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分级治疗
- 格式:ppt
- 大小:8.07 MB
- 文档页数:12
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分级治疗作者:孙庆祥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年第12期【关键词】膝关节;骨关节炎;分级;治疗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286-01随着高科技飞速发展,社会竞争压力增大,快节奏的生活及工作方式扩大化,而且老龄化社会问题也伴随而来。
膝关节骨关节炎引发因素也随之增多,病例也增加。
因此,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分级治疗措施给患者带来福音。
本文就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分级治疗因素及措施简单分析如下。
1 膝关节骨关节炎概述1.1 流行病学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膝关节骨关节炎病的发生会越来越多,严重危害老年人的健康。
初步调查我国骨关节炎发病率是3%,北方发病率高于南方,42.8%的女性、21.5%的男性有X线表现,但有症状者女15%、男10%左右;而年龄在40-60岁之间的将占一半。
1.2 病因学膝关节骨关节炎机理尚不明了,一般认为病理基础是软骨的破坏,病理生理表现为软骨基质蛋白多糖生物合成和分解异常,也就是说合成减少及分解增加。
关节软骨的破坏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首先是软骨下骨质硬化,在骨端边缘特别是在不负重区有骨赘形成。
表现为机体的自我修复过程。
可能由于滑膜摄取变性软骨碎片,以至绒毛肥大,急性滑膜炎偶有发作。
关节囊纤维化并萎缩。
脱落的软骨碎片,在关节滑液的营养作用下形成关节内游离体,并逐渐长大。
关节内渗液常发生在早期和急性炎性加重时液体清晰、粘稠,蛋白含量低细胞记数稍高于正常。
其形成原因主要有:①年龄,年老软骨发生老化,基质丧失硫酸软骨素,剩下无支架的胶原纤维;②生物力学:肥胖,股四头肌力量下降,以及关节过度使用;③生物化学:滑膜炎产生炎性蛋白和酶,透明质酸酶增加,但质量和黏度下降;④遗传因素:遗传因素致胶原蛋白合成障碍,软骨发育不良;⑤其他因素:软骨下骨内压升高、外伤、毒素等1.3 临床症状膝关节骨关节炎活动时疼痛,不运动时无疼痛;伴或不伴有肿胀;疼痛以上、下楼明显;伴或不伴有关节交锁;伴或不伴有打跪现象;有或无关节肿胀;有或无膝内外翻畸形;有或无关节间隙压痛;有或无髌骨周围压痛;有或无髌股碾磨试验阳性;有或无回旋挤压试验阳性;侧方应力试验多阴性。
中医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在老年人中比较多见的慢性疾病,会以关节活动受限、疼痛为主要表现,该病是骨关节软骨面退行性病变,或是继发骨质增生所致。
中医对该病有着独到的见解,而且中医药也有着丰富的临床治疗经验,下来就总结常见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中医药治疗方法。
中医药内治及调护在中医里将该病归入“痿证”“痹证”范畴,骨是病位所在,肾是该病的根本,主要是肾精亏虚、骨髓不受所养,导致病发。
因此,在临床治疗中需要遵循的原则是,益精、补肾、固本、扶正、填髓。
根据中医辨证标准进行分型,可以分成瘀血闭阻型、寒湿痹型、肝肾不足型,具体的表现及治疗方法如下:1、肝肾不足型反复的膝部酸痛、酸软,筋肉萎缩,屈伸不利,肢体麻木,还可伴随腰酸、耳鸣、头晕、形寒肢冷、面色少华等症状,在劳累后症状会加重。
脉沉数或沉弱,舌红少苔或舌淡苔白。
在临床治疗中可选择六味地黄汤,能够强筋壮骨、补益肝肾的效果。
在生活中还可以按揉委中、阳陵泉、血海、膝眼等穴位,都可以缓解疼痛,并注意劳逸结合,多休息,在疼痛严重时严格卧床休息,并将患肢垫高,以促进血液循环。
在饮食方面可以多进食具有强筋壮骨作用的食物,比如:骨头汤、黑芝麻、枸杞、大枣、羊肉、猪肝、牛奶等。
2、寒湿痹型膝部酸楚疼痛,疼痛部位有明显的肿胀感、重着感或如刀割感,疼痛缠绵,形寒肢冷,关节活动度降低,遇寒冷症状加重,遇热则舒。
脉濡缓、苔薄白腻、舌质淡红。
在治疗中可以选择独活寄生汤,能够达到温经通络、散寒除湿的效果。
在生活中患者需要注意膝盖保暖,减少关节活动;以低脂肪、高维生素、高蛋白、高热量饮食为主,还可多进食桂枝、羊肉、狗肉等温阳补气的食物。
3、瘀血闭阻型一般发病较突然,且存在外伤史,患侧膝关节刺痛、肿胀明显,疼痛点固定,同时患者还会有关节僵硬感,部分患者同时伴随腰背疼痛,活动后、遇寒冷时以及夜间都会症状加重;严重的患者下肢麻木、行走困难;且脉细涩、舌质淡、苔薄黄。
在临床治疗中,可以选择桃红四物汤,能够达到行气止痛、活血化瘀的效果。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
一、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膝痹病(TCD编码:BNV09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ICD-10编码:M17.9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参照2007年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制定的《骨关节诊治指南》。
2.疾病分期(1)早期(2)中期(3)晚期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疗方案”。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证候:风寒湿痹证:膝关节重着、酸楚,疼痛,或有关节肿胀,甚至屈伸不利,痛处多固定,亦游走,每遇阴雨天或感寒后加剧,皮色不红,触之不热,苔薄白,脉弦紧。
风湿热痹证:膝关节疼痛,掀红灼热,肿胀疼痛剧烈,得冷则舒,筋脉拘急,日轻夜重,多兼有发热,口渴,烦闷不安,舌质红,苔黄腻或黄燥,脉滑数。
瘀血痹阻证:膝关节疼痛,拒按,或胀痛不适,或痛如锥刺,日轻夜重,或持续不解,活动不利,甚则不能转侧,面晦唇暗,舌质隐青或有瘀斑,脉多弦涩或细数。
病程迁延,常有外伤、劳损史。
肝肾亏虚证:膝腿酸软无力,或绵绵作痛,常伴腰腿痛,喜按喜揉,遇劳则甚,卧则减轻,常反复发作。
脉沉细或沉弱无力。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膝痹。
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膝痹病(TCD编码:BNV090)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ICD-10编码:M17.901)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各种保守治疗无效半年以上,X线片显示为晚期改变,有全膝置换术指征者,不进入本路径。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护理常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指由多种因素引起关节软骨纤维化、皲裂、溃疡、脱失而导致的膝关节疾病。
临床表现为:早期:膝关节疼痛,多见于内侧,上下楼或站起时犹重,无明显畸形,关节间隙及周围压痛,髌骨研磨试验(+),关节活动可,X线表现(0~I级);中期:疼痛较重,可合并肿胀,内翻畸形,有屈膝畸形及活动受限,压痛,髌骨研磨试验(+),关节不稳,X线表现(II~III级);晚期:疼痛严重,行走需支具或不能行走,内翻及屈膝畸形明显,压痛,髌骨研磨试验(+),关节活动度明显缩小,严重不稳,X线表现(IV级)。
一、基础护理:1、病房保持安静、舒适,避免噪音,保证病人得到充足的休息2、用药护理:中药汤剂宜饭后服用,并注意观察服药后的反应,注意有无不良反应。
涂药时勿用力过度,以免皮肤损伤,并记录有无过敏、发热等症状。
患肢局部熏洗时勿烫伤。
3、饮食护理:(1).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吃蔬菜水果,忌生冷、发物及煎炸品。
(2).风、寒、湿者,应进食温热性食物,忌食生冷。
(3)热者,宜食清淡之品,忌食辛辣、肥甘、醇酒等食物,鼓励多饮水。
4、情志护理:耐心细致向病人讲述疾病治疗及康复的过程、注意事项,介绍同种疾病不同个体成功的例子,消除紧张和顾虑,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5、病情观察: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关节疼痛性质及持续时间并做好记录。
6、并发症护理(1)关节畸形:注意休息,适当进行一些活动,以保持关节的活动功能。
疼痛严重者应卧床休息,膝关节制动,软枕抬高下肢。
(2)股四头肌萎缩:行走时会有打软腿的现象,应嘱其防止摔倒。
(3)关节积液:置膝关节于屈曲5-10度的位置,减轻关节的压力,缓解疼痛。
7、康复治疗护理(1)中药熏蒸:患者卧于熏蒸床上,膝部置于蒸汽出口,用熏蒸罩罩住,每次20分钟。
适用于气滞血瘀、风寒湿痹、肝肾亏虚证。
每日1 次,7天一疗程,休息一天继下一疗程。
(2)艾灸:偏寒者局部艾箱灸,每次20分钟,一日一次;(3)物理疗法:中频治疗、超短波等。
膝关节炎诊断、膝关节镜检查及保守治疗我国45岁以上人群膝骨关节炎发病率达到 8%,60岁以上增加到10%。
并不是所有关节炎都要马上换关节,患者通过科学地保守治疗一般都能达到减轻或缓解临床症状的目的。
膝骨关节炎膝骨关节炎是一种退行性疾病,是由于关节软骨完整性破坏,滑膜的炎症及软骨下骨损伤而导致的关节疼痛、畸形与功能障碍。
膝骨关节炎的分期女性患病的发病风险明显高于男性,肥胖和超重、具有关节外伤史的人群也是膝骨关节炎的高危人群。
60 岁以上人群发病率超过 10%此外,膝关节周围肌肉萎缩、需要长期跪、蹲、屈膝动作或长期负重等特殊职业者、家族中存在关节炎的患者或存在肠道菌群紊乱等危险因素者也是膝关节的高危人群。
诊断满足诊断标准 1 +(2、3、4、5 条中的任意 2 条)可诊断膝关节骨关节炎膝骨关节炎的最显著的临床症状是膝关节疼痛、畸形和功能障碍。
应详细采集病史,包括发病时间,诱发因素、外伤情况、治疗经过及效果。
1、疼痛.早期疼痛轻或仅表现为不适感,活动后加剧,休息可缓解,晚期出现静息痛和夜间痛。
2、关节活动异常。
早期的关节活动协调性异常表现为关节打软和错位感,是由于关节面凹凸不平,关节稳定装置受损所致。
3、畸形和关节活动受限。
早期的关节活动受限是由肌肉保护性痉挛引起的,表现为清晨起床后或白天长时间不活动后,自觉关节僵硬,而稍活动后即可恢复正常,这种僵硬一般不超过30分钟。
膝关节僵硬,稍活动后缓解发展到晚期,肌肉痉挛的时间越来越长,导致肌肉及软组织结构性挛缩,使关节出现屈曲或内翻畸形,主动或被动关节活动均受限制,活动僵硬不适。
严重时关节活动过程中可闻及骨擦音,并出现关节积液。
关节内有游离体时可出现关节绞索。
查体。
膝关节骨关节炎早期查体可表现为内外侧关节间隙压痛、髌骨软骨面压痛,髌骨下摩擦感(+),关节活动受限以屈曲受限为主。
膝关节内翻畸形晚期则各方向活动均明显受限。
股四头肌萎缩,关节肿胀积液时,膝关节浮髌试验(+),可伴发关节畸形。
骨关节炎的临床分期方法及标准一、膝关节OA影像学分期分级标准1.膝关节OA X-ray表现(David区分法)a) 0 未见关节有异常;b) I 可疑关节内骨赘,关节间隙正常;c) II 肯定关节内骨赘,可疑关节间隙狭窄;d) III 少量关节内骨赘、硬化、囊性变,关节间隙狭窄;e) IV 关节内多发骨赘、硬化、囊性变,关节间隙严重狭窄或消失2. Kellgren & Lawrence分级标准分为5级:a) 0 级:无改变 b) I 级:轻微骨赘c) II 级:明显骨赘,但未累及关节间隙 d) III级:关节间隙中度变窄e) IV级:关节间隙明显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对OA的x线表现进行分期有助于我们对病情严重程度进行评估3.膝骨性关节炎放射学分类(Holden)a) I 级:关节间隙轻度变窄,很小的骨赘形成和轻微硬化 b) II 级:关节间隙中度变窄,中度的骨刺形成和中度硬化 c) III级:伴有硬化的骨对骨改变但没有骨缺失 d) IV级:严重硬化,关节间隙消失4.从X线片上可以将骨关节炎分为4期:a) 第一期:只有关节边缘骨质增生,关节间隙并不狭窄,说明关节软骨的厚度没有改变;b) 第二期:除有关节边缘骨质增生外,还有关节间隙变窄,说明由于磨损,关节软骨正在逐渐变薄;c) 第三期:除有上述变化外,还有软骨下囊性变,说明软骨下骨板亦因疾病的进展而累及。
软骨下囊性变可有程度上差别;d) 第四期:关节已经毁坏,出现屈曲挛缩,X形腿或O形腿,并有不同程度的骨缺损。
划分疾病的早中晚期,可参照X线片上的表现。
可以认为第一期属于早期病变,第二期与第三期的早期尚处于病变的中期,而第三期的后期与第四期处于病变的晚期。
*注:应该指出,X线分期往往轻于手术时发现,说明疾病的实际情况要比X线表现重些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在临床上将其分为四期(一)关节炎的发生前期,关节在活动后稍有不适,活动增加后伴有关节的疼痛及肿胀,在X线及CT检查上看不到明显软骨损害迹象。
膝痹病(膝关节骨关节病)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骨科专业委员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关节工作委员会《膝骨关节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 2015 年版)。
(1)初起膝关节隐隐作痛,屈伸不利,轻微活动稍缓解,气候变化加重,反复缠绵不愈。
(2)起病隐袭,发病缓慢,多常见中老年人。
(3)膝部可轻度肿胀,活动时关节常有咔嚓声和摩擦声。
(4)X线检查可见骨质疏松,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质硬化,边缘唇样改变,骨赘形成。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关节诊治指南》(2007年版)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1)临床表现:膝关节的疼痛及压痛、关节僵硬、关节肿大、骨摩擦音(感)、关节无力、活动障碍。
(2)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OA的X线特点表现为非对称性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囊性变,关节边缘骨质增生和骨赘形成;关节内游离体,关节变形及半脱位。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蛋白电泳、免疫复合物及血清补体等指征一般在正常范围。
伴有滑膜炎者可见C反应蛋白(CRP)及血沉(ESR)轻度升高,类风湿因子及抗核抗体阴性。
(4)具体诊断标准①近1个月内反复膝关节疼痛②X线片(站立或负重位)示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或)囊性变、关节缘骨赘形成③关节液(至少2次)清亮、粘稠,WBC<2000个/ml④中老年患者(≥40岁)⑤晨僵≤3 分钟⑥活动时有骨擦音(感)综合临床、实验室及X线检查,符合①+ ②条或①+ ③+⑤+⑥条或①+④+⑤+⑥条,可诊断膝关节OA 。
附:骨性关节炎的分级根据Kellgren和Lawrecne的放射学诊断标准,骨性关节炎分为五级:0级:正常;I级:关节间隙可疑变窄,可能有骨赘;II级:有明显的骨赘,关节间隙轻度变窄;III级:中等量骨赘,关节间隙变窄较明确,软骨下骨骨质轻度硬化改变,范围较小;IV级:大量骨赘形成,可波及软骨面,关节间隙明显变窄,硬化改变极为明显,关节肥大及明显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