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 格式:ppt
- 大小:3.83 MB
- 文档页数:32
三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探究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报刊、影视发展的基本史实。
了解互联网的发展概况,尝试通过短短的十几年的迅速发展来了解今天中国的迅速发展。
2、过程与方法搜集图片、文字资料,编写自己所了解的报刊、影视或互联网的发展史。
观看不同时期的一些优秀的影视作品,加深对社会变迁的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报刊发展的状况,认识到中国社会的舆论环境逐渐改善,推动了中国健康有序地发展。
今天中国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在给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起到了一定消极的影响。
作为一名中学生,应当正确面对网络的诱惑。
探究指导历史宫殿【基础知识解析】一、大众报业的发展1、历史渊源: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报纸的国家之一,发行于公元887年的唐代《邸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报纸。
2、大众报业出现原因(1)进入19世纪,单一的官方报纸与落后的办报方式越来越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社会呼唤着适合普通民众阅读需求的大众报纸的产生。
(2)西人办报潮流的推动。
3、近代中国大众报业的兴起与发展(1)1873年,在汉口出版的《昭文新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
(2)维新运动中,国人办报形成高潮,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中外纪闻》、《强学报》、《时务报》等。
4、通俗性报刊特点(1)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取材世俗,运笔浅显,满足了市民消遣娱乐的需要。
(2)根据的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按戏曲、电影、体育、生活、文艺、娱乐等类别实现了专门分工,读者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购买相应的报纸。
例题1:进入近代社会以来,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密切,社会化程度大大加强,需要有一种大众化、传播速度快的媒介,作为人与人之间进行沟通的渠道。
适应这种需要,近代中国最先出现的媒介是A.电影电视B.电报电话C.报刊杂志D.铁路交通思路与技巧:近代中国最先出现的媒介是报刊,时间是在19世纪中前期外国人在中国创办的报刊,电影电视出现的时间是在1915年,电报电话最早出现于19世纪70年代,铁路交通出现于1881年。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参考教案[备课时间][上课时间][课题][课型]新授[第课时][教学目的]课标要求: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搜集图片、文字资料、编写自己所了解的报刊、影视发展史。
观看不同时期的一些优秀影视作品,知道报刊、影视发展的基本史实。
通过亲身感受网络,了解互联网的发展概况,认识这些大众传媒方式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组织不同小组制作相关教学题材的网页,或者上网发送一封E-mail或者撰写小习作《我与网络》,开阔学生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在给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起到了一定消极的影响,作为一名中学生,应当正确的认识网络,科学使用网络。
[教学重点]报刊业走向繁荣和影视事业的发展。
[教学难点]大众媒体的发展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让学生阅读本课引言部分,回答:中国境内的第一份中文报纸和历时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分别创办于何时?何地?报刊诞生的重要意义是什么?报刊的诞生是人类由信息封闭时代进入大众传播时代的标志。
从近代开始,中国的大众传媒有了巨大的变化,并且对社会的发展已经产生巨大的影响。
由此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一)大众报业的发展1.世界现存最古老的报纸——唐代《邸报》。
2.近代报刊产生:在华传教士创办。
3.近代以来中国报刊业的发展(1)19世纪70年代:《昭文新报》开创国人办报先例。
(2)维新运动中:国人办报形成高潮,有《中外纪闻》、《强学报》、《时务报》等。
(3)民国成立后:通俗性报刊更加活跃。
与新闻、商情、政论性报刊相比,通俗性报刊更能受到普通百姓的欢迎。
报刊业对社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二)广播影视的普及1.广播业(1)产生时间:20世纪20年代。
(2)发展状况:①中国境内最早的广播电台:1923年英美报商在上海创办的“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台”。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教学设计高一年级夏雷[教学要求]以中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媒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报刊、影视发展的基本史实;了解互联网的发展概况,尝试通过对互联网短短十几年的发展史的了解,感受今天中国社会的飞速发展。
2、过程与方法:搜集图片、文字资料,编写自己所了解的报刊、影视获互联网发展史;组织学习小组制作相关教学题材的PPT.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报刊发展的状况,认识到中国社会的舆论环境逐渐改善,推动了中国社会健康有序的发展;今天中国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在给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有一定的消极影响。
作为一名中学生,应当正确面对网络的诱惑。
[教学重点]报刊、影视发展的状况[教学难点]中国社会飞速发展对互联网的影响[学法指导]结合导学案中的“自主学习”部分,认真阅读教材完成填空,自己思考“合作探究”题以备课堂讨论交流;通过上网浏览、查阅等方式,观察、收集资料,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感悟和反思。
[新课教授]导入:近期相关新闻图片资料展示,设问:同学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了解这些信息?我们将报刊、广播影视和互联网等承载,并向大众传递信息的载体称为大众传播媒介。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知识梳理:(板书)大众报业大众传媒广播影视发展变化影响互联网教学过程:一、大众报业的发展1、历史渊源:法国著名哲学家伏尔泰曾说过:“报纸的故乡在中国”。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拥有报纸的国家之一,在唐代(887年)中国就出现具有新闻传播功能而且只是在官员间传阅的报纸——《邸报》。
2、近代大众报业的发展:(1)自主学习,设问:①中国什么时候开始出现近代报业?主要是谁办的?②中国人自己创办近代报业始于?最早的近代大众报刊是?③国人办报的第一个高潮在什么时候?代表性报纸有哪些?④民国时期,报纸有哪些新发展?通过以上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掌握基本知识,了解近代大众报业的兴起和发展情况。
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3课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课程标准】了解中国近现代报刊、影视、互联网的普及,说明大众传媒的影响。
【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报刊、影视、互联网发展的基本史实,感受今天中国社会的飞速发展。
过程与方法:资料整合;网页制作;过程简述;辩证评价。
【重点难点】重点:报刊、影视发展的状况。
难点:中国社会飞速发展对互联网的影响。
【学习过程】课前自主预习一·课前探究1.大众报业产生和发展的原因有哪些?2.中国电视网络迅速普及的原因有哪些?二、知识清单(一).大众报业的发展1.从19世纪40年代到90年代,在华_______兴起了一股办报的热潮。
2.从19世纪70年代起,中国人开始自己创办近代报刊。
《_________》的出版,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维新运动中,国人办报形成高潮,影响较大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民国成立后,________报刊更加活跃,并根据_______与_________相结合的原则,实现了专门分工。
(二)、广播影视的普及1.广播(1)中国境内第一批广播电台均由外人开办,服务对象主要是________和__________。
(2)1926年6月1日,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________广播无线电台正式开播。
(3)1928年8月,近代中国第一座全国性的广播电台——_______广播电台在南京开播。
随后,地方广播电台与_______广播电台纷纷出现,无线电广播成为民众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
2.电影(1)电影放映:1896年,在____进行了中国第一次电影放映,电影由此开始在城市中流行。
(2)电影制作:民国时期,中国出现了一大批著名的电影导演和演员:______、张石川、周剑云、黎民伟、______等是当时闻名全国的电影导演;______、朱飞等是著名的男演员,__________、阮玲玉等是著名的女演员;出现了一些优秀的电影作品,如《孤儿救祖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