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国IV排放标准三条技术路线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2
国四大马力柴油机后处理技术路线国四标准是指中国针对柴油车排放的一项污染控制标准,于2008年开始实施。
在国四标准下,柴油车的排放要求更为严格,需要配备一系列的后处理技术来净化排放物。
本文将介绍国内四大马力柴油机后处理技术路线。
国四标准要求柴油车的颗粒物(PM)排放控制在每公里0.025克以下,氮氧化物(NOx)排放控制在每公里3.5克以下。
为实现这一目标,国内发展了四大马力柴油机后处理技术路线,分别是颗粒物捕集器(DPF)、氧化催化器(DOC)、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和低温尿素溶液喷射系统。
首先,颗粒物捕集器(DPF)是国内柴油车颗粒物排放控制的关键技术之一。
DPF是一种静电过滤装置,可以有效捕集柴油车尾气中的颗粒物。
它通过细小的孔道和滤芯来过滤颗粒物,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在柴油车尾气中通过颗粒物捕集器后,排出的尾气中的颗粒物浓度将大大降低。
其次,氧化催化器(DOC)也是国内柴油车排放控制的重要技术之一。
DOC主要用于氧化柴油车尾气中的气态污染物,包括一氧化碳(CO)和氢气(HC)。
氧化催化器中的贵金属催化剂可以在高温下催化气态污染物的氧化反应,将其转化为对环境无害的物质。
通过氧化催化器的作用,柴油车排放的一氧化碳和氢气浓度将显著减少。
第三,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是一种用于减少柴油车尾气中氮氧化物排放的技术。
SCR系统主要由催化剂和尿素溶液喷射系统组成。
柴油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与尿素溶液中的氨气(NH3)发生化学反应,最终转化为对环境无害的氮气和水蒸汽。
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可以有效降低柴油车的氮氧化物排放。
最后,低温尿素溶液喷射系统也是国内柴油车后处理技术的关键部分。
这一系统能够通过向排气管中喷射低温尿素溶液,将尿素溶液分解成氨气。
在SCR催化剂的作用下,氨气与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发生化学反应,将其转化为无害的氮气和水蒸汽。
综上所述,国内四大马力柴油机后处理技术路线是颗粒物捕集器(DPF)、氧化催化器(DOC)、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和低温尿素溶液喷射系统。
城市污水处理规划与排放标准的达标要求与技术路线引言:城市污水处理是现代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污水排放量也不断增加,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为了保护环境、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城市污水处理规划和排放标准成为了当务之急。
本文将探讨城市污水处理规划与排放标准的达标要求以及相关的技术路线。
一、城市污水处理规划的重要性城市污水处理规划是确保城市污水得到有效处理和排放的基础。
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可以明确城市污水处理的目标和方向,合理规划污水处理设施的布局和建设,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城市污水处理规划也需要考虑城市的发展规划,以满足未来城市发展的需求。
二、城市污水排放标准的重要性城市污水排放标准是保障城市污水排放达到环境要求的重要依据。
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排放标准,可以控制城市污水排放的污染物浓度和排放量,保护水体环境的健康和生态平衡。
合理的排放标准可以促使城市污水处理厂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提高污水处理效果,减少对水环境的破坏。
三、城市污水处理达标要求的制定城市污水处理达标要求的制定需要综合考虑环境保护、经济可行性和技术可行性等因素。
在制定达标要求时,应根据当地的环境特点、水资源状况和城市发展规划等因素,确保达标要求既能保护环境,又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
此外,还需要考虑到不同行业的污水排放特点和排放标准,以保证各行业的污水都能得到合理处理。
四、城市污水处理的技术路线城市污水处理的技术路线主要包括预处理、生化处理和深度处理等环节。
预处理主要是通过格栅、沉砂池等设备去除污水中的大颗粒杂质和沉积物,以减轻后续处理工艺的负荷。
生化处理是通过活性污泥法、MBBR法等生物反应器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降解和去除,以减少有机物对水体的污染。
深度处理则是利用化学药剂、膜分离等技术进一步去除污水中的微量有机物和无机物,提高水质的净化效果。
五、城市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城市污水处理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四大汽车集团下属中重型柴油机企业国Ⅳ排放达标控制策略对比分析为应对排放升级,国内商用车及发动机企业均未雨绸缪,加快推出满足国Ⅳ标准的产品。
与2008年的两条一、中国重汽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重汽的发动机事业由济南动力有限公司(济南动力)和杭州发动机有限公司(杭发)组成。
2009年7月15日,中国重汽(香港)有限公司与全球卡车技术领先的工业集团德国曼(MAN)公司在技术和资中国重汽发动机的后续规划如下:以MAN项目为主线,加快产品结构的调整升级,加速开发生产具有国际先中国重汽部分6缸国Ⅳ发动机供油系统型式和排放控制技术路线二、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一汽集团的中重型柴油发动机事业由一汽解放无锡柴油机厂(锡柴)和道依茨一汽大连柴油机公司(大柴)锡柴国Ⅳ中重型发动机的技术路线主要采用SCR和EGR+DOC+POC;大柴国Ⅳ中重型发动机的技术路线主要采用一汽锡柴部分6缸国Ⅳ发动机供油系统型式和排放控制技术路线一汽大柴部分6缸国Ⅳ发动机供油系统型式和排放控制技术路线三、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上汽集团的中重型柴油发动机事业由上海日野发动机公司、上海柴油机股份公司和上汽菲亚特红岩动力总1、上海日野发动机公司上海日野国Ⅳ发动机采用EGR+与SCR并举的技术路线。
日本日野公司在EGR技术的应用方面已经非常成熟上海日野部分6缸国Ⅳ发动机供油系统型式和排放控制技术路线2、上海柴油机股份公司上柴股份早年是我国柴油机生产的摇篮,如今已发展成为国家特大型专业柴油机设计制造商,其拥有的D1上柴股份2010年1月4日公告,公司满足国IV排放要求的12L发动机项目获上海市财政补助3619万元,并上柴国Ⅳ发动机的技术路线以采用SCR为主,SC8DT系列将采用EGR+DOC。
上柴股份部分6缸国Ⅳ发动机供油系统型式和排放控制技术路线3、上汽菲亚特红岩动力总成有限公司上汽菲亚特红岩动力总成有限公司柴油发动机Cursor9与NEF6两款国IV重型发动机均采用SCR技术路线,与CURSOR9可应用于重型卡车、客车、工程机械、农用机械以及发电机组。
污水处理达到地表准III-IV类出水标准设计案例探讨所属行业: 水处理关键词:污水处理污水厂城镇污水处理水环境问题:水资源短缺、水污染加剧、水生态破坏、水体富营养化、水资源浪费;水生态文明建设:2018年5月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加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 “要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保障饮用水安全,基本消灭城市黑臭水体,还给老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象。
”高排放标准的要求:2012年以来,基于准Ⅲ类、准Ⅳ类标准的地方标准和流域标准,例如:北京、天津、浙江、太湖流域、巢湖流域、岷沱江流域、昆明滇池、雄安等。
自2015年《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特别排放限制值,准IV类。
六种需求:尾水排放水体水环境容量及再生水利用的需求;河湖富营养化与敏感水体水质保障的需求;部分河道活水补水的需求;节能、节地、节水的需求;资源化、能源回收(生物质能源)、环境友好需求;生态补偿、断面达标的需求。
城市排水与污水处理的三方面重点内容:污水收集:雨污分流、管网缺损检查(CCTV)与修复、雨污混接改造、管道清淤(水下机器人)、管网高水位运行、通过物联网、云平台、大数据、构建管网检测与运维平台。
污水厂的稳定运行与达标排放:监管力度大、指标余量小、运行成本控制、精细化管理等。
高排放标准的污水处理技术。
提标改造工艺技术路线1水质标准2技术方法各指标排放标准与主要技术工艺(单位:mg/L)3技术路线10148;充分利用现有设施:通过调整设备、分区、工艺等措施; 10148;现有设施降低规模+扩建补充规模=总规模达标;10148;现有设施+深度处理。
所属行业: 水处理关键词:污水处理污水厂城镇污水处理 4一级处理的强化与改造(1)格栅、沉砂改造减少后续生化池的无机固体、减少沉积、提高有效容积,提高MLVSS/MLSS比值。
(2)增加初沉池去除SS、COD、加药。
非道路柴油机实施国Ⅳ排放的技术路线一、欧洲非道路柴油机排放限值的演变在一些国家和地区,非道路柴油机的排放在发动机对环境排放贡献度中要达到65%左右,因此非道路柴油机的排放一直是内燃机排放控制领域的重点。
2022年起,欧洲非道路用柴油机已开始实施欧ⅢB(中国国Ⅳ)排放法规,其对柴油机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
二、非道路柴油机实现国Ⅳ应具有的基本条件非道路国Ⅳ柴油机应该建立在一台有良好基础的电控国Ⅲ发动机基础上。
且具有如下特征:(1)直列式发动机,采用空-空中冷增压系统。
严格控制进气温度,进气温度每降低1℃,(2)采用铸铁缸盖、水冷、4气门结构,喷油嘴垂直中置。
四气门结构有使发动机功率提高15%左右、降低油耗4%左右的潜力。
(3)机体采用铸铁、水冷、湿式缸套,内置机油冷却器。
(4)采用整体铝活塞/钢顶铝裙组合活塞。
(5)燃油系统采用电控共轨系统/电控单体泵/电控泵喷嘴系统,需3~5次的多次喷射(包括预喷、主喷、后喷)能力和更高的燃油喷射压力,应缩短喷油持续期,使放热接近上止点,喷油规律实现柔和燃烧,降低油耗。
(6)进一步优化进气涡流和燃烧系统,采用直口或略微缩口燃烧室,进气涡流比为0.5~1.5,压缩比为16.5~18.5。
(7)缸内最大爆发压力可达18~22MPa,升功率可达35kW/L。
三、结语要实现国Ⅳ对NOx和PM都较低的限值,目前大致上有两条技术路线:其一是先通过优化燃烧,再使用选择性催化还原来降低NOx排放。
其二是使用EGR使NOx降低,但会导致PM增加,因此加DPF将PM捕捉转化。
考虑到中国国情,燃油品质还有差距,但尿素生产比较普遍,因此我国实施非道路国Ⅳ排放宜首选SCR技术路线。
参考文献[1]谭建伟.非道路用柴油机与车用重型柴油机排放标准相关性研究[J].车辆与动力技术,2022,04.[2]郝勇.重型车用柴油机排放法规及技术路线综述[J].内燃机与动力装置,2022,03.[3]徐阳.面向欧Ⅳ以上法规的柴油机排气后处理技术方案[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22,08.。
国四排放技术路线国iv排放标准是国家第四阶段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汽车排放污染物主要有hc(碳氢化合物)、nox(氮氧合物)、co(一氧化碳)、pm(微粒)等,通过更好的催化转化器的活性层、二次空气喷射以及带有冷却装置的排气再循环系统等技术的应用,控制和减少汽车排放污染物到规定数值以下的标准。
国四标准比国三对nox和pm要求更为严格。
在国四时代也有两种主要的升级方案,一类是通过使用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技术,利用尿素溶液对尾气中的氮氧化物进行处理;还有一类是通过微粒捕集器(dpf)或微粒催化转换器(doc),针对燃烧产生的微粒进行处理的egr(废气再循环)技术。
1.原理不同:egr的工作原理就是少部分废气经egr阀步入进气口系统,将一部分排气循进气管与新鲜空气混合后步入汽缸冷却,废气中的co2可以减少混合气的热容量,减少冷却时的最低温度,遏制nox的分解成,从而减少了废气中的nox的含量,同时,对于产生的pm(液态微粒)则通过dpf(微粒钓集器)或doc等后处理方法过滤器掉。
scr相比egr采用废气减少nox产生的环境,scr则更多的把功夫做在后头。
首先通过调整喷射软件及其它措施,在发动机汽缸内让其充分燃烧,使本机pm排放达到国四。
对于产生的nox,在车辆的排气系统中加上一套电控尿素喷射系统,通过“选择性催化还原”过程,将废气中的nox转化成氮气和水排出车外。
2.结构区别:scr技术结构相对更加直观,只需在发动机的基础上创建,须要减少一套尿素还原剂的系统,并且须要定期嵌入尿素水溶液。
相比之下,egr发动机则少了这方面的麻烦,不需要添加任何东西。
不过,egr发动机的温度对于冷却的排放物影响很大,为了确保正常的egr温度,在长途运输的车辆上必须加装小流量、高效率的冷却系统。
这对于中国目前平头载重车驾驶室设计来说,也就是个轻微的考验。
3.对燃油的建议为了达到更清洁的排放,发动机当然也要使用更为洁净的燃油。
非道路用柴油机排放现阶段及国四排放升级.、八、一前言随着我国道路用柴油机排放法规日益严格,道路用柴油机已实施国五排放阶段,国六排放阶段实施迫在眉睫。
随着城市建设、农业发展,各类非道路移动机械在市场、生活中的应用迅速发展,非道路用柴油机的污染日益凸显,对其进行污染物排放控制的需要也越来越迫切。
2014年5 月正式发布了《非道路机械用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与测量方法(中国三、四阶段)》,随着非道路国三排放标准的实施,工程机械、农业装备机械用柴油机的技术升级到整车匹配都迎来了一次升级风,其产生的环境效益也非常庞大,因此对非道路用柴油机排放技术尤其是该技术的关键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很有必要。
1我国非道路用柴油机的国三排放现状非道路移动机械指的是以内燃机为动力的各种移动式机械设备,如工程机械、农业机械、发电机组等,与道路车辆同属移动污染源范畴。
我国非道路用柴油机每年新增约200 万台左右,全国每年超过 1 亿吨的柴油消耗总量中,约有20%用于各类非道路移动机械。
这些非道路移动机械是氮氧化物的重要排放源,初步估算每年约排放氮氧化物200 万吨以上。
面对无比严重的污染问题,2014 年5 月国家环保部发布了《非道路机械用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与测量方法(中国三、四阶段)》,从国二阶段到国三阶段,主要降低氮氧化合物(NOX和碳氮化合物(THC , 根据发动机功率的不同,降低幅度约30%-45%,国三阶段与国二阶段的污染物排放检测方法相同,与国三阶段新增加了排放控制耐久性要求(详见GB20891-2007和GB20891-2014),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非道路机械用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见表 1 。
非道路国三阶段柴油机的技术路线,根据功率的不同,可采用共轨、增压中冷、废气再循环(EGR等技术,小型发动机可采用提高油泵、油嘴喷射压力、涡流室、增压中冷等技术。
目前各发动机企业采取的技术路线基本一致。
目前市场上能够达到非道路三阶段排放标准的主要技术路线有两种,一种是电控单体泵系统,另一种是电控高压共轨系统,现就两种系统的工作原理作一介绍,两种系统的工作原理基本一致,都是ECU (电子控制单元)随时收集发动机工况的各种信息,并通过对电磁阀的控制,现对发动机工况的控制。
国四标准简介国IV排放标准是国家第四阶段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汽车排放污染物主要有HC(碳氢化合物)、NOx(氮氧合物)、CO(一氧化碳)、PM(微粒)等,通过更好的催化转化器的活性层、二次空气喷射以及带有冷却装置的排气再循环系统等技术的应用,控制和减少汽车排放污染物到规定数值以下的标准。
国内的汽车排放标准主要是参考欧洲的标准。
国III,国IV排放标准污染物排放限值上与欧III、欧IV 标准完全相同,从上面的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到,国四标准比国三对NOX和PM要求更为严格。
国四排放标准技术路线在国四时代也有两种主要的升级方案,一类是通过使用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技术,利用尿素溶液对尾气中的氮氧化物进行处理;还有一类是通过微粒捕集器(DPF)或微粒催化转换器(DOC),针对燃烧产生的微粒进行处理的EGR(废气再循环)技术。
EGR和SCR两种技术路线在欧美等国家都有被采用,它们都能够实现欧IV以及欧V的排放标准,那他们到底有什么区别呢?小编在这里做个简单的介绍。
1.原理不同先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两者的原理吧。
由于NOX和PM是可以产生互逆反应,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EGR和SCR两者之间也可以从它们处理这两种物质的方法上看出区别来。
图为EGR+DPF系统图EGR的工作原理是少部分废气经EGR阀进入进气系统,将一部分排气循进气管与新鲜空气混合后进入汽缸燃烧,废气中的CO2可以增加混合气的热容量,降低燃烧时的最高温度,抑制NOx的生成,从而降低了废气中的NOx的含量,同时,对于产生的PM(固体微粒)则通过DPF(微粒捕集器)或DOC等后处理方法过滤掉。
图为SCR系统图SCR相比EGR采用废气减少NOX产生的环境,SCR则更多的把功夫做在后头。
首先通过调整喷射软件及其它措施,在发动机汽缸内让其充分燃烧,使本机PM排放达到国四。
对于产生的NOx,在车辆的排气系统中加上一套电控尿素喷射系统,通过“选择性催化还原”过程,将废气中的NOx转化成氮气和水排出车外。
国iv排放标准国IV排放标准是指车辆在使用过程中排放的不同种类废气的含量和排放限制。
国IV排放标准对机动车的排气污染物进行了严格的控制,旨在改善空气质量、保护环境和人民健康。
国IV排放标准于2008年7月1日开始在中国实施,主要针对轻型汽车和轻型商用车。
根据国IV排放标准的要求,轻型汽车和轻型商用车的尾气中一氧化碳(CO)的排放限值为0.15克/公里,氮氧化物(NOx)为0.08克/公里,非甲烷总烃(NMHC)为0.10克/公里,颗粒物(PM)为0.025克/公里。
相比于国III排放标准,国IV排放标准的一大改进是对氮氧化物(NOx)和颗粒物(PM)的严格控制。
国IV排放标准对车辆的燃烧效率、燃烧控制、排气后处理系统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
国IV排放标准的实施对改善城市空气质量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通过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使得城市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减少了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降低了人们患上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此外,国IV排放标准的实施还有效减少了道路噪音和对环境的破坏。
国IV排放标准的实施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由于排放标准的提高,需要车辆生产商投入更多的成本来改进车辆技术以满足标准要求。
这可能导致车辆售价上涨,影响到消费者的购车意愿。
其次,某些地区的供应链和销售网络可能不足以支持国IV排放标准车辆的推广和销售。
因此,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以支持国IV排放标准的实施。
虽然国IV排放标准在减少尾气污染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仍然面临部分车辆不达标排放的问题。
一些车辆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因为车载排放控制器损坏、保养不当等原因导致排气污染物超出标准限值。
因此,加强车辆排放检测和监管是保证国IV排放标准有效实施的关键。
总的来说,国IV排放标准的实施是中国环保领域的重要进展。
通过严格控制机动车辆的尾气排放,国IV排放标准能够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减少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载货汽车(柴油机)国IV技术路线介绍一、概况发达国家车用柴油机为达到欧IV排放标准,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技术路线:1.依靠发动机缸内措施减少NO X的生成(主要是废气再循环EGR),再采用过滤及氧化催化型后处理装置降低排气中的PM(例如氧化催化转化器DOC、微粒氧化转化器POC、微粒过滤器或捕集器DPF,以及由此衍生的连续再生微粒捕集器CRT(DPF+CR)、催化碳烟过滤器CSF等,这些装置还可以纵使使用,如DOC+DPF、DOC+CRT、DOC+CSF等。
)2.依靠发动机缸内措施减少PM的生成,再采用还原催化型后处理装置降低排气中的NO X(例如选择还原催化转化器SCR、NO X吸附LNT、NO X存储催化转化器NSC等)。
国外不同国家或地区根据其不同的国情和要求,针对不同车型有不同的选择。
就重型车而言,美国、日本主要采用第一种技术路线,而欧洲则以第二种路线为主。
在轻型车领域,则普遍倾向第一种技术路线。
我国也需要根据我国的国情和要求,进行具体的分析和选择。
考虑到我国石油资源紧缺,节油至关重要、代含硫量燃油的普及进展较慢、发动机配车功率裕度相对较小,平均排温较高、Pt、Rh等贵金属紧缺、尿素与柴油价格相差较大等因素,还考虑使用SCR技术可使燃气中残余NO2份额较小,因而对重型车而言经二种技术路线较为合理。
而轻型车则受到负荷相对较轻,平均排温相对较代、且车上布置空间较紧,对价格和使用成本更为敏感等因素的制约,以采用第一种技术路线为宜。
目前在国IV柴油机的研发进程中,我国排量较大的重型和中型柴油机生产企业实际采用的均是第二种技术路线,而排量较小的轻型车用柴油机则主要考虑第一种技术路线。
至于下一步要达到国V以至欧VI排放标准,则除了要对缸内措施和后处理进行进一步的和完善外,可能还需要多种处理装置的组合使用。
二、选择还原催化系统(SC R)介绍(一)现状及技术特点1、80%的欧洲卡车在欧IV阶段采用的是SCR技术策略,而欧V和欧VI也是延续更完善的SCR技术策略。
达到国IV排放标准柴油车有三条技术路线
中国汽车报2007-2-28 9:02:05
2007年1月1日起,北京开始对轻型柴油车实施国Ⅳ排放标准。
轻型车率先实施国Ⅳ是一个信号,表明重型车实施国Ⅳ标准的时间也不会太久远。
对柴油车实现欧Ⅳ(等同于国Ⅳ)排放,现在公认比较成熟、能够实现重型柴油车欧Ⅳ排放的技术路线有三种:EGR+POC(废气再循环+微粒催化氧化器)、EGR+DPF(废气再循环+微粒捕集器)和SCR(选择性催化还原)。
由于柴油机工作的特点,使微粒和氮氧化物两种主要排放污染物的生成出现了此消彼长的现象。
在排放标准达到欧Ⅳ之前,开发设计人员在控制柴油机燃烧时,可以在两者之间进行平衡,达到氮氧化物和微粒排放都不超过限值。
但排放标准提升到欧Ⅳ之后,则需要机内控制结合机外后处理方式才能达标。
EGR+POC和EGR+DPF这两种技术路线,是采用控制燃烧温度等手段在机内减少氮氧化物生成,再利用POC(微粒催化氧化器)或DPF(微粒捕集器)对生成的微粒进行后处理。
SCR技术是通过强化发动机机内燃烧来降低微粒的生成,然后利用尿素溶液对氮氧化物进行机外催化氧化。
从技术特点看,EGR技术可以有效降低燃烧过程中氮氧化物的生成,但需要改动原有欧Ⅲ发动机的结构,增加废气再循环系统。
由于引入温度很高的废气,增加了整个发动机的热负荷,不仅对发动机进气过程的冷却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整个发动机的冷却系统散热能力也需要提高。
同时,由于需要控制氮氧化物生成,对燃烧过程的最高温度和持续时间都必须进行严格控制,因此对发动机效率和经济性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在后处理方面,DPF通过采用微孔吸附性材料对废气中的微粒进行过滤,可以有效降低废气中微粒的含量。
但捕集器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被堵住,这时需要对其进行再生。
再生方式是通过装在车上的再生控制装置向捕集器内喷射少量燃油,将捕集器内积攒的微粒物质烧掉。
这种技术的缺点是安装微粒捕集器的同时,还必须加装相应的再生控制系统,除行驶之外还需要额外的燃油用于微粒捕集器再生。
此外,微粒捕集器对燃油的含硫量有严格要求,而且再生后的微粒捕集器使用寿命有限,需要定期更换。
POC主要通过催化氧化方式降低废气中微粒的含量。
这种后处理装置与DPF和SCR相比,产品体积最小,而且不需要消耗额外燃油进行再生。
但相比DPF,POC降低废气中微粒含量的能力较差。
如果要达到与DPF同样的排放效果,则要求发动机内生成的微粒总量较低,增加了发动机控制的难度。
除要求发动机的喷油压力更高,严格控制燃油含硫量外,对产生微粒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润滑油的稳定性和杂质含量的要求也更苛刻。
SCR技术在机内燃烧过程中不处理氮氧化物,而是通过强化燃烧降低微粒的生成。
使用这种技术的发动机比采用EGR技术的发动机在动力性和经济性上要好,节油所带来的费用节省与使用的尿素溶液费用相当。
与欧Ⅲ车型用车成本也基本相同,动力性能还得到优化。
SCR 技术由于仅优化燃烧过程和加装后处理装置,并不需要增加过多的设备,对原有欧Ⅲ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