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语言学年轻学者全解
- 格式:ppt
- 大小:1.24 MB
- 文档页数:63
功能语言学与系统功能语言学1.引言1.1 概述功能语言学是一门研究语言的功能和结构之间关系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语言是如何用来传递信息和表达意义的。
功能语言学的理论基础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随着交际学派的兴起,被广泛应用于语言学研究领域。
在功能语言学中,语言被看作是一个交际工具,通过语言交际,人们能够相互理解和沟通。
因此,功能语言学的研究关注的是语言的实际使用情况,强调语言与社会、文化背景之间的相互影响。
功能语言学试图回答以下问题:语言是如何适应不同的交际环境的?语言中的语法结构和词汇选择是如何受到交际意图的影响的?与传统的语言学研究相比,功能语言学更加注重语言的功能和使用,而不仅仅是关注语言的形式和结构。
它关注的是语言的目的和意义,研究语言在特定语境下的功能和作用。
系统功能语言学是功能语言学的一种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
它强调语言与社会系统、文化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在系统功能语言学中,语言被视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相互作用,共同实现特定的交际目的。
本文将首先介绍功能语言学的定义和背景,探讨它的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
随后,将引入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概念,介绍其理论框架和分析方法。
最后,将总结功能语言学的意义和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应用,探讨它们在语言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和价值。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以及各部分下的子章节。
下面对每个部分的内容进行简要介绍:1. 引言部分(Introduction):1.1 概述(Overview):介绍功能语言学和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研究背景和基本概念,为读者提供一个整体的了解。
1.2 文章结构(Structure of the Article):本节将详细说明本文的整体结构,包括各个章节的主要内容和目的。
1.3 目的(Purpose):明确本文的目的,即探讨功能语言学和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意义和应用,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2. 正文部分(Main Body):2.1 功能语言学(Functional Linguistics):2.1.1 定义与背景(Definition and Background):介绍功能语言学的起源和发展背景,阐述其研究对象和方法,以及相关学者的主要观点和理论。
翻译研究的功能语言学途径翻译研究的功能语言学途径引言翻译是语言和文化之间的桥梁,它在国际交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研究翻译的过程和结果,翻译研究领域不断发展新的方法和理论。
其中,功能语言学途径逐渐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
本文将探讨功能语言学途径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以及它对理解翻译现象和提高翻译质量的重要性。
一、功能语言学的基本原理功能语言学是一种以语言功能为核心的研究方法,它强调语言的使用方式和功能。
它认为语言是一种实现交际目的的工具,而不仅仅是一种复杂的规则系统。
功能语言学主张将语言的结构和功能相结合,通过分析语篇、场景和参与者之间的关系来理解文本的意义。
功能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包括文本分析、语篇分析和语用分析等。
文本分析关注词汇、句法和语言结构等内部元素;语篇分析则关注句子之间的关系和语境;语用分析则研究语言使用者的意图和目的。
通过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功能语言学可以揭示语言的多样功能和交际背景,从而更准确地解读和翻译文本。
二、功能语言学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1. 语言策略的分析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的行为,不同语言和文化具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和理解方式。
通过功能语言学的方法,可以分析翻译家在翻译过程中所采用的策略和技巧。
比如,翻译家为了更好地传达源语言的含义,可能会使用不同的词汇、句式和语气。
通过分析这些语言策略,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翻译家的意图和目的,以及他们面对不同语言和文化时所做的选择。
2. 文化背景的分析翻译研究中经常涉及到跨文化的比较和交流,而文化背景对于翻译的理解和传达至关重要。
功能语言学途径可以通过分析文本中的文化元素和价值观念来揭示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联系。
这种分析可以帮助翻译家更好地理解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并根据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做出相应的调整和转换。
3. 交际功能的分析翻译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有效的跨文化交际,而这种交际是基于语言使用者的共同理解和参与。
功能语言学可以通过分析语篇结构和参与者的角色来揭示交际功能的实现方式。
布拉格学派狭义的布拉格学派是指本世纪20年代后半期以来,参加布拉格语言学会,以及在学术观点,学术活动上跟这个学会有密切联系的一批语言学家和文艺理论家。
广义的布拉格学派则包括参加捷克斯洛伐克语言学会等语言学团体,继承布拉格语言学会传统的当代语言学家。
布拉格学派也称功能语言学派。
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主要流派之一。
活动中心是布拉格语言学会。
(一)形成与发展布拉格语言学会成立于1926年10月。
创建人是布拉格查理大学教授V.马泰休斯。
主要成员除捷克学者 B.哈弗拉内克、B.特伦卡、J.瓦赫克、V.斯卡利奇卡、J.穆卡若夫斯基、A.V.伊萨钦科等人外,还有当时侨居国外的俄国语言学家H.C.特鲁别茨科伊(在维也纳)、R.雅柯布逊(在捷克)和S.O.卡尔采夫斯基(在日内瓦)。
1929年,学会向第一次国际斯拉夫学者代表大会(在布拉格召开)提交一份《提纲》,全面阐述了自己的理论原则;1930年,他们在布拉格召开的国际音系学代表会议上又详述了自己对语言(尤其是对语音结构)的观点。
此后语言学界遂以"布拉格学派"称之。
学会自1929~1939年出版了 8卷《布拉格语言学会学报》,发表了许多有国际影响的著作,此外,自1935年起还创办了期刊《词与语文》。
1939年 3月德军占领捷克后,学会成员流散,活动中断,至1948年方恢复,其组织存在至1952年。
后来,特伦卡、瓦赫克等人以及一些年轻的捷克学者继承布拉格学派的传统,在捷克斯洛伐克科学院以现代语文学部功能语言学小组的形式从事研究工作。
布拉格学派的鼎盛时期是20年代末和30年代。
当时学会同各国语言学界建立了广泛的联系,进行过许多学术交流活动。
有些语言学家虽非学会成员,但因观点不同程度地接近布拉格学派,也对功能语言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如奥地利的K.比勒、法国的A.马丁内和E.班维尼斯特、波兰的J.库里沃维奇、挪威的A.萨默费特、荷兰的A.W.德·格罗特等。
一、功能语言学概要功能语言学是指韩礼德所创立的语言学体系,他认为语言由两部分组成:系统和功能.因此,系统功能语言学有时也被人们称之为"系统功能语法","系统语言学","功能语言学","系统语法","功能语法"等.虽然这些概念在理论上有着比较明显的差别,但在具体使用时,却往往被人们视为等同.HALLIDAY 认为语言系统的使用和形成是根据人们在具体使用时需求的不同而最终形成的,因此他认为语言具有功能性.也就是说,语言是为满足人们的需求而最终演变和发展的,就这些需要而言,语言的组织也具有功能性.又因为,在不同的使用环境下,语言具有不同的实用功能,所以他又把语言按其使用功能分为"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Halliday把语言的纯理功能分为:概念元功能(ideational function),人际元功能(interpersonal function)和语篇元功能(textual function)。
概念元功能用于表述经验意义,通过及物性系统(transitivity system)来体现;人际元功能用于建立和维护语言使用者交流关系,通过语气系统(mood system)来体现;语篇元功能用于构造语义连贯,通过主位系统(theme system)来体现。
二、我国目前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我们目前的英语教学主要把注意力放在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上面,而不注重学生的具体应用语言的能力.所以, 我们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那就是,我们的学生掌握了很大单词量,语法知识也并不匮乏,但是实际应用语言的能力却不强。
大学英语教学主要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法,该教学法以语言知识,特别是语法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把教学过程看成是传授这种知识的过程,而忽视了语言的实际运用和学生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
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说本文旨在为读者介绍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理论体系和实践应用。
韩礼德是当代语言学界最具影响力的语言学家之一,他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为语言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本文的主题为“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说”,将介绍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研究背景、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理论体系和实践应用等方面。
引言:介绍韩礼德及其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背景和意义,为后续内容的阐述做铺垫。
发展历程:概述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发展历程,包括其学术生涯的重要事件和贡献。
基本概念:解释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观点,为后续内容的阐述提供理论基础。
理论体系:详细介绍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体系,包括语言的层级体系、语言的元功能等。
实践应用:分析系统功能语言学在语言教育、翻译研究等方面的实践应用,说明其价值和意义。
总结全文内容,强调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贡献和影响,同时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
引言部分介绍了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背景和意义。
韩礼德是伦敦大学学院的教授,他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为语言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系统功能语言学强调语言的社会属性,将语言视为一种社会符号,语言在语境中的运用。
这种研究方法不仅为语言学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也为语言教育、翻译研究等实践领域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
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思想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他提出了“语言环境”和“语言的系统性”两个重要概念。
随后,他逐渐发展出了一套完整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体系。
该学派的发展得益于许多著名学者的贡献,如Hallidayan、Matthiessen和Thompson等。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包括语言的系统性、语言的层级体系和语言的元功能。
语言的系统性是指语言是由多个层次构成的复杂系统,各层次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语言的层级体系是指语言是由词汇层、语法层和语篇层构成的系统,各层之间有着特定的关系和作用。
语言的元功能是指语言具有三种普遍的功能,即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
术语解释1.语言学:语言学就是专门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的科学。
语言学的任务就是研究语言的性质、功能、结构及其运用等问题,揭示语言存在和发展的规律,使人们理解并掌握语言的理性知识。
2.语文学:语文学是从文献角度研究语言文字学科的总称。
它以文献评审为主,目的在于解释、注疏和考订。
3.语言: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它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为全社会服务,它同人的思维有密切的联系,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特征之一,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4.言语:言语是人们为了某种目的,在特定条件下发生的说话行为和说出来的话。
这里的“说话行为”是指说话的动作和过程;“说出来的话”是指一连串有意义的声音。
5.索绪尔:现代语言学的历史,是从瑞士语言学家费尔迪南·德·索绪尔开始的。
索绪尔的代表作是《普通语言学教程》。
索绪尔被誉为“现代语言学之父”,《普通语言学教程》是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之作。
索绪尔的语言学思想和19世纪以前的语文学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把语言看成是由各个符号之间的关系组成的有价值的结构系统。
6.布龙菲尔德:是美国描写语言学派的核心人物。
他们注重语言行为的描写,而不注重语言能力的解释;着眼于语言间的差异,而不重视语言的普遍性。
其著作有《语言论》7.乔姆斯基:1957年美国语言学家诺姆·乔姆斯基《句法结构》的出版,标志着“转换生成语法”的诞生。
这一理论是建立在理性主义的哲学基础之上的,它完全不同于建立在经验主义基础之上的美国结构主义,因此,它的出现是对当时居于主流地位的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一大挑战,被人称作“乔姆斯基革命”。
8.菲尔墨:是格语法的代表,其代表作是1968年发表的《格辩》。
他认为标准理论无法说明类似下列两个句子中名词短语与动词短语之间的关系究竟有何区别:Thechildopensthedoor./Thekeyopensthedoor.这种名词短语与动词短语之间的功能关系只有用更深一层的语义区别才能解释清楚。
第五章韩礼德为代表的系统功能语言学派韩礼德(M.A.K.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理论是20世纪后半叶国际上最有影响的语言学理论之一,其旺盛的生命力显示,它加深了人们对语言的认识,并将在新世纪语言学研究中发挥更大作用。
本文从伦敦学派及其奠基人弗斯的理论研究对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启迪和传承关系谈起,对韩氏理论的几个发展阶段和主要观点、重要成员作一综合性述评,以理清它的发展脉络和理论奉献。
1.弗斯与伦敦语言学派伦敦学派奠基人弗斯曾在伦敦大学学院的语音系同著名语音学家琼斯(Daniel Jones,1881—1967)一起做研究。
1938年,他受聘于伦敦大学东方与非洲研究学院,并于1944年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个普通语言学教授。
弗斯的语言学理论是他在伦敦大学工作期间形成的,他和他的同事又长期在伦敦大学工作,因此以他为首的语言学派被称为“伦敦学派”。
这个学派与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乔姆斯基生成语法学派、布拉格学派、丹麦的哥本哈根学派等同为20世纪语言学界最为人瞩目的语言学派(王宗炎1985:94)。
弗斯的学生韩礼德继承和发展了弗斯的语言学理论,并建立了新弗斯学派。
韩礼德在伦敦大学获得汉语语言文学学士学位后,于1947年到北京大学跟随罗常培教授学习汉语音系学、词典学和比较历史语言学。
后来师从王力教授研究现代汉语方言。
1949年回伦敦,被剑桥大学录取为博士研究生,导师便是伦敦大学东方与非洲研究学院的弗斯教授。
弗斯的语言学思想对韩礼德的影响特别大。
弗斯(1957)认为,语言中的意义(即使用中的语言项目的功能)非常重要,语言中言语产生的社会语境也非常重要。
弗斯受伦敦经济学院人类学教授马林诺夫斯基(B.Malinowski,1884—1942)语言研究的影响,强调言语使用的社会语境,其目标是根据马林诺夫斯基的“情景语境”(context of situation)建立一种语言学理论。
遗憾的是,弗斯自己没有到达这个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