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1程序文件清单
- 格式:doc
- 大小:112.50 KB
- 文档页数:2
Q/BD XXXXXX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标准BD-QM-01质量手册2018-04-20 发布2018-04-03 实施XXXXX股份有限公司发布BD-QM-01质量手册版本号:3.0BD-QM-01质量手册版本号:3.0目录01.颁布令 (3)02.任命书 (4)03.公司组织架构图 (8)04.公司简介 (9)05. 经营理念 (10)06.术语和定义 (11)07.质量方针、安全方针、质量目标、安全目标、及售后服务承诺 (12)08.CRCC 产品认证的一致性要求 (14)09 附录 (15)1.附录一《任命过程所有者名单》BD‐QM‐01/01 (15)2.附录二《ISO/TS 22163 过程要素对照表》BD‐QM‐01/02 (15)3.附录三《质量管理体系过程关系流程图》BD‐QM‐01/03 (15)4.附录四《顾客导向、管理和支持过程关系图》BD‐QM‐01/04 (15)4.附录五《过程乌龟图》BD‐QM‐01/05 (15)5.附录六《KPI 绩效数据统计表》BD‐QM‐01/06 (15)6.附录《程序文件清单》BD‐QM‐01/07 (15)BD-QM-01质量手册版本号:3.001.颁布令颁布令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依据 ISO/TS 22163 技术规范(以下简称 22163)、ISO9001:2015 以及 CRCC 认证规则,结合XXXXXX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际情况而建立的。
本手册是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法规性文件,通过本手册发布的公司质量方针以及体系运行的各项规定已得到本人全面认定,准予颁布实施,公司全体员工必须遵照执行。
最高管理者(总经理)签名年月日BD-QM-01质量手册版本号:3.0 02.任命书任命书(一)为确保公司质量方针的有效履行和本手册各项规定的贯彻实施,兹任命质保中心总监XXXXX为我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管理者代表(简称管理者代表),协助最高管理者履行以下职责:1.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得到建立、实施和保持;2.向最高管理者报告质量体系绩效和任何改进的需求;3.确保在整个组织内提高满足顾客要求的意识;4.在组织中解决质量相关问题的自主权,或在关键要求未满足时,停止开发、生产、交付、现场支持活动的权利;5.就质量管理体系有关事宜与外部方进行联络。
附录1 标准程序流程图的符号及使用约定(GB1525-89)一引言程序流程图(Program flowchart)作为一种算法表达工具,早已为各国计算机工作者和广大计算机用户十分熟悉和普通使用。
然而它的一个明显缺点在于缺乏统一的规范化符号表示和严格的使用规则。
国家标准局批准的国家标准(GB1525-89)<<信息处理——数据流程图,程序流程图,系统流程图,程序网络图和系统资源图的文件编制符号及约定>>为我们推荐了一套标准化符号和使用约定。
由于该标准是与国际标准化组织公布的标准ISO5807--85 Information processing--Documentation symbols and conventions for data,program and system flowcharts,program network charts and system resources charts是一致的,这里将其中程序流程图部分摘录出来,并做了一些解释,供同学们参考。
根据这一标准画出的程序流程图我们称为标准流程图。
二符号程序流程图表示了程序的操作顺序。
它应包括:(1)指明实际处理操作的处理符号,包括根据逻辑条件确定要执行的路径的符号。
(2)指明控制流的流线符号。
(3)便于读写程序流程图的特殊符号。
以下给出标准流程图所用的符号及其简要说明,请参看图1。
图1 标准程序流程图符号1、数据——平行四边形表示数据,其中可注明数据名,来源,用途或其它的文字说明。
此符号并不限定数据的媒体。
2、处理——矩形表示各种处理功能。
例如,执行一个或一组特定的操作,从而使信息的值,信息形式或所在位置发生变化,或是确定对某一流向的选择。
矩形内可注明处理名或其简单功能。
3、特定处理——带有双纵边线的矩形表示已命名的特定处理。
该处理为在另外地方已得到详细说明的一个操作或一组操作,便如子例行程序,模块。
矩形内可注明特定处理名或其简要功能。
EMS精选案例题认真观察下述事例,有无不符合项,请指出不符合GB/T24001-2004idtISO14001:2004标准中的哪一个条款号,并说明理由。
1. 组织现场发现有不少遗撒的煤渣和机油渍,负责人说这是外部运输公司撒的,我们管不了,所以只好如此。
4.4.62.对相关方的投诉,只进行了处理,没保留有关处理记录。
4.4.33.文件审核发现环境管理方案未有职责。
4.3。
34.审核员查看组织的环境因素清单,发现该清单是在去年引进新的生产线前确定的,之后没有对环境因素进行重新确定。
4.3.15.某组织按标准要求建立了用来确定并获取适合本组织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程序,但未能提供所获取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证据。
4.4.4?6.组织经过一段时间的环境管理体系良好运行之后取得了良好的环境效益,在节能降耗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员工对组织的环境状况的改进情况并不了解。
4.4.37.某仪表厂所有零部件均是外购和外协件,厂内的生产活动就是装配作业和检验。
该厂废水排放量很少,且不超标,废气、废渣也经过处理,达到无害化,该厂再也找不出有害环境影响,在初始环境评审阶段,企业认为本厂无环境因素可识别,更没有需要努力解决的环境影响。
4.18.某工厂未根据作业指导书对已焊锡渣进行处理,内审发现后并开具不符合,但未更改。
4.5.39.培训记录中的人数与实际参加培训的人数不符。
4.4.210.生产车间看到某一岗位的员工仅有0版的运行控制程序,而审核员在文件管理员处看到了1版的该程序。
4.4.511.某汽车制造厂研发部正在研究并制定新产品中如何降低汽车尾汽排放的措施,这一场景适用于标准的哪一条要素(4.3.3)。
12.组织的环境管理手册的附录包括了一份程序文件清单。
这一情景适用于标准的哪一条要素(4.4.4)。
13.一名使用氢氟酸(HF)进行在制件清洁作业的工人不了解HF的危害。
这一情景适用于标准的哪一条要素 ( 4.4.2 ) 。
附录1 无菌产品生产文件日期:2020-02-20目录•文件结构图• 1 范围• 2 原则• 3 药品质量体系(PQS)• 4 厂房• 5 设备• 6 公共设施•7 人员•8 生产和具体技术•9 活性微粒及非活性微粒的环境监测和工艺监测•10 质量控制(QC)•11.术语1 范围无菌产品的生产涵盖多种无菌产品类型(原料药,无菌辅料,内包装材料和成品制剂),包装规格(单剂量到多剂量),工艺(从高度自动化系统到手动工艺)和技术(如生物技术,传统小分子生产和密闭系统)。
本附录提供了运用质量风险管理(QRM)原则的所有无菌产品生产应施用的一般性指导,以确保最终产品中无微生物、微粒和热原污染。
QRM缩写适用于本文件全文,不会在具体段落中加以说明。
在列出具体限度或频率时,这些限度或频率应视为最低要求。
这些陈述是由于监管历史经验,即曾出现这些问题并影响了患者的安全。
本附录的目的是为无菌产品的生产提供指导。
然而,一些原则和指导,例如污染控制策略、厂房设计、洁净室分类、确认、监测和人员更衣,可用于支持其它非无菌、但有必要控制和减少微生物、微粒和热原污染的产品(例如某些液体、乳膏、软膏和低生物负荷的生物中间体)的生产。
如果生产商选择将本指南应用于非无菌产品,生产商应清楚地记录已施用了哪些原则,并应证明符合这些原则。
2 原则2.1 无菌产品的生产应符合特殊要求,以尽量降低微生物、微粒和热原污染的风险。
应考虑以下关键领域:i.应按照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指南的相关章节优化、确认和验证设施、设备和工艺设计。
应考虑使用适当的技术(例如,限制进入隔离系统(RABS),隔离器,自动系统,快速微生物检测和监测系统),以增强对产品的保护,防止潜在的外来微粒和微生物污染源(例如人员、物料和周围环境),并帮助快速检测环境和产品中的潜在污染物。
ii.人员应具备合适的资质和经验,培训和态度,尤其是生产、包装和发运过程中无菌产品保护所涉及的原则。
欧盟GMP附录1《无菌产品生产》-2020版解读!•扩大了适用范围,不限于无菌药品,无菌活性物质(无菌原料药)、辅料、内包材和制剂。
•不再仅仅是EU GMP,还适用于PIC/S和WHO。
•强调无菌产品生产的风险管理目标,不单单是微生物相关的风险,还包括微粒(可见异物)、热原。
•QRM 适用于本文件的全部内容,而不是在某一段落提及。
在写明具体限度或频率时,应将这些限制或频率视为最低要求。
这些声明来自以前发现的问题并影响了患者安全的监管历史经验。
•如果制造商选择将本指南应用于非无菌产品,制造商应明确记录已应用的原则,并应证明符合这些原则。
•引入新技术,如RABS、隔离器、快速转移系统、机器人系统、快速微生物测试等•QRM应首先考虑设施,设备和工艺的良好设计,然后实施设计合理的程序,最后才是监测系统,以表明设计和程序已正确实施并持续符合预期。
只采取监测或测试不能保证无菌。
”•关于污染控制策略,新增要求:定义所有关键控制点,并评估所有控制(设计、程序、技术和组织)的有效性,以及用于管理污染相关风险的监控措施'。
•强调需要书面的CCS(污染控制策略),还需要不断保持更新。
•强调CCS应考虑污染控制的各个方面并在其生命周期内持续和定期审查,以在质量体系内进行适当更新。
•多处将“风险评估”改为“风险管理”,体现不仅仅要求一份书面的风险评估,而是实质性的风险管理过程。
•强调制定和维护CCS时需要运用风险管理原则。
•控制和监测应科学合理,并能够评估用于物料和设备传递的洁净室、气闸和传递窗的环境状况。
强调环境监测对象包括传递窗。
•限制进入屏障系统(RABS)和隔离器在确保所需条件并最大程度减少与关键区域中的直接人工干预相关的微生物污染方面非常有益。
在CCS中应考虑使用它们。
使用RABS或隔离器以外的任何其他方法都应进行论证。
•强调应使用RABS和隔离器,如不使用应进行论证。
•删除“只有C级洁净区才能与B级无菌生产区域对接”的要求。
文件编号: CC/EMS版次/修改:A/0环境管理体系程序文件汇编(共13份程序文件)发布日期:二0一七年十一月一日实施日期:二0一七年十一月一日程序文件目录序号程序文件名称文件编号页次1 《应对风险和机遇控制程序》XR/EMS001 12 《环境因素识别及影响评价控制程序》XR/EMS002 63 《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控制程序》XR/EMS003 94 《方针、目标和管理方案控制程序》XR/EMS004 115 《人力资源管理控制程序》XR/EMS005 146 《文件控制程序》XR/EMS006 167 《记录控制程序》XR/EMS007 208 《环境运行控制程序》XR/EMS008 229 《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XR/EMS009 2510 《合规性评价程序》XR/EMS010 2711 《内部审核控制程序》XR/EMS011 2812 《管理评审控制程序》XR/EMS012 3213 《不符合、纠正措施控制程序》XR/EMS013 3414 附录一环境管理三层文件目录清单3615 附录二记录汇总表3716 附录三程序文件编制、审核、批准3917 附录四程序文件更改记录401.编制目的为建立健全公司环境风险事故应急机制,快速、科学地进行环境风险事故应急处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及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环境风险控制程序。
为有效防范环境风险事故发生,迅速、有效的处置可能发生的突发性环境风险事故,全面控制和消除污染,保障职工身心健康,确保园区环境安全,特制定本程序。
2.工作原则2.1预防为主。
通过宣传教育,增强公司员工防范突发环境风险事故的意识;坚持不懈地做好应急准备工作,落实各项预防措施、对库站各类污染源可能发生的环境风险事故及其危险因素进行监测、分析、预测、预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
2.2全面覆盖。
对库站内大气、水体、固废、噪声等各环境要素全面覆盖,全面监控,以保证环境信息的完整性、连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