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着歌声的翅膀 门德尔松
- 格式:pdf
- 大小:2.33 MB
- 文档页数:6
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欣赏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的古典音乐作品。
3.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歌唱技巧。
4.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作品背景介绍:介绍作曲家门德尔松的生平和创作风格,让学生了解《乘着歌声的翅膀》的创作背景。
2. 歌词解析:详细讲解歌词的意义和表达的美好情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歌曲。
3. 旋律分析:分析歌曲的旋律特点,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美感。
4. 歌唱技巧指导:教授一些基本的唱歌技巧,如呼吸、发音、音准等,让学生能够正确地演唱这首歌曲。
三、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播放门德尔松的其他经典作品,引导学生进入音乐世界。
2. 新课引入:介绍《乘着歌声的翅膀》的背景和歌词内容。
3. 旋律分析:播放歌曲,让学生跟随琴声哼唱,分析旋律特点。
4. 歌唱技巧指导:讲解并示范唱歌技巧,让学生进行实践。
5. 分组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唱练习。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乘着歌声的翅膀》。
2. 学生能够理解并描述歌曲的美好意境。
3. 学生能够运用课堂上所学的歌唱技巧。
五、课后作业:1. 回家后继续练习《乘着歌声的翅膀》,加强歌唱技巧的掌握。
2. 查找其他门德尔松的作品进行欣赏和学习。
3. 写一篇关于《乘着歌声的翅膀》的音乐感悟。
六、教学资源:1. 音乐播放设备:用于播放歌曲和伴奏。
2. 乐谱:提供《乘着歌声的翅膀》的乐谱,方便学生学习和演唱。
3. 投影仪:用于展示歌曲的乐谱和相关的图片。
4. 教学视频:可以播放门德尔松的其他作品或者关于《乘着歌声的翅膀》的介绍视频。
七、教学步骤:1. 课堂导入:通过播放门德尔松的其他作品,引导学生进入音乐世界。
2. 新课引入:介绍《乘着歌声的翅膀》的背景和歌词内容。
3. 旋律分析:播放歌曲,让学生跟随琴声哼唱,分析旋律特点。
4. 歌唱技巧指导:讲解并示范唱歌技巧,让学生进行实践。
乘着歌声之意门德尔松钢琴曲演奏赏析门德尔松(Felix Mendelssohn 1809-1847)是19世纪德国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在他的音乐作品中,尤以钢琴曲《乘着歌声之意》(Songs Without Words)最为著名。
本文将对这首钢琴曲进行赏析,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作品。
一、曲目简介《乘着歌声之意》共有八十五首小品,分为八本,是门德尔松在作为音乐出版商布赖德考普夫(Breitkopf Härtel)的合作者期间创作的。
这部作品的特点是无言歌曲,每首小品的名称都带有一个诗意的名称,例如“春天歌曲”、“猎人之歌”、“海神之歌”等。
这些曲目并不是门德尔松根据具体的歌词写成的,而是通过音乐来表达一种具体的情感和意境。
二、曲风特点《乘着歌声之意》的曲风较为清新明快,富有激情和浪漫主义色彩。
门德尔松巧妙地运用了钢琴的技巧和表现力,使得整个曲集既有欢快轻快的小品,又有深情款款的抒情曲目。
每一首小品都充满了音乐的情感表达和艺术魅力。
门德尔松的音乐风格在《乘着歌声之意》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他的音乐以清晰优美的旋律、丰富多彩的和声和灵活多变的节奏著称,这在《乘着歌声之意》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门德尔松在曲中还运用了大量的对位法和变奏技巧,使得整个曲集更加具有听觉上的魅力和视觉上的吸引力。
三、演奏赏析《乘着歌声之意》是钢琴家们最喜爱的曲目之一,也是许多钢琴演奏家必备的曲目之一。
在演奏这部曲集时,钢琴家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技巧和感情,将门德尔松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意境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钢琴家在演奏《乘着歌声之意》时要注意把握好曲目的整体结构和音乐的情感走向。
每一首小品都有其独特的柔美和激情,钢琴家需要通过细腻的演奏技巧和灵活的表现力来准确把握这些音乐特点,使得整个曲集在他的演绎下更加充满生机和魅力。
钢琴家在演奏《乘着歌声之意》时还要注重音乐的细节处理和情感的表达。
门德尔松在曲中巧妙地运用了大量的音乐技巧和情感表达方法,钢琴家需要通过精湛的技艺和对音乐情感的把握来将这些细节表现得淋漓尽致。
《乘着歌声的翅膀》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乘着歌声的翅膀》。
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与策略、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步骤向大家详细地讲解我对这节课的安排。
教材分析《乘着歌声的翅膀》是门德尔松艺术歌曲中流传最广的一首。
这首歌的歌词是海涅的一首抒情诗。
全曲以清畅的旋律和由分解和弦构成的柔美的伴奏,描绘了一幅温馨而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图景:乘着歌声的翅膀,跟亲爱的人一起前往恒河岸旁,在开满红花、玉莲、玫瑰、紫罗兰的宁静月夜,听着远处圣河发出的潺潺涛声,在椰林中饱享爱的欢悦,憧憬幸福的梦...乐曲中大量采用了减三和弦和小三和弦的进行,这些具有特殊色彩的和弦在平淡的元素中加入了更多的幻想色彩。
门德尔松是莫扎特之后最完美的曲式大师,古典主义的传统与浪漫主义的志趣在他的作品中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赋予作品以一种诗意的美。
学情分析初三学生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歌曲的演唱要求比较明了,由于年龄的增长,他们对音乐课的喜爱呈现出明显的分化,有些同学上课非常被动。
所以,本节课充分调动学生的演唱积极性是首位。
6/8拍子的歌曲学生只在初一下册接触过,遗忘是肯定的,有必要在演唱前将6/8拍做有必要的复习。
《乘着歌声的翅膀》的旋律多处大跳音程及变化音,这两方面对于学生来说难度较高,由此可借助于视唱、划旋律线、教师的范唱帮助学生解决。
歌曲意境幽静深远,需要学生的气息支持,以情带声,创设意境引领学生进入情景也是至关重要的。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呈现歌曲意境,享受歌声带来的美,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2.过程与方法(1)在听、唱、动中感受歌曲韵律,表现歌曲意境美。
(2)启发学生积极地感受、比较、分析作品,大胆参与歌曲的表现。
3.知识与技能(1)控制气息,保持声音的连贯、流畅,在歌唱中学习以气带声、以情带声。
(2)把握弱起节奏的准确起唱,唱准大跳音程和变化音并在正确的位置换气。
SONG OF YELLOW RIVER 2021/ 03了一种特定的歌曲体裁。
浪漫主义艺术歌曲虽不是德国所特有的音乐体裁,但德国艺术歌曲却超出了欧洲其他通常意义的歌曲,汇聚了浪漫主义精神的艺术,德国与奥地利是浪漫主义文学诗歌的故乡,欧洲的浪漫主义音乐也起源于德奥。
在德国,艺术歌曲成为Lied,法国则称为Melodie,而俄国则称为Pomahce。
经过漫长的18世纪音乐发展,到了19世纪欧洲由舒伯特谱曲的缪勒诗集《美丽的磨坊女》、《冬之旅》和诗歌《岩石上的牧羊人》奠定了德国艺术歌曲的经典之作,后来影响了一大批作曲家,例如舒曼、门德尔松等人。
(三)题材背景《乘着歌声的翅膀》选自亨利希·海涅的诗歌作为歌曲题材进行谱写。
海涅以诗歌在文坛享誉盛名,被认为继歌德后德国最重要的诗人⑤。
他的诗歌具有浓列的浪漫主义色彩,这和他的人生经历有着莫大的关系,这首抒情诗歌写于1822年,正处于海涅文学创作的早期,这个时期的作品包含了许多爱情诗,抒写了他对于堂妹阿玛莉和特莱塞的恋慕之情和失恋的苦楚,可以说正是他青春正好的年龄⑥。
所以他的作品风格既清新又柔美,既单纯又质朴,既富有热情又富于民歌的韵味,也正因如此被众多音乐家青睐,谱诗成曲传播于世界各地,为众人广为流传⑦。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美好向往,也体现了诗人追求大自然的灵化,在整首诗歌当中充满了绮丽、淡雅又清新活泼的意境。
(四)作曲家背景雅科布·路德维希·费利克斯·门德尔松·巴托尔迪(JakobLudwig Felix Mendelssohn Bartholdy)是浪漫主义时期代表作曲家,在艺术歌曲的创作中起到了突出的贡献。
他的作品以精美、华丽著称,充分显现出创作的才能,其内容多幻想、抒情为主。
古典主义的传统与浪漫主义的情趣在他的作品中被完美地结合,同舒伯特⑧不同,门德尔松的人生从一开始就充满了绚丽的色彩,他从未为生计而发愁,为了追求音乐的灵感由父亲资助去了欧洲各地游览,一生平安顺遂,故他的作品风格温柔舒适,优美恬静,极少矛盾冲突。
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欣赏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的著名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
2. 通过学习歌曲,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感受歌曲中的浪漫主义气息,激发他们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二、教学内容:1. 歌曲介绍:作曲家门德尔松、歌曲的背景及意义。
2. 歌曲结构: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和声等音乐要素。
3. 歌曲演唱:学习歌曲的歌词,练习演唱技巧,感受歌曲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的旋律、歌词及演唱技巧。
2. 难点:歌曲中的高音部分及旋律的流畅演唱。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介绍歌曲的背景、分析音乐要素。
2. 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3. 练习法:分组练习、集体演唱,提高演唱技巧。
4. 互动法: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学习心得,分享演唱经验。
五、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的背景及作曲家门德尔2. 分析歌曲:讲解歌曲的旋律、节奏、和声等音乐要素。
3. 学唱歌曲:学习歌曲的歌词,跟随教师示范演唱。
4. 练习演唱:分组练习,教师指导,重点关注高音部分和旋律的流畅性。
5. 分享心得: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学习心得,分享演唱经验。
6. 完整演唱:全班同学集体演唱歌曲,感受歌曲的浪漫气息。
7.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所传达的美好寓意。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学习:欣赏其他版本的《乘着歌声的翅膀》,如古典、流行、民族等不同风格的演绎。
2. 创作练习:鼓励学生创作类似的歌曲,培养他们的音乐创造力。
3. 音乐欣赏:推荐学生欣赏门德尔松的其他作品,拓宽音乐视野。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演唱技巧及团队协作能力。
2. 演唱展示:评估学生在集体演唱中的表现,包括音准、节奏、情感表达等。
3. 创作分享:评价学生创作的作品,鼓励创新和个性化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