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舒适与卧位护理
- 格式:pptx
- 大小:1.57 MB
- 文档页数:82
护理学舒适、休息、睡眠与活动舒适一、概念(一)舒适的概念舒适是指个体在其环境中保持平静、安宁的精神状态,是身心健康、没有疼痛、没有焦虑、轻松自在的感觉,是自我满足的主观感觉。
最高水平的舒适是一种健康状态,表现为无忧、无虑、无痛苦,心理满足,精力充沛,身体安逸,感到安全和放松。
影响舒适的因素是:身体、社会、心理、环境等因素。
这四种因素相互关联,互为因果,其中某一因素出现障碍,都会引起不舒适。
(二)不舒适的概念不舒适是指个体身心不健全或有缺陷,周围环境有不良刺激,对生活不满,身心负荷过重的一种感觉。
当病人基本的生理需要得不到全部满足,身体出现不适或感到疼痛,周围环境改变或有不愉快的事情发生,对舒适的感觉程度会逐渐下降,则会出现不舒适。
不舒适的表现是烦躁不安、精神紧张、萎靡不振、睡眠不佳、消极失望、疲乏无力,难以坚持正常工作和生活。
疼痛会给病人带来严重的不舒适。
二、影响舒适的因素(一)身体方面1.疾病引起的症状如发热、咳嗽、恶心、呼吸困难、各种疼痛等。
2.体位和姿势不当使肌肉和关节过度疲劳等。
3.活动受限如不能随意翻身使局部过度受压,使用石膏、夹板、约束带限制活动等。
4.个人清洁卫生病重时活动受限不能自理洗头、洗澡等清洁工作。
(二)心理方面1.焦虑与恐惧如对疾病的预后产生的恐惧,必须依赖别人照顾或对疾病带来的经济困难而感到焦虑。
2.自尊受损被医护人员及家人忽视,受到冷落,造成不被重视不被尊重的感觉,或自尊心受到伤害等。
3.面对压力生病后工作不能按时完成,甚至有的还要失去现有的工作;对治疗和手术担心,对治疗和痊愈缺乏信心等。
(三)社会方面1.角色适应不良出现角色行为冲突、角色行为紊乱。
2.缺乏支持系统缺少关心和帮助,被亲朋、好友忽视,缺少经济支持等。
(四)环境方面1.陌生的环境新入院病人对病房环境陌生,缺乏安全感,产生紧张与焦虑。
2.物理环境温度、湿度、光线不适宜;通风不良、噪音等都会给病人带来不适合干扰。
基础护理学舒适卧位与安全舒适卧位是指通过合理的姿势安排和护理操作,让患者在卧床休息的过程中保持舒适的状态。
舒适卧位可以促进患者的血液循环、呼吸、排泄、消化等生理功能的正常进行,减少身体不适和痛苦感。
首先,在舒适卧位护理中,护士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选择适当的卧姿。
例如,对于呼吸困难的患者,可以采用半卧位或坐卧位,有助于扩大胸腔容积,促进肺部气体交换。
对于输尿管导管置入术后的患者,可以采用仰卧位,减少腹部的压迫,防止导管的意外脱落。
其次,在舒适卧位护理中,护士还需要给予患者相应的支撑和缓冲,避免身体部位之间的压迫和摩擦。
例如,对于长时间卧床的患者,护士可以使用软垫或橡胶圈垫在压力点上,减少对皮肤的损伤。
对于瘫痪患者,护士可以使用特殊的床垫或枕头,改变压力分布,预防褥疮的发生。
此外,在舒适卧位护理中,护士还需要进行适当的翻身和被褥整理,保持床铺的干净和整洁。
翻身是指将长时间卧床的患者从一个体位转换到另一个体位,既能保持患者的舒适感,又可以预防压疮和肌肉萎缩等并发症的发生。
被褥整理是指将床单、枕套、毛毯、被褥等进行调整和翻折,保持干净整洁的床上用品。
另外,安全是基础护理学中另一个重要的概念,指的是为患者提供安全的护理环境和护理服务,预防和避免患者发生意外伤害和感染。
在护理实践中,护士需要遵守各种安全操作规程和操作技能,如正确使用护理设备、正确处理医疗废物、正确洗手等。
此外,护士还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所使用的护理设备,确保其正常和安全运行。
在护理环境中,护士还需要随时观察患者的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总结起来,舒适卧位和安全是基础护理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舒适卧位可以使患者在卧床休息时保持舒适的状态,促进生理功能的正常进行;安全是保证患者在护理过程中不受伤害的重要保证。
护士需要具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对患者进行合理的姿势安排和支持,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和操作技能,确保患者的舒适和安全。
同时,护士还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护理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目录1 舒适 (1)1.1 概述 (2)1.1.1 舒适与不舒适的概念 (2)1.1.2 不舒适的原因 (2)1.1.3 不舒适的护理原则 (3)1.2 患者卧位与舒适 (4)1.2.1 卧位的性质 (4)1.2.2 常用卧位 (5)1.3 协助病人变换卧位 (8)1.3.1 扶助病人翻身侧卧 (9)1.3.2 协助患者移向床头 (9)1.3.3 保护具的使用 (10)1.4 疼痛患者的护理 (11)1.4.1 疼痛概述 (11)1.4.2 影响疼痛的因素 (12)1.4.3 疼痛的护理 (12)1 舒适知识目标:掌握按性质对卧位的分类和相互区别掌握常用卧位的适用范围和安置要点熟悉疼痛的概念及缓解疼痛的护理措施了解舒适的概念及促进舒适的护理措施能力目标:能根据病情及治疗需要,为患者安置卧位、进行转运和使用约束带素质目标:培养尊重爱护病人的护理职业素质教学重点:掌握按性质对卧位的分类和相互区别掌握常用卧位的适用范围和安置要点教学难点:掌握常用卧位的适用范围和安置要点课时:2时教学方法:讲授【导入】说说在我们的生活体验中,什么是舒适?病人在住院期间,又如何才能感觉到舒适呢?【启示】舒适与安全是人类的基本需要之一,其范围很广,涉及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物质和精神等各个方面。
当个体处于最佳健康状态时,每个人都会自主或不自主地调节机体,来满足自己的舒适需要,而人生病时,个体正常状态时的安静、安宁受到破坏,安全感消失,常处于不舒适的状态,故护士应通过认真、细致的观察,听取护理对象的主诉,结合他们的行为与表情,评估导致患者不舒适的原因,及时采取护理措施,解除不舒适,满足其对舒适的需求。
【教学内容】1.1 概述1.1.1舒适与不舒适的概念1、舒适舒适(comfort) 是个体身心处于健康、满意、没有疼痛、没有焦虑的轻松自在的主观感觉。
从舒适到不舒适可以分为许多层次,个体根据自己的生理、心理、所处环境、社会的特点和经历,对舒适和舒适的层次有不同的解释和体验。
患者的卧位与舒适卧位是指患者休息和适应医疗护理的需要时所采取的卧位姿势。
正确的卧位对减少疲劳、增进患者舒适、治疗疾病、减轻症状、预防并发症及进行各种检查等均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熟悉各种卧位的基本要求,协助或指导患者采取舒适、安全、正确的卧位。
一、舒适卧位的基本要求舒适卧位,即患者卧床时,身体各部位均处于合适的位置,感到轻松自在。
为了协助或指导患者卧于正确而舒适的位置,护理人员必须了解舒适卧位的基本要求,并按照患者的实际需要使用合适的支持物和保护性设施。
1.卧床姿势应尽量符合人体力学的要求,体重平均分布于身体的各个部位,关节维持于正常的功能位置,体内脏器在体腔内拥有最大的空间。
2.体位变换应经常变换体位,至少每两小时变换一次。
3.身体活动在无禁忌证的情况下,患者身体各部位每天均应活动,改变卧位时应进行全范围关节运动练习。
4.受压部位应加强皮肤护理,预防压疮的发生。
5.保护隐私当患者卧床或护理人员对其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均应注意保护患者隐私,根据需要适当地遮盖患者的身体,促进患者身心舒适。
二、卧位的分类根据卧位的自主性可将卧位分为主动、被动和被迫三种。
1.主动卧位即患者根据自己的意愿和习惯采取最舒适、最随意的卧位,并能随意改变卧位姿势,称之为主动卧位。
见于轻症患者、术前及恢复期患者。
2.被动卧位即患者自身无力变换卧位,躺卧于他人安置的卧位,称之为被动卧位。
常见于昏迷、极度衰弱的患者。
3.被迫体位即患者意识清晰,也有变换卧位的能力,但为了减轻疾病所致的痛苦或因治疗需要而被迫采取的卧位,称之为被迫卧位。
如肺心病患者由于呼吸困难而被迫采取端坐卧位。
三、常用卧位(一)、仰卧位也称平卧位。
仰卧位的基本姿势为患者仰卧,头下置一枕,两臂放于身体两侧,根据病情或检查、治疗的需要可分为:1.去枕仰卧位(1)姿势:去枕仰卧,头偏向一侧,两臂放于身体两侧,两腿伸直,自然放置。
将枕横立于床头(2)适用范围1)昏迷或全身麻醉为清醒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