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知识点及同步练习
- 格式:doc
- 大小:70.50 KB
- 文档页数:4
隋的统一1、581年,杨坚(隋文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589年灭陈,统一全国。
2、隋朝建立后的政策: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3、隋文帝的政策促进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开通大运河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时间:605年--610年中心:洛阳。
北达:涿郡。
南至:余杭。
连接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意义: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魏晋时期:官吏选拔看门第,不看才能。
隋文帝时:初步建立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隋朝的灭亡灭亡原因:1、征发大批劳动力,修大运河,长城驰道等。
2、加强各地的统治,多次巡游,耗费大量人力和财力。
3、三次征辽东迫使大量农民当兵役,使人们无法正常生产。
因为隋炀帝的残暴统治,爆发农民起义,618年隋朝统治被推翻。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前预习题隋的统一1.隋的建立:年,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以为都城,就是隋文帝。
2.隋的统一:年,隋文帝灭掉,统一全国。
3.隋统一的意义:隋的统一,结束了的局面,顺应了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4.隋统一后的社会发展状况:迅速恢复和发展,使的数量和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出现这一状况的原因:隋统一后,发展,编订,统一南北和制度;加强,提高行政。
开通大运河5.目的:为了加强,巩固对全国的统治,从年起,下令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6.大运河的概况:大运河以为中心,北抵,南至,连接了海河、、淮河、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700多千米。
7.意义:它的开通,加强了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开创科举取士制度8.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按权由垄断,选官看重,不太注重,世家大族的子弟通过即可进人仕途。
9.创立: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5课同步练习题含答案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同步练习题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1.隋朝是一个富强文明而又暴虐短命的王朝,38年的历史就像流星一样,瞬间璀璨又瞬间灭亡。
这个王朝的建立者是( )A.杨坚B.孙权C.刘邦D.杨广2.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他认为隋文帝“有雄才大略,过人之聪明。
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
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是在( ) A.581年B.589年C.605年D.618年3.唐代诗人皮日休有诗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开凿“此河”的皇帝是( ) A.隋文帝B.隋炀帝C.唐太宗D.宋太祖4.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开凿最早的运河,目前已经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隋朝大运河的南北起点分别是( )A.余杭涿郡B.洛阳大都C.余杭洛阳D.洛阳涿郡5.现在官员提拔都提倡通过严格考察、“择优录取”。
历史上最早采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的皇帝是( )A.隋文帝B.隋炀帝C.唐太宗D.唐玄宗6.西方将中国的科举制度称之为“中国第五大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最重要的贡献之一。
科举制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A.隋文帝实行分科考试B.隋炀帝实行分科考试C.隋文帝设进士科D.隋炀帝设进士科7.隋朝是个短命王朝,仅传二世即亡。
你认为隋朝灭亡的最根本原因应该是( ) A.权臣当道B.隋炀帝的暴政C.土地兼并严重D.隋末农民起义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成功地统一了经历数百年严重分裂的中国。
他最重要的改革之一是实行通过考试选拔政府官吏的制度,为中国提供一批批非常得力的行政官员。
材料二:“大业三年设十科举人,中有‘学业优敏,文才秀美’一条,或即进士科之始。
” (1)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谁?“他”统一中国的标志是什么?“他”开创科举制度的重要措施是什么?(2)材料二中“大业三年”是指哪位皇帝统治期间?“进士科”的创设有何标志性意义?(3)请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科举制在创立之初的影响。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选择题1.588年,隋文帝杨坚命令杨广率水陆大军50余万渡江作战,进攻江南的陈朝,589年,陈后主被俘投降,陈朝灭亡。
这一历史事件的影响是()A.夺取了北周政权,建立隋朝B.结束了长期分裂,统一全国C.夺取了陈朝政权,建立唐朝D.击败了东西突厥,控制西域2.“为了整合长江和黄河这两条大河孕育的经济板块,杨广用举世无双的大运河打通了中国的任督二脉,弥合了高原——山脉圈内长时间存在的南方和北方的裂痕。
”这说明隋朝大运河的开通()A.实现了南北方统一B.推动了隋朝的对外交往C.加速了隋朝的灭亡D.促进了南北方经济交流3.它对中国长期的政治统一起了重要作用,它把已经分裂了四个世纪的两个各自为政的地区重新纳入到一个政体当中,南方对成为军事、政治中心的北方提供给养与支持也主要依赖它。
文中的“它”是()A.都江堰B.灵渠C.大运河D.长城4.“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科举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
科举制正式确立的标志是()A.隋文帝时期通过考试的办法选拔人才B.隋炀帝时期创立进士科C.唐太宗时期增加考试科目D.武则天时期创立殿试制度5.泰州有些地方还保留有“状元坊”“状元村”。
与“状元”相关的选官制度正式创立于()A.隋文帝时期B.隋炀帝时期C.唐太宗时期D.武则天时期6.隋初有官员进表,称:“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
”这说明当时()A.分封制度盛行B.全国户口众多C.土地兼并严重D.郡县数量过多7.下图所示为某同学研究性学习的关键内容。
据此可知,其研究的主题是()A.南方经济发展原因B.孝文帝的汉化政策C.隋统一全国的背景D.科举制的深远影响8.隋文帝杨坚之父杨忠,曾被北周封为“随国公”。
杨坚袭此封爵,夺位后立国号为随",但其认为随有“走”的意思,恐不祥,遂改为“隋”。
这句话表明()A.杨忠经历了北周和南朝B.杨忠是隋朝的开国皇帝C.杨坚没有做过“随国公”D.隋朝最初的国号是“随"9.下面示意图中括号处应填入()A.分封制度B.察举制度C.刺史制度D.科举制度10.以下是某中学“中国古代智慧”阅读提纲节选,其中陈述符合史实的是()A.B.C.D.11.在美国作家迈克尔・H·哈特撰写的《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一书中,隋文帝杨坚名列其中。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核心回顾1.隋的统一:(1)建立:581年,杨坚(隋文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统一: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2.开通大运河:(1)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概况:从605年起,隋炀帝在位时开通,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
由北至南依次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3)作用: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3.开创科举取士制度:(1)创立: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2)作用: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3)影响: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次大变革。
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
4.隋朝的灭亡:由于隋炀帝的残暴统治导致隋末农民起义。
618年,隋朝灭亡。
基础达标1.(2021·福建中考)如图所示为某同学研究性学习的关键内容。
据此可知,其研究的主题是(C)A.南方经济发展原因B.孝文帝的汉化政策C.隋统一全国的背景D.科举制的深远影响2.隋文帝统一全国后,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人民安居乐业,政治安定。
下列促进隋朝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的措施有(A)①发展经济,编订户籍②统一南北币制③统一度量衡制度④开凿灵渠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3.(2021·平凉模拟)隋文帝规定:六宫妃嫔,穿过和洗过的旧衣服,都要再穿;日常饮食只要不是举行宴会,最多只能有一个肉菜。
开皇三年,隋文帝罢去508个郡,共减少官吏5.6万人。
由此可见,隋文帝(D)A.生活奢侈B.虚心纳谏C.变革礼仪D.崇尚节俭4.(2021·伊犁质检)有史书记载隋朝政府仓库的积蓄可供开销五六十年。
这说明隋朝(B)A.各级官员大肆搜刮民脂民膏B.社会经济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C.隋朝两代统治者注重节约D.隋朝赋税繁重5.(2021·河南中考)隋炀帝时,南方和北方的经济形势,使得加强它们之间的水路交通运输成为一件迫切的事情。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选择题1.隋文帝是一位励精图治的皇帝。
下列隋文帝的措施中, 对历史进程影响最大的是()A. 建立隋朝B. 发展生产C. 提倡节俭D. 统一南北2.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他认为隋文帝“有雄才大略,过人之聪明。
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
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是指他()A. 建立隋朝B. 统一南北C. 励精图治,使经济繁荣D. 开通了大运河3.隋朝开凿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A. 发展全国的经济B. 便于皇帝南下巡游C. 巩固隋朝的统治D. 沟通南北,方便人民4.在历史学习中,图片往往隐含着大量的有效信息。
如图“隋大运河示意图”中所示的大运河中心是()A. 长安B. 洛阳C. 余杭D. 涿郡5.2014年是中国大运河“申遗”之年,苏州共有4条运河故道(山塘河,上塘河,胥江,环古城河)和7个点段(盘门,山塘历史街区含虎丘岩寺塔,平江历史街区含全晋会馆,宝带桥,吴江运河古纤道)获得申遗成功。
其中,苏州运河故道,属于隋朝大运河四段中的()A. 永济渠B. 通济渠C. 邗沟D. 江南河6.一位外国人曾描述大运河: “由广州通向北京, 其长度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其实, 大运河的南北两端应该是()A. 扬州、北京B. 杭州、北京C. 杭州、扬州D. 广州、杭州7.古人评论隋朝大运河时曾说:“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说明隋朝大运河开凿的主要作用是( )A. 大运河促进南北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流B. 大运河解决了北方缺水的问题C. 大运河起到了巩固隋朝统一的作用D. 大运河方便了帝王游历江南8.成语“金榜题名”“独占鳌头”“三元及第”所反映的制度是()A. 世袭制B. 分封制C. 郡县制D. 科举制9.孙中山曾说: “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 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
穷流溯源, 英国的考试制度, 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他所说的这种考试制度在我国正式诞生于()A. 隋文帝时期B. 隋炀帝时期C. 唐太宗时期D. 武则天时期10.我国古代选拔人才的标准从注重门第出身向注重真才实学的转变,这是古代政治文明的一大进步,实现这一转变的标志是()A. 差距制度的实行B. 九品中正制的创立C. 科举制度的创立D. 八股取士制度实施11.“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恩无涯。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课知识点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课的主题是“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以下是这一课的知识点总结:
1.隋朝的建立: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它结束了南北朝数百年的分裂局面,实现了中国的统一。
隋朝的建立者是杨坚,他在581年建立了隋朝,定都长安。
2.隋朝的统一:隋朝在杨坚的领导下,通过战争和政治手段,先后消灭了北齐和南陈,结束了南北朝数百年的分裂局面,实现了中国的统一。
3.隋朝的经济:隋朝时期,中国经济发展达到了巅峰。
隋朝实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如修建大运河、统一货币和度量衡等,促进了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同时,隋朝还实行了均田制,使得农民获得了更多的土地和生产资料,提高了生产效率。
4.隋朝的文化:隋朝时期,中国文化建设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隋朝实行了科举制度,使得贫寒学子有机会通过考试进入官僚阶层。
同时,隋朝还继承和发展了魏晋南北朝的文化遗产,如书法、绘画、雕塑等,为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5.隋朝的灭亡:尽管隋朝统一了中国,实行了一系列重要的政策和措施,但是隋朝的灭亡仍然不可避免。
隋朝的灭亡主要是由于统治阶级的腐败和暴政所致。
在隋炀帝的统治下,人民负担沉重,生活困苦,导致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和政治动荡。
最终,隋朝在618年被唐朝所取代。
以上是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的主要知识点。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隋朝的历史背景、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情况,以及隋朝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复习指导】1. 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他就是隋文帝;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
2. 简述隋朝统一的原因和意义。
3. 隋朝强盛的原因有哪些?(回答要点: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是前提条件;②隋文帝采取的巩固统治的措施)4.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杀,标志着隋朝的灭亡。
5. 简述隋朝灭亡的原因。
6. 简述隋炀帝暴政的表现。
7. 对隋炀帝、隋文帝的评价。
8. 隋朝类似于学过的哪个朝代吗?试着分析它们的相同点。
【知识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 “他在位期间成功地统一了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局面,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国家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
”他在1978年美国学科麦克·哈特所著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排行第82位。
这位在西方人眼中影响深远的中国皇帝是A.秦始皇B.汉武帝C.隋文帝D.唐太宗2. 《资治通鉴》称隋文帝:“其自奉养,务为俭素,乘舆御物,故弊者随宜补用。
”由此可见,隋文帝A.崇尚节俭 B.重视农业 C.整顿吏治 D.生活奢侈3. 右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①隋朝建立②隋灭陈,统一全国③开凿大运河B.①隋灭陈,统一全国②隋朝建立③开凿大运河C.①开凿大运河②隋朝建立③隋灭陈,统一全国D.①隋朝建立②开凿大运河③隋灭陈,统一全国4. “自西晋永嘉之乱,中国境内的分裂战乱达三百年之久,至此□□□再造统一之局,并下开李唐的盛世”。
“□□□”处应是A.隋文帝B.隋炀帝C.唐高祖D.唐太宗5. 下列关于隋文帝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B.统治2020多年间,人口有大幅度的增长C.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D.是一个励精图治的皇帝6. 将“581年”和“杨坚”这两个历史要素结合在一起,我们可以得到准确的历史信息是A. 隋朝的建立B. 杨坚掌握北周大权C. 陈朝的灭亡D. 隋朝的统一7. 隋朝如同一颗流星划过中国历史的天空,短暂而耀眼。
1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知能演练提升一、选择题1.在“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下图人物排在第82位。
下列关于这个历史人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隋文帝 A.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B.统治20多年间,人口有大幅度的增长C.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D.是一位励精图治的皇帝2.用“昙花”来形容隋王朝,一下子就抓住了隋朝的基本特征。
这个存在30多年的王朝,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隋朝的基本特征是( )A.经济繁荣B.二世而亡C.短暂而繁荣D.节俭盛行3.下图为某同学研究性学习的关键内容。
据此可知,其研究的主题是( )A.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B.孝文帝的封建化政策C.隋朝统一全国的背景D.科举制的深远影响4.★“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诗中的“千里赖通波”是指大运河( )A.成为南北交通枢纽B.有千里之长C.起到防洪作用D.发挥灌溉作用5.“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
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与这几句诗相关的制度是( )A.世袭制B.科举制C.分封制D.郡县制6.隋朝在中华帝国的正午时分高调登场,却匆忙谢幕,在中国历史上书写了一段宛如昙花般脆弱短暂的璀璨辉煌。
隋朝灭亡的标志是( )A.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杀死B.618年,隋文帝在长安被叛军杀死C.618年,隋炀帝在洛阳被叛军杀死D.618年,隋文帝在太原被叛军杀死二、材料分析题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
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墨子》材料二(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原指箭射出去所能达到的范围,后用以比喻牢笼、圈套)矣。
”……故有诗云:“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唐摭言》材料三科举敝政乎?科举法之最善者也。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时训练知识梳理一、隋的统一1.建立: 581年,(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统一(1)时间: 589年。
(2)过程:隋文帝灭掉,统一全国。
(3)意义: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3.统治(1)措施:①发展,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②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2)结果: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增长,隋朝成为辽阔、强盛的王朝。
二、开通大运河1.目的:为了加强,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修建:从605年起,征发百万人开凿了大运河。
3.概况:大运河以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连接了海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
4.意义:加强了南北地区、经济和文化交流。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1.创举: 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隋炀帝时,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2.意义:科举制的创立,加强了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推动了的发展。
四、隋朝的灭亡1.背景: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纵情享乐,奢侈无度。
在位期间,营建了一系列重大工程,屡次发动战争,致使民不聊生,激化。
2.概况: 地区首先爆发农民起义,随即蔓延至全国,隋朝统治面临瓦解。
3.灭亡: 年,隋炀帝在江都被杀,隋朝灭亡。
基础过关1.581年,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的是()A.王莽B.杨坚C.杨广D.李渊2.秦朝和隋朝都是短命的王朝,却分别为汉唐盛世奠定了基础,它们共同的历史贡献是()A.都出现了盛世B.都曾制订了有利统:一的制度和措施C.都开凿了沟通南北的大运河D.都修筑过大规模的军事防御工事3.“他在位期间成功地统了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局面,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国家安定。
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
”他在1978年美国学科麦克.哈特所著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排行第82位。
第0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同步练习(一)一、选择题1.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
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是在()A.581年B.589年C.605年D.618年2.隋统一的历史作用是()①结束长期分裂的局面②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③为唐朝的繁荣奠定了基础④承上启下,继往开来。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3.陈朝灭亡前,江南人民厌恶腐朽的陈王朝,盼望南北统一,民间传唱着:“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
”歌谣中的“汝”指()A.西晋B.北周C.隋朝D.梁朝4.“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是赞颂中国古代哪项伟大工程?()A.长城B.都江堰C.大运河D.赵州桥5.“它”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它”指的是()A.都江堰B.万里长城C.隋朝大运河D.赵州桥6.“君,舟也;民,水也。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引用此语的原因是()A.唐太宗任贤讷谏B.唐太宗遍读诸子百家之书C•隋朝灭亡的教训D.贞观之治的繁荣景象7.隋朝灭亡的原因是()A.土地兼并严重B.暴虐无道C.法律严酷D.宦官专权8.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
下列对“光芒四射”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灭掉陈,使南北重归统一B.隋炀帝的励精图治C.隋炀帝时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D.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9.隋朝对我国历史的最重要的贡献是()A.重新统一全国B.开创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制度C.建立了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开通了南北大运河10.“中国大运河是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由“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浙东大运河这三部分组成。
自清末改漕运为海运,大运河才不再是国家经济的大动脉了。
”这表明()A.大运河自古以来一直是我国经济的大动脉B.“隋唐大运河是中国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C.历代封建王朝都很重视发挥大运河的作用D.大运河的开凿是隋朝最终灭亡的根本原因二、简答题11.请你评价大运河的历史作用?12.科举制度的确立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三、材料分析13.材料一“天下转漕,仰此一渠”材料二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材料三“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2020-2021学年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同步练习(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隋朝建立②隋灭陈,统一全国③开凿大运河B.①隋灭陈,统一全国②隋朝建立③开凿大运河C.①开凿大运河②隋朝建立③隋灭陈,统一全国D.①隋朝建立②开凿大运河③隋灭陈, 统一全国2.隋朝大运河始建于公元605年,绵延2700多千米,是一条贯通南北的交通大动脉。
2014 年在卡塔尔首都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成功人选《世界遗产名录》。
隋朝开通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 )A.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治B.促进南北经济的交流C.促进民族间的友好往来D.防洪灌溉,促进农业的发展3.“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科举制的作用是( )A.巩固了西周统治B.改善了选官制度C.加强了经济交流D.妨碍了中外往来4.秦朝和隋朝在历史上都作出了重要贡献,但都是短命王朝。
两个王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A.修建长城B.开通大运河C.法律严酷D.统治残暴5.赵翼说:“古来得天下之易,未有如隋文帝者。
”隋文帝的名字及其当初夺权时的身份是( )A.杨坚,北魏外戚B.刘备,东汉王室C.杨坚,北周外戚D.曹操,东汉丞相6.隋朝是我国历史发展长河中一个重要的王朝。
下列关于南北重归统一的演变说明 ,正确的一组是( )A.北周与陈对峙→隋与陈对峙→隋灭陈B.北周与陈对峙→隋与北周对峙→隋灭北周C.北魏与陈对峙→隋与陈对峙→隋灭陈D.北魏与陈对峙→隋与北魏对峙→隋灭北魏7.隋朝末年,有位商人通过大运河从洛阳运送一批牡丹花到余杭,美丽富贵的牡丹花招来沿途成千上万的百姓围观。
你认为这种情形不可能发生在( )A.永济渠沿岸B.通济渠沿岸C.邗沟沿岸D.江南河沿岸8. “张公出.丝路兴,文明传。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选择题(共10小题)1.隋炀帝时创立,唐朝加以完善,后来成为中国封建时代选拔官员的重要制度是()A.禅让制度B.世袭制度C.专制制度D.科举制度2.隋朝开创的科举制度成为此后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
该制度选拔官吏的依据是()A.军功B.门第C.学识D.品行3.如图是一幅中国古代人工运河的路线图,图中反映的人工运河开凿者是()A.隋文帝B.隋炀帝C.武则天D.唐玄宗4.小明同学穿越时空隧道来到明朝,他想参加科举考试,那么他准备复习的内容必须是()A.诗赋B.策问C.杂文D.四书五经5.如图所示是中国历史纪年表中的某一选段,①处是()A.隋B.宋C.元D.明6.为了加强南北交通,隋朝开通了大运河。
下列诗句与隋朝大运河相关的是()A.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B.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C.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D.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7.掌握中国古代朝代更替顺序是必备历史知识之一。
如图“?”处应填写的朝代是()A.秦朝B.西晋C.隋朝D.元朝8.“大业元年,开通济渠;大业四年,开永济渠,引沁水,南达于河,北通涿郡……。
”年号为“大业”的帝王是()A.汉高祖B.晋武帝C.隋文帝D.隋炀帝9.“如果说长城是一撇,大运河则是一捺,二者在首都交汇,构成了一个厚重的人字。
”这“一捺”的重要作用是()A.阻止游牧民族南扰B.促进南北交流C.推动教育发展D.方便帝王游玩10.隋朝时期,隋炀帝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这条大运河的中心是()A.洛阳B.北京C.杭州D.长安二.填空题(共3小题)1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
12.隋朝统一的历史意义:589年,灭掉朝,统一全国,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13.隋炀帝的残酷统治使人民无忍无可忍,农民起义首先爆发在人民深受伤害的地区。
三.辨析题(共2小题)14.隋朝时,科举制度逐步完善。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1隋的统一:(1)建立:581年,杨坚(隋文帝)建立隋朝,定都大兴。
(2)统一:①概况: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②影响: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2开通大运河: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3开创科举取士制度:(1)创立: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2)影响:①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员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②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成为历朝选拔官员的主要制度,影响深远。
4隋朝的灭亡:隋炀帝的残暴统治导致大规模农民起义。
618年,隋朝灭亡。
【易错字】隋.朝、隋炀.帝、涿郡..、邗.沟【点迷津】1.隋朝大运河的中心是洛阳,而不是都城大兴。
2.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选官重门第和出身;科举制的选官标准是才能。
【建思维】知识点一隋的统一1(2分)581年,外戚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以大兴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
那这一年所属的世纪和年代是( B )A.公元5世纪80年代B.公元6世纪80年代C.公元5世纪90年代D.公元6世纪90年代【解析】换算世纪和年代的技巧为“世纪加一,年代不变”,由此判断581年为6世纪80年代。
2(2分)(2023·茂名期中)成语“一衣带水”出自《南史·陈纪下》,隋文帝对宰相高颎(jiǒng)说:“我为百姓父母,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之后,隋文帝于589年( B )A.开凿大运河,贯通南北B.灭掉陈朝,统一全国C.创立进士科,选拔人才D.定都大兴,发展经济【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3(2分)(2023•贺州期末)含嘉仓是隋朝在洛阳修建的国家粮库,东西宽612米,南北长710米,总面积40多万平方米,考古人员共探出密集排列的粮窖数百座(如图是其中一个粮窖示意图)。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隋的统一1.建立: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
2.统一:(1)概况: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2)意义: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3.隋文帝巩固统治:(1)措施:①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②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2)意义: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二、开通大运河4.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5.开通: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征发几百万人,从605年起,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6.概况: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 2 700多千米,是我国古代最长的运河。
7.意义: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8.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世家大族的子弟通过门第即可进入仕途。
9.过程:(1)隋文帝时,废除九品中正制,注重考查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2)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10.意义: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11.地位: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1 300多年。
四、隋朝的灭亡12.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致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
13.灭亡: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盛极一时的隋朝随之灭亡。
【拓展提升】比较秦朝和隋朝的相似之处。
(1)都结束了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同步练习(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概况:隋炀帝从605年起陆续开凿了长达2700多千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①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
②四个组成部分: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5、比较秦朝和隋朝的相似之处:(1)都结束了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2)都创立了许多重要的制度,并在历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
秦朝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隋朝确立了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3)都修建了重大工程。
秦修长域、灵渠;隋开凿大运河。
(4)两个朝代存在的时间都很短暂,二世而亡。
一、自主学习1、581年,杨坚建立(),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
2、()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3、隋统一后,发展经济,编订(),统一南北()和度量衡制度;加强(),提高行政效率。
4、为了加强(),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从()年起,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
5、大运河以()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6、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7、在起义军的打击下,隋朝的统治面临瓦解。
()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杀死,盛极一时的隋朝随之灭亡。
二、合作探究1.想一想,隋朝能够统一南北的原因有哪些?2.相传,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只是为了去扬州欣赏一种绮丽的琼花,所以有人认为运河的开凿对人民带来的只有灾难。
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谈谈你的看法。
三、随堂检测1、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开始于()A.589年B.601年C.605年D.611年2、隋炀帝乘“龙舟”从洛阳巡游到扬州,要经过大运河的哪几段()①通济渠②永济渠③邗沟④江南河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D.①④3、隋朝大运河的河段中,从洛阳到涿郡的一段是()A.通济渠B.永济渠C.邗沟D.江南河4、魏晋时期,选拔官员的主要标准是()A.才能B.财产C.门第D.民族5、科举制诞生时,统治者选拔人才的考试内容注重考察的是()A.儒家经书C.科技知识D.风俗民情6、下列有关隋朝历史的叙述,错误的是()A.隋朝的建立者是杨坚,他是隋文帝B.隋文帝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开凿大运河C.隋文帝时,人民负担较轻,社会繁荣D.隋朝的都城在长安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七年级历史下册《隋的统一与灭亡》知识点七年级历史下册《隋的统一与灭亡》知识点1. 建立: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
2. 统一况: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2)意义: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3.隋文帝巩固统治 1)措施: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2)意义: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入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主朝二:开通大运河 4.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5.开通: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许实力,征发几百万人,从605年起,陆续开苗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6.概况:大运河以格阳为中心,北托涿郡,南至余杭,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700多千米,是我国古代最长的运河 7.意义,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8,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揍权由上层权贵至断,选官看重门第,不大注重才能,世家大族的子弟通过门第即可进入仕进 9.过程 (1)隋文帝时,废除九品中正制,注重考查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入才的制度 (2)隋场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10.意义,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更选拨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的发展 11.地位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更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1300多年。
四、隋朝的灭亡 12.原因,:隋炀帝的残录统治,致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游化 13.灭亡,616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盛板一时的隋朝随之灭亡 14.比较素朝和隋朝的相似之处都结束了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实规了全国的统一都创立了许多重要的制度,并在历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秦朝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隋朝确立了三六部制、科举制都修建了重大工程,秦朝修建了长城,灵渠;隋朝开凿大运河两个朝代存在的时间都很短,两个朝代是由于皇帝残暴无道,引起人们反抗,最后被推翻。
第一单元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知识点及同步练习【知识管理】知识点1 隋的统一建立: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他就是隋文帝。
统一: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举措:隋统一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成效: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知识点2 开通大运河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开通: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从605年开始,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概况: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000多千米。
作用: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知识点3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选拔由上层贵族垄断,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
诞生: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才制度;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度的正式确立。
影响: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1300多年。
知识点4 隋朝灭亡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使人民忍无可忍,终于导致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灭亡: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盛极一时的隋朝随之灭亡。
【基础过关】知识点1 隋的统一1.隋朝是一个富强文明而又暴虐短命的王朝,38年的历史就像流星一样,瞬间璀璨又瞬间毁灭。
这个王朝的建立者是()A.刘邦B.孙权C.杨坚D.杨广2.营建都城是国之大事,所谓“定鼎之基永固,无穷之业在斯”,它关系到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隋朝建立后定都于()A.长安B.洛阳C.咸阳D.建康3.“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隋朝统一后为促进社会发展采取的举措有()①编订户籍②统一南北币制③修筑长城④统一度量衡制度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4.隋朝大运河是世界上伟大工程之一,它的完成,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
它开凿于()A.秦始皇时B.汉武帝时C.隋文帝时D.隋炀帝时A.邗沟——江南河——通济渠B.江南河——通济渠——邗沟C.通济渠——邗沟——江南河D.通济渠——江南河——邗沟6.大运河沿线拥有多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它的中心在()A.余杭B.长安C.涿郡D.洛阳7.“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与这首诗相关的制度是()A.世袭制B.禅让制C.分封制D.科举制8.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
创立进士科的皇帝是()A.隋文帝B.隋炀帝C.唐太宗D.唐玄宗A.开凿大运河B.暴虐无道的统治C.大兴土木工程D.隋炀帝昏庸无能10.“这一年,隋炀帝被部下杀死,隋朝随之灭亡。
”“这一年”是()A.618年B.605年C.589年D.581年11.对比分析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下列封建王朝中与隋朝最为相似的是()A.夏朝B.秦朝C.西汉D.东汉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定元年二月,北周静帝禅让帝位于杨坚,杨坚登基为帝……开皇九年隋朝渡江南下,陈后主贪图享乐,怯懦无能……隋军很快攻下建康,陈朝灭亡……隋文帝统治期间,隋朝政府修建了许多粮仓……他临终时,天下仓库的积储可供全国五六十年正常使用。
材料二:(1)材料一中的“开皇九年”指的是哪一年?这一年,“隋军攻下建康,陈朝灭亡”有什么重大意义?(2)材料二是我国的示意图。
请写出图中的这四个字母所表示的城市。
A.B.C.D.(3)材料二这个水利工程的开通有什么重大意义?(4)有人认为材料一中这个繁盛局面对材料二这个水利工程的开通也有密切联系,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魏晋时创立九品中正制,由中央特定官员,按出身、品德等考核民间人才,分为九品录用。
但魏晋时代,世族势力强大,常影响中正官考核人才,后来甚至所凭准则仅限于门第出身。
于是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现象。
材料二:大业二年(506年),隋炀帝增设进士科。
当时秀才试方略、进士试时务策、明经试经术,形成一套完整的国家分科选才制度……这是中国历史上极其重大影响极其深远的大事。
那时的进士科以考政论文章为主,选择“文才秀美”的人才。
(1)材料一所提及魏晋时选官的主要依据是什么?为改变这种局面,隋文帝采取了什么重要举措?(2)材料二中的“国家分科选才制度”是什么?这一制度的创立起到了什么作用?(3)你认为材料二中的这种选官制度与材料一中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相比哪种更好?请说明你的理由。
14.(重庆中考)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公元6世纪80年代,中国重归统一时的皇帝是()A.隋文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答案【基础过关】知识点1 隋的统一1.隋朝是一个富强文明而又暴虐短命的王朝,38年的历史就像流星一样,瞬间璀璨又瞬间毁灭。
这个王朝的建立者是( C )A.刘邦B.孙权C.杨坚D.杨广2.营建都城是国之大事,所谓“定鼎之基永固,无穷之业在斯”,它关系到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隋朝建立后定都于( A )A.长安B.洛阳C.咸阳D.建康3.“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隋朝统一后为促进社会发展采取的举措有( B )①编订户籍②统一南北币制③修筑长城④统一度量衡制度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知识点2 开通大运河4.隋朝大运河是世界上伟大工程之一,它的完成,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
它开凿于( D )A.秦始皇时B.汉武帝时C.隋文帝时D.隋炀帝时5.隋唐时期,一批牡丹花从洛阳沿运河到余杭,依次需要经过( C )A.邗沟——江南河——通济渠B.江南河——通济渠——邗沟C.通济渠——邗沟——江南河D.通济渠——江南河——邗沟6.大运河沿线拥有多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它的中心在( D )A.余杭B.长安C.涿郡D.洛阳知识点3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7.“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与这首诗相关的制度是( D )A.世袭制B.禅让制C.分封制D.科举制8.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
创立进士科的皇帝是( B )A.隋文帝B.隋炀帝C.唐太宗D.唐玄宗知识点4 隋朝灭亡9.隋朝在短时间内积累巨大的社会财富,实现统一,但又迅速覆亡,成为古今争论不休的话题。
导致隋朝迅速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B )A.开凿大运河B.暴虐无道的统治C.大兴土木工程D.隋炀帝昏庸无能10.“这一年,隋炀帝被部下杀死,隋朝随之灭亡。
”“这一年”是( A )A.618年B.605年C.589年D.581年【能力提升】11.对比分析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下列封建王朝中与隋朝最为相似的是( B )A.夏朝B.秦朝C.西汉D.东汉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定元年二月,北周静帝禅让帝位于杨坚,杨坚登基为帝……开皇九年隋朝渡江南下,陈后主贪图享乐,怯懦无能……隋军很快攻下建康,陈朝灭亡……隋文帝统治期间,隋朝政府修建了许多粮仓……他临终时,天下仓库的积储可供全国五六十年正常使用。
材料二:(1)材料一中的“开皇九年”指的是哪一年?这一年,“隋军攻下建康,陈朝灭亡”有什么重大意义?答案:589年;统一了全国,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2)材料二是我国隋朝大运河的示意图。
请写出图中的这四个字母所表示的城市。
A.涿郡B.洛阳C.长安D.余杭(3)材料二这个水利工程的开通有什么重大意义?答案: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4)有人认为材料一中这个繁盛局面对材料二这个水利工程的开通也有密切联系,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答案:同意。
隋文帝统治期间,国家出现统一安定的局面,社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这为大运河的开通奠定了基础。
(意思相近即可)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魏晋时创立九品中正制,由中央特定官员,按出身、品德等考核民间人才,分为九品录用。
但魏晋时代,世族势力强大,常影响中正官考核人才,后来甚至所凭准则仅限于门第出身。
于是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现象。
材料二:大业二年(506年),隋炀帝增设进士科。
当时秀才试方略、进士试时务策、明经试经术,形成一套完整的国家分科选才制度……这是中国历史上极其重大影响极其深远的大事。
那时的进士科以考政论文章为主,选择“文才秀美”的人才。
(1)材料一所提及魏晋时选官的主要依据是什么?为改变这种局面,隋文帝采取了什么重要举措?答案:门第。
隋文帝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查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2)材料二中的“国家分科选才制度”是什么?这一制度的创立起到了什么作用?答案:科举制度。
影响: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3)你认为材料二中的这种选官制度与材料一中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相比哪种更好?请说明你的理由。
答案:材料二中的科举制度更好,因为科举制度使门第出身高低的读书人,也可以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通过科举考试入仕当官,可以起到选拔人才的作用。
(言之有理即可)【直击中考】14.(重庆中考)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公元6世纪80年代,中国重归统一时的皇帝是( A )A.隋文帝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