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文章意为高——高考作文“立意”专题指导
- 格式:ppt
- 大小:671.50 KB
- 文档页数:40
千古文章意为高------命题、半命题作文的立意新乡市第二十二中学郭萌教学目标:1.明确立意的四个要求2.学习使立意深刻、新颖的方法教学重难点:立意深刻、新颖教学过程:一、立意的定义师:都说“得语文者得天下”,依我之见,“善作文者为赢家”。
作文以什么来取胜呢?王夫之说:“意尤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
”意,在文章中就是主题。
记叙文中指中心思想,议论文中指中心论点。
立意,顾名思义,就是确立文章的主题。
二、立意的正确、鲜明师:我们来看一个作文片段。
请这位同学给大家读一下。
生 (读作文)师:声音洪亮,吐字清晰。
师:文中所写的的确是真实的初三生活。
可是,传达出的情感却只有抱怨。
阅卷老师希望看到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所以加上这样的结尾,就可以一改文章的颓废抱怨之气。
怀念初三奋斗拼搏的日子。
让我知道:没有苦哪来甜,只有经历风雨,才能看见绚丽的彩虹。
师:所以,我们的立意就应该积极,向上,健康。
不片面,不偏激,不灰色,没有低级趣味。
这就是立意的最基本要求——正确。
同时在文章结尾,作者明确的表达了自己的感情倾向,使得立意鲜明。
这种在文章结尾点明立意的方法叫卒章显志。
当然,它还可以出现在文章的开头,可以在文章的中间反复出现,还可以用题记、小标题的形式来体现。
师:明确了立意的基本要求——正确和鲜明,我们来小试牛刀。
这是2015年山东滨州的中考作文题《有你相伴,真好》。
请大家独立思考,确定立意。
用“有……相伴……,让我(体会、感悟、懂得)……”的句式完整表述。
师:你认为题目中的“你“可以指什么呢?人?什么样的人?朋友?好,有朋友相伴,真好!那你要表达什么情感呢?友情的可贵。
那你的立意就是“有朋友相伴,让我懂得了友情的可贵。
”请把这句话,写到黑板上。
师:其他同学有自己的思考么?生1:有父母相伴,让我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
师:你的主题是亲情。
生2:有老师相伴,让我体会了老师对我的关爱。
师:你是个知道感恩的孩子,做你的老师真幸福生3:有书籍相伴,让我领悟了知识的魅力。
第七章千古文章意为高—立意篇[写作启示]宋徽宗主持画院考试,曾以“踏花归去马蹄香”为题命考生作画。
获头彩的作品恰恰是一朵花都没有的,画上只画一匹飘逸而来的骏马,其高扬的右蹄旁有几只追逐的蝴蝶。
正是这无花之中尽得花之神韵,因为蝴蝶宁死也不愿离去,可见马蹄上有多么诱人的花香,可想马踏了多少花才有蹄上浓郁的花香。
因为“无”才有了无数存在于想象之中的精美绝伦的“有”。
[探密]立意新颖深刻,是中考作文闯入高分或满分区的关键。
什么叫“立意”呢?“立”就是确立;“意”则指文章的立题(也叫中心思想);“立意”,就是提炼和确立文章的立题。
“文章以意为主”,“意犹帅也”。
这就是说,主题是文章的统帅、灵魂,它是决定一篇文章质量高低、价值大小的重要依据。
同时,文章的选材组材、谋篇布局、以及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也必须根据主题的需要来确定。
可见,立意确实重要,没有立意,其思想、材料便成了“无帅之兵”“乌合之众”,构思活动便无法进行。
那么,如何立好意呢?我们可从以下几点来判断:准确、深刻、新颖、简约、有时代感、格调高。
一、准确。
这是立意之本。
准确是指文章的立题能够切合话题,或是与话题有一定的关联性。
切题才是准确,否则,主题再好,也是枉然。
此外,还要注意立意要有针对性。
选取人们最感兴趣的、最能反应人们思想感情的作为主题,文章才能最大限度地激起反响。
当然也有“技术”问题,审题要认真分析题目,抓住题眼著文章。
二、深刻。
深刻指文章有思想深度,选择自己最有体会的人生感悟,挖掘生活的底蕴。
初中生写作,在立意上难以深入,原因往往在于浅尝辄止,没有深入开掘。
所谓开掘就是深入思索,挖出事物最本质的东西来。
比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作者魏巍精心挑选了三个事例,这个精选过程课后有详细说明。
最后他慧眼独具把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战斗英雄故事都删去了,却单单把平淡无奇的“防空洞谈话”留下了,为什么呢?因为这个事例既是志愿军战士崇高的思想境界的展现,也是其英雄行为的思想基础和动力。
千古文章意为高——作文的审题立意审题立意,是作文的第一关,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
作文的审题立意,关系到文章中心思想的确立,关系到文章的选材和布局。
契合题意是高考作文得高分的关键。
高考作文等级评分标准在审题立意方面提出以下等级:“符合题意”“基本符合题意”“偏离题意”等。
考生若很好地把握了作文材料的内容要求和题目中的限制条件,不偏不漏、不折不扣地按要求作文,且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中心论点集中、鲜明,就是“符合题意、中心突出”,属一类文;如果题意把握得比较准确,所写内容基本在材料作文的要求和话题限制之内,就是“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属二类文;如果立意不明或立意“打擦边球”,则是“基本符合题意”,属三类文;如果立意完全与材料作文的命题意图不搭界,另起炉灶,则是“偏离题意”,属四类文。
莫言中国作家,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他用魔幻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成功地将民间故事、历史事件与当代社会融高考中有许多文章,常常发现审题不准,立意出现偏差,往往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材料不看完整,断章取义;观点旁敲侧击,无法切中要害;立意平庸消极,盲目逆反;认识肤浅,缺乏意蕴;理解材料有偏颇等。
审题立意方法例说(一)提炼中心法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和稳妥的审题立意的方法。
如果能准确提炼材料的中心,并以之作为文章的主旨,那么所写文章定能既切题又有深度。
那么,如何提炼中心呢?考生在审题时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列举的现象中概括出规律(或材料中心)的内容。
具体操作时,一般可分为三步:1.概括中心〔人物+事件+结果〕;2.提炼道理〔一般有关键词句提示〕;3.组织观点句,并将其压缩成主谓宾完整的句子。
比如,有这样一则作文材料:茉莉花香气袭人但不艳丽,牡丹花不是很香但显得雍容华贵,玫瑰花美艳动人但浑身是刺。
材料中只列举了存在的现象,即茉莉、牡丹、玫瑰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从中可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即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事物。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作文立意篇:千古文章意为高〖写作启示〗宋徽宗主持画院考试,曾以“踏花归去马蹄香”为题命考生作画。
获头彩的作品恰恰是一朵花都没有的,画上只画一匹飘逸而来的骏马,其高扬的右蹄旁有几只追逐的蝴蝶。
正是这无花之中尽得花之神韵,因为蝴蝶宁死也不愿离去,可见马蹄上有多么诱人的花香,可想马踏了多少花才有蹄上浓郁的花香。
因为“无”才有了无数存在于想象之中的精美绝伦的“有”。
〖密码解读〗立意新颖深刻,是中考作文闯入高分或满分区的关键。
什么叫“立意”呢?“立”就是确立;“意”则指文章的立题(也叫中心思想);“立意”,就是提炼和确立文章的立题。
“文章以意为主”,“意犹帅也”。
这就是说,主题是文章的统帅、灵魂,它是决定一篇文章质量高低、价值大小的重要依据。
同时,文章的选材组材、谋篇布局、以及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也必须根据主题的需要来确定。
可见,立意确实重要,没有立意,其思想、材料便成了“无帅之兵”“乌合之众”,构思活动便无法进行。
那么,如何立好意呢?我们可从以下几点来判断:准确、深刻、新颖、简约、有时代感、格调高。
一、准确。
这是立意之本。
准确是指文章的立题能够切合话题,或是与话题有一定的关联性。
切题才是准确,否则,主题再好,也是枉然。
此外,还要注意立意要有针对性。
选取人们最感兴趣的、最能反应人们思想感情的作为主题,文章才能最大限度地激起反响。
当然也有“技术”问题,审题要认真分析题目,抓住题眼著文章。
二、深刻。
深刻指文章有思想深度,选择自己最有体会的人生感悟,挖掘生活的底蕴。
初中生写作,在立意上难以深入,原因往往在于浅尝辄止,没有深入开掘。
所谓开掘就是深入思索,挖出事物最本质的东西来。
比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作者魏巍精心挑选了三个事例,这个精选过程课后有详细说明。
最后他慧眼独具把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战斗英雄故事都删去了,却单单把平淡无奇的“防空洞谈话”留下了,为什么呢?因为这个事例既是志愿军战士崇高的思想境界的展现,也是其英雄行为的思想基础和动力。
立意篇千古文章意为高意者,心音也。
这是一位古人对“意”的一种形象化别解。
实际上,我们从许多汉字与“意”组合的序列中,也可以看到“意”的本有意义。
如,情意,心意,意思,意气,意识,意境,等等。
也就是说,“意”总是与人的内在情感、思想、精神等要素有关。
它是对事物表象意义的抽象与概括,是对人的行为意义的一种判断和决定。
当我们说,吃饭是为了活着的时候,这个判断不是人所最终追求的关于吃饭的“意义”所在。
所谓意义,是对事物存在的普遍价值的抽象与概括。
当我们说,吃饭是为了使人更好地从事某种有意义的工作的时候,吃饭的“意义”也就有了抽象和提升。
从写作上来说,“意”就是写作的一个目的。
就像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比较明确的目标一样。
“意”在文章中,其通俗的表述就是“主题”或“中心”,也就是写作的一个意图或意思。
这个意图或意思就是文章存在的灵魂与思想。
就像一个人的存在,须臾也离不开他的灵魂与思想一样。
人的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大小取决于他的思想和灵魂层次的高下。
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一个人无论身体多么强壮,家产多么富饶,他的灵魂与思想如果显得很卑下甚至很丑陋,那么作为人的存在,他的“意义”和“价值”也是值得怀疑的。
这就是为什么苏格拉底在宝贵的生命与真理面前,宁愿放弃生命而选择真理的原因所在。
因为在苏格拉底看来,惟有捍卫真理,才是生命最有意义的体现。
这就是“千古文章意为高”之所以成立的理由。
《诗经》为什么把《关雎》位列篇首?是因为它道出了人类生生不息的永恒的真相,那就是对爱情的追求与颂赞;为什么屈原的《离骚》能够流传千古?是因为它饱含着一个诗人和政治家忠贞不渝的信仰诉求;为什么“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成为李白精神和人格的光辉写照,是因为它成全和捍卫了作为人的自由存在的思想和精神的尊严;为什么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成为诗人精神品格的象征,是因为它反映了诗人“不为五斗米折腰”的超然的人本情怀。
以鲁迅先生《藤野先生》和《孔乙己》为例,前者揭示的不仅仅是看了那段著名的录像片段后,先生决定弃医从文,拯救愚昧国民灵魂这样的主题,更是先生置身于日益强大的日本而对衰弱的祖国命运担忧下所产生的抑郁心情的写照,它道出了一个人在异国他乡所滋生的种种难言的精神压抑。
千古文章意为高——作文的审题立意一、高分·作文解密审题的准确程度,直接决定了作文的等级,也决定了考生高考的命运。
事实上,在评卷的过程中,审题的准确程度还直接影响着评卷老师对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的判分。
那么,评卷老师是如何对审题进行判分的呢?关键是第一眼。
评卷老师有一套作文快速阅读法,即“作文三眼看,看三眼”。
第一眼是看审题是否准确,角度切入是否恰当,立意是否明了。
若审题错误,再好的文章也要被判“死刑”。
老师的“第一眼”很快很短,不可能反复阅读琢磨你的观点。
因此,高考作文不宜写得太含蓄、深沉,故弄玄虚。
他们的“这一眼”,一般习惯性放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看标题。
这是评卷老师了解文章是否切题的一个非常重要、必不可少的步骤。
因此,考生拟题时不妨将切题的字眼嵌入其中。
②看开头结尾。
因为开头和结尾也是评卷老师寻找观点的要地,所以,开头最好用言简意赅的语言开门见山地摆出观点,结尾用韵味无穷的语言呼应观点。
③看小标题。
小标题既有提纲挈领、条分缕析之效,又可以减少过渡性文字的铺排,从而使主题更集中,重点更突出,简洁又醒目。
④看文章内容是否与标题一致。
有些考生审题不细,内容与标题没有内在联系,甚至风马牛不相及,这样的作文很难得到令人满意的分数。
虽然在高考作文等级评分体系中并没有“立意”这个说法,立意问题更多地看审题是否切题,中心是否突出。
但是,它是一根无形的指挥棒,在暗中操纵着阅卷老师的评分尺度。
阅卷老师一般是从两个方面入手评立意分的:1.从文章中心的确立看立意是否正确、集中(1)看文章中心是否突出。
当阅卷老师看到你的文章时,能感觉到你的文章有一个明确的中心,而这个中心落实到一个具体的题目上,形成了自己的写作中心,并能让这个中心贯穿始终,统帅所有的材料;同时,文章中表达的见解、看法鞭辟入里,超出一般地显露出来,情感鲜明、态度坚决,那你的文章的立意就有可能进入一类卷了。
(2)看文章中心理解是否准确、深刻,有无思想。
千古文章意为高教学目标:1、领会作文立意的重要性;2、学习立意常见的几种技巧;3、能用立意的一般要求辨析文章优劣与高下。
教学过程一、导入宋徽宗主持画院考试,曾以“踏花归去马蹄香”为题命考生作画。
获头彩的作品恰恰是一朵花都没有的,画上只画一匹飘逸而来的骏马,其高扬的马蹄旁有几只追逐的蝴蝶。
正是这无花之中尽得花之神韵,因为蝴蝶宁死也不愿离去,可见马蹄上有多么诱人的花香,可想马踏了多少花才有蹄上浓郁的花香。
因为“无”才有了无数存在于想象之中的精美绝伦的“有”。
二、什么是立意?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主题或中心思想。
庄子说:“语之所贵者,意也。
”王夫之说:“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千古文章意为高。
”三、前车之鉴题目:__________也是一种幸福你能指出下列立意有哪些问题吗?(1)成功也是一种幸福(偏题)(2)享受也是一种幸福(肤浅)(3)“生病也是一种幸福,但拥有健康的身体是最重要的”(模糊)(4)“看着那些优等生的日子过得那么紧张,我想我是无法承受那种奋斗的辛苦和竞争的压力的,我觉得我的放弃是明智的,原来放弃也是一种幸福”(消极)立意深刻新颖类拟题举例:奉献也是一种幸福给予也是一种幸福平淡也是一种幸福聆听也是一种幸福顺其自然也是一种幸福吃苦也是一种幸福吃亏也是一种幸福挨骂也是一种幸福四、起步准备下面是一个班的几个同学的立意, 大家看看好不好?题目:《送别》学生A :我每天去上学,妈妈都送我出家门,表现他对我的关心。
不太正确,作者没有领会题目的真正含义;学生B :我的一人亲人或朋友将要到远方去,我在车站送他走,表现亲人或朋友之间真挚难舍的感情。
正确,但是太普通,多数人会这样写;学生C :我的一个好友因犯罪去伏法,我为他送别。
表现好友的后悔和对我的教育。
较深刻,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学生D :我去远方读书,临行时我心爱的小狗送了一段又一段路,写出人与动物之间的真情。
很新颖,一般人不会想到;学生E :我的爷爷死了,在下葬时我为他送别,写出人与人之间的“死别”的悲情。
千古文章意为高千古文章意最高千古文章意最高——谈谈作文的立意中学生作文时,往往不注意立意,拿着题目,就信手漫笔地写下去,不是平铺直叙无中心,就是杂乱无章多中心,使人读了不知所云。
须知,文以意为主,它制约着文章内容的展开和表形式的选择。
立意又是评判文章价值的主要依据,一篇文章质量之高低,价值之大小,衡量的关键尺度在于“意”。
古今中外许多优秀的作品之所以历久不衰,受人欢迎,首先是因为它们表现了深意、新意。
于漪老师说过:“文章的光彩首先在于思想发光。
”为此,我们要想写好一篇文章,动笔之前。
必须考虑好立意。
什么是立意?立意就是根据题目要求来确定主题,而主题就是作者在说明问题。
发表主张或反映生活现象时,通过全部文章内容所表达出来的基本的意见或中心的思想。
因此,主题也叫主题思想或中心思想(主旨)。
作文有了主题思想,文章才有灵魂,选材材料。
安排结构,运用语言,也才有依据。
那么作文该如何立意呢?一、立意要正确。
所谓“正确”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思想内容正确,二是文章的立意要符合题意的要求,即切题。
落笔前一定要弄清楚自己在文章中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歌颂什么,鞭挞什么,而且必须按题意要求来确定主题。
一般说来,我们的立意,要与目前国家社会倡导的公德相一致,要与当前的时代精神相一致。
如:歌颂真、善、美,抨击假、恶、丑,提倡爱国、诚信、环境保护、无私奉献等等。
立意正确还要切题,“跑题”是中学生命题作文中比较常见的毛病。
有些文章,从立意本身并没有什么错误,但如果从题目的要求来说,则往往偏离了题目,因而实际上是“跑题”尤其是题意比较含蓄的命题,更应审清题意。
如《校园的文明之花》,要求写记叙文可有的同学写的是某种植物的花,根本不是学校文明之人,写《在校动动场上》却一字不提“运动场”,写《灯下》一字不提及“灯”,而是写了其他地方发生的事。
近几年,中考出现的话题作文,如果一点不提及话题,尽管立意的思想内容正确,但因不切题而导致立意不正确,也属于离题。
【高中语文】语文写作指导:千古文章意为高【作文小引】军队在战争中必须有一名总司令。
“没有总司令的士兵被称为黑人联盟”。
同样,写作也应该有一个中心。
如果没有一个中心,文章就会分散。
中心是文章的灵魂。
文章的质量首先取决于文章的中心。
中心清晰,思想深刻,主题集中,新颖新颖,构图良好;如果中心不清,主题繁杂,结构松散,内容混乱。
有一篇作文题为“为自由作文鼓掌”。
小作者注意到了这一点。
【佳作引路】为自由创作鼓掌我这个人喜欢自由,除了思想喜欢自由、行动喜欢自由,就连作文也喜欢自由。
我最害怕的是命题作文。
一听到“命题”这个词,我的全身就变得柔软,双手颤抖。
但是中国老师喜欢它。
她经常挥动她的钢笔。
一个话题“跳”到了黑板上。
我们不得不咬着笔杆,凝视着,认真思考。
课后不到三五行,不到一百个单词。
有些人,有些事,我们从未见过,从未经历过,甚至从未听过。
我们如何写作?为了配合检查,我们不得不补上字数。
今天很好。
老师很“善良”,让我们自由写作。
我们高兴地喊道:“自由女神万岁!”自由了,作文就不受限制,我们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我们可以写人,可以写事,可以写景,可以写物,甚至可以写想象,写童话,写寓言。
这回,我的作文终于可以做一回主了。
我喜欢幻想。
当我看到鸟时,我想在天空中飞翔;当我看到鱼时,我想在水中游泳。
有一天,我骑着一只鸟去了火星,并与太阳系中的行星进行了密切的接触。
回到地面,我遇到了一只凶猛的老虎。
他张开嘴,想用我当盘子喝。
我拍了拍他的头,和蔼地对他说:“别碰我,我怕痛。
”它摇着尾巴友好地走开了。
我来到海边,立在潮头,看海浪翻滚。
这时一条巨鲨向我游来,它长千米,重万吨,嘴巴一张开,大量的海水连同我和海豚一起被吸进它的肚子里。
我躺在它嘴里,美美地睡了一觉。
等我一醒来,发现巨鲨,吓得赶紧逃命,巨鲨一闭口,想把我吞进肚子里。
我用手顶住它的上腭,乘机拨下它的一颗长牙,溜了出来……我喜欢自由构图。
自由构图可以是不受限制和独立的。
一、高中生考场作文立意的现状及原因分析对于一年一度的高考来说,全国各地的高考作文题都会成为当时的热点,而高考作文的分数占比也充分体现了高考作文的重要性。
但是,写作能力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写作练习才能有所提升。
而在高中生写作训练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立意训练,从目前的高中语文写作教学实践中可以发现,大多数高中生虽然具备基本的作文立意能力,但是提取立意的水平大多有待提高。
目前大部分高中生对于作文主题的立意都呈现出千篇一律、过于模式化和肤浅化的趋势。
这与我们传统的教育理念有关,大多数语文教师都是采用引导学生赏析范文、学习优秀范文的写作手法和立意风格的传统教学模式,再加上考场作文写作时间有限,学生进行揣摩和思考的时间也很短,导致大多数高中生在考场作文审题立意时都会不自觉地参考之前所学的优秀文章的立意角度,根据作文题目内容进行生搬硬套,导致立意角度毫无新意,枯燥乏味,很难写出高分作文。
另外,不少高中生缺乏对于时代热点的积累和思考,教师应该在课下鼓励学生积极增加阅读量,密切关注当下时事热点,懂得感悟生活,进而开拓视野和提升思想境界。
二、提升高中生考场作文立意能力的策略1.加强学生理性审题意识,准确提炼立意要想有效地提升高中生考场作文的立意能力,加强学生的理性审题意识是关键。
在进行作文创作的第一步就要通读作文命题背景资料,分析材料中的主要要素,冷静地进行理性审题。
在考场上,由于考试时间有限,大多数考生看到较为冗长或者复杂的背景材料都会心生畏惧,容易乱了阵脚,导致无法冷静理性地分析材料背景和中心思想,从而造成审题不清晰,立意不准确,甚至偏离主题,造成巨大失误,直接影响高考成绩。
例如,2019年江苏高考作文题:“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
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
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
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
”这一材料是想通过这一命题来实现立德树人的高考指向,让考生在审题立意中体会环境之美、人性之美、社会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