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梳理: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 格式:doc
- 大小:24.07 KB
- 文档页数:3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隋朝的建立和统一(581年-618年)建立:581年(杨坚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统一: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灭亡:618年(隋炀帝二世而亡)二、隋朝在诸多方面创规立制,是一个创新的朝代,开创了中国历史新局面。
具体表现在:选官制度上开始实行科举制;在经济方面开通了连接南北的大运河。
1、大运河的开通(隋炀帝)①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②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
③长度和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④四个组成部分: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⑤连接五条河流: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⑥开通的作用(意义和影响):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消极作用:但也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2、科举制(隋炀帝)①创立(隋朝):隋文帝开始用考试的办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创立。
②完善(唐朝):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进士科最为重要。
武则天:首创殿试和武举。
③发展(明朝):八股取士④科举制的积极影响:1)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革,加强皇帝选官和用人的权力,扩大官吏选拔范围。
2)推动教育发展。
3)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持续1300多年。
三、隋朝的灭亡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时间:618年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一、唐朝的建立和统一(618年-907年)618年,李渊建立唐朝,以长安为都城,李渊就是唐高祖,并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二、唐太宗(李世民)与“贞观之治”(1)主观原因:他吸取隋亡的历史教训,他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2)客观措施:①任用贤能。
唐太宗广纳贤才,有敢于直言的魏征;知人善任,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敢于决断(房谋杜断),他们都是贞观时期的宰相。
精品文档
. 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知识点
1、隋朝的建立:时间建立者(就是)
都城
隋朝的灭亡:时间皇帝
起义首先在地区爆发
2、开通大运河
A、在图中标出大运河的中心、最南和最北三座城市
B、在图中标出大运河的四段
C、大运河从年开凿
D、大运河是哪位皇帝在位期间开凿的?
E、开凿大运河的目的是,
F、开凿大运河有何作用(意义)?
3、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A、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察人才的学时,初步建立起通过选拔人才的制度。
B、时,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C、科举制的创立,有何历史意义?。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时训练知识梳理一、隋的统一1.建立: 581年,(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统一(1)时间: 589年。
(2)过程:隋文帝灭掉,统一全国。
(3)意义: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3.统治(1)措施:①发展,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②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2)结果: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增长,隋朝成为辽阔、强盛的王朝。
二、开通大运河1.目的:为了加强,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修建:从605年起,征发百万人开凿了大运河。
3.概况:大运河以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连接了海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
4.意义:加强了南北地区、经济和文化交流。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1.创举: 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隋炀帝时,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2.意义:科举制的创立,加强了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推动了的发展。
四、隋朝的灭亡1.背景: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纵情享乐,奢侈无度。
在位期间,营建了一系列重大工程,屡次发动战争,致使民不聊生,激化。
2.概况: 地区首先爆发农民起义,随即蔓延至全国,隋朝统治面临瓦解。
3.灭亡: 年,隋炀帝在江都被杀,隋朝灭亡。
基础过关1.581年,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的是()A.王莽B.杨坚C.杨广D.李渊2.秦朝和隋朝都是短命的王朝,却分别为汉唐盛世奠定了基础,它们共同的历史贡献是()A.都出现了盛世B.都曾制订了有利统:一的制度和措施C.都开凿了沟通南北的大运河D.都修筑过大规模的军事防御工事3.“他在位期间成功地统了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局面,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国家安定。
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
”他在1978年美国学科麦克.哈特所著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排行第82位。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隋朝的建立1、隋的建立: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隋的统一:时间:589年,隋朝灭陈,统一南北。
原因:①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②北方民族大融合,江南经济的发展。
③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陈朝统治腐败,力量衰弱。
意义: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实现了统一,为隋唐时期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3、隋朝经济的繁荣──“开皇之治”(1)表现:人口激增,垦田扩大、粮仓丰实。
(2)原因: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③统治者提倡节俭。
(3)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二、开通大运河★★★★★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2、开通原因:①隋文帝的统治为开通大运河奠定经济基础。
②隋朝国家统一。
③有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
3、时间、人物: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4、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5、长度及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6、四个组成部分(自北向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7、连接五条河流(自北向南):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8、开通的作用: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9、评价:⑴积极:①经济上: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②政治上: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加强了对南方的控制)⑵消极:但也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徭役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隋亡的根本原因是隋朝的暴政,大运河的开凿并不能使隋朝因此而亡国)总的看来,大运河的开凿,是隋对中国历史的重大贡献。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1.过程:①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查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②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部编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堂笔记内容标准:知道隋朝的统一,了解科举取士制度的创建和大运河的开通;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
一、隋的统一1.隋朝的建立: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
2.隋的统一:589年,隋朝灭陈,统一全国。
意义: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隋初的发展:措施: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作用: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二:开通大运河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时间:从605年起。
人物:隋炀帝概况:①三点:北抵涿郡,南至余杭,中心是洛阳。
②四段:从北至南依次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③五河: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影响: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也成为沟通。
(消极作用:但也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
概况:①隋文帝即位后,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②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作用: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1300多年。
四、隋朝的灭亡:隋炀帝的残暴统治,终于导致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杀死,盛极一时的隋朝随之灭亡。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中考历史知识点中国古代历史中所出现的所有朝代, 按先后顺序进行排列, 单纯记忆就不是那么容易,小偏整理了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中考历史知识点,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中考历史知识点1、P3问题与思考:想一想:科举制与前朝选官制度有什么重大不同?科举考试选拔官吏的依据不再是家族名望,而是考试成绩,选拔官吏的权利也从地方集中到中央。
2、P4材料研读:《旧唐书.李密列传》中写隋末的社会状况是:“父母不保其赤子,夫妻相弃于匡床。
万户则城郭空虚,千里则烟火断灭。
”想一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社会状况?原因:隋炀帝征发大批劳动力营建东都洛阳,开通大运河,修筑长城和驰道,还多次巡游、三次东征,这一系列的徭役和兵役耗费人力、财力无数,影响正常生产活动,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力,导致了这种状况的出现。
3、 P5想一想:科举制的确立对当时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科举制度打破了门第的限制,给一般的知识分子提供了做官参政的机会;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选拔官吏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4、P5隋炀帝死后,被葬在扬州西北的雷塘,唐朝诗人罗隐在《炀帝陵》一诗中写:“君王忍把平陈业,只换雷塘数亩田。
”议一议,隋炀帝为什么会落得如此下场?隋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呢?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纵情享乐,奢侈无度,致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最后在农民起义中被部下在江都杀死。
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是隋朝速亡的主要原因。
5、P5中国古代桥梁建筑技术高超。
隋朝杰出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之一。
请查阅资料,并对照右图,分析赵州桥的特点。
赵州桥结构科学,坚固耐用,防洪省料,造型美观,在中国甚至世界桥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初中历史学习方法1、"连缀成篇"法就是把时空跨越大, 看起来似乎风马牛不相及的知识点归纳联结成篇进行记忆。
如中国古代历史中所出现的所有朝代, 按先后顺序进行排列, 单纯记忆就不是那么容易,若把它们编成顺口溜的形式连缀成篇, 既朗朗上口, 又增加知识点趣味性。
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1、隋的建立: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
定都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
2、隋的统一:589年,隋文帝灭掉陈统一全国。
3、隋统一的意义: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为隋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4、隋朝的繁荣:原因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隋文帝励精图治:措施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结果(局面):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国力强盛。
史称:开皇之治。
(史料: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隋朝的创举(大运河和科举制)非常重要!1、大运河的开通①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治②人物、时间:隋炀帝从605年开始③概况:以洛阳为中心,北到涿郡,南到余杭。
从北到南,依次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
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全长2700千米。
④作用: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2、开创科举制度①背景:魏晋南北朝以来,官吏选拔主要看重门第不重视才能。
②创立:(1)隋文帝即位后,初步建立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注重考查人才的学识(2)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度的正式确立!注意:科举制是隋炀帝创立的,而不是隋文帝!(3)科举制的特点:政府主导,广泛参与,公平竞争。
(4)科举制的历史作用: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科举制对后世影响深远,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持续了约1300年。
隋朝的灭亡(1)原因:隋炀帝的暴政表现为好大喜功,不恤民力(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修长城,征辽东)奢侈无度(多次乘龙舟巡游)(2)灭亡:隋炀帝暴政导致大规模农民起义,起义首先在山东爆发,然后席卷全国。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今扬州)被部将杀死,隋朝随之灭亡。
知识拓展(原则上所有同学都要掌握,实在有困难,也要基本了解)1、隋朝对中国历史的贡献:(1)统一全国,结束了长时间分裂的局面(2)开通大运河(3)创立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对后世影响深远2秦朝与隋朝的相似之处:(1)都是在长期分裂之后实现统一的封建王朝(2)都开创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政治制度:秦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隋朝的科举制(3)都有举世瞩目的伟大工程:秦朝的长城,隋朝的大运河(4)都由于实行暴政导致农民起义而亡3、如何评价隋朝开通大运河?大运河开通后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知识梳理【知识框架】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重点梳理】
1.隋的统一
隋朝建立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
统一全国(1)统一: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2)意义: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隋朝强盛(1)措施:隋统一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2)影响: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2.开通大运河
目
的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开
凿
从605年起,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规模大运河以为洛阳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700
3.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隋朝的灭亡
4.
【知识延伸】
如何评价隋朝开通大运河?
大运河开通后成为南北交通大动脉,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也有利于国家统一。
但隋炀帝为开凿大运河,过度役使民力,给劳动人
民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