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新项目申请表_腓骨近端截骨术
- 格式:doc
- 大小:48.00 KB
- 文档页数:9
腓骨截骨治疗骨关节炎手术规范
一、患者体位
平卧位,患肢大腿近端止血带,常规碘酒酒精无菌消毒铺单。
二、麻醉方式:
腓骨小头下方4-10cm处,针头触及腓骨外侧皮质及前后缘,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
异丙酚1-2mg/kg诱导,间断维持,起镇痛催眠作用。
局麻加强化麻醉患者恢复快,术后即可下地,活动不受限。
三、腓骨截骨推荐截骨位置及长度
腓骨小头下方6-8cm处,截除约2cm长腓骨段。
四、腓骨截骨推荐手术入路(暂行)
腓浅神经从腓总神经发出后,其伴随腓骨中上段走行的分支及变异在均位于腓骨长肌与比目鱼肌间隙的前方--即小腿肌肉外侧群与后群间隔的前方。
因此腓骨后外侧入路损伤腓浅神经的概率最低,为腓骨近端截骨术式推荐入路。
腓骨后外侧入路:经腓骨长短肌与比目鱼肌间隙入路(后、外侧肌群间入路)。
手术切口位于腓骨小头下方6-8cm处,略偏腓骨后方,找到腓骨长短肌与比目鱼肌间隙(小腿外、后侧肌群间隙)后,钝性分离至腓骨,行骨膜下剥离后显露腓骨,该入路均为间室外操作,可以明显减少腓浅神经损伤风险。
_年度医疗新技术、新项目申报书新技术项目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项目负责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申报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表说明1. 填写申报表时要求学风严谨、实事求是、认真仔细、表达明确、言简意赅。
2. 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
3. 表格不够时,请自行加页。
项目负责人为整个项目的主要负责人,项目主要成员要求亲笔签名。
4. 申报表须经所在科室主任审查签署意见并签字后,报医务科审批。
5. 关于“项目摘要”一栏,主要填写技术项目的实施细则、风险或意外评估及采取对策。
6关于“新技术新项目所使用医疗仪器资料”一栏,要详细填写《医疗仪器生产企业许可证》、《医疗仪器经营企业许可证》、《医疗仪器产品注册证和产品合格证》,并将证书复印件加盖公章附后,使用资质证件不齐的医疗器械开展新项目,一律拒绝进入。
7.关于“实施该新技术、新项目的基本条件”一栏,要详细说明参加该技术项目人员的业务技术情况以及硬件设备的情况。
8.关于“该项目涉及的药品情况”一栏,要注明《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经营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
进口药品需有《进口许可证》,并将证书复印件加盖公章附后,使用资质证件不齐的药品开展新项目,一律拒绝进入。
申请开展该项技术的科室的承诺如获准该项新技术在本科室进行临床应用,本科室郑重承诺:1.严格按照《长治市第二人民医院新技术、新项目准入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保证使用新技术、新项目的科室人员符合资质条件,建立和完善技术应用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2.做好知情同意及签署知情同意书。
3.注意病例资料的整理和分布,及时总结临床试用信息,按期依据阶段性规划接受评估。
4.具备该项技术应有的应急措施。
腓骨截骨术
我科新开展了腓骨截骨术,他是经过病人描述的症状以及查体和拍片检查,来确定的手术。
但开展腓骨截骨术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这样的疾病,病情轻的给予保守治疗,病情重的需要膝关节置换术的,手术费用高给人们带来了经济负担,而现在不用了,我们骨二科开展了腓骨截骨术降低了费用与风险,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好评,介绍如下。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膝内侧疼痛,是中老年,尤其是中老年女性常见病症之一,一旦出现疼痛多为持续性加重,半年至2年内约30%--50%可引起膝内翻畸形,影响关节功能并可造成病废。
腓骨截断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膝内侧疼痛的适应症。
他的原理就是腓骨截断术减除了腓骨对胫骨平台的负重的作用,从而减轻膝关节内侧压力,对减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膝内侧疼痛有良好效果。
骨二科陈立晓
2014-11-25。
腓骨近端截骨术和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内翻型骨性关节炎效果比较腓骨近端截骨术和胫骨高位截骨术都是用于治疗膝内翻型骨性关节炎的手术方法,它们在手术原理和效果上有所不同。
本文将对这两种手术方法进行比较,以帮助患者及医生更好地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一、膝内翻型骨性关节炎的概念和病因膝内翻型骨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膝关节疾病,主要表现为膝内翻,髌骨和股骨之间的关节面受到不均匀的压力,导致骨质增生和关节软骨的退行性改变,最终形成骨性关节炎。
膝内翻型骨性关节炎会导致膝关节的疼痛、僵硬和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目前,对于膝内翻型骨性关节炎的治疗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式。
保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减轻负重等方法,可缓解患者的症状,但无法根本治愈疾病。
手术治疗则是通过改变膝关节的力线,减轻关节内的压力,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而腓骨近端截骨术和胫骨高位截骨术就是其中常用的两种手术方法。
二、腓骨近端截骨术的原理和效果腓骨近端截骨术是通过截除腓骨近端一部分骨组织来改变膝关节的力线,减轻关节间的压力,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术后再通过物理治疗等手段加强关节的功能锻炼,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该方法的主要优点是手术创伤小、恢复快,适用于轻度和中度的疾病。
腓骨近端截骨术的效果主要体现在改善膝关节的力线,减轻关节的受力情况,从而减缓关节的磨损和退化,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
研究表明,腓骨近端截骨术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疼痛和活动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而且术后并发症少,恢复期短,受到患者的广泛认可。
胫骨高位截骨术是通过截除胫骨近端一部分骨组织来改变膝关节的力线,减轻关节间的压力,达到治疗的目的。
该方法与腓骨近端截骨术类似,也是通过手术改变关节的受力情况,减缓关节的磨损和退化,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
但是与腓骨近端截骨术相比,胫骨高位截骨术的手术范围更广,术后恢复时间相对较长,对患者的伤害也相对较大。
胫骨高位截骨术与腓骨近端截骨术相比,其能够更有效地改变膝关节的力线,减轻关节间的压力,但同时也面临更高的手术风险和术后并发症的可能。
. .. . .
医疗新技术、新项目
临床应用申请表
技术名称:
申请科室:
技术负责人:
申请时间:
xx省xx医院制
2020年月
填表说明
一、院内凡申请新技术临床试用的科室,均应填报本表。
二、本表分为“技术的基本情况”、“申请科室开展该项技术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技术临床应用效果评价”、“申请开展该项技术的科室承诺”、“审批意见”及“需提供的其他相关资料”等6个部分。
三、申请科室应如实填写,不够可另附页。
四、本表一式二份,一份由医务处留存,一份由申请科室留存。
一、技术的基本情况
二、申请科室开展该项技术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三、技术临床应用效果评价
四、申请开展该项技术的科室承诺
五、审批意见
六、需提供的其他相关资料
1、国内外有关该项技术研究和使用情况的检索报告及技术资料
2、如涉及医疗器械、药品的,提供相应的批准文件。
腓骨近端截骨术和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内翻型骨性关节炎效果比较【摘要】膝内翻型骨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膝关节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极大影响。
腓骨近端截骨术和胫骨高位截骨术是治疗此病的有效手术方法。
腓骨近端截骨术通过调整腓骨的角度,减轻膝关节的负荷。
胫骨高位截骨术则是将胫骨骨折处往上移动,改变骨骼结构。
研究表明,腓骨近端截骨术可以有效减少膝关节内翻,改善患者的症状。
而胫骨高位截骨术在改善关节压力和调整关节稳定性方面表现也不错。
综合比较两种手术的效果,适用人群和手术选择建议会在结论中详细讨论。
腓骨近端截骨术和胫骨高位截骨术都是治疗膝内翻型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手段,但在具体选择时需根据患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关键词】关键词: 腓骨近端截骨术、胫骨高位截骨术、膝内翻型骨性关节炎、治疗效果、比较结果、适用人群、手术选择建议。
1. 引言1.1 概述骨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关节疾病,特别是膝关节腔内翻型骨性关节炎。
腓骨近端截骨术和胫骨高位截骨术是两种常见的手术治疗方法。
本文旨在比较这两种手术治疗膝内翻型骨性关节炎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腓骨近端截骨术是通过截去腓骨近端部分,减轻腓骨在膝关节旋外的作用。
胫骨高位截骨术是通过裁剪胫骨下端,减少胫骨在关节内的压力和旋转。
两种手术均可有效改善膝关节的解剖学结构,缓解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
本文将分别介绍腓骨近端截骨术和胫骨高位截骨术的原理和方法,并对这两种手术治疗膝内翻型骨性关节炎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
总结出适用人群和手术选择建议,为临床医生提供指导,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1.2 研究背景和意义背景:膝内翻型骨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膝关节疾病,主要表现为膝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和关节功能障碍。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肥胖率的增加,膝内翻型骨性关节炎的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意义:腓骨近端截骨术和胫骨高位截骨术作为治疗膝内翻型骨性关节炎的手术方法,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特点。
腓骨近端截骨术和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内翻型骨性关节炎效果比较【摘要】本文对腓骨近端截骨术和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内翻型骨性关节炎的效果进行比较。
腓骨近端截骨术通过调整腓骨与胫骨之间的关节力线,改善关节稳定性;胫骨高位截骨术则通过减轻内翻应力,减缓骨关节炎的进展。
手术方法和疗效方面,两者具有各自优势和不足,但整体效果较为接近。
在并发症比较方面,胫骨高位截骨术的并发症较为少见。
综合比较后发现,胫骨高位截骨术在治疗膝内翻型骨性关节炎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临床应用建议可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展望未来,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两种手术方法的长期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为临床提供更多参考依据。
【关键词】腓骨近端截骨术、胫骨高位截骨术、膝内翻型骨性关节炎、治疗效果、手术原理、比较研究、并发症、优劣势、临床应用、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背景介绍膝内翻型骨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骨关节疾病,主要表现为膝关节内翻角度增大,导致关节间隙不均匀,软骨磨损加剧,并伴随关节半月板的损伤。
膝内翻型骨性关节炎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现代医学领域中,腓骨近端截骨术和胫骨高位截骨术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膝内翻型骨性关节炎。
这两种手术方法有着各自独特的原理,能够有效改善膝关节内翻,减轻关节间压力,缓解关节疼痛,并且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目前对于膝内翻型骨性关节炎患者应该选择哪种手术方法仍存在争议,因此有必要对腓骨近端截骨术和胫骨高位截骨术进行深入比较研究,以明确其治疗效果和优劣势。
1.2 目的引言本文旨在比较腓骨近端截骨术和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内翻型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和并发症情况,探讨两种手术方法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劣势,为临床医生和患者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膝内翻型骨性关节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膝关节疾病,常见于老年人和膝关节受伤患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腓骨近端截骨术和胫骨高位截骨术是目前治疗膝内翻型骨性关节炎常用的手术方法,但两者的优劣势尚未有明确的结论。
一、腓骨截骨推荐手术入路(暂行)
腓骨后外侧入路:经腓骨长短肌与比目鱼肌间隙入路(后、外侧肌群间入路)
腓浅神经从腓总神经发出后,其伴随腓骨中上段走行的分支及变异在均位于腓骨长肌与比目鱼肌间隙的前方--即小腿肌肉外侧群与后群间隔的前方。
因此腓骨后外侧入路损伤腓浅神经的概率最低,为腓骨近端截骨术式推荐入路。
建议操作规范:手术切口略偏腓骨后方,找到腓骨长短肌与比目鱼肌间隙(小腿外、后侧肌群间隙)后,钝性分离至腓骨,行骨膜下剥离后显露腓骨,该入路均为间室外操作,可以明显减少腓浅神经损伤风险。
二、腓骨截骨推荐截骨位置
腓骨截骨推荐位置:腓骨小头下方6-10cm处,截除约2cm长腓骨段,断端用骨蜡封堵,防止腓骨断端愈合。
截骨操作时防止腓浅神经损伤。