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像档案拍摄归档知识
- 格式:doc
- 大小:59.50 KB
- 文档页数:4
声像档案的分类、归档范围和整理要求声像档案的分类、归档范围和整理要求一、声像档案的分类1、F1底片2、F2正片3、F2.1建设面貌4、F2.2人物类5、F2.3会议类6、F2.4参观视察类7、F.2.5业务活动类8、F2.6荣誉类9、F2.7文体活动类10、F3录音带11、F4录像带12、F5磁盘13、F6光盘二、声像档案的归档(一)归档范围1、凡是本单位在公务活动中产生的具有凭证和参考价值的照片、录音带、录像带、光盘等材料,应归档保存。
2、根据国家档案局《照片档案管理规范》及市档案局有关声像档案归档的要求。
声像档案归档范围及保管期限为:序号属类名称内容保管期限 ??1 建设面貌类本单位建设面貌的声像信息材料(包括:地理概貌、城乡建设、工程项目、名胜古迹、自然风光、办公环境等)永久 ?2 人物类本单位历任领导班子照片(单人照)永久 ?3 会议类各种重要会议的声像信息材料永久/长期 ?4 参观视察类上级机关领导或社会知名人士来本单位视察、检查工作的声像信息材料永久/长期 ?5 业务活动类本单位重大活动、重要外事活动及职能活动的声像信息材料永久/长期 ?6 荣誉类被评为市级以上先进集体及各种奖项、称号的荣誉实物的声像信息材料(将实体拍成的照片) 永久 ?7 文体活动类本单位组织的各项文娱体育活动的声像信息材料长期 3、编制本单位声像档案的归档范围。
为了确保本单位声像信息材料的完整、准确、系统。
各单位都要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声像档案归档制度和保管期限表。
归档制度包括归档的范围、时间和要求,并明确有关人员的职责。
三、声像档案的整理(一)照片档案的整理△底片档案的整理1、整理要求:(1)底片不分属类,按形成时间先后顺序编号入底片册,并将底片号完整的写在底片册对应的位置及底片袋上,装满一册为一卷,每一卷底片编一个流水张号。
底片不需制作目录。
(2)底片与照片应分开存放。
2、编底片张号(机关档案)F1—1(1)?底片张号(一本底片内编一个流水号,从1?起开始编)F1—1(1)??底片案卷号(从1起编)F1—1(1)??一级属类(照片类代号)F1—1(1)??大类代号(声像档案)3、编底片册号(案卷号)F1—1??第一卷(底片册号,从1起编)F1—1??一级属类(底片类代号)F1—1??大类代号(声像档案代号)?4、填写底片册封面、背脊(机关档案)?封面格式:全宗名称:广州市海珠区XX局题名:底片全宗号 50 档号 F1-1 目录号 ? 起止张号 1~年度 2006~保管期限长期 ??脊格式:全宗号 50 目录号 ? 年??度 2006~类??别底片档??号 F1-1 ?△照片(正片)档案的整理1、照片分类:按内容分类(一般分七大类见归档范围),每类设一册或若干册,按时间先后顺序,装满一册为一卷。
声像档案归档内容建设工程声像档案的归档内容:
(一)开工前原貌
1.原址、原貌;
2.周边状况;
3.拆迁情况。
(二)基础工程
1.建筑物基础类型及施工,包括打桩、基础开挖、桩基础、基础钢筋、基础浇灌、基础墙、基础回填、支撑、垫层、承台等;
2.建筑物基础异常处理。
(三)主体工程
1.主体设计模型;
2.钢筋工程;
3.管线工程;
4.砌体、砼灌注;
5.主体结构布局、大型构件安装;
6.防水、保温、防腐工程。
(四)工程项目竣工面貌
1.工程整体外观和立面状况,包括各个立面及代表性标志;
2.消防、绿化、亮化、雕塑、道路、太阳能等附属和配套设施。
(五)其它方面
1.开工、竣工仪式;
2.施工现场与施工管理;
3.工程质量检查、质量事故及处理情况;
4.施工建设中的重要活动、重大事件;
5.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等施工情况;
6.竣工验收情况。
其中工程原貌、基础、隐蔽、主体、质量事故、竣工面貌为声像资料归档的必备内容。
有特殊要求的工程,可据实增加拍摄内容。
注:施工过程中的各方面重要数据,在拍摄过程中需要近距离记录下来(所拍照片要能够清晰看到相关重要施工数据)。
所提交资料须为原始资料,不得进行编辑、更改元数据。
所有资料在转移载体过程中,请使用复制,勿进行剪切操作。
声像档案整理、保管规则一、声像档案的分类、组合、编排、制作说明、刻盘由公司信息管理员负责,办公室负责检查、监督、编目和归档。
二、分类、编号1.照片按问题分类,集中存放重要照片,必须将底片及相关文字资料一起归档。
2.录音带、录像带、摄像带按年代—问题分类,按内容编号。
同一内容分录几盘的应视为一个案卷,编一个案卷号,然后每盘再依次编排序号。
三、文字说明的编写1.文字说明基本内容包括事由、时间、地点、人物、背景、作者(摄制者)等。
2.编写文字说明的要求:(1)准确揭示档案材料的内容,概括其反映的全部信息,标注项目正确齐全;(2)照片按自然张(内容相近的亦可以若干张)编写文字说明。
录音带、录像带、摄像带按案卷编写文字说明。
一组声像资料联系密切的应加以文字说明。
(3)时间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四、编制格式1.照片编制采用横写格式。
其格式为照片/底片号—文字说明—参见号—摄制时间—摄制者。
2.录像带、录音带、摄像带、光盘的编制格式:在盒套上置标注页。
按要求逐项填写。
五、案卷要求1.将具有共同主题内容的若干份声像资料组成案卷,集中编放。
2.卷内目录:照片、底片以主题填写卷内目录;录音、录像带、摄像带光盘以盒为单元填写卷内目录。
3.卷内备考表,用于说明卷内声像材料的整理、变动情况。
六、声像档案的保管1、声像档案入库前要进行检查,对已被污损的,要进行必要的技术处理。
2、保管条件:底片、胶片库、照片库、录音、录像带库应保持在温湿度相对合理的地方(20℃左右,50%以下湿度);3、底片册、录音、录像带、摄像带应立放,磁带库必须避开30奥斯特以上的磁场,磁场盒与盒的间距不小于3mm;存放磁带最好不用铁皮柜。
4、对库存的照片档案,要一年检查一次。
声像资料拍摄整理归档要求第一篇:声像资料拍摄整理归档要求声像资料拍摄整理归档要求一、项目建设期间的声像档案整理应附文字说明,包括事由、时间、地点、人物、背景、作者等内容,由施工、监理单位负责形成和收集的录音、录像、照片等资料,并按载体类型、内容、年度整理后移交文控中心。
事由:按照片影像所反映事件、人物的情况编制填写;时间:指事情发生或事物变化、产生的时间和拍摄时间,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地点:指被摄特所在的具体地点;人物:指照片影像上主要人物的姓名、身份;背景:指对揭示照片影像主题具有一定作用的背景。
摄影者:指照片的拍摄单位和拍摄人。
文字说明要简洁、通顺。
一般不超过200字。
例如:xxxx年x月xx日在xx设备吊装事由:xx变换器吸收塔吊装时间: 2015-07-15 地点:净化合成装置现场人物:/ 背景:xxx项目净化合成装置作者:XXX二、项目运行过程中各类声像资料拍摄、录制要求1.进度类声像:要求同一部位或同一单元在同一地点、不同角度、随着进行变化而不定期拍摄,拍摄、录制的声像要能够充分反映装置进度情况。
项目进度的重要环节,如大型设备吊装、新工艺实施等要进行录像。
装置全貌声像:要求在同一角度、定期(至少一周拍摄一次)拍摄,声像清晰,能够反映出装置随着工程进展的全貌变化。
2.检查类声像:上级领导检查声像包括领导视察、上级主管单位检查等类声像,要求要以人物为主,配备装置为背景,声像要能够体现人物的行为。
监理、项目管理人员、施工单位检查类声像包括现场检查验收、巡视、旁站、平行检验、见证取样等类声像,要求要以检查部位为主,配以检查、检测工具和标识,声像资料与文字资料文件相统一对应。
3.重要会议类声像:各种重要或大型会议要将所有参会人员拍摄齐全,有会议主题的横幅或标语,也要拍摄到影像中,重大会议要进行录像。
4.质量、安全问题/事故声像:重大质量隐患/问题/事故、安全隐患/问题/事故声像,要将问题点拍摄清楚,在声像说明中描述清楚。
声像档案归档制度
一、归档时间
我院各科室在工作中形成的声像档案,应随时向档案室移交。
二、归档要求
1、凡归档的声像材料必须是原版、原件。
2、归档的声像材料要求齐全完整、图像清晰、声音清楚。
3、凡本院形成的声像材料应及时归档,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据为己有。
三、声像档案的整理:
1、照片档案按问题分类,每类内的照片按时间顺序排列。
照片、底片及其文字说明要齐全。
相互有联系的照片不能分散,文字说明要反映照片的事由、时间、地点、人物、背景及摄影者,文字力求简明、通顺,一般在200 字以内为宜。
底片按流水编号,放入底片册中保存。
2、录像录音档案
录像录音档案按问题进行分类。
每盒(盘)的外套上要贴有标签,注明其内容、主要人物、形成日期和保管期限。
档案部门按接收入库时间的先后顺序登记入册。
录像录音档案接收以后,不得随意消磁。
如有消磁,必须经有关业务部门和主管领导同意,履行签批手续后方可消磁,并要在登记目
录中注销。
声像档案归档范围、内容和要求及注意事项一、城建声像档案的归档范围1、从城市总体角度反映城市面貌的声像档案;2、反映城市地方特色和建筑艺术水平较高的重要建筑物、构筑物、桥梁等工程的声像档案;3、具有历史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的建筑声像档案;4、记录城市主要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原貌、建设中的实际情况和建成竣工的新貌声像档案;5、城市著名的风景、园林、名胜、古迹、公共设施、绿化、市树、市花等容貌声像档案;6、各级领导、专家等在城市建设活动中形成的声像档案;7、各种突发事件的声像档案。
二、建设工程声像档案的归档内容1、开工前工程区域全景原貌,工程所处地理位置,建筑面积、层数、高度,结构体系,建设、设计监理、监督、地勘、施工单位名称;2、工程的立项批文、可行性研究和方案设计、施工许可、设计审查等前期活动;3、工程招、投标活动;4、工程的重要招商引资、签约仪式;5、拆迁、移民情况;6、工程奠基、开工仪式;7、是否有与施工质量管理相应的技术标准,有否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有否施工质量检验制度和综合施工质量水平评定考核制。
施工过程采用或引进的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8、工程中的重要试验、检测和重要部位、重要工序施工隐蔽情况;⑴基础工程:平基土石方开挖;施工定位放线,轴线控制;基础坑槽开挖;岩石基础取样标本,地基承载能力(检测结果与设计承载力比较);钢筋抽检及砼强度评定情况;砼浇筑,基础桩动、静载检测结果及检测单位;设计变更建设、监理、质监部门检查验收等。
⑵主体结构:轴线、标高设置及控制;结构工程施工的特点、难点,检验批及分项工程和子分部工程的划分及验收;模板的制作和安装及其质量保证措施;钢筋制作和安装及其保证质量的措施,尤其是钢筋接头的可靠性及钢筋安装和保护层位置的准确;砼浇注及其质量保证措施,施工缝或后浇带留置及处理和砼养护;砼强度评定情况;砼结构子分部钢筋保护层验收及砼结构实体强度检测情况;砌体工程施工情况及其质量保证措施;砼、砌体综合观感质量情况;⑶工程材料、半成品验收检测及见证取样送检测情况,施工单位对基础及主体结构工程质量评定情况,沉降观测点的设置及沉降观测情况,基础及主体结构工程验收及其结论意见。
建设工程声像档案拍摄归档业务知识
一、主要内容
1、工程(项目)声像档案拍摄收集归档的内容
2、照片档案的拍摄整理
3、录像资料的拍摄整理
4、录像专题片的制作
5、声像档案移交
二、收集原则:
原则一:拍摄、收集工作与工程建设同步
原则二:真实记录建设工程实际状况
原则三:全面反映建设工程整体面貌
1、记录建筑物(构筑物)的各个部分
基础+主体+ 附属设施 / 兼顾所有单体(注意分期开工的项目,每一期都要重复采集)
2、记录工程建设各个方面
严格按照文件规定五个方面,特别是工程原貌、基础、隐蔽、主体、质量事故、竣工面貌为声像档案归档的必备内容。
3、记录工程建设的整个过程
前期 + 中期 + 后期(竣工)不漏项的全面记录
4、照片拍摄和视频拍摄必需同时同步完成
三、收集归档内容:
(一)开工前原貌
(二)基础工程
(三)主体工程
(四)竣工面貌
(五)其它方面
(一)开工前原貌
1. 原址、原貌
2. 周边状况多个角度(本工程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相邻建筑)
(二)基础工程
1.建筑物基础类型及施工
打桩、基础开挖、桩基础、基础钢筋、基础浇灌、基础墙、基础回填、支撑、基础垫层、承台等
2. 建筑物基础异常处理
3、地下管线
4、地下人防工程
(三)主体工程
1. 主体设计模型
2. 钢筋工程
3. 管线工程
4. 砌体、砼灌注
5. 主体结构布局、大型构件安装
6. 防水、保温、防腐工程
(四)竣工面貌
1. 工程整体外观和立面状况
2. 消防、绿化、亮化、雕塑、道路等附属及配套设施
(五)其它方面
1.开工、竣工仪式
2.施工现场及施工管理(文明工地创建等)
3.工程质量检查、质量事故及处理情况
4.施工建设中的重要活动、重大事件
5.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等施工情况
6.竣工验收情况
总之,具体的有36个节点需要拍摄,即:1 原址、原貌(周边状况、拆迁情况);
2 开工仪式;
3 打桩;
4 基础开挖(挖土);
5 基础浇灌;
6 垫层浇灌;
7 承台浇灌;
8 基础柱浇灌;
9 基础回填(回土);10 每层结平浇灌;11 圈梁浇灌;
12 模板工程;13 支撑;14 钢筋工程;15 管线工程;16 大型构件安装;17 主体设计模型;18 主体结构布局;19 建筑物基础异常处理;20 防水工程;21 保温工程;22 防腐工程;23 竣工后整体外观、各个立面;24 代表性标志等;25 消防;26 绿化;27 亮化;28 雕塑;29 道路等附属配套设施;30 竣工仪式;31 施工现场与施工管理;32 工程质量检查;33 质量事故及处理情况;34 施工建设中重要活动、事件;35 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36 竣工验收情况。
(六)市政工程声像档案拍摄的主要内容
1、市政工程施工前状况
2、市政工程总体概貌
3、市政工程基槽隐蔽前、管线敷设、井位施工(高程、轴线、重要的坐标等)情况
4、道路工程路基、基层、面层、人行道、挡土墙、绿岛及附属构筑物等各个分部施工全过程
5、桥、涵及施工断面情况
6、桥梁工程:桥墩、承台、梁板、吊装、亮化(钢筋、混凝土及新材料、新工艺等)
7、竣工验收情况(包括验收过程、建筑物、构筑物全貌)
8、质量事故发生部位的位移、沉降、变形及处理
四、照片资料的拍摄整理
(一)拍摄人员要求
声像工作人员应具有一定的建设工程专业、档案专业、影视专业技能的人员承担
(二)拍摄相机要求
使用专业单反相机
相机设定照片分辨率:不小于1200万像素
(三)相机设置
1、拍摄前必须正确设置相机中的日期、时间、照片大小、照片质量、色彩空间等。
2、相机的照片格式设定在RAW+JPEG。
3、相机的光圈使用F7、速度1/60s以上,感光度ISO设置一般不超过400,最好设100。
(四)拍摄照片的质量要求
1.主题明确
画面完整,构图完美,尽量保持画面中的线条横平竖直,拍摄项目与拍摄内容相符,保留拍摄信息,避免张冠李戴
2.画面清晰、色彩真实
曝光准确、焦点清晰,色彩还原逼真
3.防止失真(使用广角镜时注意校正焦平面,防止画面过度失真)
(五)拍摄照片的整理
1、系统著录每张照片均需按照档案馆的声像档案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进行著录:工程项目信息(项目名称、施工位置、建设单位等);拍摄者(姓名或代码);
拍摄时间;拍摄位置;相机信息(品牌、型号);存储位置信息;原始文件名。
2、制作声像档案册
档案册要注明项目名称(主题文字),工程概貌,照片的说明,拍摄单位,拍摄人。
档案册打印应使用激光快印或油墨颜料的彩色打印,也可以用照片装帧成册,不能用水溶性墨打印(不符合档案保存要求)。
列为市级以上重点工程或者申报市级以上优质工程的项目,需要从拍摄的数码照片中选择各个内容节点的照片不少于80张,制作成照片档案册。
三、录像资料的拍摄整理
(一)摄像机的要求
使用高清专业数字摄像机,分辨率不低于1920×1080 25p或1920×1080 50i,码流不低于15Mbps,视频格式标准为: MPEG。
(二)摄像质量要求
主题明确、白平衡准确、焦点清晰、色彩真实;
图面运动稳定,少使用推拉镜头;
多机位、多视角拍摄;
使用三脚架,左右上下稳定移动。
(三)录像资料的整理
视频编辑
对录像资料按照建设工程进度流程的项目内容进行剪接,并配上相应的文字说明,镜头编辑要符合逻辑关系,转换自然。
四、录像专题片的制作
列为市级以上重点工程或者申报市级以上优质工程的项目,还需要制作专题片。
要求是:
1.国家级“鲁班奖”、省级“扬子杯”、市级“琼花杯”,这一类专题片有不同的要求。
2.市级、省级评优片,要求主题明确、脚本文字表达准确、优美,配音标准、流畅,字幕清晰;充分反映工程项目的技术特点、工艺特色和建设风貌;片长不少于8分钟;画面流畅,转接自然,画面与文字相吻合,无晃抖、跳帧、黑屏等技术瑕疵。
3.国家级“鲁班奖”,片长5分钟,技术、艺术性要求更高(如有需求,可以推荐摄制单位)。
五、声像档案的移交
声像档案成果应包含:建设工程照片档案集,数码照片、录像资料和录像专题片,均应刻录于符合档案保存要求的DVD光盘。
光盘说明文件:说明光盘保存的内容、档案数量、制作日期、制作者等。
光盘的标签:光盘标签内容包括:工程项目的名称、工程项目档案号(由城建档案馆赋号)、责任者(录制单位或个人)、录制时间等。
所有声像文件首先在电子报送系统生成对应文件夹,根据分类把所有文件放在对应的文件夹中,进行打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