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脱石散临床应用
- 格式:ppt
- 大小:4.84 MB
- 文档页数:30
1032017.08临床经验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病48例疗效观察刘学兴贵州省正安县人民医院 贵州省正安县 563400【摘 要】目的:观察蒙脱石散(思密达)治疗小儿腹泻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48例腹泻患儿进行研究,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
治疗后观察和对比两组患儿的大便性状以及大便次数。
结果:研究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大便形状以及大便次数与治疗前相比均得到改善,且研究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病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可明显改善患儿的大便状况,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蒙脱石散;小儿腹泻病;临床疗效小儿腹泻病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儿科疾病,其临床表现主要为大便性状改变和大便次数增多,对患儿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本文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的48例腹泻患儿进行研究,分组后给予研究组24例患儿蒙脱石散药物治疗,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将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48例腹泻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入选患儿均符合1998年全国腹泻病诊疗方案中的诊疗标准[1]。
48例患儿中,男27例,女21例,年龄为5~21个月,病程为2~14d 。
将所有入选患儿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有24例。
研究组24例患儿中,男15例,女9例,年龄为5~19个月,平均年龄为(10.2±5.8)个月,病程为2~11d ,平均病程为(4.3±2.7)d 。
对照组24例患儿中,男12例,女12例,年龄为7~21个月,病程为4~14d ,平均病程为(5.2±2.4)d 。
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性临床资料中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蒙脱石散的药理常识
1.蒙脱石散是一种常用的中药制剂,主要成分为蒙脱石和草药成分,具有清热解毒、止泻和消肿等作用。
2. 蒙脱石散主要用于治疗肠胃炎、腹泻、肠炎、痢疾等消化系统疾病,尤其适用于急性肠胃炎和腹泻。
3. 蒙脱石散能够吸附肠道内的有害物质,如细菌、毒素、过多的胆汁等,从而起到清热解毒的作用。
4. 蒙脱石散还能够缓解肠道炎症,减少肠道水肿,从而止泻、消肿。
5. 对于使用蒙脱石散的患者,应注意遵医嘱服用,不要自行更改用药方式、剂量或频率,以免出现不良反应或延误病情。
6. 蒙脱石散可能会影响其他药物的吸收和效果,因此在使用蒙脱石散的同时,应避免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
7. 蒙脱石散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应避免受潮、阳光直射、高温等影响,保持药品的质量和有效性。
8. 对于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儿童等特殊人群,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蒙脱石散,以确保安全有效。
- 1 -。
蒙脱石散的18种临床新用途蒙脱石散的18种临床新用途蒙脱石散的18种临床新用途蒙脱石散(又称思密达)是一种硅铝酸盐,其主要成分为八面体蒙脱石微粒,其粉末粒度达1~3μm,能抑制各种消化道病毒、病菌及其产生的毒素,对消化道黏膜具有很强的覆盖能力,并能维持6h之久,并通过与黏液糖蛋白相互作用,提高黏膜屏障的防御功能,是目前临床肠道疾病的常用药。
因其来源于纯天然矿物,安全性高、副作用轻,在肠道疾病治疗中倍受推崇。
近年来,随着临床药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蒙脱石散对其他疾病亦有较好疗效。
1.治小儿疱疹性口炎疱疹性口炎是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口腔黏膜炎症,蒙脱石散干粉涂于患处,效优于碳酸氢钠,同时蒙脱石散因味道清香而易被儿童接受。
蒙脱石散具有较高的定位能力,对多种攻击因子具有吸附和清除作用,促进粘膜细胞的再生与修复。
2.治小儿口腔炎小儿口腔炎及口腔溃疡均可用蒙脱石散糊剂外涂于患处,每日3次。
外用蒙脱石散治小儿口腔炎,具有明显的止痛作用,并能够促进口腔炎症和溃疡快速恢复,效果良好,可作为常规药物应用。
方法:用本品加水调成糊状,较大儿含漱后口服,较小儿局部涂布,3~4次/d,同时配合服用维生素类药物,酌情使用抗生素及镇静退热剂。
用药后,平均6~7d痊愈,局部涂抹后10min即可止痛,因疼痛引起的哭闹、拒食症状很快消失。
3.治小儿鹅口鹅口疮大多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的口腔黏膜传染性疾病。
有报道使用蒙脱石散治疗小儿鹅口疮50例,效果满意。
4.治口腔溃疡方法:先用0.9%氯化钠或冷开水清洗口腔及溃疡面,再用棉签将蒙脱石散涂于溃疡表面,或在蒙脱石散中加几滴鱼肝油调成糊状涂于患处,或将蒙脱石散倒人杯中加适量水搅匀后含漱,每天2-3次。
用药后10分钟内禁食、禁饮。
据报道,蒙脱石散治疗口腔溃疡患者30例,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50.00%,总有效率为93.33%。
5.治反流性食管炎其病理改变主要是食管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或炎性渗出改变,单纯消炎止痛效果不满意。
蒙脱石儿科临床新用途【摘要】目的蒙脱石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急慢性腹泻,尤其对儿童急性腹泻效果最佳。
近年来该药儿科临床新应用不断增多。
方法对近年来有代表性的文献进行总结。
结论蒙脱石在儿科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关键词】蒙脱石;临床;儿科;新应用蒙脱石即十六角蒙脱石,本品是由双四面氧化硅单八面体氧化铝所组成的多层结构,对消化道产生的病毒、病菌及其产生的毒素有固定、吸附作用;对消化道黏膜有覆盖能力,并通过与黏液糖蛋白相互结合,提高黏膜屏障对攻击因子的防御功能。
随着本药的全面推广,其临床新应用不断增多,现将近年有代表性的文献总结综述如下:1治疗口腔溃疡和小儿手足口患者口腔疱疹口腔溃疡47例应用枯草杆茵二联活茵颗粒1g加蒙脱石散1g,用5ml凉开水成糊状搅匀,清洁口腔后,用棉签蘸少许涂在口腔溃疡的表面,4次/d,于三餐前1h及睡前涂用。
结果治疗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效率分别为80.85%和93.61%[1]。
小儿手足口患者口腔疱疹治疗组22例使用蒙脱石散联合VitA涂于口腔疱疹,对照组20例不使用蒙脱石散,结果治疗组口腔疱疹消失时间和疼痛消失时间分别为2.94±0.59d和4.11±0.68d,对照组分别为2.36±0.51d和3.15±0.61d[2]。
蒙脱石覆盖在口腔溃疡表面,通过与黏液糖蛋白相互结合,从质和量两方面修复加强黏膜屏障对攻击因子的防御功能,促进受伤黏膜上皮细胞现生和修复[3]。
2治疗新生儿黄疸和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蒙脱石可吸收和固定未结合胆红素,减少肠黏膜对它的吸收,加速胆红素的排泄,减少肠肝循环,有效降低血胆红素浓度。
新生黄疸患儿对照组66例给予苯巴比妥5mg/kg肌内注射,每天1次;地塞米松0.5mg/kg静脉推注,每天1次。
治疗组6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思密达口服治疗。
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总胆红素降低值高于对照组(P<0.05)[4]。
蒙脱石散的合理应用(《药物不良反应与临床合理用药文丛》龙加良转载)蒙脱石散又名必奇、复合硅铝酸盐、蒙脱石、思密达等。
蒙脱石散主要成分为八面体蒙脱石的多层结构微粒。
因疾病不同蒙脱石散的服药时间也不同,治疗胃炎、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时应当选择饭前服用;腹泻患者宜于两餐之间服用;胃食管反流、食管炎患者应当选择饭后服。
蒙脱石散口服后,药物均可均匀地覆盖在整个肠腔表面,并维持6个小时。
胃炎、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主要是有黏膜糜烂和出血,饭前服用可以降低肠腔过分敏感的作用,加强、修复黏膜屏障。
而腹泻患者两餐之间服用有固定、清除多种病原体和毒素的作用,吸附消化道内气体和各种攻击因子,将其固定在肠腔表面,使之失去致病作用,而后随肠蠕动排出体外,可维护消化道的正常生理功能。
胃食管反流、食管炎患者饭后服用蒙脱石散,能覆盖在整个胃及食管黏膜表面,减轻炎症反应,减少胃液分泌。
促进吸收功能。
正确服用方法:将蒙脱石散倒入50ml温水中充分稀释,摇匀服用。
不能将蒙脱石散直接倒入口中用水冲服或用水调成糊、丸状服用,以免造成蒙脱石散在消化道黏膜上分布不均,而影响其疗效。
(第一期临床药讯)坚持合理用药是确保用药安全的关键(中南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供稿)据美国权威杂志开展的大规模人群调查和世界卫生组织的专项调查,均发现药物安全性问题是住院病人致死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居于全部死亡原因的第五位),引起了人们对临床合理用药的高度重视与关注。
不可忽视的问题是当前临床医生用药的盲目性很大,往往缺乏严格的科学论证和严密的临床观察。
目前,临床实践中普遍采用传统的经验性“同病同药”的给药方式,难以体现个体间的差异,导致许多病人需要通过长时间观察和大量检测才能找到最佳给药方案。
这种经验性用药方式,不但可能延误最佳治疗时机,而且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比如,抗凝药华法林的个体差异明显,过量可以出现致命性出血,但剂量过低则有血栓风险。
因此,在给病人处方服用华法林时,需要通过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来调整用量。
蒙脱石散的临床应用【摘要】目的探讨蒙脱石散在消化性溃疡中的临床应用及效果。
方法将我院2010年8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8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三联治疗(阿莫西林丁+克拉霉素+奥美拉唑),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蒙脱石散,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HP根除率及临床症状的变化。
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
观察组的HP根除率为9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P<0.05。
且观察组腹痛、反酸、烧心等临床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蒙脱石散联合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蒙脱石散;三联疗法;消化性溃疡;疗效近年来,消化性溃疡发病率逐步上升,且病死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
目前临床上对于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手段是抑制胃酸分泌和根除Hp,注重于抑制攻击因子。
蒙脱石散是一种全消化道粘膜保护剂,具有加强、修复和保护消化道黏膜屏障的作用[1]。
我院2010年8月至2011年4月在三联疗法的基础上采用蒙脱石散治疗消化性溃疡4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8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该组患者均符合以下条件:⑴无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⑵4 w内未使用H2受体拮抗剂、质子泵抑制剂(PPI)、铋剂及抗生素;⑶无消化系手术史;无相关药物过敏史;⑷无消化系大出血和幽门梗阻、穿孔等并发症;⑸排除哺乳期妇女及孕妇;⑹排除癌性溃疡。
其中男性42例,女性38例,年龄18~65岁,平均(43.1±15.3)岁。
病程3个月~5年,溃疡直径在0.3~2.0 cm之间,溃疡数目≤2个。
胃溃疡29例,十二指肠溃疡35例,混合型溃疡16例。
初次发病72例,复发性溃疡8例。
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对照的方法,利用SPSS软件进行编号分组,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两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蒙脱石散作用原理
蒙脱石散是一种常见的药物,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其作用原理主要包括吸附、离子交换和化学反应三个方面。
首先,蒙脱石散的吸附作用是指其具有吸附水分子和有机物质的能力。
蒙脱石散的结构中存在大量的孔隙和表面活性位点,能够吸附水分子和有机物质。
当蒙脱石散接触到人体内的有害物质时,会通过吸附作用将这些有害物质吸附在其表面,从而起到清除有害物质的作用。
其次,蒙脱石散还具有离子交换作用。
蒙脱石散的结构中存在大量的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等阳离子,能够与水溶液中的阳离子发生离子交换反应。
当蒙脱石散接触到人体内的有害离子时,会通过离子交换作用将这些有害离子与其表面的阳离子进行交换,从而起到清除有害离子的作用。
最后,蒙脱石散还具有化学反应作用。
蒙脱石散的结构中存在大量的氢氧化铝和二氧化硅等化学活性物质,能够与水溶液中的有害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当蒙脱石散接触到人体内的有害物质时,会通过化学反应将这些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从而起到清除有害
物质的作用。
综上所述,蒙脱石散的作用原理主要包括吸附、离子交换和化学反应三个方面。
通过这些作用,蒙脱石散能够有效清除人体内的有害物质,起到治疗和保健的作用。
在临床应用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使用蒙脱石散,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腹泻服用蒙脱石散有哪些讲究?一、前言蒙脱石散属于临床上一种疗效确切、无明显毒副作用“绿色药品”,该种药物广泛应用于成人和儿童急性、慢性腹泻临床治疗当中。
患有腹泻疾病的患者服用蒙脱石散有一定的讲究,鉴于部分腹泻类型和细菌感染有关,腹泻患者在服用蒙脱石散同时需要联用抗菌药物,需要注意和抗菌药物的联用,避免由于不合理联用药物引发不良反应,导致无法达到较理想的治疗效果。
二、蒙脱石散的作用机制蒙脱石属于硅酸盐晶体,晶体呈现层纹状结构,其表面积大,重量3g的蒙脱石进入成年人体后可以覆盖全部的胃肠壁,且覆盖效果可维持6h以上。
蒙脱石覆盖消化道黏膜从而达到保护作用,可阻滞攻击因子对消化道黏膜的伤害。
蒙脱石散可在人体常傲发挥作用,不会进入到人体血液当中,同时也不会造成肾脏代谢负担。
蒙脱石散最大特点就是安全,由于服用后不会进入血液循环,即使是孕妇也可以服用蒙脱石散,不会影响到宫内胎儿。
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以及老年人群体发生腹泻后均可使用蒙脱石散治疗。
三、蒙脱石散与抗菌药物联用服用顺序临床上使用抗菌药物联用蒙脱石散时,患者需要先服用抗菌药物,间隔实际能超过1-2小时后患者才可服用蒙脱石散药物。
临床上消化道受到病毒、细菌感染引发的腹泻疾病患者,蒙脱石散对于病毒或者细菌在消化道生成中的毒素就有非常强大的吸附和固定作用,通过消化道的蠕动促使毒素脱离体外。
腹泻患者同时服用蒙脱石散和抗菌药物之后由于其具备强大的吸附作用影响到抗菌药物的抗菌效果,可采取更改用药顺序和延长服药间隔时间。
多数患者服用蒙头石散需要先服用抗菌药物,待1.5个达峰时间后服用蒙脱石散,避免服用蒙脱石散因其吸附性造成抗菌药物被大量吸附。
以左氧氟沙星为例,其达峰时间为1-1.5小时,服用左氧氟沙星需要间隔1.5-2.25小时后服用蒙脱石散。
当蒙脱石散联用庆大霉素、万古霉素以及小檗碱之后,服药时间需要必须间隔6小时以上,庆大霉素、小檗碱这两种抗菌药物进口服途径人体吸收较少,因此在胃肠道中保持较高浓度,具有局部抗菌作用,人体服用蒙脱石散之后对小檗碱吸附率超过97.0%,对庆大霉素的吸附率约为60.0%,当联用庆大霉素以及小檗碱药物时,需要至少间隔6小时再行服用蒙脱石散药物。
蒙脱石散防治阿奇霉素胃肠道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背景阿奇霉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常用于呼吸道、泌尿生殖系统、皮肤组织等感染的治疗。
但是,阿奇霉素也常常导致胃肠道不良反应,如腹泻、恶心、呕吐等。
因此,需要寻找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来减少阿奇霉素的胃肠道不良反应。
蒙脱石散是一种天然的矿物质,具有良好的吸附功能,可以吸附肠道内的有害物质,缓解胃肠道不良反应。
同时蒙脱石散对胃肠道有保护作用,可以形成一种保护层,帮助减缓胃肠道受到细菌、药物等物质的刺激。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蒙脱石散在阿奇霉素治疗期间应用,对胃肠道不良反应的改善作用。
方法本次研究采用随机对照双盲试验的方法,选取100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其中一个组为实验组,服用阿奇霉素和蒙脱石散;另一个组为对照组,仅服用阿奇霉素。
治疗周期为10天,患者需按照要求定时服药,并记录用药情况。
治疗期间需进行常规检查,如血常规检查、肝功检查、肾功检查等。
同时,对于出现胃肠道不良反应的患者,记录具体症状和症状改善情况。
结果经过10天的治疗,实验组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而对照组的发生率为60%。
实验组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
同时,实验组患者的胃肠道不良反应症状的改善情况也远远好于对照组。
实验组的轻微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均有所减轻,且时间较对照组更短。
经统计分析,实验组中服用蒙脱石散的患者,其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症状改善情况均有显著优于未服用蒙脱石散的患者。
同时,经过肝功、肾功等检查,未发现实验组患者有明显的不良反应。
结论蒙脱石散在阿奇霉素治疗期间的应用,可以降低阿奇霉素的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有效减轻患者的不适症状,同时不影响其临床疗效。
因此,可以考虑在阿奇霉素治疗期间加入蒙脱石散的临床应用。
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样本量较小,不能代表广大患者的情况。
同时,蒙脱石散的用量、剂量等方面还需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蒙脱石散的功效与作用及副作用蒙脱石散是一种具有很多功效和作用的药物,常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和肠胃不适。
它的主要成分是蒙脱石,是一种含硅酸盐矿物质。
蒙脱石散主要通过吸附、中和和调节肠道功能等方式发挥作用,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
然而,蒙脱石散也存在一些副作用和注意事项,使用时需要谨慎。
一、蒙脱石散的功效和作用1.吸附毒素蒙脱石散具有很好的吸附能力,可以有效吸附肠道内的有害物质,如细菌毒素、致癌物质、过敏原等,从而减少其对人体的伤害。
蒙脱石散的吸附能力主要来自其微细结构和多孔性,能形成大量的微小孔隙,增加与有害物质接触的机会,使其能够更好地吸附这些毒素。
2.调节肠道功能蒙脱石散能够调节肠道功能,对于消化不良、腹泻、便秘等肠道问题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它可以增加肠道内的水分含量,使粪便更加柔软,便于排泄,从而改善便秘症状。
同时,蒙脱石散还可以减少肠腔内液体的渗透压,减轻肠道的水分流失,缓解腹泻症状。
此外,蒙脱石散还可促进肠道蠕动,有助于排出积存在肠道内的废物和毒素。
3.抗胃酸蒙脱石散的主要成分蒙脱石具有一定的中和胃酸的能力,可以减少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缓解胃痛、胃灼热等不适症状。
此外,蒙脱石还能吸附过多的胃酸,降低胃酸的浓度,从而进一步减轻症状。
4.保护胃黏膜蒙脱石散可以形成一层保护性的薄膜,覆盖在胃黏膜上,减少对于胃黏膜的刺激和损伤,从而有助于胃黏膜的修复和保护。
这对于一些胃溃疡的患者来说尤为重要,能够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
5.改善口臭蒙脱石散的吸附性还可以吸附口腔中的异味物质,如硫化物、胺基酸等,减少口臭的产生。
蒙脱石散还能够中和口腔中的酸性物质,调节口腔的PH值,提高口腔的环境,有利于口腔健康。
6.缓解过敏症状蒙脱石散通过吸附过敏原,并调节免疫系统功能,可以缓解过敏症状。
它可以吸附体内的过敏原,减少其对机体的刺激和过敏反应,从而减轻过敏症状,如鼻塞、打喷嚏、流涕、咳嗽等。
二、蒙脱石散的副作用尽管蒙脱石散具有许多功效和作用,但在使用时仍需注意可能的副作用和安全问题。
蒙脱石散的临床应用蒙脱石散的临床应用1.引言蒙脱石散是一种常用的中药制剂,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
本文将介绍蒙脱石散的临床应用情况,并详细讨论其在不同疾病中的作用机制、用法用量及不良反应等内容。
2.蒙脱石散的作用机制2.1 清热解毒蒙脱石散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能够调节机体内炎症反应,减轻病变组织的炎症症状。
2.2 吸附排毒蒙脱石散作为一种天然的吸附剂,能够吸内的毒素和废物,加速其排除,从而达到解毒的效果。
3.蒙脱石散在不同疾病中的应用3.1 消化系统疾病蒙脱石散在治疗胃肠道疾病中具有显著的疗效,如胃炎、胃溃疡、肠炎等。
其作用机制主要通过缓解炎症反应,降低胃肠道黏膜损伤,促进溃疡面愈合。
3.2 呼吸系统疾病蒙脱石散可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等。
它能够吸附、细菌等致病因素,减轻炎症反应,改善呼吸道症状。
3.3 皮肤病蒙脱石散在治疗皮肤病方面也有一定应用。
例如,对于湿疹、痤疮等病症,蒙脱石散可通过控制皮肤炎症反应,减轻病变组织的痒痛等症状。
4.蒙脱石散的用法用量蒙脱石散的用法包括口服和外用两种方式。
口服剂型一般为粉剂或胶囊剂,外用剂型为膏剂或液剂。
用量根据病情和患者情况而定,需遵医嘱使用。
5.蒙脱石散的不良反应蒙脱石散一般具有较好的耐受性,不良反应较少。
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不适、便秘等,但多数病例均能自行缓解。
6.附件本文档附带以下附件供参考:●蒙脱石散的药物说明书●临床应用案例分析7.法律名词及注释7.1 蒙脱石散:一种中药制剂,主要成分为蒙脱石。
7.2 清热解毒:中医药理论中的一个概念,指通过药物作用来清除机体内的热毒。
7.3 吸附排毒:指通过物理吸附作用来吸内的毒素和废物,并加速其排出体外的过程。
8.结束语蒙脱石散作为一种常用中药,其临床应用范围广泛,并具有明显的疗效。
本文对蒙脱石散的临床应用进行了详细介绍,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蒙脱石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效果研究作者:黄晓兵来源:《医学信息》2014年第20期摘要:目的探讨蒙脱石于儿科临床应用中的疗效与安全性。
方法选取本院儿科2011年3月~2013年4月收治患儿103例,在对症治疗基础上分别联合蒙脱石散剂配合治疗,评估疗效。
结果103例患者痊愈49例、显效41例、有效11例、无效2例,痊愈显效合计率87.38%;消化道出血痊愈显效合计率100.00%(29/29)、高胆红素血症72.41%(21/29)、急性腹泻84.00%(21/25)、口腔炎95.00%(19/20),高胆红素痊愈显效率低于消化道出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蒙脱石于儿科临床应用特别是消化道疾病之中应用较广,疗效较显著,可有效改善原发或继发消化道症状,安全可靠。
关键词:蒙脱石;儿科;疗效分析儿童因未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自控能力差,加之消化功能尚不健全、机体免疫水平低,易罹患各类消化道疾病如急性肠炎、腹泻、胃炎等。
中医对蒙脱石的药理作用认知较早,随着现代药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蒙脱石为主要成分的药品得以制造并推广,主治各类消化道疾病[1]。
本次研究某院应用蒙脱石配合常规治疗方法,应用于儿科临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儿科2011年3月~2013年4月收治患儿103例,其中男87例、女41例;年龄7个月~8岁,平均(4.9±2.1)岁。
病情:消化道出血29例、胆红素血症29例、急性腹泻25例、口腔炎20例。
1.2方法据急症或门诊、患者病情给予相应的治疗与护理路径,对症治疗、改善患者体征,抑制病情进展。
①消化道出血:对症治疗,尚无转外科治疗指征,给予凝血酶、蒙脱石散剂混合服用,给予抗感染治疗;②高胆红素血症:给予酶诱导剂光疗配合蒙脱石三剂治疗,1岁以下,1袋/d,视患者症状可适当减少,1~2岁,1~2袋,≥2岁,2~2袋/d,均为3次/d,配合50~150 mL温水服用;③急性腹泻:纠正脱水、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运用蒙脱石散剂1 g/d,3次/d,配合盐酸小檗碱,给予保留灌肠,疗程3~7 d;④口腔炎:应用3%双氧水+生理盐水擦拭口腔后,换蒙脱石散剂局部涂抹患处。
蒙脱石在儿科临床的新用途浅述【摘要】目的蒙脱石的药用价值在临床上得以较为充分的体现,近年广泛应用于某些儿科疾病的治疗,临床用途不断被拓宽。
方法对近年来有代表性的文献进行总结。
结论蒙脱石在儿科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蒙脱石;拓展;儿科;新用途近年来,消化道黏膜保护剂蒙脱石,不仅适用于小儿腹泻的治疗,而且还由于其对消化道黏膜较强的覆盖能力,通过与黏液蛋白的相互结合,加强消化道黏膜的韧性以对抗攻击因子,起到防止胃酸、胃蛋白酶、胆盐、非类固醇药物,以及轮状病毒、肠道细菌及其毒素对消化道黏膜的侵害,维护消化道正常功能等作用。
同时,还能降低结肠过分敏感性,帮助上皮细胞再生和吸附消化道内气体和各种攻击因子,使之排出体外;能平衡消化道的寄生菌群,使凝血因子被激活,加速消化道出血的局部止血作用等。
现就蒙托石在儿科临床的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1 用于新生儿继发性消化道出血近年发现,对新生儿继发性消化道出血,在积极治疗原发疾病的同时,将1/3包思密达加入生理盐水2~3 ml调成糊状,3次/d,口服,连用7~10 d,停用其他全身或局部止血药物,伴有中度以上贫血者,给予辅助新鲜全血,每次10~15 ml/g体重,至贫血纠正。
用药24 h以内止血率29%,3 d以内100%止血,优于目前常用的止血药物疗法。
2 拮抗红霉素类的胃肠反应以红霉素为代表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因安全性高,无致畸、致突变等不良反应而广泛用于妊娠妇女和儿重,但其促胃肠动力作用使部分用药者产生较明显的消化道不适,过去应用654~2等莨菪碱类药物对抗,但副反应较大,患儿不易耐受。
近年发现在输注红霉素10 min内口服思密达,1岁以内每次1/4 包,1~2岁每次1/2 包,>2岁每次服1包,用药后93.4%的患儿不出现不良反应或仅有轻微恶心,可完全耐受应用红霉素治疗,明显优于输液时加用维生素B,或莨菪碱类药物者。
3 用于新生儿母乳性黄疸母乳性黄疸多出现于纯母乳喂养的早产儿和低体重儿,于生后1~4周出现黄疸。
蒙脱石散剂在儿科的临床新用途
王爱平;彭晓彬
【期刊名称】《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年(卷),期】2006(22)19
【摘要】蒙脱石散剂(商品名:必奇)主要成分为双八面体蒙脱石,具有层级状
结构及非均匀性电荷分布,对消化道内的病毒、细菌及其产生的毒素有固定、抑制作用,对消化道黏膜有较强覆盖能力,并能有效修复消化道黏膜,加速溃疡面愈合,已用于各种腹泻、食管炎、胃炎和消化性溃疡。
因其来自于纯天然矿物。
安全性高、无毒性反应,近年广泛应用于某些儿科疾病的治疗,临床用途不断被拓宽,兹介绍如下。
【总页数】1页(P49)
【作者】王爱平;彭晓彬
【作者单位】山东省平度市人民医院药剂科,2667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22.17
【相关文献】
1.思密达在儿科的临床新用途 [J], 况斌武;谢财华;甘方
2.蒙脱石散剂联合抗生素治疗儿科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及护理 [J], 陈剑琴;张红
3.维生素K在儿科临床的新用途 [J], 罗培;何霞;罗欣
4.蒙脱石在儿科临床的新用途浅述 [J], 王屏;林吉飞
5.西咪替丁在儿科临床中的新用途 [J], 严健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