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传播者
- 格式:pdf
- 大小:322.61 KB
- 文档页数:45
第二章现代媒体技术第一节教学媒体概述一、传播、媒体和教学媒体1.传播传播的原意是通讯、传达、交换(意见)、交流等。
人类社会的信息交流过程又称为传播。
2.传播的分类按传播方式可分为大众传播、人际传播和组织传播三类。
大众传播:以全社会为传播对象的传播。
如广播、电视、报刊、书籍等。
人际传播: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组织传播:指社会组织团体之间和他们内部的信息交流和沟通3.传播包括的五个基本要素传播包括的五个基本要素是:传播者、信息、媒体、接受者和效果。
(1)传播者:是处于传播过程中发送信息的一端,主要任务是提供信息并对信息进行编码以及处理反馈信息。
提供信息:在教学传播中,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选择和收集适当的信息内容,并以一种能使学生容易理解的方式,组织和编排教学内容和材料。
信息编码:即把要传递的信息内容(知识、技能等)转换为适宜于传递的信号(如声音信号、文字信号、图像信号等),以便传递出去。
信息再反馈:即当接受者把接受信息后的反应反馈(回送)给传播者之后,传播者对学生的反应进行译码(认识、分析),然后对信息传播效果给予再反馈(给出判断并回送给学生)。
(2)信息:是指传播的内容和事实(包括消息、资料、知识、数据等)。
但内容和事实是不能被直接传递的。
实际传递的是信息的符号。
信息的符号:有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两种。
语言符号:包括口头语言符号和文字符号。
语言符号是一种具有词汇和语法结构的符号系统。
非语言符号:包括动作性符号,如表情、手势、姿势、情感等;音响符号,如音响、音乐等;图形符号,如图像(静止图像、活动图像)、图画(动画、静画、漫画);目视符号,如地图、图解等。
(3)媒体:指在传播过程中,传递、承载和控制信息的材料和工具的总称。
媒体包括硬件和软件两部分。
(4)接受者:是处于传播过程中接受信息的一端,主要任务是译码,反馈信息、编码与发送。
译码:把接受到的信号转变为信息内容的过程。
反馈信息、编码与发送:把接收信息后所产生的反应、思想、行为的变化通过编码回送给传播者。
摘要:《奔跑吧兄弟》是浙江卫视引进韩版《Running Man》推出的大型户外竞技真人秀节目,由浙江卫视和韩版《Running Man》制作团队SBS联合制作,节目于2014年8月28日正式开机,10月10日登陆浙江卫视周五21:10黄金档。
开播以来《奔跑吧兄弟》收视率居高不下,下面本文将在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播对象和传播效果等五个方面探讨《奔跑吧兄弟》成功的原因。
其中传播者、传播内容和传播媒介三个部分介绍《奔跑吧兄弟》的独特优势,后两者主要分析《奔跑吧兄弟》的具体表现。
本文最后探讨了《奔跑吧兄弟》等娱乐节目的不足。
关键词:5w模式;收视率;传播内容一、绪论《奔跑吧兄弟》的成功不是不可复制的,而是有章可循的,任何节目的成功都是有可追寻的规律。
《奔跑吧兄弟》为什么会成功、为什么能成功,可以用传播学的5w模式一探究竟。
5w模式要叫拉斯韦尔模式,是第一个奠定了传播学研究领域、研究课题和研究框架的模式。
这个模式包括了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对象和传播效果五大部分。
【1】《奔跑吧兄弟》的成功关键是将这五部分有机的串联在一起,并找到了契合点。
无论是制作团队的选择,节目内容的创新,传播媒介的呈现还是受众人群的精准定位都是相当成功的。
下面从5w 的视角对比另外两个明星栏目《爸爸去哪儿》和《中国好声音》进行比较研究。
二、《奔跑吧兄弟》对拉斯韦尔模式的运用(一)作为传播者的制作团队不同于湖南卫视的明星栏目《爸爸去哪儿》,也不同于浙江卫视另一个当家节目《中国好声音》。
前者由《变形记》制作人谢条葵及其团队和《我是歌手》制作人洪涛及其团队联合打造,属于联合制作;后者是由浙江卫视联合星空传媒旗下灿星制作强力打造的大型励志专业音乐评论节目,不仅仅是一个优秀的选秀节目,更是中国电视历史上真正意义的首次制播分离;《奔跑吧兄弟》是浙江卫视引进韩版《Running Man》推出的大型户外竞技真人秀节目,由浙江卫视和韩版《Running Man》制作团队SBS联合制作。
1、传播过程的五要素:1传播者2受众3讯息4媒介5反馈2、麦克卢汉曾经有过一个著名的观点:媒介是人的延伸。
3、受众在大众传播中享有的权利:1传播权、2知晓权、3传媒接近权、4媒介监督权、4、最早提出“把关人”概念的学者是库尔特·卢因。
就是对信息进行过滤与加工的人。
5、传播学的鼻祖:威尔伯·施拉姆。
6、卡尔·霍夫兰及其助手通过实验发现,在“一面提示”和“两面提示”两种版本的劝服讯息中,“一面提示”仅向说服的对象提示自己一方的观点或于己有利的判断材料;而“两面提示”在提示己方观点的同时,也以某种方式提示对立一方的观点或不利于自己的材料7、符号的基本功能:1、表述和理解功能2、传达功能3、思考功能。
8、传播效果发生的效果层次:1、环境认知效果,2、价值形成与维护效果,3、社会行为示范效果。
9、拉斯韦尔三功能说:(1)环境监视功能。
(2)社会协调功能(3)社会遗产传承功能。
二、名词解释1、拟态环境:所谓“拟态环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信息环境,它并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
2、集合行为:指的是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社会集合现象,如火灾、地震后的群众骚乱,出于某种原因的自发集会、游行、种族冲突,物价上涨的流言引起的抢购风潮等等。
集合行为多以群集、恐慌、流言、骚动的形态出现,往往会造成对正常的社会秩序的干扰和破坏。
3、受众:受众指的是一对多的传播活动的对象或受传者,由于我们这个时代是大众传播时代,最引人瞩目的受众则是大众传播的受众。
在大众传播研究中,受众指的是大众传媒的信息接收者或传播对象。
它是一个集合概念,最直观的体现为作为大众传媒信息接收者的社会人群。
4、传播:由多种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组成的动态的、有结构的信息流动的过程;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系统的运行。
5、传播者:又称信源,传播行为的引发者,即以发出讯息的方法主动用于他人的人,是指传播行为的发起人,是借助某种手段或工具、通过发出信息主动作用于他人的人。
拉斯韦尔5w传播广告案例在广告传播中,拉斯韦尔的5W模型是一种经典的传播模式,它将信息的传播过程分解为五个基本要素:传播者(Who)、传播内容(What)、传播渠道(Which)、受众(Whom)以及传播效果(What effect)。
这个模型在广告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因为它为广告策略的制定提供了有力的框架。
首先,传播者是广告活动的起点。
在选择传播者时,需要考虑他们的信誉、专业性和目标受众。
例如,如果广告的产品是高端时尚品牌,那么选择具有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明星或意见领袖作为传播者可能更为合适。
其次,传播内容是广告的核心。
在确定传播内容时,需要充分考虑目标受众的特点、需求和心理预期。
例如,针对年轻人的广告可能需要更加注重情感和个性表达,而针对老年人的广告则更注重实用性和性价比。
第三,传播渠道决定了广告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不同的传播渠道有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需要根据产品和目标受众的特点来选择。
例如,电视广告具有广泛的覆盖面和影响力,适合用于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形象;而社交媒体广告则更加精准和灵活,更适合用于直接与目标受众进行互动和沟通。
第四,受众是广告的目标对象。
在选择受众时,需要对他们的年龄、性别、地域、兴趣爱好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例如,针对女性的护肤品广告应该更多地出现在女性关注的美容、时尚等类型的媒体上。
最后,传播效果是对广告活动效果的评估和反馈。
评估传播效果需要根据不同的指标来进行,如点击率、转化率、口碑等。
通过对传播效果的评估和反馈,可以不断优化广告策略和提高广告效果。
总之,拉斯韦尔的5W模型为广告传播提供了一种系统性的思考方式。
通过深入分析每个环节的特点和需求,可以制定更加精准和有效的广告策略,从而实现更好的传播效果。
名词解释:反馈99’编码99’ 01’申农—韦弗的线性传播过程(可图示)03’简答题:传播模式及其功能02’论述题:辨析题:反馈与前馈00’专重点内容:一、传播过程与模式1.传播过程:指传播者选择、加工信息,通过某种渠道传送给受传者,并引起反应的过程。
这种过程是多因素、多环节的过程。
包括五种要素:传播者(信源)、受传者、信息(讯息)、媒介、反馈。
到目前为止,有关传播过程的研究分为三类:线性传播过程、控制论传播过程、系统传播过程。
2.模式与功能㈠含义:①所谓模式,是指对客观事物的内外部机制的直观而简洁的描述,它是理论的简化形式,可以向人们提供客观事物的整体信息。
②传播模式,实际就是科学的、抽象的在理论上把握传播的基本结构与过程,描述其中的要素、环节和相关变量的变化。
③模式可以多种多样。
按所用的符号,分为:文字、图表、数学模式按模式作用,分为:结构性、功能性传播模式,基本上都是利用文字和图表构筑的功能性模式,对传播过程的外部关系的宏观认识。
④包括:线性传播过程模式、控制论传播过程模式(对传播过程内部的微观认识)、系统传播过程模式(对传播过程外部的宏观认识)㈡功能①构造功能:可以揭示各系统之间的次序及其相互关系,从而获得对事物的整体认识②解释功能:解释人们尚未明白的问题,获取对未知关系的认识③启发功能:启发人们探知新的未知的事实和方法,引导人们关注核心环节④预测功能:研究者可以建立假说,对事物的过程及结果进行预测二、线性传播过程模式㈠拉斯韦尔模式1.含义:1948年,哈罗德·拉斯韦尔在其《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提出,其过程如下,引起人们的关注,被视为经典模式,称之为“拉斯韦尔公式”。
2.模式图: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取得什么效果传播者讯息媒介接收者效果who say what in which channel to whom with what effect(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效果分析)3.评价:①其传播过程是一个目的性行为过程,具有企图影响受众的目的,是一种说服过程。
(完整版)5W传播理论5W传播理论美国学者H·拉斯维尔于1948年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篇论⽂中,⾸次提出了构成传播过程的五种基本要素,并按照⼀定结构顺序将它们排列,形成了后来⼈们称之“五W模式”或“拉斯维尔程式”的过程模式。
这五个W分别是英语中五个疑问代词的第⼀个字母,即:Who (谁)Says What (说了什么)In Which Channal (通过什么渠道)To Whom (向谁说)With What Effect (有什么效果)由此可以看出,对于⼴告⽽⾔,拉斯维尔对定义的五项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五要素构成了⼴告运动的全部内容。
这五个W对⼴告效果之间进⾏了系统的研究,对每⼀个要素的把握是⼴告运动能否成功的基础。
五W模式表明:传播过程是⼀个⽬的性⾏为过程,具有企图影响受众的⽬的。
因此说他的传播过程是⼀种说服过程,其间的五个环节正是传播活动得以发⽣的精髓。
1.传播者——控制分析传播者是传播活动的起点,也是传播活动的中⼼之⼀。
⼤众传播中传播者可以是个⼈,即编辑、记者、导演、主持⼈、制作⼈等等,他们是组织化了的职业传播者,他们制作、传播信息。
传播者也可以是媒介组织,如报社、电台、电视台、出版社、电影公司等。
传播者在传播过程中负责搜集、整理、选择、处理、加⼯与传播信息。
他们被称为“把关⼈”,他们的这种⾏为被称为“把关”。
这⼀概念由传播学奠基⼈之⼀库尔特·卢因在他于1947年发表的《群体⽣活渠道》⼀书中⾸先提出。
卢因认为:信息的传播⽹络中布满了把关⼈,这些把关⼈负责把关,过滤信息的进出流通。
把关⼈的把关并⾮个体⾏为,它要受政治、法律、经济、社会、⽂化、信息、组织、受众、技术以及个⼈因素的影响。
这种观点集中强调了传播者在社会⼤众传播早期的主导地位。
在传播者制作、传播信息的过程中,他们控制着传播内容,⽽他们⼜是社会⼤系统中的⼀个⼦系统,⼜受到所在社会的基本制度对他们的控制,他们本⾝也是社会控制⼿段之⼀。
1、传播的五要素:传播者、信息、媒介、受众、效果。
2、传播的类型:传播—非人类传播/人类传播—非社会传播(自我传播)/社会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网络传播)。
3、传播学诞生于:美国。
4、战争时期:①一战时期(同盟国:德国、奥匈帝国;协约国:英、法、俄、意大利):无线电通讯,报纸,传单;②二战时期(轴心国阵营:德国、日本、意大利;同盟国阵营:英、美、苏、中国、法):电影,广播。
5、媒介素养:是指公众接触,解读,使用媒介的素质和修养,它包括了三个主要的环节①接触媒介,获取信息;②解读媒介,批判的接受媒体信息;③利用媒介,借助媒介工作和生活,通过媒介发出自己的声音并维护自己的利益。
6、传播学诞生标志的书籍及作者:《大众传播学》,施拉姆。
7、传播学的四位奠基人:拉斯韦尔,卢因,霍夫兰,拉扎斯菲尔德。
8、大众传播者:是指在大众传播过程中,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进行传播活动的职业传播者。
9、大众传播者的特点:群体性,专业性,机构性。
10、把关人:传播者在传播过程中负责搜集、整理、选择、处理、加工和传播信息,因此,他们被称为“信息的把关人”。
①广义:涉及传播活动的机构和人都是把关人;②狭义:参与大众传播的新闻记者、编辑、节目制作人员等。
11、影响把关人的传播行为的因素:①政治原因;②经济原因;③社会、文化原因。
12、大众传播中,可不可以没有把关人:13、网络传媒出现以后,把关人的作用发生了哪些变化?14、大众媒介信息的特征:新闻性、娱乐性、知识性、价值性、真实性、时效性。
15、符号的特征:①信号(因果关系,自然符号);②象征符(人所特有)。
16、符号类型:①语言是人类最基本的符号体系(语言,文字);②非语言符号(物体、体态、伴随、时空语言符号)。
17、副语言:是指语言系统中音质、音量、音色、音调、节奏、声音、速度等声音因素。
18、类语言:是指有声而无固定意义的声音符号系统,包括言语交际中的咳嗽、呻吟、叹息、嬉笑声等功能性发音。
新闻传播由以下要素构成:①传播者。
又称信源,指传播行为的引发者。
在新闻传播的传播者即编辑记者。
②受传者。
又称信宿,即信息的接受者和反应者。
在新闻传播中被称为受众(读者、观众、听众),也称之为馈众。
③讯息。
讯息指由一组相互关联的有意义符号组成,能够表达某种完整意义的信息。
新闻传播的讯息就要必须具备“新闻五要素”,才能表达完整信息。
④媒介。
又称传播渠道、信道或工具。
媒介是讯息的搬运者,邮政系统、电话系统、互联网络系统、大众传播系统等都是媒介。
⑤反馈。
指受传者对接收到的讯息的反应或回应。
体现了传播的双向性和互动性。
新闻传播中的“新闻热线、读者来信、来电”等是反馈。
信息传播的过程模式在传播史上第一位提出的是美国学者H·拉斯韦尔,被称为“拉斯韦尔程式”的过程模式,也被称“五W模式”。
Who(谁)Ssys what (说了什么)in which channel(通过什么渠道)towhom(向谁说)with what effect (什么效果)Say what(事实)与to whom(受众)在“拉斯韦尔程式”过程模式中,可以看到事实和受众在新闻传播中的决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