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文章意为高共30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2.83 MB
- 文档页数:30
千古文章意为高古人说过这样两句话:“千古文章意为高”“意犹帅也”,这里的“意”讲的就是文章的立意。
“立意是文章的灵魂”,一篇好文章应该有新奇的观点、独到的见解、深刻的思考,能让读者从你的文章中得到启迪,受到震撼,悟到真谛。
那么如何使自己的作文在立意上高人一筹呢?首先请同学们读一读下面的几篇考场作文,也许你会有所感悟,得到启发。
【例文展示】一类文:可怜的我2010年北京一考生我是一条鱼,一条游过漫漫历史长河的鱼。
河水滚滚地流,时间匆匆地过。
上下五千年,弹指一挥间,我作为一个脆弱的生物体――一条鱼,经历了自然历史的风霜雪雨,作为历史的见证,走到了今天。
我曾目睹汉唐的辉煌,我曾关注宋元的发展,我曾痛心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我曾惊诧于“南京大屠杀”的惨无人道……有人盛赞我是老寿星,我却说,现在的日子越来越难熬:因为我的周围充满着种种危机,寿命不定哪天就到头了。
我是穿梭在大大小小的河道中的一条鱼。
曾经。
我是长江中的一条鱼。
可今日的长江早已成为沿江城镇的排污渠,浑浊的水质,有毒的废物,江面上垃圾如山。
我每日里被动地吐纳脏水,吃着不洁的食物。
幸运的是。
当好几次大大小小的死鱼蔚为壮观地漂浮在长江江面时,我都幸免于难。
可怜的我只好飘然远去去寻找另一方净水。
曾经,我是黄河中的一条鱼。
黄河泥沙含量大的惟一好处是净化能力极强,本是栖身的好地方。
可不知报恩的人们正践踏看母亲河的尊严:上游乱砍滥伐造成黄河断流,泥沙含量大增;中下游污水不断被排入黄河,黄河被污染得一塌糊涂。
可怜的我满腹心酸。
只好继续往前游。
曾经,我是淮河中的一条鱼;曾经,我是辽河中的一条鱼;曾经。
我是海河中的一条鱼:……可每一次,我都只能选择逃离。
可怜啊,千年老鱼的我,成了一条无以为家的鱼!哪里才有清洁的水?我无奈水污染竞如此严重,我无奈我有这样的风烛残年:要么干渴而死,要么喝有毒的河水而死!或许,几亿年后,我会成为被发掘出的一块化石,一块饱含沧桑血泪的化石,向后人诉说这段历史。
——审题立意审题立意,是作文的第一关,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
作文的审题立意,关系到文章中心思想的确立,关系到文章的选材和布局。
契合题意是高考作文得高分的关键。
高考作文等级评分标准在审题立意方面提出以下等级:“符合题意”“基本符合题意”“偏离题意”等。
考生若很好地把握了作文材料的内容要求和题目中的限制条件,不偏不漏、不折不扣地按要求作文,且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中心论点集中、鲜明,就是“符合题意、中心突出”,属一类文;如果题意把握得比较准确,所写内容基本在材料作文的要求和话题限制之内,就是“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属二类文;如果立意不明或立意“打擦边球”,则是“基本符合题意”,属三类文;如果立意完全与材料作文的命题意图不搭界,另起炉灶,则是“偏离题意”,属四类文。
笔者在阅卷时,常常发现许多考生审题不准,立意出现偏差,往往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材料不看完整,断章取义;观点旁敲侧击,无法切中要害;立意平庸消极,盲目逆反;认识肤浅,缺乏意蕴;理解材料有偏颇等。
(一)提炼中心法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和稳妥的审题立意的方法。
如果能准确提炼材料的中心,并以之作为文章的主旨,那么所写文章定能既切题又有深度。
那么,如何提炼中心呢?考生在审题时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列举的现象中概括出规律(或材料中心)的内容。
具体操作时,一般可分为三步:1.概括中心〔人物+事件+结果〕;2.提炼道理〔一般有关键词句提示〕;3.组织观点句,并将其压缩成主谓宾完整的句子。
比如,有这样一则作文材料:茉莉花香气袭人但不艳丽,牡丹花不是很香但显得雍容华贵,玫瑰花美艳动人但浑身是刺。
材料中只列举了存在的现象,即茉莉、牡丹、玫瑰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从中可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即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事物。
【调研】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秋天,雁群为过冬而朝南方迁徙,沿途以“V”字队形飞行,当每一只大雁展翅拍打时,其他的大雁立刻跟进,整个雁群随之抬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