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专业“3层次4模块”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87.42 KB
- 文档页数:4
第1篇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通过对体育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探讨如何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运动能力,为我国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引言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身心健康、人格塑造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中,存在着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枯燥、评价方式片面等问题,导致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不高,体育教学效果不理想。
因此,对体育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成为当前体育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体育教学模式实践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有关体育教学模式的文献资料,了解体育教学模式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2. 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教师和学校管理者对体育教学模式的看法和建议。
3. 实验研究法:选取一定数量的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对比分析不同体育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
4. 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体育教学模式案例,分析其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三、体育教学模式实践研究内容1. 体育教学模式概述体育教学模式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点等因素,有目的地选择和运用教学策略、方法和手段,以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
体育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目标:明确体育教学的目标,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
(2)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3)教学方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4)教学评价: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2. 体育教学模式实践研究(1)构建“快乐体育”教学模式“快乐体育”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运动能力。
具体实践如下:①注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②丰富教学内容,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
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运动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形式和生活方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在这种背景下,各种体育教学模式也在不断被探索和研究,旨在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目前,常见的体育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传统教学模式、情境教学模式、游戏教学模式、多元智能教学模式等。
传统教学模式是指以教师为中心,通过讲解、示范和演练等方式进行教学;情境教学模式则是以情境为中心,通过创设具体的生活场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游戏教学模式则是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实现教学目的,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多元智能教学模式则是根据学生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手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然而,不同的教学模式适用于不同的教学场合和学生群体,不能一概而论。
因此,教师需要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特点,合理选择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对于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也需要不断深入,探索出更加适合现代社会和学生需求的教学模式,推动体育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 1 -。
分层教学在高职体育教育的实践探索高职体育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体育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实践价值。
然而,在高职体育教育中,由于学生的背景、学习能力、学科知识水平存在差异,教师在一定程度上面临着教学难度大、学生困难多等问题。
因此,据此引入一种分层教学的方法,有利于提高高职体育教育的质量,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一、分层教学的基本概念分层教学是指按学生的学科成绩、学习能力、学科学习和技能水平等区分出不同的教学层次,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以便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
1、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
分层教学可以根据学生成绩、学习能力等因素将学生分为高、中、低三个细分层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技能,从而使学生在更短的时间里更高地学习效果。
2、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分层教学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更加因材施教,更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激发学生成就感和自信心,鼓励学生持续地学习和探究,帮助学生成为积极的学习者。
3、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核心知识点和技能。
高职体育教育中,教学任务繁重,常常需要在有限的时间里掌握更多的知识,同时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技能。
分层教学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掌握情况进行因材施教,让学生有了更清晰、更系统的知识和技能体系,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实践工作需求。
4、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和效果。
分层教学对于教师而言,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和掌握程度,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式的调整,通过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帮助学生更好地从事体育实践工作。
三、分层教学的实施方法1、学生评估。
教师可以通过考试、小测验、练习或考勤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业水平、学习能力和学科知识等。
将学生分成高、中、低三个水平,并根据学生的优势和劣势,制定针对性的教学计划。
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德智体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品德和道德素养,具有较高的学识水平和科学素养,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有良好的创新视野和创业能力。
2.专业素养: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体育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体育教学设计、组织、管理和评价的能力,能够独立开展体育教育教学活动。
3.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具备体育教学实践能力,能够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专项技能,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
二、培养方案1.培养模式:采用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
2.课程设置:分为基础课程、专业课程、选修课程和实践课程四个层次。
(1)基础课程:包括体育学基础、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运动管理学、教育学等。
(2)专业课程:包括体育教育原理、体育教育方法、体育教育评价等。
(3)选修课程:根据学生个人兴趣和发展方向,设立选修课程,如篮球教学、足球教学、游泳教学等。
(4)实践课程:包括体育教学实习、体育赛事组织等,注重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培养。
3.实践教学: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开展体育教育实践的能力。
(1)实习教学:学生在校外的中小学进行实习,参与体育课程的教学设计、组织和教学活动。
(2)社会实践:学生参与校内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和管理,如运动会、俱乐部活动等。
(3)科研实践: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设计和实施,培养科学研究能力。
4.创新能力培养:通过创新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具备创新和创业能力。
(1)创新实践:学生参与创新实践项目,进行体育教育方法和课程的和创新。
(2)创业教育: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3)创新竞赛:鼓励学生参加创新竞赛,提高学生的竞争力。
三、评估与考核1.评估方式:采用综合评价的方式,包括平时成绩、实践能力评估、论文报告和学术界参与等。
2.考核方式:采用闭卷考试、实践教学评估、学术论文等多种考核手段,全面评估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
第1篇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体育分层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旨在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本文通过对体育分层教学的定义、理论基础、实施策略和实践案例的分析,探讨体育分层教学在实践中的应用。
一、引言体育分层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实施差异化教学,以实现全体学生体育素质的提高。
这种教学模式强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体育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1. 素质教育理论: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体育分层教学正是基于这一理念而提出。
2. 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生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与外界环境的互动,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体育分层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其发展的学习环境。
3. 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强调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体育分层教学正是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体育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1. 诊断性评价:通过对学生的体能、技能、心理等方面进行评价,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分层教学提供依据。
2. 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实施差异化教学。
如:初级层次、中级层次、高级层次。
3. 教学内容的调整: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调整教学内容,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如:初级层次注重基本技能的培养,中级层次注重技能的提高和体能的训练,高级层次注重技能的深化和竞技水平的提高。
4. 教学方法的多样化: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如:游戏教学、情景教学、合作学习等。
5. 评价体系的完善: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如:体能评价、技能评价、心理评价等。
四、体育分层教学的实践案例1. 案例背景:某中学体育课,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体育分层教学模式。
体育论文之“三阶段、四环节、五课型”体育课堂教学模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舜耕中学卓越课堂理念逐渐渗透到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
我们体育组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开展了“三阶段、四环节、五课型”体育课堂模式的创建工作。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论证,这种课堂教学模式的规范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逐渐为广大体育教师接受,并得到积极推广。
下面把“三阶段、四环节、五课型”教学模式解读如下:一、三阶段三阶段是:课前准备、课中基本、课后结束。
(一)课前准备是指备教案、备学生、备场地、备器材,指导学生预习与巩固,为课堂上学生高效学习、教师的精讲做准备。
(二)课中基本是“四环节”的展开,主要呈现教与学互动的过程。
(三)课后结束是针对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布置作业,巩固教学成果,教师总结本堂课的得失。
二、四环节四环节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有效训练。
(一)自主学习是让学生针对课前预习,了解学习内容,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挥主观能动性,能自己解决的问题就自己解决,能小组合作解决的就在小组内部解决,解决不了的问题,等待教师在讲解示范时找答案。
自主学习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言堂现象,给学生更多自主发展的空间。
那么如何让学生高效地自主学习呢?高效自主学习是区别“放羊式”图热闹课堂教学的最主要的方面。
教师运用引导、启发、提问的方式影响学生,在备学生上下功夫,全面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身体素质以及对所学内容的兴趣程度,才可以把握学生的心理需求。
常用的两种方法是:一是情境教学法;二是问题教学法。
1.所谓“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教师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名人事迹、视频片段等,把教学内容放置在故事情境当中,让学生在故事中体会到学习这个内容的必要性,产生学习动机。
①作者简介:韩庆强(1974—),男,汉族,山东济宁人,研究生在读,一级教练员,研究方向:运动训练及参赛的理论与实践。
DOI:10.16655/ki.2095-2813.2019.27.110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①韩庆强(济宁市体育运动学校 山东济宁 272100)摘 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作为我国体育教师等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之一,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是更好的推进我国体育教育课程改革、加快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抓手之一。
基于此,本文结合高校体育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就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策略展开了研究。
本文以此为出发点,结合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展开了理论与实践探索。
关键词:体育教育 实践教学体系 构建策略中图分类号:G807.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9(c)-0110-02(下转112页)1 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在高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实践教学是检验大学生知识运用、提高大学生专业素养的重要抓手和载体,对发展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提升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同样有着不可或缺的价值。
在我国的十三五规划纲要当中指出:加快推进产教融合与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力度,深化大学生实践教学,全面发展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价值。
一是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能够有效的检验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水平。
二是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能够促进大学生从事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
三是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能够帮助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标准的不断完善。
2 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策略2.1 优化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目标体系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目标体系是引领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标准,是指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发展学生体育实践教学的认知能力、体育教学技能、教育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水平。
第1篇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课程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模式也在不断探索和创新。
本文旨在探讨体育课程的实践教学模式,分析其特点和实施策略,以提高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引言体育课程是培养学生身体素质、运动技能、健康意识和团队精神的重要途径。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往往以教师讲解、学生练习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因此,构建一种适合现代教育需求的体育实践教学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二、体育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特点1. 以学生为主体:实践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2. 注重实践操作:实践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运动技能,提高身体素质。
3. 强调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差异化的教学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4. 注重团队协作:通过团队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5. 重视评价与反馈: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三、体育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结合生活实际,设计富有生活气息的体育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体育运动的魅力,提高学生的观赏兴趣。
2. 分组合作,互动学习(1)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体质等因素,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互动学习。
(2)在小组内,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帮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3. 个性化教学,因材施教(1)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2)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多样化的体育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4. 强化实践操作,提高技能(1)注重学生运动技能的培养,通过示范、讲解、练习等环节,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
(2)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动作。
5. 注重团队协作,培养团队精神(1)开展团队比赛、接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