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湾新城版块分析
- 格式:docx
- 大小:253.18 KB
- 文档页数:7
杭州湾新区内河航道规划作为未来一个时期新区发展建设的纲领性文件,《规划》重点阐明了前湾新区规划建设的重大意义、战略定位、空间结构、产业方向、交通骨干、建城标准、实施机制等战略性、基础性、框架性内容,是下步编制空间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的主要依据。
前湾新区前湾新区是宁波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标志性战略大平台,新区规划范围包括杭州湾新区及与之接壤的余姚、慈溪部分区域,西至余姚临山镇边界,南至四塘路—长河镇边界—潮塘横江—新城大道—明州大道,东至寺马线—胜山镇边界—水云浦,北至十二塘,面积约604平方公里。
《规划》提出,前湾新区将打造滨海创新发展核、南部产城服务核“两核”,东部先进智造区、西部新兴产业区“两区”以及若干城镇节点区。
在产业方面,前湾新区将围绕“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重点发展汽车制造、高端装备、生命健康、新材料、电子信息和现代服务业等六大高新产业。
在交通方面,前湾新区将规划建设通苏嘉甬铁路、杭甬城际铁路、沪甬城际铁路,建设慈溪综合枢纽,构建半小时到达宁波、杭州和上海,2小时通达长三角省会城市的交通网络。
前湾新区还将全力推广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建设杭州湾南岸“生态之肺”。
前湾新区的阶段性目标是,到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 1300亿元左右,高新技术产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超过55%,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3.5%以上,初步建成世界级先进制造业基地、沪浙高水平合作引领区和杭州湾产城融合发展未来之城。
到2035年,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实体经济高度融合,成为上海大都市圈的重要组成,新区引领全省全市高质量发展作用明显,基本建成世界级先进制造业基地、沪浙高水平合作引领区和杭州湾产城融合发展未来之城。
未来之城如何建?被誉为“环杭州湾经济区明珠”的前湾新区如何进行空间布局?重点发展哪些产业?交通优势如何凸显?优良生态如何保护?城市功能如何完善?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专门进行了解答。
设计说明目录第一章设计总体说明一、设计依据二、项目构思三、总图设计说明四、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五、结构设计说明六、电气设计说明七、智能化及安全防护系统设计说明八、给排水设计说明九、暖通设计说明十、消防设计说明十一、建筑节能设计专篇十二、绿色建筑专篇十三、安全、卫生、环保设计专篇十四、装修设计专篇第二章工程造价估算一、编制说明二、投资估算表宁波市杭州湾医院(宁波市第二医院杭州湾院区)工程勘探设计第一章总体说明一、设计依据1、《宁波市杭州湾医院(宁波市第二医院杭州湾院区)工程勘探设计》招标文件2、宁波市第二医院杭州湾院区工程规划用地红线图及电子文件3、宁波市杭州湾医院(宁波市第二医院杭州湾院区)工程勘探设计项目建议书的批复4、宁波杭州湾新区总体规划(2010-2030)概要5、《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T50353-2005)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7、《综合医院建设标准》(建标110-2008)8、《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50333-2002)9、《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JGJ49-8810、《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11、《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12、《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13、《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14、《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15、其它国家及省市有关建筑、规划、消防、交通、环保等规范、条例、规定。
二、方案总体构思说明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医院建筑在社会发展和文化沉淀中具有特殊涵义:它是人类美好理想与充满矛盾的现实之结合体;它是救助弱势群体的人文主义根据地;它是人生的驿站,用生命的赞歌重燃战胜病魔的火焰,用亲人般的关怀抚平患者心中的创伤;它是中国传统“天人合一”哲学与西方理性主义文化碰撞、融合、发出异彩的舞台。
本设计整个规划以《综合医院建设标准》为依据,充分参考国内外综合医院建设规划和设计先进经验。
杭州湾新区调研报告
杭州湾新区调研报告
杭州湾新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和宁波市交界处,是杭州市新建立的一个经济开发区。
本次调研主要目的是了解杭州湾新区的发展情况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预测。
首先,从区位优势来看,杭州湾新区位于杭州和宁波两大城市的交界处,地理位置优越。
在杭州湾新区东侧有杭州湾大桥和上海杭州高速公路,西侧有甬台温铁路,交通十分便利。
这为杭州湾新区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实质性支持。
其次,从产业布局来看,杭州湾新区以轻工业、电子信息、科技创新等产业为主导,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目前,杭州湾新区已引进了众多知名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如阿里巴巴、华为等,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而且,杭州湾新区还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杭州湾湿地等,为区域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再次,从城市规划来看,杭州湾新区将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和城市美化。
据了解,杭州湾新区计划建设大量绿化带和公共绿地,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
此外,新区还将引进科学、教育、文化、体育等优质资源,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整体形象。
最后,从发展前景来看,杭州湾新区将立足于区位优势,深耕主导产业,全力打造高端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
新区还将推动城市转型升级,加大技术研发和创新投入,提升产业
链附加值。
预计未来几年,杭州湾新区的经济发展将继续保持较高速度,进一步壮大地区经济实力。
总而言之,杭州湾新区具备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丰富的产业资源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我们对杭州湾新区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并相信它将成为杭州和宁波两个城市的发展新引擎。
杭州江北规划方案最新近年来,杭州经济发展迅速,东南部的城市建设和商业区已经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江北地区的发展还略显缓慢。
为了加速江北地区的发展,杭州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江北规划方案。
本文将概述杭州江北区规划方案的最新情况。
概述杭州江北区规划区域大致分为杭州湾主创区、梦想子城、二三线城市升级、区域中心城市和交通强结点等五个区域。
杭州江北规划图杭州江北规划图杭州湾主创区以湿地保护、生态修复、科技创新和高端产业的聚集为重点,打造区域海洋科技、生态农业、港航物流等主创产业平台。
梦想子城定位为服务江北居民、创造优美生态环境、产业聚集和活力创造的核心区域。
二三线城市升级区着力解决城市形象难题、城乡扶贫难题、城市环境难题等问题。
区域中心城市以规划创新、产业升级和城市品质的提高为目标,加强江北与其它地区的联系。
交通强结点重点打造快捷便利的公交、非机动车和步行交通,将大大改善江北地区的交通状况。
详细规划杭州湾主创区杭州湾主创区位于江北湿地北侧,规划总面积为86平方公里,是江北地区的创新发展重点区域。
杭州湾主创区以“洋入城、城入海”为发展理念,力争打造全球性的海洋科技创新中心、生态农业博览中心和港口经济发展中心。
具体规划包括:1.总体布局方案:以滨海科技新城、海上产业新城、生态农业和港口物流四个板块为核心,按照“一极四区”布局,分步推进,形成科技、产城、产业和生态融合的发展局面。
2.生态环保方案:重点保护和修复湿地,打造生态农业标杆基地,建设全球海洋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港口口岸。
3.产业发展方案:形成以海洋科技、生态农业和港口物流为主的产业聚集,构建产业链和价值链。
4.基础设施方案:建设高档商务住宅区、现代办公区、高端商业区和科技研发区,打造完善的城市配套、支持和服务体系。
梦想子城梦想子城位于杭州湾主创区沿江而设,规划总面积为10.2平方公里,是江北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创业的核心区域。
梦想子城主要概括为:1.总体规划方案:以产城融合为核心,分阶段建设智能人居区、高端商业区、科技研发区、文创产业区等板块。
杭州湾新区资源要素保障分析及对策研究20074)8-21 16:34:14 访问次教:區I信息来源:宁波市政府门户网站区域经济竞争力,从经济学角度看,是指一个区域相对于同类区域对水、电、土地、资金和人才等要素资源优化配直的能力。
一个区域的要素资源优化配直程度,直接反映这个区域的经济増长质長和经济竞争力。
从2001年逹区以来,杭州湾新区抢抓历史机遇,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经济社会保持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区域经济竞争力不断提升。
但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资源要素供雲矛盾日益突出。
如何科学分析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优化要素资源配直,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已经成为提高杭州湾新区区域经济竞争力,确保新区经济社会稳定、持续、快速发展的重大课题。
一、要素保障和承载能力论述在分析新区要素保障能力的同时,我们雲要对以下槪念进行明确,并提出目前理论界、社会界在努力实施的各项开发建设管理模式。
1、两者的论述。
要素是指经济活动中的有形或无形的各种投入,一般包括以土地为代表的自然资源、资本、劳动力、技术、管理和信息等。
而要素保障能力就是为了保障经济活动正常有序开展而应具昔的保障能力。
承载力一词原为物理力学中的一个物理長,指物体在不产生任何破坏时所能承受的最大负荷。
随着土地退化、环境污染和人口膨胀等问题的出现,承载力的概念被延展并应用至整个自然界,使得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产生丁不同的承载力概念,承载力槪念和意义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
不同承载力槪念之间在意义上有较大转变,但实际上是相通的,一脉相承的,都是用以描述区域系统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最大承受能力,即描述发展限制程度的槪念。
2、模式的分类。
根据目前对世界各地对要素保障能力的管理模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①“政府主导型”管理模式。
就是在开发区的要素保障管理过程中,突出强调政府行政部门的主导作用,开发逹设由所在地政府或业务部门进行直接管理。
根据管委会职能的强弱有分为“纵向协调型”和“集中管理型”两种,这种类型国内典型的开发区有哈尔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
杭州湾新城版块分析
杭州湾新城简介
宁波杭州湾新区位于浙江省宁波市北部,宁波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岸,居于上海、宁波、杭州、苏州等大都市的几何中心,是宁波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的门户地区。
全区规划陆域面积353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50平方公里,现辖1个镇,拥有常住人口17.7万余人。
宁波杭州湾新区是中国沿海地区十分难得的战略要地,两小时交通圈内可覆盖中国人口最密集、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生活水平最高的地区;周边同时拥有四大国际空港和两大东方大港,依托宁波杭州湾跨海大桥和正在规划的杭州湾跨海二通道、杭甬高速复线、宁波至新区城际铁路等大型交通设施,可直接与周边城市群实现“同城化”发展。
杭州湾新城发展历程
2001年11月,随着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的立项建设,宁波杭州湾新区的前身——浙江慈溪经济开发区启动开发。
2005年06月,国务院批准在慈溪经济开发区内设立浙江慈溪出口加工区。
2009年11月,浙江省委省政府、宁波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加快开发建设宁波杭州湾新区的战略决策。
2010年2月23日,在整合原慈溪出口加工区管委会和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基础上,宁波杭州湾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正式挂牌成立,开启了新区发展新的历史进程。
2010年9月,浙江省人民政府正式印发《浙江省产业集聚区发展总体规划》,宁波杭州湾产业集聚区列入全省14个产业集聚区之一。
2011年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宁波杭州湾新区列入浙江省九大海洋经济集聚区之一。
2014年2月18日,宁波杭州湾新区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随着杭州湾跨海大桥的立项建设,2001年11月,宁波杭州湾新区的前身——浙江慈溪经济开发区启动开发。
2005年6月,国务院批准在慈溪经济开发区内设立浙江慈溪出口加工区。
2009年11月,浙江省委省政府、宁波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加快开发建设宁波杭州湾新
区的战略决策。
2010年2月23日,在整合原慈溪出口加工区管委会和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基础上,宁波杭州湾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正式挂牌成立,开启了新区发展新的历史进程。
杭州湾新城经济数据
宁波杭州湾新区挂牌成立以来,已经拥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出口加工区、省级产业集聚区、省级海洋经济集聚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名片。
经过7年多的开发建设,经济呈现高速增长态势,2016年新区以“十三五”规划为统领,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
环上海置业资讯看狩坊博客交流,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3.5亿元,同比增长12.0%,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206.7亿元,增长15.2%;完成工业总产值1308.0亿元,增长18.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00.0亿元,增长21.1%;实现财政总收入100.1亿元,增长23.1%;签约各类产业项目总投资400.7亿元,圆满完成去年年初确定的“44321”经济发展指标,经济增速居宁波各区县(市)和功能区第一位。
其中,财政总收入突破百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省市经济增长极作用进一步明显。
杭州湾新城发展目标和产业布局
2015年,宁波杭州湾新区提出了“一城四区”“十三五”发展目标,“一城”即宁波杭州湾国际化滨海名城,“四区”即先进制造集聚区、科技创新试验区、健康休闲生态区、产城人融合示范区。
围绕“一城四区”,宁波杭州湾新区提出了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柱、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以现代农业为基础的“6+4”产业新体系。
“6”即六大先进制造业(汽车产业、通用航空产业、智能电器制造业、新材料产业、生命健康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4”即四大现代服务业(旅游休闲业、体育产业、专业服务业、新型金融业)。
以建设全国一流开发区为指引,致力于实现两个阶段的跨越发展:到2020年,综合实力达到省内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前5名水平,继续在全省产业集聚区中保持领先水平;到2030年,综合实力达到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前10名水平,跻身全国开发区第一方队,基本建成产业科技高端发达、城市生活智慧幸福、生态环境清新自然、合作交流面向全球的国际化滨海名城,成为环杭州湾“湾区经济”的引领者、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特色名城。
宁波杭州湾新城总体规划范围和设计理念
东至水云浦江,南至七塘公路,西至湿地保护区西侧边界,北至杭州湾海域分界线,陆域面积约353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350平方公里。
理水成网、塑塘成廊、筑湖成城,着力打造以水环境为特色的生态新城。
宁波杭州湾新城总体规划空间布局
【两带:即公共服务带和生态休闲带】
1、公共服务带:在八塘和九塘之间打造新城级的公共服务带,新城最主要的城市公共服务功能,结合玉龙湖、生息湖、越林湖、越湾湖,形成“一主三副”的功能核心。
2、生态休闲带:沿十塘,打造生态休闲带,200米宽的绿带与150米宽的水系,构成新城最主要的生态廊道,打造以生态休闲为主体的功能带,布局少量休闲娱乐、体育功能,并串联丰收湿地公园、高端休闲居住区、研发园区、工业区邻里中心等功能节点。
【三轴:依托主要的生态景观资源,南北向布局三条功能轴,即区域服务轴、新城综合轴、产业服务轴。
】
区域服务轴:杭州湾大桥西侧形成以区域为服务对象的功能轴。
此功能轴上包括会议中心、休闲体育中心、主题乐园等项目。
新城综合轴:以中川直江为依托,形成南北向的新城综合轴。
此轴串联起新城生活服务设施,包括行政、文化、医疗、教育、综合商业等,并围绕生息湖、抱泉湖、越湾湖形成三个片区生活服务中心。
产业服务轴:以兴慈五路和三号直江为依托,形成南北向的产业服务轴。
此轴串联东部工业生产区的配套服务设施。
【三区:即湿地休闲区、商务新城区、智慧产业区。
】
湿地休闲区:杭州湾跨海大桥以西地区,是杭州湾最主要的潮间带湿地分布区域,这一区域是整个杭州湾新区最重要的生态涵养区。
在保持湿地原生态的基础上,开辟一定的区域用
于休闲产业的开发。
大桥西侧沿线地区用于主题型休闲娱乐产业的开发,包括主题乐园、休闲体育公园等,并结合高铁站,形成商务会议中心。
南部村庄形成乡野体验为主题的产业区。
商务新城区:杭州湾跨海大桥以东、陆中湾江以西地区。
规划在这一地区打造杭州湾新区核心都市板块,承担综合服务与居住功能,并突出其商务服务功能。
围绕中心景观湖打造新城级核心区,集中布局商务办公、文化娱乐设施。
沿杭州湾跨海大桥布局科技研发和花园式总部办公,以及区域零售等面向区域的功能。
智慧产业区:陆中湾江以东、兴慈五路以西地区。
规划这一地区形成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产业区、生活配套区和产业研发区。
八塘与十塘之间,围绕吉利汽车和现有的装备制造业企业,形成汽车研发制造和零部件配套的产业区,并围绕轨道交通站点和长途汽车站形成物流商贸专业中心。
十塘以北地区,规划形成高科技产业区和重型装备制造产业区。
杭州湾新城发展红利
杭州湾新区全面启动沪甬合作示范区建设,要将新区打造成为浙江和上海合作最紧密的地区;今年,浙江省党政代表团也造访上海、共同谋划推进环杭州湾大湾区建设;而上海也全面积极响应,肩负起推进环杭州湾大湾区建设的重要推力,属于杭州湾的政策红利已然到来。
而杭州湾处在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世界第六大城市群的“金南翼”,位于上海、杭州、苏州、宁波等大都市几何中心,1小时内覆盖人口2000万,2小时覆盖人口9000万,3小时覆盖人口超1. 8亿。
以跨海大桥、高铁、城际铁路为代表的交通网络对长三角城市群空间格局的形成,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发挥着重要作用,优越的区位优势与交通配套无疑让杭州湾成为未来长三角城市群发展的一大核心区域。
同时,杭州湾新区正积极主动承接上海建设功能溢出,目前来自上海的科创、产业乃至公共服务资源正在加速集聚。
杭州湾新区大力引进6大产业体系的先进制造业,吸引了15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22个项目、超2500亿元资金的进入。
随着优异的医疗、教育、科研资源不断进驻,杭州湾产业集聚效应日渐显现。
坐拥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拥有国家级战略背书、集聚一线产业资源的杭州湾,由此也吸引了很多大型企业和置业者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