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脑梗塞的个案护理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7
脑梗塞护理个案病例范文一、病例介绍。
1. 患者基本信息。
老张,男,65岁,是个退休工人,平时就爱跟老伙计们下下棋、唠唠嗑。
2. 发病经过。
那天老张正跟人下棋呢,突然就觉得左边胳膊和腿没劲儿了,手里的棋子“啪嗒”一声就掉在棋盘上。
他还想说话,可嘴也不利索了,只能发出“呜呜”的声音。
棋友们一看这情况不对,赶紧打了120把他送到了医院。
3. 诊断结果。
经过一系列检查,医生诊断老张得了脑梗塞。
老张躺在病床上,眼睛瞪得老大,心里肯定在想:“我这好好的咋就突然这样了呢?”二、护理评估。
1. 身体状况评估。
老张左边身体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胳膊和腿都软软的,没什么力气。
护士让他抬抬腿,他费了好大劲儿也只能稍微抬一点点。
而且他的嘴角有点歪,喝水的时候水老是从左边嘴角流出来,就像个小娃娃似的。
血压也有点高,高压都到160了,低压也有100呢。
护士每次给他量血压的时候,老张都紧张得不行,护士还得安慰他:“老张啊,别紧张,就像平常一样,你越紧张血压越高呢。
”2. 心理状态评估。
老张刚开始的时候可沮丧了,整天躺在床上唉声叹气的。
他跟护士说:“我这以后是不是就成废人了,啥都干不了啦。
”眼神里满是绝望。
三、护理措施。
# (一)基础护理。
1. 体位护理。
为了防止老张长褥疮,护士们可没少操心。
每隔两个小时就得给他翻一次身,就像翻煎饼一样。
老张刚开始还觉得不好意思,护士就开玩笑说:“老张啊,你就当是做按摩了,这免费的按摩多舒服呀。
”而且得让他保持良肢位,把他左边没力气的胳膊和腿放得舒舒服服的,还得垫上软垫子,可不能让它们被压坏了。
2. 皮肤护理。
每天护士都会给老张擦身,就像伺候小婴儿似的,仔仔细细的。
老张身上要是有一点点汗渍或者脏东西,护士就会立马给他擦干净。
老张还打趣说:“我这待遇可真高啊,比在家还干净呢。
”3. 口腔护理。
因为老张嘴巴有点歪,口腔卫生就更得注意了。
护士每天都会用生理盐水给他清洁口腔,老张一开始还不太习惯,觉得嘴巴里有东西很不舒服。
脑梗塞的个案护理范文一、患者资料1. 一般资料: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籍贯。
患者于2021年8月1日因“右侧肢体活动不利伴言语不清1天”入院。
2. 诊断:经头颅CT检查示“左侧基底节区脑梗塞”,诊断为“脑梗塞”。
二、护理评估1. 身体状况: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
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有无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评估患者的肢体活动能力,有无肢体麻木、无力、肌力减退等情况。
2. 心理状态:评估患者及家属对脑梗塞的认识程度,有无焦虑、恐惧、抑郁等心理问题。
3. 社会支持:评估患者家庭经济状况、家庭成员的支持程度及社会资源。
三、护理计划1. 短期目标:保持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缓解症状,预防并发症。
2. 中期目标:提高患者的肢体活动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3. 长期目标:恢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存质量。
四、护理措施1. 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及肢体活动能力的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2. 药物治疗:遵医嘱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循环、营养神经等药物治疗,观察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3. 康复训练:指导患者进行床上活动,如翻身、关节活动、肌肉按摩等,逐步进行离床活动,如步行、上下楼梯等。
指导患者进行语言、认知、ADL等方面的康复训练。
4. 饮食护理: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低盐低脂饮食,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
5. 心理护理: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给予关心、支持、鼓励,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
6. 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脑梗塞的病因、预防措施、治疗原则及康复训练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
五、护理评价1. 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症状得到缓解。
2. 患者肢体活动能力逐步恢复,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3. 患者及家属对脑梗塞的认识程度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增强。
4. 患者心理状态稳定,治疗信心增强。
六、护理体会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期康复训练是关键。
脑梗护理个案脑梗是指脑血管突然发生堵塞,导致脑部供血不足而引发的疾病。
脑梗一旦发生,需要及时护理和治疗,以减少患者的痛苦并促进康复。
本文将以一个脑梗护理个案为例,探讨脑梗护理的关键点。
个案简介:患者为一名60岁的男性,突发剧烈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逐渐模糊。
经检查后确诊为右侧大脑中动脉栓塞。
护理措施:1.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生命体征、神经功能、疼痛程度等。
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向医生报告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2. 维持呼吸通畅:脑梗患者往往存在吞咽困难、咳嗽弱等问题,容易导致呼吸道阻塞。
护理人员应定期翻身,帮助患者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以保证呼吸通畅。
3. 防止感染:脑梗患者的免疫力较弱,容易感染。
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注意手卫生,做好消毒工作,并保持患者周围环境的清洁。
如有发热、咳嗽等感染症状,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4. 保持皮肤整洁:长期卧床的脑梗患者容易出现压疮。
护理人员应定期翻身,保持患者的皮肤清洁和干燥,并使用合适的床垫和护理产品,以预防和减少压疮的发生。
5. 促进康复:脑梗患者在病情稳定后,应进行康复训练。
护理人员应协助患者进行肢体功能锻炼、言语训练和认知训练等,以促进患者的康复和自理能力的提高。
6. 提供心理支持:脑梗患者往往伴有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
护理人员应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关心患者的情绪变化,并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帮助。
7. 维持适宜的营养摄入:脑梗患者的食欲常常减退,容易出现营养不良。
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口味和消化能力,提供适宜的饮食,保证患者的营养摄入。
8. 定期复查:脑梗患者需要定期复查,以了解病情的变化和康复进程。
护理人员应协助患者进行相关检查,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医生,以便调整治疗方案。
结语:脑梗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都会造成严重影响。
通过合理的护理措施,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并促进康复。
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同时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度过难关,重返健康的生活。
脑梗塞的个案护理【1】病人概况●病人,60岁,男,患者4天前中午睡醒后出现右侧肢体乏力,右手不灵活,尚能行走,伴头晕,无视物旋转,无头痛,恶心、呕吐,无饮水呛咳,无肢体麻木,神智清,无四肢抽搐,当时未予重视。
3天后,患者症状加重,故到医院就诊,查头颅CT“未见出血”,查头颅MRI示“左侧侧脑室旁基底节区新洋梗塞灶”,拟“脑梗塞”收住入院。
体查:右上肢肌力2+级,右下肢肌力0级,血压:170/80mmHg。
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3年。
脑梗塞●脑血栓形成是脑梗塞中最常见的类型。
通常指颅脑内外供应组织的动脉血管壁发生病变,形成血栓,使血管闭塞,造成脑局部血流中断,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软化,并出现相应神经症状和体征。
病因●脑梗塞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膜损伤使脑动脉管狭窄,进而因多种因素使局部血栓形成,使动脉狭窄加重或完全闭塞,导致脑组织缺氧、坏死,引起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脑血管病。
●脑梗塞的主要因素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体重超重、高脂血症,许多病人有家族史。
多见于45-70岁中老年人。
先兆症状●脑梗塞的病人多在安静休息时发病,有的病人一觉醒来,发现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流口水,吃东西掉饭粒,举不动筷子,这就是发生了脑梗塞,常使人猝不及防。
只有部分病人发病前有肢体麻木感,说话不清,一过性眼前发黑,头晕或眩晕,恶心,血压波动等短暂脑缺氧症状。
这些先兆症状一般很轻微,持续时间短暂,常常被人忽视。
临床表现●梗塞的部位和梗塞面积有所不同,最容易出现的表现如下:●1、起病突然,常于安静休息或睡眠时发病。
●2、头痛、眩晕、耳鸣、半身不遂。
●3、“腔隙性脑梗塞”的疾病。
症状●1、血栓形成者,多见于有脑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中老年患者●2、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较少的有严重意识障碍和颅内高压等全脑症状,主要是局灶性脑功能缺失的征象,依据受累血管部位不同而异。
●4、如系栓子所致,除脑病征象外,尚可见到皮肤、黏膜、视网膜、脾、肾、心脏等栓塞征象。
姓名性别年龄岁科室个案护理计划床号住院号诊断脑梗塞时间护理问题躯体移动障碍:与肢体活动障碍有关排尿异常-留置导尿:与神经病变膀胱扩约肌麻痹有关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长期卧床有关生活自理缺陷:与偏瘫有关。
护理措施预期目标:病人躯体活动能力增强措施:安置舒适的体位,患肢保持功能位。
向家属讲解功能锻炼与疾病恢复的关系,指导进行患肢被动功能锻炼。
肢体被动运动方法是从小到大,循序渐进。
意识恢复后鼓励进行主动运动。
预期目标:拔除导尿管后小便控制能力改善。
措施:妥善固定留置导尿管,保证其有效引流。
Q3D 在无菌操作下更换引流袋,会阴消毒 QD。
指导家属做好个人卫生,勤换裤子。
注意观察小便的性质,颜色,量等的变化。
定时开放导尿管,训练膀胱括约肌的控制力。
预期目标:皮肤完整无破损措施:上气垫床,保持床单位干燥整洁。
加强翻身拍背 q2h,适当按摩骨隆突处。
每日温水擦浴,禁用刺激性洗洁用品。
静脉输注刺激性药品时注意做好静脉保护。
预期目标:病人能进行自理活动,如梳头、洗脸、入厕、穿衣等措施:协助病人完成自理活动,鼓励病人寻求帮助。
将病人经常使用的物品放在易拿取的地方,以方便病人随时取用。
呼叫铃放在病人手边,听到铃声立即予以答复。
恢复期鼓励病人独立完成生活自理活动,以增进病人自我照顾的能力和信心。
卧床期间协助病人完成相应生活护理责任护士签名护理评价时间: XXX 年 XX 月 XX 日现患者四肢肌张力减弱,运动、感觉检查不配合,腱反射减弱,肢体肌力暂无明显改善时间: XXX 年 XX 月 XX 日患者仍于留置导尿,定时开放导尿管,尿色淡黄,无尿路感染。
二便都正常。
时间: XXX 年 XX 月 XX 日患者皮肤右背部红疹,现以消退。
皮肤暂无压疮。
时间: XXX 年 XX 月 XX 日病人自理能力得到提高,能进行梳头、洗脸、穿衣等自理活动。
上级护士/责任护士签名第页护士长签名。
脑梗塞的个案护理欧阳歌谷(2021.02.01)病人概况●病人,60岁,男,患者4天前中午睡醒后出现右侧肢体乏力,右手不灵活,尚能行走,伴头晕,无视物旋转,无头痛,恶心、呕吐,无饮水呛咳,无肢体麻木,神智清,无四肢抽搐,当时未予重视。
3天后,患者症状加重,故到医院就诊,查头颅CT“未见出血”,查头颅MRI示“左侧侧脑室旁基底节区新洋梗塞灶”,拟“脑梗塞”收住入院。
体查:右上肢肌力2+级,右下肢肌力0级,血压:170/80mmHg。
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3年。
脑梗塞●脑血栓形成是脑梗塞中最常见的类型。
通常指颅脑内外供应组织的动脉血管壁发生病变,形成血栓,使血管闭塞,造成脑局部血流中断,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软化,并出现相应神经症状和体征。
病因●脑梗塞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膜损伤使脑动脉管狭窄,进而因多种因素使局部血栓形成,使动脉狭窄加重或完全闭塞,导致脑组织缺氧、坏死,引起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脑血管病。
●脑梗塞的主要因素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体重超重、高脂血症,许多病人有家族史。
多见于45-70岁中老年人。
先兆症状●脑梗塞的病人多在安静休息时发病,有的病人一觉醒来,发现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流口水,吃东西掉饭粒,举不动筷子,这就是发生了脑梗塞,常使人猝不及防。
只有部分病人发病前有肢体麻木感,说话不清,一过性眼前发黑,头晕或眩晕,恶心,血压波动等短暂脑缺氧症状。
这些先兆症状一般很轻微,持续时间短暂,常常被人忽视。
临床表现●梗塞的部位和梗塞面积有所不同,最容易出现的表现如下:●1、起病突然,常于安静休息或睡眠时发病。
●2、头痛、眩晕、耳鸣、半身不遂。
●3、“腔隙性脑梗塞”的疾病。
症状●1、血栓形成者,多见于有脑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中老年患者●2、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较少的有严重意识障碍和颅内高压等全脑症状,主要是局灶性脑功能缺失的征象,依据受累血管部位不同而异。
●4、如系栓子所致,除脑病征象外,尚可见到皮肤、黏膜、视网膜、脾、肾、心脏等栓塞征象。
脑梗塞的个案护理
病人概况
●病人,60岁,男,患者4天前中午睡醒后出现右侧肢体乏力,右
手不灵活,尚能行走,伴头晕,无视物旋转,无头痛,恶心、呕吐,无饮水呛咳,无肢体麻木,神智清,无四肢抽搐,当时未予重视。
3天后,患者症状加重,故到医院就诊,查头颅CT“未见出血”,查头颅MRI示“左侧侧脑室旁基底节区新洋梗塞灶”,拟“脑梗塞”收住入院。
体查:右上肢肌力2+级,右下肢肌力0级,血压:170/80mmHg。
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3年。
脑梗塞
●脑血栓形成是脑梗塞中最常见的类型。
通常指颅脑内外供应组织
的动脉血管壁发生病变,形成血栓,使血管闭塞,造成脑局部血流中断,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软化,并出现相应神经症状和体征。
病因
●脑梗塞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膜损伤使脑动脉管狭窄,
进而因多种因素使局部血栓形成,使动脉狭窄加重或完全闭塞,导致脑组织缺氧、坏死,引起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脑血管病。
●脑梗塞的主要因素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体重超重、高
脂血症,许多病人有家族史。
多见于45-70岁中老年人。
先兆症状
●脑梗塞的病人多在安静休息时发病,有的病人一觉醒来,发现口
眼歪斜,半身不遂,流口水,吃东西掉饭粒,举不动筷子,这就是发生了脑梗塞,常使人猝不及防。
只有部分病人发病前有肢体麻木感,说话不清,一过性眼前发黑,头晕或眩晕,恶心,血压波动等短暂脑缺氧症状。
这些先兆症状一般很轻微,持续时间短暂,常常被人忽视。
临床表现
●梗塞的部位和梗塞面积有所不同,最容易出现的表现如下:
●1、起病突然,常于安静休息或睡眠时发病。
●2、头痛、眩晕、耳鸣、半身不遂。
●3、“腔隙性脑梗塞”的疾病。
症状
●1、血栓形成者,多见于有脑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
的中老年患者
●2、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3、较少的有严重意识障碍和颅内高压等全脑症状,主要是局灶性
脑功能缺失的征象,依据受累血管部位不同而异。
●4、如系栓子所致,除脑病征象外,尚可见到皮肤、黏膜、视网膜、
脾、肾、心脏等栓塞征象。
护理诊断
●1、躯体活动障碍:与疾病偏瘫及平衡能力降低有关
●2、生活自理能力下降:与偏瘫,肢体乏力有关
●3、知识缺乏:缺乏疾病防治的有关知识
●4、有受伤的危险:与疾病致躯体活动障碍有关
●5、潜在并发症:脑疝与脑梗塞引起脑水肿,颅内压增高有关
护理措施
●一、躯体活动障碍与平衡能力降低有关
●预期目标:使偏瘫侧肢体功能恢复一定的活动能力。
●1)、将患肢置于功能位,防止抓形手,足下垂等后遗症。
●2)、经常按摩肌肉,做被动关节运动,不使肌肉萎缩,关节僵硬。
●3)、定时翻身排背,防止压疮。
●4)、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及时了解病人的心理状况,积极主动关
心病人。
●评价:病人能无需他人帮助在床上活动
护理措施
●二、生活自理能力下降:与偏瘫,肢体乏力有关
预期目标:生活能逐步自理,或回复原来的日常生活水平。
1、将病人使用的用物放在易拿取的地方,以方便病人随时取用。
2、嘱协助做好洗漱,进食,个人卫生等生活护理。
3、保持口腔清洁,及时更换床单保持床单位清洁。
4、教病人如何使用床头铃,及时了解病人所需及帮助解决。
●5、指导家属定时协助病人排便。
●6、鼓励病人用健侧手进食,消除病人依赖心理。
●7、恢复期加强肢体功能锻炼。
●评价:生活部分能自理—-可自己穿衣、吃饭。
护理措施
●三、潜在并发症:脑疝与脑梗塞引起脑水肿,颅内压增高有关●预期目标:无脑疝发生
●1、密切观察病情:如出现剧烈头痛呕吐及瞳孔,意识,生命体征
等变化时及时通知医生,配合抢救。
●2、避免引起脑疝的诱发因素: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用力排便
●3、饮食宜清淡,低盐低脂,多吃水果蔬菜
●4、控制摄入量,输液不宜太快
●5、脑疝发生时迅速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给予脱水降压药,注意
药物疗效和副作用。
●评价:目前无脑疝发生。
护理措施
四、知识缺乏:缺乏疾病防护的相关知识
预期目标:患者及家属能够了解疾病的病因,治疗护理措施。
1、讲解疾病过程及发生表现。
2、告之治疗方案及用药的必要性。
遵医嘱按时给患者规则服药。
3、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
4、饮食清淡易消化,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少量多餐。
5、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
6、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激动,烦躁不安。
评价:患者表示理解,配合治疗,家属表示理解相关注意事项。
护理措施
●五、有受伤的危险:与疾病致躯体活动障碍有关
●预期目标:病人无受伤
●1、加强对病人的看护,加护床头栏。
●2、在床头挂醒目标识予以提醒,防止病人坠床。
●3、转移周围的危险物品,必要时使用约束带予以保护。
●4、指导患者家属做好陪护,注意安全防止意外发生。
●5、做好心理护理,保持病人情绪稳定。
评价:病人无受伤。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