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监测记录簿本
- 格式:doc
- 大小:345.09 KB
- 文档页数:14
实用标准文档实用标准文档科室:年度:(资料请保存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职责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及本科兼职监控医师、护士组成,在科主任领导下开展工作。
其主要职责是:1、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根据科室医院感染的特点,制定管理制度,记录在监测登记本上,并组织实施。
2 、本科感染管理小组每季度要召开一次会议,汇总消毒隔离落实情况,并有会议记录。
3、要求监控医师对本科疑似或确诊的医院感染病例,督促经治医生积极采取临床标本及时送细菌室进行病原学检查,药敏试验及必要的检查,以明确诊断,及时治疗。
4、医院感染散发病例24 小时之报感染管理科并由经治医生及时填写医院感染登记表,士填写医院感染监测记录本,按时交感染管理科。
5 、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或感染暴发流行时,须立即向科主任及医院感染管理科汇报,积极协助专职人员调查发病原因,寻找感染源和途径,控制蔓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并做好记录。
3 年)监测护6 、监测人员督促本科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和消毒隔离制度。
7 、监测人员组织和参加有关医院感染的培训学习,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宣传医护人员自我防护知识,预防各种传染病及锐器刺伤。
如工作中发生锐器刺伤,按规定处理并做好记录。
8 、遇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科室感染管理小组按全院统一规定负责科消毒隔离措施工作的组织落实。
9 、监测人员做好卫生员、配膳员、病人及家属卫生宣教及管理,要有督检记录。
10 .监测护士每周对使用中的消毒液浓度、每半年的紫外线强度监测和每月的空气培养按规定时间进行监测并记录在监测本上。
11 .为预防传染性疾病反弹,感染管理小组人员要熟悉本院应急预案,掌握接触、飞沫和空气不同传播途径的隔离方法临床兼职感染管理监控医师职责1、随时掌握本科病人医院感染情况,发现或可疑医院感染病例,督促经治医生及时送病原学检查、药敏试验及必要的检查,以明确诊断,早期治疗,并督促其及时填写医院感染登记表,24 小时之报感染管理科。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单位:科室:年度:(资料请保存3年)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职责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及本科兼职监控医师、护士组成,在科主任领导下开展工作。
其主要职责是:1、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根据科室医院感染的特点,制定管理制度,记录在监测登记本上,并组织实施。
2、本科感染管理小组每季度要召开一次会议,汇总消毒隔离落实情况,并有会议记录。
3、要求监控医师对本科疑似或确诊的医院感染病例,督促经治医生积极采取临床标本及时送细菌室进行病原学检查,药敏试验及必要的检查,以明确诊断,及时治疗。
4、医院感染散发病例24小时之内报感染管理科并由经治医生及时填写医院感染登记表,监测护士填写医院感染监测记录本,按时交感染管理科。
5、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或感染暴发流行时,须立即向科主任及医院感染管理科汇报,积极协助专职人员调查发病原因,寻找感染源和途径,控制蔓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并做好记录。
6、监测人员督促本科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和消毒隔离制度。
7、监测人员组织和参加有关医院感染的培训学习,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宣传医护人员自我防护知识,预防各种传染病及锐器刺伤。
如工作中发生锐器刺伤,按规定处理并做好记录。
8、遇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科室感染管理小组按全院统一规定负责科内消毒隔离措施工作的组织落实。
9、监测人员做好卫生员、配膳员、病人及家属卫生宣教及管理,要有督检记录。
10.监测护士每周对使用中的消毒液浓度、每半年的紫外线强度监测和每月的空气培养按规定时间进行监测并记录在监测本上。
11.为预防传染性疾病反弹,感染管理小组人员要熟悉本院应急预案,掌握接触、飞沫和空气不同传播途径的隔离方法临床兼职感染管理监控医师职责1、随时掌握本科病人医院感染情况,发现或可疑医院感染病例,督促经治医生及时送病原学检查、药敏试验及必要的检查,以明确诊断,早期治疗,并督促其及时填写医院感染登记表,24小时之内报感染管理科。
医院感染监测记录本医院感染监测记录本目录:第一章感染监测概述1.1 目的1.2 范围1.3 定义第二章感染监测指标2.1 医院获得性感染指标2.1.1 术前感染率2.1.2 术后感染率2.1.3 重症监护感染率2.1.4 新生儿科感染率2.1.5 产科感染率2.1.6 儿科感染率2.2 感染部位分类2.2.1 呼吸道感染2.2.2 尿路感染2.2.3 血流感染2.2.4 切口感染2.2.5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 2.2.6 骨科感染2.2.7 神经外科感染2.2.8消化道感染2.2.9皮肤软组织感染第三章监测方法和周期3.1 数据收集方法3.1.1 主动监测3.1.2 被动监测3.1.3 定点监测3.2 监测周期3.2.1 日监测3.2.2 周监测3.2.3 月监测3.2.4 季监测3.2.5 年监测第四章监测人员及培训4.1 监测人员4.2 培训要求4.3 培训内容第五章数据分析及报告5.1 数据分析方法5.1.1 趋势分析5.1.2 国际比较5.1.3 局部比较5.2 报告内容5.2.1 监测数据汇总 5.2.2 异常数据分析 5.2.3 改进措施建议第六章附件6.1 数据汇总表格6.2 监测记录表6.3 相关统计报告法律名词及注释:1、获得性感染:指在医院产生的、非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
2、术前感染率:指在手术前发生的感染的比率。
3、术后感染率:指在手术后发生的感染的比率。
4、重症监护感染率:指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内发生的感染的比率。
5、新生儿科感染率:指在新生儿科内发生的感染的比率。
6、产科感染率:指在产科内发生的感染的比率。
7、儿科感染率:指在儿科内发生的感染的比率。
8、主动监测:指主动采集感染数据的监测方式。
9、被动监测:指通过收集医院内部感染报告的监测方式。
10、定点监测:指在特定科室或病区进行感染监测的方式。
11、监测周期:指进行感染监测的时间周期。
12、日监测:指每天进行感染监测。
院内感染监测记录表
1. 概述
院内感染监测记录表用于记录和追踪医疗机构内发生的感染病例,以便及时采取控制措施和改进措施。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个规范的格式和内容,以便快速记录和分析院内感染情况。
2. 表格结构
3. 数据记录要点
- 序号:每条记录的唯一序号,用于方便索引和查询。
- 日期:感染事件发生的日期,以YYYY-MM-DD格式记录。
- 病房/科室:感染事件发生的具体病房或科室名称。
- 感染类型:描述感染的具体类型,如呼吸道感染、术后切口感染、尿路感染等。
- 感染病例数量:某项感染事件发生的病例数量。
- 采取的控制措施:针对该感染事件采取的控制措施,如隔离患者、清创处理、换药治疗等。
- 备注:可选栏目,用于记录该感染事件的其他相关信息。
4. 使用提示
- 每次发生院内感染事件时,请及时填写记录表,并尽量采集准确的信息。
- 对于大规模的感染事件,可以使用附加的页码或分表格进行记录。
- 定期(如每月、每季度)对记录进行总结和分析,以便及时采取改进措施和强化监控。
5. 免责声明
本记录表作为辅助性工具,仅用于记录和追踪院内感染情况,并不代表法律意见和规定。
使用者需在遵循相关法律、规章和指南的前提下使用该记录表。
院感监测项目登记本标题:院感监测项目登记本引言概述:院感监测项目登记本是医疗机构进行院感管理和监测的重要工具,通过登记本可以记录医疗机构的院感监测项目、结果和改进措施,有助于提高医疗质量和保障患者安全。
一、登记本的作用1.1 纪录院感监测项目:登记本可以详细记录医疗机构的院感监测项目,包括感染部位、感染原因、感染病原体等信息,为院感管理提供依据。
1.2 记录监测结果:登记本可以记录监测结果,包括感染率、感染种类、感染严重程度等信息,有助于医疗机构及时发现和处理院感问题。
1.3 制定改进措施:登记本还可以记录医疗机构采取的改进措施,包括消毒措施、隔离措施、培训措施等,为提高院感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二、登记本的内容2.1 项目登记表:登记本应包括项目登记表,详细记录院感监测项目的名称、编号、监测周期、监测标准等信息。
2.2 结果记录表:登记本还应包括结果记录表,记录监测结果的详细信息,包括感染率、感染原因、感染病原体等。
2.3 改进措施表:登记本应包括改进措施表,记录医疗机构采取的改进措施及实施情况,为院感管理提供依据。
三、登记本的管理3.1 定期更新:登记本应定期更新,及时记录最新的监测项目、结果和改进措施,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2 保密性管理:登记本应严格保密,只有授权人员可以查阅和修改登记本内容,确保院感监测信息的安全性。
3.3 存档管理:登记本应进行存档管理,保留一定期限的监测记录,方便医疗机构进行历史数据分析和追溯。
四、登记本的应用4.1 提高院感管理水平:通过登记本记录监测项目、结果和改进措施,医疗机构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院感问题,提高院感管理水平。
4.2 保障患者安全:登记本可以帮助医疗机构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院感传播风险,保障患者的安全。
4.3 促进医疗质量提升:通过登记本记录院感监测信息,医疗机构可以及时总结经验、改进管理,促进医疗质量的不断提升。
五、总结院感监测项目登记本是医疗机构进行院感管理和监测的重要工具,通过登记本记录监测项目、结果和改进措施,可以提高院感管理水平、保障患者安全、促进医疗质量提升。
院感监测项目登记本院感监测项目登记本是医疗机构进行院内感染监测的重要工具。
通过登记本的使用,可以及时、准确地记录院内感染相关数据,为院感监测和预防提供有效的支持和依据。
下面是院感监测项目登记本的标准格式文本:一、登记本的基本信息1. 登记本的名称:院感监测项目登记本2. 编制单位:医疗机构院感管理部门3. 适用范围: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的院感监测工作二、登记本的结构和内容1. 封面:包括登记本名称、编制单位、适用范围等基本信息,以及封面图案、标识等设计元素。
2. 目录:列出登记本各个部分的标题和页码,方便使用者快速查找所需信息。
3. 说明页:介绍登记本的使用方法、填写要求、数据解读等相关内容。
4. 项目列表:列出需要监测的院感项目,如手卫生合规率、消毒设备合格率、医疗器械使用情况等。
每个项目包括项目名称、监测方法、监测标准等详细信息。
5. 数据记录页:每个项目对应一页或多页,用于记录监测数据。
每页包括项目名称、监测日期、监测结果等字段,以及填写人、审核人等相关信息。
6. 统计分析页:用于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包括计算平均值、比较不同时间段数据、制作图表等。
7. 反馈意见页:用于记录监测结果的反馈意见和建议,包括针对异常数据的处理措施、改进措施等。
三、登记本的填写要求1. 填写人员应熟悉院感监测项目的相关知识,确保填写的数据准确无误。
2. 填写日期应准确记录,确保数据的时效性和可追溯性。
3. 填写结果应根据监测项目的标准进行判断,确保数据的客观性和可比性。
4. 填写人员和审核人员应签字确认填写的数据真实有效。
四、登记本的保管和使用1. 登记本应妥善保管,防止遗失或损坏。
2. 登记本应定期更新,确保监测项目和标准的及时更新。
3. 登记本应在院感监测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确保数据的全面性和可靠性。
4. 登记本应定期进行数据汇总和分析,为院感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以上是院感监测项目登记本的标准格式文本,通过合理的结构和内容设计,可以提高院感监测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为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提供有力支持。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单位:
科室:
年度:
(资料请保存3年)
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职责
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及本科兼职监控医师、护士组成,在科主任领导下开展工作。
其主要职责是:
1、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根据科室医院感染的特点,制定管理制度,记录在监测登记本上,并组织实施。
2、本科感染管理小组每季度要召开一次会议,汇总消毒隔离落实情况,并有会议记录。
3、要求监控医师对本科疑似或确诊的医院感染病例,督促经治医生积极采取临床标本及时送细菌室进行病原学检查,药敏试验及必要的检查,以明确诊断,及时治疗。
4、医院感染散发病例24小时之报感染管理科并由经治医生及时填写医院感染登记表,监测护
士填写医院感染监测记录本,按时交感染管理科。
5、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或感染暴发流行时,须立即向科主任及医院感染管理科汇报,积
极协助专职人员调查发病原因,寻找感染源和途径,控制蔓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并做好记录。
6、监测人员督促本科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和消毒隔离制度。
7、监测人员组织和参加有关医院感染的培训学习,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宣传医护人员自我防护知识,预防各种传染病及锐器刺伤。
如工作中发生锐器刺伤,按规定处理并做好记录。
8、遇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科室感染管理小组按全院统一规定负责科消毒隔离措施工作的组织落实。
9、监测人员做好卫生员、配膳员、病人及家属卫生宣教及管理,要有督检记录。
10.监测护士每周对使用中的消毒液浓度、每半年的紫外线强度监测和每月的空气培养按规定时间进行监测并记录在监测本上。
11.为预防传染性疾病反弹,感染管理小组人员要熟悉本院应急预案,掌握接触、飞沫和空气不同传播途径的隔离方法
临床兼职感染管理监控医师职责
1、随时掌握本科病人医院感染情况,发现或可疑医院感染病例,督促经治医生及时送病原学检查、药敏试验及必要的检查,以明确诊断,早期治疗,并督促其及时填写医院感染登记表,24小时之报感染管理科。
2.积极预防本科因诊治不当引起的医院感染,经常督促、检查医生的无菌操作技术及消毒隔离制度执行情况。
3.发现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或感染暴发流行时,须立即向科主任及医院感染管理科汇报,积极协助专职人员调查发病原因,寻找感染源和途径,控制蔓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4.在科主任领导下,负责监控资料的收集积累和调研工作。
5.对本科医护人员进行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临床兼职感染管理监控护士职责
1.每日监测本科患者有无医院感染,并将感染病例与大夫协商登记填表,上报感染管理科。
2.对医院感染病例及感染环节进行监测,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本科医院感染发生率,发现流行趋势及时报告感染管理科,并协助调查。
3.发现或可疑医院感染病例,遵医嘱正确留取标本,及时送病原学检查,寻找感染源和途径,控制蔓延。
4.对本科医护人员进行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5、督促本科室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和消毒隔离制度。
6、做好卫生员、配膳员、病人及家属卫生宣教及管理。
7、按规定对紫外线、空气、使用中的消毒液进行监测,并登记在监测本上。
一、科医院感染质控方案
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每月一次,新上岗、实习进修人员请注明)培训计划(85分为合格)
培训记录(培训类别:科□感染办□其它)
培训记录(培训类别:科□感染办□其它)
三、空调(空气消毒机)滤网保洁记录
注:手术室、供应室每周清洗一次,余科室空调滤网每月清洗,疾病流行期间每周清洗,空气消毒机滤网每两周清洗
四、医院感染质量控制(科自查每周一次,质控小组活动记录每月一次)
自查记录
自查记录
自查记录
自查记录
自查记录
自查记录
质控小组活动记录
质控小组活动记录
质控小组活动记录
四、环境卫生学监测年月
年月
消毒隔离及消毒液浓度监测登记表
备注:保洁方法:①擦拭②浸泡。
根据消毒方法选项或打“√”
六、空气消毒登记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