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公社与十月革命比较
- 格式:docx
- 大小:22.17 KB
- 文档页数:4
第19卷第2期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4月DOI:10.3876/j.issn. 1671 -4970. 2017. 02. 002巴黎公社起义与十月革命道路的选择吴日明(南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南通226019)摘要:巴黎公社起义创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政权——巴黎公社,深刻影响了俄国 革命道路的选择。
列宁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巴黎公社起义的论述中受到深刻启发,提出巴黎公社 起义是19世纪最伟大的工人运动,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极大地推动了东方落后国家 无产阶级革命的进程。
巴黎公社起义指引列宁确立俄国革命和建设任务,并为十月革命提供重要 方法论。
十月革命是列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俄国问题的必然选择,在新的历史 条件下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关键词:巴黎公社起义;十月革命;道路选择中图分类号:A821.6;I<512.51 文献标志码:1871年3月18日,被马克思热情赞誉为“英勇斗 争的范例”的巴黎公社起义爆发,1917年10月25日,俄国十月革命庄严宣告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 国家的诞生。
从1871年到1917年近半个世纪的时 间,无产阶级革命逐渐越出西方发达国家的疆域,在 东方落后国家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巴黎公社起义对 俄国十月革命产生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列宁深刻认 识到巴黎公社起义的重要地位,提出俄国革命要沿着 巴黎公社开辟的道路前进,并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巴 黎公社起义的论述中得到重要启示,为俄国革命道路 的选择指明了方向。
历史实践表明,十月革命是列宁 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俄国问题的必 然选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列宁关于巴黎公社起义的认识巴黎公社起义与普法战争直接相关。
1870年7 月19日,拿破仑三世为了扩大法国在欧洲大陆的势 力,决定向普鲁士宣战。
但是法军不久在色当惨败,拿破仑三世和8万多官兵被俘。
巴黎公社史实:(一)背景:1、1870年法国在普法战争中战败,法兰西第二帝国垮台。
2、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对外屈膝投降,对内准备镇压巴黎人民。
(二)成立过程:1、1871年3月18日革命:政府军企图夺取巴黎市内的蒙马特尔高地和梭蒙高地,巴黎人民起义,临时政府逃出巴黎。
2、1871年3月28日,巴黎公社成立。
(三)政权性质:是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雏形;巴黎公社的许多领导人是第一国际的成员(四)主要措施:1、政权建设方面:废除旧军队、旧警察,取消资产阶级的法庭和议会,代之以国民自卫军,以公社委员会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下设若干委员会,掌管国家的立法、司法和行政大权。
2、社会经济方面: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由工人合作社管理;公社的公职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而且他们的薪金最高不能超过工人的最高年金6000法郎,工人实行八小时工作制,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
巴黎公社和十月革命的比较:1、相同点:(1)革命性质:都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反动统治的无产阶级革命斗争;(2)革命背景:都与大规模战争有关,分别是普法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都与阶级矛盾尖锐有关;(3)革命方式:都是以武装起义的形式夺取政权,打碎了旧的国家机器,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
2、不同点:(1)革命领导者:巴黎公社没有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指导;“十月革命”是在以列宁为领导的比较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下进行的。
(2)革命力量基础:巴黎公社没有取得农民的广泛支持,只有无产阶级孤军奋战;“十月革命”中俄国无产阶级有自己的革命同盟军──农村半无产的广大农民。
(3)胜利后措施:革命取得胜利以后的措施不同,巴黎公社没有立即向凡尔赛的资产阶级反革命巢穴发动进攻,给敌人以喘息的机会;“十月革命”胜利以后,坚决镇压反革命叛乱,对各种反动势力和外国武装干涉毫不手软。
(4)革命结果:巴黎公社只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十月革命”成功地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全面认识巴黎公社:1.爆发的偶然性:19世纪70年代初的法国,经济发展的状况还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巴黎公社起义只是一次特殊条件下的城市起义。
第6讲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知识诠释思维发散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条件(1)经济前提:①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病暴露,资本主义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2)思想来源: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的②空想社会主义。
(3)阶级基础:欧洲工人运动表明工人已经觉醒。
(4)个人作用:马克思、恩格斯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
2.标志:《③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1)时间:1848年。
(2)内容:A.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④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B.指出⑤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C.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
3.意义: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⑥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
【易错扫描】科学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全部。
马克思主义由三部分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其中,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归宿和落脚点,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
【拓展探究】(1)空想社会主义的“空想性”:不能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矛盾和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认识不到无产阶级是推翻资本主义、建设新社会的核心力量。
(2)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马克思主义充分肯定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进一步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二、巴黎公社1.背景:1870年,法国在⑦普法战争中战败,法兰西第二帝国垮台。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对外屈膝投降,对内准备以武力解散巴黎人民的武装——⑧国民自卫军。
2.成立:1871年3月18日,巴黎人民起义,国民自卫军占领城内战略要地。
3月28日,巴黎人民通过选举建立了⑨巴黎公社。
3.措施措施内容政权建设权力机构⑩公社委员会是最高权力机构军事措施建立国民自卫军司法措施建立自己的司法机构公职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薪金不得超过熟练工人的工资社会经济工厂归属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工作时数实行八小时工作日4.失败(1)时间、表现:1871年5月下旬,巴黎公社被扼杀在血泊之中。
⼗⽉⾰命与巴黎公社的⽐较考点:⼗⽉⾰命与巴黎公社的⽐较名称时间性质历史地位结果巴黎公社1871年3⽉⽆产阶级⾰命是建⽴⽆产阶级政权的第⼀次伟⼤尝试建⽴了历史上第⼀个⽆产阶级政权⼗⽉⾰命1917年11⽉⽆产阶级⾰命是⼈类历史上第⼀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命。
建⽴了世界上第⼀个社会主义国家易错微析巴黎公社是进⾏⽆产阶级⾰命,建⽴政权的第⼀次伟⼤尝试,⽽⼗⽉⾰命则建⽴了世界上第⼀个社会主义国家,使社会主义成为现实。
例题1将社会主义的理想变成现实,建⽴了世界上第⼀个社会主义国家的事件是()A.英国宪章运动B.法国巴黎公社成⽴C.俄国⼗⽉⾰命D.中国新民主主义⾰命答案:C解析:俄国⼗⽉⾰命建⽴了世界上第⼀个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的理想变成现实,答案C。
例题2 世界上⽆产阶级建⽴政权的第⼀次伟⼤尝试是()A.宪章运动B.⼗⽉⾰命C.巴黎公社D.《共产党宣⾔》的发表答案:C解析:巴黎公社是⽆产阶级建⽴政权的第⼀次伟⼤尝试,答案C。
1. 《共产党宣⾔》指出:“⼯⼈⾰命的第⼀步就是使⽆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取民主。
”对这⼀理论观点进⾏第⼀次伟⼤尝试的是()A.宪章运动B.巴黎公社C.俄国⼗⽉⾰命D.新中国成⽴2. 它仅存在短暂的72天,但却是⽆产阶级建⽴政权的第⼀次伟⼤尝试,并为全世界⽆产阶级的⾰命事业提供了极为宝贵的经验教训。
这⼀伟⼤的历史事件是()A.宪章运动的兴起B.《解放⿊⼈奴⾪宣⾔》的发表C.巴黎公社的成⽴D.国际共产主义同盟的成⽴3.历史学习⼩组正归纳和提炼马克思主义理论这⼀学习主题,得到的结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经历了由空想到理论,由理论到实践,由实践到现实⼏个过程。
下列哪⼀历史资料体现了由实践到现实这⼀过程()A.马克思主义诞⽣B.巴黎公社建⽴C.“五⽉流⾎周”D.⼗⽉⾰命4.⼈类历史上第⼀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命是()A.巴黎公社B.俄国⼆⽉⾰命C.⼗⽉⾰命D.中国新民主主义⾰命1.解析:B题⽬的观点是“⼯⼈⾰命的第⼀步就是使⽆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取民主。
2015《金版新学案》高中历史(人民版)总复习讲义:专题五第10讲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国际工人运动和俄国十月革命专题概览类别马克思主义诞生和巴黎公社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美苏争锋新兴力量的崛起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主要表现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从此以后,国际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
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它很快失败,但为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1917年,列宁领导了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马克思主义由理论变成了现实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优势,妄图称霸世界,把苏联看成称霸的障碍,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发动了“冷战”。
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随着西欧、日本、中国、第三世界等新兴力量的崛起,整个世界出现了新的形势即多极化趋势,并日益冲击着美苏两极格局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终结,世界各种力量重新分化组合,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当今世界格局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专题主旨国际工人运动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从理想到现实、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过程。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立后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终于在俄国取得了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二战后初期,美苏两极格局取代了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
六七十年代随着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欧共体、中国和日本经济的发展,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苏联解体后,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世界形势出现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第10讲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国际工人运动和俄国十月革命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机器轰鸣声里的抗争与思索1.欧洲三次大规模的工人运动(1)原因: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经济危机周期性发生,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
(2)事件①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简述十月革命的背景、经过、影响一、历史背景:革命前的沙皇俄国俄国首先爆发无产阶级革命不是偶然的,与巴黎公社相比,俄国具备有爆发无产阶级革命,将社会主义从理想变成为现实的历史条件。
(一)客观:1、经济上:俄国已具备帝国主义的基本特征19世纪60年代,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进行了改革,废除了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农奴制,史称1861年改革,通过这次改革,俄国解决了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所急需的自由劳动力问题,加快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步伐。
但是自上而下的改革导致了俄国仍保留了浓厚的封建残余,政治上仍保留沙皇专制制度,经济上没有满足农民无偿获得土地的要求,农民只能用赎买的方式得到份地,俄国仍保留小农经济,国内市场十分狭窄。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俄国也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说明俄国已具备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基础。
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却受到封建残余的影响,仍远远落后于其他西方帝国主义国家。
资本主义工业既要依靠沙皇政府的庇护以求得发展,又受到前资本主义关系层层密网的困扰。
2、政治上: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俄国的落后政治经济状况使俄国成为帝国主义各种矛盾表现得最集中、最尖锐的国家(1)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
(2)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残余同人民大众的矛盾。
(3)大俄罗斯民族同各少数民族的矛盾。
(4)俄国帝国主义同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和东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矛盾。
3、军事上:一战激化了矛盾(二)主观: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成熟1、俄国无产阶级深受压迫,又相对集中,有很强的革命性和组织性。
2、俄国无产阶级有坚强、成熟的布尔什维克党领导。
3、俄国无产阶级与农民阶级形成了工农联盟。
二、革命过程:彼得格勒武装起义1.第一阶段: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二月革命:(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俄国革命提供了有利的国内外形势。
在国内,1500万壮丁被强征入伍,饥饿席卷全国,沙皇统治日趋虚弱,资产阶级也左右不了局势,各种社会矛盾都集中到沙皇专制制度上。
巴黎公社基本问题探究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实验中学夏克传邮码:528100一、巴黎公社建立的历史条件和原因1、阶级基础:19世纪中期的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工人队伍发展壮大。
2、思想基础:各种社会主义学说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
3、组织条件:第一国际的成立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发展,其许多成员参与了1871年的巴黎公社革命。
4、特殊原因:1870年的普法战争失败,巴黎人民发动起义,推翻法兰西第二帝国,成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但掌权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对外卖国投降,对内准备以武力解除国民自卫军的武装。
总之,民族矛盾尖锐导致了国内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激化。
5、直接原因:1871年3月18日凌晨,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军队企图夺取巴黎城内的蒙马特尔高地等处国民自卫军的大炮。
二、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1、从客观上看,巴黎公社遭到法国和普鲁士的联合绞杀,反动势力过于强大。
2、从主观上看,是公社领导人的某些失误造成的,说明法国工人阶级还不够成熟,如:未建立工农联盟,没有统一的领导,没有乘胜追击残敌等。
3、从根本原因上看,当时法国资本主义还处在上升时期,还代表着历史发展的主流。
这次革命的发生,并不是由于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阻碍了经济基础演变的结果,只不过是在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而且公社中的大多数人根本不是社会主义者,也不可能是社会主义者。
三、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1、从巴黎公社产生的情况来看,它是在巴黎无产阶级通过暴力革命,推翻反动的资产阶级政府的基础上,通过普选建立起的新型国家。
2、从巴黎公社的政权的领导人和阶级成分来看,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的公社委员会的成员,大多数是工人,其中有些委员会虽然从事不同的职业,有的不是马克思主义者,但公认是公认阶级的代表。
3、从巴黎公社实行的政策措施来看,这是最能说明公社性质的一个方面。
公社在建设新政权的同时,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做出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机器的伟大尝试。
巴黎公社与十月革命比较
(1)相同点:
①领导阶级和革命对象相同: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推翻资产阶级反动统治的革命斗争;
②背景相同:都是大规模战争,分别是普法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③斗争方式和手段相同:都是以武装起义的形式夺取政权,打碎了旧的国家机器,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
(2)不同点:
①有无无产阶级政党领导:巴黎公社没有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指导;十月革命是在以列宁为首的比较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下进行的。
②是否有农民的支持:巴黎公社没有取得农民的广泛支持,只有无产阶级孤军奋战;俄国无产阶级有自己的革命同盟军——广大的农民。
③革命取得胜利以后采取的措施不同:巴黎公社没有立即向凡尔赛的资产阶级反革命巢穴发动进攻,给敌人以喘息的机会;十月革命胜利以后,坚决镇压反革命叛乱,对各种反动势力和外国武装干涉毫不手软。
④影响不同:巴黎公社只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十月革命成功地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高中历史万能答题模板【导语】考生在历史的考试中提高答题效率,增加得分率,下面作者将为大家带来高中考历史的答题模板介绍,期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历史万能答题模板1、背景:一样是指某一历史事件在什么历史情形下产生的,实质上包括原因和条件两个方面的内容。
如新航路首创的背景就包括四个原因和三个条件。
原因和条件其含义基本接近,但又略的不同;其一是原因偏重于“为何”,即必要性,条件偏重于“有什么”,即可能性;其二,条件的使用范畴较之原因要小一些,如历史事件或运动的成功或失败,就只能分析其原因,而不能用条件去表达。
如:分析巴黎公社的失败原因。
在这一题中,“原因”就不能用“条件”去代替。
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⑴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如:鸦片战争背景:(一)国内:1、经济:自然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土地集中。
2、政治:①****:官场+军队+财政②阶级矛盾。
3、思想:愚昧自大。
(二)国际:1、经济:工业革命→市场原料。
2、政治:资本主义扩大。
2、历史条件=(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⑴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但更侧重于有利因素如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一)国内:①经济: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相对落后、生活贫困。
②政治:沙皇****、无产阶级壮大、革命政党成熟、气力对照变化等。
③思想:列宁主义指导。
(二)国际:帝国主义忙于一战等。
3、原因(一)从原因广度上分析: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内因或主观原因,一样是指与某事件(或人物)所在的阶级、阶层、团体、个人的主观意识密切相干的那一方面因素;外因或客观原因则指与前者有紧密关系但又不受前者主观意识影响的那一方面原因。
第30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课程标准了解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理解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
十月革命一、背景1.经济: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
2.政治:沙皇专制统治持续强化,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第一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巴黎公社与十月革命的不同(1)巴黎公社没有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十月革命有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
(2)巴黎公社孤军奋战;十月革命得到工农兵的支持。
(3)巴黎公社革命是世界上第一次无产阶级夺权斗争;十月革命是世界上第一次社会主义革命。
(4)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十月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3.阶级:工业的发展造就了俄国第一代产业工人。
4.组织--布尔什维克党(1)背景:1898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宣告成立。
1900年,流亡国外的列宁创办《火星报》,为建立新型无产阶级政党作了思想和组织上的准备。
(2)建立: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举行第二次代表大会,列宁的拥护者在中央委员会中占多数,被称作“布尔什维克”。
布尔什维克党的成立时间及意义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举行第二次代表大会,布尔什维主义的出现,标志着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在俄国的建立,标志着列宁主义的诞生。
5.理论--列宁主义(1)内容: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由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规律,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工人阶级要以暴力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2)意义:列宁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为帝国主义时代的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二、经过1.二月革命:1917年3月;推翻了沙皇统治,形成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2.“四月提纲”:1917年4月,列宁提出了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的战略和策略。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业革命的进行,无产阶级队伍日益壮大。
无产阶级登上了政治历史舞台,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社会主义运动兴起并日益发展一、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1、工人运动的兴起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进行,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端也日益暴露,经济危机就是其典型表现,这是由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造成的,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是无法克服的。
经济危机给人民尤其是工人群众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另一方面,广大工人为了改善恶劣的劳动条件和生活状况,同资本家展开了多种形式的斗争,工人运动逐渐兴起。
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爆发了三次大规模的工人运动,即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起义、1836年开始的英国宪章运动和1844年的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欧洲的三大工人运动的出现标志着无产阶级的觉醒,并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同时工人运动的实践也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也提供了必要的条件2、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日益暴露;②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③工人运动的实践,特别是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失败表明无产阶级革命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知道,同时,它也为科学理论的创立提供了必要条件;④马克思、恩格斯在长期的革命实践和理论研究中,一方面深入工人群众,揭露并分析资本主义制度;另一方面广泛吸收人类社会优秀的文化成果,加以批判的继承,从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3)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共产党宣言》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断言资本主义最终必将为社会主义取代;指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自己的统治,进而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进行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开始蓬勃发展起来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第一国际的成立和巴黎公社革命1、第一国际的成立(1)第一国际成立的历史条件:①19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工人阶级队伍日益扩大;②1857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工人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并逐渐走向国际联合;③马科斯、恩格斯总结各国工人运动经验,进行理论研究,为建立新的国际工人组织准备了条件(2)1864年国际工人协会在伦敦成立,这就是历史上的第一国际(3)第一国际成立的意义:国际工人协会是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它的成立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一个新阶段2、巴黎公社革命(1)历史背景:①1870年,普法战争法国惨败,巴黎人民起义,推翻了第二帝国的统治,建立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②资产阶级先后成立了国防政府和临时政府,对逼近巴黎的普军采取屈膝投降的态度——1871年临时政府同德国草签条约,同意向德国赔款50亿法郎,割让阿尔萨斯全省和洛林省的一部分;同时准备解除巴黎人民的武装(2)成立过程:1871年3月18日革命:政府军企图夺取巴黎市内的蒙马特尔高地和梭蒙高地,巴黎人民起义,临时政府逃出巴黎;不久,巴黎公社成立。
巴黎公社与十月革命比较
(1)相同点:
①领导阶级和革命对象相同: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推翻资产阶级反动统治的革命斗争;
②背景相同:都是大规模战争,分别是普法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③斗争方式和手段相同:都是以武装起义的形式夺取政权,打碎了旧的国家机器,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
(2)不同点:
①有无无产阶级政党领导:巴黎公社没有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指导;十月革命是在以列宁为首的比较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下进行的。
②是否有农民的支持:巴黎公社没有取得农民的广泛支持,只有无产阶级孤军奋战;俄国无产阶级有自己的革命同盟军——广大的农民。
③革命取得胜利以后采取的措施不同:巴黎公社没有立即向凡尔赛的资产阶级反革命巢穴发动进攻,给敌人以喘息的机会;十月革命胜利以后,坚决镇压反革命叛乱,对各种反动势力和外国武装干涉毫不手软。
④影响不同:巴黎公社只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十月革命成功地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