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剧主要种类及特点
- 格式:doc
- 大小:215.00 KB
- 文档页数:10
各种剧种都有什么特征中国的戏曲剧种有非常丰富的多样性,每个剧种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风格。
下面我将对中国的三个地方戏剧剧种进行一些常识介绍,包括京剧、湖南花鼓戏和川剧。
1.京剧:京剧是中国著名的曲艺剧种之一,起源于北京。
它通过歌唱、说白、做功、舞蹈等艺术形式来表达故事,以其高亢激昂的唱腔和精彩的表演而闻名。
京剧的特点有:(1)精妙的表演技巧:京剧强调表演技巧的学习和传承,演员们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培训和训练,才能在舞台上展现出独特的技艺。
其中包括"三样"技艺,即唱腔、表演和化装。
(2)固定化的剧目结构:京剧常使用传统剧目,如《红楼梦》、《霸王别姬》等。
这些剧目有固定的结构,包括开场、唱段、才子钦仰、绝技、武戏、大对唱和结尾等。
(3)奇特的脸谱和服装设计:京剧的脸谱和服装设计非常精美,代表了剧中角色的性格和身份。
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脸谱和服装,如红色脸谱代表猛将,绿色脸谱代表忠诚的角色等。
2.湖南花鼓戏:湖南花鼓戏是湖南地区的一种表演艺术形式,以其独特的鼓乐和舞台表演而著名。
它有以下特点:(1)独特的鼓乐:湖南花鼓戏最为显著的特点是其独特的鼓乐。
其中的花鼓是演员最重要的表演道具,演员在表演中通过手中的花鼓击打出旋律,并配合舞台动作进行表演。
(2)丰富多样的舞台表演:湖南花鼓戏注重舞台表演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演员们通过精彩的舞蹈动作、娴熟的鼓乐演奏和声线的处理,将故事情节生动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3)热烈、欢快的剧情氛围:湖南花鼓戏通常以热烈欢快的剧情为主题,通过欢乐、轻松的方式传递情感和思想。
演员们在表演中常常要同时唱歌、演舞和击鼓,给观众带来了愉悦和享受。
3.川剧:川剧是四川地区的传统戏曲剧种,以其独特的唱腔、表演形式和戏曲人物而著称。
川剧的特点包括:(1)独特的唱腔和音乐:川剧特有的唱腔和音乐是其最大的特点之一、川剧的唱腔声线宏亮、深情激昂,演员们在表演中通过高昂嘹亮的唱腔表达角色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1、昆曲昆曲,又称“昆腔”、“昆剧”,是一种古老的戏曲剧种。
它源于江苏昆山,明中叶后开始盛行,当时的传奇戏多用昆曲演唱。
除了保持早期昆曲特色的南昆外,还在全国形成许多支脉,如北方的昆弋、湘昆、川昆等。
昆曲的风格清丽柔婉、细腻抒情,表演载歌载舞、程式严谨,是中国古典戏曲的代表。
2、高腔高腔,是对一种戏曲声腔系统的总称。
它原被称为“弋阳腔”或“弋腔”,因为它起源于江西弋阳。
其特点是表演质朴、曲词通俗、唱腔高亢激越、一人唱而众人和,只用金鼓击节,没有管弦乐伴奏。
自明代中叶后,它开始由江西向全国各地流布,并在各地形成不同风格的高腔,如川剧高腔、湘剧高腔、赣剧高腔等。
3、梆子腔梆子腔,是对一种戏曲声腔系统的总称。
它源出于山西、陕西交界处的“山陕梆子”,特点为唱腔高亢激越,以木梆击节。
然后,它向东、向南发展,在不同地区形成不同形式的梆子腔,如山西梆子、河北梆子、河南梆子、山东梆子等4、京剧京剧,也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
它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国剧”之称。
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
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
5、评剧评剧,清末在河北滦县一带的小曲“对口莲花落”基础上形成,先是在河北农村流行,后进入唐山,称“唐山落子”。
20世纪20年代左右流行于东北地区,出现了一批女演员。
20世纪30年代以后,评剧在表演上在京剧、河北梆子等剧种影响下日趋成熟,出现了白玉霜、喜彩莲、爱莲君等流派。
1950年以后,以《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秦香莲》等剧目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出现新凤霞、小白玉霜、魏荣元等著名演员。
现在评剧仍在河北、北京一带流行。
6、河北梆子河北梆子,即流行于河北、北京一带的梆子戏,它源于山、陕交界处的山陕梆子,经由山西传至河北,结合河北与北京方言而形成。
中国戏剧主要种类及特点一、京剧1.格调庄重:京剧追求庄重的格调,注重切合角色的身份和地位,通过咬文嚼字、端庄慢儿、大小调等表演手法,展现出高贵典雅的气质。
2.唱念做打:京剧以唱腔、念白、做功和打斗四种表演方式为主,唱腔极具音乐性,念白富有旋律感,做功表现人物形象,打斗热烈激烈。
3.精致细腻:京剧注重各个细节的表演,从脸谱的化妆到服饰的选择,从肢体动作到眼神表情,都力求精致细腻,丰富角色的内涵。
二、豫剧1.古朴沉稳:豫剧以其古朴纯朴的表演风格而闻名,演员在表演时注重体现人物的深情厚意,以沉稳的态度展示人物的性格与情感。
2.高昂豪放的唱腔:豫剧的唱腔豪放高亢,表现出戏剧性的张力和激情。
演员通过富有感染力的唱腔和高超的演技来表达角色的内心世界。
3.刀枪舞台:豫剧中经常出现武打动作,刀枪舞台成为豫剧的一大特色。
演员在舞台上通过战斗的动作和用具的运用,展示出激烈的战斗场面。
三、评剧1.生动活泼:评剧以其生动活泼的表演方式而闻名,演员以独特的语调和动作来展现角色的个性和情感,活跃了整个舞台氛围。
2.独特的旦角表演:评剧中的旦角表演以其独特的风格而受到观众的喜爱。
旦角演员通过细腻的表演来展现出女性角色的婉约、柔弱和细腻。
3.无穷的表演技巧:评剧中特别注重表演技巧的运用,如篇章(以评书为主),礼仪、听远、独轮车等,使整个表演更加丰富多样、娓娓动听。
四、黄梅戏1.柔美婉约:黄梅戏以其柔美婉约的情感表达而著称,演员通过细腻的唱腔和舞蹈动作,表现出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2.深厚的文化内涵:黄梅戏剧目多取材于古代文学作品,其中融入大量的传统文化元素,如儒家思想、民间传说等,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内涵。
3.浓烈民间色彩:黄梅戏源于江南民间,因此戏中常常出现平民百姓和民间故事,展现出浓烈的民间色彩和生活气息。
五、越剧1.婉约细腻:越剧以其婉约细腻的表演风格而著称,演员通过柔美的唱腔和灵巧的动作,展示出角色的内心感情和精神世界。
中国传统戏剧的特点
中国的传统戏剧历史悠久,如京剧、昆曲、豫剧、洪曲等种类繁多。
传统戏剧的特点主要如下:
1.强调演员技艺的表演方式
中国传统戏剧有自己独特的表演方式,演员需要经过长期的功夫学习
才能达到娴熟的表演水平。
表演时,他们通常会使用特定的表演技巧,如夸张、标准的动作、旋转等,打破自然的表演方式,让观众更能体
验戏剧的神秘气氛。
2. 重视唱腔的演唱
戏曲中的唱腔不同于普通歌曲,它更强调音韵的变化和感情表达。
唱
腔中有着多种变化,如上下声、平调、调子跳跃和滑音等等。
演员在
表演唱腔时,需要追求尽善尽美,以此来体现戏曲的深奥之处。
3. 厚重的戏曲服饰
中国传统戏剧还有其特有的戏曲服饰,这些服饰不仅栩栩如生,而且
十分夸张。
演出时演员身着不同的服装,来表现剧中人物的身份、职业、性格和特点,同时也锦上添花地为剧情增添了美感和强烈的视觉
冲击感。
4. 特定的舞台构造和宽大的表演面积
戏剧舞台构造通常都比较独特,一般都分为前后、左右、上下等多个
方向,让演员在表演的时候能够自由活动和变幻。
此外,传统戏剧的
表演面积比较宽广,使演员有更多的表演空间。
5. 独特的音乐与舞蹈
中国传统戏剧还追求了音乐与舞蹈的完美结合。
舞蹈通常获取剧情中
的特定场景来展现,通过舞蹈情节的展现形式更为直观、明了,与音
乐同步来让人产生更加流畅的感受。
综合来看,中国传统戏剧不同于其他艺术形式,它是一种国粹,
有完整的表演体系和传承方式,为保护和发扬这个民族瑰宝,需要广
泛的宣传和传承。
中国戏曲种类及特点第一篇:中国戏曲种类及特点中国戏曲种类及特点【京剧】京剧是我国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剧种。
它是由多种地方戏在北京汇聚、融合,发展而成的。
它从产生到现在约有一百四十年的历史。
清代乾隆以来,昆曲、弋阳腔、秦腔等曾先后进入北京。
1790年安徽著名艺人高朗亭率领有名的徽戏“三庆班”进入北京,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
以后,又有“四喜”、“春台”,“和春”三个徽班入京,和“三庆班”合称“四大徽班”,盛极一时。
此时,昆曲、京腔(弋阳腔入京后演化得名).·秦腔等逐渐冷落下来。
约于1830年湖北楚调(汉剧)也进入北京,汉剧和徽剧出于同一源流,因而时常合班演出,声腔上相互结合。
后来,徽班又吸收,溶化了昆曲、梆子、京腔的精华,在剧目,音乐,身段、服装、化妆方面都有所改革,再结合北京当地语言和风俗习惯,便逐渐形成了京剧。
当时称为“皮黄”,又名“京调”。
1850年前后,京剧在四大徽班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出现了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等著名演员,时称“老生三鼎甲”。
他们对京剧艺术的形成和发展有突出的贡献。
京剧艺术比其它剧种更突出了戏曲集中、概括和夸张的特点,形成了唱,做,念、打一套完整体系和统一风格,在舞台表演上富于鲜明的舞蹈性和强烈的节奏感。
一百多年来,京剧著名演员先后辈出,特别是不断涌现出许多杰出的表演艺术家,形成不同风格的流派,为京剧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成为京剧艺术的珍贵财富。
解放后,京剧艺术取得了巨大成就。
整理、改编、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传统剧目和新编历史剧,并成功地演出了许多现代题材剧目,为京剧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京剧艺术代表团还多次出国访问演出,轰动了世界艺坛。
【昆曲】昆曲是我国的古老剧种,约在元末明初形成于江苏昆山一带,又称“昆山腔”。
明代嘉靖时期杰出的戏曲音乐家魏良辅,对昆山腔进行了重大改革。
他吸收了南曲诸种唱腔和金元北曲中的音律唱法,以及江南的民间小曲等多种艺术成分,创造出一种轻柔委婉的“水磨腔”。
传统中国戏曲剧种的特点与风格中国戏曲是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表现形式。
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中国戏曲有着多种剧种,每一种剧种都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传统中国戏曲剧种的特点与风格。
一、京剧京剧是中国戏曲中最有代表性的剧种之一,以其高亢激昂的唱腔、丰富多彩的表演和独特的化妆、戏服而闻名于世。
京剧以它独特的旦、青、净、末四大行当为基础,塑造了一大批经典角色形象。
京剧在表演上,力求“文白兼备”,即既要具备文人雅士的优雅,又要有百姓喜闻乐见的通俗性。
另外,京剧曲调古朴庄重,旋律独特,给人以独特的艺术享受。
二、豫剧豫剧是中国传统戏曲中的一支重要剧种,源于河南地区,以其清新明朗的唱腔、细腻丰满的表演而著称。
豫剧在表演风格上更加注重细腻和真实感,通过细腻的表演和独特的唱腔,深入人心。
同时,豫剧的武打动作也非常精彩,以周到细腻的布局和技巧著称。
三、越剧越剧是浙江地区的一种戏曲剧种,以其婉转柔美的唱腔和精细的表演而受到广泛欢迎。
越剧注重艺术的细腻和精湛,演员通过婉转柔美的唱腔,将故事情节和人物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同时,越剧的表演还强调舞蹈和化妆的精美,使得整个演出更加具有观赏性和艺术性。
四、粤剧粤剧是广东地区的一种戏曲剧种,以精湛的唱腔和高超的表演技巧而备受推崇。
粤剧的唱腔刚中带柔,明快婉转,给人以独特的感觉。
粤剧在表演上更加注重舞台布景和服饰的精美,舞台布景的繁复和服饰的华丽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
五、湘剧湘剧是湖南地区的一种戏曲剧种,以其独特的“韵律足音”和“快板儿”而闻名。
湘剧注重唱腔的生动传神和表演的精湛技巧,通过独特的唱腔和表演形式,展现了湖南地区的民俗风情和独特的精神面貌。
以上是传统中国戏曲剧种的一些特点与风格,每一种剧种都有自己独特的表演形式和特点,都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通过欣赏戏曲剧种,我们不仅可以领略到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也可以深刻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中国戏剧种类】中国戏剧包括哪二类1、昆曲昆曲,又称“昆腔”、“昆剧”,是一种古老的戏曲剧种。
它源于江苏昆山,明中叶后开始盛行,当时的传奇戏多用昆曲演唱。
除了保持早期昆曲特色的南昆外,还在全国形成许多支脉,如北方的昆弋、湘昆、川昆等。
昆曲的风格清丽柔婉、细腻抒情,表演载歌载舞、程式严谨,是中国古典戏曲的代表。
2、高腔高腔,是对一种戏曲声腔系统的总称。
它原被称为“弋阳腔”或“弋腔”,因为它起源于江西弋阳。
其特点是表演质朴、曲词通俗、唱腔高亢激越、一人唱而众人和,只用金鼓击节,没有管弦乐伴奏。
自明代中叶后,它开始由江西向全国各地流布,并在各地形成不同风格的高腔,如川剧高腔、湘剧高腔、赣剧高腔等。
3、梆子腔梆子腔,是对一种戏曲声腔系统的总称。
它源出于山西、陕西交界处的“山陕梆子”,特点为唱腔高亢激越,以木梆击节。
然后,它向东、向南发展,在不同地区形成不同形式的梆子腔,如山西梆子、河北梆子、河南梆子、山东梆子等4、京剧京剧,也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
它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国剧”之称。
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
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
5、评剧评剧,清末在河北滦县一带的小曲“对口莲花落”基础上形成,先是在河北农村流行,后进入唐山,称“唐山落子”。
20世纪20年代左右流行于东北地区,出现了一批女演员。
20世纪30年代以后,评剧在表演上在京剧、河北梆子等剧种影响下日趋成熟,出现了白玉霜、喜彩莲、爱莲君等流派。
1950年以后,以《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秦香莲》等剧目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出现新凤霞、小白玉霜、魏荣元等著名演员。
现在评剧仍在河北、北京一带流行。
6、河北梆子河北梆子,即流行于河北、北京一带的梆子戏,它源于山、陕交界处的山陕梆子,经由山西传至河北,结合河北与北京方言而形成。
中国戏剧的种类中国戏剧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艺术形式之一,拥有丰富多样的种类。
下面将介绍一些中国戏剧的主要种类。
1. 京剧:京剧是中国戏曲的代表,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戏曲剧种之一。
京剧的表演形式独特,以唱、念、做、打为基本表演手段,融合了舞蹈、音乐、杂技和武术等元素。
京剧的剧本通常取材于历史故事和名著,演员的表演技巧要求高超,尤其以脸谱和唱腔的表现为特色。
2. 评剧:评剧起源于北方地区,是以评书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种戏曲剧种。
评剧的表演形式以念、说和唱为主,讲究抑扬顿挫、声情并茂,演员常常要通过表情、动作和声音的变化来描绘人物形象和情节。
3. 黄梅戏:黄梅戏是中国湖北地区的代表性戏曲剧种,流行于长江中下游地区。
黄梅戏以湖北方言演唱,音调柔婉动听,以歌唱为主要表演形式,以其独特的唱腔和表演风格而闻名。
4. 豫剧:豫剧是河南地区的主要戏曲剧种,流行于豫东、豫南和豫中地区。
豫剧的表演形式以唱为主,注重唱腔的表现力和舞台形象的塑造。
豫剧的剧本题材广泛,既有历史传奇,也有现实题材,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5. 粤剧:粤剧是广东地区的主要戏曲剧种,流行于广州、深圳等地。
粤剧的唱腔独特,以粤语演唱,音调婉转,富有变化。
粤剧以其细腻的表演和丰富的音乐元素而著名,被誉为“东方歌剧”。
6. 歌仔戏:歌仔戏是台湾地区的传统戏曲剧种,流行于潮汕地区。
歌仔戏的唱腔优美动听,以闽南语演唱,以其细腻的表演和多样的音乐形式而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
7. 川剧:川剧是四川地区的主要戏曲剧种,流行于成都、重庆等地。
川剧以其高亢激昂的唱腔和独特的变脸技巧而闻名,表演形式独特,富有强烈的地方特色。
以上是中国戏剧的一些主要种类,每种戏剧都有自己独特的表演方式和风格。
这些戏剧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也是世界文化的瑰宝,通过欣赏和传承这些戏剧,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希望中国戏剧能够继续传承发展,为人们带来更多的艺术享受。
各种剧种都有什么特征戏剧是一种通过演员扮演角色、通过对话和行动组织起来的艺术形式。
不同的剧种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风格。
下面将介绍一些著名的剧种及其特点。
1.京剧:京剧是中国戏曲中的代表,其特点是唱念做打,形体动作优美,面具多样。
京剧的表演形式包括唱、念、做、打、舞、背等。
唱指的是演员通过特殊的唱腔表达情感,念指的是以念白和念诗的方式进行对话,做指的是演员通过身体动作、面部表情来表达角色的性格特点,打指的是武术动作,舞指的是身体的舞蹈。
此外,京剧的脸谱也是其独特之处,不同颜色和图案的脸谱代表着不同角色的性格。
2.话剧:话剧是一种以对话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戏剧形式。
它从19世纪末在欧洲兴起,受到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戏剧理论的影响,强调真实性和自然性。
话剧的特点是对话自然流畅,注重现实生活的描绘,更加注重角色性格的刻画和情感的表达。
话剧通常以舞台为背景,通过舞台布景、灯光等手段来展现故事情节和场景转换。
3.歌剧:歌剧是一种结合了歌唱和戏剧表演的艺术形式。
它起源于意大利,广泛流行于欧洲和美国。
歌剧的特点是演员通过歌唱来表达情感和展示角色特点,舞台布景和服装非常讲究,以壮丽的场面和悲壮的情节为特色。
歌剧的音乐通常由交响乐队伴奏,以大合唱、咏叹调、二重唱等形式表达。
4.木偶戏:木偶戏是一种使用木偶来表演的戏剧形式,流行于世界各地。
木偶戏的特点是演员通过操纵木偶来表达情感和展示故事,通常使用人形木偶或动物木偶来扮演角色。
木偶戏通常伴随着音乐和对白,舞台布景和道具非常精致,使观众能够沉浸在一个幻想的世界中。
5.西班牙佛朗明哥舞剧:佛朗明哥舞剧起源于西班牙,是西班牙文化的瑰宝之一、它以独特的舞蹈、音乐和歌唱来表达情感和展示故事。
佛朗明哥舞剧的特点是快速的踏步、激烈的身体动作、强烈的情感表达。
它通常以吉他的伴奏为背景,通过舞者的身体语言和舞蹈动作来表现出西班牙风情和激情。
6.中国豫剧:豫剧是中国戏曲中的代表之一,流行于中国北方地区。
中国戏剧鉴赏
中国戏剧,源远流长,品种繁多,它是中国民族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瑰宝。
从古至今,中国戏剧不断发展,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剧种,如京剧、川剧、粤剧、豫剧等,这些剧种各有特色,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京剧是中国戏剧的代表剧种之一,它的表演艺术具有高度的技巧性,融合了唱、念、做、打等多种表现形式。
京剧的表演讲究的是“亮相”和“亮相与走台”的有机结合,通过这种表演方式,京剧演员能够将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此外,京剧的唱腔优美动听,有着独特的韵味和节奏感,深受观众喜爱。
除了京剧之外,川剧也是中国戏剧的重要剧种之一。
川剧的表演艺术风格独特,擅长通过变脸、喷火等特技来表现角色的情感和性格。
川剧的唱腔高亢激昂,富有激情,给人以强烈的视听享受。
同时,川剧的表演形式也十分多样,既有传统的戏曲表演,也有现代的舞美设计,使得川剧具有着非常高的艺术价值。
另外,豫剧也是中国戏剧的一颗璀璨明珠。
豫剧的音乐旋律优美,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
豫剧的表演风格朴实自然,贴近生活,给人以亲切感。
同时,豫剧的剧本多以民间故事和历史事件为题材,具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人文精神。
中国戏剧是中国民族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通过对中国戏剧的鉴赏,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民族精神的内核。
同时,中国戏剧也具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它能够带给观众无尽的美的享受和精神上的满足。
因此,我们应该珍视和传承中国戏剧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让它在新的时代里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
中国十大戏曲种类评剧:流行于北京、天津和华北、东北各省,它源自河北东部一带的“莲花落”,并吸收京剧、河北梆子、皮影、大鼓等音乐和表演发展而形成的。
这个剧种从农村进入城市后,受到话剧和京剧的影响演了许多新戏,擅于表现小市民生活。
唱词通俗易懂,唱腔口语化,吐字清晰易解,生活气息浓厚。
京剧:流行全国,影响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剧种。
它的前身为徽调,通称皮簧戏,曾一度称为“平剧”,后改称京剧。
表演上歌舞并重,融合了武术技巧,多用虚拟性动作、节奏感强,创造了许多程式性的表演动作。
演唱时讲究行腔吐字,念白具有音乐性,在唱、念、做、打方面自成京剧艺术体系,对各地剧种影响很大。
越剧:江南流行较广、深受群众欢迎的地方戏曲之一。
发源于浙江一带,即古越国所在地,故名越剧,已有七八十年的历史,是由说唱艺术“落地唱书”发展而成的。
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腔清悠婉丽,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极具江南地方色彩。
粤剧:我国南方一大剧种,流行于广东、广西及港澳、东南亚华侨聚居地区,唱念均用广州方言。
它以“梆簧”为基本曲调,同时又保留昆、戈、广腔并吸收广东民间乐曲和时调。
伴奏除用二弦、高胡、三弦、月琴等民族乐器外,还大胆地采用西洋乐器,如小提琴、萨克斯管等中低音乐器。
黄梅戏:安徽省地方剧种,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
流行于安徽、江西、湖北部分地区,以黄梅采茶调为主的民间歌舞基础发展而成。
初以演出“两小戏”、“三小戏”见长,后受青阳腔和徽调影响,逐渐发展为演出完本大戏。
它的唱腔保存民歌本色,委婉动人,在表演上保持载歌载舞的特点,生活气息浓厚。
秦腔:流行于我国西北地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的最大剧种。
因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又叫“梆子腔”,俗称“桄桄子”。
秦腔源于古代陕西、甘肃一带的民间歌舞,经历代人民的创造而逐渐形成,是相当古老的剧种。
昆剧:我国的古老剧种,又称昆山腔,流行于江苏昆山一带。
嘉靖年间戏曲音乐家魏良辅吸取海盐腔、戈阳腔的长处,对昆腔加以改革,创造闻名的“水磨腔”,使昆曲音乐获得很大的发展。
中国的戏种有哪些种类(中国的戏种有哪些类型)戏曲剧种是指中国不同种类的传统戏曲的特定称谓,且中国的戏曲种类丰富,主要有1、京剧:腔调以二黄、西皮为主,伴奏使用胡琴和锣鼓等,被称为中国国粹,是介绍和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中介;2、越剧:被称为第二国剧。
多用于抒情,唱腔优美动人,表演情真意切,具有江南灵秀之气。
题材多为“才子佳人”,流派繁多;3、黄梅戏:原名黄梅调、采茶戏,为安徽省的重要地方戏种。
唱腔淳朴,表演细腻,真实活泼;4、评剧:流传于中国北方,发展于河北滦县一带的小曲“对口莲花落”,分为东路和西路评剧;5、豫剧:起源于河南,唱腔铿锵有力,抑扬顿挫,行腔酣畅淋漓,有血有肉,擅长展现人物内心情感,广受欢迎。
6、秦腔:它是中国最古老的戏剧之一,起源于西周时期,成熟于秦朝,流行于我国西北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7、汉剧:中国汉族戏曲剧种、湖北省地方戏曲之一,俗称二黄,它为湖北的主要戏种之一。
8、皮影戏:它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老北京人都叫它为驴皮影,据史书记载,皮影戏始于稀罕时期,在唐朝时期达到顶峰,其发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9、花鼓戏:它是全国地方戏曲中同名最多的剧种,通常指湖南花鼓戏;10、傣剧:其发源于具有一定人物情节的傣族歌舞表演以及佛经讲唱,后吸收皮影戏、滇剧的艺术营养,逐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戏曲形式,此戏种受到很多人的喜爱以及欢迎。
中国的“戏种”有哪些?中国的“戏种”有豫剧、评剧、黄梅戏、越剧、京剧。
1、豫剧:豫剧,发源于中原。
是我国最大的地方剧种,居全国各地方戏曲之首。
豫剧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不断继承、改革和创新发展起来的。
与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并称中国五大剧种,汉族戏曲之一中国第一大地方剧种。
2、评剧:评剧,流传于中国北方,是汉族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是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剧种之一,位列中国五大戏曲剧种。
曾有观点认为是中国第二大剧种。
3、黄梅戏:黄梅戏,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起源于湖北黄梅,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
中国传统戏曲的介绍中国传统戏曲是中国特有的古老戏剧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源远流长,融合了音乐、舞蹈、戏剧、文学、武术等多种艺术形式。
中国传统戏曲在不同地域发展出各具特色的剧种,其中著名的有京剧、粤剧、豫剧、越剧、黄梅戏、评剧、秦腔等。
1.京剧(Peking Opera):京剧是中国最著名的戏曲剧种之一,起源于北京,是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
它结合了唱、念、做、打 (唱、白、舞、功)的表演形式,注重武打、舞蹈、唱腔和化妆。
京剧常以历史故事为题材,角色分为生、旦、净、末等行当。
2.粤剧(Cantonese Opera):粤剧是广东地区的戏曲剧种,以广州话为主要表演语言,曲调优美多变,表演形式多样。
粤剧重视歌唱,舞蹈和杂技等表演形式,以及独特的打击乐器伴奏。
3.越剧(Yu Opera):越剧是江苏地区的代表性剧种,源于苏州地区,以苏州话为表演语言。
越剧以其柔美细腻的唱腔和婉转优雅的表演风格而闻名,剧情多以浪漫爱情故事和历史传奇为主题。
4.黄梅戏(Huangmei Opera):黄梅戏主要流行于安徽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
其唱腔激越明快,以歌舞为主要表现形式,舞蹈动作简练优美。
5.其他剧种:中国传统戏曲还有许多其他的剧种,如豫剧(河南地区)、评剧1/ 2(北方地区)、川剧(四川地区)、闽剧(福建地区)等,各具特色,风格各异。
传统戏曲在表演形式、音乐、服饰、化妆、表演技巧等方面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反映了中国古老的文化传统和社会风貌。
虽然受到现代娱乐形式的冲击,但传统戏曲依然在文化传承、演出艺术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受到一定程度的重视和保护。
2/ 2。
中国戏曲的种类和特点中国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综合了音乐、舞蹈、戏剧和杂技等艺术门类的综合性表演形式。
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戏曲逐渐形成了不同的剧种,每一种戏曲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本文将介绍中国戏曲的种类和特点。
一、黄梅戏黄梅戏产生于安徽省休宁县和黄梅县一带,是中国戏曲的七大主流戏曲剧种之一。
其特点是以女子角色为主,唱腔柔和细腻,表演技巧细致入微,多以家庭琐事和爱情为主要题材。
黄梅戏的音乐和唱腔有着独特的地方风格,常常运用“三板”和“二八”调式,使唱腔富有变化和节奏感。
二、京剧京剧是中国戏曲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是随着清朝北京的发展而形成的。
京剧的音乐、唱腔、表演、化妆等方面都有独特的艺术特点,它以唱腔清晰、语调紧凑为主要特色,表演精湛、韵味深厚,常常运用夸张的动作和舞蹈来表现角色的情感和性格。
三、豫剧豫剧源于河南省,是中国戏曲中最具本土性的一种,它的唱腔和音乐风格独特,常常以喜剧为主要题材,表现出河南地区独特的乐观豁达和幽默风趣。
四、越剧越剧产生于浙江省嘉兴市,其特点是唱腔柔美、细腻,表演技巧细致入微,通常以女性为主角,多以家庭琐事、婚姻等为主要题材。
越剧通过细腻的唱腔和婉转的情感表达,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五、粤剧粤剧是广东、香港、澳门等地区的一种具有广泛影响的戏曲剧种,是中国戏曲中最具民间色彩的一种。
粤剧以唱腔优美动听、表演技巧独特、装束华丽为主要特点,常常以历史故事和侠义传说为主要题材,深受广东和华南地区观众的喜爱。
六、评剧评剧起源于北方,主要在山西、河北等地流行。
其特点是唱腔慢婉、音乐简朴,表演自然、真实,通常以历史故事和社会题材为主要题材。
七、昆曲昆曲是中国戏曲中的古老剧种之一,产生于明代,主要在江苏、安徽等地流传。
其特点是唱腔婉转、舞蹈表演独特,常常以历史经典和文学名著为主要题材,深受文艺爱好者的喜爱。
综上,中国戏曲是一种极具特色和丰富内涵的表演艺术,它的不同剧种各具特色,不仅反映了不同地域文化的特点,也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魅力。
中国戏曲的分类中国戏曲是中国独有的传统艺术形式,源远流长,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根据不同的表演特点和地域风格,中国戏曲可以分为京剧、豫剧、越剧、粤剧、川剧等多个类型。
下面将逐一介绍这些戏曲的特点和特色。
一、京剧京剧是中国戏曲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也是最受欢迎的一种。
它起源于北京,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演变,形成了独特的表演风格和艺术特色。
京剧以唱、念、做、打为主要表演元素,注重唱腔的音乐性和舞台动作的美感。
剧中的角色形象丰满、生动,服饰华丽、色彩鲜艳,给人以视觉冲击力。
京剧不仅在国内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也在国际舞台上赢得了声誉。
二、豫剧豫剧是中国戏曲中的一支重要分支,起源于河南地区,主要流行于豫、鲁、苏、皖等地。
豫剧以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艺术特色而闻名,它注重表演技巧的细腻和感情的真实,演员的表演动作流畅、自然,给人以亲切感。
豫剧的唱腔优美动听,常常以民间曲调为基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性。
三、越剧越剧是中国戏曲中的一种优秀剧种,流行于浙江、上海等地。
越剧以其细腻的表演风格和独特的唱腔而著称,它的表演形式多样,既有武打动作,又有舞蹈演出,给人以美的享受。
越剧的唱腔婉转动听,情感真挚,能够深入人心。
越剧的服饰和道具精美绝伦,给观众带来了视觉的享受。
四、粤剧粤剧是中国戏曲中的一种,起源于广东地区,流行于广东、香港等地。
粤剧以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粤语唱腔而闻名,它的表演形式多样,既有唱腔表演,又有舞蹈动作,给人以视听的双重享受。
粤剧的唱腔语调婉转动听,表演技巧独特,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性。
五、川剧川剧是中国戏曲中的一种,流行于四川、重庆等地。
川剧以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川腔唱腔而著称,它的表演形式多样,既有唱腔表演,又有武打动作,给人以多重的艺术享受。
川剧的唱腔音调豪放,表演技巧独特,能够充分展现川剧的独特魅力。
通过对以上几种中国戏曲的分类和特点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每一种戏曲都有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艺术特色,都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文化内涵。
民间戏曲分类标准1. 京剧京剧在我国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可大区目类当中京剧的影响远超。
其他系具有国际的称号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2. 越剧越剧的唱腔都非常温婉,主要是以抒情的形式为主,大多数都是唱,被人们称为中国歌剧。
在国内流传的很广,越寄予的服饰和妆容都比较贴近生活。
3. 黄梅戏黄梅戏是一种非常好听的戏曲类,起源于湖北黄梅,梅西的曲调温婉动人。
在海外都有很高的声誉,比如大家熟悉的天仙配女驸马等都是黄梅戏。
4. 豫剧豫剧的腔调铿锵有力,起源于河南开封,最具有代表性的曲目有花木兰,穆桂英挂帅。
预计在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5. 评剧著名的评剧杨三姐告状刘巧儿,华为,梅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即使平时不怎么听戏的人也都听说过这些曲目。
在我国华北东北地区非常流行。
6. 昆曲昆曲在江苏上海等地是非常流行的曲目,也是传统古老戏曲剧种之一,表演风格非常细腻。
唱腔带着江苏上海一带的口音。
7. 曲剧曲剧是我国传统的戏曲。
北京地区是非常流行的,表演形式很多样化,最具代表性的曲剧作品有妇女代表张桂芝,喜笑颜开等。
8. 越调越调是湖北省的传统戏剧唱腔,非常朴素声音,婉转曲调。
大气豪放,也具有乡土气息,最重要的是通俗易懂。
这也是他受欢迎的原因。
9. 吕剧吕剧在我国戏曲上面的影响力非常大。
在很多地区都是特别流行的表演形式非常丰富。
在唱功上面比较考验演员功底。
10. 沪剧沪剧就是上海地区的传统戏剧,唱腔十分委婉,曲调也很动听。
看过民国上海滩的电影的人,基本上沪剧都有所了解。
中华民族的传统戏剧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民族。
传统戏剧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承载了许多历史和社会的记忆。
本文将从京剧、黄梅戏和评剧三个方面介绍中华民族传统戏剧的特点和影响。
一、京剧京剧是中国最有代表性的传统戏剧形式之一,起源于北京,形成于清代。
它以唱、念、做、打的形式展现,融合了歌唱、舞蹈、话剧和杂技等艺术形式。
京剧的剧本多取材于历史典故和古代传说,以英雄豪杰和历史故事为题材。
京剧的表演特点独具一格:唱腔独特,分为京腔、胡腔等多个音调系统;行当丰富,演员需要学习打、唱、念、做等技巧;面谱艳丽,通过戏曲化妆来突出角色特点;动作夸张,舞台动作夸张而富有表现力。
京剧不仅是艺术形式,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表达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和艺术审美观念。
二、黄梅戏黄梅戏起源于中国湖北黄梅地区,是汉族传统地方戏曲剧种之一。
黄梅戏注重唱腔的独特性和感染力,其唱腔饱含了湖北民歌和地方民乐的风格。
剧情多取材于历史典故、民间传说和现实题材,塑造了许多质朴善良、勇敢坚强的角色形象。
黄梅戏以晋剧为基础,结合了其他地方戏剧元素,形成了独特的表演风格。
其中,唱腔清细婉转、具有很高的情感表达力,动作细腻而独具特色。
另外,黄梅戏还注重角色的塑造和服饰的设计,通过形态、色彩和图案来展现角色的身份和性格特点。
黄梅戏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地方文化底蕴,成为中国戏曲艺术中的一朵奇葩。
三、评剧评剧是中国传统戏剧的一种形式,起源于河北地区。
评剧以其独特的唱词、曲调和表演方式而著称,它是一种口头表演的形式,演员通过唱、念、说、做等方式将故事完整地表达给观众。
评剧的表演形式极富特色,演员经过多年的训练和学习,拥有声音宏亮、节奏响亮、音调抑扬顿挫的唱腔,这种唱腔别具一格。
同时,评剧还注重表演技巧,演员们通过动作、神态和语言的表达,将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评剧的音调抑扬顿挫,加上舞台上精湛的表演技巧,使评剧成为了中国戏曲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戏剧主要种类及特点京剧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1、谭派。
代表人物谭鑫培,专演老生。
2、余派。
代表人物余叔岩,演老生,以唱腔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
3、刘派。
代表人物刘鸿声,演老生,以嗓音高亢著名。
4、杨派。
代表人物杨小楼,演武生,讲究“武戏文唱”。
5、梅派。
代表人物梅兰芳,“四大名旦”之一,擅演青衣、花旦、刀马旦各种角色。
6、程派,代表人物程砚秋,“四大名旦”之一,演青衣。
他根据自己嗓音的特点,创造出一种幽怨婉转、若继若续的唱腔。
7、盖派。
代表人物盖叫天,以短打武生为主,武戏文唱。
8、言派。
代表人物言菊朋。
9、金派。
代表人物金少山,演花脸。
10、麒派。
代表人物周信芳(艺名麒麟童),演老生。
11、荀派。
代表人物荀慧生,“四大名旦”之一,演花旦。
12、尚派。
代表人物尚小云,“四大名旦”之一,主要演青衣。
13、马派。
代表人物马连良,三十年代同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合称“四大须生”。
主要地方剧种及其代表人物京剧:全国流行最广的剧种,有近二百年历史。
昆剧:也叫昆山腔、昆曲、昆腔。
编演《十五贯》、《墙头马上》、《李慧娘》等剧目,得到新生。
著名演员有俞振飞、华文漪、李淑君、张继青等。
越剧:流行于浙江、上海等地,约有五、六十年历史。
《西厢记》、《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等剧目流传很广。
著名演员有袁雪芬、范瑞娟、傅全香、徐玉兰、王文娟、张桂凤、徐天红、金采凤等。
河北梆子:流行于河北省以及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的部分地区,清代乾隆年间由山西梆子传入河北逐渐演变而成。
著名演员有韩俊卿、银达子、金宝环、张淑敏、裴艳玲、张惠云、赵鸣岐、周春山、齐花坦等。
评剧:流行于北京市、内蒙古自治区和华北、东北各省。
著名演员有小白玉霜、喜彩莲、新凤霞、魏荣元、席宝昆、李忆兰、马泰等。
豫剧:也叫河南梆子、河南高调,流行于河南全省和陕西、山西、河北、山东、安徽、湖北的部分地区。
著名演员有常香玉、陈素贞、崔兰田、马金凤、牛得草等。
秦腔:流行于西北各省。
著名演员有刘毓中、刘箴俗。
晋剧:也叫中路梆子,流行于山西中部。
主要演员有丁果仙、牛桂英、郭凤英、冀美莲等。
川剧:流行于四川全省及云南、贵州的部分地区。
著名演员有张德成、贾培之、周慕莲、阳友鹤、陈书航等。
粤剧:流行于广东全省、广西部分地区以及东南亚华侨居住区。
历代著名演员有李文茂、邝新华、马师曾、红线女等。
汉剧:也称汉调,流行于湖北及河南、陕西、湖南、广东、福建等省。
著名演员有陈伯华、吴天保等。
黄梅戏:流行于安徽及江西,湖北部分地区,源于湖北黄梅一带的采茶歌。
著名女演员严凤英在唱腔和表演上有新的创造。
1、昆曲昆曲,又称“昆腔”、“昆剧”,是一种古老的戏曲剧种。
它源于江苏昆山,明中叶后开始盛行,当时的传奇戏多用昆曲演唱。
除了保持早期昆曲特色的南昆外,还在全国形成许多支脉,如北方的昆弋、湘昆、川昆等。
昆曲的风格清丽柔婉、细腻抒情,表演载歌载舞、程式严谨,是中国古典戏曲的代表。
2、高腔高腔,是对一种戏曲声腔系统的总称。
它原被称为“弋阳腔”或“弋腔”,因为它起源于江西弋阳。
其特点是表演质朴、曲词通俗、唱腔高亢激越、一人唱而众人和,只用金鼓击节,没有管弦乐伴奏。
自明代中叶后,它开始由江西向全国各地流布,并在各地形成不同风格的高腔,如川剧高腔、湘剧高腔、赣剧高腔等。
3、梆子腔梆子腔,是对一种戏曲声腔系统的总称。
它源出于山西、陕西交界处的“山陕梆子”,特点为唱腔高亢激越,以木梆击节。
然后,它向东、向南发展,在不同地区形成不同形式的梆子腔,如山西梆子、河北梆子、河南梆子、山东梆子等4、京剧京剧,也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
它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国剧”之称。
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
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
5、评剧评剧,清末在河北滦县一带的小曲“对口莲花落”基础上形成,先是在河北农村流行,后进入唐山,称“唐山落子”。
20世纪20年代左右流行于东北地区,出现了一批女演员。
20世纪30年代以后,评剧在表演上在京剧、河北梆子等剧种影响下日趋成熟,出现了白玉霜、喜彩莲、爱莲君等流派。
1950年以后,以《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秦香莲》等剧目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出现新凤霞、小白玉霜、魏荣元等著名演员。
现在评剧仍在河北、北京一带流行。
6、河北梆子河北梆子,即流行于河北、北京一带的梆子戏,它源于山、陕交界处的山陕梆子,经由山西传至河北,结合河北与北京方言而形成。
它保持了梆子腔以梆击节的特点,唱腔高亢激越,善于表演悲剧情节。
河北梆子著名剧目有《蝴蝶杯》、《辕门斩子》、《杜十娘》等。
7、晋剧晋剧,又名“中路梆子”,系由山西、陕西交界的山陕梆子发展至山西,结合山西语言特点而形成。
现流行于山西中部及内蒙、河北一带。
它保持了梆子腔以梆击节的特点,音乐风格在高亢之余,也有柔婉细腻的一面。
表演通俗质朴。
著名剧目有《打金枝》、《小宴》、《卖画劈门》等.8、蒲剧蒲剧,又名“蒲州梆子”,系由山西、陕西交界的山陕梆子发展而成,一说此即为原来的山陕梆子。
现流行于山西西南部及陕西、河南一带,在声腔上近似于秦腔,语言也用陕西方言。
著名剧目有《挂画》、《杀狗》、《杀驿》等。
9、上党梆子上党梆子,山西四大梆子之一,系由山西西南部的“蒲州梆子”发展而成,流行于山西东南部上党一带。
其声腔除梆子腔外,也兼唱昆曲、皮黄、罗罗腔等。
剧目有《三关排宴》、《东门会》等。
10、雁剧雁剧,也称“北路梆子”,由“蒲州梆子”发展而来,流行于山西北部及河北张家口、内蒙古一带。
据说它对河北梆子的形成有很大影响。
剧目有《血手印》、《金水桥》等。
11、秦腔秦腔,陕西省地方戏,也叫“陕西梆子”,是最早的梆子腔,约形成于明代中期。
其表演粗犷质朴,唱腔高亢激越,其声如吼,善于表现悲剧情节。
剧目有《蝴蝶杯》、《游龟山》、《三滴血》等。
12、二人台二人台,流行于内蒙古、山西及河北张家口一带的戏曲剧种,在内蒙民歌及山西民间小调基础上形成,后来又吸收晋剧的表演成份而渐渐成熟。
表演生活气息浓郁,曲词通俗。
剧目多为表现农村生活的小戏,如《走西口》、《五哥放羊》等。
13、吉剧吉剧,流行于吉林省的戏曲剧种。
20世纪50年代在东北“二人转”的基础上发展而成,曲调轻快、词句通俗、表演质朴火爆,剧目有《燕青卖线》、《包公赔情》等。
14、龙江剧龙江剧,流行于黑龙江地区,20世纪50年代在东北“二人转”、拉场戏、影戏及当地民歌基础上形成,表演轻松幽默,曲词通俗。
剧目有《双锁山》、《荒堂宝玉》等。
15、豫剧豫剧,又称“河南梆子”。
明代末期由传入河南的山陕梆子结合河南土语及民间曲调发展而成,现流行于河南、河北、山西、山东等省份。
原有豫东调、豫西调、祥符调、沙河调四大派别,现以豫东、豫西调为主。
出现过常香玉、陈素珍、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等著名旦角演员。
剧目有《穆桂英挂帅》、《红娘》、《花打朝》、《对花枪》和现代戏《朝阳沟》等。
16、越调越调,河南地方剧种,流行于河南及湖北北部地区,因以“四股弦”为主要伴奏乐器,所以也称“四股弦”。
音乐为板腔体为主,也唱曲牌。
著名演员有申凤梅等。
剧目有《收姜维》、《李天保招亲》、《诸葛亮吊孝》等。
17、河南曲剧河南曲剧,河南省地方剧种,流行于河南省及湖北西北部地区,由曲艺“河南曲子”发展而成。
唱腔轻柔婉转,以悲剧内容见长。
剧目有《卷席筒》、《陈三两》、《花亭会》等。
18、山东梆子山东梆子,山东省地方剧种,流行于山东荷泽一带,因其地古称“曹州”,故又名“曹州梆子”。
此梆子系由山陕梆子经由河南再传入山东,历经变化而形成。
主要剧目有《墙头记》等。
19、吕剧吕剧,山东省地方剧种,流行于山东中部及江苏、河南一带。
20世纪初由民间说唱艺术“山东琴书”发展而成,1950年定名为“吕剧”。
吕剧表演富于生活气息,通俗质朴,唱腔曲调简单,易学易唱。
所以吕剧在广大农村影响很大。
剧目有《王定保借当》、《小姑贤》和现代戏《李二嫂改嫁》等。
20、淮剧淮剧,江苏省地方剧种,流行于江苏、上海及安徽等地区。
它起源于江苏民间小戏,后又吸收徽剧的艺术因素而逐渐发展成熟。
其表演粗犷朴素。
剧目有传统戏《女审》、《三女抢板》和新编戏《金龙与蜉蝣》等。
21、沪剧沪剧,流行于上海一带的地方剧种,源于上海浦东的民歌,后形成上海滩簧调,又受到苏州滩簧的影响。
20世纪30年代以文明戏的形式在上海演出,并定名为沪剧。
剧目多为现代题材,如《啼笑姻缘》、《罗汉钱》、《芦荡火种》等。
22、滑稽戏滑稽戏,流行于江苏、上海、浙江等地的戏曲剧种。
源于上海的“独角戏”,后发展为滑稽戏,曲调驳杂、表演滑稽。
主要剧目有《三毛学生意》、《一二三齐步走》等。
23、越剧越剧,流行于浙江一带的地方剧种。
它源出于浙江嵊县的“的笃班”,1916年左右进入上海,以“绍兴文戏”的名义演出。
先以男演员为主,后变为以女演员为主。
1938年后,使用“越剧”这一名称。
194 2年以袁雪芬为首的越剧女演员对其表演与演唱进行了变革,吸收话剧昆曲的表演艺术之长,形成柔婉细腻的表演风格。
出现袁(雪芬)派、尹(桂芳)派、范(瑞娟)派、傅(全香)派、徐(玉兰)派等众多艺术流派。
越剧剧目有《祥林嫂》、《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五女拜寿》、《西厢记》等。
24、婺剧婺剧,流行于浙江金华一带的地方剧种,又名“金华戏”。
它是一个多声腔剧种。
其声腔由高腔、昆曲、滩簧、徽调等组成,各有其剧目及表演特色。
剧目有《僧尼会》、《牡丹对课》、《断桥》等。
25、绍剧绍剧,流行于浙江绍兴、宁波一带的地方剧种,形成于明末。
以“三五七”、“二凡”为主要声腔,表演上以武戏见长,风格粗犷、朴实。
剧目有《三打白骨精》、《龙虎斗》、《吊无常》等。
26、徽剧徽剧,流行于安徽、江苏等地区的戏曲剧种,形成于清代中期,系多声腔的剧种,主要声腔为拔子、吹腔、二黄,也兼唱昆曲、高腔和西皮。
1790年,徽班进京为乾隆庆寿,后演变为京剧。
剧目多为历史题材,如取材于《三国演义》的《水淹七军》等.27、黄梅戏黄梅戏,起源于安徽的戏曲剧种,流行于安徽、江西及湖北地区。
它的前身是黄梅地区的采茶调,清代中叶后形成民间小戏,称“黄梅调”,用安庆方言演唱。
20世纪50年代在严凤英等人的改革下,表演日趋成熟,发展成为安徽的地方大戏。
著名剧目有《天仙配》、《牛郎织女》、《女驸马》等。
28、闽剧闽剧,流行于福建地区的戏曲剧种。
兴起于明中叶,到清代时已基本形成,只是规模较小。
20世纪初爱京剧影响规模渐大,声腔基本完备,包括逗腔、洋歌、江湖、小调和板歌五种。
剧目有《炼印》、《天鹅宴》等。
29、莆仙戏莆仙戏,福建地方戏,旧称“兴化戏”,明中叶时已完全成熟,流行于莆田、仙游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