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人类学研究方法与田野工作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5.42 MB
- 文档页数:20
《人类学概论》第四章人类学的田野工作与研究方法第一节人类学田野工作概述一人类学田野工作定义二人类学田野工作发展历程三人类学田野工作的研究视角一、人类学田野工作定义田野工作(fieldwork)又可译为田野调查、现场调查、实地调查。
人类学田野工作(Anthropological fieldwork),指经过专门训练的人类学工作者亲自进入民族地区,通过直接观察、具体访问、住居体验等方式获取第一手研究资料的过程。
对人类学田野工作的认识(四点)1、一种跨文化的实地调查;2、调查时间要求要相对长且稳定;3、是人类学家获取研究资料的最基本途径;4、是人类学研究的基础,也是人类学研究最主要、最基本的方法。
二、田野工作的发展历程1、田野工作尚未形成2、田野工作初步发展3、田野工作日益完善4、田野工作新局面田野工作尚未形成二十世纪以前,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田野工作,资料搜集与理论建构相分离,缺乏科学的研究方法。
这一时期的人类学家轻视实地调查,而将主要精力用于阅读前人留下的各种民族志文献,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和写作。
田野工作初步发展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田野工作研究方法出现,革新了人类学工作方式。
尽管学者们已经开始亲自去实地调查,但他们的调查方法还很不成熟。
在理论和方法上,都没有自己专业的学术规范,没有达到一定的科学标准。
田野工作日趋完善20世纪上半叶,田野工作方法得到完善。
使田野工作发生彻底改变的是所谓的“马林诺夫斯基革命”——开创了“参与观察”式的全新的田野工作模式。
马林诺夫斯基的著作《西太平洋的航海者》是田野工作进行田野研究的范本。
提出人类学田野调查的三项原则1、调查者应与被调查者同住;2、应学习被调查者的语言;3、直接与被调查者沟通,不要依赖中间人。
田野工作新局面20世纪40一60年代人类学的范式转型,开创了人类学本土化的新局面。
这样田野工作者的身份就有了内外之别,“局外人”和“局内人”的论争成为本土化过程中论争的焦点之一。
《人类学概论》第四章人类学的田野工作与研究方法第一节人类学田野工作概述一人类学田野工作定义二人类学田野工作发展历程三人类学田野工作的研究视角一、人类学田野工作定义田野工作(fieldwork)又可译为田野调查、现场调查、实地调查。
人类学田野工作(Anthropological fieldwork),指经过专门训练的人类学工作者亲自进入民族地区,通过直接观察、具体访问、住居体验等方式获取第一手研究资料的过程。
对人类学田野工作的认识(四点)1、一种跨文化的实地调查;2、调查时间要求要相对长且稳定;3、是人类学家获取研究资料的最基本途径;4、是人类学研究的基础,也是人类学研究最主要、最基本的方法。
二、田野工作的发展历程1、田野工作尚未形成2、田野工作初步发展3、田野工作日益完善4、田野工作新局面田野工作尚未形成二十世纪以前,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田野工作,资料搜集与理论建构相分离,缺乏科学的研究方法。
这一时期的人类学家轻视实地调查,而将主要精力用于阅读前人留下的各种民族志文献,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和写作。
田野工作初步发展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田野工作研究方法出现,革新了人类学工作方式。
尽管学者们已经开始亲自去实地调查,但他们的调查方法还很不成熟。
在理论和方法上,都没有自己专业的学术规范,没有达到一定的科学标准。
田野工作日趋完善20世纪上半叶,田野工作方法得到完善。
使田野工作发生彻底改变的是所谓的“马林诺夫斯基革命”——开创了“参与观察”式的全新的田野工作模式。
马林诺夫斯基的著作《西太平洋的航海者》是田野工作进行田野研究的范本。
提出人类学田野调查的三项原则1、调查者应与被调查者同住;2、应学习被调查者的语言;3、直接与被调查者沟通,不要依赖中间人。
田野工作新局面20世纪40一60年代人类学的范式转型,开创了人类学本土化的新局面。
这样田野工作者的身份就有了内外之别,“局外人”和“局内人”的论争成为本土化过程中论争的焦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