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代文学概述
- 格式:ppt
- 大小:361.50 KB
- 文档页数:38
二十年代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主要指的是20世纪20年代,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在这个时期,中国
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文学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
二十年代的文学在整体上呈现出了一个多元的特点,它不再像之前的
文学那样统一而稳定,而是呈现出各种各样的流派和风格。
这一时期的作
家们纷纷开始追求新的表现方式和思想观念,他们试图从现实生活、社会
问题和人性的深层次来创作。
这种追求新的表现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努力推
动了中国文学的发展。
除了现实主义文学之外,还有一些作家开始追求更加个性化和自由的
创作方式。
他们试图摆脱现实主义的束缚和限制,探索更广泛的创作领域。
这种寻求自由创作的文学被称为“浪漫主义文学”,它追求新的美学和表
现方式,试图从个体内心深处揭示人的真实面貌。
二十年代的文学还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反思和挑战。
在过去的文学中,传统文化一直被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但在这个时期,一些作家开始对传
统文化进行批判和反思。
他们试图破除传统文化的束缚,提倡以个体自由
为中心的文化观念。
这种对传统文化的反思和挑战推动了中国文化的现代化。
总的来说,二十年代是中国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它标志着中国
文学从封闭、古典的传统向现代、多元的方向转变。
二十年代的文学既关
注现实问题,又发展出新的表现方式和思想观念,给中国文学注入了新的
活力。
二十年代的文学为后来的文学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中国的现代文
学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第三章二十年代小说本章介绍新文学第一个十年(1917—1927年)小说创作的情况要求掌握本期小说发展的三种类型或潮流。
1.第一类是“问题小说”和为人生的小说,以冰心、庐隐、叶绍钧等作家为代表。
2.第二类是乡土小说,理解回忆、乡愁、风土、写实的基本特色。
3.第三类是浪漫抒情小说,重点把握郁达夫创作的鲜明个性,进而掌握浪漫抒情小说的基本艺术特征。
第一节问题小说与“为人生”的小说一、“问题小说”的兴起及其原因:1、问题小说的出现◆《新潮》作家群的作品初露端倪。
◆冰心《两个家庭》等小说开创了问题小说的创作风气。
◆1921年文学研究会将问题小说创作引向高潮。
2、问题小说形成创作朝流的主要原因(1)是社会变革与思想启蒙运动的产物。
(2)是外国文学影响的结果。
(3)是新文学理论家着力提倡、创作主体积极响应的结果。
二、问题小说的特征与缺失1.关注社会人生问题的现实精神。
2.题材广泛,涉及面广。
(1)劳动者的命运问题。
(2)妇女地位问题。
冰心的《庄鸿的姊姊》。
(3)青年恋爱婚姻问题。
(4)教育问题。
(5)探索人生意义问题。
3.缺失:社会功利性与概念化。
只问病源,不开药方。
三、冰心——“问题小说”的代表作家1.创作概述:冰心(1900.10.--1999.2.)文学研究会成员。
问题小说的重要代表作家。
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出身名门。
幼年阅读了大量的古典文学作品。
冰心的文学活动始于“五四”运动,处女作《两个家庭》(1919年9月在《晨报副刊》上发表第一篇小说),初用冰心笔名,便崭露头角。
1923年赴美留学,主要创作通讯。
1926年回国,先后任教于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女子学院。
抗日战争时期,以“男士”笔名,发表了一组关于妇女解放问题的小说。
抗战胜利随丈夫吴文藻赴日本,供职东京大学。
1951年回国。
她的创作大致分为两类:(1)家庭问题一直是冰心关注的主要问题夫妻问题父子(女)问题青年问题(2)反对军阀混战,描写下层官兵生活。
20年代文学概括二十年代文学也即中国现代文学第一个十年,大致时间为1917年至1927年。
其中包括了“五四”时期的文学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文学。
由于五四运动对后世影响重大深远,通常称该十年为五四时期的文学,也称作五四为代表的20年代文学。
五四文学革命发生在晚清文学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出现时期,而“五四”新文化运动是其直接动力。
胡适、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有关文章标志着“文学革命”的正式提出。
“文学革命”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在内容上反对封建主义文学旧的文学观念,要求文学应是表达个人感情的。
文学社团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0年代影响最大的社团有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其余还有语丝社.新月社.湖畔诗社等。
“文学革命”在内容上彻底批判、否定了整个封建制度及其思想文化体系;始终贯穿、体现了现代“人”的观念不断解放的思想,以个性解放、民主科学为启蒙思想主题;以新的人物形象代替了旧文学主人公。
在文学观念上发生了重大变化,语言获得了解放,形式全面革新。
在与世界文学的关系上建立了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密切关系,形成了开放性的现代文学。
但五四新文学的部分倡导者存在偏激情绪,对某些传统事物、传统文化缺少具体分析,以致简单否定。
总体上五四时期文学具有理性精神的张扬,感伤的精神标记,个性化的追求,创作方法的多元化探索的特征。
体现了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
新旧文学论争一、和封建复古派的斗争(一)和林纾等(1919),老牌守旧分子极力反对白话文,写文言小说《荆生》、《妖梦》(二)和“学衡派”(1922),梅光迪、胡先骕、吴宓等人,南京东南大学的教授们,多从海外归来,创办《学衡》杂志。
总体上趋向保守,主张“昌明国粹”,反对白话文和新文化运动。
但也道出了新文学倡导者的弱点:过多否定传统文化、传统戏曲等的偏激情绪。
(三)和“甲寅派”(1925)1925年《甲寅》(周刊)复刊,章士钊在其上发表攻击新文化运动和白话文的文章二、新文化统一战线内部的分化,同以胡适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的分裂,实际上是在要不要彻底反帝反封建这个根本问题上的分裂。
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孙先庆考核要求: 1.识记:(1)问题小说;(2)乡土小说;(3)身边小说(4)零余者 2.领会:(1)问题小说及代表作、特点(2)乡土小说及代表作、特点(3)身边小说及代表作、特点(4)叶绍钧、许地山、冰心作品及成就 3.分析:郁达夫小说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点第一节 20年代小说概述20年代小说的发展大致上形成了三种类型或三种潮流。
第一类是“问题小说”。
第二类是在鲁迅影响下,由文研会和未名社、语丝社一些作家创作的“乡土小说”。
第三类是以创造社作家为主体的自叙传抒情小说以及其他主观抒情小说(“身边小说”)。
一、为人生的“问题小说”1、问题小说概念:指五四时期以反映社会重大问题为主要内容的小说流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个小说群体,标志着中国现实主义新小说的发端。
其主要作家由文学研究会成员构成。
主要作家:叶圣陶、冰心、庐隐、许地山等。
4、作家作品介绍庐隐王统照(一)“五四的产儿”:庐隐(1899-1934)原名黄英。
文研会首批会员。
命运多舛,难产而死。
第一个小说《一个著作家》1921年发表,但不出色。
后来《或人的悲哀》《丽石的日记》及《海滨故人》,显示出创作个性:用哀伤的笔调叙写五四一代青年复杂的感情世界,尤其表现一代青年女性追求民主解放和爱情幸福最后却只能尝到苦果的实际情景。
代表作《海滨故人》1923年发《小说月报》上,以“自叙传”的手法写露莎、玲玉、莲裳、云青、宗莹五个女孩子在上学的时候很有抱负,立志追求美好的人生。
但她们的美梦很快在现实中破碎。
这篇小说是自叙传体的写作。
纤微细腻的心理笔致,个人气质上的感伤色调,形成了主观浪漫的“庐隐风格”。
《象牙戒指》是以她的好友石评梅、高君宇的爱情悲剧为原型创作的。
描写知识女性爱情生活的坎坷和内心的苦闷。
凄艳动人。
(二)用美来改造世界:王统照(1897-1957)山东诸城人。
1913年到济南, 1918年到北京,就读于中国大学英国文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