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肢截肢术非常经典
- 格式:ppt
- 大小:12.01 MB
- 文档页数:8
截肢的包紮法
目的:得到理想的殘肢形狀,以便裝置義肢。
說明:剛截肢手術後殘肢大而鬆腫,慢慢的殘肢的軟組織會收縮,是否能得到理想的殘肢,此期殘肢包紮照顧非常重要。
理想的殘肢是:末端縮成圓錐形、皮膚繃緊且無壓痛、肌肉發育良好、
關節運動完全、疤痕組織遠離義肢之壓迫點。
注意事項:
1.使用棉質的彈性繃帶。
2.時間:平時每兩小時鬆開15分鐘,換藥、運動或按摩時可取下,執行完再
包上。
繃帶須一直使用到獲得義肢為止。
3.遠端纏繞須緊,近端纏繞稍鬆,使殘肢形成漂亮的倒椎形,避免殘肢成葫
蘆形。
4.
○ ×
4.多準備幾條彈性繃帶,以替換使用。
5.用過的繃帶應使用中性肥皂和清水洗滌,然後將水擠乾(不可用扭的),平
放在毛巾上涼乾(不要用掛的),乾後鬆鬆捲起,以維持彈性,以備下次使用。
包紮法:
一.上肢截肢包紮法:
A B C D E F
二.膝下截肢包紮法:
1 2 3 4
三.膝上截肢包紮法: 財團法人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復健科製(amptee3.doc) 1 2
3 4
5 6。
显微外科上肢断肢(指)再植术的麻醉处理
缑东元
【期刊名称】《宁夏医学杂志》
【年(卷),期】1989(000)002
【摘要】显微外科断肢(指)再植术系在手术显微镜下吻合小血管及神经,使离断的肢体再植。
这种手术操作精细,时间较长,对麻醉要求高。
我院1981~1987年已施行上肢断肢(指)再植术3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 30例中,男26例,女4例。
年龄3~50岁,平均26.1岁。
17岁以上者占97%。
全部为急诊。
其中断臂2例,断掌4例,断指24例。
术前血红蛋白8.4~15.5克%,平均12.8克%。
受伤至手术开始时间为2~21小时,平均为6.9小时。
手术持续时间3~16小时,平均为9小时。
【总页数】1页(P86)
【作者】缑东元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8.1
【相关文献】
1.断肢(指)再植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 [J], 林永霞
2.断肢(指)再植的手术指征及现场急救 [J], 徐新华
3.不完全断肢(指)再植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J], 董华
4.双下肢断肢再植术麻醉处理1例 [J], 崔永芳;阚景祥;孙国栋
5.双侧连续肌间沟臂丛阻滞在双上肢断肢(指)再植术中的应用 [J], 张义华;王玲玲;刘建明;高水清;王立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赛姆截肢是胫腓骨远端髁上截肢,将内外髁的基底部关节面截去并圆滑处理,再将跖侧足跟皮瓣覆盖在残端上。
赛姆假肢的特点有:①残肢末端承重,与小腿假肢相比,残肢末端承重比髌韧带承重更符合人体的生理特点;②残肢长,小腿部肌肉较完整,有较长的杠杆臂,残肢支配假肢的作用好;③由于残肢的末端往往呈球根状,比较组大,在制作全接触式接受腔时需进行特殊处理(如开窗口),外观不太好。
④由于残肢过长,没有安装踝关节的位置,必须采用赛姆假肢专用的特殊假脚。
这种假脚的连接座位置很低,一般采用静踝(SACH)脚。
为了达到穿脱方便、有效悬吊、改善外观的目的,赛姆假肢接受腔的型式不断演变,主要形成以下几种类型。
⑴后侧开口式赛姆假肢:选用SACH假脚,树脂材料制作接受腔,后面开窗口。
⑵内侧开口式赛姆假肢:材料同上,但窗口开在内侧。
⑶局部软壁式赛姆假肢:在踝部上后侧的接受腔壁用软树脂成型,带有弹性,不用开窗口,使假肢的外型有所改观。
⑷双层接受腔式赛姆假肢:内接受腔是用软质材料制作的残肢套,抽真空成型后需将其外面凹陷处补平,再抽真空层积制作和外层接受腔。
假肢强度好,但外形显得过于粗壮。
1.切口及显露做一鱼嘴形切口,起于外踝部,越过足背,止于距内踝1cm处(图12.26.1.3.1-5),切开皮肤皮下组织。
足底部分皮瓣应有足够长度,允许向足背翻转缝合皮肤切口。
将足充分跖屈呈马蹄状,便于显露及切断前方踝关节囊。
然后,切断距骨与内踝间三角韧带,但勿损伤胫骨后部的血管。
切断外侧的跟腓韧带。
2.切除跟骨及踝关节离断用巾钳夹住距骨,并用力使呈马蹄足状,便于切断踝关节囊的后部,通过踝关节骨膜下显露跟骨的后侧面。
于跟骨附着处切断跟腱,进一步牵拉足跟并且极度屈曲成马蹄足状,剥离跟周软组织至全部跟骨被切除(图12.26.1.3.1-6),踝关节离断。
3.固定跟骨垫在胫骨远端前面钻孔并用粗线从跟骨垫远侧面将其缝合固定于胫骨远端的腱膜(图12.26.1.3.1-7)。
截肢的名词解释截肢,指的是通过手术或外伤等原因导致人体肢体的部分或全部被切断或移除的一种医学处理方法。
截肢术常用于治疗严重的肢体损伤、疾病或恶性肿瘤等,旨在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减轻痛苦。
一、截肢的历史截肢作为一种医疗手段,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早在埃及时代,人们就采用截肢来惩罚罪犯或执行其他社会法规。
然而,在医学上,截肢的发展始于18世纪。
当时,由于各种原因而导致的严重肢体损伤在军事领域中相对较为常见,为了拯救伤员的生命,截肢术应运而生。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截肢术的操作技巧逐渐提高,为患者带来了更好的康复机会。
二、截肢的分类根据截肢的位置和程度,截肢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上肢截肢:上肢截肢一般指的是手臂以下部位的切除。
上肢截肢可以从指端开始,延伸至手腕、前臂、肘关节甚至肩关节。
严重的上肢损伤、畸形或肿瘤可导致上肢截肢。
2. 下肢截肢:下肢截肢是指从膝关节以下的部位切除。
截肢的位置可以是足部、腿部,甚至包括骨盆。
下肢截肢常见于严重的腿部骨折、感染、糖尿病足等情况。
3. 部分截肢:部分截肢指的是肢体的部分切除,而非完全切断。
部分截肢术一般保留了肢体的某些功能和结构,有利于术后康复和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
三、截肢的手术技术在截肢手术中,医生们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要,选择合适的手术技术。
常见的截肢手术技术包括:1. 垂直切断:垂直切断是最常见的截肢手术技术之一。
这种技术通过沿直线方向的切割,将肢体切除。
垂直切断术操作简便,恢复过程相对较快。
2. 横向切断:与垂直切断不同,横向切断是沿着肢体周围进行切除。
这种手术技术适用于需要更平滑断面、更好保留肌肉功能的情况。
3. 骨瓣保留:骨瓣保留手术是一种较为复杂的截肢术式。
它通过保留肢体骨骼上的某一部分,使之成为假肢的支撑点,增加术后的稳定性和功能恢复。
四、截肢的康复过程截肢并不意味着生活的终结,而是一个新的起点。
截肢者需要经历一段相对较长的康复过程,以逐渐适应新的生活方式。
四肢切断改造文一、什么是四肢切断改造?四肢切断改造,又称为截肢改造,是指将人体的手臂或腿部进行截断手术,以达到治疗疾病或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意外事故导致严重损伤,医生可能会建议患者接受四肢切断改造手术。
二、四肢切断改造的原因1. 严重损伤:在事故中或其他情况下,如果患者的手臂或腿部遭受了严重损伤,可能需要进行截肢手术。
2. 恶性肿瘤:如果患者患有恶性肿瘤,并且该部位已经扩散到周围组织和骨骼中,则可能需要进行截肢手术。
3. 先天性畸形:某些先天性畸形可能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运动能力。
在这种情况下,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截肢手术。
4. 慢性感染:如果患者长期患有感染性疾病,并且药物治疗无效,则可能需要进行截肢手术。
三、四肢切断改造的类型1. 上肢截肢:上肢截肢是指手臂的截肢手术。
根据截肢位置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肩关节以上:这种类型的截肢可以极大地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运动能力。
(2) 肘关节以下:这种类型的截肢可以让患者保留一定的手部功能,如握力和灵活性。
(3) 腕关节以下:这种类型的截肢可以让患者保留更多的手部功能,如拇指和食指。
2. 下肢截肢:下肢截肢是指腿部的截肢手术。
根据截肢位置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髋关节以上:这种类型的截肢可以让患者使用假体进行步态训练,并且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轮椅。
(2) 膝关节以下:这种类型的截肢可以让患者使用假体进行步态训练,并且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义脚。
(3) 踝关节以下:这种类型的截肢可以让患者使用假体进行步态训练,并且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义脚。
四、四肢切断改造的手术过程1. 麻醉:在手术开始前,医生会为患者进行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
2. 切断:医生会根据需要将手臂或腿部切断,并在切口处缝合。
3. 修剪和平整:医生会修剪残留肌肉和组织,并使其平整,以便后续的假体安装。
4. 假体安装: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假体,并将其安装到截肢处。
Operative Report
Operation date:
Pre-op diagnosis: 右股骨慢性骨髓炎
Post-op diagnosis: Same as above.
Operation done: 右大腿高位截肢.
Surgeons:
Anesthesia done: 连硬麻.
Anesthesiologists:
Procedure:
1.患者麻醉实施成功后取仰卧位,右下肢常规消毒、铺巾。
2.按术前设计作右大腿下段鱼嘴样切口,因外侧皮肤有流脓窦道,切口设计
自右大腿上段外上弧型斜向内下,多保留内侧正常皮肤避开外侧感染的疤痕皮肤,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和深筋膜、肌群,将动脉近端缝扎一道、接扎一道,静脉接扎二道;剥离显露股骨上段,确定是正常骨组织,用电锯离断股骨。
离断后方组织,坐骨神经拉下后利刀离断,缩回后将神经外膜接扎。
3.冲洗后,严密止血,再作冲洗。
放置引流后将大腿伸屈肌群缝合固定在股
骨截除部,逐层缝合关闭切口。
4.大腿残端加压包敷。
5.术程顺利,经PACU复苏后安返病房。
Operative Report
Operation date: Dec-19-1999
Pre-op diagnosis: Damaged injury of left upper extremity.
Post-op diagnosis: Same as above.
Operation done: Debridement, amputation at middle level of left humer. Surgeons: 施培华A指导、方向前R、裘利江R .
Anesthesia done: General anesthesia.
Anesthesiologists: 朱萍、何非方.
Procedure:
1.患者麻醉实施成功后取平卧位,左上肢置于侧台上,依次用生理盐水、灭
菌软皂溶液、双氧水、稀释PVP-I溶液刷洗创缘,然后常规消毒、铺巾。
2.作清创,左肘上内侧有5cm裂口,创缘极不规则,皮肤及皮下组织脱套至
腋窝(内侧)和三角肌止点(外侧)并伴挫伤,肱骨前方肌肉均不规则断裂,且挫伤明显,色泽呈暗黑,电刺激无明显反应。
肱骨已剥离至中上1/3水平,仅神经及肱动、静脉尚连续。
肘下软组织断裂、挫伤更为严重,前臂前群肌完全不规则断裂,断端血供极差,血管神经损伤严重,尺、桡骨均直接显露于创口。
前臂中段以远完全失去血供。
经探查,决定行肱骨中段水平截肢,予以实施。
3.清除上臂明显坏死肌肉组织,至有出血,电刺激有收缩反应。
予冲洗、止
血后,放置引流后,缝合前后群肌,逐层缝合。
残肢加压包敷。
4.术程顺利,经PACU复苏后安返病房。
记录:方向前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