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学第一课高中语文学法指导
- 格式:ppt
- 大小:548.00 KB
- 文档页数:29
高中高三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高三语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明确学习目标;3.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回顾高中语文知识点,梳理重点、难点;2.分析高三语文学习策略,指导学习方法;3.介绍文学名著,拓展课外阅读。
三、教学过程1.导入(1)询问学生暑假期间阅读的文学作品,了解学生的阅读兴趣;(2)简要介绍高三语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引发学生思考。
2.回顾高中语文知识点(1)文学常识:古诗词、文言文、现代文阅读;(2)作文技巧:议论文、记叙文、小说;(3)语言表达:成语、病句、修辞。
3.分析高三语文学习策略(1)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确保各部分知识点掌握;(2)注重基础知识:加强对古诗词、文言文、现代文阅读的基础知识的学习;(4)加强作文训练:多写作文,积累素材,提高写作水平。
4.指导学习方法(1)做好笔记:及时记录课堂重点,便于复习;(2)多做题:通过做题,检验学习效果,查漏补缺;(3)合作学习:与同学互相讨论,共同进步;(4)主动求助:遇到问题,主动请教老师或同学。
5.介绍文学名著(1)推荐读物:《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等;(2)分析名著特点:故事情节、人物塑造、艺术手法等;(3)分享阅读心得: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名著,提高文学素养。
6.课堂小结(2)强调高三语文学习的方法和策略;(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学习效果。
四、课后作业1.根据课堂笔记,整理高三语文学习重点和难点;2.制定个人学习计划,确保各部分知识点掌握;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回顾高中语文知识点、分析高三语文学习策略、指导学习方法、介绍文学名著等环节,使学生明确了高三语文学习的目标,激发了学习兴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要加强学生的阅读训练,培养文学素养,为高考做好充分准备。
重难点补充:1.导入环节教师提问:“同学们,暑假期间你们有没有读过什么特别的书?分享一下你们的阅读体验。
高中语文开学第一课的教案高中语文开学第一课的教案(通用11篇)高中语文开学第一课的教案篇11、了解——高中语文学习与初中语文学习的联系和区别2、了解——学科的特点和高考的要求3、了解——语文学习的习惯和老师的学习要求4、明确——语文学习的意义和应有的态度讲授要点:一、开场白和自我介绍二、理解"语文"1、语文——语言、文字(1)听(会听课,听懂别人的话,别人说话自己能够专心听)(2)说(大胆说话,大声说话,说得条理明白)(3)读(表情朗读,理解阅读)(4)写(会写各种文体的文章,达到表达的目的)2、初中语文和高中语文的联系与区别高中语文学习需要初中语文学习的基础;高中语文学习比初中语文学习要求更高:(1)初中固定一块教材,高中不固定教材,高中教材分为固定部分叫"必修",不固定部分叫"选修",还有校本教材叫"自修",共三块构成;(2)初中学习只要阅读理解,会写600字作文,高中是"阅读赏析,表达与交流,会写不少于800字或1000字的文章";(3)初中学的文体不完全系统,高中完全系统——小说与戏剧,诗歌与散文,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4)高中实行学分式学习。
三、语文学科的特点1、最难学好,因为主要靠自学,老师的作用小;2、积累要求高,记忆的东西要求多,了解的东西要求多,要记性;3、语言文字的领悟力难以形成,要悟性;4、好作文难写,要灵性;5、个人成绩会时高时低,进步缓慢,不能迅速达成;6、高考三桩之一,成绩160——200分。
四、学好语文需要好的学习习惯语文学习的习惯你养成了吗?语文学科的特点是:知识信息量大,自修实践性强。
这就告诉我们:第一学好它不容易,第二依赖于学习者自身努力。
语文考试在五个层级上考学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运用,赏析评价。
中考也好,高考也好,说到底,就是考学生的记性和悟性。
高中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语文课程的性质、目标和要求;(2)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培养阅读、写作、口语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引导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运用讨论、分享、互动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3)注重实践,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热爱母语的情怀;(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1. 课程导入:(1)教师自我介绍,了解学生基本情况;(2)介绍语文课程的性质、目标和要求;(3)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 语文学习方法指导:(1)阅读方法:精读、略读、速读;(2)写作方法:构思、草稿、修改;(3)口语表达方法:发音、语调、表达技巧。
3. 语文素养培养:(1)古诗文阅读与欣赏;(2)现代文阅读与理解;(3)作文创作与修改;(4)语文实践活动。
三、教学过程1. 课程导入:教师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或实例,引导学生认识语文的重要性,激发学习兴趣。
2. 语文学习方法指导:教师分别对阅读、写作、口语表达进行详细讲解,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让学生掌握基本方法和技巧。
3. 语文素养培养:(1)古诗文阅读与欣赏:教师选取经典古诗文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感受古诗文的韵律美、意境美;(2)现代文阅读与理解:教师选取具有教育意义的文章,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分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3)作文创作与修改:教师布置相关作文题目,指导学生进行创作,并对作文进行修改、评价;(4)语文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类语文竞赛、讲座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2. 终结性评价:学期末进行语文综合素质测试,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3. 自我评价: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
五、教学建议1. 注重课堂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3. 加强课后辅导,提高学生语文素养;4. 定期组织语文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