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 语文学法指导复习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417.00 KB
- 文档页数:30
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简报第4篇2008年11月11日下午,在校长办公室里,后山中学召开了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
会议由王钦学主任主持,所有班主任参加。
李校长也抽出时间参加会议,倾听了班主任的讨论交流。
在会上,吴家柱、赵霞、叶军三位班主任分别做了主题发言。
他们认真总结实际工作中点点滴滴的做法,分析深入,言辞恳切,于细微处见奉献精神,引起与会者的共鸣。
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作为班主任,应把关爱学生放在第一位。
这种关爱是发自内心的、能够让学生感触得到的关爱。
农村学校,部分学生是留守儿童,他们一部分人平时得不到父母的疼爱,内心孤独、封闭,拒绝他人,逆反心理严重。
没有真心实意的关爱,是难以开启他们的心灵之门。
在这种特殊的背景下,决定了班主任应扮演多种角色,用真情感动学生,让他们觉得班主任不光是自己的良师,更像自己的父母,从这里能得到失却的爱的慰藉。
学生取得了哪怕是一丁点进步,班主任应为他感到高兴,并把这种喜悦之情传达给学生;一些学生犯了错误,班主任应告诉他,在老师的心目中,你是班上最优秀的同学,不应该犯这样的错误;学生生病了,返校后,送上一声轻轻的问候;学生家庭发生事故,或有亲人去世,班主任应与学生单独交谈,给予慰抚……不同角度、多种形式的关爱,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学生也更敬重自己的班主任了。
其次,班主任应“勤”。
勤上班级,勤与学生交谈,勤做记录,勤检查。
勤上班级,多与学生交流,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不了解就谈不上管理。
班主任工作头绪繁多,布置的一些事情、对学生的一些承诺往往容易忘记,这就需要班主任勤做记录,以免失信于学生。
“勤”体现在次数上,就是常规工作常抓不懈;“勤”体现在时间上,就是处理事情及时果断,决不拖拉;“勤”还应体现为“诲人不倦”,耐心与学生交流,不做通学生思想工作不罢休。
第三,班主任应转变思想观念,树立“服务意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虽然我国自九十年代就提倡素质教育,但几千年来,“严师出高徒”、“严师如严父”等一些陈旧观念代代承传,在人们的心中已根深蒂固,一时难以彻底肃清,必然会影响到班主任教育教学的行为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