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湾现代休闲服务区规划
- 格式:ppt
- 大小:7.01 MB
- 文档页数:55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站在全局和时代的高度,全面分析当前形势和任务,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和战略举措,我们要深刻领会,认真贯彻落实。
30年实践证明,坚持农村改革发展是慈溪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战略基础。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慈溪要提前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加快现代化步伐,更要毫不动摇地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效益和谐新慈溪建设”主线,继续解放思想,加大投入强度,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率先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重点要在以下六个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一、努力在加快区域经济转型发展上实现新突破。
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给我们带来的严峻挑战、战胜暂时困难、继续保持区域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是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根本保障。
一要大力推进扩内需保增长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
以大工程项目攻坚会战、巩固拓展内外市场、改进服务企业、繁荣城乡消费市场等为重点,增强企业和群众共克时艰的信心和氛围,赢得新的发展优势。
二要大力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坚持走效益倍增的发展路子,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培育总部经济、服务外包、研发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和以物流、农技、信息等为主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农业关键技术的联合攻关和集成创新。
三要大力推进现代产业板块开发。
以稳定和拓展农村劳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依托杭州湾跨海大桥和慈溪滩涂资源丰富的独特优势,全面推进三大现代产业战略板块和五大特色区块的建设开发。
围绕建设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基地、生态休闲农业观光基地等功能定位,加快开发建设6万亩杭州湾现代农业开发区,使之成为接轨沪甬的都市农业前沿区、外向农业领航区和生态农业示范区。
四要大力培育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
积极组建农业产业协会等合作组织,推进农业产供销、农业技术、信用互助、土地流转、农业担保和政策性农业保险,引领农民和企业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
杭州湾中心湖公园简介1. 导言杭州湾中心湖公园是浙江省杭州市的一座现代化城市公园,位于杭州湾新区,是当地人们放松身心、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
本文将对杭州湾中心湖公园的建设背景、规模设施、特色景点等方面进行全面介绍。
2. 建设背景杭州湾中心湖公园的建设起源于杭州市政府对城市公园的整体规划。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休闲、娱乐空间的需求逐渐增加。
作为杭州市的新兴地区,杭州湾新区面积广阔,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土地资源,适合打造一座现代化城市公园。
3. 规模设施3.1 总体规划杭州湾中心湖公园占地面积约1000公顷,是一座综合性大型公园。
公园规模宏大,包括湖景区、园林区、儿童活动区、运动健身区等多个功能区域。
3.2 主要设施杭州湾中心湖公园内设有多个主要设施,如: 1. 湖畔步行道:环绕整个湖面的步行道,供游客散步、慢跑,欣赏湖景。
2. 花坛区:公园内种植了大量花卉,花坛区则是集中展示各种花朵的区域。
3. 儿童乐园:为孩子们设计的儿童活动区,有各种儿童游乐设施和游戏项目。
4. 休闲广场:提供供人们休息、聚会、野餐的开放空间,也是公园举办各类文化活动的场所。
5. 运动健身区:设有足球场、篮球场、乒乓球台等场地,供人们进行各类运动锻炼。
4. 特色景点杭州湾中心湖公园内有许多特色景点,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前来观赏。
### 4.1 湖心岛湖心岛是杭州湾中心湖的核心景点,岛上有一座高达30米的观景塔,从观景塔上可以俯瞰整个公园和周边景色。
岛上还有花坛、亭子等休闲设施,是游客欣赏湖景和休息的理想场所。
4.2 水上世界杭州湾中心湖公园内设有一个水上世界,包括水上游乐设施和表演项目。
游客可以体验刺激的水上项目,如水上滑板、帆船等,也可以观看精彩的水上表演,如水上芭蕾、水上灯光秀等。
4.3 草地音乐节每年夏季,杭州湾中心湖公园都会举办一场大型的草地音乐节。
音乐节吸引了众多乐队和歌手前来表演,聚集了大批音乐爱好者。
附件:宁波杭州湾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二○一○年十二月—4—目录前言 (9)一、现实基础与重大意义 (11)(一)现实基础 (11)(二)重大意义 (14)二、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 (17)(一)指导思想 (17)(二)基本原则 (18)(三)战略定位 (19)(四)发展目标 (21)三、空间布局与功能分区 (24)(一)区域空间结构 (24)(二)功能分区 (27)四、“十二五”开发建设重点 (29)(一)规划控制区 (29)(二)重点规划区 (30)(三)“十二五”开发建设区 (31)五、产业发展 (35)(一)重点发展五大先进制造业 (36)— 5 —(二)加速发展五大现代服务业 (42)(三)联动发展运动休闲产业和现代生态农业 (46)(四)提高产业准入标准 (47)六、城镇建设与城乡统筹 (51)(一)城镇建设导向 (51)(二)优化城镇空间布局 (52)(三)合理引导居住空间 (54)(四)强化四大配套功能 (54)(五)公共设施配套 (55)七、基础设施建设 (57)(一)综合交通 (57)(二)给水和排水 (59)(三)防涝排涝 (60)(四)电力能源 (60)(五)通信管道 (61)八、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62)(一)注重保护湿地资源 (62)(二)加强环境保护 (63)(三)发展循环经济 (64)(四)积极发展低碳经济 (65)(五)集约节约利用土地资源 (66)— 6 —九、要素保障 (66)(一)土地资源保障 (66)(二)水资源保障 (69)(三)能源保障 (70)(四)环境容量保障 (70)(五)资金保障 (71)十、机制创新 (71)(一)协调机制 (71)(二)推进机制 (72)(三)人才引进培育机制 (73)(四)绩效考核机制 (74)宁波杭州湾产业集聚区产业导向目录(2010) (75)—7 —附图:1、区位示意图2、空间开发总体格局图3、功能分区图4、“十二五”开发建设区图5、城乡发展布局图6、重大基础设施布局图7、重大社会性公共设施布局图8、生态安全格局图附件:宁波市级有关部门出具的支持性文件—8 —前言宁波杭州湾新区位于杭州湾南岸慈溪境内,区位条件优越,开发基础良好,体制机制灵活,发展空间广阔,是宁波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和城市发展新区,也是浙江省环杭州湾产业带重要的组成部分。
上海2030市区规划图(张江将建城市副中心)上海市域2030年远期的整体布局。
一个主城区:北侧以富锦路(绕城高速北段)、翔浏公路、蕰藻浜为界,西侧以嘉金高速、吴淞江、绕城高速西段、规划沪湖客运专线、嘉金高速为界,南侧以黄浦江、大治河为界,东侧以申江南路、迎宾大道、三甲港至狮子林段长江口岸线为界,面积约1620平方公里左右;主城区在外环线以内的660平方公里,可以分为浦西苏州河北、浦西苏州河南、浦东三片;浦东外环线以外,主要是川沙老城区和曹路、合庆、唐镇新城区及外高桥港区,以及康桥园区及航新、浦江、周浦新城区;浦西外环线以外,分为虹桥商务区、宝山-江翔地区,闵行及九新车地区。
主城区范围的划定,主要是覆盖了东西向和南北向两条发展轴线的主体部分,加上江湾五角场、大场、张江科学城、召稼楼、莘庄七宝、真如桃浦地区等六个城市副中心所涵盖的直接影响区。
同时,根据不与省市边界过度接触和与北京对齐的惯例,不把白鹤地区与川沙以南地区、浦东机场周边划入主城区。
三个辅助城区(即内部不能实现自体循环,主要是与主城区采取生态屏障隔离开的、采取组团化城市向乡村形态过渡区域):青浦辅城区,北起吴淞江,东至绕城高速西段,南起沪湖客运专线及练塘、金泽地区上海湖区规划线南侧,西至省市边界,面积约250平方公里;空港辅城区,西起申江南路、东至大海、北至迎宾大道、南至大治河,面积大于300平方公里(涨滩因素);宝山北部辅城区,即翔浏公路以东、长江口以西、省市边界以南、绕城高速北段以北的三个镇和宝钢地区,面积约150平方公里。
三个支撑性的重点新城:南汇、松江、嘉定。
南汇新城除了东海湖工程区域向东不断拓展以外,向西拓展到海港综合开发区西侧的洪庙附近,向北包括大团地区,拓展到大治河一线,远期约450平方公里以上;嘉定新城向西、向北与昆山太仓两地连为一体,面积在280平方公里;松江新城向南拓展到黄浦江,西南的新浜和石湖荡地区与上海湖区联动发展,面积在300平方公里左右。
杭州江北规划方案最新近年来,杭州经济发展迅速,东南部的城市建设和商业区已经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江北地区的发展还略显缓慢。
为了加速江北地区的发展,杭州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江北规划方案。
本文将概述杭州江北区规划方案的最新情况。
概述杭州江北区规划区域大致分为杭州湾主创区、梦想子城、二三线城市升级、区域中心城市和交通强结点等五个区域。
杭州江北规划图杭州江北规划图杭州湾主创区以湿地保护、生态修复、科技创新和高端产业的聚集为重点,打造区域海洋科技、生态农业、港航物流等主创产业平台。
梦想子城定位为服务江北居民、创造优美生态环境、产业聚集和活力创造的核心区域。
二三线城市升级区着力解决城市形象难题、城乡扶贫难题、城市环境难题等问题。
区域中心城市以规划创新、产业升级和城市品质的提高为目标,加强江北与其它地区的联系。
交通强结点重点打造快捷便利的公交、非机动车和步行交通,将大大改善江北地区的交通状况。
详细规划杭州湾主创区杭州湾主创区位于江北湿地北侧,规划总面积为86平方公里,是江北地区的创新发展重点区域。
杭州湾主创区以“洋入城、城入海”为发展理念,力争打造全球性的海洋科技创新中心、生态农业博览中心和港口经济发展中心。
具体规划包括:1.总体布局方案:以滨海科技新城、海上产业新城、生态农业和港口物流四个板块为核心,按照“一极四区”布局,分步推进,形成科技、产城、产业和生态融合的发展局面。
2.生态环保方案:重点保护和修复湿地,打造生态农业标杆基地,建设全球海洋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港口口岸。
3.产业发展方案:形成以海洋科技、生态农业和港口物流为主的产业聚集,构建产业链和价值链。
4.基础设施方案:建设高档商务住宅区、现代办公区、高端商业区和科技研发区,打造完善的城市配套、支持和服务体系。
梦想子城梦想子城位于杭州湾主创区沿江而设,规划总面积为10.2平方公里,是江北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创业的核心区域。
梦想子城主要概括为:1.总体规划方案:以产城融合为核心,分阶段建设智能人居区、高端商业区、科技研发区、文创产业区等板块。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杭州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公布日期】2016.11.13
•【字号】杭政办函〔2016〕125 号
•【施行日期】2016.11.13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发展规划
正文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杭州市现代服务业发展
“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杭政办函〔2016〕125 号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杭州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实施。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6年11月13日。
目次一、区域发展背景和条件(一)环杭州湾地区面临十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二)环杭州湾地区的比较优势和当前凸现的主要问题二、区域发展战略总体构想(一)战略定位(二)战略方针(三)战略举措三、构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环杭州湾产业带(一)以纺织、服装和塑料加工为主体的传统特色优势产业基地(二)以电子信息和新医药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三)以石化和钢铁为主体的临港型产业基地(四)以科研教育、商贸物流和旅游会展为主体的现代服务业基地(五)以都市型、外向型为主导的现代农业基地四、构建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长三角南翼城市连绵区(一)全面融入大上海经济圈(二)加快形成三大各具特色的城市组群(三)着力构建杭州、宁波两大都市区(四)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五)进一步加强大型开发区的城市功能建设五、构建一体化、现代化的基础设施网络(一)建设高速便捷、现代化的综合交通网(二)建设互联互通、宽带化的数字信息网(三)建设安全通畅、一体化的城乡给排水网(四)建设稳定高效、集约化的能源动力供应网六、构建和谐、舒适、优美的生态环境(一)着力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品质(二)着力提升区域生态环境承载力七、构建促进大开发、大开放的体制机制与政策框架(一)强化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接轨上海机制建设(二)突破体制障碍,形成园区整合、建设和管理新机制(三)积极推进宁波--舟山港口一体化发展(四)强化国家级开发区、出口加工区、保税区的区域开放型经济的“引擎”作用(五)建立支撑有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与人才资源保障体系(六)建立高效、规范有序的市场经济环境(七)承接和放大上海辐射效应,带动全省经济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环杭州湾地区发展战略规划研究2003年3月的省委工作会议提出,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合作与交流,要求环杭州湾地区进一步加大力度,努力打造长江三角洲的“金南翼”。
为此,省政府于2003年4月立题开展《环杭州湾地区发展战略规划研究》。
吕祖善省长和陈加元副省长担任该项研究总协调人,省发展和改革委毛光烈主任和省政府楼小东副秘书长担任协调人。
宁波杭州湾新区总体规划 (2010-2030 )概要(批前公示) 为进一步深化完善宁波杭州湾新区总体规划,科学指导新区开发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国城乡规划法》的有关要求,我局组织编制了《宁波杭州湾新区总体规划( 2010-2030)》前该规划阶段性成果已形成。
为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的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在送审批之前,我局将杭州湾新区总规予以公示,公示时间为2010 年10 月29 日-2010 年1 28 日,共计31天。
在此期间,欢迎公众提出宝贵意见,我局将依法予以研究和处理,并将修情况附于审批材料上报市政府。
用地布局规划图?一、基本情况杭州湾大桥通车大大拉近了上海与浙江东部地区的时间距离,推动沪浙一体化进程。
宁波杭州湾新区位于杭州湾大桥桥头地区,在长三角结构中也由“边缘”转为“门户”,成为沪浙沟通的核心地区,这一区域地位的改变推动该地区各类要素的流动和集聚将日益频繁。
2009 年浙江省委、省政府批准成立宁波杭州湾新区管委会,陆域面积235 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50 平方公里,将成为宁波乃至浙江发展海洋经济的新平台。
并提出该地区将建设成为国家统筹协调发展的先行区、长三角亚太国际门户的重要节点区、浙江省现代产业基地和宁波大都市北部综合性新城区。
区位图二、规划指导思想及规划特点总规编制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贯彻落实省海洋经济大平台建设和宁波城市发展战略部署,提升宁波杭州湾新区功能地位,创新发展方式,探索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友好、文化鲜明的新区发展模式。
规划重点是对功能定位、空间布局、支撑系统、分区指引作深入的研究分析。
在总规编制过程中,主要把握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注重生态特色,基于杭州湾特有的生态环境,做好可持续发展的保护开发;二是注重新区与余慈地区的统筹发展,既关注自身发展又做好区域合理分工;三是注重新区城市化与产业集聚的联动,特别关注产业提升与导入和新城开发建设时序安排的关系;四是尊重现状和挖掘地域文化,科学安排新城用地结构和规模,结合水资源等环境特色做好城市设计。
G92杭州湾环线高速出入口服务区里程数及风景点杭州湾环线高速公路是浙江省的一条重要高速公路,全长约219公里,起点位于杭州湾大桥,终点位于长兴县,是连接杭州湾经济开发区和浙西南地区的交通主干线。
杭州湾环线高速公路曾是历史上国内建设难度最大的一条高速公路之一,路线沿杭州湾周边蜿蜒而行,经过多座大桥、隧道及高架,风景秀丽,是一条具有非常高观赏价值的高速公路。
杭州湾环线高速公路的出入口主要包括:湾溪湖北出入口、萧山西出入口、萧山东出入口、萧山南出入口、萧山高教园出入口、野火出入口、乌镇出入口、长兴北出入口、长兴出入口、长兴南出入口等。
这些出入口布局合理,为用户提供了便捷的上下道服务。
沿途的服务区也是杭州湾环线高速公路的一大特色。
服务区提供了停车、加油、餐饮、休息等服务,为长途司机提供了便利。
具体的服务区有:湾溪湖北服务区、湾溪湖南服务区、夏新服务区、南湖服务区、白塔服务区、乌镇服务区、方李服务区、绛山服务区、长兴北服务区、长兴南服务区等。
每个服务区都经过精心规划,设计美观、设施完善,使司机和乘客在长途过程中得到合理的休息和舒适的享受。
杭州湾环线高速公路的里程数主要包括:杭州湾大桥、湾溪湖北服务区、湾溪湖南服务区、湾溪湖特长桥、爵士鸟隧道、长龙山隧道、长江大桥、夏新服务区、江南服务区、萧山东出入口、萧山南出入口、萧山西出入口、萧山高教园出入口、野火出入口、乌镇出入口、长兴北出入口、长兴出入口、长兴南出入口等。
这些里程数标志着高速公路的行驶距离,给用户提供了准确的导航信息。
除了便利的出入口和服务区,杭州湾环线高速公路还拥有许多风景名胜点,给用户带来了旅途中的美好体验。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乌镇。
乌镇位于浙江嘉兴市桐乡市,是一座拥有享有中国江南水乡之美誉的古镇,镇内保留了大量的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古镇的石板路、小桥流水、青瓦白墙、潇洒的江南女子等场景给游客带来了浓厚的南方水乡风情。
除了乌镇,还有其他的一些风景名胜点,如长兴县的走马山、永福山,平湖的湖滨公园,嘉善的南湖等。
第四章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规划建设重点一、上海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探索1、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起源和发展许多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当城市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在经济总量发展、经济结构变化和人口发展等因素的驱动下,集聚模式会由单一的大型CBD模式,向多极化、分散化发展,在原来的基础上演变扩展成若干个微型CBD,即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为解决中心城区商务功能过度集中的矛盾,以伦敦、纽约、东京为代表的世界级城市,都经历了单个CBD到微型CBD网络初步建立的过程。
其中,伦敦的微型CBD由传统的市中心扩展出来,以堪那瑞区为代表沿着泰晤士河呈轴线发展;纽约的CBD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分阶段形成布鲁克林、长岛、法拉盛、哈德逊广场等微型CBD;东京逐步形成了品川、汐留、六本木等30多个微型CBD,很好地适应了现代服务业空间集聚且多极化发展的国际趋势。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在顺应国际大都市发展规律并借鉴其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个全新概念。
主要是指:按照现代城市发展理念统一规划设计,依托交通枢纽和信息网络,以商务楼宇为载体,将相关的专业服务配套设施合理有效地集中,形成空间布局合理、功能配套完善、交通组织科学、建筑形态新颖、生态环境协调,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具有较强服务产业集群功能的区域。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具备以下四个特征:①统一规划,突出城市设计,打造城市名片;新老建筑结合,保护历史风貌;②功能集聚,依托信息网络,依托交通枢纽;功能配套完善,形成产业高地;③形态新颖,开发地下空间,建造空中连廊;形成楼宇连通,实现人车分流;④生态协调,贯彻以人为本,环境优美和谐;注重环保节能,资源集约利用。
2、上海发展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重要意义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上海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抓手和重要举措。
2006年全国“两会”期间,胡锦涛总书记对上海提出“四个率先”的要求,强调率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环杭州湾产业带发展规划的通知正文:----------------------------------------------------------------------------------------------------------------------------------------------------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环杭州湾产业带发展规划的通知(浙政发[2003]48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现将《浙江省环杭州湾产业带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浙江省人民政府二00三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浙江省环杭州湾产业带发展规划前言浙江省环杭州湾地区是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杭州、宁波、绍兴、嘉兴、湖州、舟山六市,2002年人口2304万人,陆域面积近4.54万平方公里,分别占全省的51%和44%;国内生产总值5485亿元,占全省的64.8%,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3806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4倍,是浙江现代化进程最快的区域。
构建环杭州湾产业带,是浙江顺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加速的趋势,着眼于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选择;是浙江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面扩大对外开放,进一步提升城市化水平,再创发展新优势的客观需要;对于我省主动接轨上海,参与长三角合作与交流,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提升区域国际竞争力,提高资源一体化配置效率,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本规划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围绕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提出的发挥“八个优势”、推进“八项举措”的战略部署,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合作与交流的若干意见》,在环杭州湾六市全面进行规划的基础上编制,与《浙江省城市化发展纲要》、《浙江省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规划纲要》、《浙江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等相衔接。
杭州湾新区规划图
杭州湾新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部,是杭州市的主要发展区域之一。
根据规划图,杭州湾新区将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多功能的综合性区域,包括居住区、商业区、产业区、教育区和生态区等。
首先是居住区。
规划图显示,杭州湾新区将建设大量的高品质住宅社区,提供不同类型和规模的住房供市民选择。
居住区将配备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如学校、医院、购物中心和公园等,为居民提供便利的生活条件。
其次是商业区。
规划图显示,杭州湾新区将建设多个商业综合体,包括商场、超市、餐饮娱乐场所等。
商业区将成为人们购物、娱乐和休闲的主要场所,满足市民对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求。
再次是产业区。
规划图显示,杭州湾新区将发展现代化的产业,包括高新技术产业、制造业和物流业等。
产业区将吸引国内外的企业和投资,促进经济发展和就业增长。
此外,规划图还显示了教育区和生态区的布局。
杭州湾新区将建设多所学校和科研机构,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
生态区将保护和修复湿地、山林和水域等自然环境,建设公园、游憩区和生态农场等,为市民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休闲场所。
总之,杭州湾新区规划图展示了一个现代化、多功能的综合性区域的愿景。
通过建设居住区、商业区、产业区、教育区和生
态区等,杭州湾新区将成为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地方,为杭州市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