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文中提到“不耻相师”的观点,请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你对此 的理解。
提示:
观点 1
观点 2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任何人身上可能都会有值得我们学习 的东西,或学识,或技艺,或人品,不能以自己的所长来否定别 人,更不能以此成为拒绝向别人学习的借口。
程门立雪的故事,世人传颂;鲁迅尊师的故事,谁人不知?毛泽 东、李大钊、刘少奇、陈毅等无产阶级革命家更是尊师重 道的典范。皇皇史书,有多少关于尊师的记载;列列青卷,更有 数不清的尊师的传说。
小学而大遗(动词,遗漏) 遗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动词,耗费)
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动词,赠送)
4.辨活用 吾师道也(师,名词用作动词,学习) 而耻学于师(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师,名词的意动用法,以…… 为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惑,形容词用作名词,疑难问题)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祖籍
河北昌黎,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韩愈著有 《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其中有许多为人们所传诵的优秀散文。他 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后世尊他 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唐宋八大家: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 和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苏洵、苏轼、苏辙三人称为“三苏”)、 欧阳修、王安石、曾巩。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 修是宋代古文运动的领袖,“三苏”等五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 物。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得散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 新。
1.教师的“传道”“受业”“解惑”这三项任务,哪一项是主要的?第 一段对“受业”一项未作阐述,这是为什么?
提示:在韩愈看来,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传道”,他“收召后 学”,“抗颜而为师”,主要目的就是要“传道”,恢复儒家的“道统”,因而 提出“师道”的口号。这个意图是贯串全文的。“受业”是教师的起码 工作,即下文说的“授之书而习其句读”,人尽皆知。开头全面概括教 师的任务时不可不说,但不是论述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