副秘书长周 涛 长春工业大学科研处副处长周建设 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智能研究中心主任周世义 北京经开投资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朱孔军 华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朱润良 东莞市清溪镇经济科技信息局局长朱小红 四川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Innovation and Promotion Award of CIUR2019.0148。
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简介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成立于2007年11月,是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科技部、工信部、环保部、国务院国资委、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协、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华全国总工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相关部门和一批高校、科研院所、央企、国企、民企等政产学研界共同参与创办的全国性社会团体,是跨部委、跨区域、跨行业、跨学科,产学研、政金介、商贸用互动合作的资源整合型高层协同创新服务平台。
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由国务院国资委主管,是中国科协团体会员。
经中组部批准,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两院院士路甬祥任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第二届理事会会长。
促进会的宗旨是做好“三个服务”,即为推进国家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服务;为加快区域经济创新发展服务;为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服务。
促进会的任务是充分发挥产学研三方与政府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搭建政产学研金协同创新共享服务平台,探索产学研合作的新模式、新机制、新方法、新途径,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政产学研用的紧密结合,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作贡献。
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政府十分重视产学研合作工作,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致信祝贺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成立。
党和国家领导人李克强、张德江、张高丽、刘延东、路甬祥、陈至立、张梅颖、徐匡迪等都从不同的角度关心和支持促进会的工作。
刘延东在批示中指出:“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成立以来,在推动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互动协作,整合创新资源,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谨向为之付出辛勤努力的同志们表示诚挚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促进会将进一步整合创新资源,搭建创新平台,拓展服务功能,更好地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为推进政产学研用结合做些更切实、更有成效的工作,为完善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新的贡献。
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官网:/front/index.aspx◆名誉会长陈至立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党组成员徐匡迪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长万钢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周济中国工程院院长◆顾问徐冠华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学院院士赵沁平教育部原副部长曹健林科技部副部长吴晓青国家环保部副部长张桃林农业部副部长齐让中国科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朱宏任工信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赵凤桐北京市委常委、中关村科技园区党组书记孙尧黑龙江省副省长高峰云南省副省长胡昭广北京市原副市长陈兰通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执行副会长张景安科技部党组成员、科技日报社社长赵炜全国政协原副秘书长(原周恩来、邓颖超同志秘书)张耀光中央办公厅(原胡耀邦同志秘书)叶连松中共河北省委原书记程安东陕西省原省长陈明义全国政协港澳台委员副主任、福建省原省委书记王鹤龄安徽省政协副主席贾连朝河南省原副省长◆会长路甬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常务副会长段瑞春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原主席石定环国务院参事、科技部原党组成员、秘书长◆副会长左铁镛十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隐国务院参事(国务院办公厅副部级)李慧芬中国联通原总经理、天津市原副市长蒋明麟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参事张勤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徐志坚国务院原副秘书长任玉岭十届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参事甘智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副秘书长李志民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梁桂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党工委书记干勇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总经理、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院士曹湘洪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原高级副总裁、中国工程院院士姚燕中国建材集团总经理、中国建材研究总院院长张玉卓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中国工程院院士郭大成北京理工大学党委书记杨桂生上海杰事杰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戚强中国科学院院地合作局局长李健武汉大学党委书记马德秀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何建坤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王建华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秘书长王文京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易小刚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喻子达海尔集团公司副总裁◆秘书长王建华◆常务副秘书长丁玉贤◆副秘书长张志明黄维荣成路明敖强丁雪伟海洋(水产)功能食品产业创新战略联盟目的与展望根据国家科研项目申报政策改革的需求,我单位决定牵头筹备国内首个国家级海洋(水产)功能食品产业创新战略联盟,联盟成立后挂靠到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由国内知名的企业做联盟的理事长单位,科研院校及部分企业做副理事长及成员单位,成功运行两年以后就有资格申请变更为国家级产业联盟,同时国家重大专项863、973正式取消后,国家级重大项目申报工作会重点倾向于联盟推介,联盟有权向上级领导提出合理化建议,建议加大力度支持或发展某行业,同时联盟组织也会大大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加快企业的产品的升级转型,促进科研院校和企业的项目合作,整合资源,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同时促进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市场公平竞争。
【关键字】秘书中国智能光伏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章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联盟名称:中国智能光伏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英文名称,缩写为CSP I A,以下简称“联盟”)。
第二条联盟是在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的指导下,由协鑫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顺风光电投资(中国)有限公司、上海正硅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相关企业、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及社会团体自愿组成。
第三条联盟的宗旨:倡导“智能光伏”的理念,按照“协同创新、规范标准、引领产业智能化升级”的原则,凝聚联盟内各成员的共识,为行业共同利益服务,打造以产、学、研、工、金、用协作共赢的产业平台,贯彻落实国家自主创新战略,联盟促进成员之间的资源同享、互惠互利,协同合作,推动创新,共赢共荣;整合优质资源,积极开展技术交流,不断完善业内技术标准,提高行业整体能力,加强行业内外的广泛合作,促进中国光伏智能化发展;推动政府制定有利于产业发展的重大政策,提升联盟成员群体竞争力,提升中国智能制造水平,提升中国光伏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第四条联盟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贯彻执行国家相关产业发展的方针、政策。
第五条联盟依托单位为上海正硅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联盟管理机构设立在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
第二章联盟任务第六条联盟的核心任务是以推进我国智能光伏技术的创新和产业化为目标,建立产业上下游、产学研信息、知识产权等资源同享机制,建立与政府沟通的渠道及人才培养、国际合作的平台,推动标准、评价、质量检测体系的建立,促进成员单位的自身发展,提升我国智能光伏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1、通过技术交流、培训、人才互访、联合研发等方式,推进研发的联盟;2、通过在联盟成员之间建立知识产权优先、优惠同享及专利技术许可优先机制,推进专利池的联盟;3、根据行业标准化工作需求,加强分工与协调,推进标准化的联盟;4、疏通业界的资金渠道,推进投资的联盟;5、促进产业链内企业间的生产与销售合作,推进市场的联盟;6、建立全球性的人才招聘渠道,推进人才的联盟;7、为国家有关政策的制订以及国家重大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决策参考。
WDEO世界数字经济组织
邀请函
为通过消除经济上的不平等、建立合理和公平的国际经济关系、实行有力的社会和经济改革及鼓励在世界数字经济发展方面进行必要的结构改革,来建立一个正义和公平的经济和社会秩序,并且经过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治理和竞争力国际组织的推动及帮助,成立了世界数字经济组织(以下简称“组织”)。
通过构建世界性的数字经济领域及相关产业联盟,探索新形势下数字经济领域及相关产业发展方向,积极推动数字经济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促进可持续发展和数字经济及相关产业的良性化、规范化、智能化、合理化发展。
组织与相关联的科技界、产业界、教育界、学术界及政府部门有机融合,搭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研究机构为支撑、政产学研金用相结合的创新性组织,构建可持续发展的跨区域、跨行业、跨学科的高端服务平台,实现产学研、政金介、商贸用的互动合作。
我们诚挚邀请相关产业、机构、企业、相关领导、教授、专家、学者积极参加,共同推进数字经济领域及相关产业可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WDEO世界数字经济组织秘书处
2018年5月日
附件一:
“WDEO世界数字经济组织”机构组织登记表
通信地址:邮编:
电话:邮箱:
附件二:
“WDEO世界数字经济组织”专家登记表
通信地址:邮编:
电话:邮箱:。
“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有关问题解答一、问:“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是由谁批准设立,哪个单位负责评选?答:“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是依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的有关规定,经国家科技部和国家科技奖励办公室批准的社会力量评奖,由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设立,面向全国政产学研合作及创新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个人,以及产学研合作研发的创新成果,所颁发的产学研界的年度最高荣誉奖。
该奖的组织评选工作由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负责。
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是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科技部、工信部、商务部、国务院国资委、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协、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华全国总工会、国家自然基金会等12个国家相关部门和一批高校、科研院所、央企、国企、民企等产学研界共同参与和创办的一个跨部委、跨区域、跨行业、跨学科,产学研、政资介互动的高层服务平台,其宗旨是充分发挥产学研三方与政府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搭建产学研、政资介开放共享的合作平台,积极探索和推进产学研结合的创新型组织,大力促进政产学研用的紧密结合,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为建设我国“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
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积极的贡献。
二、问:设立“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的目的意义?答:“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是目前我国政府批准的专门针对产学研合作而设立的唯一奖项,在中国产学研界享有很高的荣誉。
设奖的目的在于:通过对产学研合作和技术创新方面有突出贡献的单位、个人的表彰,起到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激发政产学研用各方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的积极性,提高产学研结合的水平和实效,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创新实践,促进我国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升级和跨越发展。
三、问:“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都有哪些具体奖项?答: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分为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中国产学研合作突出贡献奖等四个奖项。
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章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名称本会定名为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
英文译名为: China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Institute CollaborationAssociation英文缩写为CIUR。
第二条性质本会是由产业界、教育界、科技界及学术界致力于产学研合作的部门、单位以及热心促进产学研合作工作者组成的全国性、非营利社会团体。
第三条宗旨本会以促进我国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的建立为目标,努力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服务。
本会坚持和贯彻科学发展观,发展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之间密切而稳定的合作关系,建立产学研合作创新和共同发展的运行机制,推进产学研组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创建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和著名品牌,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四条本会接受业务主管单位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民政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
第五条本会住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北三街6号轻苑大厦第二章业务范围第六条本会的业务范围1.贯彻国家经济、科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各项方针和政策,研究、探索产学研合作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出推动产学研合作的政策建议和措施。
2.发挥本会在技术创新体系中的中介服务功能,做好政府相关部门的助手和产学研合作的桥梁,促进技术转移、成果转化和产业升级。
3.举办推动产学研合作的研讨会、报告会、展览会、洽谈会,加强继续教育,普及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营销创新知识,培训产学研合作的专门人才。
4.组织开展产学研合作的理论研究、政策研究和实证研究,建立中国特色产学研合作的科学理论和方法,指导产学研合作实践,并提供信息咨询服务。
5.促进企业与高等学校合作培养人才,搭建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人才和高素质人才的平台,保持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的可持续性。
12 2021.04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产学研深度融合在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作用,表彰在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工作中作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和《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评奖办法》的规定,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奖励委员会经过评审、公示、终审,共评出2020年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850项,其中:产学研合作突出贡献奖8位;产学研合作创新奖329个;产学研合作促进奖117个;产学研工匠精神奖51位;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345项。
在国家科技奖励办的支持下,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设立的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为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了科技界、产业界、教育界的广泛认可,是我国产学研界协同创新的最高荣誉奖。
希望各获奖单位和个人,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以产学研合作为突破口,继续发扬勇于创新、科技自立的科学精神和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良传统,为促进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激励全社会创新意识的提高,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再创佳绩。
2020年中国产学研合作突出贡献奖获奖者(按拼音音序排序)中国产学研合作突出贡献奖马之庚 中国兵器集团原总经理王秉忱 国务院资深参事、中国工程勘察大师王树国 西安交通大学校长乔 杰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产学研合作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环节,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推进政产学研用一体化过程中,涌现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促进者、深耕者、奋进者,他们以开拓创新的思想,勇于实践的精神,不断创新产学研合作的新环境、新模式,为国家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得到了产学研界的高度认可和举荐。
2020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企业(按拼音音序排序)三一筑工科技有限公司大连东方亿鹏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大连海外华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电气核电集团有限公司上海通敏车辆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上海能链众合科技有限公司山东玉马遮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华昱压力容器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青州云门酒业(集团)有限公司山东荣信集团有限公司山东南山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山东胜利通海集团东营天蓝节能科技有限公司山东通和水产有限公司山东银鹰炊事机械有限公司山东路德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滨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山西云泉岩土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西易通环能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广东大族粤铭激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龙洋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华锋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全影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广东辰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广东美赛尔细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博威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广西扬翔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大北农农牧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广州白云山中一药业有限公司广骏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天津鼎泰丰企业孵化器有限公司无锡日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亿丰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冶纸业银河有限公司国家管网集团西南管道有限责任公司为促进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提高企业科技创新意识,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按照《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企业认定与指导办法》,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组织产学研界专家对2020年申报的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企业进行了调研和评审,评选出一批在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过程中成效显著、具有一定引领示范作用的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企业,现将名单予以公布。
50 2021.04中科恒运股份有限公司中海油安全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贝因美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贝斯达医疗股份有限公司方快锅炉有限公司甘肃一德新能源设备有限公司甘肃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院东莞宜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云道智造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东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雨仁律师事务所北京卓镭激光技术有限公司北京金茂绿建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度量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盈科瑞创新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润尼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嘀嘀无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兰州万里航空机电有限责任公司邢台路桥建设总公司成都佰椿石油科技有限公司江苏亚太工业泵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江苏传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宏达数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银环精密钢管有限公司抚顺欧力石化有限公司抚顺顺特化工有限公司芜湖安普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苏州苏大维格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苏州金宏气体股份有限公司武汉中科瑞华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国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金隅科实(曹妃甸)精密制造有限公司郑州奥特科技有限公司河北新苑天辰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河南中帅药业有限公司河南安井食品有限公司河南金百合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荣成泰祥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南京慧筑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哈尔滨哈船导航技术有限公司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科顺防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重庆水泵厂有限责任公司重庆海润节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洽洽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洛阳洛北重工机械有限公司恒有源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珠海市润星泰电器有限公司格诺思博生物科技南通有限公司圆通速递有限公司浙江天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中科知识产权运营有限公司康立泰药业有限公司深圳中智卫安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宝能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雷迈科技有限公司惠州市晟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厦门市普识纳米科技有限公司瑞昌市森奥达科技有限公司鑫联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Innovation and Promotion Award of CIUR512021.04。
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商建产业科技合作
平台
王蓉
【期刊名称】《中国科技产业》
【年(卷),期】2011(000)005
【摘要】@@ 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国务院参事石定环,副会长、秘书长王建华等日前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简称"航天科工")副总经理曹建国、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龚保国等集团相关部门领导进行座谈.双方就搭建广阔的产学研合作平台,加强产学研合作理论和政策研究、推动企业实现技术创新进行了深入交流.
【总页数】1页(P41)
【作者】王蓉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区域创新发展r——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与重科院开展交流合作 [J], 陈晖
2.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核医学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中国核医学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立 [J], 陈婵娟
3.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获奖单位中山北京理工大学研究院--深化校企科技合作促进产业创新发展 [J], 周烨
4.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国家间科技合作中国-白俄罗斯节能新技术交流研讨会在京举行 [J], 马武松
5.产学研合作成为惠山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与无锡市惠山区举办政产学研合作座谈会 [J], 谢兰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认定及管理办法发布时间:2015-02-06 来源: 点击次数:292 打印作者: 字号:小中大
第一条为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提升重点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根据科技部《关于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的指导意见》(国科发政〔2008〕770号)、《国家科技计划支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暂行规定》(国科发计[2008]338号)与《关于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与发展的实施办法(试行)》(国科发政〔2009〕648号),为切实组织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建设与发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下简称联盟)就是指以企业为主要联盟单位,其她企事业单位为成员,以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契约为保障,形成的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技术创新合作组织。
第三条联盟构建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一)凡愿意致力于发起与组建联盟的单位,均有资格向促进会申请设立联盟,鼓励联
盟具备法人资格。
(二)联盟的组成应由理事长单位、依托单位、成员单位组成,其中理事长单位就是联盟的牵头组织机构,依托单位负责联盟日常活动的组织开展,成员单位就是联盟的具体成员。
(三)理事长单位应在本领域具有较强的科技实力,在本行业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理事长单位一般应为法人机构。
(四)联盟成员单位可为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社团法人等。
成员单位总数应不少于10家,其中,企业成员占比例应不低于50%。
(五)联盟有明确的发展战略规划,包括发展方向、工作原则、技术与产业目标、重点任务、实施步骤与措施、实施预期结果等,战略规划的制定符合国家产业发展规划与重点产业发展需求。
(六)联盟制订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联盟协议。
落实成员单位之间的责、权、利与任务分工,明确联盟对外承担责任的主体。
联盟协议必须由成员单位法定代表人共同签署生效。
(七)联盟建立有效的决策与执行机制,明确联盟对外承担责任的主体。
设立由理事会(董事会)、专家委员会与秘书处组成的决策、咨询与执行等组织机构,并配备专职人员。
理
事会(董事会)由联盟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组成,负责制定与修改联盟章程、联盟协议,决定联盟技术发展方向与重点工作任务,协调资金筹措与使用、成果转化及收益分配方案等创新联盟重大决策事宜;专家委员会主要负责制定创新联盟的技术发展方向与重点研发项目;秘书处负责联盟相关日常事务。
(八)健全经费管理制度。
对联盟经费要制定相应的内部管理办法,并建立经费使用的内部监督机制。
政府拨付联盟的项目经费应拨入联盟开设的专户,严格要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管理。
联盟可委托常设机构的依托单位管理联盟经费,并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
(九)建立利益保障机制。
联盟研发项目产生的成果与知识产权应事先通过协议明确权利归属、许可使用与转化收益分配的办法,要强化违约责任追究,保护联盟成员的合法权益。
(十)建立开放发展机制。
要根据发展需要及时吸收新成员,并积极开展与外部组织的交流与合作。
联盟要建立成果扩散推广机制,对承担政府资助项目形成的成果有向联盟外扩散的义务。
第五条联盟的申请与审批
(一)申请成立联盟的单位应向促进会秘书处提交以下材料:
1、申请表;
2、联盟组建必要性的说明材料;
3、联盟协议文本;
4、联盟章程;
5、理事长单位与依托单位营业执照、法人证书等相关附件。
促进会常年受理联盟设立申请,每年定期进行审批。
(二)认定程序:
1、申请单位按照联盟构建的有关要求,填写《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组建申请表》,编制《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组建可行性报告》,提交联盟协议书及有关附件。
2、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家委员会负责对联盟建设的意义、方案、必要性等内容进行论证评审。
3、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负责向通过认定评审的联盟下达批复文件。
(三)审核的主要内容:
1、联盟技术创新目标应体现国家产业发展战略目标,符合国家产业、科技政策,符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总体要求。
2、联盟开展的技术创新活动应体现所在产业领域的重大技术创新需求,具有较强的产业带动作用,有利于集聚创新资源,推动优势产业实现重大技术突破,解决产业发展的关键与共性技术问题,形成产业核心技术标准与技术创新链,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3、联盟应由成员单位法定代表人共同签署协议书,建立受法律保护的合作关系。
协议中应明确技术创新目标与成员单位的任务分工,建立相应工作制度。
协议中约定设立决策、咨询与执行等组织机构,约定联盟对外承担责任主体的方式与具体单位。
4、联盟成员之间应约定经费、项目等管理事项,约定联盟研发项目产生的知识产权与收益分享办法,以及违约责任追究办法。
并约定建立开放发展机制,包括吸收新成员、开展与外部组织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成果扩散等。
5、联盟成员单位应在签订协议的基础上,编制《联盟章程》,章程中应根据《协议书》内容,说明联盟的宗旨、性质、原则、工作内容、组织管理、资产管理、经费使用、成果管理、责任分担、利益分配、终止程序等。
第六条联盟的管理
(一)加强年度考核与日常管理。
各联盟在每年1月份,将上一年度的工作总结与联盟建设发展报告报送促进会秘书处,促进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家委员会对各联盟每年进行一次综合考核与评价。
考核内容包括联盟制定与落实年度工作计划;设立专用办公场地、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开展技术创新与信息交流;充分调动与优化成员单位科研力量,积极争取国家、省科技计划项目;在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中分工合作,解决技术难题,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积极开拓市场;整合成员单位资源、集成各方力量,组建国家、省、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工程)实验室等创新平台;推广、应用与保护知识产权,制定行业技术标准,获得国家、省、市科技奖励以及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联盟取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等。
(二)联盟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与不合格三类。
考核优秀的联盟,促进会将在年度会议上予以通报表彰并优先推荐纳入国家联盟试点;考核未达到标准的联盟,限期整改,整改后考核仍未达到标准的联盟促进会将取消其相应资格。
第七条本办法由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负责解释,自印发之日起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