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习篇
- 格式:doc
- 大小:20.00 KB
- 文档页数:1
学习论语心得体会五篇篇一:学习《论语》的心得体会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意思是说:“学了做人处事的道理,并在适当的时候印证练习,不也觉得高兴吗?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相聚,不也感到快乐吗?别人不理解你,而你并不生气,不也是君子的风度吗?”短短的几句话,包含了做人、做事、交友、处世的道理。
在论语中,孔子表达的“学”,不仅仅是读书学知识,而是泛指学习做人处事的道理。
孔子一生热爱学习,而且乐此不疲,一直到了晚年还刻苦钻研非常深奥难懂的《周易》,故有“韦编三绝”的美传。
《论语》中对于教育思想方面的内容对我启发很大。
在教育对象的选择上,他主张“有教无类”,不分贵贱、贤愚,机会均等。
用今天的话来说,孔子非常尊重学生。
在教育的方法上,孔子主张“因材施教”,重视诱导式的启发教育,触类旁通,强调在实行启发诱导的基础上必须注意循序渐进。
本学期我所教的课文中,讲的就是孔子与学生的故事,再次重读孔子的《论语》,让我再次接受了教育。
在教育的培养目标上,孔子认为进行教育的目的除了用仁义礼净化人们的灵魂,协调人们的社会行为之外,其重要的目的在于培养具有仁义之心的“仕”、“君子”,以为当时的社会服务,这就是他著名的“学而优则仕”的思想。
读孔子的《论语》,让我想到了我们今天的教育教学实际,发现孔子的很多教育思想在今天仍被继续沿用,仍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一部经典著作。
如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讲了,提出了“学”是“思”的基础,“思”又能使“学”不断深化和扩大,阐明了学和思的辨证关系,就是我们今天常说的学思结合。
再如今天的因材施教、写作参考循序渐进、举一反三等这些教学原则、方法在《论语》中都能寻找到痕迹,除了教学,孔子关于做人也有自己的独树见解。
关于论语学习文章5篇论语》这部书,教给我们很多处世的方法,做人的规矩。
这些道理看起来很朴素。
让我们一起随着论语,一起跨越千年时空,找寻孔老夫子留给我们的智慧。
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关于论语学习文章,希望对你有用!关于论语学习文章1童年时读《论语》,不知其意,体会不到妙处;少年时读《论语》,觉得蛮值得荒唐言,认为它早已不适用于现代社会;而今我再次捧起《论语》的时候,对千年古人的智慧油然起敬。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我反复品味着这句话,说不出的意蕴在心中环旋。
一直以来,我认为学习是功利的,学习就是为了找一份好的,体面的工作。
我把学习当做任务一样完成,久而久之,觉得学习很累,很有负担。
但是当我几天没有学习之后,莫名的空虚感围绕在我身旁,感觉自己已经退化成动物,没有了思想。
于是我读了一些书,读完之后,内心无名的欣慰。
是啊!时常学习,这难道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吗?“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读来五味杂陈,孔子告诫了人们几千年的“诚信无价”,现在我们仍然陷在诚信危机的泥沼中不能自拔。
为什么我们的老祖先告诫了我们几千年,我们还是处在诚信的危机之中呢?人如果没有信用,就像牛车没有輗,马车没有軏一样,是行走不了的。
在我从小的学习中早已熟知这样的道理,可一旦出现了要舍我利益而维护诚信时,我们犹豫了,我们想到了如果舍掉我们的利益,那么我们会处在什么样的境地之中生活,最后我们选择了舍信求利。
但是我们却在这一过程中的得到了很多痛苦和惩罚:朋友的疏远,亲人的离开,社会的混乱,我们自身的健康……“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这是一句份量何其重的警告啊!“子曰:‘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
”读到这句话时,只是慨叹古代的外交辞令要经过多少人的心血和付出!当再读这句话时,心中更是敬佩:治理一个国家需要有一整套严谨的系统流程,需要有严密的制度和人们各司其职,这样,国家才能顺利运行进而国泰民安。
论语学而篇16则原文
摘要:
一、学习的重要性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二、学习的态度和方法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夫子哂之。
三、学习的目的和价值
1.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2.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3.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四、家庭伦理与孝道
1.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2.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正文:
《论语》学而篇主要论述了学习的目的、态度、方法和价值,以及家庭伦
理和孝道。
文章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提醒我们要在温故知新的基础上,不断思考,才能达到为师的境界。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保持积极的态度,乐于向他人请教,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智慧。
文章还提到,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成为有德行、有才能的人,从而为社会和国家作出贡献。
在家庭伦理方面,我们要尊敬父母,孝顺父母,不远游,如有必要出门,也要让父母知道我们的去向。
在与人交往中,我们要讲诚信,以忠诚和信誉为原则,与朋友互相扶持,共同进步。
《论语》学而篇1.子z ǐ 曰yu ē:“学xu é 而ér 时sh í 习x í 之zh ī ,不b ú 亦y ì 说yu è 乎h ū?有y ǒu 朋 p éng 自z ì 远yu ǎn 方f āng 来l ái ,不b ú 亦y ì 乐l è 乎h ū?人r én 不b ù 知zh ī ,而ér 不b ú 愠y ùn ,不b ú 亦y ì 君j ūn 子z ǐ乎h ū?”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2.有y ǒu 子z ǐ 曰yu ē :“其q í 为w éi 人r én 也y ě 孝xi ào 弟t ì,而ér 好h ào 犯f àn 上sh àng 者zh ě,鲜xi ǎn 矣y ǐ ;不b ú 好h ào 犯f àn上sh àng,而ér 好h ào 作zu ó 乱lu àn 者zh ě ,未w èi 之zh ī 有y ǒu也y ě 。
君j ūn 子z ǐ 务w ù 本b ěn ,本b ěn 立l ì 而ér 道d ào生sh ēng 。
孝xi ào 弟t ì 也y ě 者zh ě ,其q í 为w éi 人r én 之zh ī 本b ěn 与y ǔ?” 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
《论语》学习篇章及译文论语学习篇章及译文学习篇1. 学而第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第一》)这一章主要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
孔子说,学习是一种持续不断的过程,我们应该时常温习所学的知识。
他还提到了朋友从远方来访,让人感到快乐,说明交流与分享也是学习的一部分。
最后,孔子提到了不被他人了解而不生气的态度,表明这是一个君子应有的品质。
2. 为政第二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为政第二》)这一章讲述了如何做一个有德行的政治家。
孔子比喻为政以德就像北辰一样,它固定在天空中,而其他星辰都围绕它而存在。
这意味着一个政治家应该有高尚的品德和道德准则,以引领并影响其他人。
3. 八佾第十一孔子曰:“八佾舞于庙,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论语·八佾第十一》)这一章主要讲述了孔子对仪式和礼节的看法。
孔子认为即使八佾舞在庙宇中举行,它仍然是可以忍受的。
这是因为八佾舞是一种重要的仪式活动,代表着尊重和敬意。
通过这个比喻,孔子告诫人们要重视仪式和礼节,并以此来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译文1. 学而第一孔子说:“学习并不仅仅是掌握知识,而是要不断地学以致用。
有朋友从远方来,也是一种快乐。
人们不理解你,你也不会生气,这才是一个真正的君子。
”2. 为政第二孔子说:“做政治家要以德行为根本,就像北辰一样。
北辰固定在天空中,其他星星都围绕它而存在。
这意味着一个政治家应该有高尚的品德,以引领和影响他人。
”3. 八佾第十一孔子说:“八佾舞在庙宇中举行,我们应该能够忍受它。
如果连这个都不能忍受,那还有什么是不能忍受的呢?”。
序孔子非常重视学习。
他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知识的关键是要发自内心地喜爱它,这是学习的真正动力。
他不希望大家一味死读书,成为一个书呆子,而是“学而时习之”,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
他还说,做学问一定要虚心,要多向有知识人道德的人请教,而不必在意对方身份或地位的高低。
[原文] 一xuéér shíxízhī学而时习之zǐyuēxuéér shíxízhībùyìyuèhū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注释]子:《论语》中“子曰”的“子”都是孔子的学生对孔子的敬称。
时:时时,经常。
习:演习,复习。
说:同“悦”,高兴。
[译文]孔子说:“学过之后能按时温习,不是很高兴的吗?[练习题]1请你认真把原文抄一次,不用抄拼音。
2 你觉得下面故事中的彬彬的想法对吗?如果不对,你能劝说他改正吗?彬彬是个聪明的孩子,考试成绩也还可以,于是他对同学说:“学习是很简单的事,只要课上听好就行了,作业做不做无所谓的。
”你是怎么想的呢?3.通过学习本则,你认为应该怎样学习?你这样做了吗?[课外拓展]1 名句欣赏①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三国志》②人的天才只是火花,要想使它成熊熊火焰,哪就只有学习!学习。
——高尔基③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
——苏轼④重复是学习之母。
——狄更斯⑤学会学习的人,是非常幸福的人。
——米南德2 古诗欣赏读书[宋]陆九渊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
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
注释1)慌忙:匆匆忙忙,急于求成。
(2)涵泳:边吟诵边思考,慢慢琢磨消化。
(3)权:暂且。
(4)切身:对己有关系之处。
译文读书最忌讳的是急于求成,若能细细加以琢磨,必有无穷的兴味。
不能理解的地方不妨暂且放在一边,但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却要抓紧思考。
3 故事链接孔子学琴话说孔子年轻的时候,曾向鲁国一位叫师襄子的乐官学琴,这位乐官名襄,被人尊称为襄子,师不是他的姓,而是周朝对乐官的称呼。
《论语》学而篇原文、译文及感悟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不断地学习新的东西,并按时去练习和实践,不也是非常高兴的事情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很远的地方来,不也是非常快乐的事情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也不去怨恨别人,不也是一位有修养的君子吗?"感悟:孔子在这里提出了在精神层面上对人生至关重要的三件事情,一是学习,二是交友,三是自处。
这三件事处理好了,人生就会快乐。
先说学习。
孔子最看重学习,对学习的重要性反复强调。
学习可以带给你终身的持续不断地快乐。
孔子所说的"学",主要指道德修养、立身处世方面的学问。
学习了之后,一定要不断地练习和实践,这样才能真正理解掌握,才能让道德修养成为自己的习惯,才能让学到的道理在实践中发挥作用。
再说交友。
人生之成功常常得益于几个或一群好友,人生之快乐也常常来自一两个知己或一群好友。
要多向先辈,向有成就的人去请教,去学习。
再说处世。
当别人不了解自己,不欣赏自己的时候,不能怨天尤人,要多找找自己的原因,并且努力坚持下去。
自己是否幸福,取决于自己,不在外人如何评价,更不能奢求于外。
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译文:有子说:"那种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人,却喜欢触犯上级,是很少见的;不喜欢触犯上级却喜欢作乱的人,更是从来没有的。
有德行的人总是力求抓住这个根本,根本建立了便产生了仁道。
孝敬父母、敬爱兄长,大概便是仁道的根本吧!”感悟:父母疼爱子女是物种延绵的生物本能,而孝顺父母需要提倡和教育。
孝悌是"为仁”的基础,求"仁"应该从孝悌做起。
孝悌之于社会和人生的双重意义,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它们最终合二为一。
当更多的人成为品行高尚的君子,社会必然会形成良风美俗。
第一章论语学而篇zǐyuēxuéér shíxízhībùyìyuèhūyǒu péng zìyuǎn fāng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有朋自远方lái búyìlèhūr én bùzhīér búyùn búyìjūn zǐhū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注释】子:《论语》中“子曰”的“子”都是孔子的学生对孔子的敬称。
时:时时,经常。
习:演习,复习。
说:同“悦”,高兴。
愠(yùn):恼怒,怨恨。
【大意】孔子说:“学了,又经常复习它,不也是高兴的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快乐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yǒu zǐyuēqíwéi rén yěxiào tìér hào fàn shàng zhěxiǎn yǐ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bùhào fàn shàng ér hào zuòluàn zhěwèi zhīyǒu yějūn zǐwùběn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běn lìér dào shēng xiào tìyězhěqíwéi rén zhīběn yú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注释】有子:孔子的学生,姓有,名若。
弟:同“悌(tì)”,弟弟尊敬、善事兄长称为“悌”。
好(hào):喜欢。
犯:冒犯,抵触,违反。
学习《论语》的心得体会范文(16篇)学习《论语》的心得体会范文(精选16篇)学习《论语》的心得体会范文篇1我们交朋友一定要善交益友,远离损友,学习论语心得。
所谓【益者三友工【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是孔子【论语。
季氏第十六】。
最近我翻阅了学习论语方面的书籍,才得到了进一步的认识。
益友之一:直直是正直,直率,直言不讳。
一个正直的人,会受到朋友的欢迎和尊敬。
和正直的人交朋友,我们会受到他的人格的影响,从而使我们做人有责任感,说真话,做实事,对于任何事物,既心态平和又坚持原则,这样,能给我们带来许多财富:友谊,信任,钦佩和尊重。
人类之所以充满希望,其原因之一就在于人们对正直具有一种近乎本能的识别能力而且不可抗拒地被它所吸引,所以孔子说正直的朋友是好朋友。
由此可见,【友直】就是朋友为人正直,坦荡,没有谄媚之色,没有奉承之心,这样的人是能够成为好朋友的,我们要和这样的人做朋友。
益友之二:谅友谅,就是诚实的朋友。
看到的是什么,就说什么;心里头怎么想的,就让它怎么表达出来,这是诚实的表现。
诚实最主要的在于不假不欺,这里的不是内不欺己,外不欺人。
诚实的人,言行一致,不文饰,不虚美,胸怀坦荡,光明磊落,诚实的人总是以真实的一面出现在朋友面前,不管什么人,也不管什么时候。
所以诚实的人总能嬴得朋友的信任。
我们通常把【诚实】与【可信】联系起来说,这其中【诚实】是前提、是原因,【可信】是结果。
诚实是一切品德的基础,和诚实的人交朋友,我们的心灵是妥帖的,是安稳的,我们的人格也会得到升华。
益友之三:多闻多闻,就是见闻广博,知识面宽,它常和【博学】一起出现。
博学多才是在广泛涉猎后的开阔思想下研究、寻求突破口,是在博览群书后高屋建新,产生新发现、新观点,心得体会《学习论语心得》。
博学多闻的人,在事业上屡有建树,因为他们知识丰富胸襟远大,思路开阔,不但不会死守条条框框,而且,有明确的目标和犀利的目光,更不会盲目行事,和这样的人交朋友会增长我们的'见识,丰富我们的知识。
《论语》学习心得12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讲话致辞、报告体会、合同协议、策划方案、职业规划、规章制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report experience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career planning,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论语》学习心得12篇下面是本店铺收集的《论语》学习心得12篇,供大家参考。
论语学习《论语》关于学习的论述论语学习《论语》关于学习的论述论语学习篇一《《论语》关于学习的论述》《论语》关于学习的论述《论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份宝贵文化遗产,它的内容很广泛,记载了孔子关于政治、哲学、教育、伦理、文学、艺术和道德修养各方面的言论。
作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创建的儒家思想不仅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思想和文化传统有着深刻的影响,对世界也有很大的影响。
在以儒家思想为特征形成的儒学文化圈里,新加坡、日本、韩国等国家以及香港、台湾等地区,无论在经济还是文化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俗话说:半部《论语》治天下!现在有人说半部《论语》可修身!《论语》记载了孔子的思想和言行,反映了早期儒家思想的基本面貌,从中我们不仅可以充分了解孔子和早期儒家的自然观,社会道德理想,以及教育、艺术等方面的主张,而且可以真切感受孔子和早期儒家的政治智慧与生存智慧。
孔子以一种无与伦比的洞察力,把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看的格外分明,对人心、人性的善与恶有着透彻的理解,而对于为人处世、治国安邦,孔子更是满腹经纶。
其中孔子关于学习方面论述更是精辟.关于学习的态度。
孔子很重视学习态度,强调要终身好学不厌。
他肯定孔圉敏而好学,而且谦虚地说自己都没有做到学而不厌。
他还特别提倡互相学习的态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种乐,是与朋友相互学习,研讨之乐,是增长学识之乐。
最可贵的是孔子提倡不耻下问的精神,他肯定了学生孔圉不耻下问的精神,其实他自己就是楷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人当然不会都是强于己的人。
只要有善者,就要从之,对于不善者要引以为戒,改正自己也有的缺点。
这里指出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
传说孔子曾向郯子、苌弘、师襄、老聃等人学习,他就是一个虚心求教善于学习的人,所以才成为古今闻名的大教育家。
关于学习的方法。
第一、二、三、五则都谈到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强调温习的重要。
孔子的时代,教的功课有礼、乐、射、御,所以不仅有温习,还有实习,要实际操作。
学习《论语》的心得8篇学习《论语》的心得8篇《论语》中有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告诉我们,学习知识并不仅仅是学习一遍,更重要的是要经常温习,巩固知识。
同时,要把学习当作一个充实自己的过程,怀着愉快的心情去对待它。
学习《论语》的心得精选篇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其意思是: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这是孔子的自我报告,为什么孔子在谈到为政,要作自我报告呢?孔子是七十二岁死的。
他用简单几句话,报告了自己一生的经历,艰苦奋斗的精神。
他的身世很可怜,父亲去世的时候他还有一个半残废的哥哥和一个姐姐,对家庭,他要挑起这担子来,他的责任很重。
他说十五岁的时候,立志作学问,经过十五年,根据他丰富的经验,以及人生的磨炼,到了三十岁而立”。
立就是不动,作人做事处世的道理不变了确定了,也就是个人的价值观确定了。
这个人生非走这个路子不可。
但是这时候还有怀疑,还有摇摆的现象,“四十而不惑”,到了四十岁,才不怀疑,但这是对形而下的学问人生而言。
还要再加十年,到了五十岁,才“五十而知天命”。
天命是哲学的宇宙来源,这是形而上的思想本体范围。
到了“六十而耳顺”的道理就是说,自十五岁开始作人处世,学问修养,到了六十岁,好话坏话尽管人家去说,自己都听得进去而毫不动心,不生气,你骂我,我也听得进去,心里平静。
注意!心里平静不是死气沉沉,是很活泼,很明确是非善恶,对好的人觉得可爱,对坏的人,更觉得要帮助改成好人,要这样平静,这个学问是很难的。
然后再加十年,才“从心所欲”。
西方的文化就是自由,但下面有一句很重要的话:“不逾矩”。
我们上街去看看,这家包子做得好,就拿来吃,“从心所欲”嘛!行吗?要“不逾矩”。
人与人之间要有一个范围。
第一章论语学而篇zǐyuē xuéér shí xízhī bù yì yuèhūyǒu péng z ìyuǎn fāng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有朋自远方lái bú yì lèhūr én bùzhī ér bú yùn bú yìjūn zǐhū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注释】子:《论语》中“子曰”的“子”都是孔子的学生对孔子的敬称。
时:时时,经常。
习:演习,复习。
说:同“悦”,高兴。
愠(yùn):恼怒,怨恨。
【大意】孔子说:“学了,又经常复习它,不也是高兴的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快乐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yǒu zǐ yuē qí wéi rén yě xiào tìér hào fàn shàng zhě xiǎn yǐ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bù hào fàn shàng ér hào zuò luàn zhě wèi zhī yǒu yějūn zǐwùběn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běn lìér dào shēng xiào tìyě zhě qí wéi rén zhī běn yú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注释】有子:孔子的学生,姓有,名若。
弟:同“悌(tì)”,弟弟尊敬、善事兄长称为“悌”。
学习《论语》的心得体会(精选5篇)学习《论语》的心得体会(精选5篇)当我们对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时,就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工作和学习。
到底应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是为大家的学习《论语》的心得体会(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遍观《论语》最有名的,莫过一那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句话说明了孔子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时隔数千年,仍然值得我们学习。
尤其是,其中重视相互学习,相互切磋和重视修身律己的观念,不管对学术界还是普通国人更要重视和提倡的,正所谓: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道。
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礼记学记》)记得,我是在初中学到这句话的,因为课本中那节《论语十那么》。
而其中的第一句,就是学而时习之,由教科书的安排中,可见这句话的地位之一斑。
论语不是一部由单独一人完成的著作,而是由孔子他的弟子们合力编撰而成的,所以,在《论语》中,不但有子曰,还有曾子曰,子夏曰,有子曰,等等。
当中,曾子曾经曰过,一句很著名的话,他说啊,我每天都要屡次反省我自己:替别人谋划操办却不尽心尽力吗?同朋友交往却不讲诚信吗?对老师所传授的学业没有好好温习吗?这就是著名的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了。
《周易》说:君子以反身修德。
现在也常说,批判与自我批判。
自古以来,以省三,省吾,省身命名的人很多,由此可见曾子这句话的影响力之深远了。
是为金玉良言也。
上述两句,是我在《论语学而》中,最为喜爱的,故有感而发。
当然,这不是《论语学而》的精华的全部,也不是《论语》的全部精华,不可一概而论之。
已经读《论语》两三个星期了,仅仅读完《论语》中的第一篇《学而》。
也许有人要问我,你为什么读的那么慢?给我两三个星期,我都可以读几百万字了!对此,我也不想争辩什么,于《论语》而言,有人可以在一个星期里一口气读完,也有人宣称一辈子都读不完,哪怕他已经读《论语》读到可以背了。
第一章论语学而篇zǐ yuēxuéér shí xízhībù yìyuèhūyǒupéngzìyuǎn fāng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有朋自远方lái bú yì lè hūr én bù zhīér búyùn bú yì jūnzǐ hū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注释】子:《论语》中“子曰”的“子”都是孔子的学生对孔子的敬称。
时:时时,经常。
ﻫ习:演习,复习。
说:同“悦”,高兴。
ﻫ愠(yùn):恼怒,怨恨。
【大意】孔子说:“学了,又经常复习它,不也是高兴的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快乐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yǒu zǐ yuē qí wéi rén yě xiào tìér hào fàn shàng zhěxiǎnyǐ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bùhào fàn shàng ér hào zuòluànzhě wèi zhīyǒu yě jūnzǐ wù běn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běn lìér dào shēngxiào tìyě zhě qí wéi rén zhī běn yú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注释】有子:孔子的学生,姓有,名若。
弟:同“悌(tì)”,弟弟尊敬、善事兄长称为“悌”。
好(hào):喜欢。
关于论语的学习心得范文关于论语的学习心得范文精选3篇(一)《论语》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其中蕴含了丰富的道德、伦理和人生智慧。
通过学习《论语》,我不仅对古代圣贤的思想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得到了一些宝贵的学习心得。
首先,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重要性。
在《论语》中,孔子强调了持续学习的重要性,只有不断地反复学习和练习,才能真正掌握知识。
这告诉我,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坚持和努力。
因此,我已经养成了每天学习一定时间的习惯,无论是阅读书籍还是听取他人的经验,都能不断地充实自己。
其次,我也从《论语》中学到了做人的原则和道德准则。
《论语》中有很多关于仁义道德的论述,告诉我们如何正确对待他人,如何处世守礼。
例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让我明白了待人处事要用心体谅他人,不要做出自己不愿接受的行为。
同时,《论语》中还有许多关于修身养性的观点,教导人们如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些观点在我日常生活中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此外,《论语》给了我很多对人生的启示。
孔子对于人生的思考和教诲让我深思。
他通过对“仁”的探讨,告诉我们在人生中要注重关爱他人,追求精神的提升。
他的言行激发了我对于人生的热爱和追求,让我明白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学习《论语》,我不仅加深了对古代智慧的理解,也在现实生活中得到了一定的启迪和指导。
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继续运用《论语》中的智慧,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和素质,做一个有道德、有责任感的人。
关于论语的学习心得范文精选3篇(二)学习《论语》的过程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体验。
通过阅读和思考,我对这些古代智慧的思想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首先,《论语》中的思想非常精辟而又实用。
孔子及其弟子们提出了很多关于人生、道德、政治和教育等方面的观点和教导。
这些观点非常贴近生活,并且具有长远的价值。
例如,孔子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不要对别人做自己不希望别人对自己做的事情。
这是一种非常基本的道德观念,但是在实践中却常常被忽视。
学习论语心得体会(精选17篇)学习论语篇1《论语》是我国的经典作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著作。
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
”可见论语在历代的统治者心目中的地位了。
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思想统治中国近20xx年。
《论语》当然也就稳坐了20xx年的宝座。
直至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提出“打倒孔家店”的,《论语》的地位才开始动摇。
文化大革命时期深刻的“批林批孔”,更进一步瓦解了儒家思想对人们的束缚,《论语》从此埋没人间。
《论语》究竟是什么内容?为什么他被古人视为经典,而后又成为所谓“封建统治者的工具”呢?怀着这些疑问,我漫步于《论语》的花园,尝试着去感受其中的奥秘。
粗看《论语》,不过是一本语录,和《毛主席语录》没什么差别。
可细细品来,孔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思想、人生观、世界观、教育理念等几乎都包含在语录的字里行间。
《论语》里最常见的词汇,无非是中庸、君子、礼仁云云。
中庸却是《论语》里最容易理解的而最难做到的。
中庸指的是“对人处事采取不偏不倚、调和折衷的态度”。
这种思想体现了当今北京居民的“忍”文化。
对中庸的字面理解就是:惹不起躲得起、始终保持中立。
这固然是好的,能避免许多不必要的争端,但过度的“忍”却能使一个民族沉睡,古代中国的发展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据。
中庸是儒家的为人之道,体现了儒家学派的软弱性。
君子是一个意义深刻的词。
从小就听说什么“君子动口不动手”、“观棋不语真君子”等,感觉君子就像个呆呆的人似的。
事实上,君子就是孔子他们儒家学派的一种自称,是理想的“中庸”的人。
比如“君子不器”、“先行其言而后从之斗”,都体现了君子的优良品质。
与君子相对的当然就是小人了,小人并非是坏人,只是素质没有君子高罢了。
《论语》花了相当篇幅直截了当的阐明君子和小人的不同点,如“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然而,君子的物质地位往往与小人相差甚远。
毛泽东说过:“小人累君子,君子当存慈悲之心以救小人。
学习篇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说:“学习经常复习,并加深印象,取得好成绩,不是一件高兴的事吗?有自己的好朋友从远方来相会,不也是一件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误会了自己,自己并不生气,不就是君子吗?)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说:“我每天多次的反省自己:帮别人做事情是否尽心尽力了呢?与朋友交往是否做到诚实守信了呢?老师教的知识是否认真复习了)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
习旧的知识,而在其)中获得新的体会,这样的人可以做别人的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知道
傻学,却不思考,就会惘然无知。
只知道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疑惑不解)
5、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
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智慧)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