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功能语言学课件1
- 格式:ppt
- 大小:578.50 KB
- 文档页数:28
系统功能语言学三大元功能(threemetafunction)概念功能中的经验功能通过及物性结构得以体现,反映的是经验关系;人际功能通过语气结构得以体现,反映的是语法关系;而谋篇功能则通过主位结构、信息结构与衔接得以体现,反映的是顺序关系而不是逻辑或语法关系。
语言的三大纯理功能主要彰显在语言的四种功能结构上,即为:主位结构、语气结构、情态结构和及物性结构。
主位结构由两部分组成:主位和述位。
符合人们日常表达习惯的句子结构构成了无标记主位结构;不符合人们日常表达习惯的就构成了有标记主位结构。
语气结构体现人际功能中的话语角色关系,共有四种言语功能(陈述、提供、提问和命令)和三种语气(陈述、疑问和祈使)。
在句子上主要通过陈述句、疑问句和祈使句体现。
及物性结构主要体现语言的概念功能,及物性结构主要通过及物性小句,即带宾语的小句来体现。
概念元功能(ideationalfunction),话语范围(fieldofdiscourse)语场(话题(topic)以及场地(setting))经验功能(experientialfunction)和逻辑功能(logicalfunction)经验功能主要就是通过“及物性”和“语态”获得彰显物质过程(materialprocess);心理过程(mentalprocess);关系过程(relationalprocess);行为过程(behavioralprocess);言语过程(verbalprocess);和存在过程(existentialprocess)物质过程就是则表示搞某事件的过程(aprocessofdoing)。
这个过程本身通常由动态动词(例如)去则表示,“动作者”(actor,即为逻辑上的主语)和动作的目标(goal逻辑上的轻易宾语)通常由名词或代词去则表示,例如图1:图1:物质过程我吃了一个苹果。
(动作者)(物质过程)(目标)心理过程就是则表示“感觉”(perception)、“反应”(reaction)和“心智”(recognition)等心理活动的过程(aprocessofsensing)。
系统功能语言学三大元功能(three metafunction)概念功能中的经验功能通过及物性结构得以体现,反映的是经验关系;人际功能通过语气结构得以体现,反映的是语法关系;而谋篇功能则通过主位结构、信息结构与衔接得以体现,反映的是顺序关系而不是逻辑或语法关系。
语言的三大纯理功能主要体现在语言的四种功能结构上,即:主位结构、语气结构、情态结构和及物性结构。
主位结构由两部分组成:主位和述位。
符合人们日常表达习惯的句子结构构成了无标记主位结构;不符合人们日常表达习惯的就构成了有标记主位结构。
语气结构体现人际功能中的话语角色关系,共有四种言语功能(陈述、提供、提问和命令)和三种语气(陈述、疑问和祈使)。
在句子上主要通过陈述句、疑问句和祈使句体现。
及物性结构主要体现语言的概念功能,及物性结构主要通过及物性小句,即带宾语的小句来体现。
概念元功能(ideational function),话语范围(field of discourse)语场(话题(topic)以及场地(setting))经验功能(experiential function)和逻辑功能(logical function)经验功能主要是通过“及物性”和“语态”得到体现物质过程(material process);心理过程(mental process);关系过程(relational process);行为过程(behavioral process);言语过程(verbal process);和存在过程(existential process)物质过程是表示做某事件的过程( a process of doing)。
这个过程本身一般由动态动词(如)来表示,“动作者”(actor,即逻辑上的主语)和动作的目标(goal逻辑上的直接宾语)一般由名词或代词来表示,如图1:图1:物质过程我吃了一个苹果。
(动作者)(物质过程)(目标)心理过程是表示“感觉”(perception )、“反应”(reaction)和“认知”(recognition)等心理活动的过程( a process of sensing)。
1系统功能语言学1.1 系统功能语言学简述系统功能语言学是一种普通的语言学,也是一种适用于语言学。
与以往的传统语法不同,系统语言学注重关注语言的内在问题,是语言学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把语言系统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功能语言学的分支。
精品文档,你值得期待1.1.1 系统语言学的概念系统功能语言学是普通的语言学,是对语言“个别的、比较的、类型学的”描述,是描述和解释人类语言的理论。
它的重点是从理论上探讨语言的本质,把语言识解为意义系统,研究和解释人类语言的共同特点和一般规律;它把语言和语言系统看做表达意义的资源,把系统看作意义的潜势,并最终以某种方式展现意义潜势,使其从结构的束缚中摆脱出来。
系统功能语言学形成的萌芽时期是 20 世纪 60 年代,源于以弗斯为代表的伦敦学派,弗斯的学生韩礼德继承和发展并完善了弗斯的语言学理论,因此“新伦敦学派”或者“新弗斯学派”也是系统功能语言学派的代名词。
该学派研究的鼎盛时期就是韩礼德出版其伟大著作《功能语法导论》的时期,这本书为该学派的所有语言学家提供了参照和基础。
该学派最杰出的代表韩礼德曾指出“系统这个概念来自弗斯”。
弗斯是现代最先使用“系统”这一术语的语言学家。
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的形成主要受以下五方面的影响:一是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的人类学方面的研究;二是美国语言学家沃尔夫的语言相对论观点;三是伦敦学派弗斯的“系统”语言理论;四是哥本哈根学派叶尔姆斯列夫的语符学思想;五是布拉格学派的功能思想。
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提出了“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两个概念。
弗斯深受其语言研究的影响,打算基于“情景语境”建立一套更加完善的语言学理论,以便让人们了解语境在表达意义潜势时所起的作用,但其生前未能完成这一目标,韩礼德发展了伦敦学派奠基人弗斯的关于“系统”思想,对系统进行划分,区分阶和范畴,并创建阶和范畴语法理论,而后将这个理论模式进一步发扬光大,完善为系统语法;几年后,又进行进一步补充,在系统语法中增加了功能部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系统功能语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