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和灭火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50.00 KB
- 文档页数:4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燃烧的条件。
2.知道不同原因火灾的灭火方法及原理。
3.培养学生根据实验事实进行分析、预测的能力。
4.认识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5建立尊重事实,逻辑推理应以事实为依据的观念。
二.重、难点
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难点: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
三.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多媒体辅助、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四.教具准备:
仪器、药品:小蜡烛(6支)、水、镊子、酒精灯、烧杯、木炭、小木条、剪刀等五.教学过程
六.作业,完成课后相关习题
七.板书设计
一、燃烧和灭火
1.有可燃物
缺一不可缺一即可
燃烧 2.和空气(或氧气)接触灭火
3.达到一定温度。
《燃烧与灭火》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 培养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燃烧的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温度达到着火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燃烧与灭火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燃烧与灭火的原理。
2. 利用实验、案例分析等方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燃烧与灭火的过程。
3. 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火灾案例,引发学生对燃烧与灭火的思考。
2. 讲解燃烧的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温度达到着火点。
4. 实验演示:进行燃烧与灭火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燃烧与灭火的过程。
5. 案例分析:分析火灾原因,引导学生运用燃烧与灭火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小组讨论:讨论如何预防火灾和正确灭火,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7. 总结与反思: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自觉运用燃烧与灭火的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燃烧条件的理解和掌握。
2. 评价学生对灭火原理的理解和掌握。
3. 评价学生运用燃烧与灭火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评价学生在实验和案例分析中的参与程度。
5. 评价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提升。
七、教学拓展1. 邀请消防员或火灾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增加学生对火灾预防和应对的了解。
2. 组织学生参观消防站或进行消防演练,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开展火灾预防宣传活动,让学生参与社区火灾预防工作。
八、教学资源1. 教材:《燃烧与灭火》相关章节。
2. 实验器材:火焰、可燃物、灭火器等。
3. 案例资料:火灾案例、火灾预防宣传资料。
4. 教学课件:燃烧与灭火的动画或图片。
九、教学安全注意事项1. 在实验过程中,确保学生远离火源和高温区域。
2. 使用灭火器时,确保学生正确操作,避免误伤。
教案:燃烧和灭火教学目标:1. 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2. 能够解释燃烧和灭火的基本原理。
3.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的燃烧和灭火问题。
教学重点:1. 燃烧的条件:氧气、可燃物、点火源。
2. 灭火的方法:隔离、窒息、冷却。
教学难点:1. 燃烧和灭火的原理。
2. 实际操作灭火方法。
教学准备:1. 教学PPT或黑板。
2. 教材或相关资料。
3. 实物或模型展示。
4. 灭火器材(如灭火器、灭火毯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主题:讨论火灾的危害和灭火的重要性。
2. 分享真实案例:介绍火灾事故案例,引导学生关注燃烧和灭火问题。
二、燃烧的条件(10分钟)1. 讲解燃烧的条件:氧气、可燃物、点火源。
2. 展示实物或模型:通过实物或模型展示燃烧的过程。
3. 互动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燃烧的条件是否满足时,会发生什么。
三、灭火的方法(10分钟)1. 讲解灭火的方法:隔离、窒息、冷却。
2. 展示实物或模型:通过实物或模型展示灭火的方法。
3. 互动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不同灭火方法适用于不同类型的火灾。
四、实际操作灭火(5分钟)1. 分组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分组使用灭火器材进行实际操作灭火。
2. 指导安全操作:强调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3. 反馈与评价:对学生的操作进行评价和反馈。
五、教学反思(5分钟)1. 总结课程内容: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燃烧和灭火的知识。
2. 学生反馈: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燃烧和灭火的理解程度。
3. 教学改进:根据学生的反馈,思考并讨论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教学延伸:1. 进行火场模拟演练,让学生体验灭火过程。
2. 组织学生参观消防局,了解消防设备和灭火操作。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讨论火灾的危害和灭火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燃烧和灭火问题。
通过讲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学生能够理解燃烧和灭火的基本原理。
实际操作灭火环节让学生亲身体验灭火过程,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
教案《燃烧与灭火》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燃烧的基本原理,了解燃烧所需的条件。
2.培养学生安全使用火源的意识,掌握基本的灭火方法。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二、教学内容1.燃烧的基本原理2.燃烧所需的条件3.灭火的方法4.实验操作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燃烧现象,如蜡烛、火焰等,引导学生思考燃烧的原因和条件,引出本课的主题。
2.讲解燃烧的基本原理教师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燃烧是一种氧化反应,燃烧过程中,燃料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释放出能量。
3.讲解燃烧所需的条件教师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燃烧需要三个条件:燃料、氧气和点火源。
三个条件同时具备时,燃烧才能发生。
4.讲解灭火的方法教师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灭火的方法,包括隔绝氧气、降低温度、隔离燃料等。
5.实验操作教师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燃烧现象,并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如点燃蜡烛、观察火焰等。
6.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安全使用火源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在生活中要注意防火。
四、作业布置1.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掌握燃烧的基本原理和灭火的方法。
2.观察生活中的燃烧现象,分析其燃烧的原因和条件。
3.设计一个灭火实验,验证灭火方法的可行性。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验操作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燃烧的基本原理和灭火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的安全意识,避免发生意外。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教学效果。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实验操作”。
实验操作是学生理解和掌握燃烧与灭火知识的重要环节,通过亲身体验,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燃烧现象和灭火原理,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同时,实验操作也涉及到安全问题,需要教师进行详细的指导和监督,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性。
一、实验操作的重要性1.直观了解燃烧现象:通过实验操作,学生可以亲眼观察到燃烧的过程,如蜡烛的火焰、木柴的燃烧等,从而更加直观地了解燃烧现象。
燃烧和灭火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2. 培养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燃烧和灭火的原理。
二、教学内容1. 燃烧的条件:可燃物、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方法。
2. 教学难点:燃烧和灭火的原理。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火柴、蜡烛、酒精灯、水、土、灭火器等。
2. 教学课件:燃烧和灭火的相关图片、视频。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火灾新闻,引起学生对燃烧和灭火的关注。
2. 探究燃烧的条件: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火柴、蜡烛的燃烧过程,总结燃烧的条件。
3. 学习灭火的方法:讨论灭火的方法,观看灭火器的使用视频,了解各种灭火方法的适用场景。
4. 实践灭火:分组进行灭火实践,运用所学的灭火方法,体验灭火过程。
5. 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总结燃烧和灭火的原理,思考如何在生活中预防火灾和正确灭火。
6. 作业布置:让学生绘制燃烧和灭火的知识结构图,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验、讨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燃烧和灭火的原理。
在实践灭火环节,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了安全意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燃烧和灭火的知识掌握不扎实,需要在课后加强辅导。
可以增加火灾案例分析,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燃烧和灭火的重要性。
六、教学延伸1. 探讨燃烧和灭火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森林火灾、化学实验室火灾等。
2. 介绍新型灭火材料和技术,如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等。
七、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燃烧和灭火的原理。
2. 强调在生活中注意火灾预防,提高安全意识。
八、课后作业1. 调查身边的火灾隐患,提出整改措施。
2. 查阅资料,了解我国火灾事故统计数据及火灾原因分析。
九、教学评价1. 学生对燃烧和灭火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实践灭火过程中的表现。
3. 学生对火灾预防意识的提高。
十、教学改进1. 针对学生掌握不扎实的知识点,加强课后辅导。
课题1: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通过教师演示让学生探究燃烧的条件;2、通过学生设计实验得出灭火的原理,并应用于分析一些实例;3、通过火灾图片,让学生思考在火灾发生时自救的方法;[教学内容]1、探究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2、了解消防安全知识[过程与方法]1、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实验事实进行分析、比较,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2、学习运用主动探究的方法,设计实验。
3、学习运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利用化学课所学的基础知识解释生活问题,使学生对化学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增强日常生活中的防范灾害的意识,并注意采取安全措施。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难点: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教材分析]燃烧是生活现象,本课题从几幅利用燃烧的图画引入,通过教师演示让学生研究燃烧的条件,以及让学生设计实验得出灭火的原理。
通过一些实例的分析,学生思考如何在火灾发生自救,从而启发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注意消防安全。
[教学手段]通过实验探究观察现象,得出结论;联系生活实际,利用课件帮助学生分析。
[教学准备]白磷、红磷、碳酸钠、稀盐酸、热水、蜡烛、烧杯、薄铜片、制氧装置、剪刀、湿布、水等[教学过程]新课引入:燃烧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其实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人类可能已有几十万年的利用燃烧反应的历史了。
(展示图片)在古代人们利用燃烧取暖、烘烤食物、驱赶野兽、冶炼金属等;现在我们可以利用燃烧加工各种美食,火箭的发射等航天航空领域更离不开燃烧,可见燃烧与我们的生活以及社会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那么燃烧需要哪些条件才能发生呢?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又有哪些呢?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探究这些问题。
(板书课题)回忆: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曾经做过蜡烛、硫磺、铁丝、木炭等燃烧的实验,下面请同学们结合我们前面的学习和生活经验,通过相互讨论来总结一下燃烧现象具有哪些共同的特征。
《燃烧和灭火》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2)学会使用实验仪器进行燃烧和灭火实验;(3)能够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燃烧和灭火现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2)通过小组讨论和探究,了解灭火的原理和方法;(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2)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3)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学以致用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难点:燃烧和灭火实验的操作和数据分析。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酒精灯、火柴、镊子、石棉网、水、灭火器等;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3. 教学资源:实验视频、图片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火灾新闻,引发学生对燃烧和灭火的思考,引出本课主题。
2. 探究燃烧的条件:(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酒精灯燃烧的现象;3. 学习灭火的方法:(2)教师讲解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4. 实践操作:(1)学生分组进行燃烧和灭火实验;(2)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
五、课后作业:1. 完成实验报告:记录实验过程、现象和结果;2. 查找资料: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燃烧和灭火现象;3. 思考题:如何预防火灾,提高防火意识。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燃烧和灭火的原理;2. 利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亲身体验燃烧和灭火的过程;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4. 运用案例分析法,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七、教学步骤:3. 实验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燃烧和灭火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4. 知识应用: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思考如何预防和应对火灾,提高防火意识。
八、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2. 结果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对燃烧和灭火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评价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收获。
《燃烧与灭火》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燃烧的条件,掌握灭火的方法。
2. 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安全意识。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教学内容:1. 燃烧的条件2. 灭火的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燃烧与灭火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燃烧与灭火的原理。
2. 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燃烧与灭火的过程。
3. 运用案例分析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火柴、蜡烛、水、灭火器等。
2. 教学课件:燃烧与灭火的相关图片、视频等。
3. 教学案例:火灾案例资料。
教案一、导入新课1. 利用火柴、蜡烛等物品,引导学生观察燃烧的现象。
2. 提问:你们知道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吗?二、探究燃烧的条件1.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燃烧的条件。
2. 教师演示实验,验证燃烧的条件。
三、学习灭火的方法1. 教师讲解灭火的方法,如:水灭火、灭火器灭火等。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灭火的方法。
四、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体验燃烧与灭火的过程。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案例分析1. 教师呈现火灾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改进措施。
六、总结与反思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作业布置1. 绘制燃烧与灭火的知识结构图。
八、教学反思1. 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反思教学效果。
2. 学生反馈学习情况,提出改进建议。
九、课后拓展1. 学生调查身边的火灾隐患,提出整改措施。
2. 学生参观消防博物馆,了解消防历史与文化。
十、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评价自己在课堂学习中的表现。
2. 同伴评价:评价他人的表现。
3. 教师评价: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火灾新闻报道,引发学生对燃烧与灭火的关注。
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燃烧和灭火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掌握燃烧和灭火的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3.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究的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与方法。
2. 教学难点:燃烧三个条件的理解和灭火方法的运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理解燃烧和灭火的原理。
2.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燃烧和灭火的相关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酒精灯、火柴、烧杯、水、沙子、灭火器等。
2. 教学课件:燃烧和灭火的相关图片、视频和动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火灾新闻,引导学生关注燃烧和灭火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燃烧的条件:1) 介绍燃烧的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温度达到着火点。
2) 实验演示:用酒精灯点燃火柴,观察燃烧过程,验证燃烧的三个条件。
3. 灭火的原理:2) 实验演示:用水、沙子、灭火器等灭火工具进行灭火实验,验证灭火的原理。
4. 课堂练习:让学生结合燃烧和灭火的知识,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火灾原因和灭火方法。
5. 总结与反思: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谈谈自己对燃烧和灭火的认识,以及如何在生活中运用这些知识。
6.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燃烧和灭火的应用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内容:燃烧和灭火的实验操作1. 实验一:燃烧条件的探究1) 实验目的:验证燃烧的三个条件。
2) 实验步骤:a. 准备酒精灯、火柴、烧杯、水、沙子等实验器材。
b. 将烧杯内倒入适量水,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至沸腾。
c. 取一根火柴,点燃一端,将其放入烧杯中。
d. 观察火柴的燃烧情况,记录实验现象。
e. 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燃烧的三个条件。
2. 实验二:灭火方法的探究1) 实验目的:验证灭火的三个原理。
第七单元课题一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案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会应对火灾使用灭火器。
2.过程与方法(1)认真观察对比实验,从而分析得出燃烧的条件。
(2)从灭火实验,探究灭火的原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2)培养学生面对险情时的自我保护能力。
(3)掌握遇火灾时成功逃生的方法。
教学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教学难点:通过探究让学生讨论燃烧的条件及推出灭火的原理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分析——结论[投影]燃烧的图片。
[引入]现在已进入十二月,大家都感受到了冬天的味道——寒冷,我们现在最需要的是什么?对,温暖。
火给我们带来了温暖,带来了光明,火是人类文明的象征。
从钻木取火,到神州九号升天,从家中天然气的燃烧到工厂铁炉的燃烧,从传承百年的奥运圣火到庆祝胜利时的五色火焰,这些都是物质的燃烧。
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七单元课题一——燃烧与灭火。
[板书]课题1 燃烧与灭火[师]火给我们带来很多快乐,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一点快乐,我给大家带来两个化学魔术,大家愿意看吗?[魔术表演]老师手中有根玻璃棒;灭火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是我给大家带来一种意想不道的方法;看来水火不能相容;但是我能水中生火。
[设问]同学们想知道魔术的秘密吗?(学生回答:想)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你们的智慧,想一想水中为什么能生火,水中生火的原因,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之后将你们小组讨论的结果汇报给我。
(1分钟)(学生讨论、发言)[学生]1、试管中有氧气,2、水中有可燃物3、水的温度达到物质的着火点[师]刚才同学提到一个概念“着火点”,那什么是着火点呢?(学生回答)对,物质燃烧需要一定的温度,我们把物质燃烧所需最低温度称为该物质的着火点。
老师给同学们看几种常见物质的着火点。
它是物质固有的物理性质,不能改变,我们不能说降低物质的着火点,只能说降低温度。
课题1 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学习目标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了解火灾危害与防护方法,增强安全用火意识,学习并掌握简单的灭火技能和逃生方法。
3、知道防火和自救的常识,培养自护自救能力。
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
教学难点:由燃烧的条件推理得出灭火的方法和原理。
教学方法:实验法、综合启发法
教学用具:白磷、红磷、开水、导管、烧杯(1000ml)、薄铜片、酒精灯、火柴、滤纸、蜡烛、玻璃杯、剪刀、具支试管、胶塞、针筒、湿布、药匙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课题1燃烧和灭火
1.燃烧的条件:
①可燃物
②氧气(或空气)
③达到燃烧时所需要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2.灭火的原理:
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
②隔绝氧气(或空气)
③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