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主义绘画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3
印象主义绘画名词解释
印象主义绘画起源于19世纪80年代,意大利、法国以及其他欧洲国家都是它发展最前沿的地方。
以独立艺术家卢克·梵高和画家卡文迪许为先驱,他们将艺术创作推向一种新的维度,使凡是当代艺术家都受到影响。
印象主义绘画不明确地探讨了它们本身与其他相关艺术形式的关系,提议艺术家以更真实、具体的方式表现出他们的意念。
印象主义的关键特点是均衡的色彩和疏密的肌理,即使是火焰般的颜色也与沉稳的灰色平衡着,并可能以更安静的力度出现。
印象主义的绘画最终行走在视觉逼真与视觉抽象之间,它在不同作品里形成了不同主题。
例如梵高的作品可能把视觉感觉及其内涵抽象化,而另一些艺术家则会以温和冷峻的手笔来展现具体的形象,以此让观众可以更加真实地体会到景物的表现。
此外,印象主义作品的一项最为显著的细节是其强大的诗意。
这些绘画以惊人的灵形象进行抽象呈现,同时满足了对审美的需要,展现出观赏者思想深处梦幻般的风景。
总之,印象主义绘画是艺术经典,其提出的视觉观念以及其文化图景,使它们可以不断影响着当今艺术家并且永远活跃于各艺术形式之中,并成为激发思想和情感力量的象征。
艺术欣赏:莫奈的印象派画作赏析1. 引言1.1 概述艺术一直是人类文明发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艺术欣赏则是对于艺术作品的深入理解和感受。
莫奈是印象派画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其作品以独特的风格、色彩与光影运用,引领了印象派画风的发展与演进。
本文将以莫奈的印象派画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从他生平背景、对印象派运动的贡献以及其代表作品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和赏析。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五个部分进行阐述:引言、莫奈的印象派画作简介、印象派画风特点、莫奈的代表作欣赏以及结论和启发思考。
首先在引言部分,对本文所涉及内容进行概括和介绍,并简要说明文章结构安排。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莫奈的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和赏析,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并欣赏艺术中的印象派风格。
同时,通过研究莫奈对印象派运动的贡献以及其作品所展现的生动场景,探讨当代艺术欣赏的意义和影响。
此外,文章还力求给读者带来个人的艺术启发和感悟,鼓励他们在观赏艺术作品时从多角度思考和欣赏。
这是引言部分的内容,涵盖了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方面的描述。
2. 莫奈的印象派画作简介:2.1 莫奈的生平背景:莫奈(Claude Monet,1840年-1926年)是法国印象主义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出生于法国巴黎郊外一个家庭中,对绘画展现出兴趣和天赋。
在青少年时期,他曾在利昂学习绘画,并开始了他与艺术的长久关系。
后来,莫奈来到巴黎并加入了艺术学院。
2.2 印象派运动概述:印象派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一个重要艺术运动,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技巧而闻名。
它强调通过颜色、光线和笔触的快速勾勒来捕捉瞬间印象,并追求对自然观察的直接表达。
印象派画家们致力于从传统的写实主义表现方式中解放出来,将感知和观察直接传达给观众。
2.3 莫奈对印象派的贡献:作为印象派运动中最重要和有影响力的画家之一,莫奈通过他的艺术作品对该运动作出了巨大贡献。
他在绘画中采用了印象派所推崇的颜色和光线的运用,创造出独特且富有表现力的效果。
《印象派作品》印象派画家作品介绍印象派画家的作品色彩非常漂亮,是现在学美术的人几乎必须学习和知道的一个画派。
这里向你作知识性的介绍。
印象派的名称因为莫奈的一张“印象·日出”而来;因此莫奈是最忠实的印象派画家,而且是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莫奈很喜欢到户外去写生,经常呼朋引伴同行,结伴出游成为印象画派的特色之一。
莫奈一些连作系统,像干草堆、教堂、或者莲花池等都是在观察记录光线短时间的变化.日出.印象50.5*60公分[ 法] 莫奈作印象派是19世纪下半叶在法国兴起的一个以反官方艺术沙龙垄断地位为基本出发点的艺术流派。
1874年,以莫奈、毕沙罗、雷诺阿为代表的一群艺术家,在一个摄影师的工作室里举办了一个画展。
画展名为“独立的画家、雕塑家和版画家艺术展”。
在标题中出现的“独立”二字,就是不愿与官方艺术沙龙合作。
不料,第2天,一家小报的记者写文章攻击他们说:“这些年轻人在胡闹,画得简直就是印象派”![就是指莫奈的日出.印象这幅画]没想到,印象派画家们倒是十分乐于接受这个说法。
他们索性以印象派自居,通过强化意识来统一风格,并决定今后每两年举办一次印象派的画展,这个活动一直持续到1886年。
印象派在法国取得了最为辉煌的艺术成就。
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法国涌现出一大批印象派艺术大师,他们创作出大量至今仍令人耳熟能详的经典巨制。
干草堆莫奈作他在同一个干草堆前一天就画了16张写生。
他像科学家一样去研究色彩在不同光线下的变化。
几乎所有印象派的特点,都出现在莫奈的作品上:光的效果瞬间的记录色彩由眼睛来混合装饰的美感有不少人在看到一些不理解的画时,常常会说:”这画的是什么呀?简直是印象派“!其实,印象派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画派,在西方美术史上,它是一个承前启后的画派,印象派画家对绘画的色彩进行了科学的探索,并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
火车站莫奈作诞生于19世纪后半期的法国印象派,其代表人物有莫奈、马奈、毕沙罗、雷诺阿、西斯莱、德加、莫里索、巴齐耶以及塞尚等人。
《印象主义绘画》说课稿
教材分析:
印象主义绘画是19世纪60年代在法国出现的艺术流派。
在西方近现代科学的启发下,他们对绘画的光线、色彩的表现进行了独到的探索,并为西方现代主义绘画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本课向学生介绍了印象主义绘画的许多作品,其中包括印象派,新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画。
从欣赏中,使学生知道印象主义绘画探索的艺术原则和表现形式的独特风格,以及印象主义绘画尤其是后印象主义绘画在主观与客观艺术与自然的关系的革新及重大意义。
本课要讲清楚各个派系的画家、作品的名称、观念和形态的共同点和差异是什么?并重点分析画面色与光的千变万化的科学依据是什么?使学生听后感到多而不繁,杂而不乱,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目标:
了解印象主义绘画的艺术观念,及表现自然界瞬息万变的光色效果的艺术风格。
提高对西方绘画作品的欣赏能力。
感受印象主义绘画的形式美感。
教学重点:
认识并了解西方印象主义绘画的艺术观念与风格。
感受印象主义绘画色彩变化的形式美感。
教学难点:
对西方印象主义绘画的艺术观念的理解。
教学方法:
欣赏法、讨论法、讲解法。
学习方法:
上网查资料法、总结法。
教学手段: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采用现代教学媒体棗网络查找资料,实施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主动探索,强化独立思考意识;点拨导思,激发学生自学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继浪漫主义以后,在19世纪60年代,法国又出现了一个新的艺术流派,就是印象主义绘画。
印象主义的画家们走出画室,直接面对自然进行绘画,他们热中于表现自然界瞬息万变的光色变化和对自然的直接感受。
他们不象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画家那样强调画面的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而是受光学理论的启发,把所描绘的客观物象作为绘画研究的实验媒体,探索和表现它们在自然光下所呈现的微妙色彩变化。
使得画面在色彩上有一个崭新的面貌,为以后现代主义绘画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
(实物投影欣赏不同画派的作品及网上查找有关印象主义绘画的资料,请学生分析他们之间的异同点,教师最后总结引出正题。
)二、讲授新课:
欣赏印象派画家莫奈和马奈的作品。
《日出·印象》是描绘日出时在晨雾笼罩中的港口景象。
该画表现一种瞬间的视觉感受和活波生动的作画情绪,以往官方学院派艺术的那种呆板僵化的色调荡然无存,注重对光色效果的追求。
《酒吧侍女》色调明快而热烈。
以上两幅作品先请同学谈欣赏后对该作品的感受是什么?最后教师总结。
总结:印象主义绘画的艺术风格是活波、生动、明快、热烈、注意光色的变化。
2、欣赏新印象主义画家修拉的作品《大碗岛的星期日下午》。
教师介绍该画的背景及艺术风格和特点:该画描绘的是巴黎附近一个小岛上风和日丽的下午,人们在悠闲散步,垂钓,游玩的场面。
画家采用笔触明确,色彩鲜明的点彩画法,在绘画艺术上注意纯粹形式的分析和探索,画面显得呆板而缺乏生气。
小结:新印象主义,实际上是印象主义画派的一个分支,它流行于1880年以后的一段时间里。
这一画派把印象主义绘画发展到了一个极端。
他们主张绝对禁止在调色板上调和颜色,而只能以原色的小色点排列或交错在一起,让观众的眼睛自己去起调色作用,很像五彩缤纷的镶嵌画,有人称他们为“点彩派”。
3、欣赏后印象主义画家塞尚,凡高,高更的作品。
《静物:苹果与橘子》
该画中的各种物体,尽管没有像古典静物画中强调的那种真实的质感,但其坚实,硬挺而内在的形体结构给人以独特的感受。
色彩单纯、响亮而饱和,在对比中又使画面富有明快的节奏感和韵六律。
塞尚的这种理性分析与主观表现,引发了人们绘画观念上的变革。
塞尚被20世纪的艺术家们称为“现代绘画之父”。
《向日葵》
这幅作品以包满而纯净的黄色调,展示了一个画家内心中似乎永远沸腾着的热情与活力,宣泄着画家对生命的尽情体验与永久的激动。
凡高那种狂放不羁的风格对后来的野兽主义绘画产生了很大影响。
《塔希提妇女》
这幅画是后印象主义另一位画家高更的作品。
画家以饱满而浓烈的色彩、宽大而又果断的笔触、稚拙而又粗矿的线条,将两位土著妇女平实而又厚重的表现出来。
画面给人一种浓郁的土著生活气息,充满浑朴天真,神秘而久远的原始感。
高更的作品具有主观化的自然情境。
小结:后印象主义画派,注重如何在绘画中强调表现画家的主观情感和内心世界,不在片面追求外光和色彩效果在画面上产生的真实感觉,而是具有更为主观化的感情因素和象征性的精神观念。
这种观念的变革,具有划时代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