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套人生信念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1
人生信仰,是指个体对自己生存的意义和价值、生活的前途和命运以及人生的状态和归宿等命题的最高信念及坚持,是价值观在人生问题上的集中体现。
它不仅解决“人为什么活着”的问题,还要回答“人应该如何活着”的问题。
作为一种最高价值目标,信仰成了人类精神生命和人生幸福的最终依托。
面对当前一些大学生的种种人生困惑,现代德育不仅要关注现实生存之“形而下”命题,更要关注理想信念之“形而上”命题,给大学生生命成长以持续的动力和恒久的精神支柱。
一、转型期大学生面临的主要人生困惑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人们的思想正在经历着从蒙昧走向开化、解放、自由的过程。
主体性的高扬、生命尊严的彰显、成功欲望的增强都把生命的美丽推向极致;但是,另一方面,物质享受的充盈、知识至上的感召、工具理性的横行,又使得人类生存的意义和生活的幸福感逐渐被遮蔽。
在社会转型变革的背景下,个人的无意义感和不安全感成为根本性的社会心理问题。
1.意义感的丧失与生命的空虚商品经济时代是一个“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时代。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极大地激发了人的独立性、主体性,不断地创造出越来越高级的物质生活条件;但在成就物质繁荣的同时,对物的过分依赖和追求又带来了人自身的物化。
社会的理性化、科技的力量、市场的强势、竞争的激烈等所导致的紧张忙碌,使得很多人没有时间去回眸历史、思考意义、接近自然,而更多地活在当下,为了生存而“蜗居”。
有学者指出:“总的来说,中国传统的以社会为本位的价值观受到了冲击,大学生更加强调个人的重要性,在个人和社会面前,更加追求实际,认为个人应该处于更本位、更中心的地位。
”[2]因此,他们宁愿相信,“多获得一些资格证书,比多读一些哲学书,更加实用。
”石中英教授指出:“现代人文世界支离破碎、日益萎缩。
其结果是,我们所经历的社会是一个比较富裕但是无论如何却不能算是幸福的社会,我们所经历的是一个整天忙碌但却不知道为何忙碌的生活,我们所获得的是越来越多的自主性和权利但却从一开始内心里就依赖于应用它们,我们所体验的是一种越来越孤独、越来越寂寞却因此越来越冒险甚至疯狂的感觉。
《骆驼祥⼦》的启⽰:不要破罐破摔,触底反弹不是⼈⽣必然规律近两年来,丧⽂化特别流⾏。
“不上班的⼈⽣有多爽?”、“第⼀批90后已经出家了”……这些话题在社交⽹络上得到了很多⼈的追捧,⼤家纷纷表⽰戳中了痛点,梦想太远了,还是做咸鱼⽐较舒坦。
永远打鸡⾎的⼈⽣的确不现实,偶尔压⼒过⼤,抛开烦恼放飞⾃⼰也当然是可以的。
但是,很多⼈遇事都抱着“⼤不了辞职呗”、“最不济回⽼家”的想法,年轻⼈,我劝你不要总这样喊,喊着喊着,结果可能⽐你想得更差。
不能破罐破摔,因为⼈⽣的低⾕是深不见底的。
《骆驼祥⼦》是⼤家学⽣时代就接触过的作品,本篇⽂章不讲⽂学价值,⽽是⽤主⼈公祥⼦来分析,为什么我们不能⼀丧到底。
祥⼦的⼀⽣:⼈⽣的低⾕是深不见底的《骆驼祥⼦》是著名作家⽼舍先⽣的代表作品,描述了20世纪20年代军阀混战时期,北平车夫祥⼦的悲惨命运。
我们先来捋⼀捋祥⼦的经历:祥⼦是个农村青年,在北平城⾥拉车,他的梦想是拥有⼀辆⾃⼰的⼈⼒车。
他⽤了三年的时间,省吃俭⽤,终于梦想成真,买了⾃⼰的车。
但是才过半年,就连⼈带车被⼀队流亡⼠兵劫⾛,做⽜做马⼲了⼏天苦⼒后终于逃出来,车没了,⼀切⽩⼲。
祥⼦没有灰⼼,他从头开始,更加⾟苦地拉车攒钱。
可是,还没有等他攒够钱,所有的积蓄被⼀个侦探敲诈⼀空,买车的梦想再次泡汤。
后来,车⼚主⼈刘四爷的⼥⼉虎妞诱惑祥⼦,与他结婚,祥⼦这才⼜有了⾃⼰的车。
可是好景不长,虎妞死于难产,他不得不卖掉⼈⼒车去料理丧事。
到这⾥,他已经不是当初那个积极向上的农村青年了。
再后来,祥⼦相好的姑娘⼩福⼦⾃杀了,他的内⼼世界彻底崩塌。
最后,他在窑⼦⾥挥霍了最后的元⽓,堕落到跟⽼⼈⼩孩抢活⼲,跟在送葬队伍⾥滥竽充数帮着哭两声。
因为偷懒被监⼯敲了脑袋,他痛到蹲在地上,第⼀反应却是找周围有没有烟屁股能抽。
当初那个充满⼲劲的祥⼦哪去了?我只看到⼀具⾏⼫⾛⾁。
⼈⽣就是这样,如果你不努⼒奔跑,就会被别⼈落下;如果你摔倒了不肯爬起来,那么别⼈会从你⾝上踩过;很快你连躺倒的地⽅都没有了,脚下变成⿊洞洞的深渊,你就⼀直往下掉。
当代大学生人生理想与社会信念追求调查物理化学学院材料化学一班王恩祥当代大学生人生理想与社会信念追求调查理想与信念对人生的意义理想是有价值的商品;理想推动着我们前进;理想使我们充满热情。
理想是一幅鼓舞人心的未来画卷,它能够使你的思维、意志和情感充满能量,让你尽全力去实现它。
值得追求的理想是一个人的目标和潜能的图景和蓝图。
理想是一个人灵魂中代表希望的种子,呼唤着他去追寻实现目标的独特道路。
从当代大学生的角度看,理想又可以分为两大类: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
个人理想是对个人未来的设想和追求,它包括职业理想、道德理想、谋生和家庭的理想;社会理想是对更好的社会轨制的追求向往。
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是相互联系的,其中社会理想是处于最高层次的理想,它是理想的核心,并制约着个人理想,个人理想又是社会理想的详细体现。
一个人假如没有弘远的社会理想,而仅追求自己脱离社会实际的个人理想,是不符合时代对当代大学生的要求,也是一种低层次的理想;反之,假如仅有社会理想而没有个人理想,也是浮泛的、不切实际的。
一般来说,信念表明一个人对社会发展方向、天然规律、对一种理论观点的不乱的、长期的看法和认可,并对此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深刻的感情。
一个人只有有了坚定的信念,才能使自己的个性具有主动性和积极性;缺乏信念的人,个性往往恍惚不清,步履往往左右摇晃,动摇不定,轻易在生活学习中出偏差。
正文通过调查,我发现大多数大学生都承认有过理想追求。
事实上,关于理想,我问过了很多人。
有些人非常详细且热情地描述了他们的理想,有些人则不大乐意谈论这个问题,大声说出自己的理想似乎会让他们感到困窘不安。
这些人从来没有表露过自己的理想。
他们不知道别人会不会笑话自己,不确定自己的目标是太高了还是太低了,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能实现理想,是不是注定要失败。
大多数大学生不知道该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
他们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那就是某天想做某件事或者想成为某个人,却不知道该如何实现。
相信是一种力量,教练的信念就是始终相信。
培根曾经说过:“对人的相信,对人的热情,形象点儿说,是爱抚、温存的翅膀赖以飞翔的空气。
”是的,相信是爱的一种体现,是一种有生命的感觉,也是一种高尚的情感,更是一种连接人与人之间的纽带……有了相信,夫妻才会和谐共处,白头偕老;有了相信,朋友才能坦诚相待,推心置腹;有了相信,陌生人之间也能够传递爱的温存;有了相信,人生会因此而开阔,生命会因此充满爱的味道!教练的信念就是始终相信每个人——教练三大核心信念之一相信每个人都是九牛之人这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美丽动人的故事:据说,在古希腊的某个村子有两个兄弟阿舍和阿得,到了适婚年龄还没有找到自己心仪的女孩。
于是,两人便驾着自己的小船踏上“觅妻”之路。
离开家乡之后,他们摇啊摇啊,摇了九九八十一天,走过了七七四十九个岛屿,也没有找到自己心目中的妻子,不是未嫁的女人看不上,就是看上的女人已出嫁……就在他们快要绝望时,他们来到一个小岛,在他们的小船靠近岸边时,阿舍的眼睛猛地一亮:那个在捡贝壳的女人不就是自己要找的另一半吗?!他指给了阿得,阿得摇了摇头。
嗨,她的相貌和气质太一般了,没有什么出众的地方,样子长得也不怎样!但阿舍很坚决,她就是我要找的女人!于是阿得陪着阿舍上了小岛到当地去打听,打听到这位姑娘名叫阿秀,正待字闺中。
然后打听提亲的风俗,当地人告诉他,这个岛里有个不成文的规定,男人要向女人提亲,是要用牛来做聘礼的。
而牛的多少代表了女人在男人心目中的价值。
一头是很差的,是那种见一面以后再也不想见谁也不想娶的丑女,二头是勉强看得过去的,而一般普通的女孩子就是三头、四头牛,能用六头牛作聘礼的已经是很不错的那种漂亮贤惠的女孩了。
而最多是用九头牛,这样的女孩子是非常优秀象仙女般的了,相当罕见,这么多年来在这里根本就没有人送过九头牛。
结果阿舍想方设法买了九头牛,在做好了一切准备工作后,选了个良辰吉日,牵着九头牛浩浩荡荡地赶着牛群去提亲了。
人生要自信议论文人生要自信议论文1飞虫行,草长萍移,日升日落,潮来汐退,四季轮回,万物都拥有自己的命运,在人生的幕布,人们也拥有不同的色彩。
纵观古今,历史为我们呈现精彩的一幕幕:同样是遭贬谪,有人恨恨离去,有人大唱“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同样是仕途不顺,有人憾然离场,有人发出“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豪言壮语;同样是面对国家四分五裂,有人只能凭栏叹息,有人挥洒“周公吐埔,天下归心”的壮志豪情。
历史的大幕已经拉开,各路人马在上面“你方唱罢我登场”。
或敦厚,或狡诈,或阴柔,或阳刚,或哀婉,或沉郁,我们却能轻易发觉,自信的人总是容易获得成功。
不是他们非如凡人,只因他们足够自信。
自信,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华罗庚从小数学就学的不好,可他从未放弃对数学的热爱,经过刻苦努力,终成一代数学大师;牛顿小时候也没有他妹妹聪明,每次考试回家,他的妹妹总是受到父亲的表扬,而他则会受到一顿责骂,可他从未放弃学习的热忱,苦心钻研,终于构建经典力学体系,成为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
难道他们的成功仅仅依赖几个数字,一个苹果吗?不,除了不懈的努力外,最重要的是他们对自己抱有不可战胜的信心,认为自己一定会成功。
自信是激发他们不断进取的力量之源,是他们活的灵魂!自信是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扔下的两枚铁球;自信是勇立潮头,挥舞红旗的弄潮儿;自信是亚里士多德“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的狂言……张海迪身患残疾,却从没自甘堕落,自学4门外语,翻译多本着作,还自学针灸,治疗一万多名病人,不得不说,自信给了她重新绽放笑容的力量。
“残疾怎么了,我要做得比正常人还好”!一介女流,却是真正的做到巾帼不让须眉。
举杯邀月,横刀立马,舌战群儒,舞横槊以赋诗,坐空城而抚琴。
自信让成功不再如想象般遥远。
自信让我们的人生迸发出绚烂的光芒。
播撒一个信念收获一种态度,播撒一种态度收获一种命运。
自信的信念予我们自信的'态度,自信的态度终会予我们以自信的人生!人生要自信议论文2成长的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不可避免有一些挫折,有一些烦恼,有些烦恼很容易解决,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烟消云散,有些烦恼就不同了,你越躲避,它就越缠着你,并且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缠越紧,好像是非洲原始森林的食人藤,缠得你筋疲力尽还不肯罢休。
专题三理想信念的力量课程导入:这节课开始前,我想和大家一起分享两个故事。
1、有个古老而真实的故事:一位盲人以弹琴为生,他的师傅临终时传给他一个“秘方”:只要弹断1000根琴弦,双目就会见到光明。
这位盲人近90岁时,终于弹断了1000根琴弦,大家认为结果会怎么样?盲人的双眼并没有复明,但他明白了“秘方”的“真谛”是理想。
于是临死前,他又把这“秘方”传给了自己的盲徒弟:只要亲自弹断1200根琴弦,就会见到光明。
就这样,小盲人继续走师傅的路。
为了有一天能见到光明,他会好好地活下去,因为他有一个美好的理想。
这是普通人的理想,他们靠理想支持着生命,获得了生存。
2、曾经有人讲过这样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一场突然而来的沙漠风暴使一位旅行者迷失了前进方向。
更可怕的是,旅行者装水和干粮的背包也被风暴卷走了。
他翻遍身上所有的口袋,找到了一个青青的苹果。
“啊,我还有一个苹果!”旅行者惊喜地叫着。
他紧握着那个苹果,独自在沙漠中寻找出路。
每当干渴、饥饿、疲乏袭来的时候,他都要看一看手中的苹果,抿一抿干裂的嘴唇,陡然又会增添不少力量。
就这样,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
第三天,旅行者终于走出了荒漠。
那个他始终未曾咬过一口的青苹果,已干巴得不成样子,他却宝贝似地一直紧攥在手里。
思考:同学们听了这两个故事得到什么启示?请大家回答,并说说自己的理想及为之努力的经历。
点评学生的回答,并引入新课。
那么理想与信念的概念大家能说的清楚吗?理想与信念到底有什么作用?没有理想信念是不是也没什么影响呢?有了理想信念是不是就一定能成功或成才呢?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这个专题的内容。
第一部分对理想、信念的基本认识第一部分呢,我们一起来学习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关于理想与信念,历史上有很多的名人名言,如:像这些励志的名言名句,大家可以把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那么什么是理想,理想有什么特征呢,我们来看第一个问题。
一、理想的涵义、特征、类型古往今来,许多中外思想家都在积极探索理想的本质和意义,真正从哲学的高度指出理想的客观来源及其对人生重要意义的还是恩格斯。
有关信念的议论文范文(精选8篇)有关信念的议论文范文(精选8篇)相信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尤其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议论文,议论文的语言,要准确鲜明,生动形象。
那要怎么写好这类型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有关信念的议论文范文(精选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信念的议论文 1 有一首歌唱道:“当灵魂迷失在苍凉的天和地/还有最后的坚强在支撑我身体/当灵魂赤裸在苍凉的天和地/我只有选择坚强来拯救我自己。
”是的,无论面临什么样的困境,都不要轻易失去信心,放弃信念。
在菲律宾西部海岸,每年秋天都能看到这样一个壮观的场面:海面上黑压压地飞来一片“云”,那是南迁的燕子。
它们欢快地呜叫着,慢慢靠近海岸,但是人们惊奇地发现,一旦到了海岸和沙滩,许多燕子就飞不起来了,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遥远的路途飞完了,没有死于皑皑雪峰,没有死于茫茫大海,没有死于暴风骤雨,却死于细软的沙滩上。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悲剧呢?如果沙滩再远两三千米,这些燕子难道就飞不到吗?如果雅典再远三五十米,难道斐迪辟就坚持不住吗?他们一定能坚持下去,一定会到达目的地。
悲剧发生的原因恰恰是因为目的地到达了,支持他们的信念突然消失了,意志瞬间松懈,身体也随之极度衰弱,于是生命之灯熄灭了。
软弱是人与生俱来的,人类在大自然面前太渺小,渺小得微不足道。
但从最初的蒙昧无知到逐渐成熟,我们一步步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创建了自己的家园,这得益于我们后天学会的坚强,拥有坚定不移的信念。
成功之路总是布满荆棘,但正因其险恶,才有别处看不到的风景。
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是被挫折打倒,还是击败挫折,这取决于一个人的信念。
霍金,被誉为继爱因斯坦之后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学思想家和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却被禁锢在轮椅上达20年之久,他不能写,甚至口齿不清。
虽然他无助地坐在轮椅上,但他的思想却神奇地邀游于广袤的时空,他是挑战命运的勇士。
生活的打击与磨难没有让他失去活着与进行科学研究的勇气与信念。
两种人生观演戏人生观戏人生作文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两种人生观演戏人生观戏人生作文篇1《谈人生与我》一文曾提到两种人生观,一种是演戏人生,一种是观戏人生,前者“把自己摆在前台,和世界一切人物在一块玩把戏”,后者“把自己摆在后台,袖手看旁人在那儿装腔作势”。
浮世惊涛,主角在我在中华五千年文明长河中,涌现了许多不同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有“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壮气魄,亦有“采菊东篱下”的静穆淡漠;有演戏人生的放手一搏,酣畅淋漓,也有观戏人生的置身事外,清白高洁。
而这两者在现今,又当如何取舍?在我看来,身处一个务实的时代,我们应当不畏浮世惊涛,以自身的血汗,铸这繁华篇章,纵有千里无尽险阻,也愿一苇以航之。
诚然,袖手旁观是个人面对险境时最佳的求全之策,它缘自看尽浮世污浊后的失落无力,缘自对个人绵薄之力的悲观判定,缘自对大众,对前路的悲观消极,故超脱是面对不可逾越的困境时最为自然的想法与退路。
而与之相反的,毅然抗争,不顾安危,不畏险阻,不怨苍生的“演戏人生”才是违背人的惰性,需后天莫大的决心与勇气才能作出的决定。
一旦选择了演戏人生,那么前路难免有风沙相伴,险阻相随,而支持着我们作出此等选择并坚持着走下去的,仅是那一腔,赤子的热血,因为有一腔热血,所以顾不及计算得失,顾不得思考退路,顾不得瞻前顾后,才有那些铿锵的脚步,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壮画卷般义无反顾。
而这份赤子之心,于社会的发展又是何其重要。
如果没有孔子固执地守着这黑暗王国里的残烛,又有谁来谱就万世师表的画卷;如果没有冯至在孤军奋战时对《萨特选编》的支持,又何来之后“萨特之父”的光辉荣耀;如果没有医护人员们逆行的义无反顾,又何来如今中国疫苗走向国际的大国担当。
故如果“观戏”是将目光看向自身,那么,“演戏”则是将目光看向了他人,看向了时光的深处,看向了众生的喜怒哀乐,对时代的发展,对历史车轮的推移,都有其不可磨灭的价值。
但其实,不论是“观戏”还是“演戏”,都有由“我”导致的结果。
用正确的理想信念筑牢人生信仰之基作者:高长峰来源:《青年与社会》2020年第08期摘要:理想是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
信仰是某种思想或宗教及对某人某物的信奉和敬仰,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正确的理想信念是筑牢信仰职级的根本。
关键词:理想;信念;信仰信仰是某种思想或宗教及对某人某物的信奉和敬仰,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信仰是人生的支柱,是践行使命的精神力量,如方志敏烈士所言:“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绝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
”而坚定信仰根本是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只有堅定正确理想信念,才能筑牢人生信仰之基。
一、理想信念释义理想是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对现状永不满足、对未来不懈追求,是理想形成的动力源泉。
可以说,理想是对未来的规划,这种规划决定着这个人的努力和判断方向。
《庄子·秋水》中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这说明,一个人的志向和理想会受到所处环境、空间的限制,井蛙、夏虫、曲士虽在自己的小天地中怡然自得,但这是苑囿式的理想,如果指望他们志存高远,是不可能的。
理想的价值目标取向广泛,它不只局限于物质层面的追求,更是精神旨趣的满足。
照亮人生道路,给予人生希望,并且给人以不竭勇气的理想,是真、善、美。
有理想并且为之一直坚持、努力奋斗的人充实而伟大——“垂头自惜千金骨,伏枥仍存万里心”。
人一旦丧失理想,哪怕是英雄豪杰,他的人生就失去了目的,精力亦随之枯竭。
信念是意志行为的基础。
“信”意为“崇奉”;“念”意为“心中想法”。
信念就是个人坚信不疑的想法,是实现理想的精神支撑与前进动力,没有信念就不会有意志,更不会有积极主动性的行为。
如果人失去了信念,困难就会给人戴上枷锁。
信念是人精神世界的支柱,集中体现了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一个人有什么样的信念,以何种信念做为自己追求的目标,决定了这个人精神境界,也是这个人行为与思维方式的体现。
突破细致责任突破细致责任突破细致责任
两套人生信念
《宽恕心理学》的要点其实不难把握,它只是为我们指出,世上只有两套人生信念,一是建立在恐惧的基础上的小我信念,一是建立在爱上的属灵信念。
当我们陷入困境时,只需告诉自己:“还有另一种看待此事的方法”,人生便有了转机。
难的是,我们已经全然与小我的信念认同,以为放弃小我的人生经验,等于全面否定了自我,于是宁愿苦到同归于尽,也不愿改变自己。
所以这部课程才提供了练习手册,一课一课地帮我们修正根深柢固的小我信念。
基于恐惧的小我信念,一言以蔽之,就是人心惯于沉溺于过去的负面经验,不断提醒自己不是完美的造化,不敢面对自己当下的真相,宁愿在过去与未来的幻想中流浪。
◎出自恐惧的小我信念,有下列特质:
1.人生是可怕的,忧患意识是人类的正常心态。
2.让自己或别人感到内疚,能够激励我们向上。
3.过去的不幸很可能会不断重演而成为自己的“现实生活”。
4.我们需要为未来未雨绸缪,胸有成竹才行。
5.我们在世间基本上是孤独的。
6.防卫与攻击是保障我安全的唯一方式。
7.负面的评断或批判有助于改善现状。
8.比较与竞争对人是有益的。
9.证明自己是对的,乃是人生的要务。
10. 指责别人,才能解除自己心中的委屈。
出自爱的属灵信念,则是由“我仍是上天所创造的(完美无缺的)我”出发,着眼于人性相似相通之处,由此孕育出仁慈、感通与谅解的心态。
◎出自爱的属灵信念的特质如下:
1.爱是你的生命本质。
2. 宽恕是通往幸福之路。
3.当下这一刻有释放我们自由的能力,成为我们的“现实生活”。
4.你永远都有重新选择的机会。
5.你是一个大生命体的一部份,与其它生命息息相关。
6.仁慈的推恩会带给你积极光明的人生经验。
7.接纳这属灵的信念,才能转变你的人生。
8.着眼于彼此相同之处,方能缔造正向的人际关系。
9.幸福与平安才是人生的要务。
10. 我们每人都须为自己的感受与反应负责。
小我操控我们的一个伎俩,即是不让我们与属灵的念头碰面,我们若能把上述两套信念放在一起,立刻真相大白,不难看出哪一个对自己是有益的。
可是,当冲突出现时,我们有时连想都来不及想,小我的防卫措施就已经冲出去了;事后觉得不妥,想要改用“属灵的信念”时,小我还会跟我们“拼到底”,死也不让步。
我们是这样习惯听从小我恐惧的呼声,想要掩耳不闻,确实不易。
奇迹课程安慰我们说,当我们与小我僵持不下时,只要我们肯求助于圣灵或更高智慧,慢慢培养出“信任”与“觉察”的心态,我们会愈来愈容易听见属灵之音的轻声呼唤的。
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孩子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