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药品的正确使用方法
- 格式:pptx
- 大小:934.44 KB
- 文档页数:32
急救箱药品使用方法急救箱药品使用方法急救箱是应急情况下提供基本医疗援助的重要工具,其中的药品在正确使用的情况下能够帮助处理一些日常的急诊情况。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急救箱药品及其使用方法。
1:创可贴- 将伤口先用清水清洁干净。
- 取下创可贴的外包装,注意不要触摸粘贴面。
- 将创可贴贴在伤口处,确保边缘周围没有皱褶。
- 按住创可贴边缘,用力顺着伤口方向粘贴,确保贴紧。
2:消毒棉球- 先用清水清洁伤口,可以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
- 取出消毒棉球,将其用力挤压,使其湿润。
- 轻轻擦拭伤口周围,不要用力摩擦伤口。
3:碘伏- 将伤口清洗干净,用纱布或棉球沾取适量的碘伏。
- 轻轻擦拭伤口周围,避免碘伏进入伤口。
- 如果伤口较深或面积较大,建议就医前咨询医生。
4:敷料药膏- 先用清水清洁伤口并擦干。
- 取适量的敷料药膏放在棉签上,均匀涂抹在伤口上。
- 将敷料药膏均匀涂抹在伤口上,可用创可贴固定。
5:温感贴- 将温感贴取出,撕掉透明保护膜。
- 把温感贴贴在疼痛部位,确保贴紧皮肤。
- 温感贴会自发加热,放疗疼痛部位几个小时。
6:抗生素药剂- 根据医生的建议或说明书上的剂量,按时服用。
- 最好在饭后服用,避免对胃产生刺激。
- 在服用抗生素期间,避免喝酒和吸烟。
7:紧急用药- 根据情况,使用紧急用药前请充分阅读说明书。
- 按照说明书上的剂量和方法使用紧急用药。
- 如有不适或疑问,立即就医并告知医生使用了紧急用药。
附件:无法律名词及注释:- 主动暴露:主动暴露是指有知情和明确意愿的情况下,暴露自身的行为。
- 接触传播:由于接触带有病原体的物品、场所、人员等而导致的传播方式。
常见药品的正确用法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技术和药品研发不断创新,人们的生命质量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药品常常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药品使用不当却可能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更大的损害。
下面将详细介绍一些常见药品的正确使用方法。
一、退烧药退烧是我们日常常见的症状之一,常常会在感冒等疾病引起的发热时出现,退烧药的作用是通过降低身体的体温来改善症状,常见的退烧药包括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
但是,这些药品的使用需要遵守以下原则。
1、对于适龄服用儿童和成人的生理特点及体质不同,所以退烧药的服用也受到不同的规范。
对于儿童,我们应该尽量避免使用布洛芬等非甾体类抗炎药,最好选用对乙酰氨基酚这类药品。
而对于成人,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来选择药品。
2、用药时间不宜过久退烧药虽然可以缓解症状,但是过度使用会对身体产生负面影响。
一般来说,如果症状没有得到缓解,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进行必要治疗。
3、避免与其他药品同时使用在同时使用其他药品时,退烧药的副作用可能会被增强或减弱,对身体造成损害或者影响疗效。
所以,在使用药品之前,一定要先咨询医生或药师,并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的规范使用。
二、消炎药消炎药是一类常用的药品,广泛用于炎症等疾病的治疗,包括青霉素、头孢等。
消炎药的使用也需要遵守以下原则。
1、对于适龄服用儿童和成人在生理发育过程中也存在差异,所以在使用消炎药时也需要注意适龄服用。
对于儿童,父母要注意观察孩子的体温、呼吸等情况,并在医生指导下选择药品。
2、严格遵守服药规律消炎药需要根据药品说明书上的规定来服用,不能随意增减药量或者中断治疗。
当然,如果使用后出现过敏等不适,也要及时向医生汇报,以方便调整治疗方案。
3、避免与其他药品同时使用同样,在使用消炎药的过程中,也要避免与其他药品同时使用。
在药品使用之前,一定要咨询医生或药师,并按照说明书的规范使用。
三、止咳药止咳药是目前市场上非常常见的一类药物,包括黄芪、甘草等。
完整的常用药品使用手册1. 药品名称:阿司匹林用途:用于缓解疼痛、退烧、消炎等使用方法:口服,每次一片,每日三次,饭后服用注意事项:- 不得与其他含有阿司匹林成分的药物同时使用- 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婴儿禁用- 长期服用可能导致胃溃疡等胃肠道问题2. 药品名称:布洛芬用途:用于缓解疼痛、退烧、消炎等使用方法:口服,每次一片,每日三次,饭后服用注意事项:- 不得与其他含有布洛芬成分的药物同时使用- 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婴儿禁用- 使用过程中注意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和饮品3. 药品名称:感冒灵颗粒用途:用于缓解感冒症状如鼻塞、流涕、咳嗽等使用方法:口服,每次一袋,每日三次,饭后服用注意事项:- 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婴儿慎用,需遵医嘱- 使用期间应避免饮食过辛辣或刺激性食物- 注意药物过敏情况,使用时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用4. 药品名称:布地奈德喷雾剂用途:用于缓解哮喘等呼吸道疾病症状使用方法:口腔喷雾,每次两喷,每日三次注意事项:- 不得与其他含有布地奈德成分的药物同时使用- 使用期间应避免接触过敏源和致敏物质- 使用过程中遵循医生指示,不可随意调整剂量5. 药品名称:腹泻止痛片用途:用于缓解腹泻和腹痛症状使用方法:口服,每次两片,每日三次,餐后半小时服用注意事项:- 忌食生冷、油腻食物- 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婴儿禁用- 使用过程中如症状无改善或加重应及时就医6. 药品名称:清热解毒颗粒用途:用于缓解发热、咽喉肿痛、口腔溃疡等使用方法:口服,每次一袋,每日三次,饭后服用注意事项:- 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婴儿慎用,需遵医嘱- 使用期间可适量饮水,多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注意过敏情况,使用时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用7. 药品名称:云南白药用途:用于治疗皮肤烧烫伤、割伤、擦伤等使用方法:外用,将伤口清洗干净后撒上药粉,每日多次注意事项:- 切勿用于口腔和眼部伤口- 若伤口情况严重应立即就医- 使用过程中如出现过敏或感染等情况应停用本手册提供了常用药品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但仅供参考,不应替代医生的诊断和指导。
常见药品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治疗原则药品是一种常见的医学治疗手段。
在医学领域中,药品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和预防。
然而,虽然药品可以帮助人们恢复健康,但如果使用不当,它们也可能会带来一系列副作用和健康风险。
因此,正确选择和使用药品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常见药品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治疗原则,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使用和管理药品。
一、解热镇痛药解热镇痛药是常见的非处方药品。
它们可以减轻头痛、发热、关节疼痛等症状。
常见的解热镇痛药包括阿司匹林、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等。
虽然这些药品比较安全,但使用不当会有副作用。
使用解热镇痛药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按照说明书使用药品。
不要在没有医生指导的情况下重复使用药品或超过推荐的剂量。
2.不要同时使用多种解热镇痛药。
这些药品会相互干扰,并增加副作用的风险。
3.避免使用解热镇痛药来掩盖其他潜在的健康问题。
这些药品只适用于缓解临时的疼痛和发热症状。
二、抗生素抗生素是一类常见的处方药品,被广泛应用于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和预防。
抗生素有多种不同的类型,每一种都有不同的作用方式和用途。
因此,使用抗生素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抗生素只能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
使用抗生素治疗非感染性疾病是无效的,并会增加耐药性和其他副作用的风险。
2.在使用抗生素之前,应该先经过检查,确保感染是由细菌引起的。
如果感染是由病毒引起的,抗生素是无效的。
3.按照医生的指示使用抗生素,并在建议的时间内完成治疗。
过早停止使用药品会增加耐药性的风险。
三、维生素和矿物质补充剂虽然人体需要适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来维持健康,但过量补充这些营养素也会有害。
因此,使用维生素和矿物质补充剂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在使用补充剂之前,通过检查和测试,确保身体真的需要这些补充剂。
否则,过量补充这些营养素可能会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2.选择高品质的补充剂,并密切关注标签和包装。
不要购买已经过期的补充剂,或者未经过严格检验和授权的补充剂。
3.按照建议剂量使用补充剂。
常用急救药品的用法引言概述:在紧急情况下,正确使用急救药品可以拯救生命。
本文将介绍常用的急救药品及其正确使用方法,以提高大众的急救意识和能力。
一、心肺复苏药品的用法:1.1 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是心肺复苏中最常用的药品之一。
使用时,应将肾上腺素溶液注射器连接到静脉通道上,并以每3-5分钟1次的频率赋予0.5-1.0毫克的剂量。
1.2 硝酸甘油:硝酸甘油可用于缓解心绞痛。
使用时,将硝酸甘油喷雾剂对准舌下喷射,每次1-2喷,每5分钟可重复使用一次,最多不超过3次。
1.3 阿托品:阿托品可用于治疗心脏骤停引起的心动过缓。
使用时,将阿托品溶液注射器连接到静脉通道上,并以每3-5分钟1次的频率赋予0.5-1.0毫克的剂量。
二、止血药品的用法:2.1 纱布:在止血过程中,纱布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使用时,先用清水清洗伤口,然后用纱布轻轻压迫伤口,以止血。
2.2 凝血剂:凝血剂可用于较大出血的情况。
使用时,将凝血剂敷于伤口上,然后用纱布进行包扎,以加快止血效果。
2.3 血管收缩剂:血管收缩剂可用于控制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
使用时,将血管收缩剂喷洒于伤口上,然后用纱布进行包扎。
三、抗过敏药品的用法:3.1 氯雷他定:氯雷他定可用于缓解过敏反应引起的症状。
使用时,按照医生建议的剂量服用,普通为每日一次。
3.2 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可用于紧急情况下的过敏反应。
使用时,将肾上腺素溶液注射器连接到静脉通道上,并以医生指导的剂量赋予。
3.3 氯化钙:氯化钙可用于急性过敏反应的治疗。
使用时,将氯化钙溶液注射器连接到静脉通道上,并以医生指导的剂量赋予。
四、疼痛缓解药品的用法:4.1 对乙酰氨基酚:对乙酰氨基酚可用于缓解轻度到中度的疼痛。
使用时,按照医生建议的剂量服用,普通为每4-6小时一次。
4.2 吗啡:吗啡可用于缓解严重疼痛。
使用时,将吗啡溶液注射器连接到静脉通道上,并以医生指导的剂量赋予。
4.3 氟哌啶醇:氟哌啶醇可用于缓解急性疼痛。
幼儿园安全教育教案:常见药品的正确使用方法随着人口老龄化,药品使用已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有些家庭将过多的药品投放在家里,使幼儿不可避免地与药品接触,不幸中毒的情况时有发生。
如何正确地使用药品,让家长和幼儿懂得安全用药,是幼儿园必须要教育的内容之一。
本文将针对常见药品的正确使用方法进行详细说明,希望有助于幼儿和家长提高用药安全意识,减少药品误服的风险。
一、常见药品1. 发热药:对于幼儿的发热,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
其剂量一般为每次儿童体重的10-15mg/kg,每日不超过4次。
2. 抗生素:适用于细菌感染的治疗。
家长不可将部分抗生素单独使用,必须要遵循医生的指导,按照给定剂量和疗程使用。
3. 消炎药:用于治疗肺炎、腹泻、扁桃体炎等疾病,一般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并在用药期间注意观察反应症状。
4. 氨茶碱:用于治疗哮喘、气管炎等疾病,剂量需与孩子体重相适应。
5. 抗过敏药:抗组织细胞释放因子药物可用于哮喘、风疹、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等疾病。
二、药品的正确使用方法1. 孩子不宜误服多种药品,家长在给孩子选用药品时,必须要注意使用方法、剂量等要点。
2. 有的药品不能与酒、浓茶、食醋等同时使用,不然会影响药品的吸收和疗效。
家长要认真阅读药品说明书,如有不懂之处可向医生或药师咨询。
3. 有些药品不宜空腹服用,必须要在饭后适当时间才能服用。
如消炎药和依达拉奉有此要求。
4. 对于必须要口服的药品,家长应当选择适合的药剂型,如以颗粒剂为例,需要将颗粒加少量温水或开水,匀速搅拌,避免粘在儿童口腔中形成卡片。
5. 液体口服药品要以勺子或器材装好,切忌直接用口吸取,避免感染病毒。
已感染的人千万不要互相使用勺子或器材,以免传染。
6. 孩子服用药品后,一定要注意观察用药效果和是否有过敏反应。
如发现药品剂量不当或出现过敏反应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就医。
三、药品管理1. 家里药品应当放在幼儿拿不到的地方,避免兴奋或好奇感使他们误服药品。
常见药品服药方法指导药品服药方法指导是指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解释和指导,告诉患者如何正确地服用药物。
正确的服药方法可以确保药物的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下面是一些常见药品的服药方法指导。
1.口服药物:口服药物是最常见的一种用药方式,主要有以下注意事项:-服用时间:一般在餐前或餐后半小时左右服用,要遵循医生开具的用药指导。
-剂量:按照医生开具的处方进行服药,不可根据自己的感觉增减剂量。
-服用姿势:将药片或胶囊整片吞下,可用水送服,若有特殊指示可咀嚼、嚼碎或溶解。
-注意事项:避免与致胃肠刺激食物同时服用,如辛辣食物、酒精等。
2.眼药水:眼药水的正确使用可以保证药物在眼睛表面的均匀分布,避免药物浪费,以下是使用眼药水的方法:-洗手,保持眼部卫生。
-取下隐形眼镜。
-抬头向上看,用手指轻压下眼睑,拉开眼袋。
-将药水瓶翻转到上方,滴入眼内,每滴2-3滴。
-轻轻闭眼,用力按住内角3分钟,避免药物流失。
3.鼻腔喷雾剂:鼻腔喷雾剂主要用于治疗鼻腔炎症,以下是使用方法:-洗手,保持鼻腔干净。
-直立或稍后仰头,将药瓶喷入鼻腔,不要用力喷射。
-吸气时按下喷头,让药物进入鼻腔。
-同时用手指轻揉鼻翼,帮助药物分布均匀。
-充分吸气,避免药物进入喉咙。
4.外用药膏:外用药膏主要用于皮肤疾病治疗,以下是使用方法:-洗手,保持患者皮肤清洁。
-取适量药膏于干燥的手心上。
-用指腹涂于患处,轻轻按摩至药物完全吸收。
-避免使用太多药膏,以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5.肌肉注射:肌肉注射一般由医护人员进行,但在需要家庭自行注射的情况下-洗手,准备好注射器和药物。
-确定注射部位,常用的有臀部外上陷肌、上臂三角肌、大腿外侧,注射部位需要做好卫生,用酒精消毒。
-抓皮肤,用另一只手部分提起皮肤,使皮肤张紧。
-快速将针头插入肌肉,注射药液,然后迅速拔出针头,用棉球按压注射点。
常用药品的正确使用方法药品使用从途径上大致可分为口服、注射、外用三种基本类型,虽然目前临床也有雾化吸入和皮下植入等手段,但应用并不广泛。
给药途径不同则药品的吸收、代谢规律不同,其使用方法也有所不同。
一、口服给药1、口服药的正确使用口服是药品最常用的使用方法,具有使用方便、起效平稳和相对安全的特点。
常见的口服药剂型有片剂、胶囊、颗粒剂、散剂和溶液剂等,根据药物本身特点和疾病治疗需求又设计了各种缓、控释口服制剂和咀嚼片、含化片、漂浮片等定点释放或发挥局部作用的口服制剂 2、不宜口服给药的情况①患者意识不清或其他原因造成的不能完成吞咽动作。
exp:休克患者、精神病人、口腔食道手术患者。
②患者胃肠吸收功能障碍。
exp:围手术期患者、肠切除患者、晚期肿瘤患者③药物本身不宜作为口服给药使用。
exp:青霉素G、链霉素、头孢唑林、胰岛素④药物虽可口服但不能发挥特定作用。
exp:紫杉醇、白蛋白、胶原蛋白(大多数生化制剂)。
3、口服液体制剂使用注意事项① 合剂多为混悬溶液,允许有少量沉淀,使用时应摇匀后服用② 止咳糖浆类口服液体制剂若用水冲服则可降低糖浆粘稠度,不能在呼吸道形成保护膜,影响疗效,因此使用时不得以水送服。
③ 口服液体制剂多为非最终灭菌制剂,使用时应观察澄明度;发现絮状沉淀应仔细辨别是否为霉菌。
④ 口服液体制剂应常温储存,冷藏后沉淀增多。
⑤ 口服液体制剂有效期较短(多为6个月),不得长期储存。
⑥ 服用剂量尽量准确,无量杯应按刻度服用。
用后旋紧瓶盖。
3、口服固体制剂使用注意事项①片剂、胶囊一般以温开水送服,不宜咀嚼。
②颗粒剂、散剂以温开水冲服。
③水量因药物性质不同而不同。
④水温以45~75℃为宜4、特殊口服固体制剂的使用方式①胶囊、包衣片、缓释片、控释片不得嚼碎。
②某些急救药品如硝酸甘油等为增加药品吸收速度而迅速起效,应进行咀嚼。
③咀嚼片,该剂型的设计目标为通过咀嚼运动粉碎药物增加其生物利用度如西咪替丁咀嚼片、铝美加咀嚼片、孟鲁司特咀嚼片等;④胃黏膜保护剂,如复方胃舒平片、氢氧化铝片、胶体次枸橼酸铋片等,嚼碎后可快速在胃壁上形成保护膜;⑤喉片等含化药品不宜咀嚼。
常用药品的正确使用方法常用药品的正确使用方法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都配备了一些基本的药品,以备不时之需。
然而,很少有人真正了解这些药品的正确使用方法。
不正确的用药不仅不能治疗疾病,反而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些常用药品的正确使用方法。
1. 解热药解热药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用,特别是在感冒发热时更是不可少。
常见的解热药有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等。
但是,大家应该注意的是,解热药是控制体温的药物,并不治疗感冒或其他疾病,所以不应该长期服用。
同时,不要超过建议的剂量,否则可能会导致肝脏和肾脏损伤等副作用。
2. 抗生素抗生素是治疗感染的常用药品。
然而,要正确使用抗生素并不容易。
首先要注意的是,抗生素只能用于细菌感染,对于病毒感染是无效的。
因此,在确定感染类型之后,医生才能建议使用哪种抗生素。
其次,抗生素不应该随意增量或减量,以免引起耐药性的产生。
最后,在服用抗生素期间,应该注意补充膳食纤维和益生菌,以防止肠道微生态失衡。
3. 消炎药消炎药是治疗疼痛、发热、炎症等症状的药品。
然而,它们并不能治愈疾病本身。
正确使用消炎药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不要将不同种类的消炎药混合使用,以防止副作用的发生。
其次,不要在没有症状时滥用消炎药,因为它们有可能会导致对抗微生物的免疫力降低。
最后,不要在没有医生的建议下自行停药,以免病情反复。
4. 维生素维生素在人体健康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大部分维生素的补充并不是必要的,因为人体只需要很少量的维生素。
在使用维生素前,应该先咨询医生。
不要将多种维生素混在一起使用,以免副作用过大。
此外,也不要长期服用过量的维生素,以免出现中毒反应。
总的来说,正确使用药品需要遵守以下几点:首先,遵循医生的建议,不要自行随意用药。
其次,按照说明书上的剂量使用药品。
最后,在服药过程中应该注意药品的副作用和禁忌症,如出现任何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
以上是关于常用药品的正确使用方法的介绍。
常用药品使用方法详解药品作为人们日常健康保健的重要工具之一,其正确使用方法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解析常用药品的使用方法,帮助读者正确、安全地使用这些药品,以促进身体健康。
一、感冒药感冒是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常用药品有解热镇痛药和感冒药。
解热镇痛药主要有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常用剂型为片剂或颗粒剂。
使用时,按照说明书的剂量和用法进行服用即可。
感冒药则有四种常见的剂型:颗粒剂、胶囊剂、片剂和口服液。
用法如下:1. 颗粒剂:将一包颗粒剂倒入杯中,加入适量温开水搅拌均匀后直接饮用。
2. 胶囊剂:将一粒胶囊剂整粒吞下,最好在饭后服用,以减少胃刺激。
3. 片剂:服用片剂时,最好用温水吞服,避免使用油脂类饮料。
4. 口服液:根据说明书给出的剂量,使用配套的量杯或滴数器,将液体直接服用。
二、退烧药退烧药的主要成分是对乙酰氨基酚,剂型多样,包括颗粒剂、片剂、口服液以及栓剂等。
使用方法如下:1. 颗粒剂:将一包颗粒剂倒入杯中加入适量温开水搅拌均匀后直接饮用。
2. 片剂:用温水吞服片剂,避免使用油脂类饮料。
3. 口服液:根据说明书给出的剂量,使用配套的量杯或滴数器,将液体直接服用。
4. 栓剂:栓剂需在解除包装时保持清洁,使用前应用肥皂洗手,并使用润滑剂涂抹药剂,然后将栓剂轻轻插入肛门。
三、贴膏药贴膏药是外敷类型的常用药品,用以缓解肌肉酸痛、扭伤、跌打损伤等。
使用方法如下:1. 清洁患处:用温水清洗患处,使其干燥。
2. 切割药贴:根据需要,剪下合适的大小和形状的药贴。
3. 贴敷药贴:将药贴贴到患处,轻轻按压使其充分贴合皮肤。
避免折叠或过度拉伸。
4. 固定药贴:如果需要,可以使用轻绷带或透气性胶布将药贴固定在患处。
四、眼药水眼药水是用于治疗眼部疾病和舒缓眼部不适的药品。
正确的使用方法如下:1. 用眼药水前洗手:使用眼药水前,用肥皂和清水洗手,确保双手干净。
2. 睁开眼睛:轻轻地拉下下眼睑,用手指或眼药水瓶的滴嘴将眼药水滴入眼睛内侧的结膜囊中。
一、急救药品的使用方法1. 发热药:如果患者发烧,可使用退烧药物,如扑热息痛等。
按照药品说明书上的剂量使用,并及时观察患者体温变化。
2. 止痛药:对于一些急性疼痛的患者,可以使用止痛药缓解疼痛,比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
但要注意不要超过药品规定的最大剂量。
3. 抗过敏药:对于过敏反应严重的患者,可以使用抗过敏药物,如氯雷他定等。
用药前应了解患者是否对药物有过敏史。
4. 抗生素:在紧急情况下,遇到疑似感染的情况,可以使用抗生素。
但要注意选择适当的药物和剂量,并避免滥用抗生素引起耐药性。
5. 心脏药:对于心脏病突发的患者,可使用硝酸甘油、阿司匹林等药物。
但要确保患者无禁忌症,如低血压、呼吸困难等。
二、急救药品的注意事项1. 了解患者情况:在使用急救药品前,应尽量了解患者的病史、过敏史、目前症状等情况,以便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
2. 严格按照说明书用药:在使用急救药品时,要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上的剂量和用法使用,避免过量或错误用药。
3. 观察患者反应:用药后要及时观察患者的反应,包括体温变化、疼痛缓解情况、过敏反应等,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
4. 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在使用急救药品时,要注意避免不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尤其是避免药物叠加使用。
5. 不要滥用急救药品:急救药品属于特殊药品,不适宜长期或频繁使用,避免对身体造成不必要的负担。
三、急救药品的储存和保管1. 避光干燥:急救药品应存放在阴凉、干燥、避光的地方,避免曝晒、潮湿或高温环境。
2. 隔离儿童:急救药品应放在儿童无法触及的地方,避免误食或误用。
3. 定期更换:急救药品一般有保质期限,应定期检查并更换过期药品,避免使用失效药品。
4. 分类存放:不同类型的急救药品应分门别类存放,避免混淆或使用错误。
5. 应急箱标识:急救药品应放在明显的标识箱内,易于取用和辨识。
四、常用急救药品的种类及适应症1. 发热药:适用于发烧的患者,如扑热息痛、布洛芬等。
2. 止痛药:适用于急性疼痛的患者,如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等。
常用药品的正确使用方法目录概述2第一节基本药物2一、基本药物的概念2二、合理用药3第二节常用口服药品3一、服药时间概念4二、按时口服药品优点5三、典型药物6第三节常用外用药物13一、外用药物的剂型种类13二、外用药物的正确使用和注意事项14三、典型药物17第四节常用注射剂药物19一、注射剂使用注意事项19二、典型药物19常用药品的正确使用方法学习要点:掌握常用口服药品的服用时间及原因。
掌握常用口服药品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掌握外用剂型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掌握常用外用药品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掌握常用注射剂的正确使用方法和事项。
概述目前,我国医药行业朝着快速、高投入、不断更新换代的方向发展。
特别是随着各种新药、仿制药不断涌现,在充分满足人们防病、治病需求的同时,也导致药物不良反应问题日益严重。
为此,如何保障大众合理正确使用药物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
执业药师应该在合理正确使用药物方面起指导作用。
正确合理使用药物必须对药物的特点、性质、适应性、用法用量、用药时间、注意事项等等有完全的了解和掌握。
合理正确使用药物首先要了解、掌握国家基本药物。
早在1979年,我国就已开始实行基本药物政策。
只有了解、掌握基本常用药物,进一步学习基本常用药物,才能更有效地保障大众合理用药。
本文叙述了部分国家基本药物的合理正确使用方法,主要对常用口服药物、常用外用药物、常用注射的药物进行阐述。
第一节基本药物一、基本药物的概念基本药物的概念是世界卫生组织(WHO)于1977年提出的,其英文名称为EssentialMedicine。
2002年1月,WHO将基本药物定义为:能优先满足人们卫生保健需求的药物,是按照一定的遴选原则,经过认真筛选确定的、数量有限的药物。
我国对基本药物的遴选原则是“临床必需、安全有效、价格合理、应用方便、中两药并重”。
1979年,我国政府制订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迄今为止已修订了4版。
常用药品的正确使用方法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离不开各种常用药品,如感冒药、退烧药、止痛药等。
虽然这些药品的使用对于缓解疾病、减轻疼痛有很好的效果,但如果使用不当,也可能会带来一些不良的后果。
因此,正确地使用常用药品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从常用药品的种类及使用方法、常见误区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常用药品的种类及使用方法1.感冒药感冒药是目前最常用的药品之一。
当出现感冒症状时,可以通过口服感冒药缓解疼痛、清除鼻窦堵塞、解决咳嗽等问题。
一般来说,感冒药分为含有扑热息痛和不含扑热息痛两种。
其中,不含扑热息痛的感冒药适用于婴幼儿、孕妇和哺乳期妇女,而含有扑热息痛的感冒药则可以缓解头痛、发烧和身体疼痛等症状。
使用方法:一般情况下,成年人每次口服1~2片感冒药,每天3次,每次服药间隔8小时。
对于儿童和老人来说,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2.退烧药退烧药是一种用于降低体温的药品。
在患者出现发烧或体温不稳定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口服退烧药的方式来降低体温,减轻体内炎症反应。
退烧药种类较多,主要包括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和布洛芬等。
使用方法:中小剂量对乙酰氨基酚每次1~2片,每天3次,每次服药间隔4小时;阿司匹林每次1片,每天3次,每次服药间隔4小时;布洛芬每次1片,每天3次,每次服药间隔4小时。
需要注意的是,婴幼儿、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不宜使用退烧药。
3.止痛药止痛药是一种可以缓解疼痛的药品。
主要包括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吗啡等。
常见的副作用有恶心、呕吐等。
使用方法:阿司匹林每次1~2片,每天3次,每次服药间隔4小时;对乙酰氨基酚每次1~2片,每天3次,每次服药间隔8小时;吗啡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一般口服0.5~1粒,每天3次。
4.抗生素抗生素是一种可以杀灭细菌的药品。
在感染性疾病、呼吸道感染和皮肤感染等症状出现时,可以通过口服或静脉注射的方式使用抗生素。
使用方法:使用抗生素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