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5
《影子》第一课时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掌握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讨论、合作,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表达能力。
(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和表达。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张影子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2.朗读课文(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2)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3.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让学生自主拼读音节,理解词义。
(2)学生用生字词造句,巩固记忆。
4.理解课文内容(1)教师提问:“课文讲述了什么故事?”5.分析课文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文中的句子,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6.小组合作活动(1)教师提出问题:“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影子吗?请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描述一下你们遇到的影子。
”(2)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
(1)教师提问:“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们对影子有了什么新的认识?”8.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仿照课文,写一篇关于影子的作文。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合作等方式,使学生初步了解了影子的特点,学会了生字词,并掌握了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表达能力,激发他们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同时,课后作业的设计要紧密结合课堂教学,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人教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课文5《影子》教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对影子的观察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2.让学生明白影子是光线遇到遮挡物产生的,理解影子的基本形成原理。
3.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和探索欲望,培养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发现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观察影子,描述影子的形状和特点。
2.学生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认识到光线遇到遮挡物的情况下会产生影子。
3.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讨论,探究影子的形成规律和特点。
三、教学准备1.课文《影子》教材及相关教具。
2.投影仪、挡板、灯、宣纸等教学辅助材料。
3.实验记录表和实验操作指导。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影子的概念,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提问学生对影子的印象,观察到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
第二步:实验探究1.给学生分发挡板和灯,让学生实验观察光线遇到挡板产生的影子。
2.学生自由探究影子的形成规律,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第三步:总结与讨论1.引导学生讨论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和结论。
2.整理总结影子的形成原理和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影子与光线的关系。
第四步:扩展拓展1.让学生观察不同光线、不同物体的影子,探讨影子的多样性和变化。
2.引导学生思考影子对生活和自然的意义,如日晒影子、拍照等。
五、课后作业1.让学生完成实验报告或实验记录,包括实验目的、过程、结果和结论。
2.要求学生观察并记录日常生活中有趣的影子现象,写下自己的感想和体会。
六、教学反思1.教师应及时调整教学步骤和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掌握程度进行灵活教学。
2.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发现潜能。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能够对影子有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思考能力,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希望学生可以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发现、探索和创造,成为具有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一年级语文上册《影子》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一年级语文上册《影子》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11 个生字, 会写“飞、马、鸟”3 个生字。
2.指导学生能根据自己的体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并仿照课文试编儿歌。
3.使学生懂得在实际生活中分辨前、后、左、右等方位。
4.使学生能背诵课文。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朗读课文, 识字、写字。
2.教学难点:(1)辨别方位, 实际应用。
(2)初步感知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出课题1.(课件出示情境)太阳金灿灿, 照得大地亮堂堂的。
你们看, 太阳公公射出了光芒。
阳光像金子, 洒遍田野、高山和小河, 还洒到我们小朋友的身上。
2.当阳光洒在我们身上时, 我们会有什么感受?谁愿意把刚才在阳光下的发现告诉老师和同学们?(我发现太阳照到身上, 就会出现影子。
)根据学生回答, 课件出示:太阳升起来, 小朋友的身后拖着影子。
(多有趣呀!)3.出示课题《影子》。
学习“影”, 认识“三撇儿”。
谁能当小老师, 带大家读好课题?二、充分朗读, 自主识字1.鼓励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
多读几遍, 画出生字, 读准字音。
2.创设情景, 认读生字。
“大苹果, 圆又大, 读好生字摘下它, 摘下它”。
进行“摘苹果”游戏, 检查字音, 识记生字。
(1)学生先自己读一读:前、后、常、跟、着、黑、狗、它、朋、友、左、右。
(2)指名读, 开火车读, 其他同学认真听他的读音。
评议后, 请同学再带着大家读。
(3)识记生字。
问:你记住了哪些生字, 怎样记的?你能用动作表示出来吗?(同桌小朋友互相交流, 全班交流, 教师引导学习识字方法, 如:加一加、减一减、猜谜语、编童谣等, 并引导好朋友合作演示前─后、左─右等字义。
)3.小结:记生字的办法多种多样, 只要我们善于观察, 多动脑筋, 就能学得又快又好!4.同桌合作再读书, 互相学习。
《影⼦》教学设计(15篇)《影⼦》教学设计(15篇) 作为⼀名⾟苦耕耘的教育⼯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是⼩编为⼤家整理的《影⼦》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家。
《影⼦》教学设计1 ⼀、教学⽬的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知道影⼦产⽣的条件和影⼦的变化——⽅向变化和长短变化。
2.培养学⽣的实验能⼒——做说明影⼦变化的实验。
3.使学⽣体会到⾃然现象是有⼀定条件的。
⼆、教学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电、跳棋棋⼦、⽩纸。
2.演⽰实验材料:投影仪、铅笔盒。
三、教学过程 (⼀)教学引⼊ 通过有趣的⼿影游戏引起兴趣,创设问题的情境。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提出问题,这样可以更好地培养学⽣学习的主动性和提出问题的能⼒。
1.打开投影仪的开关,使光投在屏幕上。
(也可以利⽤照在墙上的太阳光。
) 2.教师演⽰:表演⼀种⼿影。
3.谈话:这个影⼦像什么?谁还会表演⼿影,请到前⾯来表演。
4.学⽣表演⼿影。
5.谈话:关于影⼦,你有什么问题? 6.讲述:这节课,我们来研究关于影⼦的秘密。
(板书课题) (⼆)学习新课 1.指导学⽣认识影⼦产⽣的条件 (1)谈话:你认为影⼦是怎么产⽣的? (2)讲述:为了弄清为什么会有影⼦,我们来做个实验。
(3)演⽰实验: 此实验⽅法渗透了对⽐实验的⽅法——在其他条件相同下,进⾏单因素⽐较。
①开灯(投影仪),灯光中没有挡光的物体。
问学⽣:有影⼦吗?为什么? ②举⼀物体(例如⽔碗或瓶⼦),关灯。
问学⽣:有影⼦吗?为什么? ③开灯,在灯光中举⼀个⽔碗。
问学⽣:有影⼦吗? (4)讨论:根据以上实验结果,你认为怎样才有影⼦? (5)教师⼩结:通过以上实验和讨论,我们知道:只有在有光、有挡光的物体时才有影⼦,这是产⽣影⼦的⼆个不可缺少的条件。
此外,还要有屏幕、墙这样的东西,使影⼦能投在上⾯,否则也看不到影⼦。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影子》第一课时(人教部编版)1.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中的内容和意义。
•能够流畅地朗读和理解课文。
•学习和掌握基础的语文知识和技能。
2.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的意义和情感。
•学会正确朗读课文。
3.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意义。
•了解人物内心的变化和情感。
4. 教学内容4.1 课文简介《课文影子》是一篇富有象征意义的课文,讲述了小蝌蚪在黑暗中努力寻找自己的影子,并最终通过努力成为大青蛙的故事。
4.2 课文学习•让学生学习并朗读整篇课文。
•分析课文中的字词及句子,并理解其含义。
•分析比喻和象征意义,并引导学生理解。
•分析人物内心的变化和情感。
4.3 语言知识点•学习和掌握“影子”这个词汇的用法和意义。
•学习和掌握一些基础的句型和语法知识。
5. 教学方法•通过阅读理解、演讲、团队讨论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导学生发掘文本中的深层意义。
6. 教学过程6.1 热身活动让学生通过讨论、小组活动等方式,回忆和分享自己小时候最喜欢的童话和故事,并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深层次的意义。
6.2 学习课文•让学生朗读整篇课文,并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情节。
•分析比喻和象征意义,并通过互动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
•分析人物内心的变化和情感,引导学生思考文本背后的情感与伦理道德。
•教师为学生提供相关的语言知识点,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的语文知识和技能。
6.3 拓展活动通过绘画、小组讨论、作文等方式,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深入探讨影子的含义和象征意义,并和同学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7. 教学评价与反思•通过学生的表现和作品,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不断总结和反思教学过程和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效果。
以Markdown文本格式输出。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影子》教学设计(精选15篇)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影子》教学设计篇1 教材简析:《影子》这篇课文以简洁、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影子和人“形影不离”的特点,读来亲切上口,活泼俏皮。
教学理念:本课教学宗旨在体现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让学生自己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质疑讨论交流,提高读书能力。
教学目标:1、认识11个生字,会写“飞、马、鸟”3个字。
认识1个笔画“--┐”和5个偏旁“彡、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认识有关“影子”的一些现象。
教学流程:一、谜语揭题,激发兴趣1、出示谜语:人人有个好朋友,乌黑身子乌黑头,就像一条小黑狗,阳光下面跟你走。
谜底是什么?(影子)2、同学们,你们想了解有关“影子”的知识吗?这节课我们学习《影子》,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带着上面的问题,学生自学课文。
(1)读准字音,把不会的字圈上。
(2)识记生字,运用学过的方法,并小组交流。
(3)理解课文内容。
2、认识笔画和偏旁。
3、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字卡,开火车读。
(2)朗读课文。
三、质疑讨论,把握重点。
(鼓励学生质疑)(1)影子为什么会有时在前,有时在后,有时在左,有时在右呢?(2)为什么说影子是小黑狗、好朋友呢?全班讨论,教师可利用活动挂图帮助理解。
四、指导朗读,熟读成诵(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
(3)同桌互读。
(4)指名读。
(5)全班分三组进行朗读比赛,评出优胜小组。
(6)熟读成诵。
五、布置作业:课下仔细观察,什么情况下影子在前、在后、在左、在右?附板书:影子——小黑狗——好朋友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影子》教学设计篇2教材简析:《影子》这篇课文以简洁、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影子和人“形影不离”的特点,读来亲切上口,活泼俏皮。
教学理念:本课教学宗旨在体现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让学生自己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质疑讨论交流,提高读书能力。
教学目标:1、认识11个生字,会写“飞、马、鸟”3个字。
影子第一课时(教案)
课时目标
1.学生能够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和变化规律。
2.学生能够描述影子的外形和运动方式。
3.学生能够观察并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影子现象。
教学准备
1.太阳灯或手电筒。
2.实物或图片等教具,用于展示影子现象。
3.黑板笔、彩色粉笔等教学用品。
教学流程
导入(5分钟)
1.引入本课的主题——影子,并小故事中邀请孩子们一起探究影子的奥秘。
学习(40分钟)
1.影子的概念和形成原理(15分钟)
2.影子的运动和变化规律(15分钟)
3.观察和分析(10分钟)
拓展(10分钟)
1.释疑和讲解(5分钟)
2.思考和交流(5分钟)
小结(5分钟)
1.利用黑板或其他教学用品,展示孩子们这节课总结的重点和难点。
2.帮助孩子们归纳、概括和总结本课的内容。
3.引导学生们思考,如果自己想进行更进一步的探究,可以从哪些角度出发,采取怎样的方法。
课后延伸
1.探究影子的形成条件,例如在不同光源、不同环境下的影子变化。
2.体验黑暗中的影子,例如在房间、森林中进行此类实验。
3.学习简单的绘画术语,例如明暗、对比、明度等,尝试用画笔表现影子的变化。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影子》一等奖教案设计说明:本文介绍了影子和人“形影不离”的特点,语言简洁、生动、形象,旨在抓住学生的认知特点,创设一个活泼、有趣的识字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求异精神。
教学设计包括识字、游戏引入、熟读课文等环节,旨在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自我发现、自我实践中学知识、用知识。
课前准备:1.准备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带学生做一次踩影子的游戏。
2.预生字,在家长的协助下,在不同的地方,以自己为中心,分辨前、后、左、右。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游戏引入,出示课题1.在操场上进行“踩影子”的游戏,引导学生观察影子的特点,回到课内交流。
2.板书课文题目“影子”,指导学生读好后鼻韵母XXXɡ,“子”读轻声,指导识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影’这个字?”3.利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识记生字。
二、熟读课文,自主识字1.导引学生自由读文,了解课文内容。
2.指导学生在读书中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用笔圈上,请拼音帮忙,也可以请同学帮助,还可以查字典。
3.教师组织学生自由读课文。
4.创设摘葫芦游戏情境,检查字音,识记生字。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引入和多媒体课件等方式,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学词,增强了学生对识字的信心和成就感。
回到课内交流,为学生提供口语交际的空间,热烈的教学气氛为教学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指导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掌握课文内容和生字,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主研究能力。
在课堂上,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识别葫芦兄弟的新名字。
学生们通过个别读和去掉拼音再读生字的方式来提高识字能力。
教师还指名摘葫芦,让其他学生跟读,并进行激励性评价。
接下来,教师过渡到方法指导环节,让学生同桌交流识字方法。
学生们分享了自己的方法,如找反义词、加一加、编童谣等。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新的偏旁,并引导学生继续汇报。
教师还通过辨字和预设问题的方式,让学生加深对新偏旁的理解和记忆。
最后,教师导学了月字旁和女字旁,并让学生找到含有新偏旁的字。
《影子》第1课时教学设计小学部阿合提别克·马哈依教学目标:1、认识11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认识11个生字教学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师:我们班的小朋友可聪明了,认识了很多生字,可是生字宝宝不相信大家,它非得来考考大家!(大屏幕出示):子、右、左、我、在、是、就、的、好、小2、师:大家自己认读1分钟,待会儿老师要指名读了(4名学生)考查:男生齐读、女生齐读、全班齐读(从前往后读、从后往前读)3、师:你们真棒!老师要和一个小朋友做游戏,游戏开始了,大家仔细看!大家猜一猜这个小朋友是谁?(生迷茫)那老师提醒大家一下,它在地上或墙上。
(影子)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9课——《影子》!师:听老师读——“影子”,这个“子”,是轻声,读得又轻又短,“”影子“”学生跟读。
(指名:你来读,你来读)大家一起来读课题,两遍!(9影子)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师:现在大家借助拼音,读通课文,课文读3遍!(时间给足,教师注意巡视,帮助学困生)2、师:课后有需要大家认识的生字,大家用笔将课后的生字宝宝在课文中圈出来,圈完后,借助拼音,每个生字读3遍。
(生自己认读)读完的同学用你端正的坐姿告诉老师!3、师:这些生字宝宝不愿意藏在课文里面了,它们来到了大屏幕上:检查:指名读(带拼音从前往后、从后往前读)4、师:老师现在把拼音去掉,你还认识他们吗?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呢?(指名说)(小老师领读、指名读)5、师:老师要增加难度了(出示要认的字)学生组词,造句6、出示生字,齐读三、朗读课文,背诵课文1、师:生字,大家学得很好,课文读得怎么样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81页,自由读课文2、师:男生和女生对读男生一行,女生一行3、师:你认为自己读的好的,就勇敢地站起来,向大家展示一下,谁愿意?都这么谦虚呀,老师刚才在听的过程中,发现了几个“小小朗诵家”,那老师就挑他们起来读一读啦!(指名读)4、师:让“小小朗诵家”领着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5、加动作表演读,比比谁是表演家?(教师示范表演,学生自己表演)6、师:现在我们不看书了,看着大屏幕上的课文插图,我们一起来试着背一背!四、学后习,总结全文1、文中有哪些反义词,大家找一找?(前—后、左—右)我们前面学过的课文,也有反义词,大家还记得吗?(齐背《画》,远—近、有—无、来—去)2、这节课,同学们学得很认真,不仅认会了生字、找出了反义词,还能正确地朗读课文,你们真厉害!3、齐背《影子》其实,我们和影子朋友还有更多有趣的事情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感悟内容。
2、会正确认读“影、前”等11个生字,掌握一些识记生字的方法。
懂得在实际生活中分辨前、后、左、右等方位。
认识反犬旁和宝盖儿。
3、学会写“飞”这个生字。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认识11个生字,能根据自己的体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懂得在实际生活中分辨前、后、左、右等方位,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的好习惯。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1、上次你们玩了一个踩影子的游戏,平时你也观察到影子。
玩了踩影子的游戏,你觉得好玩吗?
2、生说,师适当引导。
预设:跟着走,长、短,在前、后、左、右,影子学着自己做什么,影子颜色。
3、师表扬学生。
师说:有一个小朋友叫京京,他和我们一样做过踩影子的游戏。
他还写下了一首儿歌,就是《影子》。
4、板书课题。
指名读,指名评议。
重点评议后鼻音与“子”的轻声。
生未说到,师就补充。
再齐读课题。
看着这个字,说说你能想出什么好办法记住“影”字。
预设:(京京在太阳底下玩,那三撇就像他的影子)。
二、初读读课文,感知内容,识记生字。
(一)师范读,生练读课文,初步感知。
1、这首小儿歌非常有趣,老师忍不住想读读了。
师范读。
2、你们也想想读读吗?自由读,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多拼读几遍。
把最难读的那一行也多读几次。
这样就会越读越流利。
生自读课文。
(二)、识记生字词
1、出示带拼音的词语,认读词语,识记生字。
(影子小黑狗,它常常跟着我,影子好朋友,前后左右)
生字宝宝带着他们的朋友一起过来了。
试试你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生试读。
刚才我见到这位小朋友读的最认真了,我想请他读一读。
师示范语气,生再读。
指名读。
师生共同指正。
师适当指导朗读技巧。
2、生字宝宝的朋友回家了,生字宝宝单独出来了。
我们再叫叫他们的名字吧。
指名读。
读对了,其他学生跟读。
刚才这位同学“朋”的后鼻音读得真好。
你再当小老师带大家读一次好吗?还有哪些字也是后鼻音呢?指名读“影、常”。
谁能找出前鼻音的字读读。
指名读“前、跟”。
再比较读。
3、老师小时候看到“前”字就想怎么记住这个字呢?哦,这里边的这部分好像“月”字呦。
我再看看上边的和右边的笔画,记住了“前’字。
尤其这个“黑’字,我小时候想的方法可有意思了。
你们想听听吗?我把下面那四点想成了一堆大火,烧着上面的土,把他头烧大了,眼泪也烧出来了。
烧的黑黑的。
你记住了哪些生字宝宝,怎样记的?(同桌互相交流,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习识字方法。
预设:编谜语:(两个月亮手牵手。
)
加一加:反犬旁加“句“,足字旁加右边的部分,用足走着去跟。
编童谣:又来了一横和一撇,就是朋友的友:,
联系生活事物:(上面的部首是宝盖儿,指房子或洞穴。
里边像一条伸出舌头的蛇)。
适机教学部首反犬旁和宝盖儿。
出示“狗、它”。
并引导好朋友合作演示前──后,左──右等字义。
)在认记“前、后”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前后左右是谁?
预设:我的前面是____________,我的后面是________________,我的左面是_________________,我的右面是_________________.
4、辨字:出示三张图片(男、女、动物)他、她、它是我们的好朋友,到底是哪个ta呢?贴上去。
小结:记生字的办法多种多样,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多开动脑筋,就
能学得又快又好!
5.创设情景,进行摘葫芦游戏,检查字音,识记生字。
①播放课件:同学们,葫芦娃兄弟来了,他们有了新的名字。
他们的名字就写在他们身上。
你看,它们来了,你叫得出它们的名字吗?生试读。
下面我们来开火车,看哪列火车开得快,开得稳。
(个别读)
6、师:看,葫芦娃名字的拼音帽子走了,现在如果你还能准确的叫出他的名字。
那这个葫芦就是你的好朋友了。
(齐读)
指名摘葫芦,其他学生跟读。
真是太棒了,这么快就把葫芦摘完了。
三、再读课文,你原来画出的那个认为难读的句子,现在你能读好吗?试试。
3’
哇,真棒!读得这么好了。
四、指导书写“飞”
过渡:同学们,你们看老师比划的是什么?它在干什么?(鸟在飞)1.出示“飞”:大家认识它吗?(齐读)下面我们来学习写“飞”。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飞”的哪一个笔画我们没学过?(师板书“?”,介绍笔画名称。
横斜钩:顿一顿横顿一顿往下一斜钩。
这个笔画与我们学过的“九”的哪个笔画有点相同?(出示卡片“九”进行比较。
)
3.请同学们看老师写,仔细观察“飞”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大家伸出小手来书空一遍。
生齐说书写口诀练习写。
(口诀:顿一顿横顿一顿往下一斜钩。
顿一顿撇。
右下点一点顿一顿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