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原理大作业VB四杆机构的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166.50 KB
- 文档页数:13
温馨小提示:本文主要介绍的是关于四杆机构的设计步骤和方法的文章,文章是由本店铺通过查阅资料,经过精心整理撰写而成。
文章的内容不一定符合大家的期望需求,还请各位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下载。
本文档下载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任意改写,从而已达到各位的需求。
愿本篇四杆机构的设计步骤和方法能真实确切的帮助各位。
本店铺将会继续努力、改进、创新,给大家提供更加优质符合大家需求的文档。
感谢支持!(Thank you for downloading and checking it out!)阅读本篇文章之前,本店铺提供大纲预览服务,我们可以先预览文章的大纲部分,快速了解本篇的主体内容,然后根据您的需求进行文档的查看与下载。
四杆机构的设计步骤和方法(大纲)一、四杆机构概述1.1四杆机构简介1.2四杆机构的应用领域二、四杆机构设计步骤2.1确定设计目标2.2分析四杆机构类型2.3确定机构参数2.4选择合适的材料2.5计算运动与动力参数2.6进行仿真分析与优化三、四杆机构设计方法3.1几何法3.1.1尺度法3.1.2位置法3.2解析法3.2.1矩阵法3.2.2微分方程法3.3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3.3.1CAD软件3.3.2仿真软件四、四杆机构设计实例4.1曲柄摇杆机构设计实例4.2双曲柄机构设计实例4.3双摇杆机构设计实例五、四杆机构设计注意事项5.1运动副间隙的考虑5.2刚度与强度的校核5.3疲劳寿命分析5.4安全系数的选择六、四杆机构设计总结与展望6.1设计成果总结6.2存在问题与改进方向6.3未来发展趋势与应用前景一、四杆机构概述以下是对四杆机构设计步骤和方法中的四杆机构概述部分的撰写:1.1 四杆机构简介四杆机构是由四个杆件组成的机械系统,它们通过关节连接在一起。
这四个杆件分别是:曲柄、连杆、摇杆和机架。
四杆机构根据其结构特点和运动特性,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直动四杆机构、摆动四杆机构、转动四杆机构等。
四杆机构在工程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其设计和研究在机械工程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1、如图示的铰链四杆机构中,AD 为机架,AB a ==35 mm ,CD c ==50 mm ,30==d AD mm ,问BC b =在什么范围内该机构为双摇杆机构;该机构是否有可能成为双曲柄机构?2、试画出图示机构的传动角γ和压力角α,并判断哪些机构在图示位置正处于“死点”?(1) (2)(3) (4)3、已知铰链四杆机构机架长度30=AD l mm ;其它两个连架杆长度分别为20=AB l mm ;40=CD l mm ,问:(1)其连杆BC 的长度须满足什么条件才能使该四杆机构为曲柄摇杆机构;(2)按上述各杆长度并选35=BC l mm ,用适当比例尺画出该机构可能出现最小传动角的位置,并在图上标出γmin 。
4、如图示曲柄滑块机构的运动简图,试确定当曲柄1等速转动时:(1)机构的行程速度变化系数K 。
(2)最小传动角min γ的大小。
(3)滑块3往复运动时向左的平均速度大还是向右的平均速度大。
(4)当滑块3为主动时,机构是否出现死点,为什么? (用作图法求解)5、在图示铰链四杆机构中,已知各构件的长度25=AB l mm ,55=BC l mm ,40=CD l mm , 50=AD l mm 。
(1)问该机构是否有曲柄,如有,指明哪个构件是曲柄;(2)该机构是否有摇杆,如有,用作图法求出摇杆的摆角范围;(3)以AB 杆为主动件时,该机构有无急回性?用作图法求出其极位夹角θ,并计算行程速度变化系数K ; (4)以AB 杆为主动件,确定机构的αmax 和γmin 。
.6、图示为开关的分合闸机构。
已知150=AB l mm ,200=BC l mm ,200=CD l mm , 400=AD l mm 。
试回答:(1)该机构属于何种类型的机构;(2)AB 为主动件时,标出机构在虚线位置时的压力角α 和传动角γ;(3)分析机构在实线位置(合闸)时,在触头接合力Q 作用下机构会不会打开,为什么?7、试设计一曲柄摇杆机构。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铰链四杆机构设计报告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班级:姓名:学号:~(Dim a, b, c, d, e, f, l1, l2, l3, l4, w1, w2, w3, a2, a3#, p, m, dc, bjj, n%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杆长赋值l1 = Val(Text1(0).Text)l2 = Val(Text1(1).Text)l3 = Val(Text1(2).Text)l4 = Val(Text1(3).Text)a = Val * / 180 初始角度转弧度/Call bj(bjj)If bjj = 1 Then Exit Subw1 = 0Call jsgw1 = Val 公式计算角速度,角加速度w2 = -w1 * l1 * Sin(a - c) / (l3 * Sin(b - c))w3 = w1 * l1 * Sin(a - b) / (l2 * Sin(c - b))= w2¥= w3a2 = (l3 * w3 * w3 - l1 * w1 * w1 * Cos(a - c) - l2 * w2 * w2 * Cos(b - c)) / (l2 * Sin(b - c))a3 = (l2 * w2 * w2 + l1 * w1 * w1 * Cos(a - b) - l3 * w3 * w3 * Cos(c - b)) / (l3 * Sin(c - b))= a2= a3End SubFunction jsg()If p = 0 Then p = -1、On Error GoTo ela = a + * w1 角度随时间增加d = l4 - l1 * Cos(a)e = -l1 * Sin(a)f = (d ^ 2 + e ^ 2 + l3 ^ 2 - l2 ^ 2) / (2 * l3)c = 2 * Atn((e + Sqr(d ^ 2 +e ^ 2 -f ^ 2) * p) / (d - f))b = Atn((e + l3 * Sin(c)) / (d + l3 * Cos(c)))w1 = -w1…el:w1 = -w1Line1(0).Y1 = / 2 定义各个线段端点的坐标Line1(0).X1 = / 2Line1(0).X2 = l1 * Cos(a) + Line1(0).X1Line1(0).Y2 = Line1(0).Y1 - l1 * Sin(a)Line1(3).X2 = Line1(0).X1 + l4Line1(3).Y2 = Line1(0).Y1;Line1(3).X1 = Line1(0).X1Line1(3).Y1 = Line1(0).Y1Line1(2).X1 = Line1(3).X2 + l3 * Cos(c)Line1(2).Y1 = Line1(3).Y2 - l3 * Sin(c)Line1(2).X2 = Line1(3).X2Line1(2).Y2 = Line1(3).Y2Line1(1).X1 = Line1(0).X2Line1(1).Y1 = Line1(0).Y2|Line1(1).X2 = Line1(2).X1Line1(1).Y2 = Line1(2).Y1Shape1(i).Left = Line1(i).X1 - 50 连接两杆转动副的中心坐标Shape1(i).Top = Line1(i).Y1 - 50Next i(Line1(1).X1, Line1(1).Y1), vbRed 画出主动件和连架杆的轨迹(Line1(2).X1, Line1(2).Y1), vbGreenEnd Function}Function bj(x) 杆长条件的判断x = 0xld = Val(Text1(0).Text)xlx = Val(Text1(0).Text)For i = 1 To 3 If xld < Val(Text1(i).Text) Then xld = Val(Text1(i).Text)^If xlx > Val(Text1(i).Text) Then xlx = Val(Text1(i).Text)Next iFor i = 0 To 3zh = Val(Text1(i).Text) + zhNext iIf (xlx + xld) > (zh - (xlx + xld)) ThenMsgBox ("不满足杆长要求")x = 1`End IfEnd Function。
[本讲课程的引入]现场经常要求满足预定的运动规律(如急回运动、如两连架杆的转角能够满足预定的对应位置关系);满足预定的连杆位置要求(如汽车车门,按开、闭两个位置设计)满足预定的轨迹要求(如鹤式起重机、搅拌机等)。
[本讲课程的内容]5-4 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设计内容:根据要求,设计连杆机构的四杆长度及运动副的位置。
● 设计可以归纳为三类问题:1.实现预定运动规律的设计 也称为函数生成问题。
常见的有实现主、从动件的角位移或线位移之间给定的关系,如要求两连架杆的转角满足预定的对应关系;要实现给定的行程速比系数K 等运动规律。
2.实现构件预定位置的设计 也称作刚体导引问题。
图5-11的造型机翻转机构,必须满足震实、起模时连杆BC 的两个预定位置。
3.实现预定轨迹的设计 也称为轨迹生成问题。
通常要求连杆上某点能精确或近似的通过若干给定的点。
如图5-5所示搅拌机构,要根据E 点的轨迹要求来设计四杆机构。
● 设计方法:图解法——简单明了,易于掌握,能够满足一些要求不高的工程设计问题,有时还为解析法提供图形和初始数据,检验解析法计算的结果的正确性。
解析法——计算准确,能够给出若干组解以供选择,但计算麻烦,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各种软件的飞速发展,可以使用计算机程序进行计算,使解析法得到了发展。
实验法——常用于轨迹设计,有试凑性质,但不失为一种有用的工程方法 一、 按给定连杆的位置设计四杆机构1)已知活动铰链中心的位置活动铰链中心B 、C 的位置给定,要求连杆依次占据11C B 、22C B 、33C B 三个位置,如图所示。
设计该铰链四杆机构。
内 容分析:由于B 、C 的轨迹分别是以固定铰链A 、D 为圆心的圆周或圆弧。
因此,1B 、2B 、3B 的圆心即为固定铰链A ;1C 、2C 、3C 的圆心即为固定铰链D 。
显然,如果给定连杆的两个位置,则A、D点将有无数解;给定三个位置时,有唯一解。
2) 已知两固定铰链中心的位置 若改取四杆机构的连杆为机架(活动铰链B 、C 变为固定铰链),则原机构中的固定铰链A 、D 将转变为活动铰链,即AD 成为连杆。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四杆机构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四杆机构的基本概念、分类和运动特性。
2. 学生能够运用四杆机构的运动原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能够了解四杆机构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及发展。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图示法和计算法分析四杆机构的运动。
2.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四杆机构,并运用CAD软件绘制其结构图。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四杆机构知识,进行创新设计并制作模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机械设计在工程技术领域的重要性,培养对机械设计的兴趣。
2. 学生能够通过团队合作,培养沟通、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能够关注机械设计领域的发展,树立创新意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机械设计课程的设计实践环节,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和制图技能,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四杆机构基本概念:四杆机构的定义、分类及其应用场景。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三节2. 四杆机构的运动特性:曲柄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构、摆线机构等运动原理及特点。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四节3. 四杆机构的设计方法:图示法、计算法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三章第一节、第二节4. 四杆机构的创新设计:结合实际需求,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设计。
教材章节:第三章第三节5. CAD软件在四杆机构设计中的应用:利用CAD软件绘制四杆机构结构图。
教材章节:第四章第二节6. 四杆机构模型的制作:分组进行四杆机构模型制作,巩固所学知识。
教材章节:第四章第三节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1. 第1周:四杆机构基本概念、分类及其应用场景。
2. 第2周:四杆机构的运动特性。
3. 第3周:四杆机构的设计方法。
四杆机构的条件:最短杆长度+最长杆长度其余两杆长度之和
组成该周转副的两杆中必有一杆为最短杆。
最短杆为连架杆,为曲柄摇杆机构,最短杆为几架时,为双曲柄机构。
死点:1)采用两组以上的相同机构组合使用,使各组机构的死点相互错开排列的方法2)采用安装飞轮加大惯性的方法,借惯性作用闯过死点。
传递功率范围大,传动效率高,传动比准确,使用寿命长,工作可靠。
分度圆直径d=mz 齿顶高ha=ha*m h*=1 c*=0.25
齿根高hf=(ha*+c*)m 齿全高h1=(2h*+c*)m
齿顶圆直径da=(z1+2h*)m 齿根圆直径Df=(z1-2h*-2c*)m
基圆直径Db=d1cosa 齿距p=πm
基圆齿距Pb=pcosa 齿厚s=πm/2
齿槽宽e=πm/2顶隙c=c*m m1=m2=m B12=-B2 a1=a2=a 标准中心距a=m(z1 +z2 )/2 节圆直径d =d
传动比i =w 1/w2 =z2 /z1 cos20 =0.9396
一次多项式:刚性冲击二次多项式:柔性冲击中速轻载
五次多项式:无刚无柔高速中载
余弦加速度:中低速重载正弦加速度:中高速度轻载
等速运动:低速轻载
机构原动件数小于机构自由度,机构运动不确定,原动件数大于机构自由度,机构的最薄弱的环节损坏
1.发生线上线段长度等于基圆上滚过的弧长
2.渐开线上任意一点恒与基圆相切
3.发生线与基圆的切点也是渐开线在K点的曲率中心
4.渐开线的形状取决于基圆的大小
5.基圆以内无渐开线。
机械设计中的平面四杆机构设计机械设计中的平面四杆机构设计是一项关键的技术,它对于机械设备的运动性能和工作效率具有重要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原理和方法,并重点讨论几种常见的平面四杆机构设计。
1. 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原理平面四杆机构是由四个杆件和四个转动副组成的机械系统。
其中,两个杆件为连杆,两个杆件为曲柄。
通过合理的连接和安排,平面四杆机构可以实现特定的运动轨迹和工作功能。
平面四杆机构通常具有四个连杆长度、四个连杆转动角度和四个面间夹角等参数,这些参数的选择和设计将直接影响机构的性能。
2. 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方法在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要素:2.1 机构类型选择根据具体的工作需求和运动特点,选择合适的平面四杆机构类型。
常见的类型包括双曲柄四杆机构、双滑块四杆机构和连杆滑块四杆机构等。
每种类型的机构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设计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做出选择。
2.2 运动轨迹设计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目标之一是确定所需的运动轨迹。
通过合理设置连杆长度和转动角度等参数,设计者可以使机构实现所需的直线运动、往复运动或者特定的曲线轨迹等。
2.3 运动性能评估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对平面四杆机构的运动性能进行评估。
常见的评估指标包括机构速度、加速度、运动稳定性和工作效率等。
通过使用运动分析软件或者手工计算,可以得到机构的具体性能参数。
3. 常见的平面四杆机构设计在实际应用中,有几种常见的平面四杆机构设计。
3.1 双曲柄四杆机构双曲柄四杆机构由两个曲柄和两个连杆组成,具有简单的结构和稳定的运动特性。
它常用于需要往复运动的机械设备中,例如活塞式发动机。
3.2 双滑块四杆机构双滑块四杆机构包含两个滑块和两个连杆,可实现两个滑块的相对运动。
这种结构常用于需要同时进行两个工作操作的装置,比如双手操作的印刷机械。
3.3 连杆滑块四杆机构连杆滑块四杆机构是由两个连杆和两个滑块组成,其中一个滑块在连杆上滑动。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铰链四杆机构设计报告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班级:姓名:学号:Dim a, b, c, d, e, f, l1, l2, l3, l4, w1, w2, w3, a2, a3#, p, m, dc, bjj, n%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杆长赋值l1 = Val(Text1(0).Text)l2 = Val(Text1(1).Text)l3 = Val(Text1(2).Text)l4 = Val(Text1(3).Text)a = Val * / 180 初始角度转弧度Call bj(bjj)If bjj = 1 Then Exit Subw1 = 0Call jsgw1 = Val 公式计算角速度,角加速度w2 = -w1 * l1 * Sin(a - c) / (l3 * Sin(b - c))w3 = w1 * l1 * Sin(a - b) / (l2 * Sin(c - b))= w2= w3a2 = (l3 * w3 * w3 - l1 * w1 * w1 * Cos(a - c) - l2 * w2 * w2 * Cos(b - c)) / (l2 * Sin(b - c))a3 = (l2 * w2 * w2 + l1 * w1 * w1 * Cos(a - b) - l3 * w3 * w3 * Cos(c - b)) / (l3 * Sin(c - b)) = a2= a3End SubFunction jsg()If p = 0 Then p = -1On Error GoTo ela = a + * w1 角度随时间增加d = l4 - l1 * Cos(a)e = -l1 * Sin(a)f = (d ^ 2 + e ^ 2 + l3 ^ 2 - l2 ^ 2) / (2 * l3)c = 2 * Atn((e + Sqr(d ^ 2 +e ^ 2 -f ^ 2) * p) / (d - f))b = Atn((e + l3 * Sin(c)) / (d + l3 * Cos(c)))w1 = -w1el:w1 = -w1Line1(0).Y1 = / 2 定义各个线段端点的坐标Line1(0).X1 = / 2Line1(0).X2 = l1 * Cos(a) + Line1(0).X1Line1(0).Y2 = Line1(0).Y1 - l1 * Sin(a)Line1(3).X2 = Line1(0).X1 + l4Line1(3).Y2 = Line1(0).Y1Line1(3).X1 = Line1(0).X1Line1(3).Y1 = Line1(0).Y1Line1(2).X1 = Line1(3).X2 + l3 * Cos(c)Line1(2).Y1 = Line1(3).Y2 - l3 * Sin(c)Line1(2).X2 = Line1(3).X2Line1(2).Y2 = Line1(3).Y2Line1(1).X1 = Line1(0).X2Line1(1).Y1 = Line1(0).Y2Line1(1).X2 = Line1(2).X1Line1(1).Y2 = Line1(2).Y1Shape1(i).Left = Line1(i).X1 - 50 连接两杆转动副的中心坐标Shape1(i).Top = Line1(i).Y1 - 50Next i(Line1(1).X1, Line1(1).Y1), vbRed 画出主动件和连架杆的轨迹(Line1(2).X1, Line1(2).Y1), vbGreenEnd FunctionFunction bj(x) 杆长条件的判断x = 0xld = Val(Text1(0).Text)xlx = Val(Text1(0).Text)For i = 1 To 3If xld < Val(Text1(i).Text) Then xld = Val(Text1(i).Text)If xlx > Val(Text1(i).Text) Then xlx = Val(Text1(i).Text)Next iFor i = 0 To 3zh = Val(Text1(i).Text) + zhNext iIf (xlx + xld) > (zh - (xlx + xld)) ThenMsgBox ("不满足杆长要求")x = 1End IfEnd Function。
(-8, 4)-(8, -4) 画出角速度w2函数图像, 0)-, 0)(0, -(0,= : = : "x"= : = 4: "y"For i = -7 To 7(i, 0)-(i,= i - : = : iNext iFor i = To StepIf i > And i < Then i = 0= : = i + : i, i)-(0, i)Next iDim a1, b1, c1, d1, e1, f1, w11#w11 =For x = To StepIf p = 0 Then p = -1On Error GoTo ela1 = a1 + w11d1 = l4 - l1 * Cos(a1)e1 = -l1 * Sin(a1)f1 = (d1 ^ 2 + e1 ^ 2 + l3 ^ 2 - l2 ^ 2) / (2 * l3)c1 = 2 * Atn((e1 + Sqr(d1 ^ 2 + e1 ^ 2 - f1 ^ 2) * p) / (d1 - f1))b1 = Atn((e1 + l3 * Sin(c1)) / (d1 + l3 * Cos(c1)))w11 = -w11el:w11 = -w11w111 = Valw21 = -w111 * l1 * Sin(a1 - c1) / (l3 * Sin(b1 - c1))w31 = w1 * l1 * Sin(a1 - b1) / (l2 * Sin(c1 - b1))a21 = (l3 * w31 * w31 - l1 * w111 * w111 * Cos(a1 - c1) - l2 * w21 * w21 * Cos(b1 - c1)) / (l2 * Sin(b1 - c1))a31 = (l2 * w21 * w21 + l1 * w111 * w111 * Cos(a1 - b1) - l3 * w31 * w31 * Cos(c1 - b1)) / (l3 * Sin(c1 - b1))(x, w21)Next xEnd IfEnd Sub(-8, -(8, 画出角速度w3函数图像, 0)-, 0)(0, -(0,= : = : "x"= : = : "y"For i = -7 To 7(i, 0)-(i,= i - : = : iNext iFor i = To StepIf i > And i < Then i = 0= : = i + : i, i)-(0, i)Next iDim a1, b1, c1, d1, e1, f1, w11#w11 =For x = To StepIf p = 0 Then p = -1On Error GoTo ela1 = a1 + w11d1 = l4 - l1 * Cos(a1)e1 = -l1 * Sin(a1)f1 = (d1 ^ 2 + e1 ^ 2 + l3 ^ 2 - l2 ^ 2) / (2 * l3)c1 = 2 * Atn((e1 + Sqr(d1 ^ 2 + e1 ^ 2 - f1 ^ 2) * p) / (d1 - f1))b1 = Atn((e1 + l3 * Sin(c1)) / (d1 + l3 * Cos(c1)))w11 = -w11el:w11 = -w11w111 = Valw21 = -w111 * l1 * Sin(a1 - c1) / (l3 * Sin(b1 - c1))w31 = w1 * l1 * Sin(a1 - b1) / (l2 * Sin(c1 - b1))a21 = (l3 * w31 * w31 - l1 * w111 * w111 * Cos(a1 - c1) - l2 * w21 * w21 * Cos(b1 - c1)) / (l2 * Sin(b1 - c1))a31 = (l2 * w21 * w21 + l1 * w111 * w111 * Cos(a1 - b1) - l3 * w31 * w31 * Cos(c1 - b1)) / (l3 * Sin(c1 - b1))(x, w31)Next xEnd IfEnd SubPrivate Sub Picture4_DblClick() 画出角加速度a2d(-8, 8)-(8, -8), 0)-, 0)(0, -(0,= : = : "x"= : = 8: "y"For i = -7 To 7(i, 0)-(i,= i - : = : iNext iFor i = 7 To -7 StepIf i > And i < Then i = 0= : = i + : i, i)-(0, i)Next iDim a1, b1, c1, d1, e1, f1, w11#w11 =For x = To StepIf p = 0 Then p = -1On Error GoTo elell:a1 = a1 + w11d1 = l4 - l1 * Cos(a1)If IsEmpty(d1) Then GoTo elle1 = -l1 * Sin(a1)If IsEmpty(e1) Then GoTo ellf1 = (d1 ^ 2 + e1 ^ 2 + l3 ^ 2 - l2 ^ 2) / (2 * l3)If IsEmpty(f1) Then GoTo ellc1 = 2 * Atn((e1 + Sqr(d1 ^ 2 + e1 ^ 2 - f1 ^ 2) * p) / (d1 - f1))If IsEmpty(c1) ThenGoTo ellEnd Ifb1 = Atn((e1 + l3 * Sin(c1)) / (d1 + l3 * Cos(c1)))If IsEmpty(b1) Then GoTo ellw11 = -w11el:w11 = -w11w111 = ValIf b1 = Null Then GoTo ellw21 = -w111 * l1 * Sin(a1 - c1) / (l3 * Sin(b1 - c1))w31 = w1 * l1 * Sin(a1 - b1) / (l2 * Sin(c1 - b1))a21 = (l3 * w31 * w31 - l1 * w111 * w111 * Cos(a1 - c1) - l2 * w21 * w21 * Cos(b1 - c1)) / (l2 * Sin(b1 - c1))a31 = (l2 * w21 * w21 + l1 * w111 * w111 * Cos(a1 - b1) - l3 * w31 * w31 * Cos(c1 - b1)) / (l3 * Sin(c1 - b1))(x, a21)(-8, 8)-(8, -8) 画出角加速度a3 , 0)-, 0)(0, -(0,= : = : "x"= : = 8: "y"For i = -7 To 7(i, 0)-(i,= i - : = : iNext iFor i = -7 To 7 StepIf i > And i < Then i = 0= : = i + : i, i)-(0, i)Next iDim a1, b1, c1, d1, e1, f1, w11#w11 =For x = To StepIf p = 0 Then p = -1On Error GoTo ela1 = a1 + w11d1 = l4 - l1 * Cos(a1)e1 = -l1 * Sin(a1)f1 = (d1 ^ 2 + e1 ^ 2 + l3 ^ 2 - l2 ^ 2) / (2 * l3)c1 = 2 * Atn((e1 + Sqr(d1 ^ 2 + e1 ^ 2 - f1 ^ 2) * p) / (d1 - f1))b1 = Atn((e1 + l3 * Sin(c1)) / (d1 + l3 * Cos(c1)))w11 = -w11el:w11 = -w11w111 = Valw21 = -w111 * l1 * Sin(a1 - c1) / (l3 * Sin(b1 - c1))w31 = w1 * l1 * Sin(a1 - b1) / (l2 * Sin(c1 - b1))a21 = (l3 * w31 * w31 - l1 * w111 * w111 * Cos(a1 - c1) - l2 * w21 * w21 * Cos(b1 - c1)) / (l2 * Sin(b1 - c1))a31 = (l2 * w21 * w21 + l1 * w111 * w111 * Cos(a1 - b1) - l3 * w31 * w31 * Cos(c1 - b1)) / (l3 * Sin(c1 - b1))(x, a31)(-8, -(8, 角位移s2,s3函数的输出, 0)-, 0)(0, -(0,= : = : "x"= : = : "y"For i = -7 To 7 Step(i, 0)-(i,= i - : = : iNext iFor i = -3 To StepIf i > And i < Then i = 0= : = i + : i, i)-(0, i)Next iDim a1, b1, c1, d1, e1, f1, w11#w11 =For x = To StepIf p = 0 Then p = -1On Error GoTo ela1 = a1 + w11d1 = l4 - l1 * Cos(a1)e1 = -l1 * Sin(a1)f1 = (d1 ^ 2 + e1 ^ 2 + l3 ^ 2 - l2 ^ 2) / (2 * l3)c1 = 2 * Atn((e1 + Sqr(d1 ^ 2 + e1 ^ 2 - f1 ^ 2) * p) / (d1 - f1)) b1 = Atn((e1 + l3 * Sin(c1)) / (d1 + l3 * Cos(c1)))w11 = -w11el:w11 = -w11If x = Then czd = c1: czx = c1If czd < c1 Then czd = c1If czx > c1 Then czx = c1= czd - czxIf x = Then czd1 = b1: czx1 = b1If czd1 < b1 Then czd1 = b1If czx1 > b1 Then czx1 = b1= czd1 - czx1(x, c1)(x, b1), vb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