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习题5(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66.50 KB
- 文档页数:4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练习题答案
1-5: B(问的是统一不是建立) C(书中第三页插图) D(第三页最后一段,第5.6行) B(“混南北为一区”强调的是统一) B(问的是原因)
6-10:A(第2.3页) B(问到根本目的,一般情况都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D(第3页左侧文字部分) A(指的就是隋因大运河而灭亡,但至今仍旧流淌不息,南北船只航行,故选A) C(金榜,科举时期殿试录取的榜)
11-12:D(它突出的是从隋开始及以后,与之前如东晋时期相比较,平民子弟做官增加的原因,这期间应是发生了哪些变化,找不同、发生变化的) A(第4页,最后两行)
二.
1.(1)选拔官员注重门第和出身,不注重才能,世家大族的子弟通过门第即可进入仕途。
(书中第3页,书中有答案,就不要用自己的话编了)
(2)科举制度。
隋文帝注重考察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正式确立。
(两个问,先问的制度,有同学落下了没写;第二问问的隋文帝和隋炀帝,不要只答一个,而且答案要写全了)
(3)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实质、本质、根本目的)
2.(1)隋朝大运河隋炀帝(第三页)
(2)洛阳(第三页)
(3)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第三页)意义: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目的、意义,这是两个问)。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参考答案【学习任务一:隋朝的统一】1.581年、杨坚(隋文帝)、大兴2.589年,隋灭陈,完成统一3.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学习任务二:开通大运河】1.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2.605年开始开凿、隋炀帝3.洛阳;涿郡;余杭4.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学习任务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1.隋炀帝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确立2.(1)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2)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3)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4)推动了教育的发展【学习任务四:隋的灭亡】1.隋的暴政2.江都1.【答案】C【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含嘉仓是隋朝在洛阳修建的当时最大的国家粮库”,可知材料体现出隋朝的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储备的粮食比较充足,因此这一遗址的发现最能佐证隋朝社会经济的繁荣,C项正确;589年,隋朝灭掉了南方的陈朝,统一南北,实现国家大一统,与题干信息“含嘉仓是隋朝在洛阳修建的当时最大的国家粮库”不符,排除A项;隋朝开通的大运河,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与题干信息“含嘉仓是隋朝在洛阳修建的当时最大的国家粮库”不符,排除B项;隋朝人民赋税沉重,与题干信息“含嘉仓是隋朝在洛阳修建的当时最大的国家粮库”不符,排除D项。
故选C项。
2.【答案】C【详解】“因有科举制度,所以能够逐渐将等级铲平;因有科举制度,所以人民向学的,不带劝勉而增多”说明科举制度为普通士人做官参政提供了机会,C项正确;科举制度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增强了封建政权的统治基础,并非“严重削弱了封建政权的统治基础”,排除A项;科举制度通过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有才学的世家子弟可以入仕,排除B项;科举制度选拔人才的依据是考试成绩,并非出身地位高低,排除D项。
故选C项。
3.【答案】B【详解】据材料“隋开皇十四年,大旱,人多饥乏,是时仓库盈溢,竟不许赈给,……隋文不怜百姓而惜仓库。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练习题(新课标人教版附答案)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1. 581年,外戚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
589年灭掉南方的割据政权陈朝,统一全国。
2 .隋统一后,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知识点二开通大运河3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下令开凿大运河。
4.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
知识点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5 .隋文帝即位后,注重考查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6 .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7 .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
知识点四隋朝的灭亡8 .残暴的统治导致了大规模农民起义。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盛极一时的隋朝随之灭亡。
9. 材料一魏晋时创立九品中正制,由中央特定官员,按出身、品德等考核民间人才,分为九品录用。
但魏晋时代,世族势力很大,常影响中正官考核人才,后来甚至所凭准则仅限于门第出身。
于是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现象。
10.材料二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四月,诏令文武官员有职事者,可以“孝悌有闻” “德行敦厚”“结义可称”“文才秀美”等10科举荐人才。
……大业年间,隋炀帝还设置明经、进士二科,并以“试策”取士。
11 .材料一所提及魏晋时选官的主要依据是什么?你认为这种方法有什么弊端?依据是门第出身。
这种制度造成门第出身较高的人,即使不学无术也可以当官,面普通人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也很难步入仕途。
12. 材料二中的这种选官方法是什么制度?与材料一中制度的相比哪种更好?请说明你的理由。
科举制。
材料二中的科举制更好。
因为科举制度使门第出身较低的读书人,可以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通过科举考试入仕作官,可以起到选拔人才的作用。
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13. 科举制创立的意义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练习题一、选择题1.“自西晋永嘉之乱,中国境内的分裂战乱达三百年之久,至此□□□再造统一之局,并下开李唐的盛世”。
“□□□”处应是(A)A. 隋文帝B. 隋炀帝C. 唐高祖D. 唐太宗2.有这样一个王朝:历经二世而亡,却繁荣一时,并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重要的政治制度,这个朝代是( A )A.隋朝B.唐朝C.宋朝D.元朝3.隋朝虽然短暂,但在历史上却留下了光彩的一页,这里的“光彩”指的是( A )①统一全国②开凿大运河③创立科平制④民族关系融洽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4.假如古人评论说“隋炀帝此举,为其国促数年之祚(国运),而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仁而有功.”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功”是( A )A.大运河大大促进南北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B.大运河解决了北方缺水问题C.大运河巩固了隋朝的统一D.大运河方便了帝王的游玩5.隋朝末年,家住余杭的一位商人想通过最便捷的方式去洛阳,他选择的出行方式应是( C )A、乘汽车B、坐轿子C、乘船D、坐火车6.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读书人参加人才选拔的考试制度。
这种不论出身和门第,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的制度,最早出现在(C)A. 秦朝B. 西汉C. 隋朝D. 唐朝7.隋朝的建立者是( D )A.杨广B.杨勇C.杨业D.杨坚8.“他在位期间成功地完成了统一,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局面;他改革制度,注重吏治;他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使国家安定,经济繁荣。
”这位皇帝应该是(B)A. 汉武帝B. 隋文帝C. 隋炀帝D. 唐玄宗9.隋朝最终完成国家统一是在: ( B )A.581年B.589年C.605年D.608年10.隋统一南北的历史条件是( B )①南北朝后期北方民族大融合②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交通③东晋南朝时江南经济发展④东晋南朝时北人南迁A.①③B.①②C.③④D.②③11.历史上把隋文帝统治时期成为“开皇之治”主要是因为:( D )①隋文帝励精图治,改革制度,注重吏治。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习题(总3页)-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单项选择题1、隋朝建立于( )A.581年 B.582年 C.508年 D.907年2.隋文帝是( )A.杨广 B.杨勇 C.杨坚 D.杨业3.隋朝在我国历史上最重要的贡献( )A.统一南北 B.创立科举制度 C.开通大运河 D.创立三省六部制4.下列属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建造的水利工程有()①都江堰②长城③大运河④赵州桥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5.隋朝大运河共分四段,自北向南分别是()①永济渠②通济渠③邗沟④江南河A.④①②③B.②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④③②①6.穿越时光隧道,今天北京的一个商人在隋朝时要乘船要到都城经商,如图所示,他要经过大运河的()A.永济渠 B.通济渠 C.邗沟 D.江南河二、多项选择题1.隋朝在位皇帝有( )A.杨坚 B.杨广 C.杨勇 D.杨业2.隋朝的大运河连接了下列哪些河流( )A.海河 B.淮河 C.黄河 D.长江3.隋朝统一南北的条件是( )A.大运河的开凿,使南北经济发展差距缩小B.南方经济发展,使南北经济发展差距缩小C.北方的民族大融合,使南北对峙的民族矛盾逐步消失D.科举制度的正式成立三、非选择题右图是隋炀帝时开通的古代世界最长的大运河的三点四段的简单示意图,请回答(1)ABCD分别指大运河的哪一河段(2)EFGH分别指什么地方(3)从大运河的开通,你有什么体会四、隋朝开通大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他们谁说的对你怎么看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A2、C3、C4、C5、C6、A二、多项选择题1、AB2、ABCD3、AC三、非选择题(1)A永济渠 B通济渠 C邗沟 D江南河(2)E涿郡 F余杭 G洛阳 H长安(3)体会: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大运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大运河的开通是隋朝国力强盛的体现。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练习一、单选题1.“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是对我国古代哪一历史现象的高度评价()A. 赵州桥的修建B. 大运河的开凿C. 指南针用于航海D. 市舶司的设立2.饱受争议的扬州曹庄隋炀帝墓高票入选2013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
下列说法与隋炀帝无关的是()A. 在位期间开凿了一条贯穿南北的大运河B. 灭掉了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统一了全国C. 统治后期暴虐无道,引发了大规模农民起义D. 正式设置进士科,按照考试成绩选拔人才3.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A. 加强南北交通B. 巩固隋朝在全国的统治C. 巡游享乐D. 为了加强南北经济交流4.如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A. ①建立隋朝②灭亡陈朝③开通运河B. ①灭亡陈朝②建立隋朝③开通运河C. ①开通运河②建立隋朝③灭亡陈朝D. ①建立隋朝②开通运河③灭亡陈朝5.秦朝和隋朝这两个封建王朝之间的相似之处有()①都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实现大统一②都修筑了保存至今的大型工程③存在时间都很短暂④都开创了影响深远的政治制度。
A. ①②④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6.假如你是一位唐朝的读书人,从江南的余杭(今杭州)经水路赴洛阳赶考。
一定要经过下列哪一段运河()A. 永济渠B. 通惠河C. 通济渠D. 广通渠7.公元589年南北重归统一。
在这一过程中隋朝灭掉的最后一个政权是()A. 宋B. 齐C. 梁D. 陈8.《百家讲坛》的“隋唐历史”系列节目,假如由你来主讲,下列题目中最适合的是()A. B.C. D.9.隋朝是个短命王朝,仅传二世即亡,你认为隋朝灭亡的最根本原因应该是()A. 权臣当道B. 隋炀帝的暴政C. 土地兼并严重D. 隋末农民起义10.隋朝建立的方式是通过()A. 农民起义推翻旧政权B. 少数民族入侵C. 世袭继承D. 外戚政变夺取政权11.下列各项对隋朝的评价,准确的有()①是一个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朝代②是一个结束分裂、统一中国的王朝③封建经济开始呈现繁荣局面④暴政导致其灭亡。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与灭亡练习题(含答案)第1课隋朝的统⼀与灭亡1.结束魏晋南北朝长期分裂局⾯,重新统⼀全国的标志性事件是()A.秦灭六国B.西晋灭吴C.隋灭陈朝D.元灭南宋2.隋朝时开凿的⼤运河不仅是南北交通的⼤动脉,也是世界上的伟⼤⼯程之⼀。
这条运河的中⼼是()A.长安B.涿郡C.余杭D.洛阳3.古⼈评论⼤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渠。
”这体现出⼤运河的作⽤是()A.巩固了隋朝的统治B.⽅便了隋炀帝南巡C.加强了南北经济联系D.加强了北部的边防4.有唐朝官员说:“国家取⼠,远法前代,进⼠之科,得⼈为盛。
”材料反映的选官制度正式确⽴于下列哪位皇帝在位时()A.隋⽂帝B.隋炀帝C.唐太宗D.唐⽞宗5.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A.开通⼤运河B.统治者的酷虐残暴C.农民起义的打击D.修建国家粮库6.在美国学者迈克·哈特所著的《影响⼈类历史进程的100名⼈排⾏榜》⼀书中,隋⽂帝排⾏第82位。
下列哪些内容是隋⽂帝⼊选的原因()①他统⼀全国,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顺应了统⼀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②他采取⼀系列措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隋朝国⼒强盛③他下诏开通了贯通南北的⼤运河,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化交流④他创⽴进⼠科,标志着科举制度的正式确⽴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7.隋朝时,⼀批牡丹花从洛阳沿⼤运河运到余杭,依次经过的河段是()①通济渠②邗沟③江南河④永济渠A.①②③④B.④①②C.①②③D.①②8.孟德斯鸠在评价中国某⼀制度时指出:“皇帝通过考试等途径选拔官吏。
凡是具有真才实学的⼈,不论出⾝如何,都有通过考试成为官吏的机会。
”下列对该制度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B.扩⼤了官吏选拔的范围C.削弱了皇帝在选官和⽤⼈上的权⼒D.推动了教育的发展9.有⼈说:“隋朝,犹如⼀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
”下列对“流星”的理解,正确的是()A.繁荣⽽短暂B.实现了统⼀C.统治者残暴D.⼤运河开通10.隋朝⼤运河,全长两千多千⽶,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隋的统一1.隋的建立:581年,____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__ __。
2.隋的统一(1)时间:____年,隋朝灭陈,统一全国。
(2)意义: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3.隋朝经济的繁荣(1)原因①经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②政治: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2)表现: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
(3)地位: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易混易错隋朝建立后,统一了全国。
(×)提示:581年,杨坚建立隋朝。
589年,隋朝灭掉南方的陈,结束了分裂割据的局面,统一全国。
【问题思考】隋朝完成统一的原因是什么?(1)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2)北方民族交融,江南经济发展。
(3)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陈朝统治腐败,力量衰弱。
二、开通大运河1.目的:加强__ __,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2.时间、人物:605年,____。
3.中心、起始点:以为中心,北抵,南至。
4.长度及地位:全长2 700多千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5.四个组成部分(自北向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6.作用: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1.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重,不太注重才能。
2.过程(1)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察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选拔人才的制度。
(2)隋炀帝时,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3.意义: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4.影响: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约1 300年。
易混易错科举制诞生的标志是隋文帝创立分科考试。
(×)提示:科举制诞生的标志不是隋文帝创立分科考试,而是隋炀帝时期创立进士科。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同步练习(含答案)一、选择题1.唐代诗人皮日休有诗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开凿“此河”的皇帝是()A.秦始皇B.隋炀帝C.唐太宗D.明太祖2.我国古代的伟大工程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蕴含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与精神底蕴.隋朝时开通的贯通南北、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工程是()A. 都江堰B. 大运河C. 赵州桥D. 明长城3.隋朝如同一颗流星划过中国历史的天空,短暂而耀眼.下列属于隋朝时期创立的制度或修建的工程建筑有()①科举制②大运河③赵州桥④都江堰.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4.“他在位期间成功在统一了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局面,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国家安定,人民的负担较轻,经济繁荣.”他在1978年美国学者麦克•哈物所著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排行第82位,这位在西方人眼中影响深远的中国皇帝是()A.秦始皇B.汉武帝C.隋文帝D.唐太宗5.比较中学习并归纳共同点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下列关于隋朝和元朝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是()①都结束了政权并立局面,完成全国统一②都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建立的政权③都修建了大运河,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④都进行了制度的创新,加强了中央集权.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6.工程和建筑是文明的载体.下列对图片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图1是明朝为了防御匈奴而修建的城防工程B.图2是隋朝时开凿的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C.图3是清朝时开始营建的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D.图4是唐朝时李春主持建造的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大型石拱桥7.2014年是中国大运河“申遗”之年,苏州共有4条运河故道(山塘河,上塘河,胥江,环古城河)和7个点段(盘门,山塘历史街区含虎丘岩寺塔,平江历史街区含全晋会馆,宝带桥,吴江运河古纤道)获得申遗成功.其中,苏州运河故道,属于隋朝大运河四段中的()A.永济渠B.通济渠C.邗沟D.江南河8.下面是某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史时制作的一段政权更迭的年代标尺,其中①处建立的是()A.隋朝B.唐朝C.北宋D.明朝9.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公元6世纪80年代,中国重归统一时的皇帝是()A.隋文帝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10.“西周以镐京为首都,洛邑为陪都…后代凡是都长安的政权,多以洛阳为陪都,凡都洛阳的政权,常以长安为陪都…”可以为此论断作注脚的时期是()A.三国时期B.隋唐时期C.两宋时期D.明清时期11.揭示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
隋朝的统一于灭亡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汉唐时期,东亚某国曾倾心学习中国先进文化,推动了社会的进步;19世纪中期,该国又全面学习西方,进行改革,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
该国是A.俄国B.日本C.美国D.德国【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7世纪,日本效仿隋唐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进行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它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19世纪中期,日本又通过明治维新,学习西方,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
故选B。
2.隋唐时期有一大“发明”,它否定按门第选官,为布衣(平民)提供了做宰相、公卿的机会。
这一“发明”是( )A.世袭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科举制【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文字材料题,考查的是隋唐时期重要的政治制度—科举制。
它创立于隋朝,发展完善于唐朝,不问出身,用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吏,使很多出身卑微且有真才实学的人得以入仕做官、参与政治最终改变自己的命运。
材料中答案A是古代选举人才的方式,B是西周时期的政策,答案C是秦朝的制度,故选答案D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科举制的创立。
3.制度创新是巩固统治的有效保证。
下图反映的隋唐时期的重要政治制度是A.分封制B.三省六部制C.郡县制D.行省制度【答案】B【解析】根据图片信息集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是隋唐时期实行的三省六部制的政治制度。
A项分封制是西周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C项是秦朝时期实行的制度;D项是元朝时期实行的制度。
故选B。
4.科举制自隋唐以来一直为封建统治者所沿用,有人认为科举制有利于选拔人才;也有人认为科举制之于人才的毁灭比焚书坑儒还严重。
下列对科举制在我国历史上所起作用的评价,其中较为客观的是A.为国家培养人才作出了重大贡献B.西方学者说:中国这条人仕道路标志着与西方的一大差别C.宋代以前基本上起积极作用,以后尤其是明清弊端丛生D.科举制钳制了人们的思想,为皇帝培养了一批忠实的奴仆【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以前(隋唐时期)的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科举制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第1课隋朝的统一和灭亡(答案见后)一、单项选择题1. “成由勤俭败由奢”,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下列哪位皇帝的作为不能体现出这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A. 汉文帝B. 隋文帝C. 隋炀帝D. 汉武帝2.小强和爸爸都是历史迷。
一天,小强让爸爸猜我国古代的一位皇帝,他给出如下提示词:开通大运河、创立进士科、暴君。
爸爸给出的正确答案应该是()A. 隋炀帝B. 隋文帝C. 晋惠帝D. 秦始皇3. 城市的发展见证历史的变迁。
下列古代城市中,作为当时王朝的都城,见证了公元589年中国重归统一的是()A. 余杭B. 长安C. 涿郡D. 江都4.考古学家发现,含嘉仓遗址面积40多万平方米,有数百个粮窖,其储备的物资和粮食可供应全国五六十年。
这段材料意在说明隋朝()A. 政治清明B. 民族融合C. 经济发展D. 国富民强5. 小李家住隋朝大运河的中心地点,那么他是()A.长安人B. 洛阳人C. 余杭人D. 涿郡人6. 隋朝后期,如果有一批牡丹从洛阳沿河运往余杭,需要依次经过()A. 邗沟—江南河—通济渠B. 通济渠—江南河—邗沟C. 江南河—通济渠—邗沟D. 通济渠—邗沟—江南河7. 学习历史要正确认识史实和结论的关系,以下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8. 唐朝诗人皮日休的《汴河怀古》写道:“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对大运河的开通()①持否定态度②持肯定态度③评价客观公正④态度比较偏激A. ①②B. ③④C. ①④D. ②③9. 观察右图,这种情景最早出现在()A. 汉朝B. 隋朝C. 唐朝D. 宋朝10. 读书人要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理想,最佳途径应该是()A. 辛勤耕作B. 参加科举考试C. 经商致富D. 作战立功11. 有学者认为,“科举制是唯一没有被动摇过基础的制度,是在权威一再崩溃和颠覆中唯一能维持全面而广泛影响的制度”“中国竞争性文士考试制度是该国特有的制度,并持续了1 000多年”。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时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581年,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是()A.杨坚B.杨广C.杨勇D.杨林2.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是()A.大运河B.都江堰C.灵渠D.黄河3.图片是鲜活的历史。
下列图片中景物与隋朝有关的是()A.B.C.D.4.假如古人评论说“隋炀帝此举,为其国促数年之祚(国运),而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仁而有功。
”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功”是A.大运河巩固了隋朝的统一B.大运河解决了北方缺水问题C.大运河促进南北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D.调运江南财物、巩固统治5.隋朝和秦朝都是中国历史上短命的封建王朝,但也是开创性王朝。
下表与史实相符的是选项共同点①因暴政而亡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6.某学习小组在整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材料时,收取了“十年寒窗”“金榜题名“连中三元”等关键词。
这个学习小组研究的古代制度是A.郡县制B.九品中正制C.监察制度D.科举制7.“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由此可见,隋朝大运河的开凿()A.促进南北经济交流B.利于中外友好交往C.加强对全国的控制D.方便皇帝南下游玩8.“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诗句反映的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有关A.百家争鸣B.商鞅变法C.刺史制度D.科举制度9.隋朝开通大运河的根本目的在于()A.南下灭陈,统一全国B.取道水路,巡游南方C.南水北调,发展农业D.加强交通,巩固统治10.“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丰厚)哉!”与大运河的开凿关系最为密切的是A.隋文帝B.隋炀帝C.唐太宗D.武则天11.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天空,光芒四射”。
下列对隋朝之“光芒四射”的理解,正确的是:“隋朝”所制定、推行的一系列措施①顺应了中国统一历史的发展趋势②扩大了国家选拔各类人才的范围③促进了中国古代农业工具的改进④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12.《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取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选择题1.隋朝的张文天想做官,他可以通过()A.凭才能和学识参加科举B.利用门第和出身获取C.地方推荐D.买官2.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
”下列对“流星”的理解,正确的是( )A.繁荣而短暂B.实现了统一C.统治者残暴D.大运河开通3. 隋朝时期科举制的创立,一方面选拔了大批有能力的人当官,另一方面也将官吏选拔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朝廷。
上述材料反映了科举制度()A.促进了中外交流B.加强了南北文化交流C.促进了民族交融D.巩固了国家统治4.大运河中有一段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人工运河,它是( )A.永济渠B.通济渠C.邗沟D.江南河5. 隋朝开凿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A.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B.加强水利灌溉C.供隋炀帝到江都巡游D.为了对高丽战争6. 史学家指出隋炀帝干了一件造福子孙后的大事。
这里的“大事”主要是指()A.开凿了大运河B.游玩江南C.大兴土木D.统一全国7. 下列措施不属于隋文帝实行的是()A.统一币制B.发展经济C.编订户籍D.开通大运河8.结束魏晋南北朝,统一全国的朝代是()A.东汉B.北周C.隋朝D.西汉9.“他在位期间成功地统一了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局面,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国家安定。
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
”他在1978年美国学者麦克·哈特所著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排行第82位。
这位在西方人眼中影响深远的中国皇帝是()A.秦始皇B.汉武帝C.隋文帝D.汉文帝10.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
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是在()A.581年B.589年C.605年D.618年二非选择题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含义:只要你出生在上等人家,不管才能和品德如何差,都能顺利做大官;如果你出生在下等人家,你才能和品德再好也没办法做大官。
七下历史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学案一、选择题1.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与图中③相关的历史事件是(C)A.建立隋朝 B.隋灭陈,统一全国C.开凿大运河 D.隋末战争爆发2.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右图)“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
他认为隋文帝“有雄才大略,过人之聪明。
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
李纲的评价反映了隋文帝一生的最大功绩是( B)A.加强中央集权B.实现国家统一C.开通大运河D.促进社会经济发展3.与下列提示信息相关的制度是( D )A.世袭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科举制4.《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这种“最早的考试制度”创立于( B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5.隋朝高调登场,却匆忙谢幕,在中国历史上书写了一段宛如昙花般脆弱短暂的璀璨辉煌。
隋朝灭亡的标志( A)A.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杀死B.618年,隋文帝在长安被叛军杀死C.618年,隋炀帝在洛阳被叛军杀死D.618年,隋文帝在太原被叛军杀死二、材料题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隋朝大运河示意图材料三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写出581年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的人物;并指出589年,隋灭陈的意义是什么?答:隋文帝杨坚。
隋统一全国,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2)根据材料二,找出隋朝大运河的中心;并根据所学知识指出,从这一中心到涿郡、江都分别要经过哪几条渠道?答:洛阳。
到涿郡经过永济渠,到江都依次经过通济渠、邗沟。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运河开通的重要作用。
答: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同步作业(有答案)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选择题1、如果你穿越时空到达北朝的北周末年,你会看到下列哪位外戚夺去了北周政权?(A) A.杨坚B.杨广C.刘裕D.王莽2、某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史时制作的一段政权更迭的年代标尺,其中①处建立的是( A )A.隋朝B.唐朝C.北宋D.明朝3、结束魏晋南北朝长期分裂局面,重新统一全国的是(C)A.秦灭六国B.西晋灭吴C.隋灭陈朝D.元灭南宋4、“炀帝此举,为其国促数年之祚(国运),而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仁而有功者矣。
”“炀帝此举”是指( C )A.建立隋朝B.统一全国C.开通大运河D.创立科举制5、古人评论隋朝大运河:“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这主要是肯定大运河( A )A.促进南北经济交流B.便利人们游玩江南C.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D.加快了隋朝的灭亡6、李春设计的重要工程是( C )A.都江堰B.大运河C.赵州桥D.明长城7、下列古人评价大运河的诗句中,持完全否定态度的是(A)A.“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唐·胡曾《汴水》)B.“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唐·皮日休《汴河怀古》)C.“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
”(唐·皮日休《汴河铭》)D.“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元·脱脱《宋史》)8、这一制度使少数下层士人得以参政,影响到文官队伍的整体素质与结构。
它所造成的是一个庞大的读书人阶层。
“这一制度”最早出现在( B )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9、《昙花王朝--隋帝国的短暂与辉煌》一书(如右图),书中不应出现的内容是( C )A.营建东都洛阳B.科举制的创设C.“开元盛世”D.大运河的开凿10、关于隋炀帝的表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①年号开皇,史称其统治为“开皇之治”②在位期间开凿了一条贯穿南北的大运河③酷虐残暴,引发了大规模农民起义④589年,他在位期间实现了统一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11、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B )A.土地兼并严重B.过度役使民力C.法律十分严酷D.宦官跋扈专权12、关于秦朝与隋朝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选项是( A )①都结束了分裂的局面,完成了统一②都修建了规模庞大的工程③都对儒家学说进行打压④都是因暴政而亡的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13、隋朝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最古老的的人工水道(右图)。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隋的统一1.隋的建立:581年,____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__ __。
2.隋的统一(1)时间:____年,隋朝灭陈,统一全国。
(2)意义: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3.隋朝经济的繁荣(1)原因①经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②政治: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2)表现: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
(3)地位: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易混易错隋朝建立后,统一了全国。
(×)提示:581年,杨坚建立隋朝。
589年,隋朝灭掉南方的陈,结束了分裂割据的局面,统一全国。
【问题思考】隋朝完成统一的原因是什么?(1)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2)北方民族交融,江南经济发展。
(3)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陈朝统治腐败,力量衰弱。
二、开通大运河1.目的:加强__ __,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2.时间、人物:605年,____。
3.中心、起始点:以为中心,北抵,南至。
4.长度及地位:全长2 700多千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5.四个组成部分(自北向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6.作用: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1.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重,不太注重才能。
2.过程(1)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察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选拔人才的制度。
(2)隋炀帝时,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3.意义: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4.影响: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约1 300年。
易混易错科举制诞生的标志是隋文帝创立分科考试。
(×)提示:科举制诞生的标志不是隋文帝创立分科考试,而是隋炀帝时期创立进士科。
经典精品试卷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一、单项选择题
1、隋朝建立于( )
A.581年 B.582年 C.508年 D.907年
2.隋文帝是( )
A.杨广 B.杨勇 C.杨坚 D.杨业
3.隋朝在我国历史上最重要的贡献( )
A.统一南北 B.创立科举制度 C.开通大运河 D.创立三省六部制
4.下列属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建造的水利工程有()
①都江堰②长城③大运河④赵州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隋朝大运河共分四段,自北向南分别是()
①永济渠②通济渠③邗沟④江南河
A.④①②③ B.②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④③②①
6.穿越时光隧道,今天北京的一个商人在隋朝时要乘船要到都城经商,如图所示,他要经过大运河的()
A.永济渠 B.通济渠 C.邗沟 D.江南河
二、多项选择题
1.隋朝在位皇帝有( )
A.杨坚 B.杨广 C.杨勇 D.杨业
2.隋朝的大运河连接了下列哪些河流?( )
A.海河 B.淮河 C.黄河 D.长江
3.隋朝统一南北的条件是( )
A.大运河的开凿,使南北经济发展差距缩小
B.南方经济发展,使南北经济发展差距缩小
C.北方的民族大融合,使南北对峙的民族矛盾逐步消失
D.科举制度的正式成立
三、非选择题
右图是隋炀帝时开通的古代世界最长的大运河的三点四段的简单示意图,请回答
(1)ABCD分别指大运河的哪一河段?
(2)EFGH分别指什么地方?
(3)从大运河的开通,你有什么体会?
四、隋朝开通大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他们谁说的对?你怎么看?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C
3、C
4、C
5、C
6、A
二、多项选择题
1、AB
2、ABCD
3、AC
三、非选择题
(1)A永济渠 B通济渠 C邗沟 D江南河
(2)E涿郡 F余杭 G洛阳 H长安
(3)体会: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大运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大运河的开通是隋朝国力强盛的体现。
四、
①总的来说是好事,但只用一个“好”字或一个“坏”字来评论大运河的作用太简单化了。
②他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说的都有一定道理,但都不够全面。
不过,说是“好事”的,还是看到了问题的主要方面。
③大运河开通后成为南北交通大动脉,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也有利于国家统一。
但当时为开凿大运河,的确是过度役使了民力,给劳动人民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