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监测记录文本本
- 格式:docx
- 大小:129.53 KB
- 文档页数:7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单位:科室:年度:(资料请保存3年)一、医院感染质量控制(科内自查每周一次,质控小组活动记录每月一次)自查记录时间:检查人员: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措施:再评价结果:改进□部分改进□未改进□自查记录时间:检查人员: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措施:再评价结果:改进□部分改进□未改进□自查记录时间:检查人员: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措施:再评价结果:改进□部分改进□未改进□自查记录时间:检查人员: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措施:再评价结果:改进□部分改进□未改进□自查记录时间:检查人员: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措施:再评价结果:改进□部分改进□未改进□自查记录时间:检查人员: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措施:再评价结果:改进□部分改进□未改进□质控小组活动记录时间:检查人员: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措施:再评价结果:改进□部分改进□未改进□质控小组活动记录时间:检查人员: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措施:再评价结果:改进□部分改进□未改进□质控小组活动记录时间:检查人员: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措施:再评价结果:改进□部分改进□未改进□二、环境卫生学监测年月项目采样份数合格不合格合格率%评价分析:再监测结果:质控员签名: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使用中消毒剂合计粘贴化验单:年月项目采样份数合格不合格合格率%评价分析:再监测结果:质控员签名: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使用中消毒剂合计粘贴化验单:含氯消毒液75%酒精高压灭菌设备仪器保洁签名配制浓度消毒物品300 ㎎/L 500㎎/L1000㎎/L体温表湿化瓶服药杯吸引器瓶止血带各种管道物表擦拭血压计听诊器碘伏小瓶消毒方法日期三、消毒隔离及消毒液浓度监测登记表备注:保洁方法:①擦拭②浸泡。
根据消毒方法选项或打“√”。
医院感染监测及培训记录本医院感染监测及培训记录本章节一:引言1.1 项目目的本文档是为了规范医院感染监测及培训记录的管理,确保医院感染监测工作的有效推进并提高感染控制人员的知识水平。
1.2 项目范围本文档适用于医院内的所有感染监测工作以及感染控制人员的培训记录。
章节二:感染监测记录2.1 监测项目①患者感染率监测详细记录每个科室患者的感染发生率,包括病房感染、手术切口感染、导尿管感染等。
②各科室设备的感染监测记录各科室设备的感染状况,包括手术器械、呼吸机、透析器等。
③感染病原体监测定期对患者进行感染病原体的检测,包括细菌、真菌等。
2.2 监测方法①定期统计每月按科室统计患者感染率,并制作感染监测报告。
②随机抽样每周随机选择一定数量的设备进行感染监测,确保每个科室设备的安全性。
③实时监测对重症患者、手术患者等高危人群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并控制感染的发生。
2.3 监测结果记录①记录格式将监测结果按照日期、科室、感染类型等进行记录,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②数据分析根据监测结果进行数据分析,找出感染高发科室及感染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③报告提交每月将监测结果汇总成报告,提交给医院感染控制委员会。
章节三:培训记录3.1 培训对象①医院全体员工定期对医院全体员工进行感染控制知识的培训,提高员工的感染控制意识。
②医院感染控制人员对医院内的感染控制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
3.2 培训内容①感染控制基础知识介绍感染的定义、分类、传播途径等基本知识。
②感染控制的原则和方法介绍感染控制的原则和方法,包括手卫生、环境清洁、设备消毒等。
③感染控制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介绍感染控制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例如手术室感染控制、病房感染控制等。
3.3 培训方式①现场培训定期组织现场培训,邀请专家进行授课,提供互动和实操环节。
②在线培训提供在线培训平台,医务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进行学习。
3.4 培训记录①培训计划制定每月的培训计划,并将之前的培训记录归档。
医院感染监测记录本医院感染监测记录本目录:第一章感染监测概述1.1 目的1.2 范围1.3 定义第二章感染监测指标2.1 医院获得性感染指标2.1.1 术前感染率2.1.2 术后感染率2.1.3 重症监护感染率2.1.4 新生儿科感染率2.1.5 产科感染率2.1.6 儿科感染率2.2 感染部位分类2.2.1 呼吸道感染2.2.2 尿路感染2.2.3 血流感染2.2.4 切口感染2.2.5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 2.2.6 骨科感染2.2.7 神经外科感染2.2.8消化道感染2.2.9皮肤软组织感染第三章监测方法和周期3.1 数据收集方法3.1.1 主动监测3.1.2 被动监测3.1.3 定点监测3.2 监测周期3.2.1 日监测3.2.2 周监测3.2.3 月监测3.2.4 季监测3.2.5 年监测第四章监测人员及培训4.1 监测人员4.2 培训要求4.3 培训内容第五章数据分析及报告5.1 数据分析方法5.1.1 趋势分析5.1.2 国际比较5.1.3 局部比较5.2 报告内容5.2.1 监测数据汇总 5.2.2 异常数据分析 5.2.3 改进措施建议第六章附件6.1 数据汇总表格6.2 监测记录表6.3 相关统计报告法律名词及注释:1、获得性感染:指在医院产生的、非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
2、术前感染率:指在手术前发生的感染的比率。
3、术后感染率:指在手术后发生的感染的比率。
4、重症监护感染率:指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内发生的感染的比率。
5、新生儿科感染率:指在新生儿科内发生的感染的比率。
6、产科感染率:指在产科内发生的感染的比率。
7、儿科感染率:指在儿科内发生的感染的比率。
8、主动监测:指主动采集感染数据的监测方式。
9、被动监测:指通过收集医院内部感染报告的监测方式。
10、定点监测:指在特定科室或病区进行感染监测的方式。
11、监测周期:指进行感染监测的时间周期。
12、日监测:指每天进行感染监测。
年月份院内感染监测记录
一、月份收住病人人,其中感染病人人,非感染病
人人。
患者住院期间衣服,床单,被套按规定时间进行更换,棉褥、枕芯、尿垫定期消毒,出院后均进行终末消毒,感染性病人未出现新感染症状,非感染性病人未出现感染症状。
妇产科收住人,正常分娩人,转院人,未出现产妇及新生儿感染。
二、医院污物分类进行处理,感染性废弃物均进行无害化处理,锐器用后均进行无害化处理。
三、器械消毒灭菌均按照“去污染——清洗——消毒灭菌”程序进行。
四、浸泡器械的消毒及灭菌剂均按期内更换,更换日期及负责人均有详细记录。
五、要求日常紫外线消毒的功能科室,均进行日常紫外线消毒,日期及负责人均有详细记录。
六、压力蒸汽灭菌方面,各手术包、产包、换药包均进行化学监测,产包同时进行中心监测,由消毒供应室人员作详细记录。
七、本月院内感染率为,漏报率为。
2019年院内感染监测记录。
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及本科兼职监控医师、护士组成,在科主任领导下开展工作。
其主要职责是:1、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根据科室医院感染的特点,制定管理制度,记录在监测登记本上,并组织实施。
2 、本科感染管理小组每季度要召开一次会议,汇总消毒隔离落实情况,并有会议记录。
3、要求监控医师对本科疑似或者确诊的医院感染病例,催促经治医生积极采取临床标本及时送细菌室进行病原学检查,药敏试验及必要的检查,以明确诊断,及时治疗。
4 、医院感染散发病例24 小时之内报感染管理科并由经治医生及时填写医院感染登记表,监测护士填写医院感染监测记录本,按时交感染管理科。
5 、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或者感染暴发流行时,须即将向科主任及医院感染管理科汇报,积极协助专职人员调查发病原因,寻觅感染源和途径,控制蔓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并做好记录。
6 、监测人员催促本科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和消毒隔离制度。
7 、监测人员组织和参加有关医院感染的培训学习,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宣传医护人员自我防护知识,预防各种传染病及锐器刺伤。
如工作中发生锐器刺伤,按规定处理并做好记录。
8、遇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科室感染管理小组按全院统一规定负责科内消毒隔离措施工作的组织落实。
9 、监测人员做好卫生员、配膳员、病人及家属卫生宣教及管理,要有督检记录。
10.监测护士每周对使用中的消毒液浓度、每半年的紫外线强度监测和每月的空气培养按规定时间进行监测并记录在监测本上。
11.为预防传染性疾病反弹,感染管理小组人员要熟悉本院应急预案,掌握接触、飞沫和空气不同传播途径的隔离方法1 、随时掌握本科病人医院感染情况,发现或者可疑医院感染病例,催促经治医生及时送病原学检查、药敏试验及必要的检查,以明确诊断,早期治疗,并催促其及时填写医院感染登记表,24 小时之内报感染管理科。
2.积极预防本科内因诊治不当引起的医院感染,时常催促、检查医生的无菌操作技术及消毒隔离制度执行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