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育概论
- 格式:docx
- 大小:13.44 KB
- 文档页数:3
1. 《小学数学教育概论》的作者是()。
A. 宋乃庆、张奠宙B. 史宁中、孔凡哲C. 魏荫、陈省身D. 钱学森、华罗庚2. 下列哪项不属于《小学数学教育概论》的主要内容?()A. 小学数学教育的沿革与发展B. 小学数学教育的有关理论C. 小学数学教学的设计与实施D. 小学数学教育科学研究3.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
A. 独创性B. 时代性C. 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D. 综合性4. 数与代数是数学学科的三大部分之一,它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以下哪项不属于数与代数的学习内容?()A. 整数B. 小数C. 分数D. 几何图形5. 数学史与数学教育(HPM)的简称是什么?()A. 数学文化B. 数学史与数学教育C. 数学教育史D. 数学史6.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将数学史融入教学的主要目的是()。
A. 介绍数学家故事B. 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C.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是经历演进过程的学科D. 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7. 小学数学教育中的核心素养包括()。
A. 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B.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C. 认知、情感、意志以及过程方法的要求D. 传承中国文化、关注道德创造8. 以下哪项不是《小学数学教育概论》所强调的教学原则?()A. 理论联系实际B. 基于案例分析与阐释理论C. 注重学生主体地位D. 强化教师主导地位9.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将数学问题转化到实际生活中来的目的是()。
A. 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B. 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C.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D. 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10. 《小学数学教育概论》的读者对象是()。
A. 高等师范院校的小学数学教育专业学生B. 有志于从事小学数学教育的同仁C. 小学数学教师D. 全体小学生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小学数学教育概论》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方面?2.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哪些特点?3. 数学史与数学教育(HPM)的四种范式分别是什么?4. 小学数学教育中的核心素养包括哪些方面?三、论述题(10分)结合实际教学,谈谈如何将数学问题转化到实际生活中来,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小学数学教育概论》复习思考题数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小学生学习数学概念的主要形式是什么?影响小学生数学概念学习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我国小学数学新课程的学习内容分哪几个方面?我国小学数学新课程的“四基”目标是什么?6.一份完整的教案应该包括哪些内容?(课题、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具准备、教学过程)7.什么叫整除?什么叫除尽?8.分别说明什么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9.皮亚杰将儿童的认知发展的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小学生的认知发展处于哪个阶段?这个阶段儿童认知的主要特点是什么?10.数学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哪几种数学学习活动方式?11.发现教学法的一般步骤是什么?(184)12.在活动教学法中,学生的学习活动有哪些特点?(186)13.举例说明小学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
(以学生的感性经验为基础,从大量的具体事例出发,形成表象;以归纳的方式抽象出事物的本质属性;提出各种假设加以验证,从而获得初级概念;把这一概念的本质属性推广到同类。
例如“5”的概念的形成……)14.简要说明小学生建构数学认知结构的一般过程。
(144—145)15.什么叫数学概念?16.儿童数学概念的形成应以什么为基础?17.小学生数学命题学习的基本形式有哪些?18.数学问题主要由哪几种成分构成?19.波利亚的解题表提出的解题步骤是什么?20.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有哪些?21.弗赖登塔尔“现实数学教育理论”的基本特征有哪些?22.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包括哪几个过程?23.数学概念由哪些基本成分构成?24.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什么基础之上?25.有意义的接受学习需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小学数学教育概论》课程练习题库(六套)及答案(1)一、名词解释问答类(每题3分,6题,共18分)1、数学双基教学2、数学开放题3、探究学习4、演示法5、小学数学教学评价6、教学组织者二、填空题填空类(每题2分,10题,共20分)1、数学教育的目标的和是目前国际小学数学课程设计的一个重要动向。
2、宋元时期,在数学教育方面,作出较大贡献的是南宋的数学家、数学教育家杨辉,他在《乘除通变本末》的上卷《算法通变本末》给出了作为该书的指导性纲领,堪称世界上现在已知的,最早的数学教学大纲和教学法指导书。
3、儿童按照→→的顺序发展相关数的概念。
4、是进行教学设计与实施的基础之一。
5、数学问题有两个特别显著的特点:一是,即学生不能直接看出问题的解决办法和答案,必须经过深入地研究与思考才能得出答案;二是,即它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愿意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和方法去解决。
6、小学数学教师与学生应该建立一种基于新课程理念的新型师生关系,其本质是和。
7、最常用的教学手段有和,它们能够使儿童借助直观形象的途径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也有助于激发儿童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
8、有经验的教师一般将备课的内容概括为“三备与三写”,即备教材、备、备与写学期计划、写、写。
9、一般认为,从知识来源及其功能出发,教师的知识可以归结为、和、三个方面。
10、拟订论文的,是动笔写作论文时首先应做好的工作,也是居首位的工作。
三、简答题问答类(每题6分,6题,共36分)1、国外的小学数学教育改革主要有哪些特点?2、小学生建构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通常哪几个阶段组成?3、简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4、小学数学教育中数学文化的内容体现在哪些方面?5、简述小学数学测验的设计方法。
6、一个成熟的教育研究方案,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四、论述题问答类(每题13分,2题,共26分)1、请举例说明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一般过程。
2、在数学双基教学中如何体现小学数学的基础性和发展性,谈谈你的体会或想法。
第1讲数学教育概论
数学教育概论是一门重要的理论课程,是数学教育学科的基础课程,
它包括数学教育发展的历史、内容概念与教学方法、教育心理学等内容,
为数学教育学科建设和数学教育实践提供基础理论依据。
数学教育发展的历史主要从狄拉克对数学运用抽象思维的概念到现代
数学教育理论的发展,反映了数学教育及其发展的实际情况。
狄拉克认为,数学是抽象思维的研究,其历史也追溯到古希腊,他提出了“建立系统的
数学”,代表着数学教育理论的最初阶段,也是现代数学教育理论发展的
基础。
到20世纪的晚期,数学教育理论及其发展又有了新的变化,数学
教育从一般意义上的“讲授”转变为“活动式”的学习数学。
在这种思想
指导下,数学教育走向更广阔的空间,也更加重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数学教育内容概念和教学方法涉及到数学内容的认知,这就引出了数
学教育中的意义概念和内容理论、抽象原理的把握和系统建构、解决问题
的策略和方法以及具体数学技能等内容。
小学数学教育概论教学设计一、引言小学数学教育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逻辑能力的基础,也对未来孩子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小学数学教育概论的教学设计,我们需要注意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逻辑能力的同时,应重视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本文将针对小学数学教育概论的教学设计进行探讨。
二、教学目的本教学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1.了解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历程和基本概念、原则、方法;2.掌握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基本运算符号和方法;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小学数学教育概论的发展历程和基本概念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内容:1.小学数学教育概论的定义、内容和重要性;2.小学数学教育概论的发展历程和主要阶段;3.小学数学教育概论的基本概念:数、数学符号、数学模型、数学知识结构等。
2. 基本运算和算式授课时间:3课时教学内容:1.四则运算中的加法和减法;2.四则运算中的乘法和除法;3.运算符号的使用和注意事项;4.解决带有括号的算式;5.小数的运算。
3. 探究数学问题授课时间:3课时教学内容:1.提出数学问题,并探究解决方法;2.观察和实验思维的发展;3.推理和演绎方法的培养;4.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1.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法:学生可以通过实际问题逐步探究,培养数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2.TBL(Team Based Learning)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生可以在小组内合作学习、分享思想。
3.DI(Differentiated Instruction)分层授课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个性化差异化教育。
五、教学评价本教学设计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评价应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要考核标准。
评价方式应多样化,既要注重定量评价,也要注重定性评价。
评价方式如下:1.课堂测验;2.课后作业;3.组内讨论;4.实际探究。
一、教学设计流程:1、学习《课标》;2、钻研教材(教材分析);3、了解学生;4、确定方法;5、撰写教案。
二、教案的基本框架:课题、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具使用、教学过程、板书设计。
三、教学重难点的基本含义:1、教学重点: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是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及由内容所反映的思想方法,也可以称之为学科教学的核心知识。
2、教学难点:指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或不易掌握的技能技巧。
难点不一定是重点,也有些内容既是难点又是重点。
难点有时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定,同样一个问题在不同班级里不同学生中,就不一定都是难点。
四、教学过程的五环节:1、课题引入;2、新课讲解;3、巩固练习;4、课堂小结;5、布置作业。
五、能够分析数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概念的内涵亦称内包,指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特有属性、本质属性。
概念的外延亦称外包,指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总和。
例:“△ABC 的顶点”内涵是指点的性质和其中任一点同在这个三角形两边之上这个性质;外延是指A 、B 、C 三点的集合。
六、1、数学概念的定义方式:(1)属概念加种差的定义方式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平行四边形(2)发生定义方式在平面上,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所成的图形叫做角。
(3)揭示外延的定义方式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4)约定式定义我们规定“ ”。
2、概念之间的关系:1、相容关系(1)同一关系(全同关系或重合关系)外延完全重合,内涵可以不同。
例如:数0是扩大的自然数集中最小的数,又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数,在数的运算中它是两个相等数的差等;(2)从属关系如果甲概念的外延真包含乙概念的外延,如图所示,那么,这两个概念具有从属关系。
(3)交叉关系如果两个概念的外延有且只有部分重合,那么 这两个概念具有交叉关系或者叫做部分重合关系, 例:(1)整数和整数;(2)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2、不相容关系如果两个概念的外延间没有任何一部分重合的关系, 那么这两个概念具有全异关系,这种关系又叫做“拳 异关系”或“排斥关系”。
第二章1.数学观的变化(1)公理化方法、形式演绎仍然是数学的特征之一,但是数学不等于形式。
数学正在走出形式主义的光环。
(2)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数学注重应用。
(3)数学不等于逻辑,要做“好”的数学。
2. 20世纪我国数学教育观的变化(1)由关心教师的“教”转向也关注学生的“学”;(2)从“双基”与“三力”观点的形成,发展到更宽广的能力观和素质观;(3)从听课、阅读、演题到提倡实验、讨论、探索的学习方式;(4)从看重数学的抽象和严谨到关注数学文化、数学探究和数学应用。
3. 我国影响较大的几次数学教改实验(P38)第三章4.弗赖登塔尔的数学教育理论倡导数学教育研究要像研究数学一样,以科学论文的形式交流研究心得,并有详细文献支持,因而使数学教育研究不再只停留在经验交流的水平上。
5. 数学教育有五个主要特征:(1)情境问题是教学的平台;(2)数学化是数学教育的目标;(3)学生通过自己努力得到的结论和创造是教育内容的一部分(4)“互动”是主要的学习方式;(5)学科交织是数学教育内容的呈现方式。
这些特征可以用三个词加以概括:现实、数学化、再创造(指通过教师精心设计、创造问题情境,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研究、合作商讨、探索问题的结果并进行组织的学习方式,其核心是数学过程的再现。
)6.现实数学教育所说的数学化有两种形式:(1)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数学化(2)从符号到概念的数学化7.波利亚的数学教育观中学数学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教会学生思考”。
主动学习。
数学老师必须具备数学内容知识和数学教学法的知识。
9.建构主义的数学教育理论10. 数学知识是什么建构主义学说认为,数学知识并非绝对真理,即不是现实世界的纯粹客观的反映。
数学只不过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假设或假说,并将随着人们认识程度的深入而不断地变革、升华和改写,直至出现新的解释和假设。
11.儿童如何学习数学数学教学应该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基础以及个性特点,不能不顾教学对象盲目施教。
小学数学教育概论复习资料第一篇:小学数学教育概论复习资料1.姜乐仁—启发式教学实验;邱学华—尝试教学法2.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3.弗赖登塔尔—“现实数学教育”理论;其四条数学教学原则:数学现实、数学化、再创造、严谨性(~原则)4.皮亚杰—将儿童从出生到青春初期智力或思维发展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5.封闭题―答案唯一或只有少数几个确定解的问题;开放题――答案不唯一且答案数量很多,甚至数不尽,乃至无穷多的数学问题。
6.表现性评价――是学生完成具有一定现实情境的任务来考查学生数学学习状况的评价方法。
7.数学认知结构――学生头脑里的数学知识按照自己的理解深度、广度,结合着自己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联想等认知特点,组成的一个具有内部规律的整体结构。
同化――指学生在学习中将新的数学知识直接纳入认知结构,扩大原有认知结构,使数学认知结构发生量变的过程。
顺应――指某些新的数学知识不能直接同化到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去必须适当调整或改造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使其适应新知识的学习,在此基础上将新知识纳入改造后的认知结构中去,从而建立新的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
8.同化和顺应的区别――同化主要是改造新的学习内容,使其与原有认知结构相吻合,便于将新知识直接纳入原有认知结构;顺应则是改造原有认知结构以适应新知识的学习。
9.数学概念――是客观世界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
10.数学概念形成――是指学生依据直接经验,从大量的具体例子出发,在数学概念的具体例证中通过归纳抽取一类数量关系或空间形式的共同属性,从而获得初级概念,并把概念的本质属性推广到同类事物中的过程。
11.数学概念同化――利用学生头脑里已有的数学概念,以定义的方式直接揭示新概念的本质属性,从而获得二级概念的过程。
12.影响小学数学概念学习的主要因素(3点):①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②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③感性材料或感性经验。
一、为什么要学习小学数学教育理论?有哪些重要的小学数学教育理论?1、小学数学教育实践工作需要数学教育理论引领;数学教育和教学实践工作是在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的指导下,在一定的学校环境内进行的。
2、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需要数学教育理论学习;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师不断学习、不断反思和不断发展的过程。
3、课程改革需要数学教育理论研究;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宗旨就是要促进素质教育的纵深发展。
主要内容有:小学数学教育的有关理论与实践,小学数学教育的国际视野,我国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小学数学教与学,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
二、怎样学习小学数学教育理论?《小学数学教育概论》是小学数学教育的核心课程,是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课程。
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四点才能学好小学数学教育理论1、广泛阅读,扩充知识面;小学数学教育学是一门发展中的新兴学科,是数学与教育学交叉的学科,它是涉及数学、教育学、心理学和逻辑学等领域的综合性学科。
2、关注课程改革,扩展国际视野;学习本课程需要真正理解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特别关注数学课程改革的发展好要求,了解课程改革中争论的问题和焦点;需要放眼世界,注意国际数学教育改革的热点和动向;还需要阅读一些有关期刊,如《小学数学教育》、《小学数学教师》等,上网获取国内外相关的数学教育信息,参加相关的课程改革的专题学习和研讨。
3、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教育改革实践是教育科学理论发展的源泉,而教育理论的价值在于它能指导教育实践,解决教学活动中的问题,推动实践的发展。
4、带着问题学习,学会如何学习;学习《小学数学教育概论》,要注意把书本和教学实践中生成的问题提炼出来,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以期能够用有关理论解决问题。
三、在小学数学中,双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双基教学的主要特点有哪些?双基的主要内容有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强调培养学生的“双基”为教学目标,还包括如何在双基上谋求发展。
主要特点:记忆通向理解形成直觉;运算速度保证高效思维;演绎推理坚持逻辑精确;依靠变式提升演练水准。
小学数学教育概论
1、为什么要学习小学教学理论?P6
2、什么是双基教学?P31 什么是双击目标?什么是四基目标?P36—P37 如何实施双基教学?P38—42
3、NCTM的基本内容是什么?P57
4、国际小学教育的改革特点是什么?P73—75
第四章题目
1、什么是显示数学教育?归纳数学教学原则?P80—81
2、什么是波利亚的“解题”?P84 怎么解题的具体过程?P85
3、简述皮亚杰和布鲁纳的相关理论对小学数学教学的意义P91—95
4、发现学习P94
第五章题目
1、第八次课改的背景和主要内容是什么?P97—99
2、标准的基本内容是什么?P105(表)
3、新教材的主要基本特点?P115—119
4、论述题:怎么在小学课程当中实施素质教育?分析当前小学教育中与素质教育不符的活动及影响因素。
P133—138
第六章题目
1、什么是小学数学学习?P140
2、什么是数学认知结构?小学生是怎么进行数学认识的?
3、新一轮课改倡导哪些学习方式?P155
4、怎么落实小学教学学习的基本要求?(P163的一二三四)
第七章题目
1、儿童数学知识发展的特点是什么?P170—172
2、小学数学课堂教育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内容是什么?实施时应注意哪些问题?P194
第八章题目
1、什么是数学问题?P204小学数学问题常见类型有哪些?P205
2、数学解题一般包括哪些步骤?P207
第九章题目
1、新课改理念下小学数学测验如何设计?(P230第二节大标题)
2、新课改理念下有哪些新型的评价方法?P237—246四点
第十章题目
第250页学习提要里的第2题(P258—262),第3题(P264)
第十一章题目
如何选择和申报小学数学教育科学研究课题?
第十二章题目
1、名词解释:小学数学学科德育(P291),数学文化P304
2、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应用教育技术?P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