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关节炎诊断和治疗指南
- 格式:doc
- 大小:49.00 KB
- 文档页数:13
骨关节炎诊治指南是什么
骨关节炎对于人们来说是比较熟悉的一种疾病,这种疾病多数情况下是以慢性的症状发作的,对于人们身体的损坏是相当大的,特别是对于中老年人来说,这种疾病的危害是非常严重的,能够造成患者的行动不便等等,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一些列的影响,那么,骨关节炎诊治指南是什么呢?
一般治疗
⑴宣传防病知识、保护关节:首先要让患者对该病有所认识,体育锻炼要循序渐进,防止关节过度运动和负重,避免关节机械性损伤。
严重时应制动或石膏固定,以防畸形。
减轻体重,使用把手、手杖以减轻受累关节负荷。
与职业有关者,应调换工作。
进行有关肌肉群的锻炼,可保持和改善关节活动,以增强关节的稳定性。
⑵物理疗法:热疗、水疗、红外线、超短波、电刺激等均可增强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减轻疼痛等症状。
牵引疗法对颈椎病神经根型患者效果较好,可以松弛肌肉,缓解疼痛,并能防止神经根相邻的组织形成粘连,但须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
⑶推拿和中药:祖国医学的推拿、针灸治疗在减轻骨关节炎症状方面有明显效果。
中药帖剂可活血止痛,有时亦有良效。
从以上的介绍来看,骨关节炎诊治指南是有一个相当完善的治疗过程的,所以,这种治疗方法对于人们来说是比较有效的一种方法,中老年人们如果感觉自己的关节出现了问题,影响到了自己的行动的时候就要注意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治疗。
骨关节炎诊疗指南解读骨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
骨关节炎诊疗指南是一份指导医生如何正确诊断和治疗骨关节炎的文件,它为医生提供了权威的意见和建议,有助于提高骨关节炎患者的诊疗水平。
针对骨关节炎的诊断,指南通常会要求医生通过询问患者病史、观察症状并进行体格检查来进行初步筛查。
医生需要了解患者的疼痛位置、程度、活动受限情况等,以便确定是否存在骨关节炎的可能。
在身体检查中,医生会查看关节的肿胀、变形、红肿等特征,以及关节的活动范围。
此外,医生还会推荐一些影像学检查如X射线、磁共振成像(MRI),来确认骨关节炎的诊断。
在骨关节炎的治疗中,指南一般会强调非药物治疗的重要性。
这包括体重控制、适量的运动和物理疗法等。
体重控制对于减轻关节负荷非常重要,可以减轻疼痛和延缓疾病进展。
适量的运动和物理疗法,如康复训练、理疗和按摩等,可以增强关节的稳定性和灵活性,改善患者的疼痛和功能。
当非药物治疗无法缓解症状时,药物治疗是骨关节炎管理的关键一环。
骨关节炎诊疗指南通常会提及药物治疗的选择和应用。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疾病程度,医生可能会推荐使用非处方的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局部止痛药膏等,以减轻疼痛和炎症。
对于中度到重度的骨关节炎患者,指南可能会推荐使用处方药物如骨关节保护剂(例如,硫酸软骨素)、镇痛药物和病症缓解剂。
除了药物治疗,骨关节炎诊疗指南还可能提及手术治疗的适应症和注意事项。
手术治疗一般适用于症状严重、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患者。
手术选项可能包括关节镜手术、关节置换术等。
骨关节炎诊疗指南的目的是提供给临床医生一个指导框架,帮助医生准确诊断和有效管理骨关节炎。
然而,每个患者的情况是独特的,医生需要结合指南建议和患者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同时,患者也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并进行必要的康复训练,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中国骨关节炎诊疗指南(2021年版骨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退行性关节疾病,又称为骨性关节炎。
骨关节炎主要由软骨磨损、骨质增生和关节囊炎症所致,常见于老年人,主要以膝关节、髋关节、腰椎、手指关节等部位发生。
骨关节炎会导致患者关节疼痛、僵硬、功能减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一、诊断1.临床表现骨关节炎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僵硬、肿胀等症状,疼痛多在活动时加重,静止时减轻,晨僵现象明显。
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关节畸形、肌肉萎缩等症状。
2.影像学检查X线、MRI等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确认骨关节炎的诊断,显示关节间隙狭窄、骨质增生、骨膜增厚等典型的表现。
3.实验室检查骨关节炎的实验室检查并无特异性改变,但有助于排除其他类风湿性疾病。
常规检查包括血常规、ESR、CRP等指标。
二、治疗1.非药物治疗(1)适当锻炼:合理的锻炼可以增强肌肉力量,改善关节功能。
建议选择适合自己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等。
(2)体重管理:肥胖是导致骨关节炎加重的危险因素,减轻体重有助于减轻关节负担。
(3)热敷或冷敷:局部热敷或冷敷可以缓解关节疼痛和肿胀。
2.药物治疗(1)止痛药:如布洛芬、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能够缓解关节疼痛。
(2)关节润滑剂:适当使用关节润滑剂可以减轻关节磨损和改善关节活动度。
(3)局部药物治疗:如外用消炎止痛药膏可以缓解局部疼痛和肿胀。
(4)保肝药物:有些非甾体抗炎药对肝脏有负担,长期使用需要注意保护肝功能。
3.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包括理疗、针灸、推拿等,可以缓解关节疼痛、增强关节功能、改善关节活动度。
4.手术治疗对于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药物和物理治疗无效的患者,手术治疗是最后的选择。
手术方式包括关节镜手术、关节置换术等。
总之,骨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需要综合治疗。
通过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控制骨关节炎的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密切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积极配合康复训练,预防骨关节炎的发生和加重。
骨关节炎诊疗指南(2018年版)骨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主要由关节软骨退化和关节周围组织的炎症引起。
这种疾病可以引起关节疼痛、僵硬和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为了更好地指导临床医生和患者管理骨关节炎,国内专家制定了《骨关节炎诊疗指南(2018年版)》,以提供最新的诊疗指导。
本文将对该指南进行详细介绍和解读。
首先,骨关节炎诊疗指南明确了骨关节炎的诊断标准。
根据指南,骨关节炎的诊断应基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影像学表现。
患者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僵硬、关节畸形和功能障碍,结合影像学检查,如X射线、磁共振成像等,可以明确诊断。
指南进一步给出了骨关节炎的分期,以便指导治疗。
根据指南,骨关节炎分为四个分期,即症状期、轻度关节退行性改变期、中度关节退行性改变期和重度关节退行性改变期。
不同分期的骨关节炎患者应采取不同的治疗策略,以达到最佳疗效。
在治疗方面,指南强调了非药物治疗的重要性。
非药物治疗包括体育运动、功能锻炼、物理治疗、减肥和病人教育等。
这些措施可以帮助缓解关节疼痛、恢复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根据指南,药物治疗应个体化,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分期选择合适的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激素、关节内注射等。
此外,指南还提出了关节置换手术的适应症和手术时机。
对于病情较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患者,关节置换手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指南建议,在考虑手术治疗之前,应先进行非手术治疗,并根据患者的疼痛和功能障碍程度来决定手术的时机。
除了骨关节炎的治疗,指南还强调了预防措施的重要性。
骨关节炎的发生与年龄、性别、遗传因素等有关,但一些健康生活方式和习惯也与其相关。
指南提醒人们要保持适当的体重、合理饮食、加强锻炼、避免损伤和过度使用关节等,以减少骨关节炎的发生风险。
总之,骨关节炎诊疗指南(2018年版)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了科学、系统的诊疗指导。
通过遵循指南的建议,可以更好地管理骨关节炎,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2024早期膝骨关节炎诊断与非手术治疗指南要点(全文)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疾病,KOA主要临床表现为膝关节疼痛、肿胀及活动受限,主要病理表现为膝关节软骨的纤维化、磨损、剥脱等,伴发滑膜充血水肿及骨赘形成等。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在未来数十年,该病引起的社会和家庭负担将进一步加重。
早期KOA(early-stage KOA,EKOA)是KOA病程的早期阶段,其特点是骨、软骨下骨等组织破坏的程度相对较轻。
对于EKOA的重视和治疗,有助于减缓、停止或逆转疾病进展。
通常将Kellgren-Lawrence 分级(K-L分级)0~Ⅱ级或0~Ⅰ级作为EKOA的依据,但其定义一直存在争议,临床运用因此受到限制。
同时,MRI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也为EKOA的定义及诊断提供了支持。
相较于中晚期KOA,EKOA的诊疗重点在于及时诊断、缓解疼痛和恢复功能,同时需特别关注膝关节软骨、软骨下骨等组织损伤,促进其修复,达到延缓、阻止甚至逆转EKOA进展的目的。
目前,国内外对于EKOA 的诊治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非手术治疗是EKOA的主要治疗手段,包括基础治疗、外用药、口服药、关节腔注射和生物疗法等。
近年来,具有潜在修复作用的生物疗法得到进一步的开展和研究,这也使得EKOA的诊疗理念和思路有所更新。
为了优化EKOA诊疗策略、规范非手术治疗等诊疗行为,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骨关节分会组织国内骨科及相关领域专家,根据近年来EKOA诊疗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参考国内外相关的指南,制订了《早期膝骨关节炎诊断与非手术治疗指南(2024版)》。
第一部分指南制订过程(略)第二部分EKOA的定义、诊断、分型及鉴别诊断一、EKOA的定义推荐意见1:EKOA的定义满足:(1)膝关节疼痛时间>1个月。
(2)以负重(站立)位膝关节X线片K-L分级0~Ⅱ级。
(3)MRI表现至少满足以下1项:①全器官磁共振成像评分(WORMS)软骨形态评分1~5分;②WORMS骨髓水肿评分2~3分。
骨关节炎诊疗指南
股骨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炎症性关节疾病,也称髌骨股关节炎、髋骨
股关节炎,或者外科系统称之为髋关节炎。
本着以解除患者病痛、恢复患
者正常功能活动的原则,根据临床实践及临床证据评价,结合中国外科学
会股骨关节炎诊治指南(2024年版),临床上总结如下诊断和治疗指南:
一、诊断指南:
1、临床表现:
股骨关节炎患者多为骨关节疼痛及关节肿胀,伴有微诊表现(包括肌
力减退、关节弹性下降、活动缓慢等),因而导致功能障碍。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有轻度滑膜炎特征表现,尤其是血清C反应蛋白升高,中性粒细胞
增多等。
此外,X线检查也可显示关节骨折、骨质破坏、骨性关节炎以及
炎症性关节病变。
2、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表现为关节骨折、炎症性关节病变、骨质破坏,或
者骨性关节炎等。
(2)MRI检查:能够大致显示关节炎及关节内病变的位置及程度,
特别是对软组织(包括软骨、韧带以及滑膜等)的损伤有更好的评估作用。
3、其他检查:
(1)射频比例厚度检查(RF-US):能够准确显示软组织病变。
骨性关节炎诊治指南引言骨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退行性关节疾病,主要影响老年人群。
该疾病的特点是关节软骨的退化和损伤,导致慢性疼痛、关节炎和功能障碍。
本文将介绍骨性关节炎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以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管理和应对该疾病。
一、诊断1. 临床表现骨性关节炎的典型症状包括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关节僵硬和肿胀等。
疼痛常常在活动或长时间保持一种姿势后加重,而休息后则减轻或消失。
关节的活动范围可能受限,使日常生活活动受到限制。
2. 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是诊断骨性关节炎的主要方法之一。
X线片可以显示关节间隙的变窄、骨质增生和关节囊的增厚等特征。
其他影像学检查如MRI和CT扫描也可用于评估关节的结构和损伤程度。
3. 关节液分析关节液分析有助于排除其他关节炎引起的关节病变。
正常关节液通常是透明或微黄色的,黏稠度较高。
骨性关节炎患者的关节液可能呈现浑浊、黄色和粘稠度降低的特点。
二、治疗骨性关节炎的治疗目标是缓解疼痛、改善功能和减轻炎症。
治疗方法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
1. 非药物治疗(1) 体重管理:减轻体重可以减轻关节的负担,缓解疼痛和改善功能。
(2) 物理治疗:包括热敷、冷敷、电疗、理疗和运动疗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缓解疼痛、改善关节活动范围和加强肌肉力量。
(3) 辅助工具:使用辅助工具如拐杖、手杖和矫形器等,可以减轻关节负担,改善行走和生活质量。
2. 药物治疗(1) 非处方药:常用的非处方药物包括醋酸氨氯地平、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等。
这些药物可以缓解疼痛和减轻关节炎症。
(2) 处方药:疼痛和炎症无法通过非处方药物缓解时,医生可能会开具处方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羟基氯喹和关节液替代剂等。
这些药物可以减轻疼痛、改善关节功能和减轻炎症。
3. 外科治疗当保守治疗无效时,可能需要考虑外科手术治疗。
外科手术的类型包括关节镜手术、关节置换术和关节固定手术等。
这些手术可以修复或替代受损的关节,减轻疼痛和恢复功能。
结论骨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退行性关节疾病,临床表现以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和肿胀为主要特征。
骨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转载)发表者:吴恒莲482人已访问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最常见的关节疾病。
是以关节软骨的变性、破坏及骨质增生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病。
本病的发生与衰老、肥胖、炎症、创伤、关节过度使用、代谢及遗传等因素有关。
OA在中年以后多发,女性多于男性。
本病在40岁人群的患病率为10%-17%,60岁以上为50%,而在75岁以上人群则高达80%。
该病有一定的致残率。
本病按病因分为原发性OA和继发性OA。
前者是指原因不明的OA,与遗传和体质因素有一定关系,多见于中老年人;后者是指继发于关节外伤、先天性或遗传性疾病、内分泌及代谢病、炎性关节病、地方性关节病、其他骨关节病等。
有时很难鉴别原发性OA和继发性OA。
问诊和体格检查可以帮助判断病因。
影像学检查有助于继发性OA的诊断。
本病按照是否伴有临床症状分为症状性OA和放射学OA。
前者伴有明显的OA临床症状,而后者无临床症状只有X线表现。
1 临床表现1.1常见症状和体征本病好发于膝、髋、手(远端指间关节、第一腕掌关节)、足(第一跖趾关节、足跟)、脊柱(颈椎及腰椎)等负重或活动较多的关节。
1.1.1 关节疼痛及压痛:本病最常见的表现是关节局部的疼痛和压痛。
负重关节及双手最易受累。
一般早期为轻度或中度间断性隐痛,休息时好转,活动后加重,随病情进展可出现持续性疼痛,或导致活动受限。
关节局部可有压痛,在伴有关节肿胀时尤为明显。
疼痛在阴冷、潮湿和雨天会加重。
1.1.2 关节肿大:早期为关节周围的局限性肿胀,随病情进展可有关节弥漫性肿胀、滑囊增厚或伴关节积液。
后期可在关节部位触及骨赘。
1.1.3 晨僵:患者可出现晨起或关节静止一段时间后僵硬感,活动后可缓解。
本病的晨僵时间一般数分钟至十几分钟,很少超过0.5h。
1.1.4 关节磨擦音(感):多见于膝关节。
由于软骨破坏、关节表面粗糙,出现关节活动时骨磨擦音(感)。
1.1.5 关节活动受限:由于关节肿痛,活动减少,肌肉萎缩,软组织挛缩等引起关节无力,活动受限。
缓慢发生,早期表现关节活动不灵,以后关节活动范围减少。
还可因关节内的游离体或软骨碎片出现活动时的“绞锁”现象。
1.2 不同部分OA的表现特点1.2.1 手:以远端指间关节受累最为常见,表现为关节伸侧面的两侧骨性膨大,称赫伯登(Heberden)结节。
而近端指间关节伸侧出现者则称为布夏尔(Bouchard)结节。
可伴有结节局部的轻度红肿、疼痛和压痛。
第一腕掌关节受累后,其基底部的骨质增生可出现方形手畸形,而手指关节增生及侧向半脱位可致蛇样畸形。
1.2.2 膝:膝关节受累在临床上最为常见。
危险因素有肥胖、膝外伤和半月板切除。
主要表现为膝关节疼痛,活动后加重,下楼梯更明显,休息后缓解。
严重者可出现膝内翻或膝外翻畸形。
关节局部肿胀、压痛、屈伸运动受限,多数有骨磨擦音。
1.2.3 髋:男性髋关节受累多于女性,单侧多于双侧。
多表现为局部间断性钝痛,随病情发展可呈持续性疼痛。
部分患者的疼痛可以放射到腹股沟、大腿内侧及臀部。
髋关节运动障碍多在内旋和外展位,随后可出现内收、外旋和伸展受限。
可出现步态异常。
1.2.4 足:跖趾关节常受累,可出现局部疼痛、压痛和骨性肥大,还可以出现踇外翻等畸形。
足底可出现骨刺,导致行走困难。
1.2.5 脊柱:颈椎受累比较常见,腰椎第三、四椎体为多发部位。
可有椎体和后突关节的增生和骨赘,引起局部的疼痛和僵硬感,压迫局部血管和神经时可出现相应的放射痛和神经症状。
颈椎受累压迫椎-基底动脉可引起脑供血不足的症状。
腰椎骨质增生导致椎管狭窄时可出现间歇性跛行以及马尾综合征。
1.3 特殊类型OA的表现特点该类OA属原发性OA。
1.3.1 原发性全身性OA:以远端指间关节、近端指间关节和第一腕掌关节为好发部位。
膝、髋、跖趾关节和脊柱也可受累。
症状呈发作性,可有受累关节积液、红肿等表现。
根据临床和流行病学特点将其分为两类:①结节型:以远端指间关节受累为主,女性多见,有家族聚集现象。
②非结节型:以近端指间关节受累为主,性别和家族聚集特点不明显,但常反复出现外周关节炎。
重症患者可有红细胞沉降率(ESR)增快及C反应蛋白(CRP)增高等。
1.3.2 侵蚀性炎症性OA:常见于绝经后女性,主要累及远端及近端指间关节和腕掌关节。
有家族性及反复急性发作的特点。
受累关节出现疼痛和触痛,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和强直。
患者的滑膜检查可见明显的增生性滑膜炎、免疫复合物沉积和血管翳的形成。
少数患者最终发展为类风湿关节炎(RA),有的患者合并干燥综合征(SS)。
X线可见明显的骨赘生成和软骨下骨硬化,晚期可见明显的骨侵蚀和关节骨性强直。
1.3.3 弥漫性特发性骨质增生症(diffuse idiopathic skeletal hyperostosis,DISH):是一种特殊的脊柱骨质增生症,好发于中老年男性,肥胖者较多。
病变累及整个脊柱,特别是颈椎,呈弥漫性骨质增生,脊柱韧带广泛增生骨化,伴邻近骨皮质增生。
但椎小关节和椎间盘保持完整。
一般无明显症状,少数患者可有肩背痛、发僵、手指麻木或腰痛等症状,病变严重时会出现椎管狭窄的相应表现。
X线可见特征性椎体前纵及后纵韧带的钙化,以下胸段为著,一般连续4个或4个椎体以上,可伴广泛骨质增生。
1.4 辅助检查1.4.1 实验室检查:伴有滑膜炎的患者可出现CRP和ESR轻度升高。
继发性OA患者可出现原发病的实验室检查异常。
出现滑膜炎者可有关节积液。
一般关节液透明、淡黄色、黏稠度正常或略降低,但黏蛋白凝固良好。
可显示轻度白细胞增多,以单个核细胞为主。
滑液分析有助于排除其他关节疾病。
1.4.2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不仅可以帮助确诊OA,而且有助于评估关节损伤的严重程度;评价疾病进展性和治疗反应;及早发现疾病或的并发症。
X线是常规检查。
放射学的特征性为:软骨下骨质硬化、软骨下囊性变及骨赘形成、关节间隙变窄等。
严重时关节变形及半脱位。
这些变化是OA诊断的重要依据。
放射学表现的严重程度与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和功能状态并没有严格的相关性,许多有明显影像学改变的关节并无典型症状,而有典型症状的关节仅发生轻微的影像学改变。
关节间隙变窄不仅是由于关节软骨含量减少,半月板损伤和软骨被挤压也是重要原因。
髋OA分类标准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1%和89%。
该分类标准对于区分OA和炎性关节病的意义较大,但对早期OA的诊断意义有限。
2.2 鉴别诊断本病需与以下疾病鉴别。
2.2.1 RA:多为对称性小关节炎,以近端指间关节和掌指关节及腕关节受累为主,晨僵明显,可有皮下结节,类风湿因子(RF)阳性,X线以关节侵蚀性改变为主。
2.2.2 强直性脊柱炎(AS):本病好发于青年男性,主要侵犯骶髂关节和脊柱,也可以累及膝、踝、髋关节,常伴有肌腱端炎,晨僵明显,患者常同时有炎性下腰痛,放射学检查显示骶髂关节炎,常有人类白细胞抗原(HLA)-B27(+)。
2.2.3 银屑病关节炎:本病好发于中年人,起病较缓慢,以远端指(趾)间关节、掌指关节、跖关节及膝和腕关节等四肢关节受累为主,关节病变常不对称,可有关节畸形。
病程中可出现银屑病的皮肤和指(趾)甲改变。
2.2.4 痛风性关节炎:本病多发于中年以上男性,常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急性关节炎,最常累及第一跖趾关节和跗骨关节,也可侵犯膝、踝、肘、腕及手关节,表现为关节红、肿、热和剧烈疼痛,血尿酸水平多升高,滑液中可查到尿酸盐结晶。
慢性者可出现肾脏损害,在关节周围和耳廓等部位可出现痛风石。
3 治疗治疗目的在于缓解疼痛、阻止和延缓疾病的进展、保护关节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治疗方案应个体化,充分考虑患者的患病危险因素、受累关节的部位、关节结构改变、炎症情况、疾病程度、伴发病等具体情况及病情。
治疗原则应以非药物治疗联合药物治疗为主,必要时手术治疗。
3.1 非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在OA的治疗中有很重要的作用。
包括患者教育、运动、生活指导及物理治疗等。
3.1.1 患者教育①使患者了解本病绝大多数预后良好,消除其思想负担;②告诫患者避免对本病治疗不利的各种因素,建立合理的生活方式,如保护受累的关节,避免长久站立、跪立和蹲位、爬楼梯、不良姿势等;③在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了解所用药品的用法和不良反应;⑤家族和社会的支持与帮助对患者的治疗起积极作用。
3.1.2 运动及生活指导①合理的关节肌肉锻炼:关节在非负重状态下进行活动,以保持关节活动度;进行有关肌肉或肌群的锻炼以增强肌肉的力量和增加关节的稳定性。
②对不同受累关节进行不同的锻炼,如手关节可做抓、握锻炼,膝关节在非负重情况下做屈伸活动,颈椎和腰椎关节进行轻柔的不同方向活动。
③有氧运动:步行、游泳、骑自行车等有助于保持关节功能。
④肥胖者应减轻体质量:超重会增加关节负担,应保持标准体质量;⑤减轻受累关节的负荷:可使用手杖、助步器等协助活动;⑥保护关节:可戴保护关节的弹性套,如护膝等;对髌股关节腔室OA采用髌骨内侧贴扎治疗可显著减轻疼痛;避免穿高跟鞋,穿软、有弹性的“运动鞋”,用适合的鞋垫,对膝关节内侧室OA可用楔形鞋垫辅助治疗。
3.1.3 物理治疗急性期物理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止痛、消肿和改善关节;慢性期物理治疗的目的是以增强局部血液循环和改善关节功能为主。
物理治疗减轻疼痛症状和缓解关节僵直,包括针灸、按摩、推拿、、热疗、水疗等。
3.2 药物治疗主要分为控制症状的药物、改善病情的药物及软骨保护剂。
3.2.1 控制症状的药物按给药途径分为口服、注射和局部外用药。
3.2.1.1 口服药:①对乙酰氨基酚:由于老年人对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易发生不良反应,且OA的滑膜炎在发病初期并非主要因素,故轻症可短期使用一般镇痛剂作为首选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每次0.3-0.6g,每日2-3次口服,每日剂量不超过4g。
主要不良反应有胃肠道症状和肝毒性。
②NSAIDs:NSAIDs既有止痛作用又有抗炎作用,是最常用的一类控制OA症状的药物,主要通过抑制环氧化酶活性,减少前列腺素合成,发挥减轻关节炎症所致的疼痛及肿胀、改善关节活动的作用。
其主要不良反应有胃肠道症状、肾或肝功能损害、影响血小板功能、可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
NSAIDs应使用最低有效剂量,短疗程;有胃肠道危险因素者应用选择性环氧合酶(COX)-2抑制剂或非选择性NSAIDs+米索前列醇或质子泵抑制剂。
如患者有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危险则应慎用NSAIDs。
总之,药物种类及剂量的选择应个体化,充分考虑患者个人的基础情况,对老年患者应注意心血管和胃肠道的双重风险。
具体药物应用参见RA一章。
③阿片类药物:对急性疼痛发作的患者,当对乙酰氨基酚及NSAIDs不能充分缓解疼痛或有用药禁忌时,可考虑用弱阿片类药物,这类药物耐受性较好而成瘾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