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五章+第四节《密度知识的应用》导学案(新版)沪科版
- 格式:doc
- 大小:220.00 KB
- 文档页数:4
第四节密度知识的应用【目标案】1.会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物质的密度.2.能利用密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重点】利用密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难点】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预习案】1.实验室里用测量物体的质量,用或测量液体的体积.2.密度的定义式是,计算体积的公式是_________,计算质量的公式是_________.其中_____代表质量,其国际单位是;代表体积,其国际单位是_______;代表密度,其国际单位是___________.若质量的单位用_____,体积的单位用________,则密度的单位是g/cm3.3.1g/cm3=_________kg/m3.4.在通常情况下,氧气的密度是1.43 ,玻璃的密度是2.5 ,铁的密度是7.9×103 .(填上合适的单位)【探究案】知识点1:常见物质的密度查密度表:(1)纯水的密度是;其物理意义是。
(2)比较水和冰的密度,该现象说明了什么?(3)查密度表,了解并比较各种物质的密度?【典例1】小明同学阅读了下表后,归纳了一些结论,其中正确的是()0℃、1标准大气压下部分物质的密度(千克/米3)水1.0×103冰0.9×103水银13.6×103干松木0.4×103酒精0.8×103铜8.9×103煤油0.8×103铝2.7×103B.固体物质的密度一定比液体物质大C.同种物质的密度一定相同D.质量相同的实心铜块和铝块,铜块的体积较小【变式练习】1.水具有反常膨胀的特性.如图所示为水的密度在0℃~10℃范围内随温度变化的曲线.根据图像可知,温度等于℃时,水的密度最大;在0℃~4℃范围内,水具有(选填“热胀冷缩”或“热缩冷胀”)的性质.知识点2:利用密度公式进行计算①利用公式求密度,鉴别物质;②利用公式求质量.③利用公式求体积.在公式中,质量的单位用kg,体积的单位用m3,密度的单位是_______;质量的单位用g,体积的单位用cm3,密度的单位是_______.【例2】某液体的质量是110g,体积是100cm3,它的密度是多少kg/m3?它是纯水吗?【变式练习】2.一桶装纯净水的质量是20kg,则这桶纯净水的体积是多少?3.一个瓶子的质量为20g,装满水时,用天平测得总质量为120g,若用这个瓶子装密度为1.8×103kg /m3的硫酸最多可装多少g?【总结案】【检测案】1.人体的密度约等于水的密度,则一名中学生的体积最接近下列数值中的()A.0.005m3 B.0.05m3C.0.5m3 D.5m32.分别由不同物质a 、b 、c组成的三个实心体,它们的体积和质量关系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物质的密度最大B.b物质的密度是1×103kg/m3C.c物质的密度是a的两倍D.a、b、c的密度与它们的质量、体积有关3.水是生命之源,我们应惜水如金.右图中,小丽同学洗完手后,没有关紧水龙头就离开了.这种行为对吗?答:.如果这个水龙头每分钟流失50ml水,那么1h将流失水 kg.4.体积为4.5m3的水,其质量是 kg,全部结成冰后,冰的质量是 kg,体积是 m3,密度变(选填“大”或“小”).这说明质量不随物质的改变而改变,但密度会发生变化.5.两个实心物体,它们的质量之比是3∶2,体积之比是1∶3,则这两个物体的密度之比是.6.在测量小石块密度的实验中,(1)如图甲所示,小明在使用天平过程中的错误是:.(2)小明纠正错误后继续实验,天平平衡时,右盘中所加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小石块的质量为 g.把小石块放入装有10mL水的量筒中,量筒内液面的位置如图丙所示,则小石块的密度是 kg/m3.7.市场上出售的一种“金龙鱼”牌食用调和油,瓶上标有“5L”字样,已知该瓶内调和油的密度为0.92×103kg/m3,则该瓶油的质量是多少kg?(1L=1×10-3m3)教师个人研修总结在新课改的形式下,如何激发教师的教研热情,提升教师的教研能力和学校整体的教研实效,是摆在每一个学校面前的一项重要的“校本工程”。
教案: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5.4 密度知识的应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的第五章第四节,主要讲述密度知识的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 密度的定义及计算公式;2. 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例;3. 密度的测量方法及实验操作。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的计算方法;2. 培养学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引导学生参与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密度的定义及计算公式,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难点:密度的测量方法及实验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器材(如天平、量筒等)。
学具:笔记本、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鉴别真假黄金,引出密度这个物理量,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真假黄金的密度不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教师讲解密度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单位,并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密度的概念。
3.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一些与密度相关的例题,如计算物体的体积、质量等,引导学生运用密度公式进行解答。
4.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一些与密度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实验操作: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密度实验,如测量不同液体的密度,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1. 密度的定义及计算公式;2. 密度的单位;3. 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例;4. 密度的测量方法及实验操作。
七、作业设计1. 计算题:已知一个物体的质量为200g,密度为0.8g/cm³,求该物体的体积。
答案:500cm³2. 应用题:一瓶500mL的酒精,密度为0.8g/cm³,求这瓶酒精的质量。
答案:400g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教师在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便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讨密度在现实生活中的其他应用,如航海、航空等领域,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热爱。
第五章第四节:密度知识的应用第一课时导学案:一、复习,完成下列问题1完成下列问题:1水的密度是,它的物理意义是。
2水的密度如果用g/cm3表示,其密度应是g/cm3。
二、课堂练习: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比较常见固体物质密度表,完成下列问题:(1)从常见固体物质密度表可以看出,不同种类物质密度一般。
(2)冰和石蜡的密度是。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比较常见液体物质的密度表,完成下列问题:(1)比较液体密度表中各液体的密度,不同种类液体物质密度一般。
(2)煤油和酒精的密度是。
3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比较常见气体物质密度表中气体密度时,要特别强调是在0℃,一个标准大气压时的气体密度,然后完成下列问题:(1)比较气体物质密度表中各气体的密度,不同种类气体物质密度一般。
(2)氮和一氧化碳的密度是。
4、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比较同一种物质水在不同状态下的密度总结结论:。
三、课堂作业:1、一块冰融化成水后()。
A.密度不变,质量变小。
B.密度变大,质量不变。
C密度变小,质量不变。
D.密度变小,质量变大。
2体积和质量都相同的铝球、铁球和铜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铝球可能是实心的,而铁球和铜球一定是空心的。
B.铝球可能是空心的,而铁球和铜球一定是实心的。
C.铜球可能是实心的,铁球和铝球是也是实心的。
D铜球可能是空心的,铁球和铝球是实心的。
四、课后作业科学探究实践活动:自己设计出一种方案,能测量出酱油、食用油、醋、食盐、塑料制品、肥皂、牛奶等物质的密度。
器材:天平(含砝码)、刻度尺、量筒、烧杯、适量的水、细线要求:1.写出测量操作步骤。
2涉及物理量用字母表示。
3用相关字母写出密度计算表达式。
4尝试对测量操作步骤作出评估,该测量操作步骤会对测量出的密度是否有影响?5如有影响,要如何改进?。
5.4 密度知识的应用学习目标:1.了解常见物质密度的大小,学会查密度表,记住水的密度。
2. 会用密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一、单元导入,明确目标二、新知导学,合作探究自学指导1、1、先认真预习课本96-99页内容,同时观察一些常见物质的密度,有疑问的用红色笔做好疑难标记。
完成教材助读设置的问题,依据发现的问题在研读教材或查阅资料,解决问题。
2、完成时间10分钟。
(10分钟)1.要测出某一种物质的密度,需要测出物质的哪些量?2.观察物质密度表,常见水的密度是多少?3.观察密度表,能总结物质密度的哪些规律?当堂检测班级姓名小组分数1.一个瓶子能装下1kg的水,用这个瓶子能装下1kg的()A.汽油B.酒精C.水银D.盐水2.分别用铜,铁,铝制成体积相同、质量相等的空心球,则空心部分体积最大的是()A.铝球B.铁球C.铜球D.不一定3.甲、乙两球的体积相同,材料不同,当在天平的左盘放2个甲球,右盘放3个乙球时,天平平衡,则甲、乙两球()A.质量之比2:3B.体积之比2:3C.密度之比2:3D.密度之比3:2二、应用题1.以用油罐车来运输,它的密度是0.85×10³kg/m³,如果每节油罐车的容量是80m³运输2000t石油需多少节油罐车?作业:知识点一:知识点二:1一个瓶子的质量是100g, 装满水后的总质量是600g,装满另一种液体时总质量是1000g。
问:1.瓶子的容积多大?2.另一种液体的密度多大(10分钟)1. 一枚第25届奥运会的纪念币,它的质量为16.1g,体积为1.8cm3。
试求制成这种纪念币的金属的密度;并判断它是什么金属?有一个体积是 40cm3 的铜球,它的质量是316g,这个铜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 (p铜=8.9×10³kg/m³,你能用不同的方法来解这道题吗?)。
教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5.4 密度知识的应用》一、教学内容1. 密度的定义和计算公式:密度是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用符号ρ表示,计算公式为ρ= m/V,其中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2. 密度的影响因素:密度受物质种类、温度和气压的影响。
同种物质,温度越高,密度越小;气压越高,密度越大。
3. 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密度计的使用、密度的测量、物质的鉴别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密度的定义和计算公式,掌握密度的基本概念。
2. 掌握密度的影响因素,能够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密度变化。
3. 了解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密度的影响因素:学生需要理解并能够分析实际问题中密度变化的原因。
2. 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学生需要了解并能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密度计、实物模型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如为什么冰块在水中会漂浮,引导学生思考密度在其中的作用。
2. 知识讲解:讲解密度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影响因素,通过示例和动画等形式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密度的基本概念。
3. 例题讲解:通过一些典型例题,讲解如何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密度计的使用、密度的测量等。
4.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鉴别不同物质、测量物体密度等。
5. 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展示一些实际应用场景,如密度的测量仪器、物质的鉴别等,让学生了解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如密度的定义、计算公式、影响因素等。
七、作业设计1. 请用密度知识解释为什么冰块在水中会漂浮。
2. 请用密度知识解释为什么潜水员潜入深水会感到压力增大。
3. 请用密度知识解释为什么盐水可以沉没物体。
答案:1. 冰块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以冰块在水中会漂浮。
5.4 密度知识的应用(导学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初二物理同步备课(沪科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沪科版初中物理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四节“密度知识的应用”。
本节主要介绍了密度的计算公式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 密度的计算公式:ρ = m/V,其中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2. 密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利用密度公式计算物体的质量、体积;根据密度差异判断物体是否混合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密度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其计算物体的质量、体积。
2. 学会利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密度公式的灵活运用。
2. 实际问题中密度知识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实物模型、实验器材。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笔记本、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个实际问题,如“一个体积为200cm³的铜块,其质量是多少?”引导学生思考密度在解决这个问题中的作用。
2. 知识讲解:教师讲解密度的计算公式及其含义,让学生明白密度是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3. 例题讲解:教师讲解一个典型的密度计算例题,如“一个体积为100cm³的铜块,其质量是100g,求铜的密度。
”引导学生运用密度公式进行计算。
4.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体的质量和体积,计算其密度,并判断是否符合理论值。
5. 密度知识的应用:教师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如“如何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混合?”引导学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1. 密度计算公式:ρ = m/V2. 密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a. 计算物体的质量、体积b. 判断物体是否混合七、作业设计1. 题目一:已知一个体积为100cm³的铝块,其质量是80g,求铝的密度。
答案:ρ = 80g / 100cm³ = 0.8g/cm³2. 题目二:如何判断一瓶饮料是否混合?答案:可以测量饮料的密度,与理论密度进行比较,判断是否混合。
教案: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 5.4密度知识的应用一、教学内容1. 密度公式及其应用:介绍密度的定义、密度公式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密度的测量:讲解如何利用密度公式测量物体的密度,以及在不同情境下如何计算和估算物体的密度。
3. 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浮力、物体沉浮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密度的定义及其公式,学会运用密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 掌握密度的测量方法,能够独立完成密度实验。
3. 了解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认识和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密度公式的运用和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密度的测量方法及实验操作。
3. 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浮力、物体沉浮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材、PPT、黑板、粉笔、实验器材(如烧杯、量筒、砝码、漂浮物等)。
2. 学具:学生实验报告册、笔记本、彩笔、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生活中常见的密度现象,如用水测量物体密度、判断物体是否沉浮等,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密度定义及公式:详细解释密度的概念,给出密度公式,并解释其含义。
3. 密度公式的应用:举例讲解如何运用密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如测量物体密度、计算物体体积等。
4. 密度的测量:讲解如何利用实验器材测量物体密度,包括实验步骤、注意事项等。
5. 密度实验操作: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密度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学会计算物体密度。
6. 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讲解浮力、物体沉浮等现象,引导学生运用密度知识进行分析。
7.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密度应用的题目,让学生独立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密度定义及公式。
2. 密度公式的应用举例。
3. 密度测量方法及实验步骤。
4. 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举例。
七、作业设计1. 题目:利用密度公式计算一个已知体积物体的密度,并解释计算过程。
答案:假设物体体积为V,质量为m,密度为ρ,则密度公式为ρ=m/V。
5.4 密度知识的应用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第5章第4节“密度知识的应用”。
本节主要介绍了密度的概念、密度公式及其应用,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公式及其变形式,能运用密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3. 通过对密度知识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密度概念的理解,密度公式的掌握及应用。
难点:密度公式的灵活运用,实际问题中隐含条件的挖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测量体积和质量的工具)。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测量工具(如尺子、天平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为什么冰块浮在水面上?”引发学生对密度的思考。
2. 知识讲解:讲解密度的概念、密度公式及其变形式,举例说明密度公式的应用。
3. 实验演示:进行密度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理解实验原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4. 例题讲解:讲解典型例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掌握密度公式的运用方法。
5. 随堂练习: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让学生现场解答,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6. 密度知识应用:让学生分组讨论,寻找生活中的密度知识应用实例,并进行分享,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密度的概念、密度公式、密度公式的应用,以及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七、作业设计一个体积为200cm³的木块,密度为0.6g/cm³,求木块的质量。
一个质量为100g的铁块,密度为7.9g/cm³,求铁块的体积。
(1)一块冰块浮在水面上,冰块的密度是多少?(2)为什么物体在液体中浮沉?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例和实验让学生了解了密度的概念和密度公式的应用,但在实际问题解决中,部分学生对隐含条件的挖掘仍有困难。
八年级物理全册《5.4密度知识的应用》教案(新版)沪科版,推荐文档(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物理全册《5.4密度知识的应用》教案(新版)沪科版,推荐文档(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物理全册《5.4密度知识的应用》教案(新版)沪科版,推荐文档(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密度知识的应用对样品密度等信息的采集,可以确定矿藏的种类及其经济价值.下面我们来欣赏几组画面(多媒体播放):师:从录像中我们看到用密度的知识解决了选种的问题。
你还知道我们生活中运用密度可以做什么吗?三、密度与物质鉴别【思考并讨论】提出问题:如何鉴别一枚奖牌是不是纯金做成的?生A:物质鉴别生B:求质量。
生活中感受到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预设思考:如何测奖牌的密度?在同学回答问题的基础上小结:测出奖牌的密度后,与密度表中金的密度比较。
测奖牌的密度时,可用天平测质量,用量筒测体积,根据密度公式计算出密度。
生G:从密度表可以看出,各种物质的密度是一定的,不同物质的密度是通过几个不同的例题让学生理解密置 A.啤酒冻结后,质量不变,体积变大了B.啤酒冻结后,质量变大,体积也变大了C。
啤酒冻结后,质量体积均不变D.啤酒冻结后,质量变小,体积也变小了2、下列关于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密度大的物体含物质多B.密度小的物体体积小C.将一个物体放在地球上不同的地方,其密度不同D.任何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3、质量是200g的瓶子,盛满水后的质量是700g,若用这个瓶子盛满某种液体,液体与瓶子的总质量是800g,求这种液体的密度。
密度知识应用【教学目标】1. 进一步理解密度的概念,并能熟练利用密度的公式进行计算。
熟练掌握密度单位的换算。
2、知道量筒和量杯的用法。
3、密度知识的应用【教学重难点】1、用量筒和天平测液体或固体的密度2、密度知识的应用3、密度知识的应用【教学时间】【教学过程】复习:什么是物质的密度?计算密度的公式是什么?要求出物质的密度要知道哪些量?出示一个小石块和一杯盐水,指出用天平可以称出石块与盐水的质量,但刻度尺却无法测出它的体积。
本实验我们学习用量筒的使用方法。
1、量筒的使用方法介绍量筒和量杯,ml是体积单位“毫升”的符号,1mL=1cm3。
那么1L=____ml=____dm3提问:量筒或量杯使用时怎样放?怎样读出液体的体积?(1)测量时量筒或量杯使用时应放平稳(2)读数时社,视线要与筒内或杯内液体液面相平,(如:测水的体积,由于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跟凹液面的底部齐平;如测水银的体积,由于水银面是凸形的,读数时视线要与凸液面的顶部齐平。
)(3)教师提问测固体体积的方法:教师提问:怎样测各种固体(如密度小于水的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得出“悬锤法”或“针压法”。
提问:测石块的密度合理的实验步骤是什么?教师巡视并与学生探讨。
学生讨论测固体体积的方法①在量筒内倒适量的水(以浸没待测固体且物体放入后不超出量筒的量程为准)读出体积V1;②用细线栓好固体慢慢放入到量筒内,读出此时水和待测固体的总体积V2③用V2-V1,得到侍测固体的体积。
V=V2-V1针压法V=V2-V1学生讨论得出实验步骤: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应该先用天平称出石块的质量。
学生分组实验,并将结果填入表格。
(1)查密度表,知道每种物质密度表示的物理意义:如水的密度是1.0×103kg/m3表示________; (2)比较各种固体(如金属)密度的大小;(3)比较各种液体的密度的大小(水银最大);(4)体会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的含义;(5)比较各种气体的密度大小,并注意它们的单位和固体及液体的不同;……教师介绍密度表,并试着让学生通过密度表寻找规律:2、密度知识的应用组织学生阅读“密度知识的应用”内容教师巡视学生阅读“密度知识的应用”内容,结合“WWW”中的第五题鉴别孙悟空的“如意金箍棒”的组成物质的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第五章第四节密度知识的应用教案-20242025学年学年上学期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在设计这一节物理课程时,我的意图是以实际生活中的情景引入,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并能够应用密度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和探究,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三:一是让学生理解密度的定义和公式,二是让学生掌握如何测量物体的密度,三是让学生能够运用密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在教学过程中,我确定了两个重点和两个难点。
重点是密度的定义和公式的理解和应用,难点点是学生对密度概念的理解以及如何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为了上好这一节课,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测量密度的仪器,如天平、量筒等,还有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如不同密度的液体和固体。
在活动的重难点处理上,我特别注意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亲自操作,亲自体验,以加深对密度概念的理解,并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部分,我认为学生对密度概念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
同时,我也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这一节课,我以实际生活中的情景引入,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并能够应用密度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和探究,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生活实例的引入:我选择了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不同密度的液体和固体的放置,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通过观察和思考,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密度的概念。
2. 实验的设计:我安排了测量不同液体密度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亲自体验。
这种实践方式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密度概念的理解,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
3. 小组合作和探究:我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探究,共同解决问题。
这种合作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同时也能够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和思考。
八年级物理全册《密度的应用》导学案(新版)沪科版型新授课班级课时1时间学习目标能够运用密度公式解决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有关鉴别物质,求质量,求体积的问题。
掌握密度的测量方法。
重难点密度的应用。
一、新课导入明目标有方向课件导入二、自主学习我自信我能行A、密度的应用1、鉴别物质:用公式_____,求物质的密度。
2、求质量:公式_____。
3、求体积:公式_____。
B、密度的测量1、实验原理:__________2、实验过程:⑴用__________测出物体的质量。
⑵用____________________测出物体的体积。
⑶根据公式__________可算出物体的密度。
三、合作探究我参与我快乐1、按“1-2-4-8-N”的讨论规则和“D-C-B-A”的发言顺序,对有疑问的问题进行交流。
2、师傅检查完毕,确认无误之后,在右边处签名观察视频中的实验,完成下列问题。
如何使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物体的密度?请写出:1、实验器材:2、实验原理:3、实验步骤:4、数据分析:四、展示提升新展示新体验1、古典名著西游记中写道,齐天大圣孙悟空的“如意金箍棒”原是大禹治水时的一根“定海神针”,重一万三千五百斤,有两丈长短,碗口粗细。
如果改用国际单位制,该棒的体积约为0、2 m3,质量约为6750kg。
你能猜出“如意金箍棒”大概是用什么物质做成的吗?2、一块碑石的体积是30 m3,为了计算它的质量,取一小块作为这块碑石的样品,测出它的质量为140g,体积为50cm3,这块碑石的密度是多少kg/m3,碑石的质量是多少吨?3、测得一长方形薄铝板的长5m,宽1m,测得质量为13、5千克,查得铝的密度2、7103kg/ m3,则该铝板的厚度为多少mm?五、课堂小结寻经验找不足今天我学会了六、达标测试1、用天平和量筒测定盐水的密度,有如下操作:A、用天平称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B、用天平称出烧杯和剩下盐水的总质量mC、调节天平使天平平衡D、将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记下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E、用公式ρ=计算出盐水的密度那么正确操作步骤的序号应是________。
密度知识的应用【学习目标】1.知道密度知识的应用.能运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计算物体的质量和体积。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能运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计算物体的质量和体积。
【学习过程】一、温故知新(3)在加工过程中,该石块的密度将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小明测食用油的密度时,最初测得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是 33.4g ,图(甲)显示的是他将烧杯中一部分食用油倒人量筒后,烧杯和剩余食用油的质量;图(乙)显示的是从烧杯中倒人量筒内食用油的体积。
(l )量筒中食用油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g ,体积为___________________cm 3;(2)食用油的密度为_______________g/cm 3 =_____________k g/m 3;(3)小莉同学却按以下步骤来测量食用油密度;① 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 1;② 向烧杯中倒人一些食用油,测出它们的总质量是m 2 ;③ 再将烧杯中的食用油倒人量筒中,测出食用油的体积V ;④ 根据V m m 12-=ρ算出食用油密度。
你认为,小莉这种方法测出的密度值可能偏_______ ,( “大”或“小”)原因是 。
二、新知学习思考与讨论:(1)你知道一圆硬币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吗?(2)谁能估测自己身体的体积有多大?(3)你能测出一瓶空气的质量吗?(4)一块冰熔化成水体积变成原来的多少倍?(一)鉴别物质阅读课本97页的内容,自学例1,并会完成类似题目:例1、一个容器盛满水总质量为65g,若将30g砂粒投入容器中,溢出水后再称,其总质量为83g。
求砂粒的密度。
(二)体积的计算例2、人的密度和水差不多,根据这一特点,请同学们估算一下自己的体积是多少?(三)质量的计算例3.一个能装1kg水的瓶子,它能装多少kg的酒精?【分层训练】基础过关1、等质量的空心铅球、铜球、铁球,它们的体积相等,则它们的空心部分体积最大的是_________,空心部分体积最小的是_________。
八年级物理全册5.4密度知识的应用学案(新版)沪科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物理全册5.4密度知识的应用学案(新版)沪科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物理全册5.4密度知识的应用学案(新版)沪科版的全部内容。
5。
4密度知识的应用预习案一、预习目标及范围1、预习目标(1)能用密度知识进行简单的计算。
(2)学会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学会设计实验。
2、预习范围教材第5章第4节内容二、预习要点1.密度公式的应用密度公式为 ,如果给出物体的密度与体积,那么m= ,同样,如果给出物体的密度与质量,那么物体的体积为V= ,那么可以得出密度公式有,, , 。
的应用。
2.判断物体是空心还是实心有哪三种方法?三、预习检测1.种子的好坏关系到农民一年的收成.好的种子颗粒饱满,空瘪的很少.下列关于选玉米种子的方法中你认为不可行的是()A.相同质量比体积B.相同体积比质量C.比较一定颗粒的玉米的质量D.比较颗粒的大小2.有三枚戒指,其中一枚是纯金的,其它两枚分别用镀金的锌和铜制成,鉴别的方法是( )A.质量最大的是纯金的 B.光泽最亮的是纯金的C.密度最大的是纯金的 D.体积最小的是纯金的3.小明将体积相同的铁球和铜球分别放入已调节好的天平两托盘上(没有超过天平的量程,且ρ铁<ρ铜),天平恰好保持平衡,则( )A.铜球一定是空心的 B.铁球一定是空心的C.两球一定都是空心的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探究案一、合作探究(1)在比较一定量的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大小的实验中,在直玻璃管中应先注入,目的是,为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应选用内径较的玻璃管。
第四节密度知识的应用知识与技能1.会查密度表,并能说出常见的一些物质如水、空气以及钢铁的密度的大概范围。
2.会应用密度知识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现象,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自然界中物质的多样性,激发对自然界奥秘探究的兴趣。
重点应用密度知识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难点应用密度知识解释与密度有关的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一、新课导入1.怎样鉴别戒指是不是纯金的?2.怎样知道一大卷细铜丝的长度?通过提出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解决的办法,调动学习积极性。
二、新课教学(一)密度可以用来鉴别物质要鉴别某一物体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我们需要知道各种物质的密度是多少。
指导学生看课本96页、97页中给出的一些物质的密度,并思考:(1)三个表有什么不同?(2)固体、液体、气体的密度各有什么特点?学生看书并回答,在教师引导下主要认识以下几个问题:a.气体的密度表上边标明了“0 ℃,1个标准大气压”的条件,请同学作出说明。
b.在液体中水银的密度比较大,它大于一般金属的密度。
c.气体的密度都比较小。
在看书的基础上,请学生读出几种物质的密度,并说出它们所表示的物理意义。
(二)求质量体积很大的长方体花岗岩石碑,质量很大,无法用秤直接称量,怎样才能知道它的质量呢?让学生说出他们想出的办法。
然后引导学生讨论能不能应用密度公式来求,如何求?需要先知道哪些量?如何才能得到这些量?引导学生类比速度公式将密度公式进行变形。
学生讨论得出变形公式并回答上边的问题。
(三)求体积如果有一物体,体积不规则又不便于直接测量,我们怎样才能计算出它的体积?学生思考回答密度公式的另一个变形式为:V=mρ(四)讲解例题学生阅读例题1的题干,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应用密度知识来鉴别物体是何种物质构成的方法。
学生自学例题2,完成后,教师给出具体数据,学生完成新课导入中的问题1和2,最后师生共同修正。
教案: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5.4 密度知识的应用一、教学内容1. 密度知识的应用: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引导学生运用密度公式进行计算和判断。
2. 密度公式的掌握: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密度公式ρ = m/V 的含义及其应用。
3. 实际问题与理论知识的结合:通过分析生活中的实例,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密度公式,并能够运用密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和判断。
2. 培养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讨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密度公式的灵活运用,以及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
2.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密度公式,并能够运用密度公式进行计算和判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实验器材。
2. 学具:教材、练习册、笔记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为例,如水肿病、掺水牛奶等,引导学生思考密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知识讲解:讲解密度公式的含义及其应用,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密度公式。
3. 例题讲解:分析并解答教材中的典型例题,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密度公式进行计算和判断。
4. 随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密度公式的掌握程度。
5.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在练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六、板书设计1. 密度公式:ρ = m/V2. 密度公式的应用:实际问题的分析与计算七、作业设计(1)一块质量为200克的石头,密度为2.5克/立方厘米,求石头的体积。
(2)一瓶质量为500克的饮料,密度为1.0克/立方厘米,求饮料的体积。
2. 答案:(1)石头的体积为80立方厘米。
(2)饮料的体积为500立方厘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入,让学生掌握了密度公式,并能够运用密度公式进行计算和判断。
第四节密度知识的应用
【目标案】
1.会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物质的密度.
2.能利用密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重点】利用密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难点】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预习案】
1.实验室里用测量物体的质量,用或测量液体的体积.
2.密度的定义式是,计算体积的公式是_________,计算质量的公式是_________.其中_____代表质量,其国际单位是;代表体积,其国际单位是_______;
代表密度,其国际单位是___________.若质量的单位用_____,体积的单位用________,则密度的单位是g/cm3.
3.1g/cm3=_________kg/m3.
4.在通常情况下,氧气的密度是1.43 ,玻璃的密度是2.5 ,铁的密度是7.9×103 .(填上合适的单位)
【探究案】
知识点1:常见物质的密度
查密度表:
(1)纯水的密度是;其物理意义是。
(2)比较水和冰的密度,该现象说明了什么?
(3)查密度表,了解并比较各种物质的密度?
【典例1】小明同学阅读了下表后,归纳了一些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标准大气压下部分物质的密度
A.不同物质的密度一定不同
B.固体物质的密度一定比液体物质大
C.同种物质的密度一定相同
D.质量相同的实心铜块和铝块,铜块的体积较小
【变式练习】
1.水具有反常膨胀的特性.如图所示为水的密度在0℃~10℃范围内随温度变化的曲线.根据图像可知,温度等于
℃时,水的密度最大;在0℃~4℃范围内,水具有(选填“热胀冷缩”或“热缩冷胀”)的性质.
知识点2:利用密度公式进行计算
①利用公式求密度,鉴别物质;
②利用公式求质量.
③利用公式求体积.
在公式中,质量的单位用kg,体积的单位用m3,密度的单位是_______;质量的单
位用g,体积的单位用cm3,密度的单位是_______.
【例2】某液体的质量是110g,体积是100cm3,它的密度是多少kg/m3?它是纯水吗?【变式练习】
2.一桶装纯净水的质量是20kg,则这桶纯净水的体积是多少?
3.一个瓶子的质量为20g,装满水时,用天平测得总质量为120g,若用这个瓶子装密度为
1.8×103kg /m3的硫酸最多可装多少g?
【总结案】
【检测案】
1.人体的密度约等于水的密度,则一名中学生的体积最接近下列数值中的()A.0.005m3B.0.05m3
C.0.5m3D.5m3
2.分别由不同物质a 、b 、c组成的三个实心体,它们的体积和质量关系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物质的密度最大
B.b物质的密度是1×103kg/m3
C.c物质的密度是a的两倍
D.a、b、c的密度与它们的质量、体积有关
3.水是生命之源,我们应惜水如金.右图中,小丽同学洗完手后,没有关紧水龙头就离开了.这种行为对吗?答:.如果这个水龙头每分钟流失50ml水,那么1h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