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密度知识的应用》学案2新人教版

密度知识的应用》学案2新人教版

密度知识的应用》学案2新人教版
密度知识的应用》学案2新人教版

密度知识的应用》学案2新人教版

1、会查密度表,知道运用密度可以鉴别物质。

2、能运用密度的公式计算、分析、解决简单问题。课前准备:

1、复习回顾:(1)、对于同种物质而言,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的,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的。这个比值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为了表示不同物质的这种特性,物理学中引入了这个概念。(2)、密度与质量、体积之间的关系可用公式表示为,其中质量用表示,体积用表示,密度用表示。这个公式还可以变形为和。(3)、在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

是,密度的单位还有,它们之间的关系是1g/cm3= kg/m31ml= cm3合作探究:

一、会查密度表活动一:阅读课本

96、97页常见固体、液体、气体的密度思考下列问题:(1)纯水的密度是多少?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什么?(2)冰、空气的密度各是多少?它们的物理意义各是什么?(3)通过阅读密度表,你一定还有所发现,请说说看。

二、应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活动二:

1、思考:怎样判断金牌是不是纯金的?将你的方法与同学交流。我的方法:

2、如果测得这个金牌的质量是89g,体积大约是10cm3,请你判断它是不是纯金的?写出计算过程。(注意解题格式要规范,可参考P97例题)

3、小结:应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的方法:想办法测出物体的和,根据公式计算出它的,通过查密度表,就可以知道这是哪种物质了。

三、应用密度知识估测物体的体积、估测一些庞大物体的质量活动三:

1、请同学们完成实验:实验一:

只用天平“称”出小钢勺的体积利用的公式:实验数据:计算过程:实验二:只用量筒“量”出烧杯中水的质量利用的公式:实验数据:计算过程:小结:如果已知某个物体的质量和它的密度可以根据公式计算它的体积如果已知某个物体的体积和它的密度可以根据公式计算它的质量拓展延伸:①请同学们计算我们教室内空气的质量大约有多少,写出计算过程。(教室长10m,宽6m,高3m)②我们人的密度跟纯水的密度差不多,你能算出自己的体积大约有多大吗?课后作业:查阅资料,了解密度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有哪些应用。

八年级物理下册6.4密度知识的应用(2)学案苏科版

课题:6.4密度知识的应用2 【学习目标】 1. 会用天平和量筒测定物质的密度。 2. 会应用密度公式进行计算。 【重点难点】 密度的测量和计算 【课前准备】 1.右图表示用排水法测量石块的体积,则石块的体积是_____cm 3 . 已知石块的质量为26g ,则石块的密度为_____g/cm 3 . 2.右图中盒装纯牛奶的体积为_____m 3 .若该牛奶的密度是1.2×103 kg /m 3 ,则牛奶的质量为_____kg.喝掉一半后,牛奶的密度将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单位换算 (1)饮料瓶的容积为1.25l=____m 3 =____ml (2)水晶的密度是2.65g/cm 3 =_____㎏/m 3 4.工人使用氧气瓶内的氧气进行气焊的过程中,以下有关瓶内氧气的物理量中,不变的是 ( ) A .质量 B.体积 C.密度 【课堂助学】 例1.为了测出粉笔的密度,小虎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1)先调节好天平,用天平测出一支粉笔的质量m ;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此时水的体积V 1; (3)将粉笔用细线拴住慢慢放入水中,当粉笔完全浸没后,再记下量筒中水面达到的刻度V 2。 (4)利用公式ρ=m/(V 2-V 1),求出粉笔的密度。 由于粉笔在浸入水中的过程中要吸水,所以小虎同学按以上实验方法测出的粉笔密度将

比其实际值____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如何利用现有器材,比较准确地测出粉笔的体积呢?请你帮小虎同学提出一种改进实验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精选作物或树木的种子时,通常采用“盐水选种”.小明等同学参加农科人员利用盐水选种的实践活动.小明设计了以下方案测定盐水的密度. ①用天平称出空玻璃杯的质量m1; ②在空玻璃杯倒入适量的盐水,称出它们的总质量m2; ③把玻璃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出盐水的体积V; ④计算盐水的密度ρ=____. 试问,这样所测得的盐水的密度是偏大还是偏小?为什么? 例3.有一只玻璃瓶,它的质量为0.1kg,当瓶内装满水时,瓶和水的总质量为0.4kg,用此瓶装金属粒若干,瓶和金属颗粒的总质量为0.8kg,若在装金属颗粒的瓶中再装水时,瓶、金属颗粒和水的总质量为0.9kg, 求:(1)玻璃瓶的容积;(2)金属颗粒的质量;(3)金属颗粒的密度。 例4.小明同学在测定液体密度的实验中,没有把容器的质量测出来,而是多次测出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并记录在表中。根据右表中的数据求得液体的密度是______________kg/m3,容器的质量是______________g.

密度与社会生活优教教案

密度与社会生活 【教学目标】 1. 知道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并能解释简单的与社会生活相关的密度问题; 2. 正确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能运用密度鉴别物质。 3.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物质密度与温度的关系; 用密度来鉴别物质,能解释生活中与密度有关的一些现象。 【教学难点】 物质密度与温度的关系,特别是水的反常膨胀。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奖牌、锥形瓶、瘪了的乒乓球、小盆、筷子、电热壶、酒精灯、自制溢水杯等。 学生准备:自制纸风车、气球、火柴、热水、冷水。 【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课前教师登陆优教平台,发送预习任务学生完成本节 课的预习任务,反 馈预习情况。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创设情境【情境导入】大家欣赏屏幕上的两幅神奇的 图片。课件展示图片 欣赏图片

引入课题【提问】小小鲜花上放置了一个比花儿大了 那么多的一个叫做“全碳气凝胶”的固体,为 何花儿没有被压憋?可能是“全碳气凝胶” 这种物质具有什么特性的原因? 【讲述】“全碳气凝胶”的固态材料密度仅每 立方厘米0.16毫克,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 轻的材料。据介绍,“全碳气凝胶”还是吸油 能力最强的材料之一。现有的吸油产品一般 只能吸收自身质量10倍左右的有机溶剂, 而“全碳气凝胶”的吸收量可高达自身质量 的900倍。 各种新型材料的研究发现由于应用,极大的 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 一,密度与人们的社会生活联系得十分紧 密,本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生活中运用密度知 识解决或解答的一些问题 板书课题§6.4 密度与社会生活 (设计意图:以不可思议的社会现象引起学 生学习的兴趣,认识物理知识是有用的。从 生活走向物理。) 思考、讨论 口答:可能是密度 非常小的原因。 听讲感受科技知 识在生活中的应 用。 认识密度在生活 中的重要作用,产 生积极学习的欲 望。 二、合作探究,新课讲授:(一)密度与温度 (1)温度对物体密度的影响学生活动1 一、密度与温度 【讲述】请大家帮忙解决一个问题:乒乓球 不小心压瘪了,但是没有裂口,你能让它恢 复原状吗? 让一个学生讲台前示范。(课前用电热水壶 讨论,解决问题: 用热水烫。 学生演示乒乓球 放入热水中稍后 恢复原状的实验。

八年级物理下册 6.4 密度知识的应用导学案(新版)苏科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6.4 密度知识的应用导学案 (新版)苏科版 6、4 密度知识的应用(2) 班级: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得分: __________ 1、为了测不沉于水的木块的密度,小明准备先用天平测出木块的质量,再用量筒和水测出木块体积,请你跟随他的测量过程,回答问题:(1)在测量木块质量的过程中,如果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中线的右侧,此时的正确操作应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按正确的方法操作之后,天平右盘中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则木块的质量是_________g。(2)在测木块体积时,由于木块不沉于水,小明便用较重的铁块与木块扎在一起,以便测出体积,测量过程如图三个量筒所示。根据图中的测量数据可知,铁块的体积是__________cm3,木块的体积是___________cm3,密度为___________kg/m3。 2、东营地区石油储量丰富,为了测量某油井所产石油的密度,小刚收集了该井所产石油样品进行了如下测量(常温下石油为黏稠的液态)。(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调节好天平平衡。先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为

31、2 g。然后将石油样品倒入烧杯,放在调节好的天平左盘上称量,当天平重新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12甲所示,则烧杯和石油样品的质量为_______g。(2)将烧杯中的石油倒入量筒,其示数如图12乙所示,石油的体积为______mL。(3)根据测量的数据,求得所测石油的密度为______。(4)小刚发现自己测量的石油密度值偏大,你认为该实验方案造成测量结果偏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5)针对小刚的实验方案,请提出改进办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所示是小悦同学在实验室里测某种小矿石的密度,选用天平、量筒、小矿石、细线、烧杯和水,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操作: A、将小矿石放在左盘中,在右盘中增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至横梁平衡、 B、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C、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线处,调节横梁上的螺母,使横梁平衡、 D、将小矿石用细线系好后慢慢地放入量筒中并记下总的体积、 E、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并记下水的体积、(1)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2)

密度知识的应用(6.1--6.4)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八年级物理校本练习15 密度知识的应用(3) 一、选择题 ()1.物理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基础科学,同学们正确使用仪器的技能是做好物理实验的基础,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使用量筒测水的体积读数时,视线应该与液面最高处相平 B.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可以将温度计从液体中取出再读数 C.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应让整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 D.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质量过程中,发现横梁不平衡时可调节平衡螺母 ()2.已知冰的密度为0.9×103 kg/m3,一定体积的水凝固成冰后,其体积将 A.增加 1 10 B.减少 1 10 C.增加 1 9 D.减少 1 9 ()3 0℃、1标准大气压下部分物质的密度(千克/米3) 水 1.0×103冰0.9×103 水银13.6×103干松木0.4×103 酒精0.8×103铜8.9×103 煤油0.8×103铝 2.7×103 A.不同物质的密度一定不同B.固体物质的密度一定比液体物质大 C.同种物质的密度一定相同D.质量相同的实心铜块和铝块,铜块的体积较小 ()4.关于物质的密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某种物质密度是这种物质单位质量的体积 B.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 C.将一杯水等分成两杯,则每个杯中水的密度都为原来的一半 D.根据ρ=m/V,可知ρ与m成正比,ρ与V成反比 ()5. 水是一种资源,也是一种能源。古代劳动人民巧妙地利用水来开山采石:冬季,在白天给石头打一个洞,再往洞里灌满水并封实,待晚上降温,水结冰后石头就裂开了(冰的密度比水的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石头裂开后密度减小B.石头裂开后密度增大 C.该方法利用水结冰后质量变大,体积增大而使石头裂开 D.该方法利用水结冰后质量不变,体积增大而使石头裂开 ()6. 要想一次量出密度为0.8×103kg/m3、质量为100g的煤油的体积,有下面四种量筒可供选用,比较合适的是 A.量程为250 mL,分度值为5 mL。B.量程为50 mL,分度值为1 mL C.量程为100 mL,分度值为2 mL D.量程为1000 mL,分度值为10 mL ()7.比较下列三个密度的大小:1.5t/m3、1.5kg/dm3、1.5g/cm3 A.1.5t/m3最大B.1.5kg/dm3最大C.1.5g/cm3最大D.一样大 ()8.有A、B两个实心球,A球的质量是B球质量的4倍,A球的体积是B球体积的2倍,那么A球的密度是B球密度的 A.2倍B.1倍C.1/2倍D.1/4倍 ()9.医院里有一只氧气瓶,容积是10dm3,里面装有密度为2.5kg/m3的氧气,某次抢救病人用去了5g氧气,则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为() A. 1kg/m3 B. 2kg/m3 C. 2.2kg/m3 D. 2.5kg/m3 ()10.把一金属块浸没在盛满酒精的杯中.从杯中溢出10g酒精.若将该金属块浸没在盛满水的杯中.则从杯中溢出的水的质量 A.大于10g B小于10g C.等于10g D.无法确定

密度(教学案)

第2节密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探究认识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比值一定;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比值不同; 2、知道密度的定义、公式、单位,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会查密度表; 3、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探究认识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引入密度的概念过程中,体会利用比值不变反映的数量关系来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生活中有应用密度的意识,通过了解密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感受物理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通过实验探究,学会用比值的方法定义密度的概念。 2.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利用“比值”定义密度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导学过程】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质量的概念,下面我们看一个问题。【图片2】是金条还是镀金铜条? 【故事1】2005年,家住望江县赛口镇红旗村的何家贵老人和老伴被两个上门

的骗子骗走2000元血汗钱,换到手的只有一块一文不值的破铁块!据何老汉介绍,几天前来了两个中年人,自称是上海来的地质队员,判断这里肯定埋藏了稀世宝物。两个人随即掏出了工作证、身份证等证件给何老汉“检查”,之后又神神秘秘地拿出了一个据说是探测器的黑盒子,在何老汉的陪同下上了老汉后院的小山坡上,果然挖出了一块亮闪闪的“金块”,说这是清朝的文物,价值15万元,不如大家各自分5万元算了。最后两人哄得老两口拿出了2000元钱。临走时,两人留下一张欠条,一再表示他们会尽快赶回来拿钱赎宝,并叮嘱老两口“千万不要走漏风声,以防坏人来偷”。到了晚上,何老汉两口子越想越不对劲,拿着金块到乡里的派出所报案,据民警介绍,这宝贝应该是铁一类的金属,仅仅镀了一层铜粉而已。 【自主预习案】 1.同种物质的不同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_________(相同/不同)的;不同物质的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是_________(相同/不同)的。 2. 密度是表示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__________的物理量,国际单位 是,其他常用单位是。 3..密度是物质的一种_________,它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体积和质量 关(填“有”或“无”)。 4.水的密度为_________Kg/m3,读作,其物理意义 是,用常用单位表示,则为________ g/ cm3。 【课堂探究案】 (二)、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1、提出的问 题:。 2、作出的猜 想:。 3、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 设计实验,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实验的过程中发现什么问题可先在小组内讨论解决,解决不了的要及时向老师请教。最后一个综合结论要分析全班同学的实验结果才能作出判断,其它的在本组完成。 学生通过分组实验,测量几种不同体积物质的质量,记录数据、绘制图像,分析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再综合不同小组的实验结果分析不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八年级物理上册 6.4 密度知识应用交流会学案(新版)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6.4 密度知识应用交流会学案 (新版)教科版 6、4 密度知识应用交流会课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 1、知道密度知识的应用; 2、能利用密度公式进行物质鉴别、计算体积或质量; 3、设计不同情况下,间接测量物质密度的方法。 【重难点预测】 1、重点:利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分析可能出现的问题,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 【学法指导】 科学探究、小组合作交流 【知识链接】 密度是由物质种类决定的,与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学习流程】 一、铅球是铅做的吗阅读课本122页“报告1”,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我们可以通过密度来鉴别铅球是不是铅做的,这需要我们先要测量出那两个物理量?计算公式是什么?

2、铅球的质量可以用托盘天平测量吗?如果不能,可以选择哪种测量工具? 3、铅球的体积可以直接用量筒测量吗?如果不能,可以使用哪种器材辅助测量? 4、分析课本122页所用的测量铅球体积的方法,我们可以知道铅球被取出时会带出一些水,因而我们所测出的体积V会偏大还是偏小?相应的所求出的密度会偏大还是偏小?改善后的方法:取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其中一个容器中加入水和铅球,而另一个容器中只加入水,两个容器中水的体积差就是铅球的体积。 5、通过计算回答:“铅球是铅做的吗?” 6、有没有更巧妙直接的方法测量铅球的体积? 二、测量砖的密度阅读课本123页“报告2”,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测量砖的密度,没有必要测量整块砖的密度,可以取一小块砖作为样本。这种方法称为取样法。测量这一小块砖的质量和体积分别使用哪种测量工具? 2、砖放入量筒会吸水,导致无法测量出体积。可以采取哪些办法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呢? 3、如果先让砖吸足水再测量体积,砖吸足水会膨胀,体积变大,会导致求得的密度值偏大还是偏小?

密度知识的应用》学案2新人教版

密度知识的应用》学案2新人教版 1、会查密度表,知道运用密度可以鉴别物质。 2、能运用密度的公式计算、分析、解决简单问题。课前准备: 1、复习回顾:(1)、对于同种物质而言,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的,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的。这个比值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为了表示不同物质的这种特性,物理学中引入了这个概念。(2)、密度与质量、体积之间的关系可用公式表示为,其中质量用表示,体积用表示,密度用表示。这个公式还可以变形为和。(3)、在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 是,密度的单位还有,它们之间的关系是1g/cm3= kg/m31ml= cm3合作探究: 一、会查密度表活动一:阅读课本 96、97页常见固体、液体、气体的密度思考下列问题:(1)纯水的密度是多少?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什么?(2)冰、空气的密度各是多少?它们的物理意义各是什么?(3)通过阅读密度表,你一定还有所发现,请说说看。 二、应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活动二: 1、思考:怎样判断金牌是不是纯金的?将你的方法与同学交流。我的方法:

2、如果测得这个金牌的质量是89g,体积大约是10cm3,请你判断它是不是纯金的?写出计算过程。(注意解题格式要规范,可参考P97例题) 3、小结:应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的方法:想办法测出物体的和,根据公式计算出它的,通过查密度表,就可以知道这是哪种物质了。 三、应用密度知识估测物体的体积、估测一些庞大物体的质量活动三: 1、请同学们完成实验:实验一: 只用天平“称”出小钢勺的体积利用的公式:实验数据:计算过程:实验二:只用量筒“量”出烧杯中水的质量利用的公式:实验数据:计算过程:小结:如果已知某个物体的质量和它的密度可以根据公式计算它的体积如果已知某个物体的体积和它的密度可以根据公式计算它的质量拓展延伸:①请同学们计算我们教室内空气的质量大约有多少,写出计算过程。(教室长10m,宽6m,高3m)②我们人的密度跟纯水的密度差不多,你能算出自己的体积大约有多大吗?课后作业:查阅资料,了解密度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有哪些应用。

密度知识应用交流会教学设计

《密度知识应用交流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密度知识的应用. 2. 能运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计算物体的质量与体积。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会系统地整理知识,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2. 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固体的密度,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探究过程中体会克服困难,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喜悦。 2.在探究活动中,受到科学态度、科学观念的熏陶,培养他们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个性,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教学重点】 利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分析可能出现的问题,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 【教学过程】 知识回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测量物体的密度,谁能来告诉我该这样测量物体的密度呢?(学生单独作答,教师板书V m =ρ) 师:以我手中的戒指为例,谁来大致的给我演示一下如何测量体积。(强调只操作示意,不收集数据) 学生上台展示,教师板书V=V2-V1 师:密度轻易的就被测出来了,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结合密度表,你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呢? (学生:鉴别物质)(教师板书) 师:除了鉴别物质,还能利用密度和体积计算质量,利用密度和质量计算体积,看来密度的应用很广泛,今天我们就来做一个密度知识的应用交流会。(板书课题) (出示学习目标,做强调) 师:来之前,我们学校的体育老师让我帮忙鉴别一下铅球是不是铅做的,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2分钟的时间,请各小组拿出你们的方案。 (小组展示 小组点评 再展示) 引导学生完成以下认识: 1.测铅球的质量用体重计 2.测铅球的体积-----课本上的补水法 学生操作,发现问题,铅球带走部分水,使所测体积偏大,密度会偏小 师问: 该怎样减小误差呢?(学生思考,教师点拨,既然误差是铅球带走了水造成的,那么把铅球带走的水还回来或不让铅球离开水就可以了) 师:怎么还?还多少?需要知道之前的水量,所以把步骤1和2换一下。可得如下步骤。

八年级物理下册 6.4 密度知识的应用课后复习学案(新版)苏科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6.4 密度知识的应用课后复习 学案(新版)苏科版 6、4密度知识的应用》活动一:鉴别金属块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1、你觉得要想鉴别金属块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应该测 出,然后将测得的数值与密度表对比。 2、要测出这一物理量,需要测量它的和。 3、需要用测量质量。 4、体积能用刻度尺测量吗? 活动二:量筒及量杯的使用 1、量筒及量杯上刻度线的特点:量筒的刻度线,量杯的刻度线(均匀/不均匀) 2、量筒是测量体积的工具,测量单位是,1mL= cm3。 3、看图6-9(a),该量筒的量程是,分度值是。 4、读数时视线应与相平。俯视读数偏;仰视读数偏。 5、看图6-9(b),物体体积是V物= 活动三:测量金属块的密度 1、测量工具有: 2、测量步骤:(1)(2)(3)(4)

3、完成实验数据记录表设计:金属块的质量/g水的体积/mL 水和金属块的总体积/mL金属块的体积/cm3金属块的密度 (g/cm3) 4、金属块密度表达式:ρ= (用字母表示) 5、思考并回答问题(1)在将金属块放入盛有适量水的量筒时,量筒中放多少水可称为“适量”? (2)如果先测量金属块的体积,再称出金属块的质量,计算密度,对测量结果有何影响? (3)若金属块的密度与密度表中的某种物质密度相同,能否确定就是该物质?为什么? 活动四:测量不规则木块(待测物)的密度(木块质量为m)木块密度表达式:ρ= 木块密度表达式:ρ= 活动五:测量盐水的密度 1、测量工具有: 2、测量步骤:(1)(2)(3)(4) 3、将测量的数据填入表格中: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g量筒中盐水的体积/mL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g量筒中盐水的质量/g盐水的密度/(kg/m3) 4、金属块密度表达式:ρ= (用字母表示) 5、称量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时,为什么不直接将量筒放在天平上称量。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密度知识的应用》教案

第四节密度知识的应用 教学目标 1.会应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间接测量物体的质量或体积。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体会利用比值不变反映的数量关系来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4.培养学生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5.通过了解密度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感受物理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利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什么是物质的密度?怎样计算物质的密度?表达式如何? 注意:正确理解密度公式 (1)明确密度ρ、质量m、体积V的关系,同一种类物质m和V的比值不变即ρ相同,不同种类物质的ρ一般不同。 (2)ρ=m/V是密度的定义式、计算式而不是决定式,某一种物质的ρ与m及V无关。物质的密度由物质的种类(本身特性)决定。 2、密度的国际单位是什么?水的密度是 1.0×103kg/m3,它表

示。 说明:密度ρ的单位是由质量的单位和体积的单位决定的。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kg),体积的单位是立方米(m3),密度的单位就是千克每立方米(kg/m3)。如果质量单位用克(g),体积单位是立方厘米(cm3),则密度的单位就是“克每立方厘米”(g /cm3)。关系:1 g/cm3=1.0×103kg/m3 新课教学 一、常见物质的密度 1、密度表: 找出最大密度的物质?最小密度的物质?同种物质,状态变了,其密度是否变化了?说明它们表示的物理意义。(特别强调:记住水的密度) 2、物质密度的一些规律: (1)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2)同一种物质不同状态,密度可能不同(例如水); (3)气体的密度要比固体、液体的密度小得多。 二、密度知识的应用 密度是反映物质特性的物理量,物质的特性是指物质本身具有的而又能相互区别的一种性质,人们往往感觉密度大的物质“重”,密度小的物质“轻”一些,这里的“重”和“轻”实质上指的是密度的大小。 1、鉴别物质: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可用密度鉴别物质。(密度公式ρ= m/V)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5章第4节《密度知识的应用》 精品导学案 沪科版

第四节密度知识的应用 【目标案】 1.会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物质的密度. 2.能利用密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重点】利用密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难点】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预习案】 1.实验室里用测量物体的质量,用或测量液体的体积. 2.密度的定义式是,计算体积的公式是_________,计算质量的公式是_________.其中_____代表质量,其国际单位是;代表体积,其国际单位是_______; 代表密度,其国际单位是___________.若质量的单位用_____,体积的单位用________,则密度的单位是g/cm3. 3.1g/cm3=_________kg/m3. 4.在通常情况下,氧气的密度是1.43 ,玻璃的密度是2.5 ,铁的密度是7.9×103 .(填上合适的单位) 【探究案】 知识点1:常见物质的密度 查密度表: (1)纯水的密度是;其物理意义是。 (2)比较水和冰的密度,该现象说明了什么? (3)查密度表,了解并比较各种物质的密度? 【典例1】小明同学阅读了下表后,归纳了一些结论,其中正确的是()0℃、1标准大气压下部分物质的密度(千克/米3) 水1.0×103冰0.9×103 水银13.6×103干松木0.4×103 酒精0.8×103铜8.9×103 煤油0.8×103铝2.7×103 B.固体物质的密度一定比液体物质大 C.同种物质的密度一定相同 D.质量相同的实心铜块和铝块,铜块的体积较小 【变式练习】 1.水具有反常膨胀的特性.如图所示为水的密度在0℃~10℃范围内随温度变化的曲线.根据图像可知,温度等于 ℃时,水的密度最大;在0℃~4℃范围内,水具有(选填“热胀冷缩”或“热缩冷胀”)的性质.

6.4密度知识的应用教案

1. 进一步理解密度的概念,并能熟练利用密度的公式进行计算。熟练掌握密度单位的换算。 2、知道量筒和量杯的用法。 3、密度知识的应用 【学习重难点】 1、用量筒和天平测液体或固体的密度 2、密度知识的应用 3、密度知识的应用 【教学时间】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什么是物质的密度?计算密度的公式是什么?要求出物质的密度要知道哪些量? 出示一个小石块和一杯盐水,指出用天平可以称出石块与盐水的质量,但刻度尺却无法测出它的体积。本实验我们学习用量筒的使用方法。 1、量筒的使用方法 介绍量筒和量杯,mL 是体积单位“毫升”的符号,1mL=1cm 3 。 那么1L=____mL=____dm 3 提问:量筒或量杯使用时怎样放?怎样读出液体的体积? (1)测量时量筒或量杯使用时应放平稳 (2)读数时社,视线要与筒内或杯内液体液面相平,(如:测水的体积,由于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跟凹液面的底部齐平;如测水银的体积,由于水银面是凸形的,读数时视线要与凸液面的顶部齐平。) (3)教师提问测固体体积的方法: 教师提问:怎样测各种固体(如密度小于水的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得出“悬锤法”或“针压法”。 提问:测石块的密度合理的实验步骤是什么? 教师巡视并与学生探讨。 学生讨论测固体体积的方法 ①在量筒内倒适量的水(以浸没待测固体且物体放入后不超出量筒的量程为准)读出体积V 1; ②用细线栓好固体慢慢放入到量筒内,读出此时水和待测固体的总体积V 2 ③用V 2-V 1,得到侍测固体的体积。 悬锤法

V=V2-V1 针压法 V=V2-V1 学生讨论得出实验步骤: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应该先用天平称出石块的质量。 学生分组实验,并将结果填入表格。(1)查密度表,知道每种物质密度表示的物理意义:如水的密度是1.0×103kg/m3表示________; (2)比较各种固体(如金属)密度的大小;(3)比较各种液体的密度的大小(水银最大);(4)体会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的含义;(5)比较各种气体的密度大小,并注意它们的单位和固体及液体的不同;…… 教师介绍密度表,并试着让学生通过密度表寻找规律: 2、密度知识的应用 组织学生阅读“密度知识的应用”内容 教师巡视 学生阅读“密度知识的应用”内容,结合“WWW”中的第五题鉴别孙悟空的“如意金箍棒”的组成物质的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1)利用密度知识求物体质量 公式:由ρ=m/v得m=ρv可算出质量。其中物质的密度可以查密度表,而体积如果没有直接给出,可以通过测量的方法得出,如果是规则的物体,可用体积公式求出来。 (2)用密度知识求物体的体积 公式:由ρ=m/v得v=m/ρ可算出物体的体积。 (3)利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 公式:ρ=m/v。 例:市中学生运动会的金牌质量为29.5克,体积为5.2厘米3,它是真金的吗?是什么材料做成的? 学生自主阅读交流、讨论各自的体会。 组织学生阅读“生活、物理、社会” 自制量筒或量杯 【教学反思】

密度知识的应用(1)

《密度知识的应用》的教案 江苏省海安县城南屮学于晓梅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 2、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一是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方 法;二是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 3、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固体的密度。 教学重点:量筒的使用和固体密度的测量。 教学难点:固体密度的测量 教学器材:量筒、天平、水、小金属块、金属螺母、细针、石蜡、细线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师:小刚的自行车上有许多螺母,请你帮他设计一个方案,鉴别一下这些螺母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由此引出课题并板书一一密度知识的应用 二、新课教学 师:金属螺母的体积无法直接用刻度尺测量,我们应当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一)量筒的使用 (1)让学生观察实物的基础上,通过阅读课本,先回答课本中提出的儿个有关问题。 (2)动手操作,学习使用量筒测量液体和不规则小块固体体积的方法。 (3)学生讨论得出适量水的标准。 对于有余力的学生可在此基础上提出这样的问题: (1)如何用量筒测量密度小于水的不规则物体(石蜡)的体积?

111此引出“针压法”和“悬垂法”测量密度小于水的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方法。(2)如何用量筒测出粉末状物体(如细沙)的体积? 在此基础上,学生动手操作,学习使用量筒测量石蜡和细沙的体积。 师:刚才我们已学会了量筒测体积的方法。那你打算怎样进行金属螺母密度的实验?由此引入: (二)金属螺母密度的测量 (1)学生设讣实验所需原理、实验的器材; (2)学生设计并交流实验所需的实验步骤; (3)学生设讣并交流实验所需记录数据的表格; (4)小组进行实验测量金属螺母的密度。 (5)交流所测得的金属螺母的密度。并进行判断这种金属螺母可能是山什么物质组成的? 三、知识巩固 (1)如何测量石蜡密度呢?写出实验原理、器材、记录数据的表格和实验步骤。(2)小组进行实验测石蜡的密度。 四、布置作业:WWW P14 1、2

八年级物理下册 6.4密度知识的应用导学案(1)(无答案) 苏科版

6.4密度知识的应用(1) 教学目标: 1、学会量筒或量杯的使用方法。 2、知道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密度的原理和方法。 3、能运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学会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密度。 一.课前导学 1、量筒和量杯是直接测量的工具。 2、观察图6—8,量筒的量程为,分度值为 ;测量时量筒或量杯使用时应放;读数时,视线要与筒内或杯内相平。 3、测量物质密度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堂导学 〖例1〗小星取一小块样石,通过实验来测定石块密度。 (1)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在分度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 (选填“左”或“右”)调节。 (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样石的质量,所用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质量为___ _g。用量筒测出样石的体积如图丙所示,体积为___ ____cm3样石的密度为___ _g/cm3。 (3)在加工过程中,该石块的密度将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例2〗小明测食用油的密度时,最初测得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是 33.4g,图(甲)显示的是他将烧 杯中一部分食用油倒人量筒后,烧杯和剩余食用油的质量;图(乙)显示的是从烧杯中倒人量筒内食用 油的体积。 (l)量筒中食用油的质量为____ ___g,体积为_____ __cm3; (2)食用油的密度为____ ___g/cm3 =_____ __k g/m3; (3)小莉同学却按以下步骤来测量食用油密度; A 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B向烧杯中倒人一些食用油,测出它们的总质量是m2; C 再将烧杯中的食用油倒人量筒中,测出食用油的体积V;D根据 V m m1 2 - = ρ算出食用油密度。 你认为,小莉这种方法测出的密度值可能偏_______ ,( “大”或“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三、课堂练习 1、下图所示的是测金属块密度的实验,根据图中的测量情况填写下表. 2、测定不沉入水中的蜡块的密度,某同学操作 了如下的实验步骤: A.用天平测出铁块的质量 B.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 C.用天平测出蜡块的质量 D.记下量筒中倒入水后水面到达的刻度 金属块 的质量 (g) 量筒中 水的体 积 ( cm3) 放入金属 块后的总 体积 ( cm3) 金属块的 体积( cm3) 金属块的 密度 ( k g/m3)

密度的知识应用课后反思

《密度知识的应用》教学反思 巴公镇中学物理教师宋树霞 《密度知识的应用》这一节课,如果按照通常的教法,应该先教学生学会查密度表,然后利用公式转换的方法来完成质量和体积的运算,这样的学习方法较为直接,容易灌输,但学生只能在运算中完成课堂任务,很难引起足够的重视,无法满足社会、学生和学科发展的需求。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探究式教学,从整体说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是同等重要的,它们都是教学目标的组成部分。这堂课的设计中似乎没有刻意教学生如何查密度表,但学生为了鉴别小"金"块,已经自觉地掌握了查表的方法,比起以前的老师教,学生听的效果更好。通过三次探究式学习外加生活中的应用贯穿一堂课,学生对密度知识的应用会有一定的基础,相信将来想忘记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在《应用教学与探究教学》的实施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更加高涨,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既培养了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小铝块、小铜块由于颜色有明显差异,又是家庭常见的物体颜色,学生能够很快地加以识别。而轻重不同,只有个别同学能够想到,通过肯定、赞同后,他们的荣誉感将空前高涨,同时带动了周边同学的共同发展。而小"金"块与小铜块虽是同种物质,由于表面颜色的影响,几乎没有同学可以马上鉴别。这给今后假金制品(金圆宝、金佛、金首饰、金砖等)的鉴别指明了方向。银圆用声音可以简单鉴别,黄金用牙齿可以咬凹陷,这些学生都很有兴趣,它们都可以填补学生生活中的空白,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特性"的理解。无规则小零件的质量计算在今后的工作中非常有用,通过这次的探究活动,有的同学可能马上就可以把所学知识用到家长的材料计算中,这将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为求知而学、自主学习打开更大的空间。 这堂课的时间比较紧凑,有关查表的方法、公式的变形、计算的正确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三节《密度知识的应用》导学案

5.3密度知识的应用 1.会查密度表,能说出水等常见物质的密度值;用密度知识解释生活中一些简单现象. 2.尝试用天平、量筒测量出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3.养成将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的习惯,有自主学习的意识. 一、密度公式的应用 1.对密度公式变形. (1)已知m和V,求ρ,可用公式ρ=来求解; (2)已知V和ρ,求m,可用公式m=ρV求解; (3)已知m和ρ,求V,可用公式V=求解. 2.一只能装500 g水的瓶子,(1)容积是多少cm3? (2)最多能装多少g的酒精?(ρ酒=0.8×103 kg/m3) 答案(1)V=V水===500 cm3 (2)m水=ρ酒V水=0.8 g/m3×500 cm3=400 g. 二、学查密度表 3.铜、铁、铝、冰、汞、纯水、空气、氮的密度各是多少? 答案略 4.冰和水相比较,谁的密度大?你发现了什么? 答案水的密度大,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密度是不相同的. 5.通过查阅密度表,你能得出哪些规律? 答案不同种物质的密度一般是不同的;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密度是不同的;不同种物质的密度也可能相同. 6*.请你说说铝密度的物理意义. 答案 1 m3的铝质量是2.7×103 kg. 三、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7.该实验的原理是ρ=.该实验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质量m,体积V. 该实验所需的测量仪器是天平和量筒. 8.请你写出测量小石块密度的实验步骤及表达式. 答案①用天平测出小石块的质量m;②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其体积为V1;③将小石块用细线拴住慢慢放入水中,并使其浸没在水中,读出水和小石块的总体积V 2;④结果表达式为ρ=. 9.请你写出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步骤及表达式.

八年级物理下册 6.4 密度知识的应用 精品导学案 苏科版

6.4密度知识的应用 导学目标: 1.学会测量液体或形状不规则固体的密度。 2.尝试用密度来鉴别物质,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3.能对测量密度的实验方案进行科学评价。 【自主学习】 一、鉴别一块长方体金属是什么物质 原理: 实验步骤:1、用测出; 2、用量出金属块的; 3、计算密度,写出表达式:; 4、查。 数据表格 二、鉴别一个金属螺母是用哪种金属做的 这个实验的难度是螺母的难以测出。 【合作探究1】量筒、量杯的使用 一、认识量筒与量杯 1、填写名称 2、量筒的刻度线,量杯的刻度线。 3、量筒和量杯可以直接测的体积,间接测的体积,测形状不规则固体体积时利用了法。 4、读数时,视线应与相平。 5、用量筒测形状不规则固体体积的实验步骤: ⑴; ⑵; ⑶。 6、要测易溶于水的形状不规则固体的体积,你想到的办法有: 7、对不下沉的固体,你想到的办法有: 写出你的实验步骤: 二、鉴别螺母的方案与评价 方案一: 表达式: 步骤2中“适量”的含义是 方案二:

表达式: 评价:由于测完体积后螺母上残留水,会导致螺母的质量偏,密度偏。 方案三: 表达式: 评价:由于取出螺母时会带走部分水,导致剩余水的体积偏,螺母的体积偏,密度偏。【合作探究2】测定盐水的密度方案及评价 方案一: 表达式: 评价:由于烧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导致所测盐水的偏,密度偏。 方案二: 表达式: 评价:由于量筒中的盐水全部倒入烧杯中,导致所测盐水的偏,密度偏。 方案三: 写出方案三的实验步骤:1、; 2、; 3、; 4、表达式; 评价:此方案测的是盐水的密度,减小误差。 教学反思 在新课改的形式下,如何激发教师的教研热情,提升教师的教研能力和学校整体的教研实效,是摆在每一个学校面前的一项重要的“校本工程”。所以在学习上级的精神下,本期个人的研修经历如下: 1.自主学习:我积极参加网课和网上直播课程.认真完成网课要求的各项工作.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发展阶段和自身面临的专业发展问题,自主选择和确定学习书目和学习内容,认真阅读,记好读书笔记;学校每学期要向教师推荐学习书目或文章,组织教师在自学的基础上开展交流研讨,分享提高。 2.观摩研讨:以年级组、教研组为单位,围绕一定的主题,定期组织教学观摩,开展以课例为载体的“说、做、评”系列校本研修活动。 3.师徒结对:充分挖掘本校优秀教师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发挥学校名师工作室的作用,加快新教师、年轻教师向合格教师和骨干教师转化的步伐。 4.实践反思:倡导反思性教学和教育叙事研究,引导教师定期撰写教学反思、教育叙事研究报告,并通过组织论坛、优秀案例评选等活动,分享教育智慧,提升教育境界。

苏科初中物理八下《6.4密度知识的应用》word教案 (1)

名 师 优 秀 教 案 执教者:xx 时间:20xx年

6.4 密度知识的应用 基本 环节 基本内容组织教学 知识梳理 1.在物理学中,质量是指。国际单位是。实验室测量质量的仪器是。物体的质量不随、、、的变化而变化。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某种物质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的国际单位是,一个常用单位是,计算公式是。 2.天平应放在台上,调节平衡前应将游码拨到标尺的处。调节平衡时,如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线左侧,应旋转使它向移动。用天平测质量时,物体应放在盘内,向右移动游码相当于向盘中添加。使用量筒前,应观察它的和,读数时视线应与相平;若液面呈凹形,则应以凹形为准。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A.大铝块的质量是4千克,小铝块的质量是1千克,则大铝块的密度 是小铝块密度的4倍 B.物质的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体积成反比 C.一杯酒精用掉一半后,剩下一半酒精的密度是原来的一半

智慧碰撞 4.使用量筒或量杯时,应先观察它的值,即量程, 还应观察它的值,以便迅速准确地读数。一般液体放 在量筒或量杯中时,其液面略呈凹形,读数时,视线要与凹 形液面,并以凹形的为准。 在量筒里先盛些水,当一个物体放入时,物体要排开水,水 面要上升。物体的体积多大,它排开水使水面上升的体积就 是多大。相反,知道了水面上升了多大体积,就知道了物体 的体积。我们把这种方法叫“排液法”。采取这种办法时, 要求液体(水)必须淹没固体。如图所示的量筒,量程 是,分度值是。图甲中水的体积为,图乙中水和小固体的总体积,小固体的体积是。 2.课堂探究 1.实验:测出金属块的密度 (1)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步骤(在天平已调好的基础上实验):请同学认真思考,按你认为最合理的顺序写出实验步骤。 a.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4)表达式 (5)讨论: ①与密度表对照计算的结果,你认为可能是什么物质做的?密度值不完全相同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②若按_________顺序,测量结果会偏_____。 变式训练:小明测量某种液体密度的实验操作步骤如下:①调节好天平;②用天平称出玻璃杯质量m1;③将适量液体倒入玻璃杯中,用天平测出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2;④将液体倒入量筒中,读出该液体的体积V;⑤计算出液体密度 图

成都市石室联合中学初二物理上册 5.3 密度知识的应用导学案2(无答案)(新版)

密度知识的应用 一、情景引入 请你做专家:小明有一条十分耀眼的项链,他不知道是由什么金属做的,是金项链?还是银项链?还是其它材料做的?你能帮他鉴别吗? 二、教材研究 问题1——你会查密度表吗? 请阅读课本“活动1”,这是科学家们测出来的密度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三个表中比较,固体、液体和气体,哪种密度稍大一些? 2、油为什么会浮在水面上? 3、冰和水是状态不同,但同种物质组成,密度相同吗?水的密度是多少? 4、在“情景引入”中,假设测出小明项链的密度是7.9χ103kg/m3,它是金项链吗? 问题2——根据密度知识,能算出物体质量吗? 刘倩的爸爸在轧钢厂工作,一天刘倩到爸爸的工厂玩,看到一块块均匀的长方体钢锭堆成小山似的大长方体,爸爸知道刘倩学过质量,给她提出了一个问题:给你一把尺子,你能测测这堆钢锭的质量吗? 刘倩很快就算出了这堆钢锭的质量;爸爸表扬了她能把物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来。下面是刘倩的测量过程: ①用尺子测量每一块长方体钢锭的;记为:。 ②数出大长方体的长、和的块数;算出这堆钢锭的总块数,再算出总。③查找钢锭的。 ④利用公式进行计算。 刘倩测量的数据如下,请你查找相关的物理量算算这堆钢锭的质量。 小钢锭长:50cm,宽:30cm,高:20cm,小钢锭数量:25000块 问题3——物体体积的又怎么计算? 生活中的很多物体是不规则的,靠尺子是不能准确测量它的体积的,小龙与小惠在互动学习

过程中,利用密度知识认为什么形状的物体都能测出它的体积,而且方法很简单。 他们需要的实验器材有: 要测的物理量是:。 要查的物理量是:。 利用的公式是:。 小惠通过测量和查找后给出了一些物理量,请你帮她算算。 已知铝的密度ρ铝=2.7×103kg/m3,质量为54g的铝的体积是多少? 三、典例分析 体积是30cm3的铁球,质量是79g。这个铁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ρ铁=7.9×103kg/ m3) 解答:方法一:算出铁球的密度,再与铁的密度比较。 ρ=m/v=79g/30cm3=2.6×103kg/m3﹤7.9×103kg/ m3 所以该铁球是空心的。 方法二:用铁的密度算出铁的质量,再与铁球的质量比较。 m=ρv=7.9×103kg/ m3×30×10-6m3=237g﹥79g 所以该铁球是空心的。 方法三:用铁的密度算出铁的体积,再与铁球的体积比较。 V=m/ρ=0.079kg/7.9×103kg/ m3=10m3=107cm3﹥30cm3 所以该铁球是空心的。 四、达标训练 1、小明妈妈有一条12g的金项链,当小明把它放入盛有10mL水的量筒中后发现水面升到了1 0mL处,那么这条项链是纯金的吗?答。(ρ金=19.3×103kg/ m3) 2、一只瓶子装满水,水的体积是0.8×103cm3,如果改用它来装酒精,最多能装 g;若原瓶中的水倒出后全部结成冰,冰的体积比水的体积增大了 dm3。 3、根据如图5.3.2提供的信息,可知此木块的密度是 ( ) A、0.6g/cm3 B、0.5g/cm3 C、5g/cm3 D、6g/cm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