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后印象主义的特征及对现代美术的影12
- 格式:doc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5
后印象主义的起源发展及对20世纪现代艺术的影响后印象主义是19世纪末期至20世纪初期的一种绘画流派,它在印象主义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并对20世纪现代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就后印象主义的起源发展及对20世纪现代艺术的影响进行阐述。
后印象主义起源于19世纪末期的法国,这一时期的艺术家开始对印象主义的纯粹主义进行批判,并试图通过更加形式化和结构化的手法来表现主观情感和对自然的理解。
后印象主义主要包括点光主义和采色派两大流派。
点光主义强调在画面中运用许多小的点、线和斑驳来表现光影效果,以表现物体的真实光与色。
而采色派则强调色彩在画面中的运用,通过对纯色的大面积运用来形成画面的整体协调和和谐。
后印象主义的艺术家们致力于通过色彩和笔触来表现情感和内心世界,他们对光影、色彩、线条等元素进行了深入探索,并主张在画面中追求对客观事物的内在本质和情感的抒发。
这一时期的艺术家们对当时的艺术传统进行了颠覆和挑战,他们开始探索画面中的形式结构和色彩关系,从而为后来现代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后印象主义对20世纪现代艺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后印象主义为现代艺术探索了新的表现方式。
点光主义和采色派的艺术家们提出了新的色彩运用和表现手法,他们对色彩、线条和形式的处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为抽象艺术和表现主义等后来的艺术流派提供了借鉴。
著名的后印象主义画家凡高的作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20世纪的表现主义和抽象艺术,他的色彩运用和笔触在现代艺术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后印象主义打破了传统的绘画观念,为现代艺术的多样化做出了贡献。
后印象主义的艺术家们不再局限于客观写实,他们开始追求对主观情感和内在世界的表达,这种契合了19世纪末期社会发展的新趋势。
这样的观念变革为现代艺术的多元化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未来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艺术实践提供了理论和技术基础。
后印象主义的艺术手法对20世纪艺术的发展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后印象主义强调色彩和构图的重要性,这一观点在现代绘画和艺术实践中被广泛接受和继承。
论后印象主义的绘画风格与特点后印象主义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一种艺术运动,它与印象主义有着紧密的联系,但又在绘画风格和艺术特点上有所不同。
后印象主义者们在印象主义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光线、色彩和形式,创作出了更加独特和个性化的作品。
本文旨在探讨后印象主义的绘画风格与特点,希望能够让读者对这一艺术运动有更深入的了解。
后印象主义者们对色彩的运用是其绘画风格的鲜明特点之一。
他们不再拘泥于印象主义对色彩的简单描绘,而是追求更加丰富和复杂的色彩表达。
后印象主义作品中常常出现大胆的色彩对比和明快的色调,色彩的运用在作品中显得更加鲜活和生动。
后印象主义者们还注重对色彩的情感表达,他们通过色彩的运用来诠释内心世界的情感和情绪,使作品更加丰富和深刻。
梵高的《星空》以其独特的色彩运用和情感表达成为后印象主义作品的典范,其色彩饱满、情感丰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后印象主义的绘画风格还表现在对光线的独特处理上。
后印象主义者们不满足于简单的描绘自然光线,而是追求通过光影的变化来表现作品的氛围和情感。
他们对光线的运用更加细腻和考究,通过对画面的光影进行精细的处理,使作品更加生动和富有张力。
后印象主义作品中的光线常常具有强烈的表现力,通过光线的独特渲染,作品中呈现出一种超越现实的魔幻感。
后印象主义者们对形式的处理也展现出独特的特点。
他们在形式上更加注重个性化的表达和独特的视角。
通过对形式的夸张和变形,后印象主义作品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个性化的魅力。
塞尚的作品中常常出现对形式的夸张处理,他通过对物体形状的重新塑造和变形,使作品呈现出一种个性化的风格和独特的审美感受。
与此后印象主义的绘画风格还体现在对构图和笔触的独特处理上。
后印象主义者们在构图上更加追求丰富多变和富有节奏感的表现方式,通过构图的变化和对比,使作品更加生动和具有张力。
他们对笔触的处理也非常注重,常常采用粗糙、明快的笔触来表现作品的情感和情绪,使作品更加富有表现力和个性化。
论后印象主义的绘画风格与特点1. 引言1.1 后印象主义的起源后印象主义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法国艺术运动。
它是对印象主义运动的延续和扩展,同时也是对印象主义的一种批判和超越。
后印象主义艺术家们试图突破印象主义的限制,追求更多元化和多样性的表现方式。
后印象主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印象主义运动的后期阶段,当时一些艺术家感到对传统印象主义的疲倦和束缚,开始寻求新的表现方式。
他们渴望突破表现形式的局限,探索更广阔的艺术领域。
这种对传统的反思和突破,推动了后印象主义的诞生和发展。
后印象主义的艺术家们在色彩运用、笔触处理、主题选择等方面展现了独特的风格和特点,他们注重情感的表达、形式的变革,更加注重对现实的审视和重新构建。
这种新的艺术观念和表现方式对后世的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后世艺术家们的启示和借鉴。
1.2 后印象主义的定义后印象主义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的一种艺术流派,它是在印象主义运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后印象主义的艺术家们试图超越印象主义对光线和色彩的表现,更加强调情感、想象和个人表现。
后印象主义的画家们倾向于以更加抽象和装饰性的方式来表现主题,他们更加关注笔触的表现和色彩的运用,以达到表现内心情感和想象的目的。
后印象主义的作品往往具有强烈的色彩对比和情感冲击力,画面呈现出一种梦幻般的氛围。
后印象主义强调主观感受和想象力,追求画面的情感表达和个性化,代表画家有梵高、高更等。
2. 正文2.1 特点一:色彩的运用后印象主义绘画风格在色彩的运用上有着独特的特点。
与印象派侧重于光影和色彩的直观表现不同,后印象主义艺术家更注重色彩的情感表达和象征意义。
他们不再仅仅模仿自然界的色彩,而是通过对色彩的夸张和变形来表达内心情感和情绪。
一方面,后印象主义艺术家常常运用鲜艳而强烈的色彩,以营造出一种充满活力和激情的氛围。
凡高的作品中常常出现明亮的黄色和蓝色,这些色彩不仅仅是对自然的真实再现,更是表达着他内心的孤独和痛苦。
论后印象主义的绘画风格与特点后印象主义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一种绘画风格,其艺术家们通过表现形式的解构和再构建,突破了印象主义的叙事限制,使画面更加抽象、笼统、简略,更注重内涵和个性。
后印象主义绘画风格与特点的发展体现了当时社会变革的需求,同时也展现了艺术家们对于经典绘画风格的重新诠释和超越。
后印象主义的绘画风格和特点,首先在形式上具有明显的特征。
在色彩方面,后印象主义的画家们常常使用艳丽和鲜明的色彩,在画面中出现大量的无法找到对应物体的颜色,这种颜色的使用表现了艺术家对于色彩运用的全新理解和探索。
后印象主义注重光影和线条的运用,使得画面更加具有动态感和立体感,呈现出一种更为活泼和生动的艺术风格。
后印象主义在构图和表现形式上也有着独特的风格。
后印象主义的画家们更加注重形式和结构的变化,他们放弃了传统的透视法和比例感,将画面的结构重新组合,创造了更加虚幻和抽象的画面。
在表现形式上,后印象主义的艺术家们更加关注作品的情感表达和内在含义,他们尝试通过色彩和构图来传达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想,使得画面具有更加丰富和深刻的意蕴。
后印象主义的绘画风格和特点还体现在题材选择和表现手法上。
后印象主义的艺术家们常常选择一些富有个人风采和激情的题材进行表现,如自然风景、生活场景等,同时他们通过简练的笔触和夸张的色彩来进行表现,力求突破传统的表现方式,使得作品更加具有冲击力和独特性。
后印象主义的画家们还善于利用装饰性的表现手法,使得画面更富有装饰和情感色彩,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后印象主义的绘画风格与特点主要体现在色彩、构图和表现手法上。
这种绘画风格与特点的形成是艺术家们对传统绘画方式的重新诠释和超越,同时也是当时社会思潮和艺术观念的变革所带动的产物。
后印象主义的画家们通过对色彩、构图和表现手法的新探索,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绘画语言,给后世的艺术家们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在后印象主义的发展中,有一些著名的艺术家值得我们关注。
论后印象主义的绘画风格与特点【摘要】后印象主义是继印象派之后的一个艺术流派,注重情感表达和个人观念的表达。
其绘画风格以变现感和抽象表现为主,强调色彩和形式的变化,自由发挥艺术家的想象力和表现力。
后印象主义的特点包括色彩鲜明、形式变形、意象模糊等,突出了艺术家独特的情感和对于自然的诠释。
后印象主义在艺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激发了后来现代主义艺术的发展。
其历史地位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艺术史上占据重要位置,标志着艺术向现代化发展的转折点。
后印象主义的出现不仅使艺术更加丰富多彩,也为后来艺术家提供了更广阔的创作空间和思想启示。
【关键词】后印象主义,绘画风格,特点,影响,历史地位1. 引言1.1 后印象主义的定义后印象主义是一种绘画风格,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出现在法国的一种艺术运动。
它是对印象主义的一种延续和发展,同时也融合了象征主义和点彩主义等艺术流派的影响。
后印象主义强调对光线和色彩的表现,追求情感和想象力的表达,强调艺术家个人的感受和表现形式。
后印象主义艺术家以更加抽象和表现主义的方式表现作品,将现实世界转化为内心情感的抒发,从而更加深刻地打动观众的心灵。
后印象主义的画作常常具有强烈的色彩对比和形状变形,呈现出一种超越现实的独特美感。
这种艺术风格在当时的艺术界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为现代艺术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1.2 后印象主义的重要性后印象主义的重要性在于它作为绘画艺术发展的重要转折点。
在19世纪末,随着印象派的影响逐渐减弱,后印象主义艺术家们通过对色彩、光线和形式的更加深入探索,开创了全新的绘画风格。
他们不再局限于简单的模仿自然景物,而是试图表现内心世界和情感。
后印象主义的艺术家们在表现主观情感和抽象概念方面探索了新的可能性,为现代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后印象主义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它对艺术观念和技法的创新。
通过对色彩、构图和表现手法的大胆尝试,后印象主义艺术家们在绘画表现形式上实现了突破。
浅谈后印象主义绘画对当代中国油画创作的影响摘要:我在这篇论文中简要论述了后印象主义绘画特点及其发展和当代中国油画的现状及后印象主义对当代中国油画的深远影响。
我们要明确未来艺术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不会盲目地所谓“跟风”。
挖掘出属于自己独特的风格,形成自己独有的观念。
关键词:后印象主义;油画风景1.后印象主义绘画1.1后印象主义绘画的定义、产生和发展后印象主义继印象主义后出现的美术现象,代表人物有梵高、塞尚、高更等。
后印象主义在印象主义的用光用色中获得了很多启示,但两者也有其本质的区别,是第一个西方现代艺术流派,后印象主义画家不满足于刻板片面的追求光和色,强调注重艺术家的主观情感,开始逐渐尝试色彩和形体的表现性。
后印象派艺术家将绘画的形式的形、色发挥到极致,不拘束于题材和内容的限制,用主观感受去塑造各样的客观现象。
后印象主义画家走出印象主义的规则,萌发了表现主义、立体主义、象征主义等流派力量。
起初在印象主义盛行的年代,有大部分人不愿意接受这种带有叛逆、新鲜感个性的风格。
由于摄影技术的诞生,满足了人们对影像的需求,照片满足了古典时期绘画的一切要求,形象准确、空间明了、色彩丰富,但毕竟是机器的产物,不包括我们人类的的感知,很多画家对摄影技术甘拜下风,退出画坛,另一些勇于探索的画家从中发现了玄机,当光线透过三棱镜折射在墙壁上时,产生了七色光,人们可以清晰分辨光色的冷暖变化。
为了表现这精彩的视觉印象,法国画家克劳德?莫奈多次到塞纳河写生作画,他降低和减少了除光色以外别的因素,是画布上呈现出流光溢彩的效果。
伟大的印象主义画派诞生了,如莫奈的《日出印象》。
真正的艺术家是从不会停止不前的,后印象主义画家梵高、塞尚、高更等等,统称为后印象主义画家。
他们发现了印象主义的不足,认为他们对自然界的情感化还不够,表现的都是自然界中的自然现象,没有融入对自然界的主观评判,色彩表现上,印象主义画派用色倾向于色彩的冷暖和灰调,而后印象派与之截然相反,更多以画家自身的情感为主。
后印象主义的起源发展及对20世纪现代艺术的影响印象派艺术运动发源于19世纪末的法国,是对传统绘画的一种革新和挑战。
它对20世纪现代艺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印象派起源于画家们对传统绘画的束缚感的不满。
传统绘画通常追求完整性和精确性,画家必须在画室中创作并依靠素描和记忆来描绘景物的细节。
画家们认识到,这种方法无法捕捉到光线和色彩的瞬间变化。
印象派画家开始在户外制作短暂的、即兴的素描,以捕捉到场景的真实感和瞬间变化。
印象派画家们注重捕捉光线和色彩的效果。
他们使用勾勒轮廓线条的方式,将色块放在画布上,以此来形成整体的效果。
这种方式使得画家可以更加准确地表现自然光线和色彩的变化,呈现出更加生动和真实的效果。
印象派画家们在绘画中注重感受和个人印象,强调主观感受对于艺术创作的重要性。
他们关注自然景色的瞬间变化和光线效果,尝试通过色彩和笔触的自由运用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
这种表现方式开创了一种全新的艺术语言,使得观众可以参与到作品中去感受和解读画家的情感和视觉印象。
印象派的崭起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争议和反对。
许多人认为这种艺术形式是粗糙、不完整甚至草率的,与传统的艺术准则相悖。
印象派的艺术风格在随后的几十年里迅速扩散,成为了20世纪现代艺术的基石。
印象派的创新对20世纪现代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印象派艺术家们的绘画方式和画面构图方式突破了传统的绘画规范,开创了一种全新的视觉体验方式。
他们表达了对于艺术创作的自由追求,反传统并追求个人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
印象派在色彩和光线方面的创新对后来的艺术家产生了重要的启发。
许多现代主义艺术流派,如野兽派、立体派和表现主义,都在一定程度上参考了印象派的色彩运用和光线效果。
印象派的艺术理念和审美观念也对后来的艺术家产生了影响。
印象派强调感受和主观印象,追求艺术创作的个性化和自由化,这种观念对后来的现代艺术家,如毕加索、杜尚等产生了影响。
后印象派的起源和发展对20世纪现代艺术产生了重要的启发和影响。
后印象主义对现代绘画的影响摘要:后现代主义出现在法国巴黎,以高更、梵高、塞尚为代表人物,影响至今。
后印象主义风格在整个西方绘画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地位,随着世界文化的交流,后印象主义风格的绘画理念与绘画风格逐渐融入世界各个艺术领域.它独特的艺术风格到后面出现的野兽派、立体派、抽象派等都受到了后印象派的影响,在这个时代艺术已经失去了传统的色彩,但是艺术中的精粹不会因为时代的改变埋没,相反它们的影响一直至今。
关键词:后印象主义现代绘画影响代表人物艺术的最终含义一、“后印象主义”的起源与特点后印象主义是继印象主义之后存在于19 世纪80 至90年代的美术现象,并不含有风格意义。
“后印象主义”的艺术家们既不同于印象派狂热地追求外光和色彩,也不同于新印象派对光色进行分析和运用逻辑思维进行艺术创作。
后印象主义的代表:梵高、高更、塞尚。
所谓后印象主义是指塞尚、梵高和高更的艺术观念和艺术创造。
三个人的性格不同、结束人生的方式不同,命运不同但是对待艺术的追求是一样的,想表达的情感是一样的。
我觉得就是后印象主义的出现给艺术一个新的印象,现代艺术的开启也是受到后印象主义的影响,不在一味的追求真实效果,而是强调艺术给每个人的感受。
或者说现代绘画的象征意义就是人的精神最高追求,而后印象主义对人生感慨、生活无奈、社会黑暗、生命的意义都在画家的笔下给出了答案,这是对艺术最高的诠释。
后印象主义对现代绘画的影响是深远、深刻、继承的,现代艺术的那种精神意义的追求就是延续了后印象主义的追求。
二、后印象主义对现代绘画的影响后印象主义画家的探索过程与成果对20 世纪现代美术流派产生很大的影响。
塞尚主张绘画摆脱文学性和情节性,充分发挥绘画语言的表现力,推动了欧洲纯绘画观念的流行和形式主义绘画的发展,被誉为西方“现代绘画之父”。
他的作品注重理念、注重结构,注重画面的建筑美。
他对体面的深入研究和高度重视,孕含了立体主义的因素。
(一)后印象主义的创作理念(1)色彩:平涂、抽象、概括、富有情感和象征内涵色彩作为现代绘画中最常用的艺术表现语言,色彩的独立对于古典绘画体系是一种革命性的创新。
后印象主义对西方现代美术的影响作者:钟丽颖来源:《青年文学家》2011年第12期摘要:后印象对西方现代美术起到了前是继承拓展的作用,后印象主义注重如何在绘画中强调表现画家的主观情感和内心世界,不在片面追求外光和色彩效果在画面上产生的真实感觉,而是具有更为主观化的感情因素和象征性的精神观念。
这种观念的变革,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为西方现代美术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后印象主义;西方现代美术作者简介:钟丽颖,女,江西赣州人,1983年出生,南昌工程学院助教,籍贯江西赣州。
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一、后印象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后印象主义后期印象派”一词是英国艺术批评家罗贾·佛莱(Roger Fry)首先提出,用于描述文森特·梵高、高更和保罗·塞尚等为代表的一群画家以及画风的。
1911年伦敦举行塞尚、凡高、高更等人的画展之际,罗贾·佛莱首先称他们为后期印象派。
事实上,在1911年时,塞尚等三位画家早已逝世了。
换句话说,在他们三人死后他们才被称为“后期印象派”。
我们今天谈的后期印象派的画风,则是指1878年塞尚离开了印象派之后,到19世纪末叶及20世纪的一段时期中,塞尚、凡高、高更等三人创作的总括。
在艺术表现上,后印象派更加强调构成关系,认为艺术形象要异于生活的物象,用作者的主观感情去改造客观物象,要表现出“主观化了的客观”。
他们在尊重印象派光色成就的同时,不是片面追求外光,而是侧重于表现物质的具体性、稳定性和内在结构。
三位画家最初都是学印象主义。
塞尚和高更还参加过印象主义画展,凡·高虽然没有参加过印象主义展览,但他一直自称是印象主义。
后来他们三人都认为绘画不能仅仅像印象主义那样去模仿客观世界,而应该更多地表现画家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感受,他们虽有共同的创作倾向又有各自鲜明的艺术个性。
塞尚一生的创作活动都是为了追求心目中永恒性的形体和坚实的结构,以创造形象的重量感、体积感、稳定感和宏伟感,最后达到简单化和几何化的效果,这使他成为后来的立体主义和抽象主义的始祖。
试述后印象派艺术对现代艺术的影响后印象派画家突破了客观自然形态对于艺术的严格约束,他们所追求的是纯粹的艺术结构,是一种源于心灵情感的真实需要,把对自然的临摹演化成了针对个体的精神需要而进行主观的改造。
在这种改造的过程中,精神感受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艺术中所表现的内容虽然没有完全遵从自然的原貌,但他们服从于真实的视觉感受和内在精神需求,他们的追求是真实的、审美的,是基于自然的心灵体验。
后印象主义对现代艺术的影响是深远、深刻、继承的,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后印象主义对现代艺术色彩的影响后印象主义画家对于再现色彩的批判,对色彩的重视与表现,对主观情感色彩的释放,促使了以法国野兽派为代表的一些画派的艺术家有意识地大胆使用平面化的色彩语言,进而实现现代感情色彩本质的全面解放。
象是塞尚以纯色支配画面,否定对象固有色,使色彩脱离对象而独立起来,充分发挥主观表现;凡?高?、高更在浪漫主义和印象主义大师们在的色彩运用的基础上,把色彩视为符号性的个性的形式,用色彩表现一切。
2、后印象主义对现代审美观的影响在传统的西方绘画中画家往往追求如何忠实地再现客观物象,而从后印象派开始却来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弯――开始出现主体创造和主体表现的艺术新世界。
以塞尚为代表的后印象派艺术家第一次在主客观的平衡关系上找到了自由的支点,画家主观的意志取得了支配性地位,艺术成为它的构成物。
这种趋向抽象的艺术意志抛弃了对自然物象的模仿和依赖,依据画家内心感受、逻辑来对客观物质进行抽象形式的组合和安排。
在创造过程中,画家将自己的审美经验倾注于富有意味的秩序形式之中,使其成为一个完全自主独立的审美有机体。
这完全不同于纯粹靠对自然摹仿的“再现”美,而是一种“表现”的美,从而孕育后来追求平面化构图的立体主义、抽象表现主义等艺术流派。
塞尚的形状几何化和散点透视观及与高更的共同点“视觉就调”,就对毕加索的立体主义以直接影响。
凡高更强烈的个性情绪的画面表达和创造对野兽派等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论后印象主义的绘画风格与特点后印象主义的诞生,是对印象派绘画风格的发展和超越。
它以更加丰富和高度个性化的表现手法,建立起一种新的视觉语言和艺术风格,相比之下,后印象主义在形式和色彩的表达上也更为自由和多样化。
在艺术上,后印象主义由于其强烈的个性化和风格努力,被赋予了一个独特的地位,对艺术史的影响可谓深远。
第一,后印象主义注重将现实世界的感觉和想象力融合在一起。
艺术家们通过绘画表现中深处的内心世界,放大了自身感受,对色彩、形式和构图进行改变和创新,创造出了介于现实和幻想之间的丰富和多色的情感和意象。
第二,后印象主义要强化形式感受和视觉效果。
艺术家们通过使用明度、色相和色调等元素,增强了色彩形式的颜色和亮度,呈现出更富有建造性的表现手法。
绘画语言的形式美于传统绘画,更具有曲线、对比、阴影等明显的艺术感,不仅有创造性,还具有精神上的个性化。
第三,后印象主义提倡极致的手法和技艺。
考虑到画作的整体效果和美感,艺术家们采用了一系列先进的绘画技术和手法,包括纯冷颜色和纯暖的颜色渗入和渐变色的表现,笔触厚重和细腻的线条交错等。
这些艺术特点使后印象主义变得更加前所未有和复杂。
第四,后印象主义鼓励画家表达情思内涵以及启示。
他们选拔了一些主观性较强的题材,以及细节的呈现,通过创造鲜明的心理体验和精神感受,以及通过表现对社会不适的倡导,向观众传达一种思考和反思,达到了艺术作品所应有的价值。
综上所述,后印象主义的绘画风格和特点是多方面的,难以在短文中全面地展示出来。
但不论是对现实生活的表达,还是在形式和手法上的创新和变革,后印象主义都有其独特和重要的地位。
它与印象派艺术风格密切相关,但同时又摆脱了它的局限,是一种更为自由和多样化的新绘画风格。
论后印象主义绘画对当代中国油画风景创作的影响后印象主义(Post-Impressionism)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兴起的一种艺术风格,是对印象主义绘画的一种延续和发展。
后印象主义绘画强调形式和结构,着重表现色彩、光线和形态,注重对主观情感的表达。
它在艺术史上对于当代艺术的影响是深远的,尤其是在中国的油画风景创作方面。
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将深入分析后印象主义绘画对当代中国油画风景创作的影响。
后印象主义绘画对当代中国油画风景创作的影响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对色彩运用的影响、对笔触技法的影响、对题材选择的影响以及对意境表达的影响。
后印象主义绘画对色彩运用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
后印象主义画家强调色彩的相对性和光影效果,他们通过对颜色的纯净度、对比度和明度进行精细的调整,创造出了更加丰富多彩的色彩效果。
这种色彩的鲜艳和对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代中国油画风景创作中对于色彩的运用。
中国的油画艺术家们开始更加注重色彩的对比和层次感,追求更加丰富和生动的色彩效果,使画面更加饱满和立体。
一些当代中国油画作品在山水风景的创作中大胆运用了明亮的色彩,使得画面更富有活力和张力,呈现出后印象主义绘画的明显特征。
后印象主义绘画对笔触技法的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
后印象主义画家在绘画中注重笔触的变化和表达,他们追求笔触的自由流畅和多样性,以达到更为生动和充满艺术感染力的效果。
这种笔触技法的影响也可以在当代中国油画风景创作中得到体现,一些艺术家开始更加注重笔触的变化和表现力,通过笔触的运用来表现自然界的真实和美感。
这种绘画技法的变革,使得当代中国油画风景创作更加具有个性化和艺术感染力,为油画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朝气。
后印象主义绘画对题材选择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后印象主义画家在创作中对题材的选择更加多元化和自由化,他们通过对视觉世界的重新诠释和表现,拓宽了绘画的题材范围,注重对生活的真实和丰富性的表达。
这种对题材的开拓影响了当代中国油画风景创作中对题材的选择和表现方式。
后印象主义的起源发展及对20世纪现代艺术的影响后印象主义是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出现的一种艺术风格,它是印象主义画作的延伸和发展,同时也对20世纪现代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后印象主义的起源、发展和对现代艺术的影响方面展开阐述。
一、后印象主义的起源后印象主义起源于19世纪末法国巴黎,当时印象主义运动已经达到了巅峰,但在这一时期,一些艺术家开始质疑印象主义的局限性,并试图通过自己的创新来突破传统的束缚。
在文化和政治的背景下,后印象主义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表现形式和风格。
后印象主义画家开始研究色彩的变化,用更加鲜艳和夸张的色彩来描绘对象,同时他们也更加关注对光线和形状的变化的表现,这一点与印象主义画家们的观点有所不同。
后印象主义的发展主要体现在画家们的艺术表现上。
凡高、塞尚和高更等艺术家的作品被认为是后印象主义的代表性作品。
凡高追求着色彩的强烈对比和情感的表达,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充满了强烈的个人情感与内在的矛盾。
塞尚则注重对物体形状和结构的分析,他尝试描绘对象的本质和结构,将自然界还原为简单的几何形状和色块。
高更则是一个充满幻想和梦境的画家,他的作品中有着浓烈的情感和情绪,同时也体现了他对于超现实主义的倾向。
后印象主义对20世纪现代艺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艺术观念的革新后印象主义的兴起标志着对传统艺术观念的革新和突破。
后印象主义画家们试图超越印象主义的客观表现方式,追求更加主观和抽象的表现形式。
他们不再拘泥于客观的真实,而更加关注内在的情感和思想,这种转变对20世纪现代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艺术风格的多元化后印象主义的出现为艺术风格的多元化提供了契机。
在20世纪初期,随着后印象主义的兴起,艺术家们开始尝试各种不同的绘画技法和表现形式,包括野兽派、立体主义、未来派等。
这些新的艺术流派通过各自独特的方式对艺术和现实进行了重新诠释,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艺术面貌。
3. 对色彩和形式的重新认识后印象主义画家们对色彩和形式的重新认识也对20世纪现代艺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论后印象主义的绘画风格与特点后印象主义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一种艺术风格,它继承了印象主义的追求光线和色彩的表现力,但在绘画中引入了更加抽象和情感化的元素。
后印象主义的绘画风格与特点多种多样,但它们都在尝试在艺术表现上推动印象主义的技术和理念的进一步发展。
后印象主义的绘画风格是多样的,其中包括了点彩、夸张形式、非现实主义的图像和情感化的表现。
在点彩方面,后印象主义画家使用色彩的点、线和斑块来创造作品,以产生强烈的光影效果和丰富的色彩层次。
后印象主义画家发展了印象主义的色彩理论,并将其运用到更加丰富复杂的表现方式中,使得画面更加生动和动感。
后印象主义还借鉴了印象主义的观察现实主义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但他们更注重表达内心情感和情绪,将自己的主观感受融入到作品中。
后印象主义的作品通常更具有抽象的特点,尤其是在表现景象和人物方面。
在后印象主义的绘画风格中,夸张形式是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
后印象主义画家通过放大、扭曲、破坏和重新构建物体形态来表现自己对现实的情感和想象。
这种表现方式使得作品更加丰富多样,同时也在艺术手法上颠覆了传统的写实绘画,打破了人们对于真实性的固有观念。
在后印象主义的绘画作品中,你可以看到房屋、风景、人物等形象被赋予了更加丰富多变的形式,使得作品更加富有情感和表达力。
后印象主义的绘画风格还具有非现实主义的特点。
后印象主义画家将自己的想象和梦境融入到艺术作品中,创造出了宛如童话般的世界。
他们用非现实的图像来表现内心的情感和想象,尝试打破对于真实的框架,超越物质世界的束缚。
这种表现方式使得后印象主义的作品更加具有超现实的特点,让人们沉浸在一个奇幻的世界之中。
后印象主义的绘画风格还注重情感的表现。
后印象主义画家通过色彩、线条和形式的运用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情绪,使得作品更加具有生命力和情感共鸣。
后印象主义的绘画作品通常富有活力、情感和张力,让人们感受到画家内心的世界和情感体验。
后印象主义的绘画风格多样而丰富,包括了点彩、夸张形式、非现实主义的图像和情感化的表现等特点。
后印象主义对西方现代美术的影响后印象主义对西方现代美术的影响钟丽颖一、后印象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后印象主义后期印象派”一词是关国艺术批评家罗贾·佛莱(Roger Fry)首先提出,用于描述文森特梵高、高更和保罗·塞尚等为代表的一群画家以及画风的。
1911年伦敦举行塞尚、凡高、高更等人的画展之际,罗贾·佛莱首先称他们为后期印象派。
事实上,在1911年时,塞尚等二位画家早己逝世了。
换句话说,在他们二人死后他们才被称为“后期印象派”。
我们今大谈的后期印象派的画风,则是指1878年塞尚离开了印象派之后,到19世纪末叶及20世纪的一段时期中,塞尚、凡高、高更等二人创作的总括。
在艺术表现上,后印象派更加强调构成关系,认为艺术形象要异于生活的物象,用作者的主观感情去改造客观物象,要表现出“主观化了的客观”。
他们在惊重印象派光色成就的同时,不是片面追求外光,而是侧重于表现物质的具体性、稳定性和内在结构。
二位画家最初都是学印象主义。
塞尚和高更还参加过印象主义画展,凡·高虽然没有参加过印象主义展览,但他一直自称是印象主义。
后来他们二人都认为绘画不能仅仅像印象主义那样去模仿客观世界,而应该更多地表现画家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感受,他们虽有共同的创作倾向又有各自鲜明的艺术个性。
塞尚一生的创作活动都是为了追求心目中水恒性的形体和坚实的结构,以创造形象的重量感、体积感、稳定感和宏伟感,最后达到简单化和几何化的效果,这使他成为后来的立体主义和抽象主义的始祖。
高更主张不要面对实物,而凭记忆作画,提侣综合的和象征的美学原则。
凡·高的新画风,可以说是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日本的浮世绘版画融合在他个人气质中的产物,是东西力一绘画合流的结果。
凡·高的画,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强烈地表现了自己的个性。
有人说,他的画都是他的自画像。
塞尚在1877年参加印象派展之前,作品仍属于追求外光理念的印象派画风,但在现年他即毅然离开印象派。
论后印象主义的绘画风格与特点后印象派艺术运动是在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早期出现的,它在艺术界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现代艺术的发展上,它对于绘画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后印象派的画家们在艺术上追求独特的表现方式,他们通过色彩的运用、构图、形态、线条等方面再现了生活中的美丽和快乐,这是后印象派艺术的突出特点。
本文将介绍后印象派的绘画风格与特点。
1. 色彩鲜明明亮在后印象派绘画的表现中,色彩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后印象派画家们在使用色彩上,强调颜色的鲜明、亮丽和纯正,追求自然界中的真实色彩。
他们使用鲜艳的、强烈的色彩,创造出了光线和颜色的奇妙交织,并运用不同颜色对比,营造出强烈的对比意象。
后印象派的画家们在色彩运用方面,尤其是在采用色块表现中,偏爱鲜红、紫红、橙黄、金色、蓝绿等强烈的色彩。
2. 构图简化在构图上,后印象派的画家们倾向于简化构图,利用色块和线条等表现手法,强调画面的平面性。
画面的表现不再仅仅依赖于三维立体的空间感,而是追求平面的装饰效果。
他们在画面构图时放弃了一些传统的构图准则,例如透视法、比例、形态等等,构图的灵活性强,观众看到画作时,容易产生出强烈的视觉冲击。
3. 着重表现细节后印象派的画家们对于细节的着重表现是非常突出的。
他们在细节上的表现,主要是通过手势、面部表情、人物动作等小细节的描绘来营造出丰富的细节感受。
因此,观众在欣赏这些画作时,可以感受到画家对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和表达能力。
4. 突出主观感受在后印象派的绘画中,显示了画家作为艺术家的主观感受,艺术家试图通过作品表达他们的内心感受和情感反应。
他们关注细节,注重情感的表达,而不是追求真实的原貌。
因此,观众在欣赏画作时,可以感受到画家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他们的个人表达。
论后印象主义的特征及对现代美术的影响摘要:后印象主义画派产生于19世纪后期的法国,他们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统一的组织,也没有相关的宣言,只是后来的艺术家和艺术评论家为了给他们这群曾忠实于印象主义又反叛于印象主义的画家一个统一的称呼才诞生了后印象主义。
后印象主义开辟了绘画语言的新天地,他们用新的技巧展示了客观世界和人们主观世界的丰富性和联系性,拓展了人民的审美领域更为艺术家发挥个性提供了可能,是现代绘画这曲交响乐绚丽的前奏。
关键词:后印象主义特征影响19世纪的欧洲美术史,对法国似乎有着特别浓厚的感情。
浪漫主义余韵尤存,现实主义尚在流行,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已接踵而至。
如同文学一样,19世纪欧洲美术同样具有双重性:与传统风格相联系的一面和追求标新立异革新的一面。
在文学中出现了“自然主义”的思潮和某些“颓废”迹象。
从而使文艺复新以来确立的关于文艺作品的基本风格以及用艺术的想象来真实地反映自然的信念,受到了质疑和否定,这给艺术创作带来了自由。
就这样,后印象主义绘画在经历了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后应运而生。
在后印象主义存在的20年里(1880——1990),产生了塞尚、凡高、高更和劳特累克这几位艺术大家,他们开启了20世纪绘画艺术的大门并深刻影响了现代艺术。
究其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热衷主观表现与个性语言的探索。
在印象主义后期,曾是印象主义的发起者塞尚和参与者凡高、高更等一些青年艺术家,渐渐不满意印象派固有的表现方法,即单纯地模仿客观世界和醉心捕捉瞬间即逝的色与光,他们主张重新重视美术中形的概念,重视作者的主观与个性,注意在作品中表现作者的主观感情和情绪与形式的表现力。
“‘绘画不意味盲目地去复制现实’而是‘把自己的感觉译成特有的语言,给予再现的自然以新的意义’,追求‘一种牢固的、经久的、博物馆的艺术,’”塞尚对后印象主义美术的观念如是说。
他还主张绘画应该摆脱文学化和情节性的存在状态,突出绘画自身的语言表现力和物象本身的美感,这无疑是对传统美术的精神表现和写实主义的自然法则的反叛与挣脱,它极大的加强了艺术家在感受客观物象和表现题材时的主观能动性和理念性。
论后印象主义的特征及对现代美术的影响摘要:后印象主义画派产生于19世纪后期的法国,他们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统一的组织,也没有相关的宣言,只是后来的艺术家和艺术评论家为了给他们这群曾忠实于印象主义又反叛于印象主义的画家一个统一的称呼才诞生了后印象主义。
后印象主义开辟了绘画语言的新天地,他们用新的技巧展示了客观世界和人们主观世界的丰富性和联系性,拓展了人民的审美领域更为艺术家发挥个性提供了可能,是现代绘画这曲交响乐绚丽的前奏。
关键词:后印象主义特征影响19世纪的欧洲美术史,对法国似乎有着特别浓厚的感情。
浪漫主义余韵尤存,现实主义尚在流行,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已接踵而至。
如同文学一样,19世纪欧洲美术同样具有双重性:与传统风格相联系的一面和追求标新立异革新的一面。
在文学中出现了“自然主义”的思潮和某些“颓废”迹象。
从而使文艺复新以来确立的关于文艺作品的基本风格以及用艺术的想象来真实地反映自然的信念,受到了质疑和否定,这给艺术创作带来了自由。
就这样,后印象主义绘画在经历了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后应运而生。
在后印象主义存在的20年里(1880——1990),产生了塞尚、凡高、高更和劳特累克这几位艺术大家,他们开启了20世纪绘画艺术的大门并深刻影响了现代艺术。
究其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热衷主观表现与个性语言的探索。
在印象主义后期,曾是印象主义的发起者塞尚和参与者凡高、高更等一些青年艺术家,渐渐不满意印象派固有的表现方法,即单纯地模仿客观世界和醉心捕捉瞬间即逝的色与光,他们主张重新重视美术中形的概念,重视作者的主观与个性,注意在作品中表现作者的主观感情和情绪与形式的表现力。
“‘绘画不意味盲目地去复制现实’而是‘把自己的感觉译成特有的语言,给予再现的自然以新的意义’,追求‘一种牢固的、经久的、博物馆的艺术,’”塞尚对后印象主义美术的观念如是说。
他还主张绘画应该摆脱文学化和情节性的存在状态,突出绘画自身的语言表现力和物象本身的美感,这无疑是对传统美术的精神表现和写实主义的自然法则的反叛与挣脱,它极大的加强了艺术家在感受客观物象和表现题材时的主观能动性和理念性。
相对于塞尚,“凡高和高更则更侧重于精神性的表现,并且赋予画面以象征的意味。
”高更在其日记中这样写到:“印象主义者一味地研究色彩,而没有自由可言,......他们关注眼睛,而对思想和神秘核心则莫不关心,从而落到只是科学的境地。
”而对“思想的神秘核心”的表达则是高更的目标所在。
对于个性的探索,高更更注意寻求那种未手西方文明腐蚀的原始和纯真,因此在他一系列的作品中都充满了原始艺术的抽象性、神秘性和象征性因素。
凡高的艺术是心灵的真实表现,他曾说:“作画我并不谋求准确,我要更有力的表现我自己,”凡高是他这个时代中最热情最抒情的画家,对他来说,一切事物都具有一种神秘的升华,他希望将它捕捉,这一切对他意味着是一个充满狂热和甜蜜的谜,他希望他的艺术能将其吞没一切的热情传达给人类。
这个“充满着对善良、对美和创作想象自由渴望的人,”用他那富于激情的旋转、跃动的笔触,让他的麦田、柏树、星星等,有如火焰升腾、颤动,震撼着观者的心灵。
二、注重创造。
这也是整个现代绘画发展历程中的显著特点之一。
后印象主义反对自文艺复兴以来因循守旧的表现方法,他们反对传统写实绘画的造型原则、表现形式、创作态度和创造方法,也厌恶印象派只注重捕捉瞬间即逝的色与光从而导致的单纯的客观模仿,他们以为“绘画不意味盲目地复制现实,”而主张主观能动的创造和个性的探索与发展。
观其发展历程,在形、色、结构创造方面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对形体结构的重新构筑。
与印象主义者注重描绘转瞬即逝的视觉感受相反,塞尚试图实现一种新的坚实结构,并力求对所见的事物进行高度理性的综合。
如果说文艺复兴的画家总是把一副画中的各个实体表现为单独的整体,因而总是逐个部分单独完成,仿佛它本身就是完整的,那么塞尚的不同之处就是探索各个部分之间的和谐关系,以期创造出一种坚固的完美的统一体。
例如:在他的《玩纸牌的人》中他并不关心人物的解剖结构、手的臂膀之间的联系,而是着眼于色调、体积的关系和以光色构图为基础的统一风格,他借助冷暖色交替推移的方式构成对象。
塞尚还注重构图设计的形式。
除了通过强调平面性深入的层次实现各部分的相互联系,从而统一构图之外,他还夸张各个棱角、各种曲线以及自然中形式给人的各种错觉。
因此,他把自然界中的各个物体都归纳或者说简化成某种基本的形状:立方体、锥体、圆柱体......这些在他的《圣维克多山》中有很妙的体现。
(二)对表面设计、色彩内涵及装饰性的重视。
这一特征主要体现在高更的作品当中。
高更受象征主义美学观念的影响,作品充满原始艺术的抽象性、神秘性和象征性因素,结合他精致的艺术趣味,平绘的构成形式,浓郁的装饰效果,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征。
在高更的代表作《雅各与天使的搏斗》中,画里面所有的形象都被大块的红色背景所衬托。
画中的这个红色块,它可以代表田野、也可以代表天空。
为了传达他在不列顿的人们身上所发现的“具有浓厚乡土气息及迷信色彩的纯朴与天真。
”其色彩的强烈对比,没有阴影的图象和深色的轮廓线又使画面充满节奏感和装饰效果。
他以简化的构图使空间平面化,让轮廓线变得粗重并加强色彩的浓度,让画面不再仅仅是一个客观的观察者所作的记录,而是一种对朴实、虔诚的宗教信仰的直接视觉象征。
三、画面空间的错位。
所谓“空间的错位”指的是视点的游移现象。
西方自文艺复兴确立的定点静态的观察方式,几乎成了一条千古不易的“定理”,从后印象主义开始才被完全打破,这种视点的移动有点像中国画散点透视,目光可以前后改变,左右游移,把在不同视点得到的视觉印象同时表现在一张画中。
显然,这种类似“散点透视”的观察方法是对西方传统焦点透视的反叛和创新,是西方当时瞬息万变、动荡的社会的另一种形式的映射。
塞尚是一个用几何体和色彩以自己的方式去重新创造自然的人。
在他的眼中,看不到自然界三维空间的真实存在,并以画中景物的上扬、错位和前移,完全打破了绘画数百年一贯制的统一的时空观念,“形成了依画面自身一单纯关系而完成的时间和空间的样式”,从而成就了他在现代艺术中不可动摇的地位。
在《静物苹果篮子》中画面上桌面的错位(即桌布两端的桌面不在一个平面上),使画面开始倾斜不再稳定,形与形之间出现了一种互相牵拉的结体感,传统的定点式的时空判断方法即刻失去了它的法力,取而带之的是强烈的移动、碰撞的一种新的观察方法,这种“散点透视”图式为后来立体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可能。
四、画面空间的前后挤压。
这一点是基于视觉感受上提出的。
在后印象主义画家的作品中出现了物象的前顶现象。
他们虽然依然遵循空间近大远小的法则,但是却将显然是因为透视而缩小了的远处的物象硬拉到了前面来,深度明显缩短,前后景物具有了同等强度的呈现,色彩的明亮、造型的清晰别无二致。
《雅各与天使的搏斗》中,远处拧做一团的小小的雅各与天使像剪贴到近景人物的头上来一样。
造成这一视觉上远近难分的错觉的原因是背景(地面)这一大片既没有深浅变化又饱和无比近乎平涂的红色带来的。
然而,由于近大远小的常识给人造成的视觉上的恒常性反映,又试图把两个小人向远处推去,一来一去的矛盾顿使画面产生了一种张力,使画面具有了一种硬性挤压而引起的膨胀。
凡高的《夜咖啡馆》、《星夜》亦是如此。
后印象主义开辟了绘画语言的新天地,他们用新的技巧展示了客观世界和人们主观世界的丰富性与联系性,拓展了人们的审美领域更为艺术家发挥个性提供了可能,是现代绘画这曲交响乐的绚丽前奏。
20世纪美术思潮涌现,流派纷呈,但无一不受后印象主义的影响,受到主要影响的有野兽派、立体主义、德国表现主义等。
野兽派是20世纪第一个现代艺术流派,与后印象主义有着直接的亲属关系。
他们主张“强调色彩的对比,突破形体的拘束,追求强烈的情感表达和个性的解放。
”这显然是对凡高、高更等的后印象主义艺术主张的直接继承,并在继承的基础上走向了更上一层的极端:“认为绘画最重要的是色彩。
”用平面的造型经过对画面色彩的和谐配置,以及洗练的线条和纯净的色以使自己的绘画尽可能单纯,并力求“感情和个性的真正解放。
”在马蒂斯的《舞蹈》中,一片纯蓝与纯绿的背景上描绘的是五个手拉手围成圆圈跳舞的裸体人物。
画家以极其简练的线条、夸张的形体、具有节奏的动态,单线平涂的色彩塑造出装饰味极浓的红色人体,正像马蒂斯所说的:“我所梦想的是一种平衡、纯洁、宁静、不含有使人不安或令人沮丧的题材的艺术......”和野兽派所受后印象主义的影响大致相同,20世纪末产生于德国的表现主义继承了后印象主义画家们的主张:“绘画必须透露某种感情和体验,传达作者的内在信息,并具有内在的象征意义和装饰意味”。
造型的扭曲和夸张,色彩的强烈和主观,视觉上的冲击和粗放,并且主张向更深一层的精神和心理时空的挖掘与拓展,让其作品焕发出强烈的生命感召力。
当然,这一革命性的实践也是对19世纪末印象主义依然乐于对自然现实作忠实的“印象”描绘的一种“悖逆”。
在画家蒙克的代表作《生命之舞》中,整个画面的表达都隐含了深刻的象征意义。
(从这一点说后来的超现实主义也受到了与之相同的影响。
)画面对比强烈,画中几位女性象征着人生命中不忍承受但又难以逃避的衰变的命运;近乎平面的表现出一种由于人物大小不同而引起的空间暗示,又直接与观众的视觉感官产生强烈的碰撞,从而导致像后印象主义画家的作品里充满前后挤压的视觉效应。
与上述相同的还有他的《呐喊》。
同样是表现性、生命与死亡,也许同为表现主义画家的克里姆特的观念要更乐观一些。
当我们欣赏他的作品时,强烈的装饰效果首先让我们为之一震,紧接着便是像后印象主义作品中所流露出的一种神秘忧郁而又虚幻的气息。
形体的极度夸张变形使之统一于近乎平涂的背景当中。
立体主义很大程度上承袭了塞尚等人在绘画时空图式上的探索并且走得更远。
立体主义画家作品最大的特点是视点的错位,但已不仅仅是错位,而是随心所欲地改变视点和视点方向,并且打破人物形象一直比较完整的表现传统,将不同视点看到的人物影象与景物直接混同在一起,利用分解、形变、割裂等前所未有的手段,将感知的视觉片段按一定的视觉秩序重新组接安装。
这对于看惯了典雅高贵之美的惯常性视觉习惯无疑是一次视觉轰炸——西方艺术家终于摆脱模仿自然真实的藩篱,走向完全按画家的意愿,依画面自身结构需要进行无所顾及、自如安排的崭新时代。
西方美术以人性的解放而登上历史的舞台,后印象主义者继承了自文艺复兴开始一直强调的人性解放,但作为美术的革新者,更主要的是他们摧生了个性自由、个性的真正解放。
他们采取对自身否定的方式来实现这个目的,并且做到了。
由此,后人称他们为现代美术的前奏并且称塞尚是现代绘画的奠基人并不为过而且是非常恰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