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学第一课高中语文学法指导
- 格式:ppt
- 大小:548.00 KB
- 文档页数:29
高中高三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高三语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明确学习目标;3.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回顾高中语文知识点,梳理重点、难点;2.分析高三语文学习策略,指导学习方法;3.介绍文学名著,拓展课外阅读。
三、教学过程1.导入(1)询问学生暑假期间阅读的文学作品,了解学生的阅读兴趣;(2)简要介绍高三语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引发学生思考。
2.回顾高中语文知识点(1)文学常识:古诗词、文言文、现代文阅读;(2)作文技巧:议论文、记叙文、小说;(3)语言表达:成语、病句、修辞。
3.分析高三语文学习策略(1)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确保各部分知识点掌握;(2)注重基础知识:加强对古诗词、文言文、现代文阅读的基础知识的学习;(4)加强作文训练:多写作文,积累素材,提高写作水平。
4.指导学习方法(1)做好笔记:及时记录课堂重点,便于复习;(2)多做题:通过做题,检验学习效果,查漏补缺;(3)合作学习:与同学互相讨论,共同进步;(4)主动求助:遇到问题,主动请教老师或同学。
5.介绍文学名著(1)推荐读物:《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等;(2)分析名著特点:故事情节、人物塑造、艺术手法等;(3)分享阅读心得: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名著,提高文学素养。
6.课堂小结(2)强调高三语文学习的方法和策略;(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学习效果。
四、课后作业1.根据课堂笔记,整理高三语文学习重点和难点;2.制定个人学习计划,确保各部分知识点掌握;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回顾高中语文知识点、分析高三语文学习策略、指导学习方法、介绍文学名著等环节,使学生明确了高三语文学习的目标,激发了学习兴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要加强学生的阅读训练,培养文学素养,为高考做好充分准备。
重难点补充:1.导入环节教师提问:“同学们,暑假期间你们有没有读过什么特别的书?分享一下你们的阅读体验。
高中语文开学第一课的教案高中语文开学第一课的教案(通用11篇)高中语文开学第一课的教案篇11、了解——高中语文学习与初中语文学习的联系和区别2、了解——学科的特点和高考的要求3、了解——语文学习的习惯和老师的学习要求4、明确——语文学习的意义和应有的态度讲授要点:一、开场白和自我介绍二、理解"语文"1、语文——语言、文字(1)听(会听课,听懂别人的话,别人说话自己能够专心听)(2)说(大胆说话,大声说话,说得条理明白)(3)读(表情朗读,理解阅读)(4)写(会写各种文体的文章,达到表达的目的)2、初中语文和高中语文的联系与区别高中语文学习需要初中语文学习的基础;高中语文学习比初中语文学习要求更高:(1)初中固定一块教材,高中不固定教材,高中教材分为固定部分叫"必修",不固定部分叫"选修",还有校本教材叫"自修",共三块构成;(2)初中学习只要阅读理解,会写600字作文,高中是"阅读赏析,表达与交流,会写不少于800字或1000字的文章";(3)初中学的文体不完全系统,高中完全系统——小说与戏剧,诗歌与散文,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4)高中实行学分式学习。
三、语文学科的特点1、最难学好,因为主要靠自学,老师的作用小;2、积累要求高,记忆的东西要求多,了解的东西要求多,要记性;3、语言文字的领悟力难以形成,要悟性;4、好作文难写,要灵性;5、个人成绩会时高时低,进步缓慢,不能迅速达成;6、高考三桩之一,成绩160——200分。
四、学好语文需要好的学习习惯语文学习的习惯你养成了吗?语文学科的特点是:知识信息量大,自修实践性强。
这就告诉我们:第一学好它不容易,第二依赖于学习者自身努力。
语文考试在五个层级上考学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运用,赏析评价。
中考也好,高考也好,说到底,就是考学生的记性和悟性。
高中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语文课程的性质、目标和要求;(2)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培养阅读、写作、口语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引导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运用讨论、分享、互动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3)注重实践,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热爱母语的情怀;(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1. 课程导入:(1)教师自我介绍,了解学生基本情况;(2)介绍语文课程的性质、目标和要求;(3)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 语文学习方法指导:(1)阅读方法:精读、略读、速读;(2)写作方法:构思、草稿、修改;(3)口语表达方法:发音、语调、表达技巧。
3. 语文素养培养:(1)古诗文阅读与欣赏;(2)现代文阅读与理解;(3)作文创作与修改;(4)语文实践活动。
三、教学过程1. 课程导入:教师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或实例,引导学生认识语文的重要性,激发学习兴趣。
2. 语文学习方法指导:教师分别对阅读、写作、口语表达进行详细讲解,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让学生掌握基本方法和技巧。
3. 语文素养培养:(1)古诗文阅读与欣赏:教师选取经典古诗文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感受古诗文的韵律美、意境美;(2)现代文阅读与理解:教师选取具有教育意义的文章,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分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3)作文创作与修改:教师布置相关作文题目,指导学生进行创作,并对作文进行修改、评价;(4)语文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类语文竞赛、讲座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2. 终结性评价:学期末进行语文综合素质测试,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3. 自我评价: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
五、教学建议1. 注重课堂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3. 加强课后辅导,提高学生语文素养;4. 定期组织语文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
让学生迅速掌握语文基础的《高中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语文学科的性质和价值,懂得语文学科重要性和必要性。
2.了解学科的发展历程和对社会的影响,了解学科所涵盖的范围和内容。
3.掌握基本的语文技能,如听说读写,理解和运用语言规范等。
4.培养语文学习兴趣和习惯,积极参加语文教育工作。
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认识到语文学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了解学科的发展历程和对社会的影响。
2.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技能,如听说读写,理解和运用语言规范等。
3.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和习惯,让他们积极参加语文教育工作。
三、教学难点1.让学生深入理解语文学科的性质和价值,认识到语文学科对个人和社会的作用。
2.帮助学生掌握语文技能,在实践中不断巩固和提高。
四、教学过程1.介绍语文学科的性质和价值语文学科是人类创造的一种工具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符号系统,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
它能够帮助人们理解和表达思想、了解人类文化和历史,是人类生活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今社会,语文学科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是培养人的思想、素质和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认识到语文学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积极参加语文教育工作,提高语文能力。
2.了解语文学科的发展历程和对社会的影响语文学科的发展历程很长,它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而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了今天的样子。
在中国历史上,语文学科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如《尚书》《诗经》《论语》等文化经典,它们既是文学作品,也是古代社会的法律、制度和思想道德思想的体现。
在现代社会,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语文学科得以更好地传播和推广,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
因此,学好语文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
3.掌握基本的语文技能掌握基本的语文技能是学好语文的基础,它涉及听说读写四个方面。
学生应该注重语音、语调、语流的训练,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加强阅读和写作能力的锻炼,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此外,还需要掌握一定的语言规范,如正确使用词语、熟悉各种修辞手法等。
高中语文开学第一课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引导学生了解语文课程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评价标准。
(2)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互动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取长补短。
(2)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3)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2)激发学生的责任感,树立远大理想,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学习。
二、教学内容1. 语文课程简介:(1)语文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2)语文课程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
2. 学习方法指导:(1)阅读方法:精读、略读、速读等。
(2)写作方法:立意、选材、构思、表达等。
(3)文言文学习方法:断句、翻译、鉴赏等。
3. 语文学习评价:(1)评价原则:客观、公正、激励、发展。
(2)评价内容:知识掌握、能力发展、情感态度等。
(3)评价方式:课堂表现、作业完成、考试检测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自我介绍,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2)提问:“同学们,你们对语文学习有什么期待?希望学到哪些知识?”2. 课程内容学习:(1)教师讲解语文课程简介,引导学生了解课程性质、地位和作用。
(2)教师示范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有效的阅读、写作和文言文学习。
(3)学生互动交流,分享学习心得。
3.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学生反馈学习收获。
4. 布置作业:(1)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学习方法的心得体会。
(2)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五、教学策略1. 个性化教学:(1)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高一新生开学语文第一课教案教学目的:1、相识语文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爱好。
2、驾驭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教学过程:一、语文的魅力(1)投影:语文学科的魅力在于语音的抑扬顿挫,文字的象形意会,词语的丰富多彩,话语的妙趣横生。
--朱学坤《语文的魅力》从各个方面举例来说明语文的魅力。
举例1:汉字有很多意义联想的组成部分,不仅好玩,也便于记忆,安,屋顶之下,一个“女”。
表现女性柔弱,不宜在外,“宜室宜家”,才是平安的。
家,屋顶之下,豕表示猪,代表牲畜,说明农业社会里一个家庭必需有肯定的家畜。
女和母在古代的甲骨文中这两个字基本形态是一样的:母字比女字多了两个点。
表示乳房,象征着同是女性,不同在于生养和培育孩子。
愁字表示生产力低下的社会,秋天里人们为过冬而发愁。
举例2:“比”对“北”说:夫妻一场,何必闹离婚呢!“尺”对“尽”说:姐姐,结果出来了。
你怀的是双胞胎。
“臣”对“巨”说:和你一样的面积。
我却有三室俩厅。
“茜”对“晒”说:出太阳了,咋不戴顶草帽?“兵”对“丘”说:看看斗争有多残酷,俩条腿都炸飞了!“日”对“曰”说:该减肥了。
“人”对“从”说:你怎么还没去做分别手术?“土”对“丑”说:别以为披肩发就好看,其实骨子里还是老土。
“寸”对“过”说:老爷子,买躺椅了?“由”对“甲”说:这样练一指禅挺累吧?“叉”对“又”说:什么时候整的容啊?脸上那颗痣呢?举例3:苏东坡和佛印和尚是一对好挚友,经常在一起吟诗作对,互为戏谑。
有关他们的趣闻还真不少呢。
有一天,两个人共同乘船观赏江上晚景,苏东坡抬头一看,忽见岸上有两条狗正在争抢一根骨头,触景生情,便对佛印说:“我说个对子给你对一下,好不好?”佛印说:“好啊!”苏东坡便吟哦道:“狗啃河上骨。
”佛印一听,便知晓东坡在作对暗骂自己。
正动脑筋打算回敬一下,一不当心,手中持着题有东坡诗句的扇子掉到江水中,佛印灵机一动,对东坡说道:“水漂东坡诗。
”东坡一下子显得格外尴尬。
还有一次,东坡去探望佛印和尚。
高中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优秀8篇)高中语文第一课教案篇一一、复习计划1、复习文言文专题,复习达到的效果是选择题全对,翻译尽量不失分。
2、复习基础知识中的字音、字形、词语、病句专题3、复习语言表达及运用(简明、连贯、得体)4、复习诗歌鉴赏专题5、复习现代文阅读专题6、在复习期间,两周一次作文;每月一次考试。
二、思想、心理、身体准备1、要有目标,并且要对目标保有坚定的态度。
有的同学常立志,不能立长志,在玩到尽兴之时,忽而想到了高三的目标,于是乎,内心恐慌,导致兴尽而归,这样只能是玩没玩好,学也没学好。
我们只有树立目标,并坚定不移地为了目标而不懈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既定目标。
(还记得讲《沁园春·长沙》是我给大家说的毛主席的立志诗吗?)古希腊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有一次在授课时对自己的学生们说:“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做一件事。
”学生们都暗暗猜想:“老师要求的肯定很难吧?可是苏格拉底说的却是:“请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每人每天坚持甩手300下。
”大家顿时哄堂大笑,觉得老师让他们做这么简单的事情,是拿他们开涮。
到了第二天,苏格拉底问:“有多少人坚持甩手300下了?”90%的学生都举起了手。
一个月过去了,苏格拉底再问第二次,还有80%的学生举起了手,表示自己坚持下来了。
一年以后,苏格拉底突然再次提起这件当时大家都觉得简单而微不足道的事情,又一次问所有的学生:“一年之前我说的每人每天坚持甩手300下,请做到的人举手。
”这时候全场鸦雀无声,大家面面相觑,都觉得十分惭愧,只有一个人举起了手,他就是后来成为古希腊又一哲学泰斗的柏拉图。
所以,坚持是最容易的,也是最难的事情,因为没有几个人能够真正坚持下去。
对学习时刻保有百分百的热情,不能一曝十寒。
谁能够坚持,谁就能成就大事。
2、心态决定一切。
有人问建筑工地上的三个瓦匠:“你们在干什么?”第一个说:“我在彻砖块。
”第二个说:“我在赚五十块钱。
”第三个说:“我在建高楼大厦!”不同的心态,产生的人生体验和结果是截然不一样的。
高一语文上学期开学第一课教案第一课非常重要,既关系到新老师在同学们心中的形象,又直接影响他们今后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一定要精心准备,一炮打响,让学生在观念上重新认识语文课的不可替代的价值,并从此“死心塌地” 的爱上语文。
下面是出guo的高一语文(上学期)开学第一课,希望对您有用。
设计思路:第一课非常重要,既关系到新老师在同学们心中的形象,又直接影响他们今后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一定要精心准备,一炮打响,让学生在观念上重新认识语文课的不可替代的价值,并从此“死心塌地” 的爱上语文。
这便是语文教学成功的第一步——甚至是一多半了。
此外,高中语文与初中语文的转变如山谷中的急转弯,如果不使学生懂得它们的区别,不使学生知道高中语文学习的要求,不使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学生就难以自觉主动地学习语文,其结果很可能就会误认为学习语文就是在上语文课的时候学语文课本,从而跳不出语文课本,跳不出语文课堂,最终学下去就是越学越不得法,越学越枯燥。
所以,第一节不忙于讲新课,而主要是调动学习兴趣,讲明语文学习的理念,介绍学习方法,明确要求等等。
关于语文学习的价值、意义、重要性——对高一新生也要讲,而且要大讲特讲,因为他们在初三时因为“应试教育”已对语文产生了深深的误解甚至反感。
要让学生对语文产生前所未有的好感,让他们明白:语文学习除了关乎其前途命运,更关乎其生命质量。
有一种“大语文”的认识,树立学习是一种自觉的意识。
1 、应考:不论高考怎么改革,语文也稳居榜首——永远的“三分之一”。
2 、交际工具:立身处世之本,建功立业之基。
3 、素养:文化传承、积淀,形成民族强大向心力凝聚力的“磁核”。
4 、人格形成:是精神的建筑师、心灵的守护神,生命的别名。
教学过程:一、欢迎词(略)二、自我介绍(板书:陈)有句俗话,叫“十年修得同船渡”,是指缘分的巧妙和难得。
寺院里常有一对联“佛门半开,有缘进来”,是指缘分的巧妙和难得。
四百多名的高一新生,偏偏我们在座的每一个同学就恰巧分到这一个班级里来,彼此成了同学甚至同桌,用流行语说“千万人之中,没有早一分,也没有晚一秒,我们就这样相遇了??”这就是缘。
高一语文上学期开学第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高中语文课程的特点及学习方法。
3.引导学生明确高中阶段的学习目标,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高中语文课程特点及学习方法。
三、教学难点1.高中语文学习方法的掌握。
2.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2.高中语文课程特点及学习方法讲解(1)高中语文课程特点a.内容更加丰富,涉及古今中外各类文学作品。
b.阅读难度加大,对学生的理解、分析、鉴赏能力有更高要求。
c.写作要求更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逻辑思维。
(2)高中语文学习方法a.深入阅读:注重文本细读,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b.积累运用:做好笔记,积累素材,学会运用。
c.实践写作:多写作,提高写作能力。
d.拓展阅读:阅读课外书籍,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1)做好预习:提前阅读课文,了解文章背景,做好笔记。
(2)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勇敢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意见。
(3)课后复习: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做好作业。
4.案例分析(1)教师选取一篇课文,进行深入剖析,展示高中语文学习方法。
(2)学生分组讨论,运用所学方法分析课文。
(2)教师点评学生表现,给予鼓励和指导。
五、课后作业1.阅读课文《荷塘月色》,做好笔记,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
2.深入理解课文《记念刘和珍君》,谈谈自己的感悟。
六、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1.高中语文学习方法的掌握2.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教学过程补充: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大家好!欢迎来到高中语文课堂。
我想请大家分享一下,在初中阶段,你们觉得语文学习最有趣或者最有挑战性的地方是什么?生1:我觉得是古诗文,那些意境和修辞手法让我着迷。
生2:我最喜欢阅读那些名著,了解不同时代的故事和人物。
师:很好!那我们现在进入高中,大家觉得高中语文和初中语文会有什么不同呢?生3:可能文章会更深奥一些吧。
生4:可能会有更多的分析,不仅仅是表面的理解。
新高一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语文课程的学习要求及重要性;(2)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3)培养阅读兴趣,提升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互动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3)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的情感;(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语文学习的重要性;(3)培养合作精神,提升团队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语文课程简介:(1)介绍语文课程的性质、目标及学习方法;(2)分析语文课程在高中阶段的重要性。
2. 名师风采:(1)介绍语文界名师及其代表作;(2)分享名师的学习方法及教育理念。
3. 语文学习方法指导:(1)阅读方法:精读、略读、速读;(2)写作方法:立意、选材、构思、表达;(3)古诗文学习方法:背诵、理解、鉴赏。
4. 语文素养提升:(1)推荐经典文学作品,引导学生阅读;(2)开展文学社团活动,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3)举办诗词比赛、作文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以名人名言引入语文课程的重要性;(2)分享语文学习成功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程介绍:(1)详细讲解语文课程的性质、目标及学习方法;(2)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语文课程,树立学习信心。
3. 名师风采展示:(1)介绍语文界名师及其代表作;(2)分享名师的学习方法及教育理念,为学生树立榜样。
4. 学习方法指导:(1)针对不同知识点,教授相应的学习方法;(2)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学习方法心得。
5. 语文素养提升:(1)推荐经典文学作品,引导学生阅读;(2)举办各类语文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6. 总结反馈:(1)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2)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四、课后作业1. 深入阅读推荐作品,撰写读后感;2.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制定个人学习计划;3. 搜集语文学习名言,分享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