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优秀版)
- 格式:ppt
- 大小:753.50 KB
- 文档页数:34
一套很长的教案备注:资料与注释在第三页一、第一国际1.第一国际成立的历史条件2.第一国际的成立及其历史作用二、巴黎公社1.1871年3月18日革命2.巴黎公社的成立及其革命措施3.保卫公社的战斗4.巴黎公社的历史意义教学建议(有点长,建议略过)一、本课重点:第一国际的成立及其历史作用。
巴黎公社的成立及其革命措施。
本课难点:巴黎公社的性质。
六、“巴黎公社”一目,是本课的重点,主要叙述巴黎无产阶级创建了自己的新型政权──巴黎公社,这是伟大的历史创举。
九、教师小结本课内容(可参阅课本前边的提示内容)。
如时间许可,可以让学生讨论巴黎公社的性质。
本课要点重要人物马克思恩格斯重要词语第一国际巴黎公社附一:本课思考题答案提示题:为什么说巴黎公社是世界上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答:可以从两方面来说明:(1)巴黎公社是用革命暴力(3月18日革命)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伟大创举。
(2)巴黎公社是一个新型的国家政权──无产阶级政权(可通过当选的公社委员、公社的各项革命措施等来加以分析)。
附二:本课练习题答案一、选择:D二、填空:1864,国际工人协会三、列举:①3月18日革命;②公社的选举;③巴黎公社的成立;④“五月流血周”。
附三:本课参考书目苏联科学院主编《世界通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5年版,第7卷,第1章北京大学历史系编《简明世界史》,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近代部分,第9章资料和注释一、第一国际1857—1859年的经济危机1857年的危机主要带有工业危机的特征,而不是商业和金融危机。
在美国伴随危机而来的是银行、金融和工业公司的大批倒闭。
1857年,有4 900家企业破产。
由于克里米亚战争告终,俄国粮食再度出现于欧洲市场,危机复杂化了。
这就使得德意志粮食的输出困难起来。
在法国,危机导致了整批小企业的破产,工业和资本的高度集中是小企业破产的原因。
危机也导致了英、美失业人数的激增。
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通用7篇)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篇1教学目的[基础学问]第一国际(条件、成立、作用);3月18日革命;巴黎公社的成立及其革命措施;巴黎公社的历史意义。
[思想学问]巴黎公社是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这充分体现了无产阶级革命的首创精神。
彻底的革命精神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力量训练]给同学制造条件,让同学主动注意新旧学问的链接,自己分析得出第一国际建立的历史条件,培育同学全方位分析问题的力量。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第一国际的成立;巴黎公社的成立及其革命措施。
难点:巴黎公社的性质。
教法建议利用同学原有的学问水平和思维力量,实行多种教学方法,努力突出教材的重难点,把理论性较强的课程教活、教透。
教具预备同第一国际、巴黎公社相关联的图片和资料。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在上册书中,我们大家共同学习了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和1848年欧洲革命,那么它们同今日我们即将学习的第一国际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发表自己的见解【讲授新课】一、第一国际(板书)1.第一国际产生的条件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高涨,民族解放运动此起彼伏。
请同学阅读课文第一页第一部分的小字内容,使同学得知如此众多的工人斗争,形式多样,遍布几乎整个资本主义国家,而反对资本主义剥削的斗争日益要求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加强国际合作。
在此状况下,马克思、恩格斯为工人阶级运动国际组织的建立进行了深化的理论讨论和广泛的实践活动,总结各国工人运动的阅历,同时在火热的国际斗争中培育工人运动的骨干,为建立新的国际组织奠定了基础。
2.第一国际的成立1864年9月为支援波兰人民起义,英、法、德、意、波等国工人代表在伦敦进行大会,马克思接受大会筹委会的邀请参与了这次大会。
这次大会全都同意建立国际工人组织,即后来的“国际工人协会”,史称“第一国际”3.第一国际的作用第一国际成立后,成为各国工人运动斗争的领导中心,它不仅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的进展,而且使马克思主义在工人群众中广泛传播,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第一国际成立第一国际即“国际工人联合会”(International Workingmen's Association),1864年英法德意四国工人代表在伦敦开会成立,马克思代表德国工人参加该组织的工作,并逐渐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作为组织指导思想。
由于会名太长,有时人们取它的第一个单词“International”,简称为“国际”或“工人国际”,历史上即称为“第一国际”。
1871年,第一国际法国支部参加并领导了巴黎公社运动,但是随着巴黎公社的失败,组织也日渐衰弱,1876年正式宣布解散。
第二国际成立1876年第一国际解散后,随着科学社会主义在欧美的广泛传播,到80年代末欧美已有16个国家先后建立社第二国际会主义政党。
各国工人和社会主义者要求加强国际联系。
恩格斯为了击败可能派夺取新国际组织领导权的企图,做了大量工作,促使德、法等国社会主义政党的代表于巴黎人民攻克巴士底狱100周年纪念日,即1889年7月14日,在巴黎召开“国际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
有22个国家的393名代表参加,李卜克内西、倍倍尔、瓦扬、拉法格等27人组成大会主席团。
巴黎大会主要讨论国际劳工立法和工人阶级的政治、经济斗争任务,通过了关于每年庆祝五一劳动节等决议。
这次大会标志着第二国际的建立。
第二国际是在资本主义相对稳定发展时期进行活动的。
这时,欧美工人运动在向横广方面扩展,各国处于建立民族国家范围内,独立的无产阶级政党并开展以合法斗争为主的时期。
适应这个历史时期的特点,第二国际不是各国党的上级组织,各国党是独立自主的。
它没有发表过成立宣言或纲领性文献,而是通过历次代表大会的决议给各国党指出行动方向。
在很长时间内没有常设领导机构和共同规章,没有机关报。
直到1900年巴黎大会上才决定成立常务委员会,名为社会党国际局,1905年后改称社会党国际局执行委员会,由每个国家的党选派代表一名(后增为两名)组成。
第二国际即“社会主义国际”“社会党国际”,1889年在巴黎开第一次大会,通过《劳工法案》及《五一节案》,决定以同盟罢工为工人斗争的武器。
2020九年级历史教案第一课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教学设计示例二_0962文档EDUCATION WORD九年级历史教案第一课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教学设计示例二_0962文档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教育,就是实现上述社会功能的最重要的一个独立出来的过程。
其目的,就是把之前无数个人有价值的观察、体验、思考中的精华,以浓缩、系统化、易于理解记忆掌握的方式,传递给当下的无数个人,让个人从中获益,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也支撑整个社会的运作和发展。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1、教育性目标:基础知识:第一国际成立的历史条件。
第一国际成立及其历史作用。
3月18日革命、巴黎公社成立及其革命措施。
保卫公社战斗。
巴黎公社历史意义。
能力培养:①、通过分析第一国际成立条件(客观、主观),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能力。
②、通过总结“为什么说是巴黎公社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③、比较“3・18革命与以前资产阶级革命”,培养学生比较问题的能力。
④、通过提供材料或据课本已有材料让学生分析相应问题,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归纳问题能力以及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教养性目标:①、通过巴黎公社成立和失败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历史发展是曲折的,但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是不可阻挠的。
②、巴黎人民为保卫公社事业而表现的大无畏精神,永远鼓舞着全世界的革命人民。
3、情感目标:通过对巴黎公社成立与失败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能是一帆风顺的,社会主义发展途中会遇到各种挫折,但社会主义一定会在曲折中继续前进。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第一国际成立的历史条件。
3月18日革命、巴黎公社成立及其革命措施。
巴黎公社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第一国际成立的历史条件。
3月18日革命和巴黎公社的性质。
三、教材处理及运用的基本思路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年龄特点等实际情况和本课的主要内容精心设计与之的关材料以及有利于突破知识点的针对性问题,充分调动学的各种感官和主动参与意识,通过分组讨论,师生交流,使学生在主动参与和师生民主交流平等参与的过程中,达到把握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
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教学目的[基础知识]第一国际(条件、成立、作用);3月18日革命;巴黎公社的成立及其革命措施;巴黎公社的历史意义。
[思想知识]巴黎公社是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这充分体现了无产阶级革命的首创精神。
彻底的革命精神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能力训练]给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注重新旧知识的链接,自己分析得出第一国际建立的历史条件,培养学生全方位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第一国际的成立;巴黎公社的成立及其革命措施。
难点:巴黎公社的性质。
教法建议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努力突出教材的重难点,把理论性较强的课程教活、教透。
教具准备同第一国际、巴黎公社相关联的图片和资料。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在上册书中,我们大家共同学习了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和1848年欧洲革命,那么它们同今天我们即将学习的第一国际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发表自己的见解【讲授新课】一、第一国际(板书)1.第一国际产生的条件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高涨,民族解放运动此起彼伏。
请学生阅读课文第一页第一部分的小字内容,使学生得知如此众多的工人斗争,形式多样,遍布几乎整个资本主义国家,而反对资本主义剥削的斗争日益要求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加强国际合作。
在此情况下,马克思、恩格斯为工人阶级运动国际组织的建立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广泛的实践活动,总结各国工人运动的经验,同时在火热的国际斗争中培养工人运动的骨干,为建立新的国际组织奠定了基础。
2.第一国际的成立1864年9月为支援波兰人民起义,英、法、德、意、波等国工人代表在伦敦举行大会,马克思接受大会筹委会的邀请参加了这次大会。
这次大会一致同意建立国际工人组织,即后来的“国际工人协会”,史称“第一国际”3.第一国际的作用第一国际成立后,成为各国工人运动斗争的领导中心,它不仅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而且使马克思主义在工人群众中广泛传播,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教案示例之一教案示例之一第1课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教材分析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在国际工人运动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1848年马克思主义诞生。
五六十年代工业迅猛发展,工人阶级力量迅速壮大。
马克思总结革命经验并深入研究政治经济学,在这期间写成《资本论》。
各国工人阶级的斗争日益带有国际性的特点。
1864年第一国际成立,标志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了新的阶段。
第一国际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并使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
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爆发。
巴黎公社是19世纪工人运动发展的高峰和总结。
它继承了法国大革命的优良传统,吸取了历次工人斗争的经验,把以往要求建立“社会共和国”的主张发展为夺取政权,改造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自己的国家机构。
公社的创举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教学目的1.基础知识:第一国际成立的历史条件;第一国际的成立及其历史作用;1871年3月18日革命;巴黎公社的成立及其革命措施;保卫公社的战斗。
2.思想教育: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①马克思创立的第一国际,在国际工人运动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②马克思主义是吸取前人科学成果又在工人阶级斗争中不断丰富发展的科学理论。
③巴黎公社是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它充分体现了无产阶级的革命首创精神和彻底革命精神。
3.能力培养:①通过分析第一国际成立的历史条件,培养学生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讨论“巴黎公社为什么是世界上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第一国际的成立及其历史作用;巴黎公社的成立及其革命措施。
难点:巴黎公社的性质。
教学方法讲述与讨论相结合。
教学过程(阅读目录,导入新课)(从《世界历史》第二册的目录上看分为两部分:世界近代史部分(续),1~7课;世界现代史部分,8~23课。
根据每课的标题可以把内容归纳为三个方面,即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发展,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
关于巴黎公社的历史渊源关于巴黎公社的历史渊源,目前国内学术界存在着三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巴黎公社是第一国际的精神产儿。
理由如下:(一)第一国际建立后,马克思主义对蒲鲁东主义斗争的胜利,使其中一些蒲鲁东主义者转向了马克思主义,大批优秀的工人革命家脱颖而出,成为巴黎公社的骨干。
(二)国际的巴黎支部在巴黎公社革命中起了卓越的作用,而且工人阶级的精华都属于国际,他们都浸透了国际的思想。
(三)公社所采取的政治、经济、文教、妇女、外交方针,基本上体现了国际的精神。
第二种观点认为,巴黎公社是法国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化的产物,是法国民族传统的产物,同时,国际精神的影响,对公社的产生起了一定的作用,但不是主要的、更不是唯一的,说巴黎公社是马克思主义同法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不恰当的。
论据如下:(一)巴黎公社是在法国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化的情况下发生的。
法国在普法战争中失败,普鲁士军队占领法国大片地区,“国防政府”试图出卖民族利益,解除巴黎工人武装。
为保卫祖国、保卫首都、保卫共和,巴黎工人阶级和革命者在9月4日后发动多次起义,3月18日起义只是一系列起义中成功的一次。
他们要求推翻卖国的国防政府,建立巴黎公社,实行自治,在很大程度上掺杂着对大革命时期的“民族的回忆”。
(二)从国民自卫军中央委员会所发布的一系列文告来看,他们要求建立的不过是地方自治政权,对全国政权的要求也仅仅是有工人代表参加的资产阶级共和政府。
(三)从公社领导核心各政治派别的思想渊源看,公社的主要派别是布朗基派、蒲鲁东派、新雅各宾派。
这些派别都是根植于法国的土壤,继承19世纪法国优秀思想家、革命家的传统而发展起来的。
他们虽然做出了许多正确决定,制定了一些有利于人民的政策措施,但他们的学说同科学社会主义都有不小的距离。
(四)公社这种政权组织形式,以及公社内部组织采取建立工作委员会来代替政府各部,以武装的国民自卫军代替常备军,更是法国民族传统的继承。
马原第七、八章科学社会主义经典总结1.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两次飞跃:19世纪中叶,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20世纪初,社会主义从理论发展到实践。
2.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发展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巨大贡献:第一,社会主义开始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发挥出历史作用。
第二,社会主义国家的存在及其在经济、政治、外交、军事上的影响,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资本主义和霸权主义在全世界的扩张。
第三,社会主义力量坚定地支持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推动着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
第四,社会主义在当代引导着世界人民的前进方向。
3.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马克思、恩格斯在指导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过程中,阐述了各国无产阶级政党相互关系的重要原则。
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指导下,各国工人政党于1864年建立了工人运动的国际联合组织—“第一国际”。
在第一国际期间,马克思、恩格斯展开同蒲鲁东主义、工联主义、拉萨尔主义和巴枯宁主义的斗争,使马克思主义在工人运动中占据了统治地位,奠定了国际无产阶级争取社会主义斗争的基础。
1871年3月18日至5月28日的巴黎工人起义和由此建立起的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尽管巴黎公社存在的时间很短,但公社期间所实行的一系列主张和措施为无产阶级革命和工人运动留下了宝贵经验。
马克思高度评价巴黎公社的意义,认为“公社的原则是永存的”。
4.十月革命胜利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列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俄国实际,制定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战略策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列宁深刻论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可以首先在一个或者几个国家获得胜利,并且将这一理论付诸实践,在革命形势成熟的条件下,领导了俄国十月革命。
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领导彼得格勒工人和士兵群众,通过武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十月革命是世界历史上划时代的重大事件,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巴黎公社】巴黎公社革命是从1871年3月18日革命开始的。
这一天,梯也尔政府仓皇逃往凡尔赛,国民自卫军占领了巴黎市政厅,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10天后巴黎公社宣告成立。
巴黎公社自革命开始的第一天起,就一直处在梯也尔反动军队和德国军队的包围之中。
梯也尔政府同德国俾斯麦政府勾结,重新集结反动力量,向巴黎公社进攻。
5月21~28日,巴黎公社战士经过一周的浴血奋战后失败。
(一)背景:1、1870年法国在普法战争中战败,法兰西第二帝国垮台。
2、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对外屈膝投降,对内准备镇压巴黎人民。
(二)过程:1、1871年3月18日革命:政府军企图夺取巴黎市内的蒙马特尔高地和梭蒙高地,巴黎人民起义,临时政府逃出巴黎。
2、1871年3月28日,巴黎公社成立。
(三)政权:是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雏形;巴黎公社的许多领导人是第一国际的成员(四)措施:1、政权建设方面:废除旧军队、旧警察,取消资产阶级的法庭和议会,代之以国民自卫军,以公社委员会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下设若干委员会,掌管国家的立法、司法和行政大权。
2、社会经济方面: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由工人合作社管理;公社的公职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而且他们的薪金最高不能超过工人的最高年金6000法郎,工人实行八小时工作制,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
巴黎公社和十月革命的比较:1、相同点:(1)革命性质:都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反动统治的无产阶级革命斗争;(2)革命背景:都与大规模战争有关,分别是普法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都与阶级矛盾尖锐有关;(3)革命方式:都是以武装起义的形式夺取政权,打碎了旧的国家机器,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
2、不同点:(1)革命领导者:巴黎公社没有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指导;“十月革命”是在以列宁为领导的比较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下进行的。
(2)革命力量基础:巴黎公社没有取得农民的广泛支持,只有无产阶级孤军奋战;“十月革命”中俄国无产阶级有自己的革命同盟军──农村半无产的广大农民。
巴黎公社巴黎公社(法语:La Commune de Paris)是一个在1871年3月18日(正式成立的日期为同年的3月28日)到5月28日期间短暂地统治巴黎的政府(法国当时处于资本主义上升阶段)。
由于评价者意识形态的不同,对它的描述也存在很大分歧,有人认为它是无政府主义;也有人认为它是社会主义的早期实验;更有被认为标志当代世界政治左翼运动崛起光辉起始里程碑,影响广大深远。
马克思认为它是对他的共产主义理论的一个有力证明,而俄罗斯无政府主义之父巴枯宁则对此持反对意见,因为它既没有依赖于一个先锋队,也没有掌控国家或者企图建立一个新的革命政府,所以它实际上还是无政府主义。
背景挑起战争法国与普鲁士的战争,[1]是于由法国拿破仑三世挑起的,结局却是法军惨败。
1870年9月2日,被围困在色当的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下令投降,第二帝国也就随着皇帝的投降而崩溃。
9月4日,巴黎爆发革命,宣布成立第三共和国。
由资产阶级共和派和奥尔良派分子组成的新政府,称为“国防政府”。
普鲁士并不满足于皇帝的投降,继续大举进攻法国。
9月19日,普军包围巴黎。
多年来不断加剧的贫富分化,再加上当前的食物短缺,军队失败,还有普鲁士军队的不断炮轰终于大大激化了社会各界的不满情绪。
巴黎市民,特别是工人阶级和下层中产阶级一直以来都希望能建立一个民主共和国。
一个比较明确的要求是巴黎应该自治,拥有自己的经选举产生的议会,享有与其它法国小城镇同样的权利,而这一要求一直被政府出于对不法平民的担心而拒绝。
一个与此相联系的但不那么明确的愿望是谋求以一种更加公平的甚至是以社会主义的方式来管理国家经济,这些要求汇总起来变成了一句口号:建立一个“社会主义民主共和国”。
1871年1月,围城四个月后,执政的国防政府谋求与新宣告成立的德意志帝国签订停火协定。
德国人要求在和平协定里加入一条要让德国军队以凯旋仪式进入巴黎。
尽管被围困多日,但许多巴黎市民还是非常愤慨并坚决反对普鲁士人(普鲁士当时已经是新帝国——德意志帝国)以任何仪式宣布对他们的城市的占领。
作者: 王焕民;李雅春
出版物刊名: 北方论丛
页码: 29-31页
主题词: 第一国际;巴黎公社;革命精神;实践;工人运动;马克思主义;团结战斗;无产阶级
摘要:第一国际作为无产阶级团结战斗的组织,在团结国际工人,同各国反动势力和资产阶级的斗争实践中,取得了辉煌的成果。
在第一国际时期爆发的巴黎公社革命,是第一国际广泛开展工人运动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结果。
第一国际的思想孕育了巴黎公社革命,巴黎公社的伟大创举实践了第一国际的革命原则。
第一国际是巴黎公社的支持者、宣传者和捍卫者。
尽管第一国际没有直接发动和领导巴黎公社革命,但公社的每一原则都“浸透了国际的思想”。
“公社无疑是国际的精神产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